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温柔敦厚 wēn róu dūn hòu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温柔敦厚】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温柔敦厚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温柔敦厚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温柔:温和柔顺;敦:诚恳。
[成语出处] 《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不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正音] 敦;不能读作“chūn”。
[辨形] 敦;不能写作“淳”。
[近义] 温文尔雅 温情脉脉
[反义] 尖酸刻薄 出言不逊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尽管她面露愠色;但仍掩藏不住~的本性;因此没吓住那群孩子。
[英译] gentle and kind
百科解释如下: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解释[回目录]
发 音 wēn róu dūn hòu
释 义 温柔:温和柔顺;敦厚:厚道。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
出 处 《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
示 例 依孔子的见解,诗的灵魂是要“~”的。(闻一多《诗人的横蛮》)
用法[回目录]
作谓语、定语;指人态度温和。
相关词语[回目录]
近义词 温文尔雅、温情脉脉
反义词 尖酸刻薄、出言不逊
出处介绍[回目录]
中国古代儒家的传统诗教,它的提出,最早见于《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这是汉代儒家对孔子文艺思想的一种概括。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对此解释说:“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这是就诗歌讽谏的特点来说的,体现了对作者写作态度的要求。同时,《礼记正义》又说:“此一经以《诗》化民,虽用敦厚,能以义节之。欲使民虽敦厚不至于愚,则是在上深达于《诗》之义理,能以《诗》教民也。”这是就诗歌的社会作用来说的,既需要运用温柔敦厚的原则,同时也必须以礼义进行规范。
温柔敦厚作为儒家的传统诗教,在长期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运用这一诗教来调整本阶级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合理的。但另一方面,由于它规定怨刺必须“温柔敦厚”,强调“止乎礼义”和“主文而谲谏”,只允许“怨而不怒”地委婉劝说,不允许尖锐地揭露批判,因而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又常常起着消极的作用。对于这一艺术信条,前人曾作过多种解释,但很少有人提出过怀疑。直到清初,王夫之才在《姜斋诗话》中指出:“诗教虽云温厚,然光昭之志,无畏于天,无恤于人,揭日月而行,岂女子小人半含不吐之态乎?《离骚》虽多引喻,而直言处亦无所讳。”认为诗教并不切合实际。其后,袁枚也指出:“《礼记》一书,汉人所述,未必皆圣人之言。即如‘温柔敦厚’四字,亦不过诗教之一端,不必篇篇如是,……故仆以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再答李少鹤书》),认为诗教并不可信。不过,他们的否定并不彻底,都未能深刻认识诗教的实质。
温柔敦厚说除了伦理原则的意义外,在后世有时也被引伸为艺术原则,例如况周颐《蕙风词话》所提出的“柔厚”说,就是如此。词论中的“柔厚”说要求词在艺术表现上要蕴藉含蓄,微宛委曲;内容上要深郁厚笃,既不叫嚣乖张,又不浅显直露。这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尽管作为艺术原则的柔厚说,最终是以温柔敦厚的伦理原则为规范的。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136160.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com/v617583.htm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