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箭牌是什么意思?挡箭牌成语造句和典故

2013-02-07 14:44:57 成语

成语名称:挡箭牌 dǎng jiàn pái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挡箭牌】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挡箭牌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挡箭牌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百科解释如下:

目录
  • • 挡箭牌

  • • 基本解释

  • • 传说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挡箭牌[回目录]

  词目:挡箭牌

  拼音:dǎngjiànpái

基本解释[回目录]

  [shield;(fig) pretect;excuse] 古代防御武器中可以抵挡刀箭用的盾牌,比喻推掉事情的借口或可以掩护的东西

  详细解释

  盾牌。亦比喻推托或掩饰的借口。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三幕:“这岂不是把我们 韩国 拿来做列国的挡箭牌吗?”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二章:“不过有了这口头禅做挡箭牌,于当事人到底方便得多。”亦称“ 挡牌 ”。 鲁迅 《花边文学·论重译》:“待到将来各种名作有了直接译本,则重译本便是应该淘汰的时候,然而必须那译本比旧译本好,不能但以‘直接翻译’当作护身的挡牌。”

传说[回目录]

  关于挡箭牌的传说

  在定军山北边半山上,有一块半人多高的大石头矗立在哪里。石壁上有一个雕翎箭的影印和被箭射破的石缝。当地人说,有时放牛娃或砍柴人偶然走过石壁,会发现上面扎着一支铁箭,但是可以摇动,却拔不出来,只要你一松手,眨眼之间就不见了。据说这就是诸葛亮的挡箭牌。

  当年诸葛亮和司马懿作战,相持扎营于汉江南北,司马懿的军营在江北天荡山上,诸葛亮的军营在江南定军山上的“仰天洼”里。这里天然形成一个锅底形大洼,方圆有四、五里大,可以屯驻军队。

  有一天,云淡晴和,诸葛亮安排好军营的事情,便带上随从书童,准备登上定军山顶,观察对方安营扎寨的情况。恰巧这时魏军统帅司马懿也带着大将夏侯悼登上天荡山最高峰,窥视蜀军阵地。忽然隐约发现定军山的半山上,有一人手执羽扇,正在拨草寻路,漫步登山。他估计,那一定是蜀军主帅诸葛亮,趁天气清朗,登山观察己方的军情。于是回头命令夏侯悼,速向那人射去一箭!

  这时诸葛亮正在低头踏石登山,猛听空中似有“呼啸”之声,定睛一看,一支飞箭即将射到自己身边。说时迟,那时快,诸葛亮顺手一扇,将山上一块石头扇起,挡在身前,并伸手将书童拉进怀内。童儿还在疑惑,’只听“哨啷”一声,火花飞溅,一支雕翎铁箭,扎进了石中。书童惊叫一声: “好险”!吓出一身冷汗。但是诸葛亮却淡然一笑,继续登山。

  从此,这块石头便一直矗立在那里,让游人参观凭吊。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1229611.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

为你精心推荐: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作文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