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朗读 成为一种 小学三年级
本文适合: 小学三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三年级的作文,题目为:《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我孩子读书也不少,可为啥阅读能力上不去,到写作文时又不会写呢?
是呀,都说读是写的基础,书读多了,理解能力自然就强,作文也自然就会写了。我在教女儿阅读上也算是比较上心的。在她很小的时候,我为了培养她的读书兴趣,我每天晚上睡觉前都给她讲故事,渐渐地,她对书产生了兴趣。上小学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她开始自己阅读,到三年级时,她读过的书已有厚厚几摞。我当时想:她的作文肯定不成问题。可令我想不到是,每次遇到阅读题她都要问,写作文时也感到困难,我当时感到很迷茫。
后来我发现,孩子是读了不少书,但她是默读,没有进行朗读;她只注重了文章的故事情节,没有对一篇文章进行品味。当然读书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读书和写作就很难衔接。
《新课程标准》里指出:在小学阶段,朗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孩子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就能密切读与写的关系,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可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自主地进行朗读呢?根据我家女儿的情况,我和她商量改变以前的读书模式,变默读为朗读,每天坚持读一篇文章,内容由我们共同商定,并在朗读的不同阶段,对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
第一步:感知内容。这时的朗读只要求孩子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通过读,让孩子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理解内容。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是主动的探索者,家长只应起引导、点拨的作用。根据孩子的能力,对于她能理解的内容,我不给予干涉,并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为克服孩子个体尝试的局限,我和孩子共同阅读,积极探讨,并交流自己的朗读方法。
由于孩子年龄小,有时我和孩子采用对比朗读的方法,让孩子辨别朗读的不同之处,从而使她感悟出句子的含义。这样,孩子在为理解内容而欢欣的同时,也培养了她“敏锐”的知觉。
第三步:感悟写法。在孩子对文章有了基本的理解后,我让孩子考虑:人家的文章是从几方面写的;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然后和孩子进行探讨,让孩子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起到示范的作用。
这样的朗读,孩子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因而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同时也加强了读和写的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的阅读水平有了提高,也基本上掌握了常用的写作方法,达到了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