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观后感【篇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乘着假期,我观看了《悬崖之上》这样一部爱国主义“红片”,影片介绍了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四位曾在苏联接受特训的共产党特工组成任务小队,回国执行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行动。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们从跳伞降落的第一刻起,就已置身于敌人布下的罗网之中,由此掀起了一场共产党特工与敌人的滔天巨浪,巨浪在推动情节的同时,也让我的内心热血澎湃,感受到了苏联特工们那一份隐忍、那一丝奉献、那一点执着、那一味坚守……
一、念-初心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经有多多少少共产党员牺牲自我奔赴前线,只因他们心中有信仰、有国家、有人民,甚至许多默默无闻的地下党员牺牲时悄无声息,人民根本没有听过他们的名字,但我相信,历史会记住他们。我们没有超级英雄,却有着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无数先辈烈士前赴后继所展现的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爱国精神让我们为之动容。
二、忆-初心
1917年,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枪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发展从此有了主心骨,他们前仆后继、力挽狂澜,为中国能够“站起来”付出了巨大心血。1949年中国“站起来”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使中国人民走出了水生火热的生活。1978年中国“富起来”了,改革开放使中国打开国门,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让人民富强的法宝,逐步推进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制度落实,使中国人民基本奔赴小康。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领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三、践-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感情。”在中国绵延的历史长河中,爱国情感始终激励着青年学子奋发向上,从周恩来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到如今青年一代莘莘学子为了追求理想、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打磨”自己,爱国主义是我们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我们只有将爱国主义深刻融入血脉,才能真正拥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作为青年学子的其中一员,我们应该把握当下,抓住学习机遇,奋发勇为,敢于担当,践行初心,砥砺前行。“千磨万仞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上面这些就是网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悬崖之上观后感1500字大学生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悬崖之上观后感【篇2】
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去看电影《悬崖之上》,妈妈说这是一部很有教养意义的影片,看过之后我们会有深刻的感想,另外这个导演也很出色,值得我们前去影院观看。
这部《悬崖之上》是由张艺谋导演,改编于原创故事,故事背景设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哈尔滨,当时从苏联学习回来的乌特拉小组前去营救一位证人,由于联络员被特务俘虏叛变,于是小组四人冒死营救。
故事发生在白雪皑皑的冬季,冰雪覆盖,景色非常唯美,但是当时在那样一种白色恐怖之下,美感瞬时被肃杀冷冽的紧张感带入进去。乌特拉小组成员空降到一片雪地里,这里会有人和他们汇合,带他们去哈尔滨完成任务,出于人身安全,他们分为两组,张宪臣和王郁是夫妻,他们为了革命,将孩子托人寄养,没想到养父母被日本人杀害,孩子被迫加入乞讨队伍在哈尔滨乞讨为生,张宪臣和王郁分在两组,他们需要存活住一个人可以去找寻他们的儿女;楚良和小兰是一对情侣,他们也分别在两组,这是他们不能接受的事实,但是也是唯一的办法,互相都是对方的弱点,一旦被捕不堪设想。他们四人都是从苏联学有所成回国,他们的职业素养训练有素,紧要关头他们会牺牲自己保全大家,他们每人分发了一片毒药片。
张宪臣和小兰一路走来,遇到了和他们汇合的人马,张宪臣和来和他们汇合的老冯聊天,这是一个心理战术的聊天,没想到识破了老冯是个特务,小兰为人单纯,楚良告诉她遇事都要留一手,老冯让他们缴械,以免被特务发现,小兰偷偷藏了一件,张宪臣告诉小兰老冯是特务,这时老冯发现端倪,于是他们厮打起来,张宪臣干掉了老冯,他们要争取时间和王郁,楚良会面,组织内有人叛变了,他们处在危险当中。另一组王郁和楚良也和接头人联系上了,他们也是特务派去接应的,他们需要坐火车回哈尔滨。
火车上张宪臣在厕所里留下暗号,有叛徒,王郁接到暗号,但是楚良不知道,特务盯得紧,王郁来不及和楚良说,这时小兰也在火车上,却被火车上的特务误打误撞认为她有问题,带她去检查,楚良告诉和他们接应的人说小兰是他们同伴,王郁为了保护张宪臣他们决定下火车,做另一趟火车。王郁和楚良被安排到一座废宅,等着他们执行任务的当天捕获他们,王郁急中生智吃了她自己随身带的毒药片的一角,造成食物中毒才和楚良说出特务在他们身边。
张宪臣前去营救小兰,他们一路也来到哈尔滨,为了找到王郁,他在街上看到了自己的孩子无法相认,这时他被特务盯住,无奈,最后被捕,在特务所严刑拷打逼供,打死都不说出,最后被枪决。特务所里有一个卧底周乙是他们的同伴,无奈也救不出他,张宪臣说即使他被就出去,他也是一个废人,他不想连累别人,希望周乙可以找到他的孩子,帮助王郁。
周乙联络到王郁和楚良,亮出身份,这也是一个险招,身份暴露会招来杀身之祸,他的存在已经让特务所科长怀疑,但是他们必须要自保和完成任务,他们身份暴露,必须要安全撤离,任务会有新人来完成。特务所长一方面让周乙蹲点小兰出入的地方,一方面又派手下盯着周乙,周乙利用过人的胆识和自己训练有素的身体素质,周旋于科长和他的手下们,并且有条不紊的安排着一切任务顺利进行,但是事情都是有偏差,都会有意外,需要临场发挥,随机应变,需要很多天时地利人和,当时看的我真是胆战心惊,虽然是都学过,但是实践只有一次啊,用生命在博自己,虽然是电影啊,虽然是故事,但是我们现在过的安逸,当时肯定是有这么一群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的啊,他们也是用命在搏斗,去实践,所有的事情都是没有演习,没有预演,最后楚良被特务们追捕,不能将周乙暴露,他选择了开枪打周乙,然后自己服毒自尽。即使这样,特务科长也不是很信任周乙,还好周乙设计的一连串事情都有一个背锅的特务,才逃过科长的眼线。
楚良为了就出王郁牺牲了自己,王郁必须要活着,因为张宪臣已经牺牲了,周乙找到了孩子,将他们安全的送到了王郁身边。小兰是和周乙接头完成任务的唯一人,她过人的记忆力将任务熟记在脑中,然后查出了接头暗号,顺利的营救了证人。
周乙和小兰暂时安全,周一继续安插在特务所里,但是危险时刻存在,周乙将组织内的叛徒找到处置了他,因为他的叛变,害死了张宪臣和楚良,故事是这样,现实里有多少叛徒不知害死了多少革命者,他们都有家,都有自己的理想,就这样因为叛徒,革命被阻挡了,故事完结了,心情还沉浸在里面,很心疼,也很欣慰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无法和他们诉说,感谢他们的付出。
悬崖之上观后感【篇3】
看完了《悬崖之上》,感触颇多。革命烈士们面对刑罚不动声色,内心的极端隐忍和极大痛苦,这种意志不是常人可为。在中国近代的百年沉沦中,是一直有为了道义和理想而超越常人的英雄猛士,还有一些是默默牺牲于隐秘战线的,他们可能从未想过自己会被人知晓。
无名英雄,不应被忘记,也幸好未被忘记。对电影,我的感受是扣人心弦而又令人感动。极致的残酷狠毒反衬出他们极端的忠贞不屈,极端的危险体现出超凡的机警。悬崖之上,是如临深渊,是命悬一线,是时刻死亡,是极端的紧张恐惧。唯有理想坚定,超越痛苦,凌驾恐惧的英雄才能为了使命毫不犹豫牺牲自己,乃至家人。今年是建党百年,历史教育是塑造人的意识的。新中国的黎明是无数革命烈士们艰苦卓绝的战斗和流血牺牲的结果。不忘历史,是为了保持记忆与真相、教训,是为了给现在和未来赋予意义。
悬崖之上观后感【篇4】
《悬崖之上》这部电影被定性为谍战片。电影全程都是紧张、让人神经紧绷的气氛,相信大家在观影的过程中也都是暗暗地为几位主人公捏了好几把汗。
其中,秦海璐饰演的王郁和张译饰演的张宪臣是一对革命斗争经验丰富的夫妻,朱亚文饰演的楚良和刘浩存饰演的小兰是一对相对稚嫩的特工情侣,在执行任务时容易受到感情牵绊。尤其是在片头,特务想要利用王郁和楚良这两位共产党特工引诱出张宪臣和小兰时,楚良被很多观影者诟病,说他在没有辨别出特务及自身暴露的情况下,主动说出小兰的身份,这足以证明楚良是一个不具备特工素养的,太过年轻稚嫩的共产党员。但是到影片结尾,楚良服毒自尽也不愿说出执行的秘密任务,他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不屈不挠斗争精神打脸了很多观众。对楚良这个人设,我思考了很多,在感情面前,他是年轻的、冲动的;在革命面前,他是坚定的、担当的。换个时代背景,假如把特工们执行的任务比作一项工作,楚良就像极了工作中首次意外犯错的青年员工,还好在王郁的指导下,他能及时纠正,最终以死守护了秘密任务。
年轻不可怕,年龄小也不意味着担当不了重任。在生死抉择面前,在至暗的黑夜里,楚良仍然怀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年轻的他相信黎明一定会到来,作为一公司青年员工的一份子,我们更应该秉持这份坚定的信仰,当前,公司正处于“四步走”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市场开发遇遭遇“冰冻期”,值此非常时期,青年员工更应该坚守初心,发扬楚良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在错误面前端正态度,在困难面前勇挑重担,在职责面前敢于担当,在初心面前忠诚不变,大力弘扬革命先烈精神,永葆“心向黎明”的信心,秉持“前赴后继”的干劲,助力公司向上向好发展,年轻是奋斗的筹码,公司的春天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到来。
上面就是网网小编特意收集整理的悬崖之上观后感800字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悬崖之上观后感【篇5】
4月30号谍战电影《悬崖之上》上映,这是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指导的电影,同时也是张艺谋导演指导的首部谍战片电影。《悬崖之上》主要讲述了一群特工与敌人斗智斗勇,在严峻的环境下秘密执行任务。该片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强大的.演员阵容,如里面的张译、秦海璐、朱亚文、于和伟等著名演员,他们的演技一个比一个炸裂。张艺谋导演一生对电影的热爱追求相信大家一定能感受得到,不断高产电影也是他实力的证明。
该影片故事背景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讲述为了获得日本展开反人类实验的证据,名为乌特拉的四人组被派去执行任务。观看这部电影,里面的情节让人情绪千变万化,胸腔的愤怒、心酸、感慨逆袭而来,看着银幕上那一条条生命在敌人眼里不值钱,随时都会被夺取,让人心里触动感到心酸,这一条条生命他们有着各自的难处,面对生死的选择,他们用着无私无畏的牺牲,默默无闻的牺牲来换取人们的幸福。
观看《悬崖之上》这部电影,里面的情节残忍却又如此的真实,面对生死的恐惧,敌人的残忍逼供让我想起了抗战英雄,或许影片中的残忍没有真实的故事残酷,却让我们还原看到了当初那些爱国英雄们为了人民的幸福铤而走险,用无私奉献的精神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才换来了如今的幸福家园,影片的歌曲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那就是“今天的岁月静好,是有他们曾经的负重前行”。
悬崖之上观后感【篇6】
看《悬崖之上》,因其盛名。
据媒体介绍,这是张艺谋的首部谍战片。以1934年发生的抗日史实为依据,所编织的全新的故事:一支由张译饰演的张孝臣为主的四人特工小组在苏联进行长期受训后,前往当时被伪满洲国统治的哈尔滨执行“乌特拉行动”,所谓“乌特拉行动”,就是接走一位特殊人物,让他在国际社会面前揭露日本人实行细菌战的罪行。他们两人一组,跳伞降落。由于叛徒的出卖,从落地第一刻起,就不断遭遇敌人的陷阱、叛徒的变节泄密,特务的围追堵截,以及哈尔滨风雪笼罩下的重重杀机。“悬崖”之上,是本能求生,还是坚定信仰?选择,叩响了这部影片的价值追问。
故事的桥段很老套,主旋律也很鲜明。但叙述故事的手法,却精彩频出。
影片一如既往继承了张艺谋以往的风格,动用大手笔造景来烘托主题。在宏大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展开故事叙述。东北、冬天、森林、大雪,极寒的天气。影片一开始,就如同拉开了一副晦涩的东北风物长卷。而白则是整幅长卷的主色调,也是东北白色恐怖的象征。镜头,从一开头到结尾,一直在捕捉漫天乱钻的大雪:森林里,半人高的积雪,强硬地阻碍着前行的每一步;铁道上肆虐的飞雪,灌注到心里的,只有冰冷和残酷;城市里,被雪包裹粗壮的电线,纵横交叉、在半空中布下天罗地网;张孝臣的黑色帽檐边,闪着寒光的白色。仿佛只有无边无际的雪景才能渲染出无穷无尽的悲壮。又或许,雪的映照,才能烘托出孤胆英雄人性的光芒。雪,一直在提示我们,正是这些无名英雄,悲怆而又恒久,刻在19xx年的东北历史里。
色彩的象征意义,让人不由联想到了《红高粱》,铺天盖地的红色,以极大的吸力抓住了观众的眼睛和心灵。两部影片,似乎都巧妙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将影片的审美与观众的视觉感官与心理感受结合在一起,让人物的艺术魅力猛然爆发。
每一部影片都是一部有声的小说,都会沿用了小说中常见的对比手法,《悬崖之上》也是如此:黑与白,暗与亮、冷与暖、生与死、爱与恨、理想与现实,信仰与牺牲,无情与有情,感性和理性。人与人、人与自,不同的对比,呈现出不同选择,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且不论雷佳音饰演的叛徒投降求生与一行四人的坚守赴死对比,于和伟饰演的卧底周乙,表面内敛冷静与内心波涛汹涌的对比。影片中,还有一处对比,看似平常,却令我难以忘怀。
刚到哈尔滨,张孝臣与刘浩存饰演的小兰站在雪夜中对话,张孝臣指着前方开阔的一片平房,那里有星星点点的光,雪夜里格外明亮。他告诉小兰,那里有他曾经的生活、记忆,还有他的两个孩子。并且告诉他,乌特拉的意思就是“黎明”,小兰流着泪问,能看见黎明吗?而结束的时候,莽莽蓁蓁的山林,已经在明亮的雪光里醒来,脱掉了黑夜的外衣,无比柔和温暖。只是,和小兰对话的人已经是卧底周乙了,他们将会继续以自己的牺牲换取同志生存的下一个任务。
人性之下,是本能;人性之上,是信仰。付本能以信仰之崇高,付信仰以人性之美好。这,无疑是对“人性与信仰”选择的深度诠释。因了对比,观众自然接受并能深刻理解,他们的舍生取义,是让别人更好的活着。这,才是对生命的最大的悲悯和敬重。
我想,如果观众也运用对比,把这部影片同侯孝贤、王家卫的影片相比较,就会发现,侯孝贤超现实主义的蒙太奇手法,太过于中庸,王家卫舒缓又抽离,离散又统一的叙事风格又过于前卫。只有《悬崖之上》,敢于把当时真实的社会现实,客观的、不加避讳地撕裂,撒下一地血腥,让观众正视。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影片,真算得上,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高度紧张的节奏感,也是影片一大特点。影片从头到尾,并未出现真正的悬崖。却随时都让观众有如行走在悬崖之上,面临生与死的惊险和紧张。
影片一开始,营造出生与死的巨大恐惧。伪满洲国的特务在雪地里,枪杀革命者,喷一口白酒,溅一身殷红的血。雷佳音饰演的叛徒就此吓得变节投敌。
一边张孝臣遭遇沙溢饰演的装接头人的特务,没说两句,各自发现暴露,立即就是一场生死厮杀。刚逃离出来,火车上小兰被特务发现,拉到乘务室审问,快要暴露之际,张译赶到狭小的空间,两人合作除掉特务,又是一场生死厮杀;火车站,军警围剿小兰,小兰无奈从奔驰的火车跳下雪地,又遇见凶狠敌人,险象环生,也是一场与命相搏。张孝臣被捕,电闸一开一合,每一块肌肉都在抽搐,血肉飞溅,生还是死,让你从身到心,都处在了悬崖之上。
另一边,秦海璐饰演的王郁和朱亚文饰演的楚良这个组,直接就钻进敌人的圈套,毫无防备。当二人明白真相,准备在周乙的帮助下,计划逃走。然而,敌人的步步设防,步步紧逼,激烈的枪战过后,楚良身受重伤,头破血流,尽管,对恋人小兰还有太多不舍,但他坚定信仰,口服毒药,慷慨赴死。看到他牺牲时怒睁的双目,观众的紧张情绪被彻底激发,四周,都能清晰听见抽泣的声音。
一直到影片快结束,观众紧张的情绪都不能得到舒缓。特务头子似乎解除了对于和伟饰演的卧底的观察,但随之一句话:内鬼暂时不查了,他自己会跳出来的。一处小的伏笔、为周乙最终被发现的命运做足了铺垫,周乙什么时候暴露,又是怎样暴露的?留白带来的窒息感,再一次扼住观众的喉咙。
当然,看完影片,毫无疑问,每一位观众都找到了舍生取义的价值皈依:悬崖之上,是比人性本能更坚不可摧的的信仰。
悬崖之上观后感【篇7】
五一劳动节的到来让无数影迷都兴奋不已,不仅有放假休闲时间,还有数部经典好看的电影到来。这其中张艺谋导演的首部谍战大片《悬崖之上》正式上映了,我也在五一放假的第三天,来到电影院观看这部令人期待许久的谍战电影。
作为著名导演,张艺谋给我们带来不知多少好看又经典的好电影,这一次的《悬崖之上》也是吊足了影迷们的胃口;因为这部片子早在很久的时候,就公布说有众多实力派演员,可以说是众星云集,自然受到无数影迷的关注与期盼。
我自然也不会例外,因为在这部电影中,有一个我非常喜欢的演员,张译!只要是他出现的电影,不仅经典好看,电影的整体质量也非常不错,只要有他,那基本就不会太差。
其实《悬崖之上》的故事很简单,就是英勇的地下党员在隐蔽战线上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但在张艺谋的镜头语言中,讲出了悬疑、牺牲、大爱和信仰。这个故事是讲从苏联回来的地下工作者要在哈尔滨执行秘密任务,但有人叛变使他们陷入了危险之中,掉入了为他们布下的天罗地网中,电影剧情就是以他们四个人如何逃脱监控和如何完成任务开展的。影片当中每一个都有着不同的使命,为了能够顺利的完成目标而与敌人斗智斗勇,将个人的角色表现得淋淋尽致,或许这才是在五一当中能够吸引众多观众们的眼球原因了,面对困难,我们选择坚持,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我们选择不懦弱,这种伟大的不屈不饶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值得学习的地方。
通过这部《悬崖之上》的电影来告诫我们当今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英雄们的奉献,我们应该要铭记历史伟大的英雄,以他们为心目的好榜样,学习这种爱国的精神,珍惜当下,为我们的祖国将来而不断奋斗,正是因为有他们立足于悬崖之上时,无畏艰难的付出,我们才能享受如今和平安宁的好日子。
悬崖之上观后感【篇8】
暑假期间,我看了很多部好看的电影和电视,有《集结号》、《建党伟业》、《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亮剑》等,今天我要说的这部电影是今年新上映的《悬崖之上》。
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地区,一群无名英雄为了获取日军反人类试验的证据,由四位在苏联经过特殊培训的特工来执行任务,任务代号“乌特拉”。影片中“乌特拉”行动到底是什么?影片中只说要去解救一个被日本人迫害的中国人,送他出境。我去查阅了一些资料,日本731部队在中国土地上建立了人体实验基地,就是拿活人、有血有肉的中国人做各种实验,搞细菌战,无数无辜老百姓因此遇害。乌特拉行动的目的就是解救人体实验的幸存者,向国际社会揭露日本人惨绝人寰的罪行。因此乌特拉行动非常重要!可“乌特拉”任务一开始就被一个叛徒出卖了,四名执行任务的特工由此被推到了“悬崖之上”。
故事的重要人物之一张宪臣,从他一开始识破伪装的特工开始,到火车上惊人的表现,就能让人看出他的足智多谋和应变能力之强,但是敌人太多,他还是不幸被捕。在他被严刑拷打的画面中,我仿佛看到了千千万万革命先烈遭受的痛苦,不禁让人更加痛恨敌人。他被关押时,也逃跑过,但最终张宪臣为了保护我方潜伏人员周乙不暴露,最后英勇牺牲了。影片中叛徒叫谢子荣,我心里对他既气愤又鄙视,他的贪生怕死与其他甘愿牺牲的特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一个牺牲的特工叫楚良。在快要成功逃脱的时候,被敌人围住,周乙不得已开枪打中他,让特务头子相信自己。面对生死存亡之际,楚良毫不犹豫服下了毒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我看到了无名英雄舍生取义的铮铮铁骨。
我觉得真正走在“悬崖之上”的是地下工作者——周乙,他每天要周旋在敌方特工之中,可能还会被不知情的战友误伤,要亲眼看着自己的同志遭受折磨、甚至被残害至死。他在心理和身体上都要有很大的承受能力,这一切的一切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支柱支撑着他,让他有信仰,一直朝着自己的方向走去。电影最后周乙杀死了叛徒,这也暗示着背叛者不会有好下场。
我觉得《悬崖之上》表面讲的是一次营救革命同志的秘密行动,其实讲的是黑暗中无名英雄的信仰,为了信仰和大义,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时候,英勇战斗,为了国家,为了战友,舍弃了家庭,甘愿牺牲!
抗战中革命同志人人都处在“悬崖之上”,我们国家进行过很多“乌特拉行动”,因为有他们,这些黑暗中的无名英雄,才有了今天的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血的教训,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铭记历史,认真学习,长大后为国家的美好明天努力奋斗。
巧合的是,我发现这部电影是在疫情期间开机拍摄完成的,我想导演、演员和工作人员们一定是克服了很多困难,才把这么精彩又有意义的电影呈现给大家。这不正体现了不怕困难、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在今天的传承吗?
悬崖之上观后感【篇9】
这个五一假期最受瞩目的电影,非《悬崖之上》莫属。截至5月15日,该片票房已累计8.71亿元大关,被网友称赞为“《风声》之后最好的谍战片”。
20世纪30年代,一支四人组成的特工小组在苏联接受长期训练后,前往哈尔滨执行“乌特拉行动”。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们从跳伞降落的第一刻起,就已置身于悬崖之上,随时可能跌入敌人布下的深渊。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考验,就此拉开序幕。
正如影片导演张艺谋所说:“中国总是被这些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我们生活在阳光之下,活在先辈创造的黎明中。是这些勇敢的人,让我们有机会生活在这和平又幸福的时代。”
《悬崖之上》带给我们的启示值得老师和家长讲给孩子听。无名,只为换来黎明的曙光雪夜枪战、酷刑逼供、暗巷追击、叛徒破防……电影中的乌特拉小队忍痛与至亲分别,奔赴最凶险的谍战战场。面对敌人的明枪暗算,他们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伤痛与危机,义无反顾用生命换来黎明的曙光。一句“我要你活着看到天亮”道出英雄们珍重的嘱托。
影片中以张译为首的乌特拉小队成员,是无数曾在隐蔽战线奋战过的无名英雄的代表。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中国已有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其中有准确姓名记录的只有196万。
这些无名英雄行走在悬崖之上,身处黑暗,面临着随时可能被捕甚至牺牲的艰险处境。因为心中守着“活下去,见黎明”的信念,他们在危境中与敌人战斗到底,直到黎明的曙光照耀中国大地。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如今祖国的和平与光明是无数英烈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有着统一的名字——中国人。
无情,为了更多家庭的团圆。
行走于悬崖之上,穿梭在黑暗之中,每一位向前冲的战士,他们的勇气是这部电影带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他们似乎从来不怕,似乎永远冷静接近无情。但,果真如此吗?
乌特拉小队成员张宪臣被特务追赶,原本已经坐上车成功脱险的他,透过车窗看见了几个在酒店门口乞讨的孩子。他一瞬间想到了自己离散多年的儿子,作为经过专业训练的老特工,他本不该下车。但是镜头一转,张宪臣在胡同里抓住男孩想确认是不是自己的儿子。那一刻,他不再是一个脸谱化的英雄,下车的举动完全出于父亲的本能,这份朴素的情感在寒天冻地中闪烁着温暖的光。
作为战士,他们对自己无情。为了国家,可以不吝惜自己的感情、肉体甚至生命。
作为父母,他们无法遏制对孩子的惦念。他们不仅仅是英雄,更是有血有肉有热泪的普通人。
只因他们是战士,他们用冷峻、勇敢和谨慎保护着心中火热的信仰他们抛下了自己成为射入敌人胸口的子弹。当张宪臣将活下去的机会留给卧底周乙,他直到最后一刻才哽咽地告诉周乙,“还有件小事,马迭尔酒店门口那群小叫花子里有我的孩子”。
对于父亲而言,儿女当然不是“小事”。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下,他们为了国家舍小家。万家灯火团圆背后,有无数英雄在风雪中默默守护。
无悔,不辜负前辈的嘱托。
“乌特拉”在俄语里的意思是黎明。乌特拉小队和无数革命前辈将自己置身于冬夜,以血肉之躯抵住黑暗的闸门,为的是让国家走向光明。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我们所处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他们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场。
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是他们孜孜以求的梦想。战争电影或许会把残酷和血腥呈现在孩子面前,但只有我们正视历史、了解历史,才能让孩子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由何而来。
当战火的硝烟慢慢散去,这些英雄的名字,仍需要我们一遍一遍地传颂。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生活在他们创造的黎明里,每一缕光线都是他们的化身。
如今的我们,要以信仰为灯,接棒前行,不负英雄热血,不负中国未来。
悬崖之上观后感【篇10】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五四青年节之后,公司党委组织公司党员同志们亲聆了一场视觉盛宴,来了一场思想大洗礼。电影《悬崖之上》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由几名青年组成的共产党任务小队为完成“乌特拉”行动而与敌方特务斗智斗勇的谍战故事。面对敌人的刑讯逼供,誓死保守党的秘密;面对敌人的层层包围,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影片中的每个人物、每个场景无不令观众深感震撼。这部电影的背后,更深刻体现出老一辈共产党人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理想信念。
何谓“悬崖”?“悬崖”二字,生动地诠释了革命战争年代国家命运的动荡不安、革命事业的危在旦夕。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面前,在武装到牙齿的敌人面前,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向死而生,永不后退。“悬崖之上”,便是那“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在历史上,无论是面对敌人酷刑宁死不屈写下“示儿书”的赵一曼,还是“敌人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方志敏……他们牺牲的年纪,正值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但他们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他们胸中燃起的理想信念之火生生不息,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照亮了前行之路。而这份理想与信念,恰恰是源于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也源于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而如今的青年一代,却经常受到这样的质疑:“现在的青年一代,还有不计生死的血性吗?”有人说:“生活在和平年代,血性与现实格格不入。”不是可否认的。但我们更应清楚地看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挺身而出的青年一代;看到嫦娥五号、天和核心舱发射台上坚毅果敢的青年一代……只要国家需要、人民需要,他们就会披上战衣,义无反顾。理想与信念,当代青年们并没有丢失!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一个团体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公司,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市场环境,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资源和公司区域优势,为公司生产经营进言献策,对于我们每一名青年人来说都尤为重要。我们要传承与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即使立于“悬崖之上”,也仍然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即使外部环境再艰苦卓绝,也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始终相信,只有在逆境中永不言弃,在工作中勇于担当作为,方能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潮流中立得住脚跟、挺得起脊梁。
悬崖之上观后感【篇11】
在中国第五代导演中,张艺谋可以说是最优秀和最高产的,特别是近几年来,拍片的速度不断加快,让人感觉已经70岁的他颇有些中国版伊斯特伍德的意思。
在今年的五一档,张艺谋执导的《悬崖之上》公映,看了将近一年的贴片预告后终于能看到正片,这让我十分期待,于是第一时间便买了票观看。
先说总体感受:《悬崖之上》是一部张艺谋风格很浓重的电影,虽然称不上是神作,但可以看作是张艺谋写给同行看的一篇高分作文。
十多年前,谍战剧题材在国产电视剧行业内着实火了一把,其中不乏经典佳作,比如《暗算》、《潜伏》、《黎明之前》以及与本片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悬崖》等。然而在国产电影行业,却鲜见这种题材的作品,时至今日能让人印象深刻的,似乎也只有《风声》这一部作品。
我个人分析,这很大程度的原因是谍战题材的作品往往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个比较长的延续性,而电影的时长不太能满足这种需求,而电视剧则因为集数较多,可以很好的将谍战过程中敌我双方的斗智斗勇展现出来。
《风声》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靠的也是故事本身具有密室杀人性质的色彩,将空间与时间都缩到了一个点上,从而将整个故事更好的呈现出来。
而《悬崖之上》这部电影,时间和空间都延伸的非常大,尽管有两个小时的时长,但对这个故事来说,依旧不太好展现。不过张艺谋在这里很明智的选择了戏剧性的表现方法,将整部影片分成了数个小章节,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很明确的概括了本章内容,并且直接显示在影片中,让观众有点看戏剧的感觉,看到标题便能对接下来的剧情猜到个大概,从而忽略那些一笔带过甚至根本没有的过程和细节。
张艺谋就像一个金牌导游,在景点里他告诉观众往哪儿走观众就得往哪儿走,保证你看到的都是精品,但至于你没看到的地方有什么景色,别问,问也不告诉你,你也看不到,自己猜去吧。
而且,整部电影的张艺谋式美学十分突出。本片的第一个镜头空降的场景甚至让我恍惚间以为自己还在看张艺谋的《影》,整部电影中,无论是色彩还是构图,都有着浓重的张艺谋味道,把哈尔滨那种远东谍都既波诡云谲又充满浪漫的气质表现的非常充分,让人感觉就算本片没有剧情,光看这些画面也值回了票价。
因为这部电影跟当年那部谍战剧《悬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脑海里总是自动响起《悬崖》的主题曲《地平线》,而当电影看完后,我脑海中响起最多的一句,就是为了所有人不用对爱人说再见。
这句话对于整个《悬崖之上》这部电影来说是个很好的概括,四个角色,两组感情关系,到最后每组感情关系各有一人壮烈牺牲,而他们对彼此的爱人甚至来不及说一声再见。
他们不是不想跟爱人告别,而是来不及告别,正是有了这一个个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我们不用再被迫向自己的爱人告别。
在这部电影中,张艺谋故意对每个角色处理的都很冷静,包括两位牺牲的烈士,无论是战斗还是牺牲,都没有故意用喊口号、慢镜头和悲壮的音乐去烘托他们,而是让我们看到这些英雄跟我们普通人一样,跟哈尔滨天空中的雪花一样,无声无息,静静落下。历史上很多英雄跟他们一样,就这么带着秘密无声无息的牺牲,有的甚至连名字都被人遗忘,但正是因为有这些最普通的英雄存在,我们才能从被奴役的命运中挣脱出来,开创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新时代。
而在这部电影中,还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更深的话题,那就是:死,很不容易;活着,更不容易。
在本片中,作为最深的潜伏者,周乙面对的情况其实比两位牺牲的烈士更为艰难,因为他要不断地潜伏下去,而这样就必定面临着看着同志牺牲却无法相救的悲怆。在片里一头一尾的两场处决中,周乙都在现场,他递枪递酒,看着自己的战友在自己面前被处决,看起来面无表情,实际上心却在滴血。
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就是在最后的处决中,枪响的一瞬间,周乙拿着打火机的手不自觉的抖了一下,作为一个杀人如麻的特务,面对这种场面还会被吓一跳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其实,这是他最难过的表现,心头一颤,为的是无法挽救战友生命的悲痛,但他甚至无法为自己的同志留下一滴眼泪,因为他还要背负着使命继续活下去,迎接黎明的来临。
那一瞬间我想到了两件事,一件是在电视剧《风筝》中,柳云龙饰演的郑耀先对即将被处决的我方情报人员说的那句送你上路的是你的同志,求你不要恨他;另一件事是曾经看到的资料,我党的五重间谍袁殊在年老之后患上了精神疾病,经常喊着自己牺牲战友的名字大声痛哭,求他们原谅自己。
有时候,活下来,比牺牲,还要悲壮。
说完影片情节,再说说刘浩存。这部电影集合了一批国内演技过硬的实力派演员,而刘浩存这个新人在这帮戏精面前,短板便一下子凸显了出来。刘浩存的灵气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她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不过演技并不能只靠眼睛会说话就完事了的。
在她初次亮相的《一秒钟》里,她所扮演的角色台词其实并不多,即使不说话,靠着那双眼睛也能完成整个故事。但在《悬崖之上》这部电影中,还想靠眼睛说话就完全不灵了,而且跟她搭戏的于和伟,用一场更厉害的表演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真正的眼睛会说话。
在朱亚文饰演的楚良牺牲的那场戏里,镜头长时间停留在于和伟的脸上,他当时基本没有任何表情,但我们却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到无比复杂的情感,就这一点,刘浩存需要学习的还很多。
其实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越琢磨越感觉张艺谋在拍谍战片的同时也拍了部黑帮片,礼帽风衣大雪地,枪战割喉追车戏,一切都像极了上世纪的黑帮电影,而且最后一幕的车中勒杀,完完全全是还原了《教父》中的场景,当绳索套住雷佳音脖子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他的脚肯定要踢破车窗,最后果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
在这部电影中,张艺谋反反复复地跟大家强调乌特拉在俄语里就是黎明的意思,很多人表示不解,难道哈尔滨满城都是俄罗斯人却没人知道乌特拉的意思?当然不是。大家上学时候都写过作文吧,当作文里反复出现一个词时,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突出文章中心思想。
所以我要说,这部《悬崖之上》其实是张艺谋的一篇高分作文。文章规矩公正,用词规范,主旨明确,虽然打不上100分,但绝对是80分往上的水平,对于目前国内很多电影导演来说,照着这篇作文一字不落地抄,绝对比他们自己憋破了头想出来的玩意儿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