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幸福读书笔记 篇1
书中告诉我们,做好事会产生幸福感,这不是一般的感官愉悦,当你用你的能力和优势去应对一项挑战并圆满完成时,你会有幸福感。
很多证据显示,有幸福感的人和没有幸福感的人比,死亡率降低一半,积极情绪还会使人不容易衰老。梅奥医学中心研究显示,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活得长很多。幸福感会延长寿命并促进健康。
作者说,我们一直以为不幸福的人会比较同情别人的痛苦,因为他们自己感受过。实验的结果却是幸福的大人和小孩更有同情心。当我们幸福时,我们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我们会更喜欢别人,甚至愿意与陌生人分享我们的好运。当我们心情低落时,我们不相信别人,并且集中注意力来保卫自己的需求。
有时我们说只有爱自己的人才会去爱别人,也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对自己都特别狠心,对别人肯定会更狠。自己幸福了,才容易给别人。这也是施比受有福的道理,有了才能施。
作者说积极情绪是幸福感不可或缺的因素,他教我们要把积极情绪带入生活中,这样才会增加幸福感,有幸福感的人情绪也会更加积极。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作者给了一个公式。H=S+C+V
H是你的幸福的持久度,S是你的幸福的范围,C是你的生活环境,V是你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
暂时的幸福可以通过巧克力,喜剧片,背部按摩,奉承话,一束花,一件新衣服获得。幸福的持久度却无法通过增加暂时的幸福得来。
幸福的测验分数一半是你的基因决定的,也就说,有的人天生缺少幸福感,无论拥有什么。这个天生的幸福的范围就像一个恒温仪。每个人都有一个积极或消极情绪范围,这个范围是决定我们整体幸福程度的先天成分。
另一个使你不能提升幸福层次的因素,是人对好的事情都很快适应,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再心存感激。只有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才有幸福感,有了一点幸福感还继续追逐,所以幸福都很短暂,循环下去就是永远幸福不起来。
人们会以为鸿运当头的人比普通人幸福,实际是普通百姓比达官贵人更有幸福感。
生活的环境包括很多,作者认为:
金钱,金钱对幸福的影响远没有你想的那么大,你对金钱的看法实际上比金钱本身更影响你的幸福感。在所有阶层中,越看重钱的人对他们的收入越不满意,也对他的生活越不满意;至于为什么会如此,现在还没有人知道。
婚姻,婚姻和金钱不同,婚姻跟幸福的关系非常强。处于不幸婚姻中的人,他们的幸福指数比未婚的或离异的更低。作者研究非常幸福的人时,发现最幸福的10%的人几乎都有亲密的生活伴侣。
年龄,1967年心理学调查资料显示,年轻人比较幸福,现在变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满意程度微上升,不愉快的情绪并没有改变。
为了更幸福,作者说应该做下面的事。结婚。(有亲密的关系,但可能不是因果关系)。避免消极事件和消极情绪。
就幸福和生活的满意度而言,你最不需要去做的事就是赚更多的钱。他说,钱和幸福只有一点或几乎没有关系,如果你生活无缺,有闲钱买这本书的话,钱对你的幸福就没有任何效应,物质欲望越高的人越不幸福。
虽然幸福感有一半是基因决定的,幸运的是一半的掌控权在自己手中,我想让自己有幸福感,是一个人最大的成功。
上面基本都是本书作者的观点,有我的感想或者用自己理解的话说的。不是读后感,基本是读书笔记。
真实幸福读书笔记 篇2
花了两周的时间断断续续终于看完这本书,在职场心理与企业EAP服务的课程中,老师强烈推荐塞利格曼的书,积极心理学和传统的心理学不同,他不认为你应该花太多时间去改正自己的弱点;相反,他认为生命最大的成功在于建立及发挥你的优势。幸福感来自于自己的优势及美德,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幸福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受。一直以来我想知道的是我们对那些永恒的问题——我们该如何生活的有意义?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往何处去的答案。这本马丁·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的第一本书,竟在结尾也给了我比较收获的解释。
上帝存在吗?这种神现在无法存在,因为我们又会再碰到两个相同的问题:假如现存的神是无所不知、善良正直的话,那为什么世界上还会有邪恶存在?如果现在的神是万能和全知的,人类怎么会有自由意志?所以过去没有神,现在也没有神。但问题仍在那儿,从长远来看,这个双赢的原则将把我们带到哪里?给我们带来一个非超自然的神,一个需要通过自然的双赢法则才能得到万能、全知和美德的神。或许,神就是我们的终点。
一个不断选择复杂的过程最后一定会止于万能、全知和美德。当然,这个目的不可能在我们有生之年完成,甚至无法再人类有生之年实现。我们能做的就是选择自己成为这个历程中的一分子,使他前进一步。这是进入有意义的生活的门,有意义的生活必须与比我们自身更宏大的东西连接上,这也将使你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
你的生活取向,你可以选择走向这个目的,或选择与这个目的完全无关的生活;你甚至可以选择故意妨碍它。你可以选择以增加知识为中心的生活:学习、教书、教育你的孩子,或从事科学、文学、新闻学等许多类似的行业;你也可以选择一增加力量为中心的生活,通过技术、工程、建筑、医疗服务或制造业来达到这个目的;你还可以选择以增加美德为中心的生活,通过法律、宗教、道德、政治等途径,或通过当警察、救火队员或从事慈善事业来达成你的目的。
美好的生活来自每一天都应用你的突出优势,有意义的生活还要加上一个条件——将这些优势用于增加知识、力量和美德上。这样的生活一定是孕育着意义的生活,如果神是生命的终点,那么这种生活必定是神圣的。
真实幸福读书笔记 篇3
当我读完了美国著名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写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书中内容比我想象的要振奋人心。我被两只老鼠感动了,震撼了。
《谁动了我的奶酪》讲的是两个小矮人和两只小老鼠的故事。文章主要围绕“奶酪”的获得、拥有、失去,不同的人产生的不同心态,由此产生迥异的行动策略。现实中的我们是像嗅嗅和匆匆那样看到变化,迅速开始行动?还是像哼哼那样害怕变化,否认并且拒绝变化?或者是像唧唧那样看到变化后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生活和学习中有太多的变化,变化无时无处不在发生,如果我们能够尽快调整自己适应变化,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当我们面对变化时,我们会害怕,会感到无所适从,这很正常。只要我们能够认真科学的对待变化,它甚至可以帮助我们避开真正的危险。我们无须拒绝变化,我们完全可以迎接变化,接受变化,拥抱变化,享受变化。变化会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变化。
从另一方面来说,“奶酪”不仅是一种吃的东西,它更代表着我们通过艰辛努力而获得的美好成果。“奶酪”是一个梦想,一种机遇,一次奋斗,也是我们人生的动力。我们该如何把握和争取呢?我们常常向往着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轻狂和喜悦,却难以体会“小楼昨夜又东风”的伤怀。
真实幸福读书笔记 篇4
《真实的幸福》读后感800字:
断断续续地把《真实的幸福》看完了,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什么是幸福。它与我之前的理解有一点偏差,我一直都觉得幸福就在身边,只是一种感觉,看完马丁·塞里格曼的书之后,发现幸福是有注解的、有章可循的,是可以评估且可以养成的。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幸福就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谁会当真呢?一个拙劣的比喻,引人笑笑而已。还有比这更高级的隐喻,也终究不过是讲述了幸福丰富内涵的一个方面,想准确解释“幸福”这个词,还没有哪种说法能够单独胜任。马丁·塞利格曼,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专家,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曾以最高票当选为美国心理协会主席。他说“定义幸福的字句比定义任何一个哲学问题的都多,幸福是被误用、滥用最多的词之一”,由此可见,对于什么是幸福还是不要去管的好。
塞利格曼也认为,他只关心幸福的成分,基于科学上的发现,就可以增加幸福感。弄不清楚什么是幸福,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没有办法增加幸福呢?也不是,就像饥饿难耐的时候吃上一顿大餐,酒足饭饱之余,心满意足,情绪极佳,我们大约知道此时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小撮人之一。这种幸福可能非常短命,因为吃坏肚子的概率总是存在的,但比起饥饿时的痛苦,饱餐之后的幸福感是大大的增加了。塞利格曼也认为,他只关心幸福的成分,基于科学上的发现,就可以增加幸福感。可不可以这样说:幸福是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幸福的成分。
“当一个人沮丧的时候,他比较容易唤起悲伤的记忆,而不会想起幸福的往昔”。对过往美好的时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赏,对过去的不幸夸大其词、念念不忘,这两种行为是我们得不到平静、满足和满意的罪魁祸首”,塞利格曼还说,“只要知道一个事实---早期的事件对成人生活没有或者只有一点点影响就足以解放很多人的心灵”。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过去发生的一切呢?首先要学会感恩,过去发生的一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如果我们试着抱以感恩之情,就会赋予这些事件非同一般的意义,更何况有些事情本身就值得感谢,例如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往往被视作理所当然。过去还有很多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好的记忆,对这些不好的记忆,我们没有好的办法做到直接忘却或压抑记忆,外显的压抑反而会导致反作用。唯一能够改变这些消极情绪的办法是宽恕,“只有宽恕可以在不改变记忆的情况下,转换、去除伤痛与仇恨”。塞利格曼作了精辟的总结:感恩和宽恕能改变你的记忆,感恩能增加美好记忆的强度,而宽恕则将痛苦记忆的保险丝拆掉,使它不能再引爆,这样你会更幸福。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过去就让它过去,只要让过去的悲伤随他而去,对现在的幸福好好珍惜、对将来的问题坦然面对,我想,你就是最幸福的人。
真实幸福读书笔记 篇5
美国心理学之父——塞利格迈,那位做了习得性无助实验被广为流传的心理学大家力作《真实的幸福》是一本提升幸福感不可不读的经典。
科学研究表明,有幸福感的人会更长寿、爱笑的女人更幸福,所以,幸福只是一种主观上的感受,一种来自自我内心的满足。在遭遇打击和挫折后,我们很容易放弃希望,不再努力,其实乐观的人具有坚韧性,他们把自己所面临的挫折看成是特定的、暂时的`,是别人行为的结果。
过去的事不能决定未来,不要把自己桎梏在过去。
感恩、宽恕能改变你的记忆,感恩能增加美好记忆的强度,而宽恕则将痛苦记忆的保险丝拆掉,使他不能再被引爆。
未来不全像你想象:
如果你把不幸的事想成“永远”、“从来”、“总是”,把它归因到人格特质上,那么你就是一个悲观的人。如果你把不幸的事想成“有的时候”、“最近”,把它当成偶发事件,你就是一个乐观的人。乐观的人认为好事会惠泽到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而悲观的人则认为好事只是特地条件引起的。
抓住现在的幸福:
眼前的幸福和过去、未来的幸福有非常不同的成分,他包含愉悦、满意、愉悦,带有很强的感官和情绪特点,例如狂喜、兴奋、高潮、欢笑、兴高采烈等。纯粹的感官上的满足与快乐,不需要思考。满意是做了我们最喜欢做的事而带来的感觉。这种满意会使我们整个沉浸在里面,失去了自我意识。
人在快乐时,更有创造力,视野变宽,更有探险精神,这个变宽变广的过程增加了他们的资源,使他们面对挑战时更可能获胜,反过来又增加他们的积极情绪,从而更扩大了他们的视野。
美好的生活来自每一天,都该将突出的优势、有意义的生活用于增加知识、力量和美德。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深的感受,活动当下,幸福着我的幸福。
真实幸福读书笔记 篇6
《真实的幸福》这本书用简单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怎样才能变得更幸福。基于作者同时教授哈佛大学的幸福学课程,全书通俗易懂的同时也不缺乏严谨的逻辑结构,全本书共12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7章讲述了什么是幸福;第二部分8—9章讲述了幸福在哪里;第三部分10—12章讲述了用幸福斟满人生。这本书涉及到的幸福范围很广,从事业、家庭、婚姻等多角度多层次教会人们如何更幸福。书中将幸福理论定义成这样:生活的品质等于幸福的时光减去不幸福的时光。如果想要提升生活的品质那么我们就需要增加幸福的时光。同时,书中还给出了幸福的持久度=幸福的范围+生活环境+自己可以操控的因素的计算公式。并总结了拉近幸福的六种美德和获得幸福的24个优势。
作者在书中指出:相对于乐观的人来说,他们更具有幸福的特质,乐观的人把目前的困难解释成暂时性的,自己具有主控权。相反,悲观的人则认为他们的困难是一辈子也逃不掉,倒霉的事情一桩接一桩并且是自己无法操控的。乐观的人更容易感觉到幸福,而悲观的人则常常感到不幸,这主要取决于他们对困难的态度。另外一个特质是优势和美德,常常感受到幸福的人,他们做到了每一天用自己的优势去创造真实的幸福和丰富的满足感。而大多数幸福的人都具备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这六种美德,并具备以下二十四项优势:实现智慧与知识美德的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创造性、社会智慧和洞察力;实现勇气美德的勇敢、毅力和正直;实现仁爱美德仁慈与爱;实现正义美德公民精神、公平和领导力;实现节制美德自我控制、谨慎和谦虚;实现精神卓越美德的美感、感恩、希望、灵性、宽恕、幽默和热忱。
纵览全书,关于幸福不免有了几点自己的基本认识:①幸福是主体的一种生存状态。②幸福是个体的情感体验和主观感受。③幸福是主体的一种心性能力。④幸福是主体达至完善的一种能量。记得前不久,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一个问题。央视记者问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你幸福吗”时,莫言干脆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在他看来,“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什么压力。 “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莫言说,“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这是莫言的问答,他也道出了我们许多百姓的心声。
现如今,我们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有压力、抑郁的时代。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已跻身于世界的前列,很多指标更是独领风骚。来自于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让我们变得浮躁、变得冷漠,变得疯狂。压力的负面效应不仅作用在我们身上,更可怕的我们日常的行为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是我们的下一代变得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没有追求。作为教育人,我在困惑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的同时更在思考该如何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告诉他现实的黑暗还是教育他应该多点阿q的精神。诚然人是感性的动物,当然也是理性的物种,一种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对待这个复杂的世界所必须的,现实之所以不同于理想,是因为现实不是自我的。但个人认为一直以来被人摒弃的阿q精神并不意味着他一无是处,至少他可以让自己生活得很乐活。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人曾经问一个和尚说:“和尚修行,还用功否?”和尚回答说:“用功。”那个人又问道:“如何用功?”和尚回答:“饥则食,困即眠。”那人非常奇怪地说:“为什么我和你一样就不算用功呢?”和尚笑着回答:“你和我当然不一样了,你该吃饭时不好好吃饭,该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整天千重计较,万般思量,心不宁静,怎么叫做用功?如何算得修行?”
常常傻傻的在想:幸福难吗?人到底还想变成什么呢?小草只做小草,树木只做树木,鸟儿只做鸟儿,所有的生物都在做自己,只有人类不做自己。想成为什么而不能如愿,便烦恼失望。原始人大概不会失眠,思想原始嘛!猪也不会忧心,更不会想及好坏,天天问自己:我是只好猪还是坏猪?人类怎么看猪,老虎怎么看猪,猪才不理呢!动物吃饱了肚子便悠然自得,想睡便睡去。
我们总是想要得到更多,总是在不断地去寻找自己的目标,实现意义和价值,不断地去朝着目标前进,去完成我们的意义。自己也曾经不断地想要去修正自我,用已知去衡量好与不好,实现着塑造的教育成果。再次想来,过分看中目标的人生必然是苦多乐少,因过程总是比较长。在这种人生面前,快乐就好像是海市蜃楼一样,引诱人不断地向前奔跑。只为了能够饱饮一顿甘泉,却在痛苦与压抑中等待一生。
塞利格曼博士说过:我们看待世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接受的,另一种是改变。如果你是个举棋不定的人,你别无选择,只能时时忍受痛苦的折磨。你的工作、你的健康因此要付出代价,你的心境永远是阴暗多雨的。但是如果你学会了因地制宜,视情而定,你就可以随时因需要而选择地改变它。例如午夜梦回,躺在床上思考的不再是如何一天天的减少痛苦,而是如何使自己的生活越变越幸福。
少一点物质的追求,多和自己的内心对对话。不需要很多规定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做,自己的心灵必然会告诉我们什么是最合适的,最美的,最有味道的,什么是最正确的答案。在生活中工作中去找到那个真的我,去找到那个快乐的自己,去找到那个幸福的本身,去找到最自然的状态。并在不断追求幸福快乐中不断地鼓励自我,发展自我,尽可能发挥自我所长,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和条件,必能获得积极的生命状态。认同自己接纳自己,必能有新的提升。
乘坐生命列车的每一个人都在参加着一次远行,这次的旅程所有的苦乐得失,都只是关于我们的心情,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的人,经过很多的站点,欣赏到很多的风景,而在这其中我们都有机会遇到快乐的自己。塞式幸福法则告诉你: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未来不全像你想象,抓住现在的幸福。
真实幸福读书笔记 篇7
《真实的幸福》这本书用简单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怎样才能变得更幸福。基于作者同时教授哈佛大学的幸福学课程,全书通俗易懂的同时也不缺乏严谨的逻辑结构,全本书共12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7章讲述了什么是幸福;第二部分89章讲述了幸福在哪里;第三部分1012章讲述了用幸福斟满人生。这本书涉及到的幸福范围很广,从事业、家庭、婚姻等多角度多层次教会人们如何更幸福。书中将幸福理论定义成这样:生活的品质等于幸福的时光减去不幸福的时光。如果想要提升生活的品质那么我们就需要增加幸福的时光。同时,书中还给出了幸福的持久度=幸福的范围+生活环境+自己可以操控的因素的计算公式。并总结了拉近幸福的六种美德和获得幸福的24个优势。
作者在书中指出:相对于乐观的人来说,他们更具有幸福的特质,乐观的人把目前的困难解释成暂时性的,自己具有主控权。相反,悲观的人则认为他们的困难是一辈子也逃不掉,倒霉的事情一桩接一桩并且是自己无法操控的。乐观的人更容易感觉到幸福,而悲观的人则常常感到不幸,这主要取决于他们对困难的态度。另外一个特质是优势和美德,常常感受到幸福的人,他们做到了每一天用自己的优势去创造真实的幸福和丰富的满足感。而大多数幸福的人都具备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这六种美德,并具备以下二十四项优势:实现智慧与知识美德的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创造性、社会智慧和洞察力;实现勇气美德的勇敢、毅力和正直;实现仁爱美德仁慈与爱;实现正义美德公民精神、公平和领导力;实现节制美德自我控制、谨慎和谦虚;实现精神卓越美德的美感、感恩、希望、灵性、宽恕、幽默和热忱。
纵览全书,关于幸福不免有了几点自己的基本认识:①幸福是主体的一种生存状态。②幸福是个体的情感体验和主观感受。③幸福是主体的一种心性能力。④幸福是主体达至完善的一种能量。记得前不久,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一个问题。央视记者问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你幸福吗时,莫言干脆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在他看来,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什么压力。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莫言说,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这是莫言的问答,他也道出了我们许多百姓的心声。
现如今,我们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有压力、抑郁的时代。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已跻身于世界的前列,很多指标更是独领风骚。来自于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让我们变得浮躁、变得冷漠,变得疯狂。压力的负面效应不仅作用在我们身上,更可怕的我们日常的行为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是我们的下一代变得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没有追求。作为教育人,我在困惑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的同时更在思考该如何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告诉他现实的黑暗还是教育他应该多点阿q的精神。诚然人是感性的动物,当然也是理性的物种,一种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对待这个复杂的世界所必须的,现实之所以不同于理想,是因为现实不是自我的。但个人认为一直以来被人摒弃的阿q精神并不意味着他一无是处,至少他可以让自己生活得很乐活。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人曾经问一个和尚说:和尚修行,还用功否?和尚回答说:用功。那个人又问道:如何用功?和尚回答:饥则食,困即眠。那人非常奇怪地说:为什么我和你一样就不算用功呢?和尚笑着回答:你和我当然不一样了,你该吃饭时不好好吃饭,该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整天千重计较,万般思量,心不宁静,怎么叫做用功?如何算得修行?
常常傻傻的在想:幸福难吗?人到底还想变成什么呢?小草只做小草,树木只做树木,鸟儿只做鸟儿,所有的生物都在做自己,只有人类不做自己。想成为什么而不能如愿,便烦恼失望。原始人大概不会失眠,思想原始嘛!猪也不会忧心,更不会想及好坏,天天问自己:我是只好猪还是坏猪?人类怎么看猪,老虎怎么看猪,猪才不理呢!动物吃饱了肚子便悠然自得,想睡便睡去。
真实幸福读书笔记 篇8
很惭愧,断断续续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才把书友会的第一期推荐书目《真实的幸福》给看完。看完后,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了解什么是幸福。它与我以前的理解有很大的偏差,我一直都觉得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幸福就是知足常乐。但看完马丁?塞利格曼的书之后,发现幸福是有章可循的,幸福是可以评估的,幸福是可以养成的。我不得不佩服塞利格曼博士,他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幸福的大门,而我也正努力使自己和身边的人幸福!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赛式幸福法则:过去就让它过去,未来不全像你想象,抓住想要的幸福。
塞式幸福法则之一: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幸,所以我们能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应对不幸的能力。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只能是积极面对未来。一切生机勃勃嫩绿的小草,有朝一日都会枯萎;一切鲜艳明丽沁人心脾的花朵,也往往盛开一季,就自然地凋谢了。小草的枯萎,鲜花的凋谢,都无法挽回重复,我们只能够默默地接受。我们都有过快乐与幸福,也有过悲伤与痛苦,这些每个人都可以切身感受到的。事实上,我们这样的感受,总有一天会成为过去,既然已经感受过,拥有过,你就必需要承认它的出现与存在,并且要接受它,容忍它,让它在你的生命里轻轻地滑过,你自然会收获到一种坦然,一种诚实,一种豁达,这样,你才会得到升华、美化。
塞式幸福法则之二:未来不全像你想象
当面临同一问题时,不同的人想象的未来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就会把问题复杂化,将事情灾难化。有时候抓住一个想法不放的后果其实比它的真实性还要糟。所以换个思维思考问题吧。希望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只有永远心怀希望,才会拼尽全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就像是一场篮球比赛一样,结果如何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未知的,因此每一个队伍都有获胜的希望。假如所有的队伍在比赛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绝对不会赢的,即便奋斗下去也没有任何希望取胜,那么还会有多少人愿意为了这样的比赛而拼尽全力呢?
这也就相当于我们的人生,假设我们的明天、我们的未来早已经没有了任何希望,面对眼前的各种机会,或许没有人会愿意去把握和奋斗。因为没有希望,所以现在的我们选择绝望和挥霍当下的人生。但若是未来总是充满了希望,我们就会重新捡起丢掉的梦想。不管我们最后的奋斗结果如何,不管我们是输还是赢,因为我们为了这份希望尽了所有的努力,所以才不会后悔。
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对未来的期许。明天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心怀信念,然后努力去奋斗,就一定可以使我们的未来变得更加美好。即便明天是个未知数,我们依旧要充满期待。
塞式幸福法则之三:抓住现在的幸福
正如书中所言:“人都不愿意糊里糊涂的过一生。你可能会像我一样,午夜梦回,躺在床上想自己的生活是如何越变越幸福,而不是一天天减少痛苦。”很少静下心来,想想一段日子以来的幸福。在《真实的幸福》感召下,我想我该好好扳指细数曾经收获的和现在拥有的幸福了。
就来看看我今天一天幸福的生活吧!周六的早上美美的醒来,这半个月来的疲惫一扫而光,慵懒的躺着床上与闺蜜聊了半个小时的电话粥。老公最近很辛苦,昨晚应酬到很晚,我睡下了才到家,早上我在睡梦中时他又早早出门上班了。然后在妈妈温暖的目光中,狼吞虎咽的吃过早餐,现在打开电脑,带着下午要跟书友会伙伴们聚会的喜悦心情,完成这篇迟来的读书心得……上面的一天生活也可以被我这样描述:本想多睡一会儿,却被闺蜜的电话声叫醒了,老公昨晚又喝到烂醉半夜三更回到家,把一个房间弄的臭气冲天,妈妈的饭也没有什么味道,还坐在旁边絮絮叨叨,她不理解我的心,总是乱扯话题……
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心情。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不妨将幸福先生热情的迎进门,聊聊最近的快乐。也许某一天你会发现,周围都是幸福的时光。仔细想想,我是幸福的,每天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不必担心什么。哪怕是结了婚,依然腻在父母身边,除了多了一个疼爱我的丈夫之外,我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变化。工作上,到九中上班后,跟学校同事们的相处十分愉快,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也得到了领导大力支持,初一年段的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也更加的得心应手。周末也时常跟三五好友逛街、喝茶、聚会、聊天,虽然生活中也会有一些不如意,但总体来说,这样的生活让我很知足。
真正的幸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记得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故事的意思大致是:小狗问妈妈“幸福是什么?”,妈妈说“幸福是你的尾巴尖。”于是小狗每天都试图咬到自己的尾巴尖,可无论它怎么努力,就是不能成功。小狗不高兴地又去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追不到幸福?”妈妈说“你没有必要刻意去追逐幸福,只要你抬头往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着你。”细细想来幸福不就是这样吗?当你越是在追逐,思量自己是否幸福时,你总会给幸福设立个评分标准,而你会发现自己离幸福越来越远,因为你总能看到自己似乎还没有达到满分,你的所有关注点都在那些漏掉的分,漏掉的分就被我们自己无限的放大了。幸福是不能衡量的,也是不必比较的。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你说狗会羡慕猫吃鱼吗?小动物们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人呢?与其羡慕别人的日子过得有多好,不如把自己的日子过的红火!其实幸福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你一边往前走着,他就一路跟随着,就像是小狗的尾巴尖,不用拽着走!
著名的诗人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但就让我深深爱上了这首诗,只是有个疑惑,海子为什么要从明天开始幸福呢?想来,他对“昨天”和“今天”是不满意,感觉是不幸福的。这或许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在写下这首诗两个多月之后,25岁的海子就卧轨自杀了?虽然有人说“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可这诗化的语言肯定弥补不了海子亲友在现实生活中的伤痛。他的亲友,一定更希望他好好地活着,幸福地生活。这样揣度海子,没有丝毫对他的不敬,也丝毫不影响我对他诗歌的喜爱,只是因为我是一个俗人,有着世俗的惋惜。明知海子的精神生命已永远存在于他的诗歌之中,还是惋惜他不能“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惋惜他没有在尘世中好好地活着,写出更多让人喜欢的诗篇。
我想,只要让过去的悲伤随风而去,对现在的幸福好好珍惜,对将来的问题坦然面对,我们就拥有了真实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