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散文--童年的游戏
2012-12-21 11:04:07
这不免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那时乡下物质生活是贫乏的,但不缺少时间。别说上学前是不用去管学习的,就是上学后也从不用做家庭作业。所以童年里除帮着父母做些家务以外,就是欢乐的游戏时光了。
童年玩过的游戏有很多,经常玩的就有十几种。除“踢毽子”、“跳格子”、“跳绳”这些女孩子玩得多,男孩子不太爱参与之外,男孩子常玩的还有“滚铁环”、“打陀螺”、“打板角”、“捉迷藏”、“下石子”、“捉羊”、“赶羊”、“斗鸡”、“钓鱼”、“下成三棋”等等。这些游戏各有各的玩法,各有各的乐趣。
“捉迷藏”是最简单不过的。不但不分男女,也无须什么准备,有三五个玩伴就可。其中得一个原地不动,喊“一、二、三”,其他的便争着躲起来。躲的地方太寻常,便容易被发现,于是挖空心思地选择躲藏的地方:有躲衣柜的,有躲谷仓的;有躲鸡舍的,有躲灶膛的;甚而夏天还有躲在水缸的。因此便把家里弄得乱糟糟,把衣服弄得脏兮兮,免不了要受大人的责罚。
“捉羊”并非真的捉羊,“斗鸡”也非真的斗鸡,“钓鱼”自然也不是真的钓鱼。“捉羊”是好多人站成一排,排在第一的是“羊头”,排在最后的是羊尾,羊尾捉到羊头才算赢;“斗鸡”是一条腿站着,另一条腿弓起来,用弓起的那条腿互相攻击,看谁把对方斗倒。“钓鱼”则是许多人分成两边,牵着手相对站成两排,站好后一方便对另一方喊:“钓鱼绳,钓鱼绳,钓起xxx打马桶”,这边xxx便铆足了力向对方冲去,如把对方的队形冲断便赢。这三个游戏也不用什么准备,只要人多,就能玩得十分热闹
“滚铁环”、“打陀螺”、“打板角”、“下石子”都得要自己准备“玩具”了。“铁环”最好是家里废弃不用的木桶箍,也可以用钢筋焊接成一个脸盆大小的圆环,再加上一个用粗铁丝弯成的“u”形勾子,就可以推着铁环在地上飞跑。当然地要比较平整,推的时候也得要有技巧,关键是推的位置要适中,太上和太下都不成。“陀螺”是木制的,最好是木质较硬的茶树或其他杂木。先锯成圆圆的一截,然后用刀把一端削成锥形,要使陀螺抽起来漂亮最好在完成后给上头和边缘涂上一些色彩。抽陀螺得用一根小木棒系上一根长长的带子,将带子在陀螺上绕上几圈,放在地上猛地一拉,陀螺便飞快的转动起来,再用带子抽打陀螺,陀螺就能不停的转动。“板角”其实是用纸折成的一个个四方的硬板,丢在地上两个或三个人互打。一方将“板角”用力地扳向地面,以把对方的“板角”掀翻为赢。为了折“板角”,我们常常撕掉作业本和书籍也在所不惜。最好的“板角”是用烟盒纸或其他图画纸折成的,又硬板又漂亮,不到关键时候是舍不得拿出来的。“石子”是自己磨成的,最好选那种质地硬而手感轻的石子,磨出圆圆的五颗。将“石子”抛在地上,按规则抓住,抛起,接住,或一颗,或两颗……或五颗全抓。下到精彩处,只看到“石子”在手中上下翻飞。
“赶羊”和”下成三棋”算是一种智力游戏吧。“赶羊”须在算盘上玩,两人先“石头剪子布”确定谁先拨珠子,谁先把对方的珠子赶上谁就赢了。“下成三棋”是在地上画一个简单的棋盘,每人拿三颗石子放在棋盘的三个点上,然后按规则行棋,谁先将三个子连成一线谁就算赢。
三十年过去了,童年时游戏的一幕幕场景却依然历历在目。看着现在的孩子天天关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房子里看着卡通电视,玩着网络传奇,我常常想:相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我们的童年在物质上虽然显得有些贫乏,但我们却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和更多属于自己的快乐。想起儿时那些简单的而又散发着泥土和青草气息的游戏,我的嘴角依然会漾起幸福无邪的微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