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土地情思

2012-08-20 00:22:57 情思土地
散文标题: 碱土地情思
关 键 词: 情思 土地精美散文
散文分类: 精美散文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打点屯儿从门前径直向东看是碱洼子,往东南看也是碱洼子,正前方是碱泡子,屯子西边从西南到东北也都是碱洼子,西洼子中间就是一个很大的碱水湖。能种植庄稼的只有南到冯家围子后节地,东到腰山屯子房西这么一条总共不足五公里的曲尺形的沙岗,打点屯就坐落在这条曲尺拐角的地方。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话一点不假。打点屯儿既不靠山,也不靠水,唯一能与人家显摆的就只有这随处可见的碱洼子,再就没别的了,但是人们依然在这片土地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生生不息,各得其乐。一代代一辈辈不停的用那一双双勤劳的手,铸就了这块碱土地不朽的文化。

多少年来,家家户户吃的从那少得可怜的薄得不能再薄的沙岗上产出,花的就靠这触目可及的碱土地。

年年秋后,庄家一上场,洼子里就开始起碱了,在黑黑的潮湿的碱土地上,泛起厚厚的像爆米花儿一样的白嘎巴,那就是起碱了,人们就拿着泥板子、锅铲子之类的工具一点一点的刮起来,弄回家用锅熬成碱水,澄清之后装在盆子里,做成碱砣子,拿到市场上去卖,一个冬天家家户户也能挣个百头八十的。我们这里的碱土不同洼子的碱土熬出来的碱质量也不同,把碱砣子打开,看里边的碱芽子论质定价,东南洼子熬出来的碱是刀片儿状的,人们就它大刀片儿,是二等碱;后洼子熬出来的是葡萄状的,人们叫它葡萄芽子,颜色发红,是质量最差的,但是尽头比较大;最好的是西洼子,那碱土熬出来的碱清一色儿是箭头儿芽子,颜色雪白,芽子也长,仅次于冰碱。冰碱固然好,然而不是年年都起,多少年才起一次,就说我们打点屯的两个碱泡子,几十年来只起了两次,量也没有土碱大。

碱土地多少年来成了人们赖以生存不可缺少以经济来源。庄户人家养猪离不开碱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碱篷子,夏天捋嫩绿的煳熟了喂猪;秋天割成熟的,打下籽粒喂猪,自家用不了,拿到市场上去卖,一麻袋还可以买到两三块钱。八三年春天,也就是我成家的转过年,我的大舅哥给了一头小猪崽儿,没啥喂的,我还和妻子在西湖的大南边扫了四五麻袋碱篷子籽儿。

碱篷子又分黑白两种,通常喂猪的是黑碱篷子,而白碱篷子主要是用来做烧柴。每年春天,人们都喜欢用大耙在长有白碱篷子的地方搂柴火,因为白碱篷子一碰就掉下来,既好搂,又闯堆儿,还抗烧。

自大改革开放、实行联产承包分田到户以后,各家各户自己有车了,每年早春人们都用车拉抹房子用的碱土上街里平方区去买,一车都能卖十来块钱,勤快点的,一个春天都能把春种的全部费用挣回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近些年来,国家为了保护土地资源,不允许挖土了,人们则利用距离县城距离近的优势,在庭院和离家近的耕地里边扣塑料大棚,发展棚菜经济,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富裕了,很多人家都盖起了彩钢板屋顶的瓦房。

离开故乡打点屯儿已经二十多年了,每年有空闲时间,我都要带着妻儿回那里看看,看看我的亲戚朋友,看看日思夜想的碱土地。

还有我长眠在那里的父亲母亲。

二零零八年四月三日

喜欢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碱土地情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散文标题: 碱土地情思
关 键 词: 情思 土地精美散文
散文分类: 精美散文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打点屯儿从门前径直向东看是碱洼子,往东南看也是碱洼子,正前方是碱泡子,屯子西边从西南到东北也都是碱洼子,西洼子中间就是一个很大的碱水湖。能种植庄稼的只有南到冯家围子后节地,东到腰山屯子房西这么一条总共不足五公里的曲尺形的沙岗,打点屯就坐落在这条曲尺拐角的地方。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话一点不假。打点屯儿既不靠山,也不靠水,唯一能与人家显摆的就只有这随处可见的碱洼子,再就没别的了,但是人们依然在这片土地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生生不息,各得其乐。一代代一辈辈不停的用那一双双勤劳的手,铸就了这块碱土地不朽的文化。

多少年来,家家户户吃的从那少得可怜的薄得不能再薄的沙岗上产出,花的就靠这触目可及的碱土地。

年年秋后,庄家一上场,洼子里就开始起碱了,在黑黑的潮湿的碱土地上,泛起厚厚的像爆米花儿一样的白嘎巴,那就是起碱了,人们就拿着泥板子、锅铲子之类的工具一点一点的刮起来,弄回家用锅熬成碱水,澄清之后装在盆子里,做成碱砣子,拿到市场上去卖,一个冬天家家户户也能挣个百头八十的。我们这里的碱土不同洼子的碱土熬出来的碱质量也不同,把碱砣子打开,看里边的碱芽子论质定价,东南洼子熬出来的碱是刀片儿状的,人们就它大刀片儿,是二等碱;后洼子熬出来的是葡萄状的,人们叫它葡萄芽子,颜色发红,是质量最差的,但是尽头比较大;最好的是西洼子,那碱土熬出来的碱清一色儿是箭头儿芽子,颜色雪白,芽子也长,仅次于冰碱。冰碱固然好,然而不是年年都起,多少年才起一次,就说我们打点屯的两个碱泡子,几十年来只起了两次,量也没有土碱大。

碱土地多少年来成了人们赖以生存不可缺少以经济来源。庄户人家养猪离不开碱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碱篷子,夏天捋嫩绿的煳熟了喂猪;秋天割成熟的,打下籽粒喂猪,自家用不了,拿到市场上去卖,一麻袋还可以买到两三块钱。八三年春天,也就是我成家的转过年,我的大舅哥给了一头小猪崽儿,没啥喂的,我还和妻子在西湖的大南边扫了四五麻袋碱篷子籽儿。

碱篷子又分黑白两种,通常喂猪的是黑碱篷子,而白碱篷子主要是用来做烧柴。每年春天,人们都喜欢用大耙在长有白碱篷子的地方搂柴火,因为白碱篷子一碰就掉下来,既好搂,又闯堆儿,还抗烧。

自大改革开放、实行联产承包分田到户以后,各家各户自己有车了,每年早春人们都用车拉抹房子用的碱土上街里平方区去买,一车都能卖十来块钱,勤快点的,一个春天都能把春种的全部费用挣回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近些年来,国家为了保护土地资源,不允许挖土了,人们则利用距离县城距离近的优势,在庭院和离家近的耕地里边扣塑料大棚,发展棚菜经济,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富裕了,很多人家都盖起了彩钢板屋顶的瓦房。

离开故乡打点屯儿已经二十多年了,每年有空闲时间,我都要带着妻儿回那里看看,看看我的亲戚朋友,看看日思夜想的碱土地。

还有我长眠在那里的父亲母亲。

二零零八年四月三日

喜欢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