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举目张是什么意思?纲举目张成语造句和典故

2012-08-25 21:25:21 成语

成语名称:纲举目张 gāng jǔ mù zhāng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纲举目张】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纲举目张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纲举目张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纲;鱼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条理分明。

[成语出处]  汉·郑玄《诗谱序》:“此诗之大纲也。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辨形]  纲;不能写作“钢”或“刚”。

[近义]   提纲挈领

[用法]  比喻抓住事物的主要环节;就可以带动一切;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一般作主语、补语;也可独立成句。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尽管工作千头万绪;但只要能抓住关键;就能~;带动起方方面面。

[英译]  Once the key linkis grasped;everything else falls into place。

百科解释如下:

词 目 纲举目张

  发 音 gāng jǔ mù zhāng

  释 义 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出 处 汉·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汉·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按:此语为一般成语,无所谓什么处处。著名词典学家、语言学家王光汉在《词典问题研究-成语溯源规范浅议》中指出:对一般成语,不宜提倡追溯什么“雏形”或“意形”。因为无论“雏形”也罢,“意形”也罢,即使撇开它是否是“源”这一点不说,它与定型之间都往往存在一个“似”的程度问题:有的甚似定型源,有的略似定型源,有的则或界于似与非似之间。相似程度的这种差异,多数又涉及到时间早迟的差异。《成语词典》说“语本”汉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汉语成语大词典》说“语本”汉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中国成语大辞典》没有用“语本”,但所引的第一个书例亦非定型形式例,是《吕氏春秋·用民》:“用民有纲有纪,壹引起纪,万民皆起,壹引起纲,万民皆张。”显然《中国成语大辞典》是把《吕氏春秋》的这段话看成为“纲举目张”的雏形或意形“源”的,现就拿上三例分析,是承认最早的《吕氏春秋》对,还是承认与“纲举目张”词目字面相近的《诗谱序》对呢?

  示 例 有句古语,“~”。拿起纲,目才能张,纲就是主题。(毛泽东《善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254463.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

为你精心推荐: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作文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