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记植物锦集

2023-06-12 11:02:18 观察日记植物

  周记是以文字记录身边小事的一种形式,相信大家都有写过吧。通过撰写周记,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但是,如何写一篇好的周记呢?今天出国留学网将为大家推荐一篇关于“观察日记植物”的文章,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请注意,本网站的内容仅供参考。

观察日记植物 篇1

  今天,我和妈妈把向日葵的种子种在小花盆里,然后给它们浇水,把他们放在窗台上,接受阳光的照射。

  过了几天,我看到它们发芽了,像小虫子。我很开心,因为妈妈说种子发芽了就是成功的第一步了。

  再过几天,白色的嫩芽变成了绿色的小嫩叶,还长高了几厘米,我就把它们移植到我的花园里了。

  大概又过了十几天,向日葵的干长粗了很多,也高了很多,叶子也变成了黄绿色。

  两个星期后,向日葵的干变得更加粗了,几片叶子长得又宽又大,还隐约看到了花蕾。看着它们,我既激动又兴奋,因为很快我就能够看到美丽的向日葵了。

  一天清晨,它们终于开花了,黄色的花瓣好漂亮,我很喜欢这美丽的向日葵,就像太阳向我微笑。

观察日记植物 篇2

  大白菜,又称为“结球白菜”、“黄芽菜”或“窝心白菜”等,是我国的原产和特产蔬菜,全国各地普遍栽培,以华北地区为主要产区。大白菜以其细嫩甘脆、汁白如乳的品质,易种植、耐储藏的特性,在我国的蔬菜生产和消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们秋冬季节餐桌上的美味佳蔬。在北方,大白菜被称为“当家菜”、“半年菜”,现已先后引种世界各地。在日本,大白菜叫做“唐人菜”、“山东菜”;在欧美,有人把大白菜叫做“中国甘蓝”。

  大白菜虽然起源于我国,但它既不象韭、姜、蒜等蔬菜,在古典文献上可以找到悠久确实的记录,也不象有些原产于中国的蔬菜,在山川野间仍有原始的野生种类可寻。遍览古籍,元代以前并无关于大白菜记载的典籍。根据考证,我国大白菜的历史较短,自元代以后历经明清两朝,迄今约七、八百年,农学家对大白菜深入研究的结论是:它是由南方的小白菜和北方的芜菁天然杂交演化而来的。因此,要探究大白菜的来历,必须从小白菜和芜菁的源头说起。 小白菜,又名青菜、油菜、普通白菜等,古时称“菘”。原产于中国南方。最早的历史记载从西晋开始;芜菁,又称蔓菁,是一种根用芥菜,俗称“辣疙瘩”,原产我国,以西北、华北为主产区。

  芜菁在我国的栽培年代较久,在先秦文献《诗经》中已被记载,称为“葑菁”,西汉《范胜之书》的蔬菜专篇中亦有“芜菁”的收录。东汉已普遍栽培,桓帝时曾有“横水为灾,五谷不登,令所伤郡国,皆种蔓菁以充饥”的记述。 关于小白菜和芜菁这两种蔬菜的地域特点及演变,西晋稽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在“芜菁附菘”一节中是这样写的:“芜菁岭峤以南俱无之,偶有,士人因官携种,就彼种之,出地则变为芥,亦橘种江北为枳之义也。至曲江方有菘,彼人谓之秦菘。”南朝萧子显的《南齐书》载:南方有小白菜栽培,称为“菘”。唐苏恭著《唐本草》载有:“蔓菁与菘,产地各异。”宋代陆佃所著《埤雅》一书上说:“菘菜北种,初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芜菁南种也然。”南宋陈敷在《陈敷农书》也记载:“七月种萝卜、青菜。”青菜即指小白菜。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小白菜和芜菁的产地不同,且在南北引种过程中有发生性状变异的情况,但鉴于当时科技尚不发达,因此人们也就无从知晓小白菜和芜菁的变异是由什么因素所引起的了。史至元代,才有大白菜的出现。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上第一次将所谓的“菘”直接叫做白菜,并精细绘制成图,从他所描绘的白菜形态来看,已经不再是塌地而生的小白菜了,而是外叶向上拢起,其抱合状态已经进化为结球的大白菜类型了。

  但不能割裂和漠视的是,从晋到元这漫长的历史,是大白菜在进化过程中经历的从内因到外因、从量变到质变、从偶然到必然引发突变的重要阶段。同时,这一时期的战乱动荡,人民迁徙,南北文化交流,农作物的交互种植,对大白菜的演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元朝以后,记述大白菜的典籍渐多,明王世懋著《广百川学海》在“果蔬疏”一节介绍了大白菜的定义和产地,并推荐“燕地黄芽菜”是著名品种。清弘书等所著《授时通考》中赞美大白菜“脆美无滓”,还确切指出:黄芽菜是白菜的别种,决不能与小白菜混为一谈。丁宜曾在《农圃便览》中对大白菜作了较明确的论述,他把大白菜称之为“窝心大白菜”。他介绍了山东地区立秋种小雪收的栽培经验,还介绍霜降后可用草绳将外叶捆起以保护球叶的方法。现代农业科技证明,小白菜和芜菁均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不同亚种,而十字花科蔬菜最易天然杂交,尤其小白菜和芜菁的亲缘关系最近,基本染色体组相同,彼此间天然杂交可育率达百分之百,其亲本后代也能正常生长和繁殖,而且,大白菜的生物特征又介于小白菜和芜菁之间。 蔬菜专家对这两种蔬菜进行人工杂交的结果,也佐证了大白菜

观察日记植物 篇3

  7月15日 星期二 阴天

  中午,妈妈打开冰箱,把放了很久的豌豆拿出来,大叫一声:“豌豆发芽了!”

  我听了,赶紧跑过去,边跑边说:“真的吗?我看看。”妈妈把一个袋子提出来,递给我。我一看,真的,许多豌豆都长出了白白嫩嫩的芽呢!

  妈妈说:“你把发了芽的豌豆理一下,我用没发芽的豌豆煮面条。”“好呀!”我兴奋地说,立刻走到厨房,理起豌豆来。其实,我心里还在想:早就想在家里养植物了,现在有豌豆养,真好!

  理完以后,我把一些发了芽的豌豆放进我藏零食的空罐头筒里,就来观察它们是怎样生长的了。

  7月16日 星期三 下雨

  今天,我发现靠着主根的地方又从豌豆里拱出一根绿色的嫩芽,并且主根上长出了许多细毛。

  7月17日 星期四 阴天

  今天,豌豆没有明显的变化。

  7月18日 星期五 多云

  今天,我发现豌豆一些主根上的细毛变成了硬硬的东西,嫩芽也在慢慢地伸直。原来,这个绿色的东西是豌豆的茎和叶呀!主根和茎都吸附在豌豆上。我用手按了按,豌豆还是硬硬的,豆瓣也还在那里,没有张开。我想:可能是主根和芽还要吸收豌豆里的养分吧!

  7月21日 星期一 晴天

  今天,是豌豆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第七天。当我来看豌豆的时候,发现须根也长了很长,茎也长长了,并且长出了许多叶子。我还发现一株豌豆上长出了一条细细的须。妈妈告诉我:“这须是有很大作用的,用来缠绕在植物上拉住自己,以便爬架,否则,就只能贴在地上生长了。”

  啊,我多么盼望这些豌豆能快快长大,早日开花、结果呀!

观察日记植物 篇4

  3月29日星期二晴

  今天张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份“圣女果”的种子。种子与米粒一般大小,颜色偏黄。我回到家迫不及待地取出纱布,把纱布浸湿,把一颗颗小种子轻轻放入纱布中包好,拿到通风阴凉处。我要静静的等待种子发芽。

  4月2日星期六多云

  今天我无意间发现纱布外面长出了一个个头,原来是我的种子发芽了!种子已经长出了胚根,但我看它们弱不禁风的样子,心里有点担心。于是,我又等了两天,让它们再结实一点后决定把种子埋进土里。我蹑手蹑脚地打开纱布取出几颗小苗,轻轻地放入土中,放好后再洒一点点碎泥土,浇一点点水。我希望它在土里能快快长大!

  4月6日星期三多云

  小芽已经在土里安静地待了四天,不见任何的动静。我心里既着急又无奈,又不能去动它们,又不能去翻土,唯一能做的就是浇点水。我告诉自己:耐心一点,相信它们,一定可以破茧成蝶的。

  4月8日星期五晴

  今天从土里冒出了一个小小的、嫩嫩的芽。我以为是杂草,仔细看后,原来是种子发芽了。这颗芽似乎风一吹来,它就会倒下。这颗芽就是胚芽。

  4月14日星期四晴

  植物今天长出了新的叶子。那新的叶子并不大,茎也只有吸管那么粗,颜色还是绿色。为了植物能在阳光的淋浴下,健康成长,我决定把盆子移到阳台上。

  4月20日星期三多云转晴

  今天我看到的植物与前几天截然不同,就像幼童长成了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植物的茎长高了许多,我用尺子一量;足足有六厘米长。我想:植物要生长,除了阳光,水应该补充一点营养。于是,我找来肥料,在土里洒了几粒。洒肥料也有讲究:肥料一定不能洒在植物的根旁边,否则根会因为营养太丰富而中毒腐烂。肥料一定要洒在植物的周围。洒完肥料,一定要记得浇水。

  4月27日星期三小雨

  由于植物有了营养,茎已经长到了十三厘米。但茎有些摇摇欲坠的感觉,假如遇上狂风暴雨,我担心会夭折,想到这里,我马上去找了一根竹棍子,插在泥土里,让圣女果有个依靠。棍子插好后一定要用绳子把茎与棍子绑好。

  5月9日星期一晴

  在我的精心照料下,西红柿终于开出了一朵小黄花,接着两朵三朵迎面开来,我高兴的手舞足蹈。

  5月10日星期二晴

  可是好景不长,我再观察西红柿时,发现有一个小小的灰灰的身子在蠕动。我再仔细一看:西红柿的根上、叶上都有小虫在蠕动,我马上用小竹竿把虫给挑掉,用脚把虫踩死,决不手下留情。

  5月16日星期一小雨

  今天虫子比上一次更过分了,好像跟我作对似的,来了更多的虫子。似乎茎就是它们玩耍的乐园。我又急又气,但又不能用杀虫剂,只能耐心对付这些小虫子,防止它们伤害茎、根、叶。我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捉虫了!

  7月15日星期五晴

  西红柿的成长从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过程很漫长,但我从中感悟到了许多。一颗小小的种子能活得如此精彩。那当下的我们呢?

观察日记植物 篇5

  10月19日星期一晴

  今天晚上,我要在家里泡泡黄豆。看它到底是怎么变成豆芽的。

  我先找来一个爸爸喝茶用的透明玻璃杯,在里面放了一把黄豆,有20个左右,再往里倒半杯水。

  刚放进去的时候黄豆上有许多小泡泡,过了一段时间黄豆的表皮皱了许多,就像是老太太脸上的皱纹。

  明天会是什么样子呢?我心中充满了期待。

  10月20日星期二晴

  放学回到家,我赶紧跑去看我的黄豆。咦。我发现黄豆身上的皱纹不见了而且皮肤滑嫩的像刚出生的胖娃娃一样儿。仔细看看它还变大了一些。我跑去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黄豆吸水,所以变大了。”我想黄豆一定想喝清水了。我就拿着杯子飞快地跑到卫生间给黄豆换清水喝。我换完水就对黄豆说:“黄豆。黄豆快长大,长大了我要吃黄豆芽。”

  我希望明天黄豆就发芽,那该有多好呀。

  10月21日星期三晴

  放学回到家,我立刻把杯子里的水倒了出来,因为同学侯一青对我说:“黄豆杯子里不能没有水,没有水他就死了,就发不了芽了。”

  我倒完水发现黄豆身上裂了缝,我问爸爸为什么?爸爸说:“黄豆身上有裂缝就说明黄豆快发芽了。”我听了高兴的蹦了起来。再仔细一看发现黄豆还扁了许多。我就又问爸爸为什么?爸爸想了想说:“说句实话,我也说不清楚。我们一起上网学习资料网。”我们查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满意的答案。不知道谁能告诉我为什么黄豆泡之前是圆的,泡后成扁的了。

  上网我们虽然没找到答案,但却意外的发现网上说:豆子不能泡太多的水,否则就会淹死。侯一青说的不对。

  按照网上说的,我赶紧倒掉了杯子里的一些水,把它们放在向阳处,希望他们在阳光的照射下快快成长。

  我心里充满了期待,快能看到“豆芽妹妹”了。

  10月22日星期四晴

  下午回家,我跑到黄豆面前,发现有几颗黄豆身上爬了一只白虫。“难道是黄豆坏了?”我心里想。我感觉特别郁闷。“我这次的任务失败了。”我端起黄豆准备把他们倒掉。妈妈看见了问你干嘛呀?我对妈妈说:“黄豆生虫子了,不信你看。”妈妈一看说;“傻孩子。那是黄豆发芽了。”“真的么?太好了,幸亏你告诉了我,不然我就倒了。”

  10月23日星期五晴

  下午我看到所有的黄豆都已经脱完壳了,而且都长出了芽,白白的,长长的,它们脱的壳漂浮在水面i上,淡黄色,半透明,看上去就像一个个小气泡一样。它们的裂缝越来越大,好象一掰就要断了似的。我赶紧把他们的“小气泡”倒掉,换上一杯清水。因为网上说发芽后要多加水,常换水。啊,他们已经长成可爱的豆芽了。看着我亲手泡出来的豆芽,我还真不忍心吃呢。

观察日记植物 篇6

  x月x日星期X天气X

  妈妈给我买了一盒含羞草,我觉得很稀奇,就对它展开了研究。

  我发现了含羞草的外表是一丛一丛的,叶子就是那种多片叶子一边的,展开就像芭蕉扇一样,只要用我的小手指轻轻碰一下,它就马上合起来了,就像一把弯刀一样,当它的茎弯下一样,当它的茎弯下来的时候就像干了什么坏事的孩子低下头来一样。每当雷公打鼓的时候,或者是风打了一个哈欠,它就是草宝宝了,它害怕的闭上它的双臂。

  每当到了傍晚七八点左右的时候,含羞草就要睡觉了,可能是早上给人观赏,晚上要睡觉觉了。可是,我以为它要死了,因为它可怜的八片叶合起来了,风吹了它不动,雨来了,它也不动,就算打雷,它也一动不动。我着急的直打圈。这可如何是好啊?这可是妈妈才买给我的第二天呀!我怀疑是我给它浇的水太少了的原因吧!我赶紧去打水给它浇上了水。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惊奇地发现它又展开了它的双臂,这让我又气又好笑,昨天还是死气沉沉的,现在又生机勃勃了。

  害羞草真是太有趣了。

观察日记植物 篇7

  槲寄生——这是一种令人陌生的植物,其实它是一种寄生性植物,那洁白的果实实在让人心旷神怡,槲寄生圆圆的像个桂圆,远看像一串串葡萄,近看像一个迷你的小苹果。嚼起来就像口香糖,只不过味道又苦又涩罢了。

  其实槲寄生是不会“胡寄生”的,每一种类的槲寄生只会在特定的寄主身上生长,否则就会出现排异现象,槲寄生就会枯萎而死。

  可是当人们在野外见到槲寄生是望而生畏,因为槲寄生有一种反应强烈的神经毒素,轻者可导致呕吐、眩晕、甚至出现幻觉,有些人会表现出强攻击性;重者立即昏厥,甚至内出血死亡!

  这种植物几乎在野外随处可见,只不过很多人没有观察罢了。这种植物会发出一种清香,让人陶醉,其中有些香水就有槲寄生的成分呢。

  槲寄生摸起来很粘,有一个植物学家为了给观众讲解野生槲寄生的内部构造,花了一个半小时才将槲寄生的外部粘液清理干净,可见槲寄生的粘液自卫做的很成功!

  据说,20世纪上半叶,猎人们经常将槲寄生放入嘴中嚼,然后将嚼过的槲寄生拉长(实在很恶心!)粘在鸟频繁出没地地区的树枝上,最后躲进树丛中,不过一会儿,落在树枝上的小鸟就会被牢牢地粘住据说,用这种方法,猎人一天可以抓到十几只小鸟儿。不过,这种捕猎方式已被禁止。

  我在槲寄生身上找到了我们祖国的身影,那那就是人不范我,我不范人,人若犯我,我必范人的伟大品质,那种顽强的精神,在四个饱经沧桑的文明古国中(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中国),中国——这个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的“栖息地”仍然屹立在广阔的亚洲!

  上个星期六,妈妈带着我去了一家花草店,到了花草店里,到处都是花花绿绿,还不时传来阵阵花香,真是太棒了!这时,我的目光移向了在角落里的那株小巧的含羞草,在那些翠绿高大的植物中,它显得那么渺小。让我对它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感情,临走时,我让妈妈买下了那株小含羞草。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它到底是怎样害羞的。含羞草的叶片是碧绿的,由几十片细小的叶片组成,像一个织布的梭子,中间有一根连接叶片的叶茎,把细小的叶片串起。它的每根枝条上都带有小刺,手不小心碰到它,会刺出血来。含羞草真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我在它的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沿着叶柄合拢了,叶片就变得很细很细,同时枝条也低低地垂下了头,好像不敢见人似的。真好玩!我有时间就去拨弄它。

  可是有一次,我又去拨弄含羞草,却发现含羞草叶子动的速度明显慢了许多。我不停地拨弄,到后来含羞草居然纹丝不动了!难道它死了吗?可把我急坏了。

  我马上翻阅《十万个为什么》终于找到了资料,明白了这个奥秘:原来,含羞草的叶柄下面有一个豉囊囊的包叫叶枕,里面含有充足的水分,当你用手触摸叶片时,叶枕中的水马上流到别处去了,叶枕就瘪了,于是叶子垂了下来。我经常连续去触摸它,叶枕内的水分流光了,新的水分来不及补充时,就出现了叶片不动的状况。

  没想到,一株小草竟然藏着这么有趣的知识。看来平时生活中还得多观察观察呀!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察日记 | 日记格式 | 小学日记 | 初中日记 | 高中日记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观察日记植物锦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端午节日记200字热门

端午节日记

观察多肉日记

观察多肉日记

关于锻炼的日记经典

锻炼日记

律所实习日记(系列8篇)

律所实习日记

三年级上学日记实用

三年级上学日记

蚂蚁观察日记锦集

蚂蚁观察日记

绿豆观察日记(锦集11篇)

绿豆观察日记

观察玫瑰花的日记锦集

观察玫瑰花日记

小动物观察日记(锦集5篇)

小动物观察日记

最新写蜗牛观察日记(锦集5篇)

蜗牛观察日记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周记是以文字记录身边小事的一种形式,相信大家都有写过吧。通过撰写周记,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但是,如何写一篇好的周记呢?今天出国留学网将为大家推荐一篇关于“观察日记植物”的文章,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请注意,本网站的内容仅供参考。

观察日记植物 篇1

  今天,我和妈妈把向日葵的种子种在小花盆里,然后给它们浇水,把他们放在窗台上,接受阳光的照射。

  过了几天,我看到它们发芽了,像小虫子。我很开心,因为妈妈说种子发芽了就是成功的第一步了。

  再过几天,白色的嫩芽变成了绿色的小嫩叶,还长高了几厘米,我就把它们移植到我的花园里了。

  大概又过了十几天,向日葵的干长粗了很多,也高了很多,叶子也变成了黄绿色。

  两个星期后,向日葵的干变得更加粗了,几片叶子长得又宽又大,还隐约看到了花蕾。看着它们,我既激动又兴奋,因为很快我就能够看到美丽的向日葵了。

  一天清晨,它们终于开花了,黄色的花瓣好漂亮,我很喜欢这美丽的向日葵,就像太阳向我微笑。

观察日记植物 篇2

  大白菜,又称为“结球白菜”、“黄芽菜”或“窝心白菜”等,是我国的原产和特产蔬菜,全国各地普遍栽培,以华北地区为主要产区。大白菜以其细嫩甘脆、汁白如乳的品质,易种植、耐储藏的特性,在我国的蔬菜生产和消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们秋冬季节餐桌上的美味佳蔬。在北方,大白菜被称为“当家菜”、“半年菜”,现已先后引种世界各地。在日本,大白菜叫做“唐人菜”、“山东菜”;在欧美,有人把大白菜叫做“中国甘蓝”。

  大白菜虽然起源于我国,但它既不象韭、姜、蒜等蔬菜,在古典文献上可以找到悠久确实的记录,也不象有些原产于中国的蔬菜,在山川野间仍有原始的野生种类可寻。遍览古籍,元代以前并无关于大白菜记载的典籍。根据考证,我国大白菜的历史较短,自元代以后历经明清两朝,迄今约七、八百年,农学家对大白菜深入研究的结论是:它是由南方的小白菜和北方的芜菁天然杂交演化而来的。因此,要探究大白菜的来历,必须从小白菜和芜菁的源头说起。 小白菜,又名青菜、油菜、普通白菜等,古时称“菘”。原产于中国南方。最早的历史记载从西晋开始;芜菁,又称蔓菁,是一种根用芥菜,俗称“辣疙瘩”,原产我国,以西北、华北为主产区。

  芜菁在我国的栽培年代较久,在先秦文献《诗经》中已被记载,称为“葑菁”,西汉《范胜之书》的蔬菜专篇中亦有“芜菁”的收录。东汉已普遍栽培,桓帝时曾有“横水为灾,五谷不登,令所伤郡国,皆种蔓菁以充饥”的记述。 关于小白菜和芜菁这两种蔬菜的地域特点及演变,西晋稽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在“芜菁附菘”一节中是这样写的:“芜菁岭峤以南俱无之,偶有,士人因官携种,就彼种之,出地则变为芥,亦橘种江北为枳之义也。至曲江方有菘,彼人谓之秦菘。”南朝萧子显的《南齐书》载:南方有小白菜栽培,称为“菘”。唐苏恭著《唐本草》载有:“蔓菁与菘,产地各异。”宋代陆佃所著《埤雅》一书上说:“菘菜北种,初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芜菁南种也然。”南宋陈敷在《陈敷农书》也记载:“七月种萝卜、青菜。”青菜即指小白菜。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小白菜和芜菁的产地不同,且在南北引种过程中有发生性状变异的情况,但鉴于当时科技尚不发达,因此人们也就无从知晓小白菜和芜菁的变异是由什么因素所引起的了。史至元代,才有大白菜的出现。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上第一次将所谓的“菘”直接叫做白菜,并精细绘制成图,从他所描绘的白菜形态来看,已经不再是塌地而生的小白菜了,而是外叶向上拢起,其抱合状态已经进化为结球的大白菜类型了。

  但不能割裂和漠视的是,从晋到元这漫长的历史,是大白菜在进化过程中经历的从内因到外因、从量变到质变、从偶然到必然引发突变的重要阶段。同时,这一时期的战乱动荡,人民迁徙,南北文化交流,农作物的交互种植,对大白菜的演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元朝以后,记述大白菜的典籍渐多,明王世懋著《广百川学海》在“果蔬疏”一节介绍了大白菜的定义和产地,并推荐“燕地黄芽菜”是著名品种。清弘书等所著《授时通考》中赞美大白菜“脆美无滓”,还确切指出:黄芽菜是白菜的别种,决不能与小白菜混为一谈。丁宜曾在《农圃便览》中对大白菜作了较明确的论述,他把大白菜称之为“窝心大白菜”。他介绍了山东地区立秋种小雪收的栽培经验,还介绍霜降后可用草绳将外叶捆起以保护球叶的方法。现代农业科技证明,小白菜和芜菁均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不同亚种,而十字花科蔬菜最易天然杂交,尤其小白菜和芜菁的亲缘关系最近,基本染色体组相同,彼此间天然杂交可育率达百分之百,其亲本后代也能正常生长和繁殖,而且,大白菜的生物特征又介于小白菜和芜菁之间。 蔬菜专家对这两种蔬菜进行人工杂交的结果,也佐证了大白菜

观察日记植物 篇3

  7月15日 星期二 阴天

  中午,妈妈打开冰箱,把放了很久的豌豆拿出来,大叫一声:“豌豆发芽了!”

  我听了,赶紧跑过去,边跑边说:“真的吗?我看看。”妈妈把一个袋子提出来,递给我。我一看,真的,许多豌豆都长出了白白嫩嫩的芽呢!

  妈妈说:“你把发了芽的豌豆理一下,我用没发芽的豌豆煮面条。”“好呀!”我兴奋地说,立刻走到厨房,理起豌豆来。其实,我心里还在想:早就想在家里养植物了,现在有豌豆养,真好!

  理完以后,我把一些发了芽的豌豆放进我藏零食的空罐头筒里,就来观察它们是怎样生长的了。

  7月16日 星期三 下雨

  今天,我发现靠着主根的地方又从豌豆里拱出一根绿色的嫩芽,并且主根上长出了许多细毛。

  7月17日 星期四 阴天

  今天,豌豆没有明显的变化。

  7月18日 星期五 多云

  今天,我发现豌豆一些主根上的细毛变成了硬硬的东西,嫩芽也在慢慢地伸直。原来,这个绿色的东西是豌豆的茎和叶呀!主根和茎都吸附在豌豆上。我用手按了按,豌豆还是硬硬的,豆瓣也还在那里,没有张开。我想:可能是主根和芽还要吸收豌豆里的养分吧!

  7月21日 星期一 晴天

  今天,是豌豆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第七天。当我来看豌豆的时候,发现须根也长了很长,茎也长长了,并且长出了许多叶子。我还发现一株豌豆上长出了一条细细的须。妈妈告诉我:“这须是有很大作用的,用来缠绕在植物上拉住自己,以便爬架,否则,就只能贴在地上生长了。”

  啊,我多么盼望这些豌豆能快快长大,早日开花、结果呀!

观察日记植物 篇4

  3月29日星期二晴

  今天张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份“圣女果”的种子。种子与米粒一般大小,颜色偏黄。我回到家迫不及待地取出纱布,把纱布浸湿,把一颗颗小种子轻轻放入纱布中包好,拿到通风阴凉处。我要静静的等待种子发芽。

  4月2日星期六多云

  今天我无意间发现纱布外面长出了一个个头,原来是我的种子发芽了!种子已经长出了胚根,但我看它们弱不禁风的样子,心里有点担心。于是,我又等了两天,让它们再结实一点后决定把种子埋进土里。我蹑手蹑脚地打开纱布取出几颗小苗,轻轻地放入土中,放好后再洒一点点碎泥土,浇一点点水。我希望它在土里能快快长大!

  4月6日星期三多云

  小芽已经在土里安静地待了四天,不见任何的动静。我心里既着急又无奈,又不能去动它们,又不能去翻土,唯一能做的就是浇点水。我告诉自己:耐心一点,相信它们,一定可以破茧成蝶的。

  4月8日星期五晴

  今天从土里冒出了一个小小的、嫩嫩的芽。我以为是杂草,仔细看后,原来是种子发芽了。这颗芽似乎风一吹来,它就会倒下。这颗芽就是胚芽。

  4月14日星期四晴

  植物今天长出了新的叶子。那新的叶子并不大,茎也只有吸管那么粗,颜色还是绿色。为了植物能在阳光的淋浴下,健康成长,我决定把盆子移到阳台上。

  4月20日星期三多云转晴

  今天我看到的植物与前几天截然不同,就像幼童长成了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植物的茎长高了许多,我用尺子一量;足足有六厘米长。我想:植物要生长,除了阳光,水应该补充一点营养。于是,我找来肥料,在土里洒了几粒。洒肥料也有讲究:肥料一定不能洒在植物的根旁边,否则根会因为营养太丰富而中毒腐烂。肥料一定要洒在植物的周围。洒完肥料,一定要记得浇水。

  4月27日星期三小雨

  由于植物有了营养,茎已经长到了十三厘米。但茎有些摇摇欲坠的感觉,假如遇上狂风暴雨,我担心会夭折,想到这里,我马上去找了一根竹棍子,插在泥土里,让圣女果有个依靠。棍子插好后一定要用绳子把茎与棍子绑好。

  5月9日星期一晴

  在我的精心照料下,西红柿终于开出了一朵小黄花,接着两朵三朵迎面开来,我高兴的手舞足蹈。

  5月10日星期二晴

  可是好景不长,我再观察西红柿时,发现有一个小小的灰灰的身子在蠕动。我再仔细一看:西红柿的根上、叶上都有小虫在蠕动,我马上用小竹竿把虫给挑掉,用脚把虫踩死,决不手下留情。

  5月16日星期一小雨

  今天虫子比上一次更过分了,好像跟我作对似的,来了更多的虫子。似乎茎就是它们玩耍的乐园。我又急又气,但又不能用杀虫剂,只能耐心对付这些小虫子,防止它们伤害茎、根、叶。我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捉虫了!

  7月15日星期五晴

  西红柿的成长从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过程很漫长,但我从中感悟到了许多。一颗小小的种子能活得如此精彩。那当下的我们呢?

观察日记植物 篇5

  10月19日星期一晴

  今天晚上,我要在家里泡泡黄豆。看它到底是怎么变成豆芽的。

  我先找来一个爸爸喝茶用的透明玻璃杯,在里面放了一把黄豆,有20个左右,再往里倒半杯水。

  刚放进去的时候黄豆上有许多小泡泡,过了一段时间黄豆的表皮皱了许多,就像是老太太脸上的皱纹。

  明天会是什么样子呢?我心中充满了期待。

  10月20日星期二晴

  放学回到家,我赶紧跑去看我的黄豆。咦。我发现黄豆身上的皱纹不见了而且皮肤滑嫩的像刚出生的胖娃娃一样儿。仔细看看它还变大了一些。我跑去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黄豆吸水,所以变大了。”我想黄豆一定想喝清水了。我就拿着杯子飞快地跑到卫生间给黄豆换清水喝。我换完水就对黄豆说:“黄豆。黄豆快长大,长大了我要吃黄豆芽。”

  我希望明天黄豆就发芽,那该有多好呀。

  10月21日星期三晴

  放学回到家,我立刻把杯子里的水倒了出来,因为同学侯一青对我说:“黄豆杯子里不能没有水,没有水他就死了,就发不了芽了。”

  我倒完水发现黄豆身上裂了缝,我问爸爸为什么?爸爸说:“黄豆身上有裂缝就说明黄豆快发芽了。”我听了高兴的蹦了起来。再仔细一看发现黄豆还扁了许多。我就又问爸爸为什么?爸爸想了想说:“说句实话,我也说不清楚。我们一起上网学习资料网。”我们查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满意的答案。不知道谁能告诉我为什么黄豆泡之前是圆的,泡后成扁的了。

  上网我们虽然没找到答案,但却意外的发现网上说:豆子不能泡太多的水,否则就会淹死。侯一青说的不对。

  按照网上说的,我赶紧倒掉了杯子里的一些水,把它们放在向阳处,希望他们在阳光的照射下快快成长。

  我心里充满了期待,快能看到“豆芽妹妹”了。

  10月22日星期四晴

  下午回家,我跑到黄豆面前,发现有几颗黄豆身上爬了一只白虫。“难道是黄豆坏了?”我心里想。我感觉特别郁闷。“我这次的任务失败了。”我端起黄豆准备把他们倒掉。妈妈看见了问你干嘛呀?我对妈妈说:“黄豆生虫子了,不信你看。”妈妈一看说;“傻孩子。那是黄豆发芽了。”“真的么?太好了,幸亏你告诉了我,不然我就倒了。”

  10月23日星期五晴

  下午我看到所有的黄豆都已经脱完壳了,而且都长出了芽,白白的,长长的,它们脱的壳漂浮在水面i上,淡黄色,半透明,看上去就像一个个小气泡一样。它们的裂缝越来越大,好象一掰就要断了似的。我赶紧把他们的“小气泡”倒掉,换上一杯清水。因为网上说发芽后要多加水,常换水。啊,他们已经长成可爱的豆芽了。看着我亲手泡出来的豆芽,我还真不忍心吃呢。

观察日记植物 篇6

  x月x日星期X天气X

  妈妈给我买了一盒含羞草,我觉得很稀奇,就对它展开了研究。

  我发现了含羞草的外表是一丛一丛的,叶子就是那种多片叶子一边的,展开就像芭蕉扇一样,只要用我的小手指轻轻碰一下,它就马上合起来了,就像一把弯刀一样,当它的茎弯下一样,当它的茎弯下来的时候就像干了什么坏事的孩子低下头来一样。每当雷公打鼓的时候,或者是风打了一个哈欠,它就是草宝宝了,它害怕的闭上它的双臂。

  每当到了傍晚七八点左右的时候,含羞草就要睡觉了,可能是早上给人观赏,晚上要睡觉觉了。可是,我以为它要死了,因为它可怜的八片叶合起来了,风吹了它不动,雨来了,它也不动,就算打雷,它也一动不动。我着急的直打圈。这可如何是好啊?这可是妈妈才买给我的第二天呀!我怀疑是我给它浇的水太少了的原因吧!我赶紧去打水给它浇上了水。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惊奇地发现它又展开了它的双臂,这让我又气又好笑,昨天还是死气沉沉的,现在又生机勃勃了。

  害羞草真是太有趣了。

观察日记植物 篇7

  槲寄生——这是一种令人陌生的植物,其实它是一种寄生性植物,那洁白的果实实在让人心旷神怡,槲寄生圆圆的像个桂圆,远看像一串串葡萄,近看像一个迷你的小苹果。嚼起来就像口香糖,只不过味道又苦又涩罢了。

  其实槲寄生是不会“胡寄生”的,每一种类的槲寄生只会在特定的寄主身上生长,否则就会出现排异现象,槲寄生就会枯萎而死。

  可是当人们在野外见到槲寄生是望而生畏,因为槲寄生有一种反应强烈的神经毒素,轻者可导致呕吐、眩晕、甚至出现幻觉,有些人会表现出强攻击性;重者立即昏厥,甚至内出血死亡!

  这种植物几乎在野外随处可见,只不过很多人没有观察罢了。这种植物会发出一种清香,让人陶醉,其中有些香水就有槲寄生的成分呢。

  槲寄生摸起来很粘,有一个植物学家为了给观众讲解野生槲寄生的内部构造,花了一个半小时才将槲寄生的外部粘液清理干净,可见槲寄生的粘液自卫做的很成功!

  据说,20世纪上半叶,猎人们经常将槲寄生放入嘴中嚼,然后将嚼过的槲寄生拉长(实在很恶心!)粘在鸟频繁出没地地区的树枝上,最后躲进树丛中,不过一会儿,落在树枝上的小鸟就会被牢牢地粘住据说,用这种方法,猎人一天可以抓到十几只小鸟儿。不过,这种捕猎方式已被禁止。

  我在槲寄生身上找到了我们祖国的身影,那那就是人不范我,我不范人,人若犯我,我必范人的伟大品质,那种顽强的精神,在四个饱经沧桑的文明古国中(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中国),中国——这个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的“栖息地”仍然屹立在广阔的亚洲!

  上个星期六,妈妈带着我去了一家花草店,到了花草店里,到处都是花花绿绿,还不时传来阵阵花香,真是太棒了!这时,我的目光移向了在角落里的那株小巧的含羞草,在那些翠绿高大的植物中,它显得那么渺小。让我对它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感情,临走时,我让妈妈买下了那株小含羞草。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它到底是怎样害羞的。含羞草的叶片是碧绿的,由几十片细小的叶片组成,像一个织布的梭子,中间有一根连接叶片的叶茎,把细小的叶片串起。它的每根枝条上都带有小刺,手不小心碰到它,会刺出血来。含羞草真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我在它的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沿着叶柄合拢了,叶片就变得很细很细,同时枝条也低低地垂下了头,好像不敢见人似的。真好玩!我有时间就去拨弄它。

  可是有一次,我又去拨弄含羞草,却发现含羞草叶子动的速度明显慢了许多。我不停地拨弄,到后来含羞草居然纹丝不动了!难道它死了吗?可把我急坏了。

  我马上翻阅《十万个为什么》终于找到了资料,明白了这个奥秘:原来,含羞草的叶柄下面有一个豉囊囊的包叫叶枕,里面含有充足的水分,当你用手触摸叶片时,叶枕中的水马上流到别处去了,叶枕就瘪了,于是叶子垂了下来。我经常连续去触摸它,叶枕内的水分流光了,新的水分来不及补充时,就出现了叶片不动的状况。

  没想到,一株小草竟然藏着这么有趣的知识。看来平时生活中还得多观察观察呀!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察日记 | 日记格式 | 小学日记 | 初中日记 | 高中日记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