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出手 应用题 小学五年级
本文适合: 小学五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五年级的作文,题目为:《该出手时就出手——期末总复习之数学应用题解析》,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6月11日 星期一天气 晴间多云
该出手时就出手
——期末总复习之数学应用题解析
儿子进入期末总复习已经一周了,数学老师办法可真多,让孩子们画出每个单元的知识网络图,这是对所学知识的最好的梳理和总结,也是对孩子们总结和归纳能力的最好锻炼。每当儿子拿回李老师发的金牌奖状,成就感很是强烈,因为我没有参与他的构思和创作。
接下来的复习,是分类做卷子,基础概念卷、计算卷、应用题卷等。虽然儿子两次模拟考试都是100分,可从分类卷还是看出了他所学知识的薄弱环节,基础概念有不准确现象,计算准确率还有所欠缺,特别是昨晚的应用题卷,20道题涵盖了全书应用题的各个题型,儿子有些“蒙圈”了。卷子做了一半,发现有三道题不会做,还有两道做错了,这大大打击了他的自尊心,干脆不做了。我对此给予了最大的理解,每天都在题海挣扎,我看了都有点心疼,可是对于应试教育我们又能怎么样呢?儿子已经努力了。好吧!我拍拍胸脯对儿子说:“儿子,别头疼,老妈来帮你,我还不相信了,小小难题能难得住我。”
在大人们看来,应用题也是比较难的,它是对孩子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过程。我看了一下这20道题,有求最大公因数的、有求速度和时间列方程的、有根据公式列方程的。这些题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儿子的思路向来很准确,这一下各个类型放到了一起,可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很大的考验。我们先来看看他的错题吧:
1、一个梯形的面积是2.52平方米,上底是1.4米,高是1.2米,下底是多少米?(用方程和算术两种方法解答)
这是对梯形公式的举一反三的使用,s=(a+b)h÷2,那么a=s×2÷h-b,b=s×2÷h-a。可儿子做成了b=s×2×h-a,我觉得这不能算是粗心,而是对公式的举一反三上不熟练。
2、甲乙两地相距684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先后从两地开出,相向而行,货车先开出两小时,已知货车每小时行45千米,客车的速度是货车的1.2倍,客车开出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这道题儿子的前三步思路很对,2×45=90千米求出货车已经走出的路程,684-90=594千米求出剩下的路程,45×1.2=54千米求出客车的速度,最后一步儿子做的是594÷54=11小时。这错就错在了最后一步,它没有最后审清题意,货车先行了90千米后,再和客车从90千米处继续相向而行,正确步骤应该是594÷(54+45)=6小时,时间=路程÷速度和。
8、两根铁丝,一根长72厘米,另一根长80厘米,把它们截成长短相等的小段而无剩余,每段长多少厘米?共可截多少段?
这道题儿子也看出是求最大公因数,可分解完72和80的最大公因数是8,剩余9和10 ,却不知道正确答案是多少,他在铁丝的长短上纠结了半天,其实这道题的思路很简单,是他自己想复杂了,既然求出最大公因数,把两根铁丝分的段加在一起就可以了,这说明他还是没有审清题,忽略了长短相等这个重要的细节。
根据以往我的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经验,我给儿子做了一个全面的剖析,事实上,我把这二十道题全都做了一遍,我拿出本子给他看,儿子说后面的题我也没不会做,我说不是让他看答案,而是看我画的图,解应用题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把握:1、必需审清题意,让你求什么。2、通过画图将已知的信息列在草稿纸上,利用所学知识看能有什么发现。3、倒推法,如果要求出未知,必需求出什么,再审查已知信息。这是一个思路对接的过程,比如说:有一块梯形菜地,上底是85米,比下底短40米,高50米,去年共收菠菜73500千克,平均每平方米的菜地收菠菜多少千克?乍一看并不难。S=(a+b)h÷2,73500÷S=每平方米收的菠菜数量,可是在解题过程中,我和儿子犯了同样的错误:(85+40)×50÷2=3125平方米,如果不是重新审题这个错误还不太好发现,仔细审题后发现85+40=125米,这只是下底的长。正确做法是(85+85+40)×50÷2=5250平方米。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物理、化学也同样如此,容不得半点马虎,关键是要养成正确的分析和解题习惯。经过我的讲解和剖析,后半张应用题儿子很快就做完了。这次经历让我再一次认识到,家长必须沉下心来成为学习的内行,才能在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及时帮一把,该出手时就出手,孩子就一定能成为学习的赢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