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头棒喝是什么意思?当头棒喝成语造句和典故

2012-08-23 17:07:42 成语

成语名称:当头棒喝 dāng tóu bàng hè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当头棒喝】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当头棒喝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当头棒喝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成语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临济义玄禅师问乐普曰:‘从上来;一人行棒;一人行喝; 阿那个亲?’对曰:‘总不亲。’师曰:‘亲处作么生?’普便喝;师便打。”

[正音]  当;不能读作“dànɡ”;喝;不能读作“hē”。

[近义]   晨钟暮鼓 发聋振聩 当头一棒

[用法]  多用在书面语里。一般作主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我们应该~那些扰乱社会治安的不法分子;使他们立即停止各种犯罪活动。

[英译]  give sharp advice for one to wake up from error

百科解释如下:

目录
  • • 成语释义

  • • 佛学释义

  • • 象棋中的“当头棒喝”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成语释义[回目录]

  当头棒喝 ( dāng tóu bàng hè )

解释

  当头:迎头;棒:指用棒子打。喝:大声喊叫。佛教语,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的仪式。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

典故

  古代,有一个叫黄檗的传佛禅师,身边有许多弟子。他接纳新弟子时,有一套规矩,即不问情由地给对方当头一棒,或者大喝一声,而后提出问题,要对方不假思索地回答。而且每提出一个问题时,都要当头棒喝。

  黄檗禅师的目的,是考验对方对佛教的虔诚和领悟程度,告诫对方一定要自己悉心去苦读深究,弄清佛法的奥妙。黄檗禅师的这种古怪的传教方法,后来便被佛门采用流传。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多用于书面语

示例

  袁鹰《悲欢·用生命和血写成的诗》:“这声音如晴天霹雳,~,使叛徒们心惊胆战,无地自容。

近义词

  晨钟暮鼓、当头一棒

佛学释义[回目录]

  禅宗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用心即乖。所以,不少禅师在接待初学者,常一言不发地当头一棒,或大喝一声,或“棒喝交驰”提出问题让其回答,借以考验其悟境,打破初学者的执迷,棒喝因之成为佛门特有的施教方式。《续传灯录》“茫茫尽是觅佛汉,举世难尽闲道人。棒喝交驰成药忌,了忘药忌未天真。”后以喻促人醒悟的警告为棒喝或当头棒喝。《镜花缘》第八十四回有“这个笑话虽是斗趣,若教愚而好自用的听了,却是当头一棒,真可猛然唤醒。”当头棒喝在教育的方式手段上可能会表现得过于强烈,但其目的是促人猛醒,其内在的基础应该是至高的修为。一些教育工作者常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别说打,就是一句重话也说不得。其实,所谓师者父母心,只要你对学生能真正怀着一颗爱心,对学生能有真正深入的了解,能抓住问题的症结,适当的重话是能够起到警醒作用的。应用例:那一番话语,犹如当头棒喝,使他幡然悔悟过来。

  “棒”指谁呢?就是德山宣鉴禅师,“喝”指的是临济义玄禅师,这两个人的棒喝十分有名。有一句话说:“德山棒如雨点,临济喝似雷奔”,德山宣鉴用棒打起人来,像雨点那么多,落得那么快;临济在喝骂学生时,就像奔雷一样,既快且大声。德山禅师用棒喝教学法,打得非常厉害,只要是进门的学生通通会被打。

  有一次,一个学生要进入他的门下,别人就警告:“小心啊!一进门,禅师就打人,你要好好防著。”学生说:“放心,我会很快躲开。”

  结果,这个学生一进去,跪下来顶礼老师,刚刚行完见面礼,正要站起来的时候,老师已经打过来了。学生说:“老师!我的见面礼还没完,你就打;我要讲的话还没讲,你就打,这怎么行呢?”

  老师说:“等你讲出来再打,就来不及了。”德山禅师教学生的原则是“道得三十棒,道不得三十棒”,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答得出来,也是打三十棒,说不上来一样是三十棒,不管什么时候都打。

  临济的喝骂也是很厉害,速度快如奔雷。虽然这两个人门风都十分严峻,甚至严苛,可是非常奇怪,他们的学生却很多,可以说门庭若市,四方学子都仰慕他们的道风,甘愿来挨打、受骂。

  为什么这两个禅师要采取棒喝的教学法呢?主要是让学人来不及想,不假思索,因为禅宗讲究不立文字,言语道断,只要稍微一绕文字语言就偏差了,一思考就不对了。在我们还来不及思考,来不及表达,当下的那一刻,就是佛法的本来面目。

  棒喝在中国禅宗的教学里非常有名,可以说教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不过,时代不同了,学生的根器不一样,教育现代的学子,可能无法用上棒喝的教学法。

象棋中的“当头棒喝”[回目录]

  

“当头棒喝”这句成语是从佛教中来的。它本来是一种特殊的考试方法。古时候,为了测验年轻的和尚对佛教的理解程度,常常由老和尚突然大喝一声,用木棒当头给他一下,然后让他马上回答一个佛教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够答上来,说明这个年轻和尚对佛教的理解已经很好了。如果回答不出来,或者结结巴巴,说明他还得再下苦功。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古老的办法已经废弃不用了,但这句成语却流传下来。人们现在使用它,已经和佛教无关了。多半是指“使人觉悟的猛烈手段”,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并不是说一定要拿个大棒子真的去照着对方脑袋打一下。

  那么,在象棋中,“当头棒喝”是怎么回事呢?它通常是指从对方主将的正面发起攻击,而且这种攻击非常有力,就好像拿个大棒子在它头上猛敲一下。好吧,让我们来看一看下面这个战例,看看它是不是具有大棒子的威力,是不是真的很厉害。

  图1,红方虽然多个子,从表面上看,好像拿黑方没办法。如果进炮打将,黑将可以上来;如果平中打将,黑马能够垫上。红方能不能将死黑方呢?

  办法是有的。这就是“当头棒喝”。

  炮三平五 马3进5

  红炮平中将军,成重炮之势,黑方只能垫马解杀。

  前炮进三!

  突然给它来个“当头棒喝”,这一着太厉害,黑方老将立刻吃不消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黑方不是可以用士吃掉这只炮吗?

  …… 士4进5

  帅五平六!

  献炮的后续手段。黑方如士6进5吃炮,红就帅五平四,坚持用帅来控制黑将,这是要留意的。

  红方出帅控制黑将后,我们突然发现,呀,黑方竟然无子可动了。小朋友仔细看一下,是不是这样呢?

  显然,红方取胜的关键就是前炮进三这步棋,这一棒是不是很厉害!

  三着棋,构思的难度似乎并不大。但如果小朋友能够连贯地构思出这样的攻击方案,那我们应当承认你是一个天才!你太棒了!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118589.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

为你精心推荐: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作文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