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遮大会是什么意思?无遮大会成语造句和典故

2013-02-14 01:34:37 成语

成语名称:无遮大会 wú zhē dà huì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无遮大会】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无遮大会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无遮大会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无遮:没有遮拦,指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平等看待。佛家语,原指布施僧俗的大会。后也用作其它的泛称。

百科解释如下:

目录
  • • 简介

  • • 印度教无遮大会

  • • 玄奘全传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简介[回目录]

  兼容并蓄而无阻止,谓之“无遮”。梵语般阇于瑟,华言解免。无遮大会是佛教举行的一种广结善缘,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都一律平等对待的大斋会。印度有个活动叫无遮大会,所谓无遮大会就是各地的僧侣聚集在一起辩论,共75天,由戒日王主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谓古印度“五岁一设无遮大会。”中国的无遮大会始于梁武帝,盛行于南北朝。《梁书·武帝本纪》载:梁武帝“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四部,指僧、尼及善男、信女。后用以泛指无所限制的公众集会。清·黄遵宪《感事》诗:“红氍贴地灯耀壁,今夕大会来无遮。 ”

印度教无遮大会[回目录]

  印度教民聚集在赫尔德瓦尔(Hardwar)的一个小镇中参加12年一次的无遮大会。依据印度教民们的传统,恒河的赫尔德瓦尔是举行无遮大会四个地点的一个,此节日的其他沐浴处所还有:恒河与亚穆纳河的汇流处,即印度北部的阿拉哈巴城(Allhabad)、西普拉河的乌贾因及哥达瓦里河的纳西克等三地。其中阿拉哈巴城被认为是最好的地点。

  无遮大会是宗教中最大的朝圣节日,每12年举行一次,在这12年当中,也会有类似的沐浴祭。无遮大会名为“KumbhaMelaFestival”,Kumbha一字意为“瓶”,它源自一则印度史诗故事。故事里,从搅动着的乳海里升起了一只装满琼浆玉液的瓶子,此瓶若落入恶魔之手,喝掉瓶中的仙液,可获长生不死。为避免此事发生,驮那婆多利(医疗之神)手持宝瓶到处逃避恶魔的追赶,此间有仙液滴落在上述四个朝圣之处。于是信徒们在这四处参加沐浴仪式,被认为可以消除自己和祖先的业障与所有恶果,并能被引领至天堂从而得到精神上的解脱。 过去在这些节日里有很多人死于践踏、疾病或谋杀,现代的公共卫生措施及训练良好的警察使节日秩序有所改善。这节日的有趣特点是苦行者的聚集。他们代表着释伐及吠舍那伐的僧侣规律,身穿特殊的僧袍(虽然有很多僧侣是全裸的)并代有饰品与标志。他们列队游行,伴随着音乐和大象,景象热烈而且壮观。

玄奘全传[回目录]

  曲女城大会结束后,玄奘向戒日王告辞,准备启程回归东土。

  戒日王说:“奘师!弟子自平定五印以来,常思虑福德资粮得不到增长。是故弟子在钵罗耶伽国两河间设立大会场,每五年举办一次为期七十五天无遮大会,期间广宣佛法,布施财物给僧人、婆罗门及贫困孤独者,至今已举办了五届,现在刚好是第六届之期,奘师何不多留一段日子呢?”

  玄奘随喜答道:“大王的所为,实在是菩萨的善举啊!导人向善,福慧双修,大王尚且不吝啬财宝,玄奘又岂会赶一时之快呢,愿与王同往。”

  无遮大会设在阎牟那河与恒河主流的交汇处(阿拉哈巴德),二河流经此处汇合成大恒河,向东流入大海。

  在两河汇合处的西面,河水冲积成一片方圆十四五里的沙滩,历来的国王都在此地举行布施大会,所以这里又称为“大施场”。

  因有玄奘大师随行,曲女城法会的诸王大众都一同前往钵罗耶伽国参加无遮大会,加上从各地赶来的沙门、婆罗门及贫困孤独者,一共到了五十多万之众。

  戒日王的布施营建在恒河北岸。他令人在沙滩上竖芦为蓠,每面各宽一千多步,在其中建起几十间草堂,安置五年来积储的金银财宝、服装毛毯等。另外,在蓠外建造食廊一百多行,每行可容千人就坐进食。

  鸠摩罗王的布施营建在阎牟那河的南面的一片华林之中;南印度王杜鲁婆跋吒建营在合河的西岸;其他诸国王和受施者的营地则建在跋吒王的西面。

  无遮大会持续七十五天,分七个环节:

  第一日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第二日供养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

  第三日供养以大自在天为首的欲界诸天;

  第四、五日,布施供养僧伽共一万多人;

  第六至三十一日,布施供养婆罗门十多万人;

  第三十二至四十五日,供养布施外道十多万人;

  余下三十日,布施贫困孤独者近三十万人。

  无遮大会结束时,戒日王已将府库中五年积储的金银财宝尽施,甚至连自己身上穿的王服、珠宝饰物也全施出去。

  财物施尽后,戒日王和妙增王妹身穿粗布衣,敬礼十方佛,踊跃欢喜地唱道:“我自从得到财宝后,常惧不入坚牢之藏,现在藏富于民,是真正能贮入福田,可谓入藏矣。愿我生生世世常具众宝,施与众生,以成就十种自在[*]和福慧资粮圆满。”

  这时,十八国国王纷纷拿出诸宝钱物,将戒日王所施出的御服、王冠、珠宝饰物等尽数赎回,还献给戒日王,戒日王于是又满栽而归了。至此,无遮大会才正式结束。

  无遮大会结束后,玄奘向戒日王等告辞,戒日王又挽留了十多日,鸠摩罗王提出以一百座寺院留奘师在其国供养。

  玄奘再次向二王申明取经之义,戒日王说:“奘师既然决意东归,弟子也应随喜任师去留。但未知奘师从何路而归?若取道南海,弟子当发大船相送。”

  玄奘说:“玄奘从支那国来时,路过高昌国,其王明睿乐法,曾与玄奘相约回时一聚。所以,还须沿北路回归东土。”

  戒日王问:“那么路上需要多少资粮呢?”

  “无所需。”

  “哪能无所需!”

  戒日王立即送上大量金钱等物,鸠摩罗王也令人送来诸多珍宝。玄奘一概辞谢,仅受了戒日王送的一头大青象以作驮经之用,接受了鸠摩罗王一件曷刺釐帔,用作途中防雨之具。于是,戒日王将金钱三千、银钱一万,交给北印度毗兰达国国王乌地多作为费用,由乌地多王的军队负责护送奘师出印度。又修书多封,漆上戒日王的红泥封印,派遣四名传令达官先行,通知奘师沿路所经诸国,令他们迎送引接,直至汉境。

  十种自在:心离烦恼之系缚,通达无碍,谓之“自在”。

  (一)寿自在:无边劫住故;

  (二)心自在:出无数定入深智故;

  (三)庄严自在:能严一切刹土故,《摄论》名“众具自在”;

  (四)业自在:随时受报故;

  (五)生自在:于一切刹示现生故;

  (六)解脱自在:见一切界诸佛满故,《摄论》名“胜解自在”;

  (七)欲自在:随时刹土成菩提故;

  (八)神力自在:示现一切神变故;

  (九)法自在:示现无量无边法门故;

  (十)智自在:于念念中示现觉悟如来十力无所畏故。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1005290.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com/v615632.htm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

为你精心推荐: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作文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