《满江红》观后心得热门推荐集锦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观后感可以是因观看影片而激发的一些决心和理想。每次观看完一部作品之后,心中都会感触颇多。为了更好地对作品进行理解,可以将感触写成观后感。写观后感应该抓住作品的哪些精髓来写呢?也许以下内容“《满江红》观后心得热门推荐”合你胃口!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满江红》观后心得热门推荐 篇1

  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看完《满江红》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再一次感慨信仰的力量。

  岳飞深陷囹圄直至身死,遗志犹存,“精忠报国”亦存。

  电影里面直至最后阶段才揭露了整个事件的最终目的,不是刺杀秦桧,是要回岳飞的遗书,证明岳飞的清白,澄清事实。张大他们筹划多年,以命设局,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推动一环又一环,十分壮烈。

  《满江红》这首词一出,真的泪目,一个铁骨英雄面对诬陷仍心系国事的无奈与愤懑。

  是啊,细数历史上的奇迹,都是信仰带来的能量。近有新中国成立以来飞速的发展,远有秦陈胜、吴广农民起义,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满江红》观后心得热门推荐 篇2

  自大三选修课上老师要求写一篇影评,记得当时自己写的是《致青春》。从那以后,也看过很多电影,国庆档的《独行月球》前后反复观看了至少5遍,也没有动笔写过影评。而今天下午,无意中点开了《满江红》,其实不感兴趣的,但实在无聊,正好可以打发时间。也许正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看完之后,心内有感,动笔写下本篇。

  全剧并无岳飞,却处处在讲岳飞。影片背景是岳飞死后4年。从一个小小的金廷礼仪官被害、身上写与秦桧的密信丢失引入,张大和孙均负责在一个时辰内找出真相和信件。密信就是秦桧的把柄,谁拿到密信谁就掌握了秦桧的命脉。随着情节的推进,我们都可以明晰张大要秦桧的命。

  伴随着张大和孙均的调查,更夫丁三旺、马夫刘喜、艺伎瑶琴都是张大的同伴,但都刺杀秦桧失败。刘喜的死惨烈而悲壮,瑶琴死前成功刺杀了秦桧的助手何立,也算死得其所。几人的死,都可以映射出秦桧及何立的阴狠。

  全片两个半小时,剧情进展不拖沓。前一个半小时,人物及情节不断推进,偶有笑点,并不沉重。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小人物为了自己心中的义,舍身忘死。也看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而有软肋。面对刘喜的死,张大以仰天长啸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悲痛,让人笑中带泪。而武义淳的死,免死金牌不能免死的困惑,更凸显时代的波诡云谲。

  剧情在张大身份被揭露时迎来了第一个小高潮。随着张大背后的“精忠报国”四字的出现,前期大多数的伏笔都已变为明线。全片第二个高潮,我个人认为是张大和孙均的坦白。张大的话语,孙均隐忍的眼神,孙均不愿做金人走狗的眼泪。即使后面孙均面对张大被刺表现得无动于衷,甚至反刺张大加速张大死亡,可我们依然明白孙均的选择,也明白张大的死,正可谓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全片的高潮及升华,来自于全军齐诵《满江红》。剧情设定,岳飞的遗言《满江红》写在囚房的墙上,只有秦桧一人知晓。密信的丢失、出现、丢失等仅仅只是影片的线索,不断推进着剧情,而影片真正的目的其实是让《满江红》大白于世。因此,孙均并未杀死秦桧,而是要求秦桧在全军面前背诵《满江红》。看着全军齐诵“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内心一片悲壮。靖康之耻,有多耻?中学的历史书中并未过多讲述,但网上资料可知,这是大宋钉在耻辱柱上的难堪。可面对此耻,秦桧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构陷岳飞,这是一个王朝的悲哀。

  网上有人评论,张艺谋居然戏剧性地让秦桧成为了《满江红》的传诵者。而我认为这正是张导的高明之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张大把密信的内容写在了墙上,秦桧让人刮去,和当初秦桧对岳飞的所作所为,何其相似。让秦桧背诵《满江红》,让最恨岳飞的人在全军面前发出岳飞的声音,又何其讽刺。秦桧替身的自杀,也许就是他对自己的救赎,最后的那句“我终于做回我自己了”,也许这就是深埋在人性深处的本心良知。在那把刀插进胸膛前,那阕象征着“真”的词可能已经让他放弃了对虚伪语言和权力秩序的病态模仿。全片的最后,孙均放弃杀秦桧,面对这一结局,我一开始有过遗憾和疑惑,再三琢磨,好像也只能如此。诬陷害死岳飞的真的是秦桧吗?从表面上看,的确如此。可纵观历史,是当时整个大宋朝局的人心叵测。

  昨晚观看《明星大侦探第六季》第11期《芒城风云》,讲的家国情怀的案件,每次看都有相同的感动。愿如萤火不惧黑暗,用星星点亮的光,照亮大地,愿如草种不惧生死,用千千万万的热血救国济民。岳飞到死,都在想着靖康耻何时灭。张大等人到死,想的也仅仅是让岳飞精神大白于世。普通人又如何?小人物又如何?我们仍要如微萤,燃尽最后一点光芒。

  历史苍茫,普通人的我们可能不会出现在历史书中,可是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历史的参与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普通人这种身死明灭的人,似乎是无所作为,但恰恰是这样的一些人,千百年来构成了历史的主流。历史是不会自动流传下去的,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口耳相传到后来的文以载道,才得以薪传百代。而我们,更要铭记历史,方能创造未来。秦桧问孙均“过了今天你也活不了,值吗?”孙均回答“世上从此有了《满江红》,当然值!”史书上不会留存张大孙均的名字,但我们永远记住了《满江红》!

  影片的结尾,桃丫头带领全军背诵《满江红》,足以说明,即使身处时代的洪流,可人心是最复杂的东西,同时它也是最简单的东西,就如同孟子所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而我,也始终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良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次重温《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观后心得热门推荐 篇3

  抱着看喜剧的心态进的电影院!!

  想着沈腾的电影一定是笑到肚子疼出来的

  开头的时候 一群人在一个院子里来回走路的时候我承认我肤浅想到的是:拍摄成本也太低了吧?这不就是剧本杀吗?太无聊了吧?

  但是我忘了 剧名叫:《满江红》

  小时候还拿这首诗去演讲比赛过

  那时候不理解这首诗的悲愤 但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我在那时候微微共鸣到了 所以小时候朗诵的时候哪怕不太理解啥意思但莫名总会有一点慷慨激昂 特别是那句“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再到今天看完电影我才知道 这首诗除了悲愤 ,还有信仰。

  很多人在讽刺满江红的整部剧结局就是为了让“秦桧”背《满江红》觉得不值票价。

  确实在历史里岳飞这首诗不是在狱中所写 而是在收复六洲的时候写的~但 岳飞确实是含冤而死。

  所以电影在表明虚构的剧情下同时又要唤醒大家对历史的记忆 并不容易~毕竟直接把历史搬出来演那就不能是喜剧手法了 而让开心麻花和德云社的演员来演 其实大胆且拉满了反差感。

  至少看完以后:大快人心。

  至少看的过程:未见岳飞 却处处都是岳飞。

  比如:

  把算计和多疑都刻在DNA的秦桧

  文弱但阴险的何立 憨傻但有小算盘的武义淳

  看似贪生怕死的张大

  还有那个商女却知亡国恨的瑶琴等等~

  唯一看不透的可能就是孙均了:盔甲 长刀 胡茬 刀疤 开局就一刀砍一人的狂飙节奏 只能说每个演员真的演出那个“人均800个心眼”的饱满度了哈哈哈哈哈。

  不过我还是觉得 除了整部剧的格局铺垫 其实喜剧处理真的完全没有崩 比如岳云鹏的共享单刀真的很搞笑 还有沈腾那句“借你的背景用一下”哈哈哈哈哈 还有雷佳音那句“要不要我再念一遍满江红,我怕他们记不住。”太多太多了 这种严谨又不过分的梗 在这个算壮怀激烈的历史背景下我觉得没有不礼貌 而是算be中找糖吃 毕竟我现在接受不了纯be 更接受不了春节看be。和一些大家反感的硬上逗乐比起来 我真的觉得这部电影的观影感受:恰到好处。

  电影里演员每一次暴走的时候响起的背景声 刚开始听的时候真的有点诡异吓人 还有整部剧的接近于黑白色调的画面感 刚开始看可能觉得压抑 但从某种角度也是历史人物背景下导演想表达的艺术审美色彩 这些就不要挑刺了 毕竟是老谋子的国风手段里习惯性的设计 众口难调嘛~但是我挺喜欢的哈哈哈哈。

  其实我觉得雷佳音演的真秦桧在最后的情绪上是有细节处理的 那种接近于压抑很久的人格分裂 算是一种报应。

  还有对秦桧的结局处理:死 真的太便宜了

  所以回到了很多人讨论说结局就是让大家看秦桧背满江红吗?对 只有让他背 哪怕是替身慷慨激昂的背 也是某种程度对于岳飞的一种缅怀对历史的尊重 这是很好的收尾 真的比他死更有意义啊!

  所以我印象最深的那句:

  “值得吗?”

  “当然值得,从此世上有了《满江红》”

  每个历史传承下来的那些精忠报国的人

  才让后来很多我们这些人

  背着《满江红》在这个盛世长大。

  比如桃丫头在全军复诵完以后出现的那一段 就代表着后来的我们。

  最后 看过的没看过的 可以带着对历史的角度去看这部剧 会有另外一种感受。

  而不是纠结几十块钱值不值得的问题 我承认主线任务为了找一封信花了两个多小时多少有点包饺子喂猪 但我也干过打车花了两百块钱去吃一碗5块钱的锅面。

  九年义务教育我们都走过来一圈

  但容易在盛世平淡的生活下逐渐遗忘很多传承下来的榜样和意义 这也是常态。

  像这部电影 不管大家讨论它什么市场价值?讨论喜剧演员演正剧不合理?还是讨论资本家套路?其实没有必要!

  最后不能否认还是燃起了很多人心中那一颗“背刻精忠报国字 最动将军少年心”这就够了。

  所以我看任何电影都不会吹毛求疵

  因为从来都没有完美。

  就像我喜欢看身边人事里碎片的优点和良善

  从优点里学习和提取和细品

  这样也是一种搜集浪漫的方式

  然后馈赠给自己 不是吗?

  对了 第一个让我落泪的不是全军复诵《满江红》的那一段 而是张大给心爱之人瑶琴的那一颗樱桃

《满江红》观后心得热门推荐 篇4

  《满江红》作为春节档独特且高级的一抹红色,足够亮眼。对于类型片,张艺谋导演还在不断进行着新的尝试,而这一次,明显是成功的。喜剧+悬疑的模式适合春节档,159分钟的片长却节奏紧凑,丝毫不会让人感到倦怠。铺垫密集的笑点使得观影过程十分愉快轻松,而情节中的多重反转又让悬念一直保持到结尾,最后的情感升华不过分煽情,却足以令人感动。

  一开始一直没有想明白,这个发生在岳飞死后数年的故事,跟岳飞本人有什么关系,直到电影的最后才明白,为什么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满江红》。

  一封密信,成了这部《满江红》里的“麦格芬”,一直到最后,这封密信的内容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它却成为了推动剧情发展最重要的线索,整部电影都围绕着这封密信展开。

  故事全程都发生在一所封闭的深宅大院内,随着不同角色在狭窄巷道中悉数登场匆忙穿行,人物关系也发生了些微的变化。

  仔细对比分析角色的状态可以发现都有所不同,有时是急匆匆的,有时是意气风发的,而有时却带着恐惧,与之相对的,背景音乐也有一定的变化。

  电影中的背景音乐也非常有意思,豫剧的唱腔不落俗套,又很好地烘托出人物的心境。

  谈到角色塑造,电影中相府里的众生构建出了一个危险的丛林,想要保护自己,就不得不在必要时刻使用一些非常手段。而电影中最让人捉摸不透的角色,莫过于易烊千玺饰演的孙均。前期的孙均深谙能够在这里生存下去的丛林法则,他为求自保取人性命,内心似乎并不受到触动。

  孙均的角色性格经历了几次变化,其眼神都传递出不一样的情绪。

  孙均杀死王彪的时候,他还尚未卷进这场正义与邪恶的阴谋之中,并且此时他身负宰相之命限时破案,因此他的表情冷漠,动作快准狠,没有一丝犹豫,手起刀落,王彪身死。

  此刻在观众眼中,孙均的形象还不那么明朗,作为命案负责人,他想要查出真相无可厚非,但对于王彪,在证据还不足的情况下他急着下手,孙均的麻木和冷漠,都带着一丝不得已的意味。

  这样的孙均,却在何立逼迫其刺伤刘喜以证明清白的时候,流露出了一丝犹豫和不忍,或许是刘喜的惨状刺激了他,又或许是对于阴险狡诈的何立的恐惧。这时的他,眼神和表情开始有了细微的变化,渐渐趋近一个有情感有温度的人。

  张大在电影中多次称呼孙均为三舅,这是电影中的一个笑点。起初以为是张大的顺嘴胡诌,没想到二人竟然真的有血缘关系。

  张大前期在叫孙均三舅的时候,孙均一直面无表情不为所动,而当张大开始提及孙均的姐姐时,孙均的情绪开始激动起来。于是最后两人在牢房中的对话显得那么顺理成章——原来孙均,非常在意他的姐姐。

  也正是张大在牢房中告知孙均一切真相谜底的对话,成功唤醒了孙均内心深处的正义感和担当。

  孙均流下眼泪,这时人们终于看到这个角色所闪耀的光辉。原来他也不甘于做一个“走狗”。饮冰十年,难凉热血。

  这场戏,易烊千玺处理的很恰当,稳定发挥。把孙均内心积累的复杂情绪以泪倾泻,台词不多,但表情的演绎让人印象深刻。看完久久不仅反复回味,这个角色究竟有着怎样的从前,才造就了如今的他。不得不提一句,国师在这里的镜头很偏爱他了,多次特写的眼神流露令人动容。

  反观现实,孙均其实很像我们普通人,平时被生活和现实压得喘不上气来,但是心底最深处,却有着一丝热血,这样的热血需要被唤醒,而一旦被唤醒,便会喷涌而出,再难压抑。

  张大喃喃讲出那个新年夜的故事,故事里的孙均孤独、隐忍、令人心疼。

  原来孙均一直都是众人计划中的一员,虽然孙均本人并不知道。但随着案情的发展,他目睹了一众仁人义士为心中信仰做出牺牲,他内心深处的热血与良知也一并被唤醒,此时,他早已经身入局中,承载着属于他的真正的使命——原来张大等人的目的,并不是为杀了秦桧。

  孙均不负众望,成为了盘活这局死局的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直到这时,一切才显得如此震撼。

  记忆是杀不死的,语言是杀不死的,思想也是杀不死的。

  敌人再阴险狡诈,再狠毒邪恶,全军复诵同一首诗歌,也足以让他输得彻底。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从此之后《满江红》就不仅仅刻在了墙上,也刻在了当场复诵的几千将士的心中,更在若干年后,刻在了每一个国人的心中。

《满江红》观后心得热门推荐 篇5

  航拍的开场,黑色为基调的颜色带着一丝丝阴郁。每次有新线索会放的背景音乐,跌宕起伏,让人心悬一线。有的人说看不懂,有的人说看了一半想睡觉。但我觉得,这是部有深度的电影。

  它的一次次反转让人意外:

  1。张大看似鲁莽的效用兵却是密谋了几年暗杀宰相的足智多谋的首脑。

  2。瑶琴假意杀张大,实则刺杀何立。

  3。孙均假意背叛张大,实则为确定宰相信任。

  4。宰相天性多疑,一直有一个几年的替身,最后死的也是替身。

  快结局的时候很震撼,“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为了岳飞的遗言,牺牲了很多壮士。这是他们的信仰和战斗的勇气。

《满江红》观后心得热门推荐 篇6

  刚刚看完《满江红》,毫无疑问,这是用一个全新的故事诠释了这首词希望传递的精神。

  “早些年我就是个混混,自从投了岳元帅,变了。”

  “这里的精神,不是指多么宏大的气概与意旨,而是某种糅合了少年气的、对理想主义的虔诚。”

  至少我觉得这很好!

  也看了别的回答,有的说歪曲史实,有的说洗白赵构,有的说不必要的反转太多了,还有说就是个大杂烩……呃,看电影的时候大家都想这么多吗??

  有个公众号说得好:

  “所以,你不能把一个英雄的死,赖在一条狗身上,它不配。

  岳将军这一生唯一的错就是:时代,配不上他。”

  所以,关于历史,关于某个历史人物的评价,首先不是通过某部影片来完成的,这也不该是一部影片的使命出发点。如果是担心误导孩子,家长最好不要甩锅。其次,如果说想比照历史挑刺,那就真找错了对象,这就是个虚构的故事,而不是对历史的还原。再者,从电影的角度,《满江红》也许有更大的野心,通过流传千古的作品编织历史的企图心,这一点有点类似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两京十五日》,当然中国的千古名篇更多!

  从希望诠释的精神来说,以这样一个故事让一首名垂千史的词上让观众重新认识、认知。至于虚构的小人物也好,主要冲突的历史角色也罢,不过是电影语言的载体,寄希望于这样一部商业片有特别的突破,好像是过高的要求了。作为一部贺岁片,《满江红》能够让观众在寒冬里感受到热血,在欢笑中酝酿,这份热血澎湃水到渠成,恰到好处,不多,也够了。

  至少我觉得这很好。

  一开始,以为《满江红》不过是卧薪尝胆为岳飞报仇、刺杀秦桧、杀身成仁的剧情,但没想到,在前赴后继之后,它一一绕开了这些逻辑,当“精忠报国”四字出现后,精神的传承就已不死。

  步步为营也好,半路杀出也罢,以同仁同道的鲜血生命打通通往秦桧身边的路,“拿刀架在秦桧脖子上”,逼他在整个大宋军士面前诵读,同时达成明志、申冤、雪耻、羞辱、激励的作用。

  于是,前面所有的铺垫,包括爱情,悬疑,喜剧等等成分,都浓烈成全片的高潮:“秦桧”站在楼台上,对着全体军士非常有感情的背诵了岳飞死前留下的《满江红》。城内外全体军士随之复诵,声波浩荡,气势轩昂,兵甲碰撞,旌旗猎猎,一首“精忠报国”的豪放词,以这样的方式澎湃、延宕、传扬,从此“不死”。

  至少我觉得这很好。

  “天日昭昭!”

  真实历史上,岳飞的遗言只有上述四个字。但电影用秦桧背诗,替身的自杀及自白等爽文式场景将《满江红》缀连起来,让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呈现于世人,也算是完成了一次荒诞而不失妙趣的历史重构。

  岳飞自然是精神上的主角,但张大、瑶琴、刘喜等舍生取义的小人物,更是岳飞精神传承的主角。

  如真实的历史:

  绍兴二十年(1150)正月,秦桧乘轿赶往上朝,途经临安城内众安桥时,突然,一位男子疾奔而出,手持利刃刺向他所乘坐的轿子。没想到男子行刺不成,被秦桧的手下擒获。

  又惊又恼的秦桧亲自提审,获悉这位男子叫做施全,本是一名军队中的殿司小军官,因愤慨秦桧议和反战、残害岳飞等忠臣良将,才独自策划行刺秦桧。在被提审过程中,施全始终大义凛然,并破口大骂秦桧说:

  “举天下皆欲杀虏人,汝独不肯,故我欲杀汝也!”

  施全最终被斩于市,此后,秦桧出门必带侍卫。

  这是真实的历史。

  和《满江红》剧中人物的刚烈一样,剥皮见骨,这股震撼和风骨,本质上依然是属于家国情怀,属于忠义千秋,属于历史上的岳飞!

  有此,作为一部电影的《满江红》足矣。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分享

热门关注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悟通用(6篇)

流浪地球2观后感

科幻片流浪地球2观后心得体会合集(5篇)

流浪地球2观后感

最新哈佛风雨路的观后感通用

哈佛风雨路的观后感

满江红观后感精选范文分享(7篇)

满江红观后感

小偷家族观后感4篇

小偷家族观后感

《满江红》观后感悟集锦6篇

满江红观后感

满江红观后感心得感悟合集5篇

满江红观后感

热门电影《满江红》观后感精选7篇

满江红观后感

2023热门电影满江红观后感精选7篇

满江红观后感

电影《满江红》观后感言7篇

满江红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