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和尼采我们应该接受谁?

2012-08-25 16:44:36 接受应该我们尼采庄子
散文标题: 庄子和尼采我们应该接受谁?
关 键 词: 接受 应该 我们 尼采 庄子
散文分类: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时下很多人都喜欢读庄子的文章,于丹在《百家讲坛》大谈庄子,更是在社会上掀起了一阵庄子热。这一社会现象与前些年的“尼采热”极为相似。说句老实话,我也很喜欢庄子的文章,尽管我对其没有太深刻地领会,但庄子的文章中那汪洋恣肆、开阖纵横、想像奇崛、寓意深刻的文字,确实让人领略到了先秦诸子散文的巨大魅力。不过,我觉得庄子的思想消极因素要远大于积极因素。说白了,庄子的思想就是一种逃避现实的退让处世哲学,是一切失败者失意者寻求精神解脱的秘药良方,他的世界观与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胜利法并无二致。可以说,庄子就是阿Q的祖师爷。??比如,阿Q精神最重要的特点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将失败当成胜利来自我安慰:明明身无分文,却偏要吹嘘自己先前比别人阔得多;明明被别人欺侮挨了打,却在心里想这是儿子打老子;明明是自己打了自己两个嘴巴,却设想被打的是别人。而在庄子的逻辑里,富贵是不值得羡慕追求的,任何具体事物也都是不值得留恋的。他认为名利是人们相互倾轧的工具,于是就主张超名利、超好恶、超生死,逍遥于尘世之外,而无心于尘俗,无情于人世。现实中充满了矛盾斗争,是非成败变幻莫测,只有完全逃脱了现实才能避免在斗争中被倾轧,才能得到精神上的快乐。这样看来,二者确实是有重要区别的阿Q蒙昧不化,是麻木的,而庄子的内心是清醒的。??庄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于天地之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一种无所拘束,无比惬意的人生境界,“无待”而绝对自由是“逍遥”的前提。“有待”之人,心为物役,身陷囹圄,终不得自由和解脱。在庄子那个时代,一般的知识分子都处于一个追求功名利禄的状态下,而庄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在于追求“与造化者同其逍遥”,也就是万物自然详和。庄子为了打破那些以世俗价值为追求目标的而且以世俗目标满足的心态,用“逍遥游”中描写的神奇的自然世界,引导人们去追求一个新的世界——出世的无为。而这一切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逃避现实的弱者的世界观。庄子蔑视功名追求精神的富足,他甚至视痛苦而不见,自己的老婆死了竟然鼓盆而歌,这样的超脱实际上掩盖了逃避的精神实质。庄子的理论是在引导人们在现实面逃避现实、逆来顺受、抹杀矛盾、取消反抗,退避在自己的思想中寻找慰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幻想进入无差别的境界。他的消极避世的人生观,说到底是一种弱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再看看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权力意志”“超人哲学”,尼采宣称“上帝死了,要对一切传统道德文化进行重估”,他的“超人”是用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构建新的价值体系的人。超人具有不同于传统的和流行的道德的一种全新的道德,是最能体现生命意志的人,是最具有旺盛创造力的人,是生活中的强者。尼采所指的“超人”形象大致可以概括为:超人是超越自身、超越弱者的人,他能充分表现自己、主宰平庸之辈;超人是真理与道德的准绳,是规范与价值的创造者,我们看看,尼采的“强势”哲学比之庄子的“弱势”哲学是不是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呢???李大钊曾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中指出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一为自然的,一为人和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苟安的,一为突进的;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一为保守的,一为进步的……”等等,上述这些中西文化比较是不是很适合庄子和尼采之间的对比?庄子为了打破那些以世俗价值为追求目标的而且以世俗目标满足的心态,用逍遥游中描写的神奇的自然世界,引导人们去追求一个新的世界——出世的无为。而尼采与庄子的思想截然相反,他的思想是积极入世的。尼采的所言的超人是自由的、自足的;超人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大的希望;超人是在不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憎恨、嫉妒、顽固、怀疑、严酷、贪婪和暴力只能使超人更坚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尼采的学说虽说功利色彩比较严重,其中也不乏错误言论,但客观地讲,他的理论比庄子消极避世的思想要进步许多。??我觉得庄子的学说千百年来给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造成了很消极的影响,每当遇到挫折,人们不是去积极地面对,勇敢地接受挑战,而是躲进庄子“无为”小天地里难以自拔。庄子所描述的“逍遥游”精神太空明明是精神空虚的小天地,可偏偏被后人自欺欺人的解释成“鲲鹏之志”的大境界,可见中国文人中毒之深,不可救药。正如鲁迅先生当年所指出:“中国的文人,对于人生,至少是对于社会现象,向来就多没有正视的勇气”。当今社会,腐败分子们巴不得你受庄子的影响避世退让,这样他们贪污起来喝老百姓的血就会更从容,社会上的残渣余孽们也巴不得人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眼不见心不烦”,这样他们便可以大大方方制造出更多的社会矛盾,可我们的社会责任感也会不知不觉的丧失殆尽。??所以,弘扬传统文化是件好事,但我们更应该汲取精华、摈弃糟粕,批判地继承优秀传统,同时也应该善于接受先进的外来思想、外来文化,他方之石,可以攻玉,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喜欢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