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 滋味 论语精美散文
散文分类: 精美散文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前些天在一次与儿子逛书店的时候,我在书架上偶然看到一本《论语》,就随手买了回来,这些天我在阅读孔子的《论语》,让我再一次从书中认识到了这位千年“圣人”的魅力。在读论语时,有的时候尽管不能读懂其全部的意思,但我想,只要是潜心去读的人,就一定能读出其中的意思,领略其中的感受!
读《论语》之后,我却能感受出了孔子不是圣人的圣人。孔子是我们读书人的榜样,他热爱读书,有着虚怀若谷的学习胸襟。这对于我们一个接受知识的人来说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尤其,面对社会中的金钱与贪欲,面对人生的享受与付出,孔子却能用其一生来实践我们读书人的诺言,成为我们读书人学习的典范,这应是孔子最大的骄傲。也是孔子被后人尊为圣人的理由之一,倘若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能得到这样的尊称也不是为过的,正如孔子所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用现在的话说讲:有十户人家居住的地方一定会有像我一样忠信与诚信的人,只是不像我一样喜欢学习罢啦。
孔子人生的志向平实而伟大。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在生活中,有的人会过高评价自己,即使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较高的人生目标,也诚然为此忙碌了一生,但终久因未能完成自己的人生追求而遗憾地离开生命列车的轨道,这样的人有我们学习与可取的地方,他追求的理想无论成功与否,起码有一个积极的人生心态是值得我们学习。人生的心态实际上就是你面对生活的心态,这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十分关键的。人活着就要有目标的生活,有了目标地生活我们就能找到生活的心态,于是,在有了这个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为这个目标努力。孔子做为我们千年的“圣人”,他从来不会死去的理由,就是因为他在自己的生活中有着一个朴实的人生目标,读过《论语》的人,就能够能感受到孔子做为一个圣人的志向既是那么的平凡却又是那么的深不可测,也许这就是成为圣人的理由吧!《论语》中对孔子的人生志向是这样记述着:有一次,孔子在和他的学生颜源、季路氏等人聊天的时候,他的学生问孔子的人生志向是什么,孔子说他的志向就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希望老年人能安乐,朋友能信任我,年轻人能关怀我。这样的人生志向再简单不过,却成为了我们数千年来人们生活的追求。
几千年过去了,孔子的人生追求并没有过时,他人生的追求依然是我们当今这个和谐社会中最高境界的理想,关心老人,关怀弱体,关注自己,坦诚交友。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情,可我们却真正要做到也需要我们付出百倍的艰辛。人的志向其实不在乎大小,关键在于为这个理想付出的多少,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孔子能够辩证地看待生活。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可面对千绪万头的生活时,我们就显得很茫然,做起来就的确很为难啦。我们知道,私欲是人的本性,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在面对别人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自己的亲人与自己亲近的人,其实这就是我们做人的障碍,也是我们不能够了解自己的缘故。解决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就是自我挑战的考验,反映在工作上面就更是如此。有一次在教师评职称的时候,由于领导的暗示,制定条件的时候总是要把领导视线中的人套里去。结果就是领导最亲近的人受益而别人就受到伤害。辩证地看待生活,我们就能受到别人尊重!也许这就是圣人才能做到的吧?我们做为常人,虽不能求事事做到,但我们能够客观要求自己就很不容易了,就值得去表扬,去鼓励!
不能够辩证地对待自己,就是对自己认识不足。所以我们要学会反省自己,就是不断认识自己的一个过程。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要把角度看准,尤其在面对自己与别人的利益时,我们更需要慎重对待。孔子在这一点上是这么做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呀,我们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能体谅别人。这种换位思考的方法,我们常人很能做得到吗?
正人先正己,这是孔子最为优秀的品德。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很为难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掌握权柄的人来说,考虑的就很多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烦恼与疑惑呢?其实这与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行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孔子在谈到从政的问题上就告诫我们“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从政需要一个良好的品德,那做人也需要一个端正的品行,一个人的品行就如我们生命里需要的氧气,没有这样做人的基础,我们就很难找到做人的乐趣,可这些不是生来就有,需要我们从学习与反省中得到。
读《论语》就如同面对一面镜子,能看到自己,认识自己,认识别人!
最后,在文章的结尾,我还是要奉劝大家在有闲时间读读《论语》,我相信,一定能够从里面读出自己的滋味,会让自己的人生受益!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