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切忌死读书,死读书只会让自己钻牛角尖,你也读过{作者人名}写的读后感书名吧,他的文笔简直令人惊叹。这里推荐大家亲自动笔写一篇读后感,您是否能够让自己的读后感细腻生动呢?相信你应该喜欢编辑整理的基业长青读后感,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基业长青读后感 篇1
1、做造钟师,而不是报时人。
第一次阅读本书的时候,自己还是只是一名技术人才(自认为的),在培训的讲台上挥洒者辛勤的汗水,慢慢被领导提拔到了培训管理岗位,却仍然忘不了对技术的专研,大部分的时候都花费在PPT上,似乎做好PPT就是本职工作,对于领导善意的提醒选择性的忘记了。
经历了几个公司的工作变化,操作过公司训练体系构建,梯队人才培养、管理培训生培养、网上学习平台搭建等项目之后,才发现原来的培训工作只是简单的在
报时,而更进一步的工作需要的是我们转换身份成为造钟师。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最重要的问题不是 谁应该当总统?谁应该领导我们?谁是我们当中最聪明的人?谁是最好的国王?美国的制宪先贤们治理思考的问题是:
我们能够创建什么样的程序,是国家在我们身后仍然能够拥有很多优秀的总统?我们希望建立哪一种长治久安的国家?要靠什么原则来建国?国家应该如何运作?我们应该制定什么知道方针和机制,以便创造我们梦想的国家?
从个人到公司,同样也是需要转化心态,从报时转变为造钟,企业的管理层应该少从高瞻远瞩的产品观点来思考,少追求魅力型领袖的人格特质,而多从组织方面的前瞻眼光思考,多考虑构成高瞻远瞩公司的特质。
2、超越利润的追求务实的理想主义
索尼创始人井深大1945年创立索尼的时候,业务才涉及到失败的电饭煲、味增汤、粗糙的电热毯,从迁移到东京之后不到10个月,而且远未赚到多余的周转资金之时,就替公司制订制定了一份公开说明书(实际文件比较长,以下只是摘译)
如果能够建立一种环境,让员工能够靠坚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团结在一起,并全心全意发挥他们的科技能力那么,这种组织便可以带来无尽的快乐和利益志趣相投的人自然会结合起来,推动这些理想。
我们的基本原则,从创办人构思出来后一直维持不变,我们把核心价值观和务实分的清清楚楚,核心价值观不改变,但是实务做法可以改变,我们也清楚的表明,利润很重要,却不是惠普存在的原因,公司是为了更基本的原因而存在。惠普前CEO
约翰61杨 1992年
以上高瞻远瞩的公司均把核心价值观与愿景理念放到了第一位,就如同中国共产党一样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是不是因为核心价值观理念,我们就应该放弃对利润的追求呢?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高瞻远瞩的公司主要为理念所驱动,而不是纯粹的为利润目标所驱动。扩大利润的目标并不主导一切,高瞻远瞩的公司是在能够获利的情况下追求目标的。
对于连锁门店来说,是要完成全年度销售业绩目标不顾一切呢?还是要执行标准化打好基础,如:提高门店服务质量。如果要提高服务质量的话,从改善门店环境、提升店员专业知识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投入,会牺牲我们的资金、时间、精力等,如何抉择呢?我们需要区分那些是符合我们核心价值观的,那些是与我们的理念不符的,寻找务实的解决办法,并遵循核心价值观进行行事。
3、目标与文化
在走访过的企业中,有朋友再询问如何保留员工的积极性,降低员工的流失。我只是询问到企业有让员工看到未来的希望吗?你所工作的企业有目标吗?这些目标会刺激进步吗?会创造动力吗?会促使大家行动吗?会让人激情四射吗?他们会认为这种目标有刺激性、冒险性、令人激奋吗?他们愿意为此贡献创造力和精力吗?
笔者下半年协助新加坡的咨询老师完成企业文化重建的项目,包括重塑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确立三年规划目标等,对企业目标的设定深有体会。在遵循SMRAT的原则上,能不能在胆大一点,步子再往前多跨一步。从5亿到50亿,用荷塘效应的模式去激发员工的热诚,设置胆大包天的目标,让企业的员工看到未来的愿景,在目标的指引下充满战斗力。
谈及企业文化,企业能否建立像宗教一样的文化,让员工有自己的信仰(企业与员工共同的愿景),适合的人自然会留下,不适合的人也自然会离开。笔者的外婆是个虔诚的佛教居士,平时戒荤,每天都会念经,不需要监督,也从来不会忘记,过世前隆重交代酒席必须是全素。全身心的修行,信仰是什么呢?她坚信修行可以给全家人带来平安。
书中作者写到迪斯尼的魔力,在对员工的警句中写道,我们在迪斯尼乐园里会疲倦,但是,永远不能厌烦,而且,即使这一天很辛苦,我们也要表现出快乐的样子。必须展现真诚的笑容,必须发自内心如果什么东西都帮不上忙,请记住:我是领薪水来微笑的。
我们所做的都是让大家快乐,让所有进入迪斯尼乐园的人,不论是谁,说什么语言,什么肤色或有什么其它差别,我们来这里就是让他们快乐的。所有员工的信仰就是让顾客快乐。在同一的信仰下,员工反映出来的行为就是符合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带给顾客快乐。
从培训的角度,企业建立宗教般的企业文化,能让上下一心,为共同的愿景努力奋斗。
基业长青读后感 篇2
《从优秀到卓越》及《基业长青》读后感1000字:
最近的这1个月,改变了一下读书的习惯。工作日早上6点起床洗漱之后,先看一个番茄的书(25分钟)。不知不觉,已经通读完《美》吉姆·科斯林的两本著作《从优秀到卓越》和《基业长青》。其实在快速阅读之后,我认为这两本书会为我带来认知和不同的观念,便决定通读。
整体感觉,两本书会比较适合从事一定管理工作的人去阅读。教授吉姆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企业是如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如何不断地卓越下去以实现基业长青。研究的载体是卓越的美国上市公司,对比的参照企业也是优秀的上市公司,作者团队有介绍分析的数据来源、求证的方式,所以我相信观点是严谨的,并非漫天跑火车。值得指出的是,因为这些企业所处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业务模式,所以书里没有讲如何设置组织,建立制度,制定战略、策略,业务模式等等实际操作的东西。书中分享的是各优秀企业之间的共通点,比如:书中强调所有高瞻远瞩的企业都坚持核心理念,重点是拥有核心理念,不是理念的具体内容。那话不多说,分享两本书的重点。
如何《从优秀到卓越》?理解两个图,就理解了整本书。
1.先人后事,拥有第5级经理人(平和而执着,谦逊而无畏),组建团队(阿米巴的分身理论是异曲同工)。
2.思想:直面现实、又笃信成功的意志,刺猬理论(全书核心)。
3.行动:训练有素的文化,技术加速。
优秀的企业在蜕变的过程中,是慢慢积蓄力量,进而实现跨越。这个过程就如同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如同滚雪球。飞轮产生动力-顺应“刺猬理念”向前迈进-有行成就的积累-成就的动力留住人才-人才再次为飞龙产生动力,飞轮越转越大,越转越快。某一天突然发现,优秀的企业就变得卓越。
怎么迈上《基业长青》的康庄大道?速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感觉还是太过于飘渺,没有干货,比如:要有核心理念,要有大胆目标,要有文化等等,太过于口号。但恍然在某一刻,我竟然有些通透地觉得,作者分享的,恰恰是一家企业灵魂。
如果把一家公司比作一个人,人活着需要空气、食物,这就像公司需要利润,甚至追逐更高的利润。
人除了吃饱了,物质和精神上的追求刺激着我们努力前进。那么企业超越利润的追求又是什么?一个人如果只需要温饱没有理想和目标,会平凡甚至跌落到社会底层。但企业只顾着活着,盯着眼前的利益,那一定活不了。
所以,公司除了利润之外,需要有自己核心理念和追求。公司为了走向基业长青,需要保持核心,刺激进步。值得借鉴的方法是,设置胆大包天的目标,建立“教派般”的文化,择强汰弱,启用自家成长的经理人,保持永不止步的习惯。附上Xmind思维导图。
这次的两本书,就推荐到这里,感兴趣可以买书来读(毕竟中国书籍真是廉价)。另外文笔有限,见谅。
基业长青读后感 篇3
我猜想闫华英会员在阅读本书的时候一定时不时地停下来考虑自己企业的情况因为读后感中提到的部门负责制新产品项目介绍这些她所在的企业正在实施的管理方法与作者提出的刺激个人首创精神的观点不谋而合。
但是闫华英会员的读后感没有能回答我的疑问。这样一本建立在研究西方企业的论著中的理论和观点在中国是否适用在闫华英会员的企业是否适用我们如何扬弃地运用这些观点为闫华英会员的企业服务如果作者能就此提出自己新颖的观点这篇读后感可能就更有价值了。
我们要向权威学习也要敢于向权威挑战。
评阅人:黄河
我是以一种想要找到武功秘笈的想法来读这本书的感受良多对公司的过去和未来我感觉从没如此清晰书中破除了我们一直认为的只有魅力四射的高瞻远瞩领导才能建立高瞻远瞩公司的迷信觉得自己增加了不少雄心壮志虽然自己还没有学会如何造钟但终于知道钟是什么样子了。书中给我们规划了一个伟大的创业蓝图。同时我觉得这本书带给我的不是一个注定会过时的秘方而是一个更长久更重要更真实的理念它打破了许多旧神化提供了很多新见解为我们这些有志于建立伟大公司的创业者带来灵感并提供了实际的指导。
《基业长青》告诉我们要造钟而不是报时要致力于建立一个组织一个滴答走动的时钟而不只是找对时机最重要的是这个组织特质是有能力不断地建立制度从不停止从不回顾从无结束最后使得这个组织基业长青。它不需要个人英雄的魅力型伟大领袖公司才始终极的创造企业应该是逐渐演进的物种要有择强汰弱的进化机制应该在企业内部持续自我突变由员工发挥个人首创精神推动公司持续前进要有足够的变化才能生存发展。3M公司的那个生生不息。不断演进的大树给了我非常多的思考它的一系列刺激进步的机制让我觉得耳目一新特别是:以小型自主性部门为单位提倡大公司内有小公司借以刺激个人首创精神的做法;这就好像我们实行的部门承包责任制能使得管理更切实的落实在基层加强部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得业务上有了前所未有的长进以及用新产品论坛使所有部门分享最新的产品刺激跨越部门界限的新构想我们公司实行了每日早会的新产品介绍项目就非常有效果产生了不少跨越不同部门生产工艺的新产品。我非常赞赏3M公司的处世哲学:虽然你经常步履蹒跚地到达目的地但你必须先行动才能有步履蹒跚。我觉得我应该立即行动采取措施实施书中的有效见解从一枝一叶开始构建参天大树。
基业长青读后感 篇4
拜读此书,令人罢卷不能,这是一部有理有据有深度的好书。这本书清晰地告诉我们企业规模小的时候如何打算,企业有危机的时候如何“冲出重围”。看来,做企业真是需要功夫的。就我们的企业管理而言,这也是字里行间时时透露着“指针式”影响的好书。
首先,我们公司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环境、管理气氛、发展模式、经营思路以及机制、规则和观念。我们的'战略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步骤已经制定,初步形成了系统的管理模式。对于永续经营而言,我们还应该接触和吸纳外部的智慧。我们都愿意天齐前景完美,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因为信任自己而放弃还有那么多的可以借鉴的源泉。所以,我们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时时不能忘记的是反思,是对自己肯定的同时不断的否定,从而不断地进步。
其次,是兼容。要制订远大的目标和长远的策略,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方法,甚至某种程度上的非理性的信心。目标是为了刺激进步,但是不能兼容各方利益的行为是不能长久的。因为我们是团队,团队的魅力就在于不是为了自己,不是只有自己,不是个人优先,而是共荣、共享。
第三,关于创新。我还没有看到不创新的企业可以成为高瞻远瞩的企业,正如书中说的一样,很多创业者励精图治,但是并没有实现自身的梦想,但是后来的经理人做到了,不是因为年龄、阅历和历史的原因,而是因为思路和思维。从产品、从营销、从人力资源、从市场定位、从科技进步,没有一个高瞻远瞩的公司是不创新的公司。
基业长青读后感 篇5
《基业长青》这部书,我有幸得到并阅读了两遍,一遍是泛读,一遍是精读,精读是为了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许能对他人阅读此书有所助益。刚获此书,急欲找到自己需要的“灵丹妙药”,由于自身阅历和文化差异等因素,阅读起来,与自己先期的所思所想大相径庭,慢慢读来,初步了解到,许多国际大公司的发展历程,对照出各公司发展差异的因由,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由于时间和空间、文化与环境的不同,因此,每位读者的感受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谈一下自己感触最深之处。这本书具有说服力之处,在于进行公司间对比的时候,并不是以成功和失败加以论述,而是把这些长青的公司与一些同时代、同样成功,地位差不多的那些公司进行对着照。通过书中对照,反映出长青公司的组织者,不一定有伟大的构想或是魅力型的领袖,但必须要像建筑师一样,来营造公司强烈的使命感,就如同造钟一样,让时钟持续运转的起来。明确领导者造钟,就是构造长青公司的核心意识,并以此指引和激励公司的员工,使员工接受并近似宗教式的信仰,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要保存这种核心意识形态不变,还不要刻意寻求核心与变革间的平衡,积极倡导崇高的理想与进步,这些对我们作为管理者来说应该加以深思。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有的公司昙花一现,也有的公司不知去向何方,为何感觉企业发展之路似乎越来越窄,不妨借鉴这本书的论述,看看我们都做到了那些?
总之,《基业常青》这本书,值得顾委、经理们借鉴,但要注意因国情不同、文化不同、发展的环境不同,不要全盘“拿来主义”,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运用,把它看成是提高我们企业管理水平,同时也是“入世”后了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我们确实要建立明确的核心意识,具备宏观的理想与抱负,阐明公司和每个员工的发展方向,用强烈的使命感来发展壮大自己,成为基业长青的公司。
基业长青读后感 篇6
《基业长青》是一本探讨如何成为“高瞻远瞩公司”的书,这是一个研究大企业成长过程长达六年而出品的书籍,作者找出了一批世界性的“高瞻远瞩公司”,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它们的历史发展。还找出一批分别对应的且并不逊色但整体地位不及高瞻远瞩公司的对照公司,来验证。从而发现高瞻远瞩公司长期拥有杰出地位的根本因素。
高瞻远瞩公司展露出可观的弹性,呈现出从逆境中恢复的能力因此,高瞻远瞩公司能够获得杰出的长期绩效。整本书围绕打破“12迷思”展开:
1、伟大的公司靠伟大的构想起家;2、高瞻远瞩公司需要杰出而眼光远大的魅力型领导者;3、最成功的公司以追求最大利润为首要目的;4、高瞻远瞩公司拥有共通的“正确”价值观;5、唯一不变的是变动;6、绩优公司事事谨慎;7、高瞻远瞩公司是每一个人的绝佳工作地点;8、最成功公司的最佳行动都是来自高明、复杂的战略规划;9、公司应礼聘外来的CEO才能刺激根本变革;10、最成功的公司最注重的是击败竞争对手;11、鱼与熊掌不能兼得;12、公司高瞻远瞩,主要依靠“愿景宣言”。
想成为高瞻远瞩的公司“必须超越利益”的追求。
高瞻远瞩公司追求一组目标,赚钱只是目标之一,而不见得是最重要的目标。他们为同一种核心理念指引,这种理念包括核心价值和超越了只知赚钱的使命感。核心价值观是一家公司、一个组织长久不衰的信条。而使命是公司除了营业获得利润之外存在的根本原因,它主要的作用是指引和激励。在高瞻远瞩公司中,他们把利润理解为在具有核心理念时,从事事业而得到的自然回报。
保存核心,刺激进步。
这是高瞻远瞩公司的基础。就高瞻远瞩公司而言,没有放诸四海皆准的“正确”核心价值观。高瞻远瞩公司不问“我们应该珍视什么?”只问“我们究竟实际珍视的是什么?”根据时代的不同,环境都会变,但是高瞻远瞩公司几乎都虔诚的维持核心理念,很少改变。
胆大包天的目标。
高瞻远瞩公司勇于投身“胆大包天的目标”。巧妙运用这样的目标,激发进步。因为有了胆大包天的目标,莱克兄弟发明了飞机,为今天去往世界各地提供了便利;因为有了胆大包天,人们开始制造火箭,飞向太空,寻索太空的奥秘。可看出胆大包天的目标对于公司的重要性。
教派般的文化。
高瞻远瞩公司通常是以理念为核心,像一个教派一样。如果把公司比喻为教派,那么,教派的教义则是上文所提到的核心理念。公司需建立一个具体的特定方法来是公司成员们热心保持。
择强汰弱的进化。
只有切实符合高瞻远瞩公司核心理念和规范准则的人,才会发现那里使他们绝佳的工作地点。高瞻远瞩公司部分最佳行动来自实验、尝试错误和机会主义,说得正确一点,是靠机遇。“我们多方尝试,保留可行项目”。核心理念好比自然界的遗传密码。即使公司经历了进化、突变,但核心理念不会改变。
自家长成的经理人。
高瞻远瞩公司由自行培养的经理经营的比率远远超过对照公司(6倍)。公司内部培养人才、提拔人才是传承企业的最好方法,若从外部招聘,则会在企业文化上、核心理念上有所偏差,不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
永远不够好。
高瞻远瞩公司最注重战胜自己,反而不把成功和击败对手当做最终目标。从来不认为自己已“做得够好了”。永不满于现状,这样会使企业更快发展起来。
起点的终点。
高瞻远瞩公司不会用非此即彼的二分法使得自己变得冷酷无情。它们采用“兼容并蓄的融合法”,以一种看似矛盾的观点追求鱼与熊掌兼得。
构建愿景。
高瞻远瞩公司获得这样的地位,并不是主要依靠愿景宣言。在建设高瞻远瞩公司的过程中,拟出一篇宣言可能是有用的一步,但只是一千步骤里的一步而已。
在这本书中,讲述了作者经过研究而得到的根本理念,造钟、兼容并蓄、保存核心刺激进步、协调一致。在未来,这同样也是重要的观念。在这个不可预测和多变的环境里,会有更多生存机会的,往往是具有这些根本理念的公司,此书老谭强烈推荐想把企业做大做强的老板和职业经理看看,不要整天钻在钱眼里出不来,那样你是赚不到大钱的。
基业长青读后感 篇7
1994年出版的《基业长青》一书,被奉为西方管理圣经之一。这不是一本描写能力卓越、高瞻远瞩的领导人的书,也与高瞻远瞩的产品概念、高瞻远瞩的产品或高瞻远瞩的市场分析无关,也不谈拥有某种公司展望。本书所谈的问题更为重要、长久和真实。这是一本有关高瞻远瞩的公司的书。詹姆斯C柯林斯和杰里I波勒斯在《基业长青》这本富有创造性的书中这样写道。这两位学者在斯坦福大学为期6年的研究项目中,以极其严格的标准挑选了18家卓越非凡、长盛不衰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和标定了包括组织、业务策略、产品和服务、技术、管理、股东结构、文化、价值观、政策和外在环境等九个几乎涵盖了企业所有层面的研究要素,希望找出能够解释高瞻远瞩公司的历史轨迹,揭示企业基业长青的答案。
该书对我们大学生有所裨益吗?毫无疑问。当然适用,作者吉姆柯林斯回答,适用于任何形态的组织,只是形式可能有些差别。我们受雇于非盈利组织斯坦福大学,我们的发现在这所大学应用得很好,一家高瞻远瞩公司的经理直接把这些构想用在他所属的教堂
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是什么?在读此书前,我听说过,自己想过很多关键要素。譬如,优秀的领导人,远大的眼光,好的产品创意,严格的管理制度等,直到读完此书,我才发现上面我提到的几点都只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表象而已。《基业长青》这本数通过研究18家高瞻远瞩公司及与之对比的同行业普通大公司给出了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现在我个人认为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就是明确企业的核心理念并为之持续奋斗,毫不松懈,持续到底。而且我认为《Built
to Last》真是此书的一个完美书名。
下面让我来带领大家领略一下《基业长青》的风范。
造钟,而不是报时。做企业是做什么?做产品?做组织结构?作为企业的领导人,你是否需要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基业长青》通过对比告诉我们,做企业我们需要造钟,而不是报时。钟造好了,还怕时间不准么。拥有核心理念,创造自己的独特风范,并努力践行,企业就会长久的兴盛下去。
利润之上的追求。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是达成更重要目标的手段,但是对很多高瞻远瞩公司来说,利润不是目的,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但是,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人活着只为吃喝就没什么意思,企业要追求利润之上的东西才能长久。
保存核心,刺激进步。这是《基业常青》一书的最主要观点,所谓核心,即组织的核心理念,柯林斯是如此来定义它的:
核心理念=核心价值观+使命
核心价值观=组织长盛不衰的根本信条,不能为了短期权益而自毁立场。
使命 = 组织在赚钱之外存在的根本原因,地平线上恒久的指引明
有意图是好事,但是,把意图转换成具体是事项、变成有约束力的机制,才能分出高下,决定是成为高瞻远瞩公司,还是永远空想而已。保存核心,刺激进步,采取关键行动,把意图转化为实际的做法,并不断前行,这是造钟的根本要义,也是企业前进的具体方法。
胆大包天的目标。胆大包天的目标可以促使大家团结起来,这种光芒四射、动人心弦、有型而高度集中的东西能够激发团队的力量。高瞻远瞩公司不认为胆大包天的目标是嘲笑诸神,只是他们从来不曾想到他们做不到他们决心要做的事情。此外,高瞻远瞩公司不会盲目追求任何随意得来的胆大包天的目标,只是追求既能加强本身核心理念、又能反映公司自我定位的胆大包天的目标。
教派般的文化。要创建一个高瞻远瞩的公司,你不需要创造一个温和或舒适的环境。就绩效和契合公司理念而言,高瞻远瞩公司对员工的要求通常要求比其它公司要严。在高瞻远瞩公司里只有两类员工,一类高度认同企业共同理念,另一类会显得格格不入而不适应,所以高瞻远瞩公司尽管优秀,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在那里工作。高瞻远瞩公司在理念方面实施严格控制,同时在作业层面提供广泛的自主性,鼓励个人首创精神,正是兼容并蓄胜过非此即彼的典范。
择强淘弱的进化。企业是一个逐渐演进的物种,进化式进步是未经计划的进步。所以高瞻远瞩公司做哪种产品,投资哪个行业并不是关键,如果充分了解进化过程,并刻意引为己用,这种过程可能是刺激进步的有力方法。在这方面,高瞻远瞩公司远比对照公司更为努力。进化式进步的五大教训:试一试,而且要快;接受必然会有的错误;采取小步骤;给员工所需的空间;健全机制构建滴答作响的时钟。
自家成长的经理人。在高瞻远瞩公司总共1700年的历史中,我们发现,只有四次外人直接任CEO的个别案例。高瞻远瞩公司与对照公司的最大差别不是领袖的素质,而是优秀领袖的一贯性,也就是保存核心的一贯性,自己成长的经理人重要性正在于此。管理上的混乱多源于经理人的混乱,有计划的培养自家成长的经理人可以保持企业核心价值,追求远超过任何领袖的任期的使命,让企业迅猛前进几个世纪。
永远不够好。安逸不是高瞻远瞩公司的目标。高瞻远瞩公司的经理们根本不接受在短期绩效和长期成功之间必须选择其一的说法。他们先为长期努力,同时又拥有极为严格的短期标准自我要求。要想建立高瞻远瞩公司,必须长期艰苦奋斗,成功永远不是终点。永远不够好精神是出自于对高瞻远瞩公司共性品质之一的提炼,是企业基业长青的一个必要条件。
起点的终点。丘吉尔说过一句酷似绕口令的话:这不是终点,甚至不是终点的起点,但可能是起点的终点。读完《基业长青》的第十章,你就会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也会增加自己的智慧。
构建愿景。愿景是个很时髦的词汇,也是最为滥用的词汇之一,海航也有自己的愿景。一个构思良好的愿景包括两个方面核心理念和未来前景。追求愿景意味着实现组织和战略的协调,用以保存核心理念,刺激进步以实现展望中的未来。只有二者的协调才可以把梦想变为现实,把美好的意愿办成具体的现实。
《基业常青》在第二章结束后有一段比较有趣的插曲,叫做太极生两仪。中国传统的道家智慧也被吉姆柯林斯整合到了他的著述之中,而我个人觉得这个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智慧的理解要远比我们现在某些所谓的国学大师深刻得多。其中有一段讲解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简单地说,高瞻远瞩的公司不希望把阴和阳混合成为灰色,成为既非至阴,也非至阳、不清不楚圆圈,而是同时和随时以阴和阳区分目标。我们国家的教育,常常反对走极端,强调阴阳调和、强调和稀泥,于是便有了中庸之道。但是,真正伟大的人物和组织,却往往又是非常极端的实际情况和我们所宣扬的理论恰恰相反。因为阴阳混合成灰色,只需善于妥协。而该至阴的地方则至阴,该至阳的地方则至阳,需要的则是分清阴阳分布情况的智慧。妥协之心毫无技术含量,而分清阴阳的智慧却难能可贵。
即将结束这篇读书报告时,我忽想起了黑带高手的寓言.黑带代表武学的顶尖,同时也代表开始,代表无休止的磨练,奋斗和追求更高标准的历程的起点.我在想,任何一个想要继续前进的人其实心里都知道:今天的成就只代表过去,来日方长,磨难依然,奋斗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