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我生活的灵魂;书籍,则是我的思维的延伸。当我们阅读完一本作品,我们的内心或许会有所转变。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和思考,但读后感能够给我们答案和解决方案。感谢您阅读“梦的解析读后感”相关的信息,希望我们的资源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梦的解析读后感 篇1
2、 梦是潜意识的自我表达。潜意识被压在人类思想的最深处,但它非常活跃。方百计想要突破的是潜意识领域。当“自我”在既要休息又得不到完全体息,即自我”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而放松了戒备的时候,潜意识使开始活动,于是出现了梦。由于许多梦想家的愿望是不道德的,潜意识使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出现。
梦之所以奇特而不可理解是由于梦的化装造成的。梦只有经过多次伪装才能用精神分析来解释。
三.弗洛伊德认为梦和精神病有相似之处,他认为“梦包含着简要的神经质病的心理学”。因为当他听到并解释梦和神经病时,他是基于潜意识理论的。他总结说,梦和精神病符合潜意识活动的规律,并得出结论:
“潜意识比较喜欢和前意识中那些不被注意、被漠视或刚被打入冷宫(受排挤)的概念攀上关系。”通过这种手法,狡猾的潜意识可以偷偷溜到意识领域中去。弗洛伊德否认梦是过去超自然的鬼神的启示,强调梦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部分,来自潜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具有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什么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潜意识中的自我表达。梦是愿望的达成,在睡眠时,梦的检查机制“超我”变得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内心心理,探索他们的潜意识欲望和冲突。
由于许多梦想家的愿望是不道德的,潜意识使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出现。梦之所以奇特而不可理解是由于梦的化装造成的。梦只有经过多次伪装才能用精神分析来解释。
《梦的解析》一出,在当时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中理论多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疗一些精神病人时通过感性经验进行的总结,没有理论数据的支持。另一方面,当时的心理学家无法接受弗洛伊德将个别精神病人的个案结论普遍应用于正常人身上。因此,这本书刚出版时,就遭到了极大的忽视和批评。
虽然在今天,人们发现这本书有着巨大的价值,而弗洛伊德作为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地位也逐渐得到认可,但我们不能完全接受他的观点。《梦的解析》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缺憾。
首先,《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自己的感性总结,没有经过任何科学的论证,虽然其中的解释不乏合理可信之处,但对于讲求有科学依据地研究心理学现象的现实情况不符。另外的一点,上文也有提过。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位精神病学家。他对人类精神病有深入的研究。
然而,他把精神病人的特点扩展到普通人身上,这使得大多数人无法接受。
其次,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位精神病学家。他对人类精神病有深入的研究。然而,他把精神病人的特点扩展到普通人身上,这使得大多数人无法接受。弗洛伊德认为在人们心目中最大的禁忌就是“性”,而“性”又是人的本能,对于“性”的这个禁区,人们既想闯入,又迫于道德限制,所以只有在梦中释放自己的愿望,使自身得到满足。
基于这一理论,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除了对普通欲望明显满足的个体梦外,大多数梦都与他眼中的性欲望密切相关。这种说法不仅难以接受,而且过于绝对,无法涵盖所有梦想的意义。
最后,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功能是满足人们的愿望和保护睡眠。这样的说法过于绝对。其实,在我们的梦里,除了满足我们的愿望的梦外,还有一些焦虑的梦。有些梦甚至会影响人们的睡眠,比如梦之是受白天不安定的事情影响。
虽然弗洛伊德认为人们的觉醒不是由梦引起的,而是由防御机制引起的,但他仍然没有对梦本身给出合理的解释。在弗洛伊德看来,即使梦本身的意义并不单一,他也不能给出太多的解释,因为这不利于一个理论的诞生。对于精神分析学来说,弗洛伊德不能把梦的意伊德所有可能性都考虑进去,但是在精神分析学的治疗中,我们不应该忽视其他的可能性。
虽然《梦的解析》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瑕不掩瑜,我们仍要承认这本书在心理学界中里程碑般的地位。它从一个其他人从没探索过的领域对人们的心理、梦境进行了分析,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梦的解析》一书在西方影响十分深远,它不仅大大推动了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并且渗透到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许多学科重去了,诸如文学和美学、宗教史和史前史、神话学、民俗学、教育学科等。
因此,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也许没有人比弗洛伊德对20世纪的概念、文学和艺术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梦的解析读后感 篇2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弗洛伊德终生从事写作和临床**。他的思想很深刻。在这个问题上,他经常引用历史、历史、义学、哲学、宗教等材料。
他思维敏锐,分析细致,推演循序渐进,揭示了人们的心底。提出了自恋、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等重要理论,使精神分析成为了解全人类动机和人格的方法。
世界上最伟大的三个犹太人之一:马克思、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德心理世界中的牛顿思想的哥伦布。
接触到佛洛依德这个名字。起先是大师级别的泰山压顶,“拜佛洛依德”,仿佛谁说话能扯到佛洛依德就等于超有学问。周围的人把弗洛依德抬得很高,好像升到了上帝的位置。
等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到图书馆借了本《梦的解析》竟晦涩难懂,对大师的探索也就戛然而止。
而后,随着阅历和阅读的增加,又一种观念扑面而来,那就是“呕佛洛依德”。佛洛依德成为“泛性论”的代表,而他言必称性让很多文明人仿佛祖坟被挖了似的大为恼火。敢公然怒骂佛洛依德,不仅代表你有学问,更重要的是相当有气质。
直到今天,我坐在图书店里把一整本《精神分析引论》看完,才终于明白一个“小马过河”的道理——不去了解,永远不能知道真相。
有人断言,对人类贡献最大的三位科学家是:社会学领域的马克思、精神领域的弗洛依德和科学领域的爱因斯坦。在我看来,弗洛依德的确是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大师。他的精神分析方法、对梦的科学分析、联想方法、本我、自我、超我三位一体的理论都是伟大的成就。
及至“泛性论”,这位大师才被世人唾弃鄙夷,甚至他的门徒荣格等都离他而去。
根据弗洛依德的分析,在他之前,作为上帝的骄子,人类只有荣耀和高贵。然而他却非要侵入人心,把那一点人人隐藏的污垢不堪挖出来大白天下。这就像17世纪的文艺复兴,文艺在这里繁荣发展,但科学却不去任何地方。
那个认为自己是宇宙中心的人被伽利略的日心论打败了。人类不再是宇宙的焦点,而是变成了不平凡的蚂蚁,成为道。
我非常赞赏佛洛依德关于精神分析的理论,对梦境的研究和联想**法。弗洛依德曾经对精神病人进行催眠,但他发现,长期以来,暗示性输液不能有效地解决精神疾病。于是他走上了精神分析的道路,试图运用引导和联想的方法,让患者能够主动发现隐藏的潜意识。
这简直是心理学上的一次科学大进步。弗洛依德对梦的研究前所未有。他认为梦是人们对现实的反应和超越。
梦起到保护睡眠的作用,让人在梦中得到不满足的欲望和情绪。在现实中,隐藏的身份经常被用来代替刺激。对梦的分析将有助于理解每个人的潜意识。
自弗洛依德以来,潜意识已经成为许多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潜意识类似于人格三分论里的“本我”。人们对“自我”了如指掌,对“超我”有所期许,唯独对“本我”一无所知。
这就是弗洛依德的伟大之处。找到身份证是认识自己、探索精神世界的大门。
弗洛依德一直强调对自己的分析,所以我开始关注我的梦和一些错误,从中了解自己,并展示出我不想接受的一面。无独有偶,19世纪的印度灵性大师克里希纳姆提也提出“观察自己”,不得不让人相信,人自身就是一颗需要不断研究打磨的钻石。
说到“泛性论”,我也实在难以接受。当然,弗洛依德所说的性并不是一个流行的概念。他甚至取了个专有名词,指的是获得享受使自己舒适的一切行为。
当然,他甚至认为吮吸婴儿是性行为,这是真的不可接受的。我想也许是指代不清,也许是他个人的概念不清,后世很多人谈性色变,鄙视这个**的泛性论者。
不过不得不承认,佛洛依德自身也并不正常。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弑父娶母。佛洛依德竟也有这种扭曲的倾向。
他憎恨父亲,而对母亲充满了爱慕。也许这也是他提出“泛性论”的“潜意识”吧。
弗洛伊德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人的两种基本看法:第一,人们如何对待理性?第二,人们如何对待性行为?
“精神分析”在弗洛伊德那里,原只是一种**精神病的方法与技术。 “精神分析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在他那里原也首先是指一种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 精神分析学也因此获得了“弗洛伊德主义”的称号。
(哲学)阿德勒提出了所谓“个体心理学”,荣格则提出了所谓“分析心理学”。 (美国)弗洛姆、霍尼等年轻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发展成为一种“新弗洛伊德主义”。
“新弗洛伊德主义”中又衍生出所谓的“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的自然科学前提: 1.
**心理学2。达尔文进化论3。赫尔姆霍兹能量理论的哲学前提精神分析:
1.莱布尼兹的单子论 2.赫尔巴特的意识阈(域)理论 3.
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弗洛伊德的第一个基本发现: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弗洛伊德认为:
现存的人类有一个他们不知道的精神世界:无意识。 无意识与意识相比:
一。它不是在社会中形成的,而是与生俱来的。以冰山为例,它所占的比例要大得多。30%露出水面,70%在水面以下。相当于意识与无意识的比例。
3, 并不受现实原则支配,而是服从于快乐原则,总是寻找发泄的出路,力图得到满足; 4,虽然常常被压抑着,使人忘记它们的实际存在,但却对我们的精神行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无意识实际上包括引起羞耻感的负罪感、卑劣感、创伤体验、性欲、攻击欲等,这些东西在意识里很难被容纳,一旦进入到意识界,就会引起人们极度的焦虑,于是,必须把它们压抑在无意识界。然而,被压抑的内容并不愿意存在于无意识之中,而是像被囚禁的野兽一样,一旦机会来临,它就会进入意识。
为了压抑它们需要消耗大量的精神能量,一旦“自我”弱化了,被压抑的冲动或能量就会以症状的形式挣脱到意识中来。无意识的特点: 1.
原始性 2.主动性 3.非逻辑性 4.
非语言性 5.非道德性
无意识是一个非理性的地方,所以很难接近它。在这里,聚集着“未得到满足的本能欲望”。这些欲望总想躲过门卫士(自我的审查)的阻拦,从昏暗的门廊(无意识)进入明亮的客厅(意识),就得改头换面成为象征欲望的心理表征。
“派生物”(derivative)的出现。 对无意识的探求就是精神分析的前目标。因此,在弗洛伊德的思想中,有三个层次。
在意识(conscious)和无意识(unconscious) (unconscious)之间还有一个前意识 (preconscious)。前意识目前不在意识中,但它可以通过有意的关注和努力转化为意识。如问:
你午饭吃了什么?在被问到之前,你的意识里没有答案。在被问到之后,你可以唤起你的记忆,也就是说,通过注意力,你可以把前意识引入你的意识。而无意识的本能欲望或记忆,要通过一次“审查”才能进入前意识。
构成前意识的还有来自外部的知觉经验。以本人的驾车为例。大部分的***为或技术,都是在前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
创作能力来自前意识。豁然开窍的感觉,出现在休息或睡觉以后。无意识在休息期间继续工作,然后进入前意识。
前意识理解语言并将其用语象征的能力。前意识与无意识一样,是外在的意识,但它也与意识一致,属于理性思维的范畴。因此可以将前意识称为“描述性无意识”。
它与“动力性无意识”有区别。后者在意识看来,是不合理的,很难进入意识,而前者合理的,容易进入到意识之中。其一,对“过失”的研究第一种类型:
口误、笔误、读误。 (说错话是受暗示引起的) 第二种类型:遗忘、分心、走神。
遗忘人的名字等。 (遗忘也是过失,“遮蔽性记忆”)第三种类型:误放、误取或失落物件等。
过失是心理的行动。 过失是有意义的。 过失证明了无意识的存在。
从人的失误中可以证明无意识的存在。 对“梦”的研究: 1.
梦是睡眠中的心理生活; 2.梦是对于睡眠中的刺激的反应方式; 3.梦不是一种躯体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现象; 4.
梦是无意识心理现象的自我表演; 5.梦是被压抑的欲望的曲折的实现(*) 6.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对梦的研究中表现得最为清楚。
“通过自由联想,我认为梦具有一定含意,对梦进行解释已成为一项科学。古人认为,通过梦可以**未来,近代科学则对梦无任何研究,只把它视为一种迷信或单纯的躯体现象。然而,我把梦看做一种神经症的症状,对梦的内容进行自由联想,从而了解梦的隐意。
至今,精神分析仍注重解决病理现象、但梦并不是病理现象,正常人也做梦,因而精神分析没有必要仅仅拘泥于以疾病现象来进行梦的解析。这样一来,精神分析就成为理解和研究正常人精神现象不可乱缺少的工具。” 梦是通向无意识的捷径:
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延伸,通过梦能了解隐藏着的精神生活。 “显梦”、“隐梦” “曲折”: 凝缩(condensation) 置换(displacement) 象征(symbolization) 退行(regression)
不得不说,由于没有心理学基础,对《梦的解析》一书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感官和个人经验的层面上。个人对心理学,尤其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向往已久,终于借着课程的契机,拜读了神作——《梦的解析》。书籍版本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
该版《梦的解析》排版紧凑,主次分明,更有画家达利的作品穿插其中,将梦境的虚虚实实诠释的滴水不漏,只可惜翻译的语句差强人意。
人,多多少少都有些窥探隐私的欲望,对他人亦对自己。对于自己的探索,最神秘的莫过于通过对梦的解释,从而了解内心的真实想法。我常常会想,人假如没有了梦,睡眠会是怎样的状态?
那样的睡眠、那种接近死亡的无意识状态叫人望而生畏。是否还会有人时不时地呼喊:“我怎么就睡不醒呢!
”我想没有人会喜欢赖床了,每次睡眠后醒来,几乎就是劫后重生的感觉了吧。是梦让我们觉得睡着的自己仍是一个活物。白天,我们的身体在运转;夜晚,则是思想的饕餮盛宴。
人们本能地依恋睡眠,难道仅仅是因为肌体需要休息吗?我想,弗洛伊德给了我们答案。他从不同的角度再三地证明同一个观点:
“梦是愿望的满足”,这让我深信不疑。人们,喜欢用噩梦来驳斥弗氏的观点,弗洛伊德则用“伪装”加以辩证。弗洛伊德认为:
“一旦愿望之满足有所‘伪装’(disguise)或‘难以认出’(unrecognizable),必表示梦者本身对愿望有所顾忌,而因此使这愿望只得以另一种伪装的形式表达之。 ”这一部分的论证,看似牵强却也叫人无从辩驳。若非如此,睡眠又哪来如此大的魅力使得人们趋之若鹜,即使一觉醒来大部分的梦境都烟消云散,但心里莫名的满足却依然让人向往下一次睡眠,这就是梦的真谛啊!
读《梦的解析》,各种稀奇古怪的梦境、各种出人意料的解析,在让人感叹的同时也让人认识到,弗氏所提出的梦的解析法,似乎更适合人们用来认识和剖析自我。不难发现,弗洛伊德在书中提及的案例,都是身边极为熟悉的人,而解梦的过程更是需要对“病人”的背景、经历等了如指掌,这样看来弗洛伊德的解梦方法对于他人似乎显得有些难以操作。但是,这世上最了解一个人的背景经历的就是他自己了。
因此,《梦的解析》这本书其实更适合个人以挖掘自我为目的来阅读。当然,当我们完全遵照弗洛伊德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梦境时,会发现自己简直是禽兽不如了。弗洛伊德所解释的梦,任何人、物、事件都可以和性扯上关系,每一个梦似乎都包含着做梦者性欲的满足。
他认为:梦中的事物都具有象征意义,“所有长的物体——如木棍、树干及雨伞也许代表着男性性器官,那些长而锋利的**如刀、匕首及矛亦是一样”而“箱子、皮箱、橱子、炉子则代表子宫” 。这些观点已然是遭到驳斥了。
弗洛伊德认为:“梦总是以最近几天印象较深的事为内容。 ”,这一点我们自己做个梦然后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果不其然。
梦的解析读后感 篇3
作为一个不常做梦的人,我个人认为弗洛伊德的梦并没有引起我对阅读的极大兴趣。语言是学术性的,引用和反驳前人研究成果的内容占据了很大的空间。但他对待科学的严谨和对梦的深入研究令人钦佩。
我在想,如果他能在自己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的梳理和润色,然后整理出一本类似科普著作的书,那么他就能让公众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梦想。
最喜欢的一段话:一个人在“反省”时的心理状态与他自己观察自己的心理运作过程是完全不同的,“反省”通常较专心作“自我观察”所需的精神活动较大。当一个人在自省时,往往皱着眉头深深锁上,显得端庄。
而当他作自我观察时,却往往仍保持那份悠闲飘逸。这两种情况,均需利用他的批判能力,来拒斥某些一旦浮现到意识境界会使他感到不安的意念,以阻止它继续在其心理中进行。而其他有些观念,甚至在未到达意识境界,仍未他本身所察觉前即已杜绝。
但是“自我观察”却只有一个工作——抑制本身的批判力。而如果他能够成功的做到这点,那将有无数的意念想法能丝毫不漏地浮现到意识里。
我喜欢这篇文章,因为它能引起我的共鸣。个人觉得人的“自我观察”十分重要。在没看到这本书之前,我把自我观察表达成一种“感性的自我”。
没有对错,没有限制,没有规范,有的是最真实、最自然的内心思想和最深刻的追求。而在“理性的自我”,人往往需要跟“本我”,即人的本性,可能是虚荣心,对食色性的追求,也可能是对名利财的渴望,也可能是其他东西,因人而异。但必须体现“本”字。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它有利于约束人们的行为,在社会上是相对有序的。但它也阻碍了人们的内在体验、潜能的发掘和对权威的质疑。从某方面讲“感性的自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的生活***坏,知识境界的高低,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审查的心理机制要比那受审查的更接近意识层面。它就像一道筛子一样,将意识与后者隔开,我们还找到了关键,能够将那种审查心理机制等同于那些知道我们清醒生活的,决定我们自主及意识行为的心理机制。如果我们把这些心理机制用我们所谓的“系统”来取代。
那么根据我们刚刚获得的知识,那审查系统肯定是位于精神装置的运动端的。”
我认为弗洛伊德在这里描述的是一种控制功能。而且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很多有意识的或者流行的想法,审查机制就像白细胞一样,可以发现和处理不符合法律和道德的想法。从而从心理上约束我们的行为。
梦的解析读后感 篇4
《梦的解析》读后感
图书借阅活动开展以来,带来了很多非常好的书籍,为员工们提供了一个充实自己的良好平台,前两天经人介绍,我借阅了《梦的解析》这本书,并且从中获益匪浅,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中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作为世界上第一部以科学方法来分析研究“梦”的著作,尽管因为种种原因,在当时不被人们所接受,然而随着人类知识的进步以及对心理学认识的逐渐加深,《梦的解析》越来越多的被认可,并且确立了其在心理学方面里程碑式的地位。全书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看起来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些遥远,不过以一种轻松的心态看过全书之后,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启示和收获。
按照章节来分,《梦的解析》从梦和清醒生活之间的关系,梦中记忆开始,由浅入深的将人引入,并且通过大量的梦例分析,逐步提出作者的观点:梦是欲望的满足、梦的作用等等,最后提升到梦的过程中的心理学这个范畴。由于是西方经典著作翻译得来,全文阅读的时候是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如语言表述习惯,词汇理解,甚至是思考方式的差异性,不过在读完全文的时候,还是能从中找到一些自己或身边发生过的痕迹。
一般来说,弗洛伊德的理论论证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一、对儿童的梦的研究;
二、探讨梦的检查作用;
三、探讨梦的象征作用;
四、分析梦的运作;
五、举例分析几个真实梦境;
六、梦的作用在于满足愿望。弗洛伊德从没有伪装或伪装较少的儿童的梦开始讲起直到“面目全非”的**梦境,其解梦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揭开梦的伪装。
毕竟描述的是虚无缥缈的梦境,弗洛伊德全书总时不时笼罩着一些难以捉摸的东西,不过以其核心的概念来分析,主要是“冰山理论”和“本能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唯一功能是满足人类的潜意识欲望。而这些愿望(许多出于本能,即可看为本我的体现)由于不被人的理性(超我)所接受,所以要由人的自身(防御机制、自我)进行调节,经过一系列粉饰,转化成不易被察觉的形式通过梦境释放出来。
正由于这些粉饰,将梦伪装,从而造成了解读的困难。因此,在进行梦的解析时,首要任务就是破除伪装,探索人的那些淹没在“深海”处的愿望。
弗洛伊德仍然是通过大量的例子来破解梦的伪装,先以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象征形象,谈到梦的运作,说明梦的伪装的四种方法,即凝缩作用、移置作用、将思想转化为视觉、润饰作用。通过分析梦的表达方式和力量,以及梦中的情感,我们可以逐步打破梦的伪装,使梦的真谛浮出水面,从而达到梦的阐释目的。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在精神分析治疗中,通过做梦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
而我们普通人,也可以通过种种分析,对自己的精神状态,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了解,不必再为一些恐怖或是荒诞的梦而忧心忡忡,还能够利用这些梦境,主动的进行一些调节,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积极的意义。
《梦的解析》全书,因为其中理论多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疗一些精神病人时通过感性经验进行的总结,难免有些狭隘,并没有理论数据的支持。另一方面,弗洛伊德把个别精神病人的个案结论应用到正常人身上,这显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因此,当我们看到这本书的积极意义时,我们不应该全盘接受,否则我们会看到它的一些缺点。
首先,《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自己的总结,不免的带有个人主观色彩,没有经过任何科学的论证,虽然其中的解释不乏合理可信之处,但因为缺乏科学依据,因此也不能完全让人信服和接受。其次,弗洛伊德对梦的过度诱导归因于人类的欲望。这太过绝对,也不足以涵盖所有梦想的意义,所以是片面的。
此外,弗洛伊德认为梦可以满足人们的愿望,保护睡眠。但是这却与噩梦的产生相违背,也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此外,梦的分析绝不是一个可以用公式来解决的问题。虽然弗洛伊德提出在进行梦的解剖分析时,要对病人的生活背景有深刻的认识,但他也在不经意间指引了我们的思维方向。
心理分析和研究应该由专业医生进行,而不是由人们自己进行。
梦的解析读后感 篇5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是一本窥视人内心最深处的书,在书中,他给我们描述了另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却就在我们身边。
我为什么要读一本关于梦的书?因为从梦的含义可以看出一个人隐含的一面,了解了梦与精神的关系,就懂得了如何了解别人,窥视别人内心的一些不可知的东西。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败。内省是知己,释梦是知己。
《梦的解析》第一次告诉曾经无知和充满疑惑的人们: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在秘秘的梦,呼吸,眼泪,痛苦和欢乐中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还认为人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一个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这种观点就是著名的潜意识理论。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自己的感性总结,没有经过任何科学的论证,虽然其中的解释不乏合理可信之处,但对于讲求有科学依据地研究心理学现象的现实情况不符。另外的一点,上文也有提过。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位精神病学家。他对人类精神病有深入的研究。
然而,他把精神病人的特点扩展到普通人身上,这使得大多数人无法接受。在《梦的解析》中,这一点也有体现。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们心目中最大的禁忌就是“性”,而“性”又是人的本能,对于“性”的这个禁区,人们既想闯入,又迫于道德限制,所以只有在梦中释放自己的愿望,使自身得到满足。基于这样的理论,弗洛伊德在其对梦的解释中,除了个别十分明显的是对普通欲望的满足(如饥渴、排泄等)的梦外,大多数梦在他的眼里都与对性的渴望脱不了干系。这样的说法不仅难以接受,而且过于绝对,无法涵盖所有梦想的意义。
弗洛伊德在书中提到:“梦,它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毫无意义的、不是荒谬的、也不是一部分意识昏睡,而只有少部分乍睡少醒的产物。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
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它是由高度复杂的智力活动产生的。
”弗洛伊德指出,只有在超我放松了警惕的睡梦中,本我的原始欲望才有可能为人们意识到,于是这些欲望才以梦的形式表现出来。梦是在我们睡眠时所发生的精神活动,由于它本身不受外界限制,因而可以天马行空,也就决定了它满足愿望的作用以及愿望的达成的内容。一个人真的想做点什么,实现一个愿望,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做不到,也实现不了,所以心理上很压抑。
一旦进入睡眠状态,所有的思想都会自由无限制地出现,满足了梦中的现实,而不满足现实。
你的梦想不一定是你的想法。经过详细的分析,你会发现梦常常表达另一种意义。因为内容太多,并且必须用梦想中的例子来解释,所以在此不再赘述。
从总的方面来说,梦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如此神秘,只是一种特殊的生理迹象,也正是因为它的特殊性,使它变成像尼斯湖水怪一样神秘。所以,不要轻易忽视一个梦,对梦的认识,也是对自己更高层次的了解,当人们脱掉良知和道德的包装后,一个真实的你就呈现在你的面前,这样才能把自己推向更高的境界。
虽然《梦的解析》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瑕不掩瑜,我们仍要承认这本书在心理学界中里程碑般的地位。它从一个其他人从没探索过的领域对人们的心理、梦境进行了分析,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因此,要了解西方的心理学发展,我们就不能不研究弗洛伊德,要了解弗洛伊德,我们就不能不关注这本《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读后感 篇6
梦境里的真实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对于佛洛依德所著的《梦的解析》这本书,我在很早以前就听说过,但却从没有读过它。我一直以为这本书可能是类似于《周公解梦》,把梦中的事物都给出其代表的具体意义,所以一直觉得这本书不值得一读。直到上节课老师提起了这本书并举了几个例子以后我才知道了这本书的具体内容。
因为我对潜意识更感兴趣,我认为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成就是由他的潜意识决定的,所以我读了这本书。
由于接近期末考试,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书,但是我觉得书的中心思想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梦是愿望的达成”。在这本书中,无论是简单的梦还是深刻的梦,无论是梦的明确意意还是隐含意义,弗洛依德都认为它们大多是欲望的实现。书的第三章中也提到“梦无论是如何地复杂,大部分均可以解释为愿望的达成” 而他认为梦的唯一作用便是满足人的意识层面上的以及或者说更多的是满足人的潜意识中的愿望。
弗洛伊德博士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学之父,他的革命性著作《梦的解析》是其早期著作之一。这本书的出版宣告了梦将在精神分析的新领域和新世纪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格都由三部分组成:
1、本我,即潜意识部分。也灵的这一部分与快乐和欲望有关。弗洛伊
德认为这个领域是潜意识的领域。
2、自我,即意识部分。心灵的这一部分可以体验到外部世界。
3、超我,即起审察作用的部分。这种精神的审查者将把道德规范强加给自己,并阻止身份证的不可接受的冲动。
弗洛伊德在书中提到:“梦,它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毫无意义的、不是荒谬的、也不是一部分意识昏睡,而只有少部分乍睡少醒的产物。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
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它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
”弗洛伊德指出,只有在超我放松了警惕的睡梦中,本我的原始欲望才有可能为人们意识到,于是这些欲望才以梦的形式表现出来。梦是我们睡觉时所发生的精神活动。因为它不受外界的限制,可以在空中旅行,这决定了它满足愿望的功能和实现愿望的内容。一个人真的想做点什么,实现一个愿望,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做不到,也实现不了,所以心理上很压抑。
一旦进入睡眠状态,所有的思想都会自由无限制地出现,满足了梦中的现实,而不满足现实。
小时候每当我告诉大人我们所做的梦时,在期待他们能给我们一种解释中,最后却只能得到一句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然后原先的问题又被踢回给自己。当我们自己挖空心思,拼命的回想做梦当天曾在大脑中想过什么,却又经常发现梦中的内容出现的毫无理由。但有时大人们有时又会认为梦是对未来的一种预示,再梦到不好的事物时总会提醒我们注意安全之类的事。
在读完《梦的解析》后才知道原来那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是毫无道理,也不是完全正确。的确,梦是对未来的**之一。弗洛伊德在这本书中强调梦不可能**未来,并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梦都起源于过去。也就是说,我们梦想的内容**是过去的一段时间,不局限于近期,而是涵盖过去的每一天。
所以在“所思”后就很又能产生“所梦”。 而这其中以每个人的童年记忆最为深刻。比如在《梦的解析》中作者举过的那个经常梦到“黄狮子”的同事,虽然记不起孩童时期最喜爱的玩具,但却能在梦醒后清楚描绘出它的样子。
而不断梦到这个记忆里早已忘记的小狮子无疑是潜意识里的记起。这也引出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解析的一个著名观点。
但我自己认为这本书任然有值得推敲的地方,书中佛洛依德曾经举了几个例子来试**析梦的含义,他的方法是将整个梦境回忆还原,然后通过对每个细节,每个人物逐一的分析来试图揭开梦的真实含义,但是在我看来我认为这样的方法依旧是有欠妥的地方,首先就是梦的回忆还原这个在我个人看来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梦的深刻程度不一而同,它们的还原根本不能像佛洛依德所说的那么详细,甚至到每个人说了什么话,想想我们每次从梦中醒来能记得多少梦境,更不要说是细节了,所以说一个人的梦境是无法完全还原的。此外,性是一种伟大的哲学,就像梦一样。在梦中,中立充其量是人生的愿望。人类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于是就被带入了梦境,或者说在性理论中,这只是大脑的一种方式。弗洛依德把人性归因于性,我认为这是不恰当的。
另外,我一直认为弗洛依德对梦的解释有点牵强。当一件事有很多含义时,他总是把它解释为一种更接近人的欲望。就像庄子所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觉得每个人都是很复杂的尤其是我们的思想,而梦恰恰是我们最真实想法的反应,所以我觉得不能单纯的将它归结为我们的欲望的体现。
虽然我是一名工科学生,但读完这本书后,我意识到弗洛伊德并不是心理学的创始人,我不同意他的一些想法。也许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他作为心理学家的理论不是很正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受到越来越多的作家和艺术家的赞扬。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我们在西方翻开任何一本文学批评书籍,我们都能找到弗洛伊德的名字或看到他的影子,因位许多艺术家用弗洛伊德理论提供的原则指导他们的创作实践。因此,毫无疑问,我们仍然会承认他是现代心理学发展中最有影响力和最重要的人。而这部《梦的解析》也必然是部值得后人经过不段讨论而日益散发出特性光芒的经典之作。
梦的解析读后感 篇7
通过对梦的各种研究,作者还发现梦的存在实为了保护睡眠:通过梦,可以发泄欲望或兴奋,缓解刺激,使睡眠得以继续,也就是说,幻觉的满足可以用来消除干扰睡眠的心理刺激。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梦都是欲望的表达。梦想源于欲望。梦的内容就是表现这种欲望。
据此,我们也可以根据每一个梦所反映出的内容来发现梦本身所隐含的“潜意识”的思想。比如,大学那会儿,我跟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发生冲突了,当时情绪非常激动,乃至于对他也说出了一些很难听的话,尽管很想道歉,迫于面子或勇气的原因,我似乎并没有对他进行道歉。(因为我不记得了,但后来他说我没有道歉。)。
接着,我在事后的那几天,居然在梦中重现了我跟他发生争吵的场景,并且当场也道歉了!可以想象,我这个梦的初衷是向他道歉,弥补我给他造成的心理伤害。
由此可见,看似一个毫不起眼的梦,其实里面显示出了自己诸多的欲念。通过分析梦中的每一个场景,你会更多地了解你的心理需求。当然你也可以将它们束之高阁。
毕竟梦是不现实的,没必要跟自己的每一个执念去斤斤计较。
感兴趣的朋友,我还是推荐你读这本书。里面的精神食粮非常丰富。你不妨跟随伟大的心理学家去精神食界旅行。
梦的解析读后感 篇8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中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其中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
在整本书中,弗洛伊德的理论论证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一、对儿童的梦的研究;
二、**梦的检查作用;
三、**梦的象征作用;
四、分析梦的运作;
五、举例分析几个真实梦境;
六、梦的作用在于满足愿望。弗洛伊德从没有伪装或伪装较少的儿童的梦开始讲起直到“面目全非”的**梦境,其解梦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揭开梦的伪装。
弗洛伊德自始至终都认为梦是人们心灵的真实表达。通过了解他的梦,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想法。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叫做移情的心理学概念。结合老师的工作,我也意识到教育教学的成功在于是否注重学生的需要。
他们是否能遇到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在之前的备课阶段我一直是自己幻想自己的学生会怎么回答,并且想象好自己的应答。但有时问题不是设计出来的,很多时候会出现随机问题。比如有一次,我想让学生听写单词,当时我知道他一定可以听写出父亲母亲这两单词,但是不能确定他能不能写出外祖父母的单词。
所以就直接想当然的报了外祖父母,结果孩子写了半天也没有写好,我就很纳闷,一看才知道他在犹豫是写外祖母呢外祖母呢还是外祖父母呢,我才反应过来我这个问题没有问好。我应该直接选择一个让他来听写,只要知道他可以写出grand这个单词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他把所有的都写出来,因为那样浪费时间又炒冷饭。
还有就是,我教的年龄段比较偏小,所以通情特别重要。低年级的孩子分成两类,一类是小大人的类型,总是觉得这些他都明白,一说就懂。但是最后总是在课后马上忘记。
一类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典型小孩子类型,这类孩子在听了半节课的理论知识之后,肯定不是困,就是要开始摸东西了。这次培训中说到了通情,我就了解这两类孩子,我应该怎么去教育。第一类的孩子,其实可以用定期检查,并且要不断重复,但是也不能打击孩子,因为小大人的孩子自尊心会比较强,所以,要适当打击加鼓励,才可以达到好的效果。
而典型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的话,最好的方法是抓住他的注意力,要了解此刻他的想法,不能只是为了赶时间一味讲课下去,这样只会是孩子一点都没有听进去,并且更加不喜欢上课的内容,产生一个恶性循环。这个时候可以适当,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说一些稍微轻松的话题,或者是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这样既提高了上课效率也考虑到了孩子的特点。
还有很多术语不可能总是出现在课堂上,否则学生会觉得特别难理解。尤其是我教的这个年龄段,如果我总是说定语,他们根本就听不懂我在说什么。很多时候,我会比较习惯用中文的句子和英语的句子的成分做对比,来让孩子理解,什么样的句子成分叫什么并且有什么作用。
当然,正如萌的分析所说,一切事物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教学也是。要在不断的积累中,才可以得出更多更精准的理念。我也希望我能在这个教学岗位上取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