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对我们来说,是不能够舍弃的事情,读这作品,我们仿佛也能身临其境。 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可以从多种角度描述自己的心情体验,如何写出让人触动灵魂的读后感?经过多方考虑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呈现了这篇精选的“天纵之教读后感”,请将此页收藏以便日后阅读!
天纵之教读后感(篇1)
今年4月,我有幸跟随邢学来到广州接受教育。听到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很兴奋,我觉得教育可以如此美好。这也是第一次走进学生教育的课堂,我感到非常震惊。学生教育的课堂是如此开放和活跃,学生是如此勇敢和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上精彩的对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学***后,我仔细读了郭思乐教授的《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一书。通过阅读,我明白了课堂是一门艺术。除了一定的知识结构外,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和方法,善于引导学生学习,真正成为班上的主人。《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一书使我对生本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读了这本书后,我的思想开始与生本产生了共鸣,那就是要从依靠教的教育教学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
郭思乐教授谈到:“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当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激扬生命自身去发展自己。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生本教育强调把学生的学***地交付给学生,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生本课堂不再靠教师的教而是靠学生自主的学,课堂成了每位学生展示的平台。
在生本课堂中没有老师怒斥学生,打骂学生,惩罚学生的现象,多的是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鼓励和称赞学生。“尊重、信任、依靠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所以,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从我们听到的几节课中,我的确看到如此的景象,课堂中学生是学***人,他们大方,流利的交流着学***法,解题的思路,自己的看法,真是好极了。
而他们的老师真的是站在教室的一角,仔细听孩子们的演讲,有时还会做提醒。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学、乐学,自己去主动内化、积累、创新,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郭思乐教授也说过:“相对于学生这一生命体,教师应是一个‘牧者’,教师对学生学***理,应该是为了学生自主有效地活动。”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激发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观念中课堂的主载者。
我们的课堂不再充满教师,而是教师点燃激情,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和获得成功经验的舞台。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学习。设能激发学生学***的教学情境。
教师应高度尊重学生,并以欣赏的态度鼓励和肯定学生。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小组合作,帮助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保证学生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的生成,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中,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
天纵之教读后感(篇2)
生本教育是能给教师学生带来快乐的一种理论。学生不再疲惫,老师不再疲惫,家长不再疲惫。生本教育是把可以交付的教学交付给学生。
教师尽快让学生起床,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并将可以委托给学生的教学委托给学生。此时,学生处于真正的独立状语中,他们的潜能得到激发,他们的天性得到发展,他们的收获就像盛开的花朵。例如,在我看到的一个观察班上,老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教学。小组成员互相讨论、思考、解决问题,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
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中,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中心人物,教师为学生的积极发展服务。生本教育模式强调对学生自我、自主、主动地尊重,强调教者职能与学生本性二者的统一,让每个生命以其自然之伟力促使学生本身的提升,成为“天纵其才”。
那么,作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实践者,我们应该准备些什么呢?
一。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学习。
2、教师要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情境。
三。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鼓励和赞赏学生。
四。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教学设计。
5个。教师应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指导,帮助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通过阅读和学习,我意识到最大的教学资源是孩子们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对学生有更多的理解、宽容和耐心,更多的放手和自主。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住有所居、教有所教、学有所学,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生本教育相信生命,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请给予他们“天纵之教”,让他们成为天纵之才吧!
天纵之教读后感(篇3)
近期研读了郭思乐《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这本书,感受颇深,从心里到精神上真正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洗礼。是以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这样的情景: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鸦雀无声,临下课,教师小结,问学生: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听明白了吗,假如有学生说不明白的话,教师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讲得那么详细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是笨得要命,这就是传统教学课堂的一个缩影。而在生本教学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将是另一番情景: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小组成员激烈讨论,小组之间激烈争论,整个课堂生机勃勃。现在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学生,你会选择怎样的课堂?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 我们教师不要自作多情,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尝试。学生在自主学生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自己没办法解决的困难;或者是发现自己有不一样的方法要介绍给其他同学。让学生先分小组交流,发现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组之间一起解决。这样利用小组协作制,目的是考虑到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进行合作学习, 3到4人一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计算机操作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课堂纪律等,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解决学生基础水平差异过大的实际困难,满足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多向的学习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性,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找到自己学习的好方法。 粗浅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教学最大的资源是孩子本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对我的学生应该多一些理解、宽容和耐心。只要我们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而老师所想要的结果也会验证一句话一切皆有可能!
天纵之教读后感(篇4)
近两年来,我们一直在研读有关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的书籍,让我们深感生本教育在教学中的独到之处。本学期,我校研读的是郭思乐的《天纵之教》一书,让我领略到什么是“天纵其才”, 生本教育相信生命,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而每个生命以其自然之伟力促使自己提升,这就是“天纵其才”。
也许有人认为这太理想化了,我们的教育要使人成长为社会的人,而你们却还在醉心于自然的人的境域。但其实,社会基本法则和自然法则的一致性,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一致的指向和谐。基础教育面临的是人之初,所学的是人之善,有什么理由,不可以依靠人之初性本善来学习呢?也就是说,教育要合于自然,向大自然寻找力量,才能成就天纵之才,自身也就成为天纵之教。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想的最多的是学生,备的最多的也是学生,与我们以往的教学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往我们教师关注最多的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而生本教育关注最多的是学生的思维,从学生出发。生本,是一种希望。生本,是一种力量。只有让学生的小小羽翼真正自由飞翔起来了,才能让其之天性——大自然给予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凭借,真正尽其所用。
之前的教学让我们教师拔苗助长,在给学生“催肥”,给学生 “助高”……遗憾的是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孩子们会轻轻放下装满“硕果”的篮子,空手走出教室的大门。而当生本教育走进课堂,当孩子们再次走出课堂之后,再不是空手,硕果会自然扎根于学生们的脑海。这便是生本教育的魅力,教育源于自然。
书中有一个例子,一个“结巴”的孩子,在老师“不急”的引导方式下,孩子不仅“结巴”好了,还当上了学校电视台的主持人。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无为而为”原则的体现和效果,教师不是通过不断地纠正、教育来改变学生,而是让他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尽可能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有时候,外界的干涉越多,反而会使目标偏离,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留给学生自我学习、发展的空间,真正做到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
天纵之教读后感(篇5)
本学期,我校研读的是郭思乐的《天纵之教》一书,让我领略到什么是“天纵其才”, 生本教育相信生命,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而每个生命以其自然之伟力促使自己提升,这就是“天纵其才”。
有些人可能认为这太理想化了。我们的教育是让人成长为社会人,而你却仍然沉迷于自然的人文环境。但事实上,社会基本法与自然法的一致性,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一致的,指向和谐。基础教育所面临的是人的开始,他们学到的是人的善。为什么我们不能依靠人类最初的善良去学习呢?
也就是说,教育要于自然相适应,从自然中寻求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就天资,成为自然的教育。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想的最多的是学生,备的最多的也是学生,与我们以往的教学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往我们教师关注最多的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而生本教育关注最多的是学生的思维,从学生出发。生本,是一种希望。生本,是一种力量。
只有让学生的小小羽翼真正自由飞翔起来了,才能让其之天性——大自然给予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凭借,真正尽其所用。
之前的教学让我们教师拔苗助长,在给学生“催肥”,给学生 “助高”……遗憾的是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孩子们会轻轻放下装满“硕果”的篮子,空手走出教室的大门。当以生为本的教育走进课堂,当孩子们再次走出课堂,就不再是两手空空,硕果自然会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这便是生本教育的魅力,教育源于自然。
书中有一个例子,一个“结巴”的孩子,在老师“不急”的引导方式下,孩子不仅“结巴”好了,还当上了学校电视台的主持人。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无为而为”原则的体现和效果,教师不是通过不断地纠正、教育来改变学生,而是让他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尽可能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有时,外界的干扰越多,反而会使目标发生偏差,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真正信任学生,敢于放手。
天纵之教读后感(篇6)
近两年来,我们一直在研读有关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的书籍,让我们深感生本教育在教学中的独到之处。本学期,我校研读的是郭思乐的《天纵之教》一书,让我领略到什么是“天纵其才”,生本教育相信生命,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而每个生命以其自然之伟力促使自己提升,这就是“天纵其才”。
也许有人认为这太理想化了,我们的教育要使人成长为社会的人,而你们却还在醉心于自然的人的境域。但其实,社会基本法则和自然法则的一致性,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一致的指向和-谐。基础教育面临的是人之初,所学的是人之善,有什么理由,不可以依靠人之初性本善来学习呢?也就是说,教育要合于自然,向大自然寻找力量,才能成就天纵之才,自身也就成为天纵之教。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想的最多的是学生,备的最多的`也是学生,与我们以往的教学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往我们教师关注最多的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而生本教育关注最多的是学生的思维,从学生出发。其中一次记忆犹新,在上一年纪语文上册《家》这篇课文的时候,在口头练习的环节,说说是的家。我先给小朋友2分钟时间四人小组讨论,可没想到,就一分钟的时间就有好多小组想好了,他们纷纷争着回答问题。他们的答案着实让我出乎意料,范围十分广,从天上到地下,从南极到北极,一下子把小动物的家都找准了,更有小朋友还给文具、植物等等找家。就连平时学习很差的小朋友,也能在课上认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实践表明:生本,是一种希望。生本,是一种力量。只有让学生的小小羽翼真正自由飞翔起来了,才能让其之天性——大自然给予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凭借,真正尽其所用。
之前的教学让我们教师拔苗助长,在给学生“催肥”,给学生“助高”……遗憾的是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孩子们会轻轻放下装满“硕果”的篮子,空手走出教室的大门。而当生本教育走进课堂,当孩子们再次走出课堂之后,再不是空手,硕果会自然扎根于学生们的脑海。这便是生本教育的魅力,教育源于自然。
书中有一个例子,一个“结巴”的孩子,在老师“不急”的引导方式下,孩子不仅“结巴”好了,还当上了学校电视台的主持人。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无为而为”原则的体现和效果,教师不是通过不断地纠正、教育来改变学生,而是让他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尽可能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有时候,外界的干涉越多,反而会使目标偏离,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留给学生自我学习、发展的空间,真正做到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在具体的教学的过程中,值得我去尝试和研究。
“小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研讨、共同解决的过程,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性和活动性,可使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合作、互助、竞争的关系,共同达到成功的彼岸。”
我在课堂上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有一年了,从实践—失败—反思—再实践中,我总结了我的小组合作有如下几个问题:
一、参与对象不均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些学习能力较差或者不善于表达想法的学生成了“听众、旁观者甚至是局外人”。
二、合作内容不明确。有时候我将小组合作的内容布置下去,学生会无从下手,不知道是该先交流?还是该先记录?合作的纪律是什么?有的学生往往一脸茫然。甚至会有人借机说题外话,影响课堂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走形式。有时候为了突显课堂教学理念,往往会走入“为了合作而合作”的误区。学生成了演员,教师成了导演,教学内容成了剧本,没有实质性作用。
天纵之教读后感(篇7)
研读了郭思乐教授撰写的《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刚开始读的时候,很难理解,但经过多次研读后,我深深感受到,郭教授文理兼通的学问境界,文章字字珠玑,妙句满篇。教育是一种创造,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核心的一种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和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更是一门高深的哲学。书中有从文化层面上对生本教育的诠释,也有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解决,更有对当今教育问题及走向的沉思。现将自己的点滴心得与大家分享。
郭教授提出生本教育的本质就是遵循生命自身发展的规律,依托生命,激扬生命,让教育回归天性,向大自然索求天纵之教的力量,让学生享受天纵,成为天纵之才。 这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人天性的回归。这里的回归,是相对于传统教育中对孩子天性的压抑和束缚,倡导还给学生个体的本性,尊重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自身发展规律,摈弃一些强迫性的教育。这里郭思乐教授在书中提出了天纵之教和天纵之才的概念,生本教育其实就是让教育实现天纵其才,天纵可以理解为天与之,天放之,天助之,天任之,天成之。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天之骄子,只要我们施以天纵之教,主要依靠他们自学,并最大限度的依托大自然赐予他们的禀赋来为他们服务。
生本教育要求师生彼此敞开心灵,沟通分享,包容互动。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学,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教师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让他们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努力做到不现自我,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有时候,外界的干涉越多,反而会使目标偏离,得不到预期的结果。书中有一个例子,一个结巴的孩子,在老师不急的引导下,孩子不仅结巴好了,还当上了学校电视台的主持人。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无为而为原则的体现和效果,教师不是通过不断地纠正、教育来改变学生,而是让他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尽可能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在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情感和态度。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意外,教师不能因意外而使自己也表现出意外,而要从容地去应对意外,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为学生喝彩。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留给学生自我学习、发展的空间,真正做到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当学生处于真正自主的状态时,他的潜能越能得到发挥。
针对中等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教学,同时要关注两头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努力使学生学有所获、思有所进、能有所长,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小学阶段不要求学生写大段的书面表达,如信件之类,但平时练习时注重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有利学生对已掌握语言的发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主探索、动脑思考,学生通过自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需要教师重点讲授的问题。教师设计的课件要促学,突出重心与难点,优化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听、写、说的能力,恰到好处地代替说白,缩短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开展有效的小组竞赛活动。在学习对话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让学生有任务地听对话,并通过小组讨论回答相应的问题,教师可以对他们的回答做出简单的评价,让学生更感性地深入了解短文的重点与难点,最后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说话训练,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丰富语感。这样就可以做到听说读写议穿插进行,轻松达到教学目的。课外作业是小学课堂学习在时空上的延伸,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一刀切的作业往往会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必然加重学困生的课业负担。因此,笔者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既让差生跳一跳能够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笔者将作业设计成A、B、C三个档次:A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选择作业。如在教完语篇时,笔者设计了三类作业:A类作业:先听录音,注意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再背诵课文,最后学生默写全语篇的中英文;B类作业:先听录音,注意朗读时的语音语调,然后学生在自己的中文本上抄好中文,再根据中文提示默写;C类作业:能听懂课文录音,能流利地诵读课文,再把语篇中划出来的词组默写出来。这样的作业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而且由学生自己选择作业,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教师要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老师上课要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的预学所得,同时观察课堂,适时点拨,这给驾驭整个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课堂上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有一年了,从实践失败反思再实践中,我总结了我的小组合作有如下几个问题:1.参与对象不均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些学习能力较差或者不善于表达想法的学生成了听众、旁观者甚至是局外人。2.合作内容不明确。有时候我将小组合作的内容布置下去,学生会无从下手,不知道是该先交流?还是该先记录?合作的纪律是什么?有的学生往往一脸茫然。甚至会有人借机说题外话,影响课堂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3.小组合作学习走形式。有时候为了突显课堂教学理念,往往会走入为了合作而合作的误区。学生成了演员,教师成了导演,教学内容成了剧本,没有实质性作用。
看了这本书让我学习到教学最大的资源是孩子本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对我的学生多一些理解、宽容和耐心,增强个人素质的培养,让我的课堂能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从5岁时对罗盘发生兴趣,最后成为物理学界的泰斗;达尔文从小对动物的兴趣引导他跨入生物学界的殿堂,创立了不朽的进化论。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
天纵之教读后感(篇8)
反复研读郭思乐教授的大作《向大自然寻找力量的“天纵之教”——论生本教育的本质》,深深感受到郭教授文理兼通的学问境界。
文章意在阐释生本教育的本质,一直站在为万千受师本本本考本教育之苦的学生谋幸福的最前沿的郭教授又一次把博大的生本教育思想化为振聋发聩的福音书传播给中国教育界。开篇即指出教育的真谛是一定要“依托生命自然,就全局皆活”多么深刻!读者依稀看到一条真理的历史长河,自东方的老子、西方的卢梭处缓缓而来,正是由于郭教授的执着与努力,才使得这个人人能读懂,却鲜有教育者践行的道理终于在中国大地掀起了巨大浪潮,遍布全国各省市及港澳台地区的生本教育实验课堂里孩子们神采飞扬的脸庞正是那些美丽的浪花。
记得郭老师在《教育走向生本》的序言中讲到,“教育面对的是人,他承载着人类几百万年的基因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奔去。”然而,我们最不了解的就是我们人类自己,我们可以创造大量的高科技的物质,我们却无法独立的创造一个人。虽然,我们无法独立的创造一个人,但是我们有可能改变着一个人的命运,因为我们是教师。
“我们的涉及生命高级活动的教育知识,却停留在研究者的意识和被研究者的意识领域之中,我们一直忽略在意识领域之外,还有广大的机能领域,而正是这样的领域,决定了我们的教育的发生和形成,以及结果。”郭老师让我们去意识我们未意识到的领域,不是忽视他的存在,而是倍加重视和呵护。面对我们未意识到的领域我们该怎么做呢?
相信机能,相信人的本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激发人的生命活力,依靠生命,激扬生命,而不是模拟生命,控制生命。所以,让我们一起向大自然寻找力量吧!
天纵之教读后感(篇9)
本学期,我校研读的是郭思乐的《天纵之教》一书,让我领略到什么是天纵其才, 生本教育相信生命,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而每个生命以其自然之伟力促使自己提升,这就是天纵其才。
也许有人认为这太理想化了,我们的教育要使人成长为社会的人,而你们却还在醉心于自然的人的境域。但其实,社会基本法则和自然法则的一致性,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一致的指向和谐。基础教育面临的是人之初,所学的是人之善,有什么理由,不可以依靠人之初性本善来学习呢?也就是说,教育要合于自然,向大自然寻找力量,才能成就天纵之才,自身也就成为天纵之教。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想的最多的是学生,备的最多的也是学生,与我们以往的教学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往我们教师关注最多的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而生本教育关注最多的是学生的思维,从学生出发。生本,是一种希望。生本,是一种力量。只有让学生的小小羽翼真正自由飞翔起来了,才能让其之天性大自然给予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凭借,真正尽其所用。
之前的教学让我们教师拔苗助长,在给学生催肥,给学生 助高遗憾的是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孩子们会轻轻放下装满硕果的篮子,空手走出教室的大门。而当生本教育走进课堂,当孩子们再次走出课堂之后,再不是空手,硕果会自然扎根于学生们的脑海。这便是生本教育的魅力,教育源于自然。
书中有一个例子,一个结巴的孩子,在老师不急的引导方式下,孩子不仅结巴好了,还当上了学校电视台的主持人。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无为而为原则的体现和效果,教师不是通过不断地纠正、教育来改变学生,而是让他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尽可能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有时候,外界的干涉越多,反而会使目标偏离,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留给学生自我学习、发展的空间,真正做到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