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时,同学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面对老师出的文题,迟迟不能动笔。脑子里空空的,觉得没什么可写。好不容易找到材料,写出的文幸又平平淡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缺乏写作材料,不会处理写作材料。
在文学创作中,我们把进入作者视歼的全部生活现象,即写作原料叫做“素材”。这些“素材”就是我们写作的基本材朴。这些材料经过作者的集中、提炼、补充、加工,成为丈章的题材,写进我们文章中,就可以表达一定的主题,使它比现实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典型、更强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章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要做到这一点,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用心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二是深入思考,善于提炼加工生活素材;这样,我们就能够尽多地占有材料,较好地处理材料,把文章写好,反映深刻的主题。
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就必须从观察生活入手。生活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普迅曾说:“留心各种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我们要留心观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切事和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所有人。分析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了解这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点,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世界无限广阔,生活五彩缤纷。在我们身边有亲朋好友、同学伙伴;有白发老人、顽皮孩童,凡此种种,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经过我们的观察,了解他们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把这些素材装入自己的头脑中。这些材料写作文时不一定一下子都用得上,然而有备无患,不定在哪篇文章里就会需要。丰富的材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
从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要善于积系。有了平时的观察,还要积累。如果单单靠脑子去记忆,材料一多,时间一长,就记不住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积家时,可以写“观察笔记”,建立“材料手册”,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可以天天记,可以分门别类记。这样,当你写作时,就可以随时拿出来应用,使这些生活素材变成你文章中的生动题材。
从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还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古往今来的大文学家,他们能写出脸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重视社会实践,在实戏中丰富生活,积家素材。现在,不少同学的生活比较单调,他们把自己局限在家庭和学校这较窄的空间中。我们应该争取各种机会,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学习。可以利用假期,游历名山大川;可以利用当地条件组织参观访问;可以结合各种活动,参加社会劳动。即使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活跃课外生活,参加课外小组。此外,还可以广泛涉猎,博览群书。这同样是在丰富自己的生活。如果能够这样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活,就会积累不少的写作素材,拓宽视野,开阔思路。
只要勤于观察,善于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我们便可以从中收集写作素材。在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之后,我们还应该善于提炼加工生活素材,较好地处理材料,使写作的题材在源于生活的基拙上高于生活。
提炼加工生活素材,首先要去粗取精,将从生活中收集的大童原始材抖中的杂质和水分去掉,提取最能表现主题的精华部分。比如《助人为乐的好同学》,主题是表现这个同学助人为乐的好品质。与这个同学有关的生活素材是大童的,如他的家庭、他的学习、他的言谈举止、他的为人处世等。这里,与“助人为乐”有关的材料才是选取的对象。比如,他在学习中帮助后进生,在生活中帮助孤寡老人等。
提炼加工生活素材,还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这是对材料的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事,我们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透过事情的表面现象分析认识内在的本质。从普普通通的材料中发掘出它所包含的深刻意义。通过普通的材料表现重大的主题。
我们的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要从这些素材中挖握文章的主题。写人的丈章,应着力于时人物“思想”的发掘,全力找出支配人物一切言行举止的那种思想的最突出的表现。这样,经过加工提炼,我们文章的题材就会高于生活。杨榕同学用精练生动的语言在《她是一个幸福的人》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典型形象,从而表达了深刻的主题。作者笔下的老奶奶只是一个普通的老人,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双双为人们做着力所能及的小事,但我们从字里行间深深地感受到了她的崇高精神:一心为别人,从不索取,只是“给予”。作品看似平凡,却表现了深刻的主题,实为以小见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范文。【作文网 m.zw.liuxue86.com】
最新写作技巧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