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战术是什么意思?人海战术成语造句和典故

2013-02-12 15:04:01 成语

成语名称:人海战术 rén hǎi zhàn shù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人海战术】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人海战术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人海战术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百科解释如下:

人海战术

人海战术,是一种以数量和巨大的消耗换取其他方面优势的战术,包括时间、空间、进攻或防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以多打少,以众欺寡。它的基础是集中优势兵力,以数量增加整体的实力。  

目录
  • • 史籍记载

  • • 战术特点

  • • 战争实例

  • • 现代战争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史籍记载[回目录]

  “凡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孙子兵法·谋攻篇》

战术特点[回目录]

  人海战术在攻击手段和防卫手段基本持平的冷兵器时代,有着重大价值。在火力和打击范围没有大幅度增加的前提下,火力的载体多的一方较可能胜出。在中国历史上的就经常有将领在战役前故意夸大兵员数量,以威吓对方。

  在实际的战争中,人海战术可用作包围和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但它的缺陷同样明显,地域的局限性、整体兵员素质低下、作战半俓短、指挥性弱等等。著名的伊苏斯战役中,亚历山大大帝以1:3-4的劣势兵力对阵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亚历山大使用骑兵直接插入敌方阵的缝隙中,打击波斯人的中军,扰乱敌方的指挥。大流士三世率先弃阵逃走,导致波斯全线崩溃。

  在现代的战争势态中,随着科技的发展,武器的威力越来越大,投射距离越来越远。单纯依靠人数的人海战术作用变得并不突显,以少胜多的战例变得越来越多。

战争实例[回目录]

南北战争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由林肯及格兰特领导的北军大批征召因爱尔兰饥荒而飘扬过海的爱尔兰难民,以数量的优势压制南军地利上的优势。

凡尔登绞肉机

  人海战术的没落时期是在一次大战期间。当时自动武器和轻型火炮的大量使用使得骑兵基本上失去了作用。作战双方基本上都是使用步炮协同的方式进行反复的拉锯战。尤为突出的例子就是凡尔登战役,一日之内死亡人数达数万人,10个月内双方阵亡人数高达70万人,史称“凡尔登绞肉机”。

  在一次大战末期,德国曾经抛弃了步兵集团冲锋,而改用步兵渗透战术,一度突破协约国军队防线,但是由于步兵机动性受人体力限制无法进一步扩大战果而失败。协约国也曾经使用坦克作为新式进攻武器,但也由于战术思想落后和机械技术不成熟,并未取得战略上的突破。不过坦克的应用为二次大战中的闪电战战术提供了基础。

二次世界大战

  与欧洲战场不同,中国和俄罗斯这样领土宽广的国家作战双方通常都使用大规模兵团运动战。

诺曼底登陆

  盟军误导纳粹德军在其它海岸登陆,盟军以大量步兵登陆来反攻纳粹德军。这

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

是20世纪最大的登陆战役,也是战争史上最有影响的登陆战役之一。盟军先后调集了36个师,总兵力达288万人,其中陆军有153万人,相当于20世纪末美国的全部军队。

太平洋战争

  日本以大量自杀式战机来击沉美国海军,在中国战场上,中国与日本间常用数以十万计的兵力大规模交战。

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

  中国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时期,军队现代化武器以及后勤严重不足,素质也参差不齐;为了赢取战争的最后胜利,以大量而密集的兵力,战术分工、长时间、大面积、破坏迟滞、游击与夜袭等方式,以高密度蚕食行为,摧毁敌人的力量。

  中国发动“人海战术”的条件,需要超大规模的人力(单次动员至少100万人以上),刻苦耐劳的体力,以及坚强的政治动员。被动员的人民既可成为后勤人员,也能成为民兵;也可以说,人海战术在某种概念上已成为比一般“总体战”更为彻底的战术机制。

  中共在武器装备和兵力总数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强调的是利用运动战,在运动中,分散敌人的兵力,形成局部的优势,这样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局部弱势之敌,积小胜为大胜。这和《孙子兵法》中“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事实上,共军在近战中,非常强调分队战术。而攻坚时为了弥补火力的不足,更是大规模应用堑壕和爆破战术来减少伤亡,提高攻击效率。

现代战争[回目录]

  随着武器的进步,炮兵、轰炸机、海军对陆上的攻击掩护乃至核武器问世后,人海战术的巨型兵团战术遂失去发挥空间。

  现代战争中,一些新兴的军事理论已经出现,有些军事家认为进攻方集中优势火力即可击溃优势兵力带来之优势,该理论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军事冲突中已经有所体现。

抗美援朝中的人海战术

  人海战术的概念是西方军队,尤其是美国军队蔑称我军的提法。与之对应,火海战术就是他们高看自己作战能力的提法。

  按照美军的提法,尤其是按照美国将军李奇微的说法,人海战术就是:共军以密集的战斗队形,采取波浪式的冲锋方法,连续不断地冲击美军阵地,直至被美军密集的火力击退。人海的概念由此而生。而围绕着人海所设计的各种战术,统统被美军称之为人海战术。再深一些分析,可以看出,美军依仗其密集的火力,在地形有利、士气高涨时,的确是可以抗击我军密集的步兵冲击的。其中最有名的是我军发起的第四次战役中的砥平里战斗。

  其次,人海战术和火海战术的形成。

  砥平里战斗应当说是美军战术发生转变的一次重大转折点。

  这次战斗中,美军在一线被志愿军突破后,防线中部出现一个大突破口,我军正准备向纵深扩张时,李奇微严令在砥平里的美军一个团、法军一个营的兵力坚决死守,务必确保美军在纵深重建第二道防线。

  但是,美军对能不能守住是心有疑虑的。他们知道,我军此时攻势正旺,士气正高,而美军兵败如山倒,全线基本溃退。

  而且,根据美国陆军一贯作战思维,除非迫不得已,否则决不以士兵的性命为代价,去进行困兽犹斗的反包围作战。

  美军正是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进行这次战斗的。其实,当时的战场情况是,在我军大军攻击前进的方向上,只有砥平里这个孤零零的战役要点。突破这个要点,即可保证我军纵深作战时畅通无阻。

  李奇微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要美军团长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死守。

  攻击砥平里的是我军互不相属的三个师,这是导致我军此次战斗失利的重大隐患。

  战斗中,由于我军侦察情况不明,指挥混乱,火力尤其是炮兵火力不足,几经激战,虽然将敌人压缩在不足几平方公里的地幅里,但最终无法解决,在遭受重大伤亡的情况下,被迫撤出战斗。

  砥平里战斗所产生的恶果就是:以前美军在我军坚决勇猛的步兵冲击下,其步兵坚守阵地的意志力不足以抵挡这种强大的精神和力量的震摄力,通常在三四十米的距离上开始逃窜,通常在我军追击下悉数被歼。但经砥平里战斗后,美军步兵恢复了二战时坚守阵地的勇气和精神,敢于坚守一地,直至援军到来。这也是为以后敌我进入阵地战阶段后,美军敢于与我军在一个小高地反复争夺的一个主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美军在此防御战斗中,大量使用坦克装甲车构造坦克防线,找到一种凭借钢铁和火力抗击我军的新型战法,这就是他们所称的“火海战术”。反过来,他们则称我军密集的步兵冲击队形为人海战术。

  最后,人海战术和火海战术的具体情况。

  人海战术的概念真正流行于八十年代的两伊战争。战争中,伊朗军队凭借其共和国卫队和青年学生的为真主打赢圣战的信念,的确以超出当年志愿军前赴后继的不畏死的劲头一波波,一群群地向伊拉克军队进行殊死冲击,即使伊拉克军队使用毒气也在所不顾。最让人痛心的是,由于巴列维国王被推翻,军队遭到大清洗,会指挥,能打仗的军人几乎损失殆尽。战争实际上是在一帮狂热分子不分青红皂白的瞎指挥下实施的。许多连枪不会开的青少年,通常身绑炸药,开着一个摩托车,直冲伊拉克军阵地。

  在巴士拉近效的战斗中,由于战争已进入伊拉克领土,因此,伊拉克士兵作战十分勇敢,陆海空协同作战水平大大提高。因此,伊朗士兵的伤亡十分惨烈。一堆堆,一片片。中国的战地记者在他的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偶尔坐到一个土堆上,直觉得底下软乎乎的,低头一看,土堆边露出几个人指头。”

  但是,什么是真正的人海战术呢?它实际上被称之为:步兵密集冲击战术。

兰切斯特方程与解放军人海战术

  当下的战略是一个骗子横行的领域,仿佛一场无知者无畏的比傻大赛。未来是不确定的,战略并不给定未来,而是给定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当专家们习惯面对公众以后,不免急功近利的将未来的不确定以确定的方式放言。在给出可能性以后,战略已经排除掉混沌状态下的不确定性,因而战略本身是确定性的。战略既是技术,也是艺术,战略极力避免预测未来,同时又在清晰未来。我们很容易发现战略的双面性,战略的灵魂是方法论,而不是具体对策与方法,更不是预测学。

  上兵伐谋。在谋划阶段,是技术决定论的;在决策阶段,战略的艺术性才会被体现。现在的网络里充满了各种错误的战略观念,而专家学者们忙着给传媒写各种评论,对一般民众的战略思维训练顾不上了,以讹舛讹的情况屡见不鲜。在此简单的说说人海战术。

  在1916年,英国人兰切斯特研究空战最佳编队,发现了兰切斯特方程。远距离交战的时候,任一方实力与本身数量成正比,即兰切斯特线性律。在近距离交战的时候,任一方实力与本身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即兰切斯特平方律。解放军从弱到强的过程,对兰切斯特方程作了完美诠释,对人海战术的高明使用,并没有使弱势的土八路被消灭掉,而是越战越强。稍微懂一点军事的都知道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的道理,人海战术本身并不是绝对劣势,而在于如何使用。在面对面的战斗中,如果一方的战斗力一定,数量增加一倍,另一方吃掉此方,需要增加四倍的战斗力。解放军的歼敌传统是三倍于敌人的兵力,夜战与近战得手,避免远距离交火的情况出现。之所以出现此种情况,来自于与敌人比较起来,解放军的远程火力非常弱,必须刺刀见红才有胜利的可能。双方都可以有效杀伤对方属于面对面的情况,而一方被攻击并无还手之力的时候,属于远距离交战,此时需要避免人海战术的使用。解放军擅长运动战,习惯于各个击破,这就是对兰切斯特方程的综合使用。

  假定解放军为A,对手为B,A的单位战斗力是B的一半,但是数量是B的三倍。假定B有1000人,A有3000人。如果是面对面的战斗,A方损失264人即可消灭掉B方的1000人。现在A需要先接近B在进行面对面的战斗,按兰切斯特线性律,A付出1000人的代价歼灭B方500人以后接近,在2000对500的近战中,付出187人的代价歼灭B方500人,总损失1187人对1000人。三大战役的时候,解放军在许多时候并没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同样歼灭敌人,则是利用兰切斯特方程各个击破。现在围点打援,A以100人的规模与敌人500人作战,显然,A方100人绝对弱势,但是100人将B方分割为互不联系的两个部分,当100人损失一半的时候加以增援100人,对手则需要增大4倍的战斗力才能吃掉余下的150人,显然,A方至少可以拖住B一段时间。假定A方200人全军覆没,但是A方在另一场战斗中,余下的2800人以500人的代价吃掉对方250人,近战中只需付出微不足道的28人的代价即歼灭余下的250人,然后2272人的规模接替正好全军覆没的前200人投入未完的战斗,此时,既便B方500人没有损失,A方最多再付出200人的代价即可消灭B方。A方总战果是以900余人的代价歼灭对方1000人。在运动战中,各个击破对手,代价比正面决战要小得多,战术使用得当,集中局部优势兵力可以一口一口吃掉对方优势兵力。

  游击战法是一个兰切斯特变形方程,在限定区域内,交战的双方互相看不到对方,都是向对方所在区域进行攻击,这时候一方损失率不但与对方兵力有关,增加己方兵力反而增大损失。各方初始兵力与对方战斗力成线性关系。如果是正规军对游击战,则是另一种情况。美军对越战的研究表明,以越南游击队8倍的兵力才能获胜,但是美军在越战中最多达到6倍兵力而无法继续增加,因而美军在越南失败的退出。当年抗日的时候,中国在开始的时候还能组织正规战,以后只有能力进行游击战,最终拖住100万的日军。

  因此,在围点打援,各个击破的策略下,兰切斯特方程被各种方式所使用。比如神话一般的塔山狙击战,解放军以1万兵力狙击国军11万兵力6昼夜,以伤亡3774人的代价歼灭国军6549 余人。这时候解放军是守住防线,在限定作战空间内,能够展开的兵力有限。攻方损失要按平方律计算,而在实际战斗中,解放军炮兵对国军集结地进行大规模攻击,前沿并非单纯防守,而是交叉进行反冲击,因而国军的绝对优势兵力与绝对优势火力并没有发挥出线性优势来。解放军集中火力可以达成国军平方律的损失,而国军集中兵力火力无法达成解放军的线性损失。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取得胜利的战斗几乎都是在运动战中完成的,而在阵地战中纯属消耗,在攻坚战中损失惨重。在李奇微指挥美军以后,志愿军难以发挥运动战的优势,被美军遏制住进攻势头,但是美军的进攻战同样被志愿军的夜战、近战所瓦解,战斗逐步转向阵地战。美军的火力优势是志愿军无法匹敌的,志愿军在阵地战上的伤亡率比攻坚战还大,典型反映出火力的弱势。解放军更擅长进攻,而不是防御。

  兰切斯特方程没有考虑战场上的许多要素,并不完全,对局部的战役有参考价值,对整个战争的结局无能为力。兰切斯特方程在战争摸拟的时候会被经常使用,恩格尔曾经使用兰切斯特方程摸拟硫磺岛战役,计算结果与事实非常接近。

  美军在越战中完全发挥出火力优势,比如著名的顺化战役,美军一个师对抗越军七个师,越军在一周的时间内损失了5万人以后,才攻克顺化,美军的优势火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美军随即从城外开始反攻,在巷战中杀伤了越军4000人,自身阵亡142人。最后,美军使用舰炮将顺化轰平,解决战斗。但是越南的丛林战,成了美军永远的伤痛了。

  人海战术在面对面的较量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有效发挥的场合是在野战中。在游击战、攻坚战、阵地战等模式下,火力起决定性作用。即便是面对面的作战,也要能够有效杀伤对方的条件才行。美军在顺化战役的巷战中,达到了惊人的1:30的战果,正是由于在近战中,越军的火力依然非常薄弱,并且大量被美军火炮杀伤。

  严格意义上的人海战术并不与送死划上等号,在自然界中,数量上的优势在短时间内的释放是一种求生本能。有一种海龟在某一个时间从海滩上大规模的集体冲入大海,而海鸟只能在这个特定时间捕食一定数量的海龟,最终在最短的时间内,小海龟以最小损失率返回大海。

  在特定空间与时间内选择最优策略,无疑是战略需要研究的问题。给定条件以后,如何选定策略需要数学工具的帮助,依靠直觉往往并不能达成占优策略的。人海战术看起来似乎是送死的情况在于对还手之力的错误评估,缺乏有效还手能力的时候,那是大屠杀,而不是真刀真枪的战斗了,此种情况下建议投降算了,简单的说,这仗没法打了。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562803.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com/v349499.htm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

为你精心推荐: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作文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