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异思迁是什么意思?见异思迁成语造句和典故

2012-09-04 20:57:13 成语

成语名称:见异思迁 jiàn yì sī qiān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见异思迁】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见异思迁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见异思迁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异:另外的;别的;迁:改变;变动。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成语出处]  《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正音]  异;不能读作“yí”。

[辨形]  异;不能写作“议”。

[近义]   三心二意

[反义]   一心一意 专心致志

[用法]  易受贬义。形容人意志不坚定;易受外物引诱;就变化想法。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例句]   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要持之以恒;不能~。

[英译]  changeful

百科解释如下:

见异思迁,汉语成语,出自先秦·管仲《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指看见更加新奇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意志不坚定,喜好不专一。  

目录
  • • 读音

  • • 解释

  • • 典源

  • • 书证

  • • 用法

  • • 示例

  • • 辨析

  • • 相关

[显示部分][显示全部]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读音[回目录]

  jiàn yi sī qian

解释[回目录]

  异:不同的;新奇,奇特的。迁:改变,变动。指看见更加新奇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意志不坚定,喜好不专一。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典源[回目录]

  《管子.小匡》

  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墅,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今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弟,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

  注解

  士:即今之所谓读书人、知识分子。

  州:聚。

  闲燕:指安静、清净之处。或指学校。此处或以「州处」为断句,「闲燕」属下句。

  弟:通「悌」。顺从、尊敬兄长。

  旦昔:即「旦夕」。朝夕,早晚。昔,通「夕」。

  异物:不同的事物,指非本行之事。

  另可参考:《国语.齐语六》

  出处:先秦·管仲《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说明解释:

  在《管子.小匡》篇中,记载了春秋时,齐桓公问丞相管仲说:「要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安定,成就人民的事业?」管仲回答说:「士、农、工、商这四种身分的人不可以杂处而居,不然就会混乱,无法各司其职。所以圣王的时代,士都住在环境清净的地方、农民一定住在田野乡间、从事劳动的人一定住在官府附近、经商的人一定住靠近市场的地方。士如果能聚居在清幽的地方,那么从早到晚、从小到大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义、孝、敬、爱、悌等处世原则,他们的心就可以安定下来,不会受到别的事物干扰而改变他们的意志。后来「见异思迁」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见异物而迁焉」演变而出,比喻意志不坚定。

书证[回目录]

  清.康有为《大同书.戊部.去形界保独立》:「又凡人之情,见异思迁,历久生厌,惟新是图,惟美是好。」

  《大马扁.第七回》:「因此满胸抑郁,终不免宗旨不定,见异思迁,是个自然的道理。」

  《文明小史.第一四回》:「怕的是他们小孩子们,见异思迁,我这个馆地就坐不成了。」

  清.袁枚〈与庆晴村都统书〉:「名教中自有乐地,何必见异思迁?」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因此满胸抑郁,终不免宗旨不定。~,是个自然的道理。(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七回)

用法[回目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回目录]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错误事例: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造句:班级就是我们的家,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精益求精,这样我们的家才会变得更美好。在这个大家庭里,自私自利、见异思迁的人是不受欢迎的。我们就算做不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最起码在做值日生打扫班级卫生时不能拈轻怕重,挑肥拣瘦的。

  一个人不能有见异思迁的念头,志向才能坚定。

  他有见异思迁的毛病,经常被新鲜事物所迷惑。

  现在景气不佳,我劝你安心工作,不要见异思迁了。

  他在感情世界中,总是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令人非常讨厌。

  你学习才艺的意志要坚定,倘若见异思迁,到头来必定一事无成。

  一个没有定见的人,常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影响而见异思迁,改变原来的想法。

  要做好事情绝不能见异思迁,有句谚语说:「滚动的石头不生苔。」就是这个意思。

  他是个花心大少,见异思迁亦不足为奇。

辨析[回目录]

近义词

  三心二意 ,朝三暮四

反义词

  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相关[回目录]

歇后语

  这山看着那山高;秋后的野鼠

成语灯谜

  这山望着那山高

传说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相国管仲为国家的强盛做出重要的贡献,齐桓公问管仲是如何使民众安居乐业?管仲说把民众分士、农、工、商四个行业分开居住,使他们便于学习与钻研本行业的技能,而不会“见异物而迁”,这样可以安居乐业。

文献资料

  原文: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壄(ye 三声 通假字 同 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今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旦昔从事于此,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译文:桓公说:“划定人民居处,安排人民职业,应怎么办?”管子回答说:“士农工商四民,是国家的柱石之民,不可使他们杂居,杂居则说的话做的事都不一样。因此,圣王总是安排士住于闲静之地,安排农住近田野,安置工匠靠近官府,安置商人靠近市场。使士人们居处相聚而集中,闲时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悌。朝夕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从小时就习惯了,思想安定,不会见异思迁。因此,其父兄的教导,不严也能教好;其子弟的学问,不劳苦也能学会。所以士人的子弟常为士人。使农家居处相聚而集中,分别四季,安排用具,置备器械。搞齐全耒耜枷镰等等。在天气尚冷的时候。就铲除杂草修整土地,以待时而耕,耕得深,种得均,盖土又快。在降雨之前就除草松土,以等待时雨。时雨—‘来,就带上各种农具,早晚在地里从事农活,脱下常服,以就功役,分别苗的好坏,排好苗的疏密。他们头戴草笠,身披蓑衣,一身泥水,暴露发肤,竭尽其四肢之力,而积极在地里劳动。他们从小时就习惯了,思想安定,不会异思迁见。”

  清.康有为《大同书.戊部.去形界保独立》:「又凡人之情,见异思迁,历久生厌,惟新是图,惟美是好。」

  《大马扁.第七回》:「因此满胸抑郁,终不免宗旨不定,见异思迁,是个自然的道理。」

  《文明小史.第一四回》:「怕的是他们小孩子们,见异思迁,我这个馆地就坐不成了。」

  清.袁枚〈与庆晴村都统书〉:「名教中自有乐地,何必见异思迁?」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因此满胸抑郁,终不免宗旨不定。~,是个自然的道理。(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七回)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66885.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

为你精心推荐: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作文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