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长征观后感

2023-09-09 08:13:47 长征观后感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编写人员根据大量推荐进行筛选后,为大家推荐了一篇题为“长征观后感”的文章。阅读这篇文章,相信每个人都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内容。其实,有很多经典的电影值得我们去观看。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我们既会被剧情所折服,同时也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点。将内心的变化珍藏起来,并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来记录,是一个可行的办法。观后感需要分析材料并明确基本观点,同时要联系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拓展,最后总结全文的主旨。这样的写作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影的内涵,也能够丰富我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长征观后感(篇1)

  剧情梗概:

  20世纪30年代,乌云笼罩着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蒋介石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下,相继对**苏区发动了四次军事围剿,均遭到了惨重失败。

  为了消灭中国工农红军,蒋介石亲自部署了第五次围剿。到1934年4月,**苏区北门广昌成为蒋介石重要的进攻城镇。时任中共**主要负责人的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不顾朱德、毛泽东等同志的反对,调红

  一、三军团会同原驻守广昌的红九军团共九个师的兵力,在广昌以阵地战与蒋介石的数十万大军拼消耗,致使广昌保卫战死伤红军过万人。

  1935年4月28日,广昌落入蒋介石手中,**苏区北门被打破。然而,李德、博古并未吸取教训,仍然按此办法布置了建宁保卫战,结果使**苏区的东大门也告失守。

  面对**苏区逐渐缩小的危局,共-产国际同意**红军突围转移,并组成李德、博古、周恩来”三人团”,负责实施突围、转移的具体计划。

  为确保红军主力安全转移,毛泽东受周恩来委托,向首都地区作了自荐调查,为党和红军主力选择转移方向提供了可靠依据。

  毛泽东坚决反对不让女同志随军的决定,要求给瞿秋白等人下命令。然而,毛泽东的努力并没有成功,瞿秋白等人怀着复杂的感情不愿与转业红军分离。陈毅因身负重伤被留下任**留守处主任。

  1934年10月,大队红军从于都出发,渡过于都河,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通过了敌人的第

  一、二、三道封锁线。同时,红六、红二成功联手,完成了突破西征的任务。博古和李德高估了红军的兵力,继续沿着红军第六军横渡湘江的路线前进。

  于是,湘江血战的悲剧上演了!河水被鲜血染红了。

  **红军越过湘江第四道封锁线后,只剩下三万人。面对惨败,红军官兵深思熟虑,希望毛泽东出来指挥红军。在蒋介石企图在湘西实现他的”口袋战”时,**红军突然挥师西去,相继攻占通道、黎平,并召开了重要会议。

  根据黎平会议决议,*红军渡江占领遵义。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清理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军事路线,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因土城战役失利,当机立断,提出迅速结束土城战役,出敌不意地从土城渡过赤水河西去。

  国民党追兵到赤水河时,只能望着汹涌的赤水河叹气!

  **红军在川滇黔三省交界的鸡鸣休息,2月9日到达扎西集中整编。接着挥师东进,二渡赤水河,攻战娄山关,再克遵义,击溃黔军王家烈八个团,重创吴奇伟两个师,俘敌三千余人,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毛泽东吟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长征观后感(篇2)

  《永远的长征》读后感:接过长征的火炬

  最近我读了《永远的长征》书中的几个故事,我深深体会到长征犹如一座丰碑,红军战士的光辉业绩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册中。无数英雄们创作的

  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人类永远不会失去的遗产,永远不会贬值的精神财富。烟已尽,雪峰依旧,江面向东,铁索依旧冰冷。

  25000里长征的足迹谱写了一首嘹亮的英雄凯歌。当长征精神在人们心中不断传递和延续的时候,人们终于明白,长征传说并不是一股神秘的力量

  所创造的,是红军战士为人类最好的事业,以最顽强的生命力所谱写的精神洗礼。

  红军战士已跨过11个省。每一次艰苦的跋涉都使我们感动。为了崇高的理想,他们勇往直前,取得了伟大的英雄业绩。

  红军曾翻越了被当地人称为&qut;神山&qut;的夹金山。这座山高耸入云,大概只有神仙才能上去,连自由飞翔的鸟儿也望而却步,而且气候变换异常,一会儿还

  是晴空万里,一会儿就狂风夹着骤雪迎面扑来,模糊了战士们的视线。天空中有鸡蛋大小的冰雹。他们只穿薄衣服,想刀子一样疼。

  即使天气不好,红军战士们依然坚韧不拔,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携手跨越夹金山。只有爬上这座山,我们才能爬更多的山,渡更多的水,才能有第三军

  后尽开颜&qut;

  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你可能不会想到长征的艰辛。战士们没有足够的粮食,只能用树皮,草根充饥,可是我们有些孩子在吃穿上挑三拣四;红军战

  他们没有足够的棉衣。总有一些士兵穿着薄衣服在寒风中行走,但我们把不喜欢的衣服扔在满是衣服的衣柜前。

  有时我在想,长征是什么呢?是童话?是故事?不,不,光是这些词无法形容长征的精神。长征精神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当我们在学习中

  遇到难题时,我们可以不时地发扬长征中的坚韧不拔精神,努力解决问题而不放弃。

  当我们不小心被甚或绊了一跤,我们是不是可以学***艰苦奋斗的精神,无论处境是多么的不容乐观,我们都要充满信心,永不言败。

  在过去的汶川**时期,我们都是同心同德。我们不是也发扬了长征精神吗?

  可见,长征是我们的支柱,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接过前辈的火炬,让长征精神代替长征精神

  代传,在史册中熠熠夺目!

  【评语】小作者读了《永远的长征》颇有感受,笔下描述了红军长征时的艰苦卓绝的行军生活。激励青年一代弘扬红军精神,把红军战士列为单子

  样,学好本领建设强大的祖国。它短小精悍,体现了一个青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非凡气质。

长征观后感(篇3)

  暑假《十五岁的长征》读后感一在这个暑假里,我看了许多精彩、好看的书籍,其中,有科幻的,有童话的,有历史的。这些书都很精彩,但是,有一本书很值得我们欣赏,那就是:《十五岁的长征》。

  《十五岁的长征》是一本很有教育意义的书,这个故事是**于一段真实的史实,是以一群十五岁的红军小战士为主线,而这本《腊月之城》是描绘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们在红军长征的转折点——遵义城中发生的故事,这本书没有激烈的战争,但看了之后却变的惊心动魄。

  内容讲的是:因为红军在湘江之战中遭受重创,红军兵力不足三万,需要进入遵义城补充兵员和补给物资,但一开始时,遵义城里的敌人迷惑城里的群众,自古兵贼是一家,不要相信红军,所以老百姓都把物资藏起来。在这危急时刻,红军临危不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险金融战,也更是一场心理战。

  红军战士以严明的军纪和廉洁,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赢得了民心,粉碎了敌人的阴谋。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勤奋的爱马者,严肃的丁伊群院长,积极进取的洪北。

  这部作品,是著名的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张品成写的,他出版的作品已有二十余部,作品主要内容大多数都是关于写战士的艰辛,战士的诚信。

  《十五岁的长征》这本书这么刺激,这么精彩,其实主要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们常说:“两万五千里长征”指的是红军长征的过程是漫长的,是艰苦而又危险,但红军艰辛的努力是没有白费的,因为,没有红军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而红军做每一件事都严于律己,不畏艰辛,都讲究诚信,对诚信尊重,把诚信和信誉当做自己的性命一样重要,都认真的面对一切,所以凝聚成了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变成了一股执着坚强的精神,所以红军战士们能克服重重困难,创造出一个个历史的奇迹。红军战士们这种诚实守信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正如李嘉诚所说的一句话:“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

  ”正是要让我们知道,在现实中,我们只有诚实守信地做每一件事,才能让别人相信你,取得了别人的信任,才可以做成大事。

  诚信,可凝聚力量!

  暑假《十五岁的长征》读后感二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关于红军的书籍,这令我有了少许的红军情节。于是便买了这本《十五岁的长征——出征在即》并仔细‘‘品味’’随后深有感触。《十五岁的长征》由三部相对独立的长篇**组成,由三个不同的角度选取了三个不同的主题。

  第一部《十五岁的长征》写对人性的尊重。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基层红军战士,作品中描写的故事都是典型的新鲜故事。作品的故事背景也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时期。

  第一部《十五岁的长征》,通过红军长征出发前得一个故事从人性的角度剖析了红军本质不同,也揭示了红军能在逆景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故事围绕着那个呆傻的钱少爷展开。没有激烈的战斗场面,连白军和红军也没有正面交锋,但作品中却交织着各种死亡的善恶。

  白军各走向灭亡。

  谢谢你——《15岁的长征》是你让我的暑假过得如此充实。相关

长征观后感(篇4)

  这个暑假我读了《长征的故事》这本书。书里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让我久久难以平息。以前对于长征两个字我并没有深刻的理解,甚至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但是读完了这本书,长征两个字在我眼前变得鲜活起来!

  长征中,红军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地,抢险飞渡,打退了国民党的重重围剿。正如毛泽东主席所写得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现出了红军战士们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在这些精彩的故事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梁班长光着脚板登娄山。梁班长的脚正患湿疹,脓血像胶漆一样把草鞋紧紧粘在他的脚上,一挪步就撕裂般的剧痛。但是当他听到震人心弦的冲锋号时毅然甩掉草鞋,光着脚板冲锋,脓血滴在草上,印在碎石上... ...”看到这里我沉默了,因为暑假中爸爸妈妈带我爬天柱山,我深深体会到爬山有多么不容易多么辛苦,而且我们爬的是修了台阶的山路,还穿着运动鞋,并且带了充足的食物和水源就这样我们都感觉很累,下山腿都发抖又酸又软。我不能想象红军战士们光着脚爬山还要冲锋打仗是多么的艰难,但是就是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依然没有放弃,打得敌人一次次溃败下去......

  长征不仅仅是一段历史,它更是一种精神指导我们不断前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虽然我没有经历过那些苦难的岁月,但是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像红军战士们一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长征观后感(篇5)

  我的长征读后感(一)在这部《我的长征》中,最影响着我的莫过于小主角的成长经历,虽然是新兵,但跟随着红军的他一心向着毛主席,那些搬凳子、吃年糕的镜头看来也是多么的感人,却也无限鼓励着成长中的小主角,不论硝烟和子弹吞噬着这个少年周遭的世界,他依旧试图寻找着活着的意义,从送年糕时一个人打下六名敌人,到后来坚持不懈、爬山涉水地与敌人搏斗,虽战友们一一离去,但是毛主席还在,红军还在,战役还在,他的那种随经历而增长的意志力必定会随着这战火硝烟继续蔓延扩张,最后他必然是带着这中坚强意志走向成功,就想我们的长征也走向了成功一样地辉煌就这样,小主角成长着,这段现代人所没有的成长经历正会是他一生的启迪吧!

  相比于同龄的我们,我们怎会体会他那时小米步枪的艰苦生活我们就只有去追求那些高档的物质罢了,却用那些垃圾物质渐渐磨去了思想中那个叫做“意志”的东西。小主角就是凭借在硝烟中所经历的才累积起这些足以战胜敌人的精神的,而我们却无法体会彼时的氛围,也就无法抵达他的那种精神,但我们绝对可以学***种在硝烟中的精神不论是坚持不懈或是刚毅坚强,或是艰苦朴素,我们都得像影片中的小主角学***不在,精神永在!长征结束了,我们虽触及不到,但我们也不能就这样任性猖狂,我们必须要持有这种精神,那是中国的传统也是长征的烙印,我们不能没有。

  走一路,看一朵云,走遍全球,遍能看到所有的天空;虽然我们不能走遍全球赏尽全世界的云朵,看遍所有在红军长征中奋斗过的人,但今天我仍很欣慰,因为这部《我的长征》,让我看到了这世界最漂亮的云朵,让我学到了如今的我们该做些什么!

  我的长征读后感(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初读这首诗时,并没有被诗中的情感所感动,也并未被长征的艰难所折服,而今,当我看了电影《我的长征》后,却有了新的领悟,这才真正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究竟是何等的艰难。

  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漫漫长长,时至今日,予于我们而言,重走长征路也绝非易事,由此可想在当初,走过这段路是何等的艰难啊!在那缺食缺衣的条件下,又有多少人能挺过去呢?挺过去的人们又经历了何等的艰难险阻呢?

  我无法想象当时的情形,但我坚信,在他们心中,有一种名为“信念”的力量支持着他们,这信念带领他们走了出来,走出了草地,走出了冰山雪地,也终究走过了长征!

  跟着党走,跟着胜利走,跟着人民走!这一路上,胆小的瑞伢子 (如果是电影中的人物要提前指出,防止读者一头雾水)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亲人的牺牲,也为战争的胜利尽了一份力,最终成长成了一名有着坚定意志的共产党员!

  这似乎启示我们:人的一生不是没有起起落落,不是没有迷茫。但是,不论何时,我们要让心中有一盏指路的明灯,指引我们前进。

  跟着走,跟着信念走,跟着目标走,现在的我们虽无法亲历战场,也不必经历那些枪林弹雨的挑战,但困难依旧存在,考试成绩的不如意、既定目标的偏移、学***失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坚定心中的信念,跟我来,像瑞伢一样,像达尔火一样,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走出坎坷和迷茫。

  当我们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挫败时,想想长征的老前辈们吧!在长征途中,他们不知遭遇了多少次的绝望、 ,又不知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们仍是坚定地跟着走,最终走出了茫茫白雪,走出了那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艰苦环境。

  长征,路漫漫。只有一部电影无法描述长征的悲剧,但通过这部电影,我学到了很多:面对跌宕起伏的态度,面对挫折的勇气,面对失败的勇气只有三个字来回答这一切:

  跟着走!跟着信念走,跟着目标走!

  我的长征读后感(三)看完《我的长征》,如纤纤细手拂过平息的琴弦,心久久不能平静,此时,我多想高呼一声:“我爱和平”。因为和平是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之一。

  回首过去,从1930年到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五次“围剿”前四次“围剿”均被红军粉碎,但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致使红军损失惨重。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从此,人们的生活不再安宁,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动荡。在银屏上,看到庄严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耳边奏起国歌时,不得不使人想起无数革命先辈为理想而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对此我肃然起敬,因为有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我们现在和平安宁的中国。

  面对现实,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国内,要摆脱贫困、落后的生活面貌,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历程,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和几代人的努力;国际上,与各国和平相处、合作与发展,来维护世界的和平,减少战争所带给我们身体和心灵上的摧残。

  展望未来,我们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技术,才能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在今后无论什么岗位都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对待,干出好成绩,八小时外的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学***知识,学***经验,取长补短,是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永不停步,永远坚守理念,为国争光添彩,为国家富强和全国人民生活幸福而无私奉献。

  长征是一场苦难,苦难是一种财富,它比幸福更难忘怀,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从小就娇生惯养的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吃不起一点苦,更不懂何为苦。因为我们没有尝过饥饿的滋味,也没有尝过与苦难抗争的滋味,我们无法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和生命的珍贵。

  我们生活在新世纪,难道不缺少这样的苦难吗?苦难是一种财富,我们年轻人需要这样的财富!

  回顾过去,面对现在,展望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

长征观后感(篇6)

  二万五千里!这段惊心动魄的路程。见证了多少战士的生离死别,见证了多少人民的悲欢离合呀!这途中惊险不断,但是一一被战士们克服了。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

  《长征的故事》一书中,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虽然,他们或不是名留青史,或不是大名鼎鼎。然而,他们为长征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面对险峻的腊子口的时候,战斗指挥员们也束手无策了。正当大家都想办法的时候,一个叫李小猴的小红军出现了。他自告奋勇,担起了引路的工作。

  是他在悬崖上抓住了一根绳子,以便后面的人能上去。当他回到这个山坳时,大家激动不已。没人想到一个正常的孩子能帮助他们度过这一难关。

  在这本书里,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人——李国策!长征的艰辛很难克服。去过那里的士兵经常有九人死亡。而李国策,三次翻越雪山草原,二十次遇险,幸免于难!

  他应该算的上是一个老红军了吧!他,躲避炸弹;他,进入泥潭;他,穿过铁桥;他,受伤,造成终身残疾;他,穿过子弹;他,吃皮带。这些鲜活的事迹,另我所钦佩。

  究竟是怎样的信念,支持着他,鼓励着他呢?

  信念,是一团烈火。信念,是一盏明灯。信念,是……

长征观后感(篇7)

  奇迹!真是从古至今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这是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这本书之后,从内心发出的赞叹。它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我永远不会忘记!

  奇迹!数千人马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江河汹涌阻去路,群山险要助敌兵。然而,他们处于危险之中,横扫了军队。这难道不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吗?

  面对着饥寒交迫,刀山火海,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支被誉为天下无敌的队伍,就是红军!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45年秋,红军进入草原。因为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所以指导员叫炊事班长来照顾他们。

  这三个病人每天只走20里。他们到了营地,班长到处挖草根,用大麦粉给他们煮。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

  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时,突然看见一条鱼从水里跳出来。他很快找到一根缝纫针,把它弯成一个钩子,让三位同志吃鲜鱼喝鱼汤。

  但是一个小同志注意到,当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什么也没吃。后来,当小同志发现班长正在吃剩菜时,他的眼泪开始往下流。看到他正要走出草地,班长饿得晕倒了。三个小同志急急忙忙地去钓鱼煲汤,班长却为他们而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尽后来颜。红军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赞扬和学习。要跟红军一样不怕艰难险阻!

长征观后感(篇8)

  漫漫长征路,二万五千里!中国的第一支长征军是**红军(红锋)。1934年10月10日,他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吴起镇,与陕西红军会师。

  行程达25000余里,走完了长征!

  在长征路上,最艰难的还是——过草地。荒无人烟的水草地,究竟吞噬了多少勇士的生命?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在长征的路上,其次艰难的便是爬雪山。多少勇士的生命消失在雪山的雪地里。

  在长征途中,英雄肖华(1916-1985)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肖华不仅战功赫赫,而且才华横溢,他创作的《长征组歌》仍被广泛流传。他的夫人——11岁参加红军,用稚嫩的双脚走完了长征的全程!

  长征对于人类的生存、斗争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价值。今天,作为长征精神的后代,13亿多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始新的长征!

  写作水平的提高必须不断获得生活的积累,这包括读书、工作、娱乐、交流、以及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等,你需要随时将这些存储在大脑中,并在字里行间中应用。终身学习是不断创造优秀作品的源泉。

长征观后感(篇9)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司令部从瑞金悄悄出发,领导红军

  一、三、

  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多人进行了战略转移,向湘西转移,开始了悲剧性的、前途未卜的漫长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部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的传奇牺牲和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基础。它激励了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国家走向一个无人能**的未来。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壮举。它就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大地上的红丝带,成为人类坚毅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每天,都会有一场遭遇战。路上有368天的行军时间。剩下的100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着名记者**统计:

  红军共爬山18座,其中5座终年冰雪覆盖;跨过24条河流;通过12个省;占领62个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的包围,打败或逃避**军的追捕。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最残酷的一仗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蒋介石在江西连续发动四次对**苏区的“围剿”,均告失败。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改弦更张,放弃了长驱直入的作战方式,调整部署,采取“稳扎狠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动”的办法,企图构成包围圈,断绝苏区物资**,迫使红军实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对红军来说,屡战屡败的蒋介石这点伎俩其实算不了什么。

  只可惜此时红军已失去了以*为首的准确领导,被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所把持,红军最终被逼上了远征的道路。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和200余架飞机,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陈诚为北路军前敌总司令

  3、 六、二路军从北向南进攻苏区。同时,他们还聘请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并派出两军封锁赣粤边界。所谓政治围困、文化围困、经济围困、交通围困,加上近百万部队的军事围困。红军因为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放弃了最拿手的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人打阵地战,只能局促回旋于堡垒之间,造成被动之势。

  而国民党军队依靠兵力优势,五里一推,十里一进,给苏区增加了很多的困难。陈诚、薛岳逐渐占领广昌、兴国等地,迫使红军撤退到白水、头陂等地筑垒。蒋介石看到红军采取了正规战争,与他并肩作战,他越来越精力充沛。

  他向江西派出重炮,配合10个纵队近30个师加紧进攻。9月底,他攻占宁都等地,红军损失惨重。1934年10月中旬,**红军主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后方机关,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共有86000余人被迫突破长征。其中,第一军团19880人,第三军团17805人,第五军团12168人,第八军团10922人,第九军团11538人。

  此外,还有两个独立纵队:军委纵队4695人,**纵队9853人。经过20多天的战斗,红军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

  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企图,于11月20日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25个师的兵力,分五路追剿红军,同时令贵州“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出主力部队到湘黔边界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并手谕前线各部队:“力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长征一始,红军遭遇了长征中最残酷的战斗:

  湘江战役。

  敌人利用宽阔的湘江形成第四道封锁线。红军面前,有湘江,左有桂军,右有河南军,接着**军和广东军阀陷入绝境。25日,**军委发布抢渡湘江的作战命令,令**红军分四路纵队,迅速抢渡湘江,通过敌第四道封锁线。26日,红1、3军团主力迅速前进,先头部队红2、4师各一部于27日在广西的兴安、全州间抢渡湘江,至当日晚,红军已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间60华里长的湘江两岸。

  此时,军委纵队距离最近的湘江过境点只有80多公里。如果他们轻装上阵,一天就能到达。但由于山路狭窄,后续部队从苏区运来的物资多,行动缓慢。他们一天只能走二三十公里,宝贵的机会白白失去了。11月29日,敌人向渡江红军发起进攻。

  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在红军的狙击阵地上,炮弹和重弹的声音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修建防御工事的士兵都惊呆了,耳朵和鼻子流血。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抗敌机和重炮的红击。战争的残酷可想而知。

  但“保卫**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12月1日,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敌人向我发起了全面进攻,企图夺回渡轮,在渡口中间歼灭我。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

  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战是用刺刀和手榴弹打败了敌人的整个连和营。湘江两岸流淌着无数红军战士的鲜血。渡船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当日17时,我国**和红军终于渡过湘江。

  湘江战役是**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5昼夜,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4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红军也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横渡湘江后,**红军和**军委两个纵队已从8日开始。6万人锐减到3万人。

长征观后感(篇10)

  几个星期前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名叫《永远的长征》的书,一开始就被标题吸引住了。想长征怎么是永远的呢?于是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

  长征是什么?长征是对人类极限的挑战,是对人类能够坚持的理想信念的挑战,是对人类能够克服的困难的挑战。

  长征,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是多么可怕啊,而红军们坚持不懈,终于走过了这二万五千里路,毛主席还作了一首诗《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几十年过去了,万水千山间,红军征战的痕迹渐渐湮灭,但岁月长河中,一代中华优秀儿女用热血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今天和未来。

  长征是中国人民的史诗,用自己的脚步和鲜血铭刻在我们心中。它就像一条鲜红的丝带,给人类、给子孙后代留下永久的纪忆。

  读完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了长征的意义。虽然长征再也不会来了,但长征精神永远存在。长征途中长眠的烈士们,他们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长征观后感(篇11)

  原创: 折桂八7班朱敏嫣

  长征之长,长于两万五千里;长征之征,征在艰难险阻。

  《长征》是由历史学家王树增著的一本书,它讲述了1934年开始的长征的全程。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远征。这条路跨越了中国的十五个省份,翻过了二十座大山,其中五座终年积雪,渡过了三千多条大江,走过了危机四伏的草地……想想这些就足以让人退缩了吧,可困难还远远不止,还有十倍于自己的国民党军队与大大小小的地方军阀围追堵截。但是,这些带着娃娃稚气的红军战士们,没有畏惧,更无退缩。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惨烈的远征。一九三四年十月,红一方面军八万六千多人开启了长征之路,一九三五年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全军仅剩八千人。在2.5万里的艰难险阻中,每300米道路必须有一个年轻的灵魂守护。

  从离开到抵达,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幸存下来。红军十分之九都在**?你们可知你们的亲人是怎样地思念你们,怎样地期盼你们的归来?但是,如果你不回来,你就永远不会回来了。你英勇光荣的牺牲将永远留在长征途中。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忍辱负重的远征。这些年轻的战士啊,他们一路艰辛,只是为了正义,只是为了心中的信念,可是正义化身的他们在敌人的眼中却被称作”**”.**简陋的他们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十倍以计的敌人,年轻的娃娃兵们能在好多天没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的翻山越岭,然后再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斗争,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忍辱负重只为心中的信念。

  红军虽然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但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无比的勇敢,支持了红军由自卑向优越的转变。胜利一定属于你。你才是真正的赢家。

  呼兰河传读后感(一)

  《呼兰河传》这本书讲述了萧红住的这座小城——呼兰河和萧红童年的故事。

  呼兰河这个小镇荒凉、寂寞,萧红的童年同样寂寞。她19岁时逃出了家庭,漂泊在外。

  《呼兰河传》这本书中让我唯一感受到温馨快乐的,就是萧红和她的祖父在一起的时候,祖父慈祥的面孔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他和萧红在后园玩耍,一起读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萧红和爷爷的花园。

  花园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植物是自由的,动物是自由的,人是自由的。萧红在花园里很开心,这也许是她生命中为数不多的温馨回忆。萧红在这里可以忘记一切不高兴的事,和祖父在一起。

  玩腻了,就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栽花,她就栽花;祖父拔草,她就拔草;祖父铲地,她就铲地。年幼的萧红竟然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祖父教她,她也不细看,又玩其他的了,这一章是这本书中最能让我感到温暖的,但是大部分都悲凉的。

  其中最悲惨的是小团圆媳妇,她饱受婆婆虐待,半夜还能听到婆婆的哭声。后来,跳大神给小团圆的媳妇跳出了麻烦,很多人给他家人提建议,她的病越来越严重。之后,一位旅行真人来帮小团圆儿媳治病。她岳母不愿意付钱。

  最后,小团圆媳妇是被活活折磨死的。

  就像茅盾所说”《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的童年竟是在这样一个悲凉的小城里度过的。

  呼兰河传读后感(二)

  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百感交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真为被残忍的宗法社会折磨死的人们而感到愤愤不平!

  20世纪20年代,中国东北呼兰河沿岸一个小县城的故事。生活犹如河水一样平静地流淌,但是宗法社会本质是残忍的。这是不可能的,书中老胡一家团圆的儿媳被无知的人折磨致死。

  当然,不仅小团圆的媳妇,王姐也难免会在无知的冷眼中死去。这大约又是宗法社会的波澜吧。书中还讲述了冯耀祖的一些生活经历,使我意识到和平是一种艰难的生活。

  作家的童年是孤独的,没有美丽的故事,却令人难忘。是呀,童年的美好时光谁能忘却得了呢?这是我们成长的后路,我们应该记住童年的美好时光。

  不知不觉中,我陷入了记忆深处的沉思,童年的生活就像一张充满光彩夺目的画页。在我很小的时候,十分地快乐。

  春天,我可以在公园里无忧无虑地玩耍;夏天,我可以在树下乘凉;秋天,我可以在田野里自由地玩耍;冬天,我可以打雪仗和堆雪人。确实,童年生活十分的无拘无束、快乐。但是,作者的童年是孤独的,然后父权制社会是残酷的,对于这许多人来说被折磨致死,这是多么的不公平!

  现在,我们的童年时代是幸福的。童年是一本好书。你必须阅读并找到它。这样,你会发现童年无尽的快乐。

  读《狼王梦》后感--永不终止

  作者:平湖市验小学601,醉酒指导员:钟勤健

  不同的动物有相同的母爱。它就像一盏灯指引你前进。

  ——题记

  合上书本,心仿佛也被夹在了里面。书中,紫岚的一举一动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我不禁感慨万千,深感遗憾。

  这是一本关于狼的书:一位名叫齐岚的狼妈妈,怀着在绝望中生下一只狼崽的梦想,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狼王。然而,她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四只公狼相继死亡。她只把梦想寄托在狼孙子身上。

  当狼的孙子们即将出生时,金鹰不幸地来了。为了狼的孙子,紫岚和金鹰一起死去。

  紫岚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坚定、“美丽”,一心为自己的孩子着想,她用她那永不终止的爱保护着孩子们。当我读到“虽然狗爪在它的狼耳上和狼额上划出一道道血痕,虽然狗牙在它肩胛上叼走了好几口狼毛……”时,不禁心潮起伏。我感觉到一种属于狼的精神,一种宁死不屈的精神,一种母亲为了孩子牺牲一切的宝贵性为。

  再往下读:“紫岚不顾一切地扑到铁夹上,用牙咬弹簧、咬插销、咬固定链,牙齿咬落了四颗、咬得满嘴狼血……”我热泪盈眶,禁不住为母狼紫岚的所作所为震撼。

  读了又读,我仿佛又看到了母狼紫岚身上的影子。他们的形象甚至像盐和水一样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没有任何痕迹。每当读到狼母给孩子喂食的情节时,我总会想起外婆给我说的我小时候的事,眼前就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幼小的我躺在妈妈的怀抱里,饿得直哭闹。

  所以妈妈给我准备了一碗美味的营养米粉。她先舀了一小勺,又怕烫到我,于是吹了又吹、吹了又吹,末了还不放心,又用自己的嘴唇碰一碰才喂给我。我吃得咂嘴,津津有味,却不知道妈妈的辛苦。

  当我把这本书读完时,紫岚最后放松的表情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虽然她的两眼已被金雕啄瞎、虽然她的生命已经终结,可是,她的狼孙们终于安全了,她的爱将永远陪伴着他们,永不终止。

  母爱,是一生中最珍贵的,缺了它,就和没有生命一样。

  ——后记安徒生野天鹅读后感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百万英镑读后感《理智与情感》读后感

  今天终于把《理智与情感》看完了,怎么说呢,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有点失落。就像一个人一直在追赶某样东西,而突然之间那件东西又不见了,此时的我就是这样的感觉。

  再来说说这部**,它将爱情,亲情,友情,人心丢弃在那个社会的大背景下。虽然是喜剧的结局,却也给了人不少的压力。**围绕埃莉诺与玛丽安两姐妹各自的“三角”爱情展开,埃莉诺爱慕爱德华,却受到嫂子的阻挠,认为他的弟弟要娶一个有财产的贵族小姐,在听到爱德华与地位甚至不及埃莉诺的露西订婚时,气的晕倒。

  这就是那个社会,人的价值就是用金钱衡量,爱情什么也不是。约翰夫人,明显就是一个理智有余,感情不足的典型代表。而约翰先生,更是亲情寡淡,答应亡父照顾寡母和两个妹妹,最后却为了省下金钱,将他们赶出去。

  张口闭口就是“钱”。爱德华明明已经与露西订婚,却又与埃莉诺暧昧,在后来给埃莉诺带来极大痛苦。而露西却又是一个狡诈的女人,在听到埃莉诺爱慕爱德华的消息时,故意与她交好,又装作对她的信任,告诉其与爱德华订婚的事实,这无疑是在埃莉诺的伤口上撒盐。

  露西打着友情的幌子,在埃莉诺的面前极度炫耀。而同时她也将自己的无知,势力,巧言令色展露无遗。埃莉诺固然是一个理智凌驾于感情之上的的人,她将自己的情绪控制的很好,没让家里担心,但是自己无疑是痛苦的。

  所以说太过理智的女孩子是很难让人心爱的,因为她令人心疼。

  相反,妹妹玛丽安,一个对爱情充满着浪漫的幻想,认为人生如果没有一场浪漫的爱情是不圆满的。在她与威洛比的爱情中,她把自己所有的感情都给了他,在得知自己被抛弃后,她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境地中,整日避开人群,躲在角落里。对于一个浪漫的女孩来说,现实无疑能使她快速成长,只有经历过痛苦,才能意识到这个世界不是她心中的象牙塔。

  威洛比这个人一直游手好闲,大手挥霍,最后迫于破产的压力,娶了一个有财产的姑娘。他也只不过是有一副漂亮的外表,内心却是空乏的。

  故事里的所有人的人生,都是自己选择的,而他们的价值观却是在这个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中渐渐形成的,我们是该谴责他们的无情与虚伪还是该同情他们呢?理智与情感,到底该如何选择的?

  英国学者沃尔波尔有句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单就这部**而言,它无疑是切合主题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我却是无法苟同的。如果生活只能靠理智的约束,缺乏一时冲动的激情,那么生活会失去很多乐趣。

  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是否痛快活过。三毛也说过,“等我长大了,我要做个拾破烂的……拾荒人眼底下的垃圾场是世界上最抚媚的花园。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

  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的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这……” 这样洒脱的人生与心态,是一个理智在先的人永远无法体会的。

分享

热门关注

2023刘胡兰观后感9篇

刘胡兰观后感

最新父与子观后感(合集六篇)

父与子观后感

最美医生观后感通用

最美医生观后感

晚会观后感(范文七篇)

晚会观后感

经济观后感(推荐4篇)

经济观后感

长征观后感范例

长征观后感

长征纪录片观后感

长征纪录片观后感

长征电视剧观后感

长征电视剧观后感

长征观后感(集合15篇)

长征观后感

长征观后感(合集15篇)

长征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