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之若浼是什么意思?避之若浼成语造句和典故

2012-09-22 20:14:35 成语

成语名称:避之若浼 bì zhī ruò měi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避之若浼】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避之若浼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避之若浼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成语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百科解释如下:

bì zhī ruò měi

  【解释】:浼,污染。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玷污了自身。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示例】:他一口拒绝,~。 ◎夏衍《感谢德莱塞》

  《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 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后以“避之若浼”谓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157780.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com/v8029303.htm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

为你精心推荐: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作文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