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光明是什么意思?正大光明成语造句和典故

2012-09-20 03:15:14 成语

成语名称:正大光明 zhèng dà guāng míng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正大光明】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正大光明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正大光明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公正无私、胸怀坦白的样子。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

[近义]   光明磊落

[反义]   心怀叵测 偷偷摸摸

[用法]  用作褒义。表示人及其言行高尚。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光明磊落”;都含有“心地光明”的意思;都能用于人及其言行。有时可通用。但“光明磊落”偏重在人的精神品质;指胸怀坦白;“正大光明”偏重指人的行为正当、正派。

[例句]   老李为人~;从不心怀叵测。

百科解释如下:

正大光明

正大光明,是一个成语。出自宋代大家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 意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乾清宫正殿高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由于它特殊的历史意义和近年来影视作品的不断渲染,几成清王朝的一大标志。  

目录
  • • 正大光明

  • • 正大光明 匾额

  • •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正大光明

  • • 故宫博物院

  • • 秘密建储

  • • 乾隆皇帝的秘密立储

  • • 秘密建储制度的实施和废止

[显示部分][显示全部]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正大光明[回目录]

简介

  成语 正大光明 

  【汉语拼音】: zhèng dà guāng míng

  【释义】: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出处】:宋·朱熹《答吕伯恭书》:“大抵圣贤之心,正大光明,洞然四达。”

  【示例】:这会儿讲走门路,~大道儿,自然要让连公公,那是老牌子。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一回。你正大光明来窜门子,谁家的龟孙子看见你和我睡觉了?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50章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襟怀坦白。

具体介绍

  正大光明

  拼音:zhèng dà guāng míng

  简拼:zdgm

  [释义] 公正无私、胸怀坦白的样子。

  近义词:光明磊落

  反义词:心怀叵测、偷偷摸摸 。

  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表示人及其言行高尚。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光明磊落”;都含有“心地光明”的意思;都能用于人及其言行。有时可通用。但“光明磊落”偏重在人的精神品质;指胸怀坦白;“正大光明”偏重指人的行为正当、正派。

  解释: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出处: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

  [例句]:我们做得都是~的事 。老李为人~,从不心怀叵测。

  谜语:中秋月;十五的月亮

  与“正大光明”相关的成语:

  拨乱反正 不务正业 风华正茂 改邪归正 公正无私 光明正大 矫枉过正 名正言顺 哀莫大于心死 百年大计 笔大如椽 彪形大汉 勃然大怒 博大精深 不识大体 长篇大论 春光明媚 刀光剑影 电光石火 发扬光大 浮光掠影 光彩夺目 光怪陆离 光辉灿烂 爱憎分明 不明不白 窗明几净 春光明媚 聪明才智 聪明伶俐 淡泊明志 耳聪目明

歇后语

  一耳光打在小秃头上——正大光明

正大光明 匾额[回目录]

  原来是顺治帝所书,康熙摹勒上石,原迹藏于故宫御书处,乾清宫悬挂的是乾隆摹拓的,后来嘉庆宫失火,匾额被烧毁,嘉庆皇帝命人重新摹拓,现在所悬挂的应当是那个时候的吧。

  乾清宫正殿高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决定太子命运的“建储匣”。

补充:

  在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正大光明[回目录]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中的正大光明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中的正大光明

正大光明,位于圆明园大宫门之内,为圆明园四十景之首,实即清帝在圆明园的前朝。此景南起宫门大影壁,北至正大光明殿后的寿山,长370米,东西以如意门为界,宽310米,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

出入贤良门

出入贤良门

正大光明3D复原图

正大光明3D复原图

出入贤良门,亦称圆明园二宫门,南向门殿五间,挂雍正御书“出入贤良”四字匾。门内为七间大殿,内檐高悬雍正御书“正大光明”四字匾。此殿是皇帝在园内举行朝会、接见外使的正衙。功能类似紫禁城的太和殿、保和殿。建成于1725年(即雍正三年)的正大光明殿通面净宽36.45米,明间宽5.22米,通进深16米,殿深12.16米,檐柱高5.12米。1793年(即乾隆五十八年),英使马戈尔尼(George Macartney,1737-1806)访华,所带英王乔治三世向乾隆帝祝寿的礼品中有天体运行仪、聚火镜、西瓜炮、西洋船模型等曾陈列于此殿。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在出入贤良门遇到了以八品首领任亮率领的20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的英勇抗击,但终因寡不敌众,任亮等人英勇牺牲。随后正大光明殿成为了侵略军头目的临时指挥部,13天后侵略者在准备收兵回营时最后将其纵火烧毁。

  同治十二天,慈禧太后和同治帝曾试图重修圆明园,正大光明就属于修复范围,但毕竟清王朝大势已去,最终工程因财力枯竭而被迫停止。

  【遗址现状】正大光明历经百年风雨,现园墙外的宫门区辟为稻田,正大光明殿以垫土示意,北面寿山残存,玉笋皆不可复见。

正大光明殿·遗址

正大光明殿·遗址

【相关资料】来自《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的乾隆御诗:

  园南出入贤良门内有正衙,不雕不绘,得松轩茅殿意。屋后峭石壁立,玉笋嶙峋。前庭虚敞,四望壁外,林木阴湛,花时霏红叠紫,层映无际。

  胜地同灵囿,遗规继畅春。当年成不日,奕代永居辰。

  义府庭萝壁,恩波水泻银。草青思示俭,山静体依仁。

  只可方衢室,何须道玉津。经营惩峻宇,出入引良巨。

  洞达心常豁,清凉境绝尘。每移云馆跸,未费地官緍。

  生意荣芳树,天机跃锦鳞。肯堂弥厪念,俯仰惕心频。

故宫博物院[回目录]

  当你步入紫禁城内廷(即后三宫)的第一座大宫殿——乾清宫时,一座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建筑物立即展现在眼前。这个无比瑰丽的宫殿,近年刚经过一番修缮,气宇轩昂,光彩夺目。人们只要举目瞻望,就会看到殿堂正中高悬着一块巨大的匾额。这是一块墨拓纸匾,上面书有四个白色的大字——“正大光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白色已变为黄色了。

  这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是满清入主中原建立政权后,进住紫禁城里的第一个皇帝——世祖顺治的亲手“御笔”,尔后又经过康熙帝一番摹勒刻石,今所悬挂的乃乾隆帝的再次临摹。“正大光明”这四字来自《周易》:“大者,壮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也。”(《周易·大壮·彖辞》)“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周易·履·彖辞》)这就是说要使皇位稳固,必须效法天地,顺应人情,从而表明他们的统治是正大光明的,可见封建皇帝用心之良苦也。这块匾额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

  历尽沧桑的“正大光明”匾额,有一段关于清朝皇帝秘密立储制度的掌故。据记载,康熙帝在位六十年(康熙纪年共六十一年)。清朝规定,新皇帝接位,至第二年才改纪年),他有儿子三十五个,究竟皇位该传给哪个皇子?当时酿成了皇族内部一场极其尖锐复杂的夺权斗争。清朝原没有明确的立储制度,也不实行汉族皇帝的传统立长制。直到康熙帝二十二岁时,他才决定要确立皇储。然而,这个八岁就登基的康熙帝在许多问题上都雄才大略,而在立储问题上却优柔寡断,又多猜忌,以致立谁为太子一事,左右不定,立了又废,废了又立,莫衷一是,旷日持久,最后仍不能确定,从而造成了皇子之间长期的倾轧和骨肉相残。在这场夺嫡的政权斗争中,阴险狡诈、善于机谋的皇四子胤禛终于独占鳌头,他就是雍正皇帝。对于雍正帝的上台,至今说法不一。有的说他篡改了遗诏,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也有人说,他毒死了康熙,弑父假传遗命,等等。这一公案,事关宫廷内部机密,长期难于考证,而今仍无定论。但是,有一史实却很清楚,即雍正元年(1723年),曾经建立了一种新的世袭办法,这就是历史上称谓的“秘密建储”的制度。

秘密建储[回目录]

  这个制度规定,由皇帝亲自密写储君谕旨一式两份,并密封收藏于特制的鐍匣内。其一置之乾清宫中“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则由皇帝自己随身密藏起来,以便他“归天”之后,该谕旨与“正大光明”匾后的谕旨相互对证,而后生效。所以要作出如此规定,很可能是雍正帝本人夺位阴谋成功之后,总结他自己过去经验,并为防止皇子之间今后为争储位厮杀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吧。这样一来,清代虽没有预立太子的制度,然而在皇帝的心目中,却早已筹划好了由谁继位,自从创立秘密建储制度并采取一种两相对证的契约式密诏之后,就避免了有人从中捣鬼,或一些权贵大臣暗中插手,从而对于缓和皇权斗争,巩固当时的统治和全国的政局,起了一定的作用。

  雍正之子弘历的皇储地位,是在雍正元年确定的,并首次使用了上述密书缄盒的办法。据史书记载,雍正元年八月的某天,雍正帝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王公大臣及文武官员,对他们说了一番康熙因立储问题而“身心忧悴"的话,接着宣布了谕旨:“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加审慎,此事虽不可举行,然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东华录》)雍正帝死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庄亲王允禄等王公大臣们把两份密诏启开核对吻合后,即由弘历继位,乾隆成了清代在建立秘密建储制度后第一个接位的皇帝。乾隆皇帝对他父亲的这一做法极为赞赏,给予高度评价,说此举“人心翕然”,这是“天下臣民所共知者也”(《“钦定古今储贰金鉴”之上谕》)。

乾隆皇帝的秘密立储[回目录]

  乾隆皇帝曾两次秘密立储,第一次在登基之后于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举行,不幸的是太子永琏只活了三岁就夭折早殇了。第二次再书密诏藏御书,即又过了三十五年,这就是乾隆帝于乾隆六十年九月三日启开乾隆三十八年所藏御书的鐍匣,宣布禅让给嘉庆帝的密旨。

秘密建储制度的实施和废止[回目录]

  此后,嘉庆、道光和咸丰几代皇帝,都是根据这种秘密建储方法即位的。如今,雍正、乾隆、嘉庆三朝的立储密谕均已亡佚,唯一还保存完好的一份,是道光皇帝于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朱笔亲书满汉文立储御书,上面写着两行汉文字是:“皇六子奕欣封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在后一行汉字的旁边,又书了“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的满文。这份谕旨,今珍藏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咸丰帝以后,清朝统治已一蹶不振,腐朽衰败;加上帝国主义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不知何故,以后的皇帝都少子甚而无子,咸丰帝则仅有一子,还未及秘书立储,咸丰帝就一命呜乎了,而同治帝以后又均无嗣。因此,这种秘密建储制度,也就逐渐失去了它的历史意义而自行废止、不复存在了。

  今天,人们游览故宫博物院,伫足乾清宫前,凭吊这件历史文物,重温这段秘密建储制度的历史掌故,对于了解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下皇权内部斗争,是不无益处的。

  (说明:这是我在“老北京网”公益网站上看到的,这个和上述说法略有出处,我觉得这个资料可信度更高些,所以帖出来,作个对比)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102356.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

为你精心推荐: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作文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