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开放性

散文标题: “人文精神”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开放性
关 键 词: 教学 开放性 历史 中学 精神 人文
散文分类: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文科教育是标准的、统一的教育,更是多样的、个性化的教育。”所以我们要以人文精神进行文科教育。其关键在于教学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关键词]人文精神开放性教学内容教学评价

(一)、“人文精神”与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也就是说教材仅是我们教学生的“材料”,而非我们教学的“内容”。任何教材都有它的局限性,现行教材的增来删去一改再改反复调整,与此不无关系。作为例子,当然也有一定的优劣之分。作为同一个历史能力训练点,我们完全可以让它通过不同的篇目来完成,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多方面的具体情况的需要对教材中的“例子”作适当的、科学的调整。学生的历史能力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样可以得到发展。

1.开放性地处理教材。

现行历史教材篇目有讲读和自读之分,其标准大概是“例子”的典型程度。作为课本,其对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划分有一定典型性与普遍性,但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侧重点的不同,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思想实际、兴趣点的实际等等予以适当的调整:把自己认为有讲读价值的自读课文作以讲读的处理,对一些认为讲读价值不大的课文完全可以做自读处理,当然,基本的历史史实学生是必须掌握的。例如:《中国古代史》的第三章第一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再如:《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一节,教材将其定为自读课文,我看得把他以讲读来处理,一是学生对三国与国民党的统治这些历史有兴趣,二是这节内容对后面的历史教学有很大的影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代史和国民党的内外政策。

2.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地扩展课外有关典型的历史人物和典型的历史事件篇目进入课堂。

历史的精髓蕴含在一切典型的历史人物和典型的历史事件之中,因而历史教材的篇目的选择具有其相对的随意性,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在课本的基本篇目的基础之上,适当选择一些典型的历史人物和典型的历史事件,让其登上我们的课堂。例如:用辩正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我们完全可以补充集“才子、斗士、政客、汉奸”于一身的汪精卫。而不必老是评价克伦威尔、拿破仑、李鸿章等。再如:讲读“二战”中的典型战役和著名人物时,除教材介绍的外,我们完全可以补充一些像“冲绳岛战役”、巴顿将军等。

当然,在历史教材的扩展中要遵循一个原则,即关照人文的积累与感受,关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扩展内容的处理方法上也要讲究灵活多变,粗细结合。

(二)、“人文精神”与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之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举步维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延用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即以常模参照评价为主导的绝对评价模式。结果,那些富有预见性、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学生其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就因此泯灭在所谓的标准统一的答案中。因此,必须首先在教学评价领域来一场大的变革。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即“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1)”我这里谈三点。

1、差异评价

历史学习存在着明显的级差,如此,历史学习的评价必须讲究差异性。所谓差异评价,实际上一是个体内差异评价,即根据学生个体努力状况和发展进程,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层次给出一个适合个体实际水平的标准,并根据这个标准作出恰当的评价,使学生不但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更能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信心。二是个体目标差异评价,历史学习存在着明显的级差,也决定历史评价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目标。教师通过对历史学习的诸多因素与任务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几条具体明确的目标,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目标,在完成了一个目标后,再选择另一个新的目标,教师只根据学生达成自己选定的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价。

2、多元评价

多元评价,是适应历史学习的开放性、多样性、发展性需要的(2)。多元评价则充分考虑到了教育的复杂性,符合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特点,既全面客观,公正公平,又灵活机动,因人而异。多元评价包括评价项目的多元化——既注重结果的评价,更重视过程的评价;既看重研究的成果,更注意学生的态度;既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更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应用和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者多元化——在保留教师评价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自评互评,学生团队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评价方法多元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

3、模糊评价

给学生思维以广阔的个性创造空间。作为社会科学范畴的历史学科,其教材内容的人文性使其评价模糊性这一特点的体现相对于理科学科来说更为突出,历史教材史实评价本身就是一个个的“模糊集”,对于历史教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素养、生活经验、道德标准对其内容的道德的评价、情感体验等作出不同的理解和评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一切无不体现着学生的个体差异,无不体现出学生认知的多样性、相对性和模糊性。

历史史实具有确定性,但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要具有模糊性。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极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对问题进行开放性的思考,要尽可能的避免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或主观认识去规范、限制和评价那些带有主观个性特征和其他答案非惟一性的学生的回答,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否定的方法,也应在非客观性问题上免开尊口或免开尊口,即使要发表个人意见,也要表明是个人观点。要尽量避免让自己天然的权威性,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

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模糊性,并不是说所有的都不强调对错,老师成了“好好先生”,对于一些知识性、逻辑性的错误或者世界观的错误等一定要给以明确的是非判断。

参考资料:

(1)陈伟国、何成刚《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第9页;

(2)《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12期P27页。

喜欢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