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与红

散文标题: 黑与红
关 键 词: 红色 可以 执着 亮丽 题记 黑暗 残酷 纠缠 强大 热情 一切 坠落
散文分类: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红色是一种爱,因爱执着,因执着而强大;红色是一种恨,因恨忧怨,因忧怨而癫狂。血,是红色的,可以很热情,也可以是罪孽的。爱恨纠缠着,当这一切,坠落在无底的黑暗里,红,会很亮丽,很残酷。

——九弦日。题记

你可以没听过“哥特”这个词,但一定看过蒂姆?波顿的电影,“哥特”就是其电影风格的最佳代言。这个老头,是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有个怪异的头脑,总会有些奇特的发明“创造”,那些天马行空的绮丽影像根本就是些梦中的幻想,他其实是在讲“童话”,只不过是黑色的。简单的称他为“怪才”,也不足以评价,他就是在玩,把梦境玩进了电影,还要玩到极致。

在波顿电影构建的斑斓的魔幻世界里,那根最发光、最堪比水晶球魔力的魔杖,应该就是约翰尼?德普那双迷人无邪的眼睛了。在异想大师的教唆下,德普重操旧业,再次拿起了剪刀,看看剧照里那阴森冷酷的造型,总有点被“剪刀手爱德华”灵魂附体的神韵。不过,这次,剪刀可不是用来修修杂草的,那亮的发冷的银色剃刀,不是刮脸的,是修理喉咙沾染鲜血的。

一想到19世纪末的伦敦,仿佛就会触摸到那种阴暗潮湿、烟雾弥漫的神秘,而用歌舞剧的表演形式,加上强烈的“哥特”色彩,更浓厚了《理发师陶德》阴郁、黑暗的诡秘。电影就像一张黑色的画布,黑到张狂,却让人无法忘记那一抹抹眼前的红,四面八方,层层渗入,毫不留情,是流淌在地上的鲜血,也是内心最沸腾的思绪。黑在眼里,很压抑,红到心里,很热,很痛!

本杰明?贝克是个理发师,有着幸福的家庭,却因法官特平对他妻子美貌的垂涎,遭到迫害,被流放15年之久,而妻女也被无情的霸占。化名陶德,再次回到家乡,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他忘却不了对家人的思念,那是深切的红,他更抹不去对仇人的恨,那是刺骨的红。

法官的行径对于自己或许也是出于“爱”,但那是一种肮脏、一种猥琐,那是很丑陋的黑。陶德对妻女的爱,红的很美好,但被黑色的悲痛和仇恨玷污了。于是,红被注入了邪恶,爱成了动机,他要用仇人红色的血来祭奠自己的爱。就像手中的那把剃刀,能让人舒服,也能致人走向地狱。

每个人的心中都掩藏着魔鬼,只是需要激发,因爱,因恨,一旦失控,力量会强大到摧毁一切,包括心智。那个可怜的理发师,因红眼的嫉妒想要威胁陶德,却有幸成为了陶德“放红”表演的第一个观众,也直接激发了陶德内心最愤怒的红。陶德清醒了,他决心用杀戮来释放内心的怨恨,那是绝望的清醒,绝望到迈向一条通往黑暗的不归之路,红色的血在黑暗中彻底歇斯底里的狂舞起来。

那是个人吃人的世界,弱肉强食就是最黑暗的描述。愚蠢是种罪,那些混在最下层的可怜人就像摆在案板上无辜的低能动物,任凭有权势的人宰割,这成了陶德极端的理由。原本的纯洁,在黑色的笼罩下,丢失了本色,像支被下了魔咒的玫瑰,只有刺,没了浪漫的鲜艳。那些上面的人,在陶德的刀下成了“肉饼”,开始供养下面的人。越来越多的血染红了陶德的剃刀,冲刷着夜空,越发黑暗、丑恶。

德普用他噬魂的演技,精彩的打造了一个“殿堂级”的嗜血狂魔,上演了一场“歌剧版”的“人肉叉烧包”。干净利落、刀刀入肉的割喉,虽早在《东方承诺》里就让人领教过,德普的“下刀”却还是让人措不及防,血涌喷张的画面让人心跳急促的同时,也多了点迷人、哀怨的艺术气息。

导演毫不吝啬的卖弄着血浆,在不断放血的过程中,也慢慢历练着陶德的杀人技术和对整个报仇计划的耐心。我很喜欢这一段落的设置,不仅仅是展现血腥的暴力,恰恰符合了“理发师”这个角色的身份。想最终杀死法官,就像高超的刮脸技术一样,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犹豫不决。该出手时就出手,需要迟缓更要细心耐心,果敢又不能鲁莽,少一刀刮不干净,多一刀就呜呼了。

其实,电影里除了臭烘烘的红色血液,还有很多纯真的红。陶德的女儿就是水手心中那抹最美丽无暇的红,正是这份爱让他最终救她脱离了苦海。洛薇特夫人又何尝不是深爱着陶德,虽然她每天都要面对鲜血淋漓的尸体,虽然她心目中对美好明天的红色梦想只能破灭在臭气熏天的红色血水中。还有那个孩子,对待洛薇特夫人只是一种红色的感恩。而陶德心中的红毕竟是黑色的,他双手沾满了无数人的鲜血,他终于为妻子报了仇却亲手杀死了最爱的妻子,爱消失了,仇也释怀了,他却倒在了自己制造的黑色血泊里。

这是一部能深刻到心里的好电影,好到你会被黑暗蒙住所有的希望,好到你会在黑暗中也能坚定的看见红不可预知的爆发。黑里的红是那么鲜明,红的却看不到一点光明。当年因为黄秋生的《人肉叉烧包》让包子不再热销,看过此片,在你走过理发店时,或许会下意识的摸摸脖子,还要使劲的大咽一口唾沫,好像,也是红色的。

喜欢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