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要有所畏

2012-09-26 09:46:33 有所为官
散文标题: 为官要有所畏
关 键 词: 有所 为官
散文分类: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心中要装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畏惧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也是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官有所畏”,实际上是一种忧患意识,越是仕途顺利踌躇满志,越要管好自己,注重名节;越是权高位重条件优越,越要警钟长鸣抵制诱惑。因为大凡一个“畏”字,原因无非是欲有所得,恐有所失。在这个意义上,“官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怕失去位子,捞不到票子,得不到享受;一种是怕辜负党的重托,怕有负人民群众的期望。这其中的是是非非、善恶美丑,自是不言而喻。

其实,“官有所畏”古已有之,连风流千载的唐宗宋祖也有惧怕的时候。据史记载,唐太宗喜欢鹞鹰,一日正在宫外把玩,却遇到谏议大夫魏征,惊慌之余,忙将鹞鹰藏于袖中,结果此鸟因窒息死去。面对谏官,虽眼见爱鸟死去,太宗却也是敢怒不敢言。而宋太祖喜欢打雀,一日玩兴正浓,一史官路过,加以劝阻,言词犀利,太祖不听,并用弹弓打掉史官的两颗牙齿,史官也不甘示弱,说要把这件事写到正史中去,这时太祖有点后怕了,忙向史官赔罪。无论唐太宗怕谏官,还是宋太祖怕史官,他们想到的都是同一句话:“不自重者自辱,不自畏者招祸。”二人最终能成就一翻事业,也都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但这种畏,往往只是个人修养的一种表现,是基于自觉意识的对权力的畏惧,而不是从制度上对官员的约束。

在今天看来,“官有所畏”是一种廉政意识,是对权力的一种敬重。我们今天说官有所畏,就是从制度上对官员的行为进行制约,使官员无法用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法律上有渎职罪,就是当官不尽职责,或是玩忽职守,造成损失严重,就会受到法律追究,弄不好连吃饭的行头也保不住了。明白了这一点,就得经常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看是否对的起党和人民,是否给群众办了好事,是否正确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是否牢记党宗旨,勤政为民,是否做了有害于人民的坏事,是否能够知错即改,及时洗刷自己身上的污点,这实际上是一种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内在动力和自我鞭策。

“官有所畏,业有所成。”才是真正“官畏”的应有之义,为官者有所怕,才能兢兢业业。有所怕,才能勤勤恳恳,才会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官员们就不敢为政不勤,敷衍塞责,就不敢狂吃乱喝,腐化糜烂;就不敢结党营私,任人唯亲。有了那些被查处的官员为前车之鉴,其它多数干部才可能变的谨慎,勤勉和清廉。

同样,官有所畏,也是一种自律意识,不管是谁,从一般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毫不例外都要经过认真比较、选拔和考察,同时也有自己的辛勤汗水和卓越贡献,来之的确不易,其间甘苦一言难尽。倘若不懂得珍惜而忘乎所以,不牢记宗旨而为所欲为,犯错误栽跟头是必然的,成功的峰巅和失落的低谷并不遥远,登攀往往十分艰难,而跌落仅仅是一瞬时的事。

《宋史·贾谊》记载:为官从政有五谓:“一日上下相蒙,而毁誉不得其真,二日政事苟且,且官人不任其责;三日经费不足,而生财不得其道;四日人才废缺,而教善不得其方;五日刑赏失中,而心不知所向。”前贤醒言,当以为戒。

任弼时同志当年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为官者正是要有这种“官有所畏”,因为它体现出一种责任与义务,显现的是一种信念与境界。

喜欢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