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800字

2022-11-13 11:38:46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出国留学网内容专辑推荐:“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敬请浏览。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篇1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儒家修炼“内圣外王”之境界的心法。

  “八目”是达到“三纲”之条目工夫,是人生进修之阶梯。

  “格物”乃阶梯之基也。

  然何为“格物”?又“致”何“知”?自古以来各自有说。

  刘宗周(明末理学家)曰:“格物之说,古今聚讼有七十二家。”

  如郑玄(东汉经学家,著《三礼注》)曰:“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于善深,则来善物;其知于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

  子思(孔子之孙,著《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朱熹(南宋理学家,著《大学章句》)曰:“格物者,格,尽也,须是穷尽事物之理。若是穷得三两分,便未是格物。须是穷尽得到十分,方是格物。”

  以上说法虽各一,然基本认为“格物”者,乃格心外之物事,从物事上穷理以“致知”。知天理,知圣人之道,知是非善恶。

  而王阳明不同,其曰:“天下之物本无可格子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又曰:“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又曰:“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去恶之谓也。”又曰:“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认为,“格物”者,乃格心中之物,破心中之贼。以此方能“致知”。知天理,知圣人之道,知是非善恶。

  虽然都是为了知天理,知圣人之道,知是非善恶。但王阳明认为,从格心外之物事以致知,乃舍本逐末。因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人人本具知天理、知圣人之道、知是非善恶之性,是谓良知。然生而为人,良知之“明月”易被情欲之“乌云”所蔽,以致良知无以致用。所以,格物当格心中之物,拭“乌云”之蔽,复“明月”之明。

  是为“格物”,是为“致(良)知”。

  以此踏上人生进修之阶梯,以致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篇2

  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一个人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在“用心读好书奋斗新时代”读书活动中,我想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知行合一王阳明》。

  本书是首部全面解读知行合一哲学理念及其创始人王阳明的通俗全传,系统阐述了这位大思想家的核心理念和传世哲学,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人生都有着巨大的启发意义。

  在生活中,我们要始终坚持自己的本心,以良知来约束自己的生活。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原本都有一个自我的灵明,那就是我们的本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良知在。在良知的引领下,我们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要做到尽心尽力,问心无愧。

  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以“知行合一”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本书告诉我们:时代在改变,社会在发展,我们不能固守着旧思想,而应该不断学习,顺应时代潮流。我们应立足工作本身,勤于钻研,敢于发现,要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底。只有这样,在开展工作中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始终保持不畏艰难、敢于奋斗的精神。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经历挫折、考验和磨练的人生,才能真正地迈向成熟和成功。我们应认真领悟并努力学习先贤追求真理的精神,始终保留着一颗求知探索的真心,去追求真诚、无悔的人生。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伟大的前人交流,和深邃的思想碰撞。阅读这本书,让我们能够在深刻的文字中去感悟和体会,让优秀的理念引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人生,从而让我们成为更理性、更健全、更饱满的人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篇3

  时隔两个月,才来写王阳明的书评

  因为我想看看,当我主动学习+深度查找学习+经常做笔记,经过两个月的遗忘,是否能回忆当初多少的收获

  全书讲了王阳明的个人发展史

  王阳明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是他也很努力,只要一学习就很专注在他学习的科目,虽然他很博学,但是并不妨碍他的专注,这一点与现在的很多世界名人很相同。

  心学对我最大的提示,就是在你知道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要去做它,去练习它,不然,你就是不知道,一知半解(为不知)

  知行合一,知,知道+不知道,行,实践,练习,两样融合在一起,才是完美的解答,缺一不可…

  而扩展到现在,很多市面上的教育,培训以及我们国家的教育,更注重教育,教,知识,知道,缺少,事上练,实践运用,练习的机会,这就是造成很多知道了很多大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那如何知呢??问别人,查资料,等等

  那如何行呢??行,练习,实践

  就是这么简单么?肯定不是,如果能有王阳明一样的教练当然更好,如果没有,那不妨,在现实中找这样的教练,他们可以是老师,可以是专家可以是一个行业的佼佼者,也可以是专业人员

  而练习,也不紧紧只是单纯的体力重复

  这里,可以与最近很火的书籍,刻意练习相联系起来

  练习是有目标,有目的,有反馈,有调整,有改进的,而不是机械的重复

  其实最好奇的还是心学的军事钱,但是好像全文并没有详细的说到…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篇4

  知行合一,到底是怎么定义,什么概念?是做自己该做的事知道的事,但也有部分东西是做了之后才知道的。

  基于第一种,很多人其实都做不到,而且做不到在现实中不论工作还是生活都不会很优秀。

  列如:部分员工明明知道自己今天的事情没做完,却依然准时下班了?明明知道问题还没有解决,但了解完问题是什么就结束了?这就好像是领导说的冰山理论,这部分人往往看问题想事情只做到了冰山一角。今天没完成的事情拖到明天会有什么影响?你今天没做完,做完再下班是你一个人晚一点,拖到明天是所有人一起晚点。知道问题的所在不找根源,不找解决方案,不思考如何避免下次发生,这也是冰山一角。

  真正的知行合一,是需要平衡人性的

  第二种,有些事情是我们做了才知道如何做

  这种是需要自学性,自律性,执行力。这里我想说我自己的事业目标,首先做到岗位内容零失误,其次达到行业最顶端。这条线包含了太多需要学习的东西,从办公软件,整个流程,到所有产品的属性,很多东西是自己不知道的,但是我们要思考,为什么不知道?不需要知道吗?这个问题出现了找谁?首先构架一个自己的工作体系,强化工作体系,然后深入的学习所有的东西,这需要时间。假如一个项目开下来,我计划认为五天的时间足够,一天成型,三天制作,最后发货。但其实项目不止这一个,制作过程的工序可能有很多,这也是冰山一角。这种事情就是要自己亲自了解亲自体验知道了之后下次就会提前计划预留时间。

  两种情况我都以工作为主题打比方,因为我还没退休。自律和自觉对于我们人类的劣根性来说是不容易做到的,可以说是很难。但如果基于自己热爱的前提下就相对很容易。比如:我喜欢诗词,国剧,就怎么看怎么听都不烦,工作也是一样。我一直认为工作就是生活,找到一份热爱的事业天天都享受生活。如果下班没事,我可以一直加班把明天的活干完都行~

  今天说这个知行合一说的比去年细一点,接地气一点,去年说的东西太大了。

  20xx/08/24再阅《知行合一王阳明》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篇5

  终于看完了王阳明,很有哲理的书。感觉自己还没有很透彻的理解心学的真谛,大概就是至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可是真正做到这样缺很难,正如王阳明所说,事情到来之前,谁都明白至良知,可是真正遇到事时,又有几人能不动心呢。没人能天生就能做到,所以王阳明指出要事上练,这也是和禅宗本质的区别,就是要在事中去做,去实践。但又得先遵从自己的内心,也就是在良知的基础上去做,这是和理学的区别。王阳明心学是禅宗的心和理学的做的完美结合,使人内心强大,知行合一。

  看这样一位圣人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所经历的是常人无法忍受的困难,但是他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在困难中悟道,悟出最适合万物的真理,这也是和他的家族影响有关的,还缘自他少年时期的广泛学习以及成为圣人的志向。经历了种种磨难,自己的心也在不断思考,成长,在实践中发挥了他的心学作用,用到了他的军事才华。取得了丰功伟绩,但是没有回报。他已经不看重名利了,他的心中只有良知,不管什么都不会动心。

  最终良知是胜利的,他受到了广大百姓的认可,流芳百世。心学创办者——王阳明。

  这本书会让你了解一位圣人的生平事迹,学到被人们忽视的,最简单的,也是最难做到的,至良知。它能让你的心变强大,更有智慧。

  值得尊敬的圣人,他的学说,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篇6

  梁启超提出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其中曾国藩被称作半个圣人。孔子自不必说,王阳明究竟是何方神圣,让后世的曾国藩、孙中山等都视为精神导师。在好奇心和对“知行合一”这一神秘内涵的驱动下,决定读读这本经典——《知行合一王阳明》。

  为什么悟道的是王阳明

  王阳明天资聪慧,四岁前就熟读诗书,立志做圣贤。可命途多舛,理想被残酷的现实频频打脸,经历了牢狱之灾后,被放逐到偏僻的龙场驿站,竟然淡然了许多,开始潜心悟道。由此可以看出人要有自己的终身理想,不断的追问人生的价值,这是人生的驱动力。

  老王这前半生虽然很想做圣贤,可是不知道从何做起。兜兜转转研究了好多思想,比如军事、修仙等等。对于当下推崇的程朱理学,所谓的格物致知,始终无法说服自己。只能自己钻研悟道了。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所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

  我们每个人身上既然都有圣贤的因子,那人人就是平等的,谁都没有权力支配谁。只有一个人有权力,那就是我自己。只有我才能支配我自己,我才是自己的主人!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篇7

  关于王阳明府邸建资的猜测,很让人惊异。

  不知道是作者自己的猜测,还是有史料支撑。读了犹如吞蝇,一下想起岳不群来,还有很多昨讲座今下狱的联想。

  我老有个感觉,作者对王的心学骨子里是存疑的,在王的生平历史叙述中,剿匪,平乱,定广西的描述比较精彩好玩,写飞了,但写到心学的理念,有点儿像传习录的白话文解释,没有更深入的提炼。

  王绝顶聪明,伟大之处在于他由禅入儒,儒释道在王这里大融合,打通了三家的壁垒,重新输出为心学。反对者称其为枯禅,心即理,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人人是圣人,与佛讲人是未开悟的佛,佛是开悟了的人异曲同工,但王不教人出世,在入世里炼心。

  读传习录,读到存天理灭人欲,要撇嘴,总会想起吃人的礼教,像鲁迅在狂人日记里写的,满本“仁义道德”的字缝里,他看出的却是“吃人”二字来。

  人欲能灭吗?那是永不可及的彼岸。警惕那些站在道德高地唱高调灭人欲的人。他们也许是人欲大炽之人。

  读完也有个体悟,致良知,事上练的知行合一是一个永远求索的动态过程,追求的是一个稳定的非稳态。想明白这不是一个一旦证得进入就此心光明,无复何求的境界,可缓解焦虑,可自我激励。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篇8

  趁暑假假期,读了一本朋友介绍的《知行合一王阳明》。

  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硕士度阴山,由于他欣赏的唯心主义使他认识了王阳明,在后来的学习道路上,经过十年呕心沥血,终得厚积薄发之作。

  此书主要解读了知行合一这一哲学理念以及其创始人王阳明的通俗全传,也可以说是一部从知行合一的角度来呈现王阳明传奇人生的传记。这就不得不说到王阳明。

  王阳明,浙江宁波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心学创始人,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其阳明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它从道德修养的角度批判了格物致知的内在矛盾,并主张心即理,提出知行合一的口号。

  知行问题是中国哲学中一个相当古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王阳明的立场是知行应当合一。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也就是道德是人的指导思想,人的行动要按照要始终遵循道德才能达到“良知”的工夫。

  王阳明的心学,讲究的是人人平等,讲究的是光明良知,讲究的是内心的平静。朱熹主张去心外格物,而王阳明则认为物就在己心,只要良知是光明的,就能得到其中的真谛,现在所做的事不过是对心学悟道的践行而已。自龙场悟道以来,王阳明的仕途就变得光明起来,南赣剿匪以及平定宁王都是他心学的运用。我认为在他的心学中有心理学的应用,似乎他的心学可以运用到任何领域,而王阳明则解释为这都是良知的作用。

  王阳明提倡众生平等,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所以每个人都不应该把自己看的轻贱,但其在剿匪时却因为士兵剿匪时士气不高,当众砍杀了几名士兵以儆效尤。既然他提倡众生平等,那他又为何以别人的生命来换取其他人的前进,这无疑违背了他提出的观点。不过王阳明也说自己在运用战术的时候是违背良知的,所以他在以后的讲学过程中从没有提过这些战术的运用。天地间的心是人,而人的中心则是良知,只要良知光明,便可所向披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贯彻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都一样贵在知行合一。“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带“知”,做到知行合一;也要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统筹兼备、多管齐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看得见、信得过、学得来的日常行为规范。

  所以“知行合一”这一思想,更强调的是个人精神修养与精神境界对道德行为的影响。谈及人的行为我们就要知道,正确的认识可以积极影响人的行为;错误的认识则消极人的行为。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认识,因此只要我们对其进行必要的正确引导就会积极影响人的行为。在我们进行必要的正面教育、使人们在内心存在对核心价值观的“知”后,还要在持久的实践中不断产生正面的社会效果,最后才可能使人们自觉行动。

  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推荐了六次的哲学理念。以其为基本,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该如何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如何培育和践行;以及对当代年轻人“十六字诀”新要求。

  看完这部书后,感觉更深的是对自身认识的提高,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认识,还有自己在道德行为上的认识。

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分享

热门关注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青年教师读后感

格林童话读后感高中生作文大全通用6篇

格林童话读后感

关于读格林童话有感的作文大全通用7篇

格林童话读后感

读完格林童话的读后感简单范文(6篇)

格林童话读后感

小学生读格林童话读后感范文大全7篇

格林童话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800字初一

童年读后感初一

《简爱》读后感800字(精选4篇)

读后感简爱

《西游记》读后感800字(精选4篇)

读后感西游记

非洲民间故事读后感800字汇集

非洲民间故事读后感

《儒林外史》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

精选读后感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