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玉米熟了

2012-08-19 23:37:40 家乡玉米现在那时母亲
散文标题: 家乡的玉米熟了
关 键 词: 家乡 玉米 现在 那时 母亲抒情散文
散文分类: 抒情散文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青纱帐”早换了黄装,湿热的空气中略夹杂着成熟的气息。哦!家乡的玉米又成熟了。

挑着担子的大伯大妈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割秸秆的刀声连绵不断。玉米地里不时窜出几只惊慌失措的肥鸡,咯咯哒连滚带爬跌进地沟里。咦!难道就连这小小的生灵也想出来收庄稼吗?

在秋日的授权下,玉米地给一切靠近它的事物都披上了玉米所特有的黄颜色:草地是黄的,路面是黄的,肥鸡的羽毛是黄的。就连远处站着的那个人的脸也清晰地散发着玉米糊糊所特有的黄颜色。略走几步再看,那张玉米黄的脸逐渐清晰了。哦!原来那人是母亲,她已经在地头盼着好一会子了。

进入大学以后,我才知道想家的苦,明白原来回家也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在学校里憋了好一段时间后,我终于忍不住偷空回家了一趟。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新奇。不必说家乡收割玉米的那种忙碌的场面让人惬意,就是家中以前的那些再熟悉不过却又并不起眼的角角落落也能让人回味无穷。

见到我回来,母亲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一个上午,一家人便在一起盘算着中午要吃的菜:鸡、鱼、肉……仿佛我就是个贵宾。突然不知怎么的,看到这种热闹的场景,我又有一种身处异乡的感觉,心中陡然增加了几丝凉意:原来本都是一家人,现在到这样客气起来了。

“有玉米糊糊吗?”我问,“要加咸菜汤的那种。”

“这孩子,怎么突然又想起要吃玉米糊糊起来了。”母亲开心的笑着,并不理会我的要求。我叹了口气,看了看远处的玉米地,不禁又想起了吃玉米糊糊的那段时期,那种感觉真的好温馨。

那时的家,很穷。母亲和现在一样,总是为生计而绞尽脑汁。但不同的是,现在母亲算计的总是怎样使饭菜更为可口,而过去她每天都要想的是今天怎样的吃法才能节省大米。那时家中唯一能够大量填补大米不足的替代品恐怕就是玉米了。烧滚的水,只需要放上那么一小碗玉米粉就变成了一锅香气扑鼻的玉米糊糊了。但与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特点不同,玉米糊糊对于那时还小的我来言,简直就是一碗散发着异香的毒药,实在不能下肚。为了向我们兄弟俩“推销”她的玉米糊糊,母亲总是不断给玉米糊糊变着花样。于是,玉米锅巴糊糊、玉米山芋糊糊、玉米咸菜汤糊糊等五花八门的“新产品”便不断推出“市场”。但无论怎样,我对那玩艺就是不敢恭维。

明着抗议是行不通的,母亲丝毫不会为我们近似哀求的抗议声所打动;暗着抗议(拒食)更不成,除非你想讨打。不过如果有可能的话,吃“百家饭”是可以的。但一句话,不论在家里还是在人家吃饭,肚子一定要是饱的。在家里有什么你就要吃什么。这种“强权”曾经让弱小的我感到好委屈,不过现在想来,那些事是十分有趣的。意识中,我总觉得那时的家才叫真正的家。

唉!其实最美好的时光往往就存在于过去,但可惜我那时不懂得珍惜。惟有残余的回忆供自己漫漫回味罢了。

喜欢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家乡的玉米熟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散文标题: 家乡的玉米熟了
关 键 词: 家乡 玉米 现在 那时 母亲抒情散文
散文分类: 抒情散文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青纱帐”早换了黄装,湿热的空气中略夹杂着成熟的气息。哦!家乡的玉米又成熟了。

挑着担子的大伯大妈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割秸秆的刀声连绵不断。玉米地里不时窜出几只惊慌失措的肥鸡,咯咯哒连滚带爬跌进地沟里。咦!难道就连这小小的生灵也想出来收庄稼吗?

在秋日的授权下,玉米地给一切靠近它的事物都披上了玉米所特有的黄颜色:草地是黄的,路面是黄的,肥鸡的羽毛是黄的。就连远处站着的那个人的脸也清晰地散发着玉米糊糊所特有的黄颜色。略走几步再看,那张玉米黄的脸逐渐清晰了。哦!原来那人是母亲,她已经在地头盼着好一会子了。

进入大学以后,我才知道想家的苦,明白原来回家也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在学校里憋了好一段时间后,我终于忍不住偷空回家了一趟。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新奇。不必说家乡收割玉米的那种忙碌的场面让人惬意,就是家中以前的那些再熟悉不过却又并不起眼的角角落落也能让人回味无穷。

见到我回来,母亲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一个上午,一家人便在一起盘算着中午要吃的菜:鸡、鱼、肉……仿佛我就是个贵宾。突然不知怎么的,看到这种热闹的场景,我又有一种身处异乡的感觉,心中陡然增加了几丝凉意:原来本都是一家人,现在到这样客气起来了。

“有玉米糊糊吗?”我问,“要加咸菜汤的那种。”

“这孩子,怎么突然又想起要吃玉米糊糊起来了。”母亲开心的笑着,并不理会我的要求。我叹了口气,看了看远处的玉米地,不禁又想起了吃玉米糊糊的那段时期,那种感觉真的好温馨。

那时的家,很穷。母亲和现在一样,总是为生计而绞尽脑汁。但不同的是,现在母亲算计的总是怎样使饭菜更为可口,而过去她每天都要想的是今天怎样的吃法才能节省大米。那时家中唯一能够大量填补大米不足的替代品恐怕就是玉米了。烧滚的水,只需要放上那么一小碗玉米粉就变成了一锅香气扑鼻的玉米糊糊了。但与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特点不同,玉米糊糊对于那时还小的我来言,简直就是一碗散发着异香的毒药,实在不能下肚。为了向我们兄弟俩“推销”她的玉米糊糊,母亲总是不断给玉米糊糊变着花样。于是,玉米锅巴糊糊、玉米山芋糊糊、玉米咸菜汤糊糊等五花八门的“新产品”便不断推出“市场”。但无论怎样,我对那玩艺就是不敢恭维。

明着抗议是行不通的,母亲丝毫不会为我们近似哀求的抗议声所打动;暗着抗议(拒食)更不成,除非你想讨打。不过如果有可能的话,吃“百家饭”是可以的。但一句话,不论在家里还是在人家吃饭,肚子一定要是饱的。在家里有什么你就要吃什么。这种“强权”曾经让弱小的我感到好委屈,不过现在想来,那些事是十分有趣的。意识中,我总觉得那时的家才叫真正的家。

唉!其实最美好的时光往往就存在于过去,但可惜我那时不懂得珍惜。惟有残余的回忆供自己漫漫回味罢了。

喜欢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