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主题栏目精选:“哈佛风雨路的观后感”,敬请访问。
栏目小编特地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哈佛风雨路的观后感,不妨参考一下本文,希望你喜欢。当我们在闲暇时看看影片或者电视剧时,不同的人观看一部作品之后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体会。写观后感要联系社会实际,写观后感不要为了标新立异从而扭曲原作的基本精神。
哈佛风雨路的观后感 篇1
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准备承受任何风暴。
——题记
命运,有的人说它是痛苦的,有人说它是幸福的,答案不同,因为你选择的道路不同,经历的苦难不同。命运就好像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会对你哭,然而你对它笑,她也会对你笑。你付出了多少,回报就有多少,付出与回报总会成正比的。
“我为什么要觉得可怜,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谢它,它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我没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这段话出自电影《风雨哈佛路》。这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或许有人认为这不算什么,但是有谁经历过一出生血液中就含有毒 品?正如你所想的那样,他的父母是瘾君子,家庭的全部经济来源,靠政府的救济款,每月前六、七天,丽兹和姐姐有食物吃,而后就是漫长的饥饿。最饿的时候姐妹俩以一管牙膏当晚餐,或者吃冰块体验“吃”的感觉。她的童年是被黑暗笼罩的,她从未体验家的温馨与幸福,没有欢声笑语,也没有其乐融融,只有责骂、争吵,只有恐慌、无助,还有那漫长的黑暗……
她是不幸,同是她也是幸运的。她没有因此屈服于命运,而是以更加顽强的意志与坚定的信念挑战这不公的命运。她开始意识到读书才是她唯一的出路,她开始尽力寻找学校,但却屡遭拒绝。还好上帝并没有完全遗弃她,最终一家“人文预备学校”给了她一次机会。接下来的两年,丽兹像马拉松运动员一样,一路狂奔:学习、打工、找住处……渐渐地,她的自信随着全优的成绩慢慢增长,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四年的学业,以傲人的成绩进入哈佛大学……
或许,我曾跌倒过,但是没关系,拍拍身上的泥土,重新站起来;或许,我曾哭泣过,但是没关系,擦擦脸上的泪水,再次振作起来;或许,我曾困惑过,但是没关系,静心想想自己需要什么,继续前进下去。人生就是不断遭遇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不断挑战命运的险峰。在挫折面前,生活中有很多人都选择了低头认命,把这一切归结于自己的命不好。殊不知,好命源于拼命。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永远都是失败者。只有不服输,敢于向命运发起挑战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绝美的的风景在绝险的巅峰之上,绝美的人生在绝险的攀登之上。不愿屈服于命运的人们啊,用你全部的信念与意志来挑战命运,战胜命运,记住上帝不是你命运的主宰,命运应由自己来掌控!
哈佛风雨路的观后感 篇2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主人公小女孩丽思生活在一个不和睦、吵闹的家庭,她的妈妈因吸毒上了瘾,甚至想把家里的生活费给拿来换毒品……
因为家里的事情,她很少来学校。同学们都说她的身上有一股怪味,因为她很久没洗过澡了。但是她很聪明:很久没上过学的她竟然在一次测试中出类拔萃,得了一百分。下课后老师告诉她这个好消息,并说如果明天她再不来学校,就要被送到教管所。
第二天,她还是没来,于是教育局的人把她带进了教管所,在那里,所有人都互相欺负,所以经常有人打架,吃饭时还有的人被泼过来的热汤烫伤;甚至洗澡的人洗澡时,沐浴露会被其他人加上消毒液……等等数不胜数。
不知为什么,丽思的妈妈不信感染上了艾滋病,丽思非常伤心,但是她的妈妈竭力想告诉自己很快会康复的,但是无济于事……
丽思在教管所里再也忍受不了了,于是,她逃走了。当她来到她妈妈经常呆的酒店时,母亲已经于早晨去世了。
之后,她来到了一所学校,经过努力后,她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稳拿第一。她经常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地方、答案。于是她被选上了参观波士顿的其中一员。
当丽思来到哈佛大学时,被这美丽的学校给惊呆了。她的心中就有了一个梦想:上哈佛大学!
参观完哈佛大学后,她还打算两年之内学完高中所有的知识,老师被她的毅力给惊呆了,但是他觉得丽思是不太可能成功的,因为高中的课程太多,学起来太不容易了,可是结果却令他大吃一惊……
经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和去各地演讲赢得的稿费,她终于如愿以偿地上了哈佛!自己梦想终于实现了!
这部影片告诉了我们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坚持,什么事都能做到,即使之前一无所有,只要用功,定会成功!
哈佛风雨路的观后感 篇3
这是一本关于爱和成长的书,这是一本在你阴郁时能让你提起对生活宣战的勇气的书,这是一本每个对生活有美好向往的人可以从中汲取力量的书。
我读风雨哈佛路是在大二上学期,那时我还没有真正找到自己要做的'事,还是茫然无助,只想着怎么提高绩点怎么挣几个素拓分,然而这些事却让我陷入到焦虑和抑郁之中,我不知道如何继续走下去,每一步都显得那么歇斯底里。一个周末,决定看一部励志电影,我打开了风雨哈佛路。主角莉丝·默里童年的苦痛遭遇让人同情,但她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坚强勇敢的心,这一点对她日后进入哈佛有了决定性作用!小时候不幸也没有让她堕落作恶,在她即将又要露宿街头的那天,她选择将仅有的钱花在乘车去学校,经过不懈的奋斗,她终于可以申请纽约时报的奖学金去哈
当然这只是一个对莉丝·默里从出生到考入哈佛一个简要概括,电影风雨哈佛路也只是选取了莉丝·默里童年回忆中的一部分,还有努力读书的那部分。我阅读了原著中文翻译版我才知道,她是一个有许多我们难以想象的故事的人坚强女子,她的内心自始至终充满着对她的家人的爱。她擅长交朋友,尽管在学校的时候不被人待见,她也能在学校外得到真挚的友情。但在书文字中你却感受不到莉丝·默里对生活的抱怨悲愤或是冷漠无情,贯穿整部书的有的只是对家人的爱,还有对朋友的感谢,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书中的文字有很多是她的内心独白,还有对生活的向往。这是关于亲情、爱情、友情的故事,这是能让我们瞥见生活不易的一本关于成长的书。更多发生在她身边的事我就不一一概括了(其实是人物名字我都记不住了,但这并不妨碍什么),相较于我们平常人家的生活,痛苦和不幸成了她的家常便饭;流浪寄宿是她童年生活的主旋律;努力读书是她在历经千辛万苦后最后一搏。书中大部分内容没有集中在“哈佛”而是集中在“风雨”和“路”上。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莉丝·默里童年的不幸故事,让我感觉有些阴郁,而她对母亲的爱却让我感到她和她的家人生活得无比温馨。她时不时的幻想又让我觉得她是一个坚强的女孩,最让我感动的是她在一无所有后还是选择努力读书并最终得到了名额不多的奖学金,这份勇毅实在令人动容。
我想象着莉丝那时的模样,虽饱经风雨但光芒四射,虽身材矮小但坚实挺拔,虽一无所有但笑容满面。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对成熟的感悟,对生命的热爱。读这篇文章的人你是不是有了阅读原著的冲动呢,我建议你们先看电影再看原著,这样的话你们可以深刻体会主人公的情感。
总结,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才是真的英雄。一个逆袭人生的真实故事,莉丝·默里,一个小人物却光芒万丈。风雨哈佛路——对生存的惊险记载,相信你读完以后会有所改变!
哈佛风雨路的观后感 篇4
电影简短,故事脉络清晰,经典的永远是老话题。因为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所以不忍吐槽电影本身,只谈谈我有点小矫情的感动吧。每个人都活在一层透明的膜下面,我们看得见外面的世界,却接触不到。中国从来就有阶级这种东西,有时候是显性的,可以达到“上品无寒门”的地步,寒门人上升的空间局限在那一隅小地;有时候是隐性的,自由平等的局势下依旧有先富和后富,这是一个以物质和金钱划分阶级的时代。
一个阶层的人总是仰望上一个阶层,就像城乡结合部总是以城市风格为潮流,而乡村总是模仿县城一样,这也是一层隐形的膜。这个膜真的打不破揭不开吗?现在看来当然不是。
平民子弟入大学再正常不过,贫苦出身后来站在人生巅峰的比比皆是。所以我能够相信伊丽莎白·玛丽的故事,也愿意相信。尽管这个故事是以美国为背景,处处充满美国元素,吸毒酗酒收容所,逃学乞讨去偷盗,轻易来去的学府教育,惊人的高额奖学金。剥去这些外衣,故事的灵魂是世界性的:愿不愿意给自己一个梦想去摆脱生来注定的贫困!我们不一定有伊丽莎白的天才,可以两年读完四年的书,能够以第一名成绩赢得纽约时报奖学金。但是是否至少能够做到,不因为目前的环境否定自己的前途和潜力呢?我们整天谈论梦想,可是我们真的敢想并且去朝着这个方向做吗?难道不是做了一会白日梦,想到成绩,想到家庭,感慨一下社会的压力,调侃调侃政府政治,继续浑浑噩噩下去吗!我觉得相对于以前,这是一个公平的互联网时代,尽管竞争与吞并更为严重,但终究有了成功的可能。
有才华肯努力的会有一条路去走,尽管不如那些出身好的走的容易,但又怎么样呢?我们干嘛要比最后的高度,行进的距离难道不是更有意义和价值吗?不管我们最后想做什么,首先要敢想,不妨试一试嘛,万一成功了呢?!感觉有点像心灵鸡汤,还是结尾吧,我喜欢这个故事,也喜欢这个女孩。
哈佛风雨路的观后感 篇5
影片的主人公叫丽兹,她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里,从小就开始承受着家庭的千疮百孔,父母酗酒吸毒,母亲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贫穷的丽兹需要出去乞讨,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难似乎无穷无尽。然而,贫困和苦难并没有止住丽兹前进的决心,她选择读书作为自己的出路,最终千方百计申请到哈佛的全额奖学金,成为一名真正的哈佛女孩。
在她得人生中,从不退缩的奋斗是永恒的主题。她在疯人院打过工,她不堪外公的侮辱和朋友流浪过,她睡地铁,捡垃圾中的吃的,曾经这样苟且地生活。但她通过努力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在漫漫的求学路上,贫困并没有止住丽兹前进的决心。她与命运抗争,坚强,执着,依靠自己的拼搏奋斗谱写了一曲生命之歌。
看完影片,我审视自己,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环境,我都比丽兹强了成千上万倍,我没有理由懈怠,我要选择自己的路,不懈努力,追寻自己的目标。尽管路很长,但我永不言弃!
哈佛风雨路的观后感 篇6
行走于这个世界上,大都数没有一帆风顺。在人生这条路上,起点取决于命运,但是这条路的方向却取决于自己。
影片中破旧不堪的房子、昏暗闪烁的霓虹灯、垃圾乱扔的街头和地上随处可见毒品的注射器。这就是本部电影女主人翁丽丝所居住的环境。面对生活,除了无奈还是无奈,父母的萎靡不振、爷爷的漠不关心、闺蜜的自暴自弃,让小小年纪的丽丝明白了生活只能靠自己去改变。
整部影片没有《肖生克的救赎》带来的宏伟场景,没有《阿甘正传》所带来的人间温情,却拥有比二者更强的精神——励志!影片打动我的并不是丽丝的悲惨命运,而是她面对命运的态度。她人生起点可以说是从无数的荆棘中开始的,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丽丝从不言弃。在不断的努力中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最终远离了那肮脏的生活环境,摆脱了那颓废的生活。进入了世界一流学府——哈佛大学,在这样的高等学府又她开始了新的奋斗之路。
生活就是这样,没有人可以和它讨价还价,所以只要活着,就一定要努力。丽丝一个娇小的身躯创造了我们常人难以企及的人生高度。她的奋斗经历告诉我生活只有经历一些挫折才算完美。用一句老话来讲就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虽然这样的名言警句在现在有些人看来已经老掉牙,但是却真的很有道理,不是吗?
脚踏实地的走好人生的道理,成功的花儿就会为您绽放,欢乐的乐曲就能为您奏响。
风雨哈佛路,坎坷千里行。通向成功的道理在自己的脚下,行走于路上的动力在于日常的勤奋。
哈佛风雨路的观后感 篇7
用了两个晚上读完了这本书,感谢Liz,勇敢、坚强的战胜了一切苦难,可以让我们分享你的故事,并与你一起学着让希望占据悲伤的位置。
谈到丑陋、黑暗的社会你能想到哪些?贫穷、、性、艾滋、暴力、犯罪、死亡?关于贫穷呢?贫民窟、肮脏、臭气熏天、衣衫褴褛、流浪、居无定所、饥饿?你所能想象的这些,包括你所不能想象得到的更为惨痛、现实的生活,正有无数的人曾经或正在经历着,但能够克服这所有的苦难,并取得成功的人却不多。
LizMurray做到了,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也正像她在文前所引用的瑞士名言-------想唱歌的人总能找到歌唱--------她是战士,更是真正的歌者!
Liz的父母吸毒,且患有艾滋病,政府每月准时发放的救济金在供父母短暂的享乐后,只够他们全家生活5天,除了饥饿,她们还生活在肮脏、臭气熏天的环境里,童年的Liz甚至因为满头的虱子而选择逃学,因为逃学次数太多,还一度被送到女童院(不是很了解,应该是个不适合孩子呆的地方,感觉像监狱)。Liz从未怨恨过她的父母,相反,她爱他们,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如何去维系她所爱着的那个家。在家庭破碎后,Liz过了几年流浪的生活,是母亲的去世,使她最终决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她的努力及善良的人的帮助下,她再次回到了学校,她用两年的时间完成高中四年的课程,以全优的成绩考入哈佛,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她在绝境中实现了人生完美的大逆转,并激励人们跨越困境去追寻梦想。
坦白的说,这本书的文学性不是很强(也许是翻译的问题),文字不优美也不生动,只是一个女孩如同在讲述别人的故事那样,缓缓地、机械地描述自己风雨飘摇的童年,对追求梦想的经历和世人所谓成功的描述更是只占据了全书不过百分之十的篇幅。我想也许Liz是想借此告诉我们,在取得成功的道路上奋斗远比自甘堕落的生活更为轻松,也更为快乐,跟所拥有的苦难相比,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不过是小事一桩。可惜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太少了!
这是我所知道的最为苦难的生活之一,但也是唯一一本读完全文却未留下一滴眼泪的书:白描似的写法,让你很难根据她的文字在脑海中去演绎她所经历的一切;Liz想要传达的也不是抱怨,而是“关于爱、宽恕、觉醒与奋斗的人生历程”。由于成长环境的原因,Liz的性格有时候并不是那么讨人喜欢,她敏感、孤僻、有心计且世故,但她也聪明、善良、坚强、勇敢,如她所言:“我不能把萨曼莎从她的家庭中拯救出来,但是我可以做她的朋友。我不能改变卡洛斯,但是我可以保留那份友谊,让自己好起来。我不能治愈我的家人,尽管我很想,但是我可以原谅他们,爱他们。”
我深深的为她的一言一行所感动,也为此而折服,如果换做是我,我绝不会如此豁达,更加不会迈向那不敢想象的成功;相反,我也许会成为一个女混混,一个、一个贼、一个瘾君子、一个不懂得自尊、自爱、不懂得奋斗的人。
祝福Liz以及所有向上的人们,请永远都不要向困难低头。
哈佛风雨路的观后感 篇8
她生活在一个非常不幸的家庭,父母酗酒,经常争吵,后来母亲又染上了毒瘾,生活几经崩溃。一次她和她母亲一起去餐馆,那种久违了的感觉,曾经的温馨仿佛又围绕在她身边,这一刻,我感觉母亲又回到了身边是对她当时心里感受的最好描述,可见她内心对父母之爱的渴望。她只是个孩子,可是为什么要让她承受那么多?然而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一会儿她母亲毒瘾又发,跑去酒吧喝酒抽烟,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她在呐喊,在深深的呼唤,可,一切都是徒劳。
我相信我会成功,我仅仅只需要一个机会,这可以看出她的决心和意志。一个柔弱之躯,却用努力争取了机会,用行动诠释了自己,她的付出超出我们所能想象的程度。我爱我的妈妈,不管她是个什么样的人,感动了所有人,父母之爱比山高比海深,无论他们怎么样,我们依然要爱他们,他们一样爱着我们。最后当她站在哈弗大学的演讲台时,我们更多的是敬佩和感动,她的成功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有梦,有行动,乐观的面对现实,最终我们一定可以实现梦想。有志者事竟成,三千越甲可吞吴。自强爱人,方可被人所爱所尊重,不要抱怨现在的不幸,要勇于面对,要勇于去改变,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未流过血的手指怎能弹出世间之绝唱。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现在的不幸将是对我们最大的历练,相信自己,相信明天会更好。
风雨哈佛梦,坎坷人生路,用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顽强不懈的意志诠释生命,绝不放弃,我们的梦就在前方,美好的明天等着我们去创造。无论现在怎样,请一定要相信通过努力,明天定会很好。
哈佛风雨路的观后感 篇9
“家是什么?一个屋顶,一张床,一个能接纳你的地方” (What's a home? a roof, a bed, a place where when you go thre theyhave to take you.)
但丽思没有家!她的妈妈快死了,爸爸也丢弃了她,15岁的她只能独自迈入社会。
不久后,妈妈去世了。没有牧师,没有祈祷,没有墓碑,只有慈善墓区一小片仅能容得下棺木的土地,甚至连填埋的人都不知道将要埋葬之人的性别。
妈妈走后,丽思更加孤独了。没有家,失去了妈妈,朋友也扔下她去了教养院。她决定回学校上学。
丽思来到学校,她已经预约了招生老师,但她迟到了,而学校也早在三周前就已开学,学生也快招满了。但在她的再三恳求下,老师看了她的申请表,也同意与她交谈。
丽思告诉了老师她的生活环境,父母吸毒,她也没有真正上过学。她小学的成绩很好,但也只是最后一周去参加考试。她很聪明,她也知道自己能成功,但只是需要一个机会,需要一个让自己从糟糕的环境中爬出来的机会(I need the chance to climb out of this place I've been born in.)。
而妈妈的离世则是使她做出改变的原因。她以前总是以为妈妈会好转,然后会照顾她。但现在妈妈走了,她得自己照顾自己了。
丽思的一番话打动了招生老师,她被录取了。
在这所学校,丽思很快适应了下来。老师对她很好,同学们也十分友好。她非常勤奋,每天晚上学习到很晚,坐地铁时看书,甚至连兼职刷盘子时也在看书。她选修了很多课,因为她想用两年的时间读完四年的高中学业。
不久后,学校决定派遣前十名的学生去波士顿参观。丽思认为自己是垃圾,肯定得不到这次机会。但老师相信她,她并非垃圾,她的成绩是班上最好的,应该考虑一下未来,考虑上大学的事了。丽思的挫折比我还多得多,我很是感慨她的求学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