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来寻圣地

2012-08-20 00:51:47 圣地里来
散文标题: 千里来寻圣地
关 键 词: 圣地 里来精美散文
散文分类: 精美散文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已故领袖毛泽东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词,从课本读到这首诗词到如今,多少年过去了,但每记起那耳熟能详的诗句,心中就奔涌着一股按捺不住的激情。诗中抒发的革命英雄情怀和惨烈战斗景象,也一直令我无限敬仰和神往。到井岗山去朝拜圣地,去看看茨坪和黄洋界也一直是我心中未了的夙愿。这个机会终于来临,最近,院党委让我带领部分优秀职工去领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5月16日这一天,我和来自临床一线的42名职工一道,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无比敬仰和对那块红色土地的深情向往之情,踏上了寻访革命胜地——井冈山的红色之旅。

临行这天起得很早,4:30分,在医院高大的广告牌灯光照耀下,来自医、护、药三个部门的职工代表,从城区的不同方向匆忙而有序地聚汇到医院大门前。大家热烈而兴奋地交谈着,三个小组的组长迅速清点好人数后,便秩序井然地开始上车了。大家自觉把前排座位让给晕车的、身体状况差一点的或年龄大一点的女同志。药事科这一组的人员全都坐到了最后几排。这种出发伊始就表现出来的团结友爱精神,一直贯穿在为期四天的整个旅游行程中,令我感动和赞叹!

出洪湖、经黄石、过九江,大家一路笑语欢歌。全程高速,平稳舒适,下午五点钟到达吉安市,游览了我们此行的第一个景点——文天祥纪念馆。吉安市在南宋时期称为庐陵,也是文天祥的故乡。馆址建在一个小山坡上,浓郁的苍松翠柏环绕着文天祥雕像和馆房,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诠释着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夜宿吉安。第二天上午,我们游览了吉安市青原区美陂古村落。并在第一个大牌坊前集体合影留念。美陂又称为庐陵文化第一村,已有近千年历史,全村统姓梁。村舍建筑全是青砖灰瓦,朴实素雅。各巷道均以鹅卵石铺路,纵横交错,有八卦阵之疑。村里有多处古祠堂、古书院、古庙、古楼阁、古牌坊、古水塘。民风纯朴,人文气息浓厚。吉安更诱人之处还在于它的红色根基——当年红军曾驻扎在这里,毛主席在《广昌路上》一词中写道“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电视连续剧《井冈山》也曾在这儿取景拍摄。正是由于红色革命元素的注入,才使吉安这座城市更具魅力,使庐陵文化第一村更加美丽。

紧接着,我们向井冈山挺进。在绿树环绕的山道上,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高速车程,穿过永新和三湾,到达了茨坪镇。这里原是井冈县的旧址,2006年在山下新建井冈山市,大部分政府机构已迁走。这里海拔820多米,是一座美丽的公园式山城。高楼林立,古木参天。刚刚传递过奥运圣火的“天街”,被无数火红的小灯笼和缤纷的彩旗装点得格外秀美。城中心的挹翠湖公园,是井冈山干群利用义务劳动修筑而成。湖面如镜,湖周松柏如林,绿荫如盖。湖上亭台楼阁,别有情趣。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共井冈山干部学院等依湖而建,既自成一景,又与雄秀的山色相互辉映。让漫步在茨坪街头的人们遥想它当年的地位、想像着当年在井岗人心目中的另类辉煌。

在井冈山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们分别瞻仰了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战斗的故居,参观了红军医院、造币厂,井冈山五井之中的大井、上井、小井村落,红军营地旧貌及井冈山主峰——五指峰。

特别要提到的是2007年落成的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准确地说应是称作井冈山革命斗争纪念馆。因为充分运用了现代声、光、色多媒体高科技手段,造价据说上亿元。仿真科技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情境在这里得到再现。记参观者身临其境地领略了反围剿战役以少胜多的惨烈战斗场面,逼真形象地表现了1927年10月——1930年2月这一阶段井冈山历史画卷,使人深受教育和鼓舞,也会更对今天的和平幸福时光更加珍惜。

井冈山烈士陵园坐落在高高的山峰上,由纪念碑、雕塑园、纪念堂、碑林四大部分组成。沿着长长的石阶,我们一步步向先烈的忠魂靠近。在纪念堂前,我们一行人神情肃穆地为红军英烈们敬献了花圈。仰望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近距离解读十九座栩栩如生的井冈山斗争英烈雕像,不由心生出无限的敬意和感叹——井冈山不愧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她孕育了多少革命的种子,才有新中国的诞生和今天的繁荣富强。

第三天下午我们来到黄洋界哨口。书上云:黄洋界地势险要,左边是深谷,右边是陡壁。在我无数次的想象中,这个举世闻名的地方应是一片悬崖峭壁之间的营垒。在深谷和陡壁的中间应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威严炮垒吧?可我们乘车而上,沿途看到的却是满山的杜鹃树和苍郁的灌木林,已完全遮盖了它的险峻。雨雾迷濛中的黄洋界更是苍茫一片。看着昔日残存的战壕我想起了毛主席的另一首诗句“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黄洋界的炮声已经远去,鼓角与旌旗都化作了影视剧里的情节。不过,新树的碑石,伟人的遗墨,仿旧的红军营房,这一切仍让我们领略了这井冈山险关难以描述的神韵。

而袁鹰的一篇《井冈翠竹》,种下了我对那一片苍翠的神往。漫步在烟雨蒙蒙的百竹园中,只见小径幽深,竹叶婆娑。竹海深处,有水榭、亭台、如意泉供游人观赏。沿途竹竿上挂着的塑料卡片带我们认识了毛竹、龟背竹、曲杆竹、方竹、紫竹等名目繁多的竹。在腥风血雨的战火中,竹子被做成扁担、梭镖、竹钉、碗、筷、手术器械等,故而有“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句经典名言。

井冈山的五龙瀑布和水口瀑布,集所有名山秀水的壮丽于一身,无需我赘言。著名画家陆俨少,游历五龙瀑布时留下了惊叹:“跷下已惊壑转雷,更于九夏觉风寒。龙蟠谷底天矫下,尾祯苍岩欲锁难。百丈飞流流不竭,半天直下起风雷。问渠那得许多水,为有源头万万山。”又有“水口凝春色,双溪落彩虹。石门关不住,猿鸟任西东。举目飞泉下,深潭碧玉流。闲云空自远,含笑乐悠悠。”说的就是晴天游赏水口瀑布的感受。

因为时间有限,井冈湖、金狮面、朱砂滩漂流、象山奄等景点,我们都无法去游览了,让它留着再上井冈山的理由吧。

井冈山太大了,井冈山的故事太多了,然而我们的旅程却是短暂的。下山时景区放送的是充满深情的《十送红军》,那略带忧伤的旋律给我们的离别凭添了些许愁绪。井冈山圣地离我们渐行渐远,但千里来寻的井冈山精神,却将伴随我们今生。我在心里默默地告别——哦,井冈山,我们肯定还会再来。

喜欢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