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散文作文”是根据您的需求制作而成的,旨在提供实用帮助。作文是创造力的源泉,开启成功之门的玄妙之路。通过写作,我们能够更好地整理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平时多积累,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对于不会写作文的朋友,不妨尝试多读一些相关的例文,多听一些导师的建议,相信您很快就能写出优秀的作文了。
散文作文【篇1】
农历三月中旬,是司桥村唱大戏的日子。每年都是如此,很多年了,从没变过。
按说三月里也不是农家消闲的时候,是不该如此蹉跎着浪费日子。道理是这样,可这世上的事儿哪会全部都按道理来。旁人可能不知道,但司桥村的人都明白这场戏是个重大的事情,万万不能怠慢糊弄。毕竟,这戏不仅是唱给人听,更是唱给庙里的那尊大神听。
三月时节,那一山的桃花已经开过,青涩涩的杏子也挂满了枝头,多吃几个总能酸倒牙。但嘴馋的孩子们总能乐此不疲的结伴上山,摘一兜青杏悄悄当零食。川里的麦子长得很精神,绿油油的给大地铺上一层柔软的毯子,春风吹过,麦苗高兴的摆动身子互相招呼,发出沙沙的声音,在蓝天白云下的空阔麦田里飘起一阵阵清雅的音乐。麦苗们安静的生长,暂不去打扰人们短暂快乐时光。
唱戏杂事繁多,总的由会长负责,收钱也是。请戏的钱由乡亲们自主提供,每人多少,一家几口人就交多少都是定数,这么多年大家都很乐意给。当然还有那些常年在外或者有些事业的人,自己还会好好捐上一笔。最后一张大红纸贴出来,上面清楚记录着每笔钱的来历和数目,账务透明,捐的多的人自然会大大的风光一回。一村百来户人,这样一来请戏的钱便无忧了。戏唱给“老爷”听(庙里供的神像,我们尊称为老爷),“老爷”一高兴,护我们这一方百姓风调雨顺,无灾无病。
唱戏的日子近了,首先忙起来的是村里的老人。请戏班子,看好日子。
请戏班子按照财力来讲,集资的钱足了就去外面请一班稍有名气的好戏。听的也过瘾,关键说起来还有面子。请来的戏班子,吃住都在各乡亲家里。谁家管哪几个戏子的吃饭,谁家提供哪几个戏子的住宿,一家一天按照安排轮流着来,一切井然有序的进行。我一直都特喜欢戏子来我家吃饭,因为母亲不仅会做许多好吃的,我还能和戏子一同吃饭,想想就很激动。画了脸的戏子可以是任何人,和不画脸时截然不同,我就想看看他们真正长的什么样子。想记住却从来没记住过,也在台上没找出来过。对我来说,戏子充满了神秘。他们来自我没去过的地方,也去过很多我没听过的地方。我们这里只是他们暂时落脚的一个小站点,离开又不知去往何方,像那一直游走的牧民,沧桑而神秘。他们最知道人情冷暖吧,所以最明白我们的心之所想,才会在戏台上那么投入深情。戏班子来唱戏,我们就得提前搭好戏台子,他们从不做多余的休息。
会长在村里转上一圈,扯着嗓子喊一气:“搭台子喽……”不消一会功夫,年轻力壮的男人们就聚集在了戏台子旁边。撸起袖子说干就干,拉来木板铺台面的,抡起锤子打钉子的,三五个固定架子的,还有爬到土墙上绑喇叭的,电杆上接电线的,大着嗓门指挥的,站在旁边捏着一股劲儿的……大伙干热乎了直接脱掉上衣赤着膀子喊着号子将汗水挥洒在三月的风里。一天,只消一天时间。那个平日里看着破烂颓败,风卷起黄土翻飞的“凹”形围墙土台子,摇身一变就成了红窗绿幔,轻纱拖地,绸带摇曳的小戏楼。
戏台子搭好了,自有村里主文的老先生挑个“好日子”——黄道吉日,恭恭敬敬把“老爷”的神像从庙里请来戏场,就安置在戏台正对面的棚子里。一切拾掇妥当,振奋的鼓点敲起来,铜锣嚓嚓的叩起来,豪情的秦腔唱起来。黄土地上的大戏永远都是秦腔。
唱戏的那几天对小孩子来说是最快乐的日子,因为那是除开过年最热闹的日子了。戏台在学校的旁边,只有大操场才能容纳下那么多的乡亲,卖冰棍的车子,有零食的小摊子,买零碎哄小孩的外乡小贩子。当然最重要的是放假,所以孩子们过完年就开始盼呀盼呀,盼到三月唱大戏。不仅放假家长还给零花钱几毛一块都能高兴坏了。一个冰棍才一毛钱嘛!
下午两点开戏,一点多村里的人们就开始拎着小板凳往戏场去。这会在家里的人就能听见门外高声大嗓的说话声,大咧咧的笑声,小孩子的欢闹声,还有论戏声,一路飘荡。“听戏走嘞……”,不知谁喊一句,声音从村西头延伸到东头。十里八村的戏迷也会不嫌远地过来听戏。
认真听戏的只有大人,最认真的是老人。如果坐在老人旁边,就能很幸运的知道今天这戏唱的是什么。他会给你讲戏,不管你听没听,更像是自言自语。然后和着戏文感叹一下做人的道理,顺便教育身边的你。别人听戏我看戏,听不懂所以看懂了。我知道白脸的是坏人,最后都没有好结果;红脸的是好人,很惨很委屈却很固执,但总是有好报的时候;身穿红衣,披霞戴彩的是公主,做了陈世美的东窗;身着青衫,神情忧郁的是苦命但最终情财双收的三娘。我还知道清高有才的小生遇难必有贵人相救,从此成就美好姻缘;也有世道黑暗窦娥含冤六月飞雪,虽然最后结果是大仇得报,冤屈得洗,但我心里始终是恨着的。戏文里还说孝是一种感天动地的力量。你看,沉香最终不是劈开山救了母亲嘛。那时我看戏入迷之际,还能把自己给感动哭了,现在倒是觉得好笑。
当然我怎么可能老成的一直在那听戏。我会和大家一起溜去戏台后面看化妆卸妆的戏子,顺便买根冰棍嚼的嘎嘣脆。偷窥戏子不成经常被守门的赶得围着戏台跑,还死不悔改一有机会就往跟前凑。一场戏也就两个多小时,一落幕大家就散场回家吃饭,毕竟最好的听戏时机都在晚上。下午的喧闹过去,晚上的戏就清闲了很多,孩子不闹腾了大人也能清净的好好听戏。待戏尽人散之时,我趴在父亲背上做了不知几个梦了。
每次看完戏很多人会去“老爷”的棚子里磕头,这也成了我的'习惯。点上几根香大声许个愿:我下次一定还要考第一名。总觉得自己那么虔诚,愿望一定会实现的。哈哈,那时就是这么的务实,别的都是浮云,第一名不挨骂还有奖励。“老爷”案前香火旺盛,三角铜鼎敲打出的声音沉稳悠长安抚人心,也把人间心愿带给我们供养的神明。不求五谷丰登但愿风调雨顺,不祈大富大贵只求无灾无病。我不知道“老爷”听不听得到人们的心愿,但我看到所有的人都在努力生活。
他们勤劳,朴素,节俭。小时候听到爷爷拜“老爷”说:“再不要饿死人了呀”。后来跟着父亲去:“我苦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希望我的娃儿不要再下这苦力气了”。长大了,我自己拜:“只愿父母安康,哪怕用我十年寿命换取!”我从来都知道要达到自己的目的靠的是自己的付出和努力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更不用说挂在墙上的神明。即使是神明也不会帮好吃懒做的人。我的爷爷,父亲也一定是知道的,所以他们才那么不辞辛苦的劳作,努力的让后代不为吃穿发愁,能够全心的学习知识,做个有文化,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人。
先辈们的心愿已经实现。我的心愿呢?我这飘泊在远方的游子,心还在那块贫瘠的黄土地上,根还在那养育我的故土里。我总是要回来的,我要告诉我的父母亲人外面的世界很美很精彩。我想给你们说说长江大海,讲讲楼高万丈和车水马龙,还有那一如白天的黑夜。我还想带你离开你呆了大半辈子的乡下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我想了好多好多,可你们的老去我最心疼无奈,我怕树欲静而风不止,我欲孝而亲不待。神明是否听到我的无奈了呢?
曲终人散尽,楼空戏台冷。戏罢了,一切回归常态就像欢闹不曾发生。孩子去念书,大人去劳作,神像也送回了庙里。风扫过操场,卷起一两个纸屑力不从心的提醒人们昨日的享乐,可惜没人会理。人心安定。依旧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依旧的日不出而作,月中天而息。
愿是人们许给自己的。那是他们的希望,有希望才有力量。我的爷爷,父亲,他们都知道。就像他们说地那样:人这一生啊,总要有个寄托,有个束缚。这样才会相信报应,才会有所畏惧,才能穿对鞋走正路。
散文作文【篇2】
今天,晚上我们一家人早早的吃好晚饭后,到广场去散步。
我们一边聊着天,一边吹着凉风,不一会儿就到了广场。广场上可真热闹呀!有很多小朋友在广场上玩耍,有的骑着小马车,有的溜冰,有的玩旋转木马……哇!那边广场上还在表演节目呢!原来是雪花啤酒在搞促销活动,他们搭了一个舞台在表演魔术表演呢!只见那个魔术师手里拿着一块红布,前后让我们看看,我们左瞧瞧右看看,什么都没有。魔术师手不知道怎么弄了一下,就变出来了一只鸽子,台下的观众一阵掌声。接着,表演的节目是调酒师调出来了各种各样的酒,只见调酒师手里拿着两个瓶子,两只手甩来甩去的,像是在杂技表演,他一只手往上扔瓶子,另一只手也抛上去了另一只瓶子,马上接住了一只瓶子,来回的抛,我看得心惊胆战的,生怕他把瓶子摔下来,打碎了。谁知,那个调酒师的本领可真大呀!不一会儿,调酒师就调出来了一杯酒,让大家品尝了一下,味道好极了。观众们都拍手称赞,一阵欢呼声为调酒师喝彩。我也使劲的鼓掌,为调酒师精彩的表演喝彩。
时间过得真快。很快表演结束了,曲终人散,我们都各自回家了。
散文作文【篇3】
小学的时候,作业很少,写完后爸爸妈妈就带我出去散步,路灯发出的光照耀在我们身上,映出三个狭长的影子,左边的影子长长的,右边的影子短一点,中间的影子最短,天空中的星星与月亮静静的挂在天上,发出柔和的光,好像要见证完这三人的散步仪式似的。
回家时,小小的我想偷懒,就蹲在地上,耍赖说走不动了。这时,爸爸就会蹲下来,把他那宽大温暖的后背朝向我,我一下就跳了上去,爸爸晃了两下,慢慢的站了起来,缓缓的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到后来,我慢慢的长大了,再也不好意思偷懒让爸爸背着了。我还是会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灯下还是三个影子,只是中间的变成最长的。影子虽然长了,时光却仿佛一直没变。
这天我又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不小心给崴了脚,几乎是一瞬间疼痛就席卷了全身。我只好缩起一条腿,用小白兔的方式一蹦一跳的。
爸爸什么也没说,拍拍我的肩,蹲下身子,说了句:“上来。”我愣了一下,说:“不要吧,爸爸。我很重的。”爸爸一脸不屑:“你爸我能背200斤。”
“真的不用,我可以走的。”我试着两脚撑地,确实疼,我打算忍住。
“别撑着了,”妈妈说,“别伤了骨头,让你爸背你吧,背不动你就下来。”
我推脱不过,轻轻地趴在了爸爸的背上。爸爸稳稳地站起,仿佛我真的并不是一个百来十斤的大男孩,还是十几年前那个小小的爱撒娇的孩子。父亲的背,是稳稳的山,任他岁月流淌,山自岿然不动。
夕阳西下,一个父亲背着他的孩子,在夕阳的余晖下,向家的方向走去,显得格外伟大。
伏在父亲背上,我想,有一天,我也要做一座父亲这样的山。
散文作文【篇4】
就算没有目的,也要走出家门。不然,真怕抑郁了。
虽然两眼呆滞无光,但仍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红灯还知停一停,说明神志还是清晰的。
无意中走进一家百货商场,就好像很有目的似的乘观光电梯一层层直上,直到六楼才停下来。我在幻想,假如此刻身上有一万块钱现金,我会去买点什么呢?一楼是珠宝首饰加各种名表,二楼则是男装女装,什么名牌化妆品啊,什么奢侈箱包啊……相信每座城市的百货商场都雷同,也就不再一一啰嗦了。然而幻想出来的答案挺可悲的,真心没有想购买任何东西的欲望。装清高?NO!拥有有钱人的能力,那装,叫清高,咱这装,也顶多叫清贫。装清贫?得!本来就一介贫民,何来装啊!思绪还在徘徊纠结,身体已随电梯离开地平线,来到了负一楼:图书超市有图书搞活动?好吧,索性走出电梯,去寻找那也可能属于自己的需求。
无意中,又是无意中。无意中看了大冰的那本《他们最幸福》,只有一种感受,相遇恨晚。“浪荡天涯的'孩子,忽晴忽雨的江湖,祝你有梦为马,永远随处可栖。”原谅我一厢情愿的认为这是大冰送我的话吧。呵呵。
“我认为这是一个有点扯淡的社会!这是一个让人非常悲凉的时代!悲凉到什么程度?悲凉到当我们面对一个陌生人,去认知他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用一个标签:他是干什么的。哦,原来是一个专家,他是一个学者,他是一个学生,然后以此为出发点,来度量一个人。我不喜欢这样,我就站在这里很随意的说:我只是一个33岁的男人……”超爱这一段!为表爱意,买下不止,回家后会在这段下面划上一道又一道横线。我承认这种方式是有点弱,但只划一道横线则是我看书遇上喜欢时的习惯。
带着如获至宝的心情准备离开了,但商场门口的人流攒动,车水马龙,霓虹灯闪烁,让我不舍,并非舍不得这些物欲横流。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呆,放空,,肆意遐想,是我喜欢独处的一种方式,正如那句老话: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商场门口的人流明显稀疏了很多,确实不早了,该回家了,准确的说,该回那间小屋了。可能是自己做人太失败,合租房里真心没体会到过家的味道。
起立,转身,行走,我也把嘴角一扬,且挤出俩酒窝,加入那片笑海中。(本姑娘的笑容比你们的还漂亮哦)呵,在心中稍微得瑟了一下下,请原谅我的自恋吧,我的自恋是自卑逼出来的。
走着走着,突然想哼西单女孩的那首《漂流瓶》。我是这个城市里漂着的漂流瓶,在茫茫人海中随波沉浮,……不知何时实现心中的梦。
散文作文【篇5】
别人在看我文章的时候,最令我感到无奈的是,他老往歪了想。说句实在话,真正能读懂我文章的人不多,我知道几个,我心里很激动,很感激。激动主要是嘚瑟,我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说实话,很多文章我都惊异自己竟然能写出来,实在是写得太妙了,百读不厌。激动是因为人家觉得咱文章写的还不错,给咱脸,咱不能不兜着。
对于我的作品篇幅太小的问题,这是我刻意针对现在人的生活习惯而写的,可以称为微信文学。我对我作品的评价是短小精悍,我以我元宵节写得一篇小说为例分析一下这类作品:
拐子结婚了,娶了个漂亮媳妇!大伙都这么说!
门口鞭炮放得啪啪响,开车从他家门前经过,我按了下喇叭,”春强!“他转过头,笑得合不拢嘴,置办了套像样的行头,看起还人模狗样的!
”哥,抽烟!"老远他就满面笑容。“听说你买宝马了,可以啊,你小子!”他不说话,只是憨憨地笑。
小子,小时候没少挨我拳头! 小说
第一段,拐子结婚,娶了个漂亮媳妇,大伙议论纷纷。一个腿瘸的人能娶个媳妇就不错了,还娶了个漂亮的,你看你个健康的人能做到不?而人家瘸子做到了!所以大伙就炸开锅了,赞赏的有,嫉妒的有,嘲讽的也有!这些要靠读者去思索。第一段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第二段,开首就是,“门口鞭炮放得啪啪响”,你看人家是个瘸子,看人家事办得多大,大气得很!从“我”见拐子的几个动作你就可以发现,“我”是大大咧咧的,根本就不把他往眼里放。叫他“春强”那是他结婚呢给他面子,平时兴许就叫他“拐子”!“置办了套像样的行头”,说明人家平时过日子很扎实,一分钱都不乱花,结婚了才买一套不错的衣服。“看起来还人模狗样的”,他啥都好,人样也长得不错,就是腿有点问题,其他的比谁都不差。
第三段,“哥,抽烟!”你看人家拐子待人接物礼数到的很,热情周到。但这一切难道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不知道受了人多少白眼,挨了人多少欺负,都是逼出来的。“听说你买宝马了”,几个人能买得起宝马?可人家一个残疾人做到了,这就是人家娶漂亮媳妇的资本,你不服你也买辆让大伙看一下?“可以啊,你小子!”虽然“我”心里有些不平衡(不平的地方有很多,让读者去思索),但不服人家拐子还不行!但“我”嘴上绝对不会承认。
最后一段,说明了“我”和其他同辈人和拐子的关系,“我们”自小欺负的对象。可以想见拐子从小到大所受的欺凌,和他自己内心暗自发誓自己要活出个样来的情状!“他不说话,只是憨憨地笑”。这种笑里面有难言的深意。
我还在最后加了个题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引导读者理解这篇文章。短短的`一篇文章,内涵如此丰富,通篇没用一个赘字,每一句话都有它的用意。它的普遍性在于,每个人都有不如人的地方,都有受人白眼,遭人欺凌的时候,所以能引起人的共鸣。谁是这个社会的施暴者,谁是受欺凌者。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双重身份的集合,也在这两重身份之间不停地进行着转换,这些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它还可以挖掘出其它的东西。
小说是我根据春节期间的一个真实所见写的。
散文作文【篇6】
下午,陪同爱人从普小路散步归来,只见冷库门前的马路边,卖菜的小商小贩们自发聚集在此,摊位一字摆开,叫卖声不绝于耳,俨然成了一个农贸市场。一家摊位前围了一圈买主,走进一看,原来是在抢购白菜。摊主是一位中年男子,他又是过秤又是收钱,还不时要阻止某些挑剔的买主摘除边叶,真是手忙脚乱。看着眼前这幅似曾相识的场景,我不禁感慨万千,向爱人述说起小时候卖菜的心酸经历。
小时候,我们村大多数人家都有种植白菜的传统,我们家也不例外,每年都要种四五分地。俗话说,头伏萝卜末伏菜,一到末伏就是种白菜的时候,霜降一到就是收获的时候。白菜经过霜砍,吃起来才有味道。霜降之后,父亲就挥舞着锄头,将白菜一颗颗铲下,然后就地挖一个两米多宽,二三十米长的土坑,将白菜放进去,上面覆盖一层厚厚的玉米秸秆,这就是农民储藏白菜的简易方法。到了年底,不只我们家,所有的乡亲就指望着这些白菜,过一个殷实幸福的'春节。
卖菜的先一天下午就要开始准备工作了。掀起玉米秸秆,白菜外面的一层叶片往往已经腐烂,需要将这些腐烂的叶子去除掉,再用切菜刀剁掉白菜根。玉米秸秆一定要苫厚并且覆盖严实,否则遭遇严寒的天气,白菜就会被冻住。冻住的白菜就像一团坚硬的冰块,白菜叶子上全是冰碴子,这样的白菜已经不能食用了,无论是水煮还是爆炒都熟不了,只能扔掉了。父亲将择净的白菜装在架子车上,一架子车大约可以装四百斤。这是一个技术活,弄不好,由于道路颠簸,走到半道白菜就会垮掉下来,那可就麻烦了。父亲负责装车,我只负责打下手——递白菜。装好之后,在外面苫一张旧被单,然后用绳子细细地捆绑。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第二天早晨四点钟就要起床了,简单漱洗后就开始上路了。那时我已经放寒假,就要跟随父亲去卖菜了。父亲在前面驾辕,我在后面掀车子。外面一片漆黑,田野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架子车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如果这时听见前面或者后面有架子车的咯吱声,你不要惊讶,那一定是我们同村的。呼叫一声,前边的就会等上后边的,大家一起赶路,边走边聊,也好排遣路途的寂寞与单调。我们村距离县城普集镇有二十多里路,中间还要上两个陡坡,一个是香尧坡,一个是县城东坡。走到香尧坡底下时,天已经放亮,大致才走了一半路程。香尧坡又陡又长,上一段就需要休息一会儿,然后再上一段再休息一会儿,中间至少得休息两次,方能上坡。上了香尧坡后,我和父亲都已经大汗漓淋,精疲力竭,但是为了赶时间,只能稍作休息,继续赶路。
过了香尧桥口,就走上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西宝中线。紧赶慢赶,走到县城东闸口时已经八点左右,我们父子俩早已饥肠辘辘。这时父亲会拿出祭灶时的坨坨馍,让饭店加工一下,做两碗泡馍填饱肚子。“酒足饭饱”后,恢复了体力,再准备爬县城东坡。这个坡比起香尧坡要短得多,也要缓得多,因而好爬得多。爬上县城东坡,再走十来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转盘路农贸市场。
转盘路农贸市场其实是一个圆形花坛,卖菜的摊子就沿着花坛摆成一圈。年底赶集的人特别多,每天都是熙熙攘攘,人山人海,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购买年货。父亲找块空地,把旧被单铺在地上,摆上白菜,摊子就算铺开了。卖菜时还需要吆喝,以招徕顾客,“卖白菜喽,又大又嫩的白菜,便宜卖喽!”那时的白菜的确很便宜,一斤五六分钱,真正的物美价廉。那个时候,人们也没什么大棚蔬菜,所以萝卜、白菜就成了人们冬天主要的菜蔬,不买则已,一买就是一蛇皮口袋,足够吃十天半个月了。有时候,忽然拥来许多买主,他们围着架子车竞相挑选白菜,父亲过秤收钱,我帮着看摊,维持秩序,父子俩忙得不亦乐乎。如果运气好,到午饭时,一架子车白菜就卖完了,吃过午饭就可以回家了。但是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大多时候得等到傍晚才能卖完。父亲一看天色不早了,就将剩下的一点白菜降价处理,断堆卖掉,最后一盘算,一架子车的白菜最多也就卖二十几元钱。收拾好摊子后,父亲拉起架子车,我跟在后面匆匆往回赶。往往走到半路,我就筋疲力尽,双腿如同灌铅一般,再也走不动了。这时,父亲就会让我坐在架子车上,他则像一头不知疲倦老黄牛,迈着缓慢而又坚定的步伐,迎着落日的余晖,一步一步的向家走去。冬日的天黑得早,还没到家,天就已经黑尽了,真是披星戴月,两头不见太阳。
除去县城卖菜外,有时还要走村串巷,俗称“游乡”,走的路就更长了。当时的乡村道路都是土路,坎坷不平,有时甚至泥泞不堪,四百斤重的一架子车白菜着实让我们父子俩吃了不少苦头。有时候车轮陷入烂泥中,就是使出吃奶劲也拉不动,这时只能求救过路人了。遇见个好心人,只要招呼一声,就会上来帮一把劲,把架子车拉出烂泥坑,我和父亲都对好心人感恩不尽,说着感谢的话,送一颗白菜聊表谢意。回家后我发誓再也不出去卖菜了,可是一想,我如果不去,父亲一个人就会更加艰难,我于心何忍呢!心里虽然不痛快,但是第二天还是一声不吭的跟着父亲出去了。
最远的时候还去周至县城卖菜,绕道八号大桥(渭河大桥)来回六十多里路,更能要了人的命。记得有一次,我跟父亲一人拉一架子车白菜去周至县城,父亲的车子装的多,给我装的少一些罢了。回来时我实在走不动了,父亲就把两辆架子车栓在一起,让我坐上,他拉着车子一步步往回走,其实父亲也已经精疲力竭,他是在硬撑着。从早晨四点钟出发,等回到家里,都已经是夜里十点多了,算起来整整十八个小时,不知道那时是怎么熬过来的。
看看现在卖菜的,大多都是二道贩子,并不是卖自家菜,交通工具不是卡车就是拐地,省却了路途的艰难跋涉,跟我们卖菜不可同日而语。现在想想,那时跟父亲卖菜才叫真正的劳动,经历虽然苦涩,可那真是人生一笔丰厚的财富,享用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