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700字(精选8篇)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读作者写的作品之后,会有种愉悦的感受。读后感是我们对于阅读作品后的总结。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分析作品的内容呢?出国留学网的编辑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朝花夕拾读后感,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朝花夕拾读后感【篇1】

  细细品读完《朝花夕拾》这本书,我不禁对鲁选先生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敬佩之情,他是那样的大胆,敢于批判,勇于反对,看似赞美的句子实际上都是在辛辣地嘲讽。他见解独特,开创了我国白话小说的先河,真不愧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然而,令我感到最深的,不是鲁迅先生对现实的批判,而是在百草园中的乐趣与在三味书屋中的枯燥。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享受着那份不时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天真烂漫的情感,眼前不由地浮现出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面。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穷喷出一阵烟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像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文字素朴而隽美,几乎全都是白描,但却仍然描绘得神态逼真,形象生动。

  我读鲁迅先生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儿时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偷偷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与花草为伍;他又用闰土父亲所教的办法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很难输到鸟。他还听长妈妈讲故事,虽然害怕园子里有“美女蛇”,但却又十分渴望得到一盒像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然而,好景不长,家人就将鲁迅先生送进了全城中最严厉的书塾-----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里,虽然有寿镜吾老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孩子们的天性和本能。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有发现整个教室里已经只剩自己的读书声了,他的学生们已经在干着各种各样的事了……

  读完这篇散文,百草园中的乐趣美景令我向往,三味书屋中枯燥的学习又使我对他们产生了同情。那时候的孩子们只能死读书,相比他们,我们丰富的课程,可有趣多了。

  百草园给我的一切感受都那么天真烂漫,回味无穷。我们儿时肯定也有属于自己的“百草园”,读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才发现我和幼年的鲁迅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读完这篇文章,我才会有那么深的感触吧!

  已经升入中学的我们,童年正在渐渐远去,留下的只是些美好的回忆。不妨再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我们远去的童年,和鲁迅先生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吧!

朝花夕拾读后感【篇2】

  不了解为什么鲁迅把“旧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说,这夕拾的朝花,已不仅仅是旧事,反倒是新事、喜事、伤心事。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酸、甜、苦、辣、咸五个味道。

  酸。的确,看鲁迅的文本有点酸,什么酸?心酸。你看《父亲的病》,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衰败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表面上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最大的错处”。感人肺腑,又不乏暗中对衍太太这个自私多言使坏形象的嘲讽。

  甜。不说阿长与鲁迅过年时行礼的温馨,也不说看社戏、看五猖会时的快活热闹,单提起百草园“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的童趣,一切心里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体味的亲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独特的鲁氏桥,进了甜美的童年故乡。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阿长、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的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国内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出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趟过的《朝花夕拾》。

  辣。鲁迅的本色。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凛然1个顶天大汉的形象,对反对、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是毫不留情。譬如对陈、徐两人犀利、刻薄的讽刺,入口微辣,入肚却穿肠荡胃,甚是寻味。

  咸。泪水的味道。朴实感人的散文,就足以催人泪下。旧事的点滴,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深思的心灵。

  看过的回忆录,大也是风花月残、捕风捉影的闲情逸致,倒没见过这夕拾的朝花也别有风味,也是,百味不离其宗,朝花夕拾一样艳。

朝花夕拾读后感【篇3】

  首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细细品读下去,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正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有暖气;不用在大热天流汗,有空调。可以吃到很多鲁迅哪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们南方现在是难得看到飘雪的。记得小时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一场有积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当时出家门的时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头上顶着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

  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医院。却似乎没有沾到半点雪。印象里是出租车窗外绿化带上的一层雪。还有初次见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刚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拦下来。这是不乖的表现。回想起来,如果现在的我,仍能想起当年的冰凉,哪怕是透过手套得来的湿嗒嗒的冰凉,或许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落笔的资本。只是现在,倒宁愿忘记那场雪了呢,因为没有乐趣,只有被约束的难受!

  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可是,也不得不说,以孩子们当事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教育,仍然让人快乐不起来。我正接受,所谓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没有一点兴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够体会,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的快乐。

朝花夕拾读后感【篇4】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则在鲁迅写的朝花夕拾里就是写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忆。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有趣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希望能让国人思想解放的愿望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布满激情。

朝花夕拾读后感【篇5】

  书中的十篇文章是鲁迅“想从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作品,题材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是鲁迅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忆写。从这些描述中,呈现出鲁迅情感的另外一面:对于童年生活的珍爱,对于坎坷人生的珍重,对于亲情友情的珍视,对于乡土之情的珍惜,它含蓄、自然、朴实的笔调背后充满温馨的柔情,蕴含着万千情思,展示出一位有情有义的鲁迅形象,令人百读不厌。

  我很喜欢其中的《阿长与〈山海经〉》,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

  本文真实地 反映了阿长的形象,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文化、粗俗、好事,而又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阴暗,心地善良。全文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文中关于阿长的形象都是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表现的。本文还写了作者前后不同的心理变化,原来并不大佩服她,但在她给作者买来《山海经》后,作者发生新的敬意了。

  最后,“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也表现了作者的情感。读完此篇文章,不难发现,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每一个人。

  巴金评价:“作者这样写阿长,‘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这样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掺杂,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美的光辉,将阿长这个人物写得更加真实感人。”因此,本文是写真人实事散文的典范之作,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朝花夕拾读后感【篇6】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本回忆散文集。这本书重点描写了鲁迅先生少时与青年时代的一些事,共有10篇。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便是《狗·猫·鼠》

  这篇文章,对于狗的描写不算多,只是说它的叫声令人心烦。而篇幅较多的,则是鲁迅先生对猫的描写。

  鲁迅先生为何仇猫?文中有两个原因:“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他不是与狮虎同族的吗?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当然这两条是后来所加的,直正的原因还是——它吃了先生那弱小的隐鼠!虽证实是为长妈妈所害,但它也确实又吃了小兔子!

  猫的性情这为天生所得,并不全然怪罪于猫,但先生却用猫比喻现实中那所谓的“正人君子”,这不得不称之为漂亮了。现实中,那些表面光鲜亮丽的人私底下谁又能保证他们一定是干净的呢?拍马屁、落井下石、抓住别人的把柄便开始不断地折磨、威胁、迫害,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扪心自问一下,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也许就犯了这种错误。

  那老鼠,本应是肮脏、该打的,可那隐鼠呢?它又做错什么了呢?难道只因爬到长妈妈身上便该死这种荒谬的理由吗?当看到这里时,我为隐鼠打抱不平。但转念一想,这种现象竟是常态。往小了说,人们总以为差学生等同于坏学生,但是坏学生也可能隐藏在好学生中,同那“正人君子”又有何两样?“差”并不等同于“坏”,但人们总喜欢以偏概全,这同那旧时代人畜不分的官兵又有何两样呢?

  在痛斥清政府、反动派这一方面,鲁迅先生不得不称为一把好手。仅仅一篇短短的文章便将社会上那些道貌岸然的人批得体无完肤,这不得不令人敬佩啊!

  而这一篇《狗·猫·鼠》却不仅仅是讽刺社会,也告诉我们:不能做像狗、猫一样令人厌恶的人,要成为一个对当今社会有用的人。它同时也批评了社会上的那些所谓“正人君子”,那些与猫相似的人。这篇文章,虽短,但引发的道理很多,令人深思。

朝花夕拾读后感【篇7】

  读了《朝花夕拾》,鲁迅先生和我们一起分享了他的童年时代,清晨掉落的花,傍晚才拾起,夕阳的余辉使她多添几分韵味,一起都是那么美好,令人回味无穷……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朝花夕拾》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翻开《朝花夕拾》犹如打开了鲁迅先生童年的大门,沿着他成长的足迹,我仿佛置身于趣味横生的百草园,耳畔传来油蛉蟋蟀优美的琴音;走进三味书屋,枯燥刻板的学习之余,折腊梅寻蝉蜕一样也是乐事,我惊讶的发现:一向严肃认真的鲁迅先生,童年时也和其他孩子一样,以虫草为友,以自然为伴,向往自由快乐,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位平日不苟言笑的老人好像一下子变回了当年那个天真活泼的孩子,留恋在无忧无虑的世界里。

  想想小时候的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最爱在下雨前看小蚂蚁搬家忙碌可爱模样;最爱在宁静的夏夜独自一人参加虫子的音乐会;最爱下雪天和伙伴们一起玩耍,打雪仗,堆雪人,一玩起来就忘了时间,忘了回家。如今,童年已成为逝去的风景,只留下无数怀念。

  “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之后,时光的背影如此悠悠,往日的岁月又上心头……”朝花夕拾,拾起的是童年的欢乐,拾起的是美好的记忆,拾起的是温馨的画面,拾起的是对往事的怀念与思考。

朝花夕拾读后感【篇8】

  鲁迅先生,漫步在历史古老的海滩上,拾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珍藏起他童年美好的回忆。

  “那里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仅仅是一个长了一些野草的园子,可其中却不乏有趣景色和各种各样奇怪的昆虫。作为21世纪的我们看来,百草园只不过是个废弃的草园子。没有KTV中玩得那么愉快,也没有游乐园中那样丰富的游乐项目,可那个年代的小鲁迅却在那里度过了一生最快乐的童年时光。21世纪的快乐早就变得充满了利与益,那种最质朴的,纯真的快乐也许没有了吧?

  “哥儿,有画的‘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一位带领着鲁迅先生的女工,拥有着可爱,善良的性格。她会让鲁迅懂得许多民间的习俗。虽然反映了长妈妈的愚味无知,落后陈腐,但却很善良。她会睡觉时躺成一个“大”字,独自一人占领整张床。然而“长毛”的故事却使鲁迅认为她是多有伟大神力的人,便情有可原了。她会关心鲁迅念念不忘的《山海经》,在那是个无人爱他的年代,送去一本珍爱的书,可表达了长妈妈的爱。就是这样一位热情,乐于助人,善良,纯真的人,给了鲁迅母亲般的爱。

  也许,等我们年老时,写下自己的儿童生活,嘴角也不禁会上扬了吧?

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朝花夕拾读后感700字(精选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骆驼祥子读后感800字(汇编9篇)

骆驼祥子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精选4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感1000字汇集

教师读后感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800字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非洲民间故事读后感800字汇集

非洲民间故事读后感

《简爱》读后感800字(精选4篇)

读后感简爱

《简爱》读后感500字(精选6篇)

简爱读后感6篇

《神笔马良》读后感(精选7篇)

精选读后感神笔马良

《简爱》读后感2022(精选6篇)

简爱读后感2022

《伊索寓言》读后感300字(精选6篇)

读后感伊索寓言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读作者写的作品之后,会有种愉悦的感受。读后感是我们对于阅读作品后的总结。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分析作品的内容呢?出国留学网的编辑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朝花夕拾读后感,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朝花夕拾读后感【篇1】

  细细品读完《朝花夕拾》这本书,我不禁对鲁选先生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敬佩之情,他是那样的大胆,敢于批判,勇于反对,看似赞美的句子实际上都是在辛辣地嘲讽。他见解独特,开创了我国白话小说的先河,真不愧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然而,令我感到最深的,不是鲁迅先生对现实的批判,而是在百草园中的乐趣与在三味书屋中的枯燥。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享受着那份不时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天真烂漫的情感,眼前不由地浮现出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面。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穷喷出一阵烟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像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文字素朴而隽美,几乎全都是白描,但却仍然描绘得神态逼真,形象生动。

  我读鲁迅先生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儿时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偷偷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与花草为伍;他又用闰土父亲所教的办法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很难输到鸟。他还听长妈妈讲故事,虽然害怕园子里有“美女蛇”,但却又十分渴望得到一盒像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然而,好景不长,家人就将鲁迅先生送进了全城中最严厉的书塾-----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里,虽然有寿镜吾老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孩子们的天性和本能。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有发现整个教室里已经只剩自己的读书声了,他的学生们已经在干着各种各样的事了……

  读完这篇散文,百草园中的乐趣美景令我向往,三味书屋中枯燥的学习又使我对他们产生了同情。那时候的孩子们只能死读书,相比他们,我们丰富的课程,可有趣多了。

  百草园给我的一切感受都那么天真烂漫,回味无穷。我们儿时肯定也有属于自己的“百草园”,读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才发现我和幼年的鲁迅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读完这篇文章,我才会有那么深的感触吧!

  已经升入中学的我们,童年正在渐渐远去,留下的只是些美好的回忆。不妨再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我们远去的童年,和鲁迅先生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吧!

朝花夕拾读后感【篇2】

  不了解为什么鲁迅把“旧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说,这夕拾的朝花,已不仅仅是旧事,反倒是新事、喜事、伤心事。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酸、甜、苦、辣、咸五个味道。

  酸。的确,看鲁迅的文本有点酸,什么酸?心酸。你看《父亲的病》,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衰败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表面上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最大的错处”。感人肺腑,又不乏暗中对衍太太这个自私多言使坏形象的嘲讽。

  甜。不说阿长与鲁迅过年时行礼的温馨,也不说看社戏、看五猖会时的快活热闹,单提起百草园“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的童趣,一切心里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体味的亲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独特的鲁氏桥,进了甜美的童年故乡。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阿长、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的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国内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出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趟过的《朝花夕拾》。

  辣。鲁迅的本色。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凛然1个顶天大汉的形象,对反对、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是毫不留情。譬如对陈、徐两人犀利、刻薄的讽刺,入口微辣,入肚却穿肠荡胃,甚是寻味。

  咸。泪水的味道。朴实感人的散文,就足以催人泪下。旧事的点滴,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深思的心灵。

  看过的回忆录,大也是风花月残、捕风捉影的闲情逸致,倒没见过这夕拾的朝花也别有风味,也是,百味不离其宗,朝花夕拾一样艳。

朝花夕拾读后感【篇3】

  首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细细品读下去,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正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有暖气;不用在大热天流汗,有空调。可以吃到很多鲁迅哪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们南方现在是难得看到飘雪的。记得小时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一场有积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当时出家门的时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头上顶着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

  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医院。却似乎没有沾到半点雪。印象里是出租车窗外绿化带上的一层雪。还有初次见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刚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拦下来。这是不乖的表现。回想起来,如果现在的我,仍能想起当年的冰凉,哪怕是透过手套得来的湿嗒嗒的冰凉,或许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落笔的资本。只是现在,倒宁愿忘记那场雪了呢,因为没有乐趣,只有被约束的难受!

  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可是,也不得不说,以孩子们当事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教育,仍然让人快乐不起来。我正接受,所谓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没有一点兴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够体会,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的快乐。

朝花夕拾读后感【篇4】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则在鲁迅写的朝花夕拾里就是写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忆。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有趣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希望能让国人思想解放的愿望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布满激情。

朝花夕拾读后感【篇5】

  书中的十篇文章是鲁迅“想从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作品,题材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是鲁迅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忆写。从这些描述中,呈现出鲁迅情感的另外一面:对于童年生活的珍爱,对于坎坷人生的珍重,对于亲情友情的珍视,对于乡土之情的珍惜,它含蓄、自然、朴实的笔调背后充满温馨的柔情,蕴含着万千情思,展示出一位有情有义的鲁迅形象,令人百读不厌。

  我很喜欢其中的《阿长与〈山海经〉》,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

  本文真实地 反映了阿长的形象,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文化、粗俗、好事,而又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阴暗,心地善良。全文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文中关于阿长的形象都是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表现的。本文还写了作者前后不同的心理变化,原来并不大佩服她,但在她给作者买来《山海经》后,作者发生新的敬意了。

  最后,“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也表现了作者的情感。读完此篇文章,不难发现,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每一个人。

  巴金评价:“作者这样写阿长,‘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这样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掺杂,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美的光辉,将阿长这个人物写得更加真实感人。”因此,本文是写真人实事散文的典范之作,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朝花夕拾读后感【篇6】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本回忆散文集。这本书重点描写了鲁迅先生少时与青年时代的一些事,共有10篇。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便是《狗·猫·鼠》

  这篇文章,对于狗的描写不算多,只是说它的叫声令人心烦。而篇幅较多的,则是鲁迅先生对猫的描写。

  鲁迅先生为何仇猫?文中有两个原因:“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他不是与狮虎同族的吗?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当然这两条是后来所加的,直正的原因还是——它吃了先生那弱小的隐鼠!虽证实是为长妈妈所害,但它也确实又吃了小兔子!

  猫的性情这为天生所得,并不全然怪罪于猫,但先生却用猫比喻现实中那所谓的“正人君子”,这不得不称之为漂亮了。现实中,那些表面光鲜亮丽的人私底下谁又能保证他们一定是干净的呢?拍马屁、落井下石、抓住别人的把柄便开始不断地折磨、威胁、迫害,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扪心自问一下,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也许就犯了这种错误。

  那老鼠,本应是肮脏、该打的,可那隐鼠呢?它又做错什么了呢?难道只因爬到长妈妈身上便该死这种荒谬的理由吗?当看到这里时,我为隐鼠打抱不平。但转念一想,这种现象竟是常态。往小了说,人们总以为差学生等同于坏学生,但是坏学生也可能隐藏在好学生中,同那“正人君子”又有何两样?“差”并不等同于“坏”,但人们总喜欢以偏概全,这同那旧时代人畜不分的官兵又有何两样呢?

  在痛斥清政府、反动派这一方面,鲁迅先生不得不称为一把好手。仅仅一篇短短的文章便将社会上那些道貌岸然的人批得体无完肤,这不得不令人敬佩啊!

  而这一篇《狗·猫·鼠》却不仅仅是讽刺社会,也告诉我们:不能做像狗、猫一样令人厌恶的人,要成为一个对当今社会有用的人。它同时也批评了社会上的那些所谓“正人君子”,那些与猫相似的人。这篇文章,虽短,但引发的道理很多,令人深思。

朝花夕拾读后感【篇7】

  读了《朝花夕拾》,鲁迅先生和我们一起分享了他的童年时代,清晨掉落的花,傍晚才拾起,夕阳的余辉使她多添几分韵味,一起都是那么美好,令人回味无穷……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朝花夕拾》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翻开《朝花夕拾》犹如打开了鲁迅先生童年的大门,沿着他成长的足迹,我仿佛置身于趣味横生的百草园,耳畔传来油蛉蟋蟀优美的琴音;走进三味书屋,枯燥刻板的学习之余,折腊梅寻蝉蜕一样也是乐事,我惊讶的发现:一向严肃认真的鲁迅先生,童年时也和其他孩子一样,以虫草为友,以自然为伴,向往自由快乐,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位平日不苟言笑的老人好像一下子变回了当年那个天真活泼的孩子,留恋在无忧无虑的世界里。

  想想小时候的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最爱在下雨前看小蚂蚁搬家忙碌可爱模样;最爱在宁静的夏夜独自一人参加虫子的音乐会;最爱下雪天和伙伴们一起玩耍,打雪仗,堆雪人,一玩起来就忘了时间,忘了回家。如今,童年已成为逝去的风景,只留下无数怀念。

  “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之后,时光的背影如此悠悠,往日的岁月又上心头……”朝花夕拾,拾起的是童年的欢乐,拾起的是美好的记忆,拾起的是温馨的画面,拾起的是对往事的怀念与思考。

朝花夕拾读后感【篇8】

  鲁迅先生,漫步在历史古老的海滩上,拾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珍藏起他童年美好的回忆。

  “那里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仅仅是一个长了一些野草的园子,可其中却不乏有趣景色和各种各样奇怪的昆虫。作为21世纪的我们看来,百草园只不过是个废弃的草园子。没有KTV中玩得那么愉快,也没有游乐园中那样丰富的游乐项目,可那个年代的小鲁迅却在那里度过了一生最快乐的童年时光。21世纪的快乐早就变得充满了利与益,那种最质朴的,纯真的快乐也许没有了吧?

  “哥儿,有画的‘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一位带领着鲁迅先生的女工,拥有着可爱,善良的性格。她会让鲁迅懂得许多民间的习俗。虽然反映了长妈妈的愚味无知,落后陈腐,但却很善良。她会睡觉时躺成一个“大”字,独自一人占领整张床。然而“长毛”的故事却使鲁迅认为她是多有伟大神力的人,便情有可原了。她会关心鲁迅念念不忘的《山海经》,在那是个无人爱他的年代,送去一本珍爱的书,可表达了长妈妈的爱。就是这样一位热情,乐于助人,善良,纯真的人,给了鲁迅母亲般的爱。

  也许,等我们年老时,写下自己的儿童生活,嘴角也不禁会上扬了吧?

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