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城梨花游

2012-08-18 21:31:24 梨花
散文标题: 砀城梨花游
关 键 词: 梨花精美散文
散文分类: 精美散文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还在熟睡中,手机的闹铃刺耳地叫。

昨天和同伴约好去看梨花,于是起来洗漱,外面阴沉沉的,地面上也是湿漉漉的,想起昨天晚上闪电打雷下雨的,不知道今天有没有雨。

还真下了,在我们出发前,淅淅沥沥竟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有个同伴就打起了退堂鼓。可还是出发了。从合徐高速奔淮北,不长的路上,已可以看到两边的青绿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小片的红色桃林,当然也有白色的梨花,这些颜色在灰蒙蒙的天气里,并不鲜亮。可雨是停了。

淮北又接上来两位同伴,继续北行。目标砀山。

沿101省道前行,在一位同伴的指引下,错上了连霍高速。没多远,手机来了信息,“黄帝故里,龙门佛光,少林功夫天下扬……”,原来进入了河南省地界。芒山出口下高速。

芒山是个镇。我先前没听过这个地名,然而和砀山很容易联系起来,《史记》中说汉高祖刘邦起义后“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芒、砀应该是毗邻的。砀山名的确与芒砀山在关,隋设砀山县,因芒砀山的西麓,因此得名。1952年,芒砀山划归河南永城,而砀山县属安徽,因此有还有“砀山无山”的说法。

过了芒山又走一段落,已陆续看到大片小片的梨园,洁白梨花已初展姿颜。路总觉得很长,上高速的走了一些弯路。终于还是到了砀山县城。

一车人都没来过,这是个问题。于是向朋友求助。一个同伴找到县城某银行的行长,他不在,却联系本行的一位同事为我们做向导。于是开始了进入此行的主题:赏梨花。

砀山素有“梨都”之称,原来只想到梨能带来经济效益,梨花美景也是近些年才被关注。左转右转的,出了县城,车窗渐渐被梨花充满。千树梨花千树雪,一溪杨柳一溪烟。很特别的景色。偶也有粉红的桃花闪过。黄桃也是砀山特产,根据品种不同,有些桃花很暗,有些则很艳,我们都不在意这些,因为我们都被梨花所吸引。

向导告诉我们,今天来的正是时候,是梨花盛开的第一天,明天还会有一天观赏的最佳时间,后天就是逊色多了,因为梨花花期很短,总只有七天左右,而盛开的时间不过三日。砀山地处黄河故道,昨晚的雨使沙土地起不了尘,观赏起来更惬意。

还有呢,我想,梨花带雨,是不是更加清新娇美?

拐进一个路口。来的路约有20公里,所见梨花已经很多了,拐进这里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多,车子进来后象是进了花阵,转了转就已经迷失方向。沿路行了十几分钟,车子渐多,又拐进一条很窄的土路,和别的车子挤到了一起,才到了向导说的中心地带。

“鳌头观海”,就是这里了。据说这里是当年镇锁黄龙的大堤坝头,因此说“鳌头”,“观海”不言而明,就是观赏花的海洋。

心里想不就是果园吗,大一些多一些而已,挤上那个观景台才知道,这个大和多,不是能想像的,一眼无际,雪浪连天,扑眼的让人眩晕,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梨花的海洋。向导告诉我们,砀山全县有75万亩果园,而其中50万亩是连片梨园。

虽然这里的观景台和后来的“梨树王”那里游人也很多,可明显感觉不像别的旅游景点那种人工雕琢的凡俗之气。其实这一株株梨树全是人工栽植,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这几十万亩是典型的人造景观。可是人们种植梨树的初衷只是收果,一夜春风造就了这花海,这样说又是自然景观了。我想,人也是自然的一部份,这几十万亩的春色,不是刻意而为、也绝非刻意而能为之的景致,应该说是世世代代千千万万的砀山人与这一方水土、这一方气候联手创造的奇迹,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还有不能不提到的一景,我们来的路上已经看到果园里有些树下甚至树上站有人,在一朵花一朵花地“抚摸”,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梨农在给梨花授粉。砀山酥梨自花不育,必须通过授粉才结果。所授灰黑的花粉,是从黄梨树花上采集干制而成的。梨花花期很短,授粉也要在这短短几天完成,不计其数的树,每树不计其数的花,在三四天内每朵花都要授到粉,这样浩大的工程在想象中的壮美程度丝毫不逊色于万倾花海。只是我们眼中看到的却是另一番的动人景象:一位老太太佝偻着腰,一手扶着树枝站在树下,一个中年男人脚踏枝杈站到了这棵树冠最高处,还有一位年轻的女孩子在树的另一侧,欠脚伸手,三代人的手中眼中都是花,是梨花也是心花,他们安静地工作,不被游人打扰,他们和这梨花、梨树、梨园,和这片蓝天下的这方土地,是一体的。

我们问向导,为什么必须这么麻烦地人工授粉呢,不能采用其他方式么,比如养蜂?向导告诉我们,自然传粉效果不好,而且梨花香气很淡,不能吸引蜂蝶。

我早就注意到,身处花的世界,竟没有浓郁的花香,还以为是前一阵子的感冒让鼻子失灵了呢。其实是梨花本身香气极淡,如它素白的颜色。这更增添了梨花的清雅玉洁、超凡脱俗的高贵气质。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一首咏梅的词《盐角儿》写道:“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我觉得用在梨花上更为准确,“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梨花这种若有若无的香也正是骨中清韵,不沾脂粉气。

自古人们爱梨花,我想不只是梨花的冰肌雪颜,淡雅宜人,更多的是梨花出尘的气质,敛凝的品格,“花中奇绝”,就是在花的骨中,花的魂中。

“瑶池烟霞”是另一处景点,也是果园,特点是在河堤上,有桃林,有梨园。“瑶池”是河面,“烟”是梨花,“霞”是桃花。一面河水,烟霞两岸。

河是黄河故道,却没有黄河的模样,浅浅静静的一泓清水,水中游鱼清晰可见,稍远便倒映出了对岸的繁花,河滩上新绿长在枯草中,几只山羊在河滩上吃草,一只小羊淘气地跑上河堤,从一枝低弯下的桃花咬下几朵咀嚼,又欢快地跑了下来。

很难想象在现在这样的高速运转的时代里,还隐逸着这样纯净静谧一幅画面。一会感觉宛若在世外,一会又感觉如这样才是世间。

在河堤上走的时候,踩着细软的沙地,知道了这片土地是多年黄河夺淮冲积的平原,清咸丰五年,黄河在开封以北突然改道北折,转从山东入渤海,淮北平原上便留下了一条沉睡的黄河故道默默流在一片风沙漫漫黄泛区。此后百年间,黄龙飞舞,寸草不生,正是梨树,以坚定不移的品质,深深扎根此地,默默防风固沙,镇锁黄龙,不毛之地成了果海绿林。漫步梨园,看繁花锦簇,不禁有沧海桑田的感触。

说到细沙,向导说若是晴天,赤脚走在温软的沙土里,感觉非常好,而且沙土还有抑菌杀菌、防治脚气的功效。在并不很久的以前,这里的人们把沙土和棉布结合,替代现在的纸尿裤使用,对于出生不久的婴儿和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是很重要的生活用品。

梨花花期短,梨树的生长期却很长,四十年左右的梨树是结果最旺盛的时期,而百年以上的梨树结果也很旺盛。我们最后看的就是树龄最久的“梨树王”。

一路上看到不同树龄的树有不同的特色,小树枝条相对柔软,风来摆动,好象举花相迎,大树枝条坚韧,擎花风中,兀然不动,自有一番气势。我更喜欢大树一些。

到“梨树王”那里,才第一次看到有收门票和卖东西的,卖的也只是梨和梨汁、梨膏之类的土产,价格也不高。

一进园子,就发觉这处的梨树大为不同,“乌龙披雪”,一块石碑上的这四个字很形象地说明了眼前的景象。这里大都是树龄过百年的老梨树,树干在时光的洗礼中苍黑嶙峋,看似生铁铸就,树的枝杈并不顺直,却刚挺虬劲,就那么肆意而稳实地印在天上,粗糙斑驳表皮果然如苍龙乌鳞。团团簇簇的梨花披在乌黑的树枝上,尤显洁白娇嫩,却如生在地面般安稳,给人一种很踏实的感觉。

一百多年还在茂盛生长与三天后就会凋谢零落,沧桑刚劲与娇嫩柔美,黑与白,时间空间的反差,感觉视觉的对比,那么鲜明,却又那么和谐,不身在其境,真是很难感受。

被称为“梨树王”的有两棵,树龄均有180多年,树径近两米,树高七米多,冠如巨伞,遮天蔽地,树荫覆盖面积竟有0。3亩。而且,这两棵梨树王,挂果率仍然很高,每棵树年产酥梨近4000斤,而且是上品佳果。而年产在2000斤以上的梨树就比比皆是了。

回县城的路上,握着在“梨树王”那里买的梨,不论斤,五角钱一只,虽不是收梨的季节,可梨园的梨窖能很好地储存。我手里的这只总有半斤多重,于是想起问这里最大的梨能有多重,得到的答案是:砀山酥梨稍优的都在半斤以上,最大的有四斤多。惊声一片。

到县城,向导以主人的身份热情地款待我们,虽到下午两点多才开始吃饭,丝毫没有感觉到累与饿,似乎还在梨花给予的兴致里,这兴致一直延续到家,后来几天在与朋友谈起时,感觉上仍是余味无穷,似乎还是满天满地的白色精灵。

“花中奇绝,骨中香彻”,这花的精魄似已溶入我的灵魂深处。

喜欢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