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后感6篇

2023-09-04 09:14:49 金融观后感

  写作品名的观后感格式有哪些呢?观看结束后,我们总会产生很多优秀的看法。因为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可以写成一篇观后感,经常写观后感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丰富,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一篇与“金融观后感”相关的文章推荐,欢迎参考让您更快获得知识!

金融观后感 篇1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陈志武先生的书是从金融学的角度出发的,就是把内容放在金融学的框架下。逻辑将更加严谨,论据将更加深刻。但其出发点是建立在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即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如将中国传统的诸如“养儿防老”的家庭血缘情感联系看作是隐性的金融关系。我不是说这是错的,但我认为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是片面的。因为,任何我们所看到的风景都是基于你所处的位置。

  根据行为学派的观点,人不仅是经济人,而且是社会人。人们不仅有物质等可量化的需求,还有尊重、归属和自我实现的心理和社会需求。把中国传统的血缘关系简单地看作是利益的交换和隐性的经济关系,实在太牵强了。另外,也不能就其结果来对这种现象进行定义,我们可以说“养儿防老”结果是可以带来一个当下的投资以获取未来的“孝顺”,但对于中国许多传统的父母来说,当初养育儿女,恐怕不是单纯地计划老的时候有人照顾吧。

  还有“传宗接代”、“多子多福”加上周围环境的约束(邻居的眼光等),最重要的是父母对于子女真正的爱,那种不求回报,甘于付出,伟大无私的爱。因此,我认为从金融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传统家庭的血缘关系是片面的、强制性的。

  这本书关于资本化的逻辑思维也非常精辟。其中,作者从历史的分析中提出了负债对于一个国家的积极作用,认为负债累累的政府是一个权力难以扩张的政府,因为负债后,一方面政府就得面对债券市场,另一方面就得征税,就得面对纳税人。金融不仅可以帮助一个国家分担一段时间的支付压力,而且可以促进制度的健康发展。

  作者对负债等证券化方式怀有极大的好感,基于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理论,认为证券化能将未来和固定或者“死”的资产转化为现金流,从而满足当下的需求,简单说来就是现在花未来的钱,改善今天的生活。作者还对美国消费驱动型模式大为赞扬,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后这种模式不会消亡,仍会继续。众所周知,美国建国就是靠负债起家的,如今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政治经济强国。

  但这一切的一切并不代表负债发展就一定是好的,长久的。毕竟负债是借未来的钱,终究是要还的,纵使现在环境多么的安定,将来的事情也不可能完全预料到。

  从事件新大陆的发现和五月花号的航行可以看出,美国人民体现了冒险精神,敢于挑战未来,战胜未来。但在中国,由于受传统孔孟文化和君主制的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比较循序渐进和保守。发达的金融市场可以暂时利用未来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看来,利用先进的金融技术,平衡人们一生的收入和支出,让孩子受教育,让老人得到赡养,确实是件好事。这种情况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的民主制度,领导者为了博得群众的支持,必须用尽一切的手段来提高民众现在的生活质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其不会管债台高筑谁来还钱,未来收入无法跟上谁来负责?相反,中国人注重勤劳致富,挣一分钱,花一分钱,适当提前提取未来收入,以提高当前的生活水平。

  这种稳步前进的方式未尝不可呢?为什么我们总是急于改善现状而不顾未来的确定?似乎更多的人同意前者,因为前者至少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而美国和中国这两种不同的方式,中国已经逐渐发展(从结果来看)。

  因此,我认为未来的债务发展方式不应该现在就结束,而应该在实践中检验。

  中国未来的道路应该是金融发展的道路,这是必然会犯错误的。我们不应该害怕犯错误,因为错误只会使自己变得更好。

金融观后感 篇2

  提起万达,在中国商业地产的领域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商业地产的领航者、带头人,更是很多涉足商业地产精英们梦想的地方,在这里有学习不完的专业知识,也是塑造人生发展的良好平台,不得不说,万达,是很多人的一个梦。

  如今我也幸运的加入了万达的集体,从进入万达的第一天,就深刻感觉身边同事们的工作认真和尽职尽责,这种感觉让自己急迫的成长,促使自己一天比一天变的更优秀。在同事的推荐下,我拿到了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先生的著作《万达哲学》,首先引入眼帘的一个提问瞬间吸引了我:“26年,从0到资产5000亿元的企业帝国是怎样炼成的?从中国到海外,(w w w . f w s i r . c o m)为何他的企业能无往不利?”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历程?这是一个…?所有的疑问让我变成嗷嗷待哺的幼鸟,急切想要了解这个企业,了解这个世界,相信这也将会是我走向成功的第一个台阶。

  现在很多的电视节目和成功学,不断刺激的社会每个人,他们讲述自己成功的秘诀和方法,到处收徒弟和学生,但你会发现,没过多久这一群人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那时我就会想,难道每一个人认识的成功都是那样的相同?不一定!成功就是把一件事坚持着做下去!也许这件事看起来很小,但是能够一直做下去的人很少。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的很多工作,看起来有能解决的,有不能解决的,可是工作的职责就是来解决问题的,每个人如果能肩负起自身的职责,在每一个环节上兢兢业业,那么企业的发展速度自然是一个质的飞跃。现今社会,人才比比皆是,可是真正能承担起责任的人才可能需要时间的锤炼,而创新的思维也体现了人才的智慧,有人说:创新,就是把睡了一年的被子,换个面儿来睡!我们既要在传统的行业里将本职工作做好,也要不断发现新的渠道和想法,这样我想前进的道路只能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执行力对每个万达人来说都是考验的标准,这是在万达圈子里出了名的名言。每个事情都会用结果导向,那么执行力必然成为重要的手段,不管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拿出100%的执行能力,让每个工作都有序的推动进行,不怕一步一步稳稳的走,就怕没学会走就想跑!很多时候我们自身就在逼迫我们要执行、执行、再执行,这样成长起来才会更快,更稳。

  在中国,提起万达就能想到城市的中心,它将每个城市的商业氛围提升到一个质的飞跃,让时尚潮流引领着每个城市的标杆标准,这也是万达独有的商业模式,从第一代商业到第三代商业综合体,万达经历很多困难和艰辛,改革永远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政府、对于地方、对于客户、对于消费者、对于万达每一个员工,都要全方面的思考发展的方式方法,经过26年来,才成就了万达独有的商业经营模式,这是一个丰碑也是一个标杆,让商业地产在中国的大地上独树一帜。

  企业要追求品牌,更要有社会担当!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从小教育我们的道理深刻的展现在万达慈善上,通过品牌的建立,来更好的回馈社会,用诚信和善心,让慈善来感化每一个普通人,万达义工就是这样一群为了公益慈善,默默努力的人,回馈社会这样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却体现了中华五千年的美德,也在每个万达人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成为万达的目标。

  读完《万达哲学》受益匪浅,里面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公司的发展历程里看到了董事长和所有万达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万达精神,这种精神感染者每个万达人,让我们不得不继续努力,继续提升自我,成为万达的骄傲,为了万达的梦想而拼搏。

  国际万达,百年企业!

  万达人寄语:

  大王:在万达学习了很多,是一个汲取地产知识的优质平台…同事的帮助和领导的关怀,让我更加奋进的为万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万达越来越好…

  小庄:万达,一个梦的开始,让我能够自我成长,和同事们在一起的日子,就像家一样,万达这个大家庭给与我们最真挚的关心,让我们能够携起手来,共创美好未来…

金融观后感 篇3

  人生就好象航海一样,如果你没有罗盘,就不知道自己往哪里走.

  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因为人体是物质的,有重量、有惰性同时也是软弱的。这种软弱会妨碍人类拥有智慧。比如,有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早起,却怎么也爬不起来,这时候会觉得身体实在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身体如此沉重,就是因为它是物质,所以有惰性。又有时候我们很愿意帮助别人,这代表心灵上的美好,却可能因为需要花时间、花力气,所以懒得行动。由此可知,人的身体是软弱的。人应该减少身体的控制程度,亦即要让身体的惰性无法对个人产生影响力。如此,才能让心灵自由地追求智慧。

  “人生所有一切都不能带走,故要与人分享。这种分享不单指财务,还应包括关怀、信念、尊重等。”是啊,人本是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何必一定要固守自己的东西,封闭自己的心灵呢?这样或许守住了自己的财产,却错失了许多机会,但与人分享后也许就不同了

  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就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思想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

  很多人不快乐,就是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然而,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一个人在念中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是要考大学;念大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则是要顺利毕业或继续深造。这样的意义一直往后推延,最后总是要碰到结束,而在这个关卡上,不能在以一个具体的东西作为意义了(如赚到多少钱、当到什么官)。这个意义是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无法达成的,因此不能向外探求,只能内向寻找,也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达成一种最高的、圆满的境界。”

金融观后感 篇4

  对于中国哲学简史以及其他部分哲学书表面处理之后得到的读后感:

  死亡----生存:相对的解释.没有死亡的感觉体会不到你还在生存.死亡可以给你存在的相对感觉.如一切明天都没有了,你会珍惜今天的所有一切.大多数时间死亡不在我们考虑范围之内,或者是我们不可能清晰的体验到死亡的感觉.所以我们一直认为我们还有明天.实际上有太多的意外不在我们掌控中.grey里面的,t如果爱就说吧,也许明天一切都没有了.任何一个感觉和词语,都是要一个反衬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如果世界尚没有悲伤,那也不会有快乐了.如果某一种感觉全部的占据了你的内心,那么你要留意去寻找相对的感觉,因为那个全部的感觉一定不是真实的也根本没有价值.

  日常--->惯性动作可以让人产生惰性.就是上面的全部感觉,你必须要找到如何突破惰性,找到那种相对立的感觉去突破自己.

  灵魂的电流--->应该是部分感性的存在.回忆对人是重要的.是人最宝贵的财富,在一生中不停的做着计划和回忆的互动动作.虽然很多理论让你把握当前,其实,这很难.至少从以上的文字可以看出.多数是在幻想未来,和回味过去.只是今天也会成为回忆,未来也会成为今天.把握当前的心态就是要突破惰性,要在一种全部的感觉中找到那种相对立的感觉.比如你有一个钻石,你会永远拥有它.它放在你的仓库里面.永远不去提取.你偶尔会想想它的光芒,但实际生活中你不会天天带着它.但是有一天你的仓库失窃,钻石没有了.你就会经常想起那个钻石,想如果天天带着它的话也许仓库失窃的时候就不会丢了.但是你不知道哪天你的仓库会失窃.失窃前,你也会经常忘记你拥有这个钻石,这个就是计划之内的东西,也是在你回忆里面的东西,其实不属于你的'现在.

  我觉得,改变,或者是体验到存在感,或者价值等方法就是一定要知道相对立的体验感觉.事物矛盾的对立面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原始动力。灵魂的电流基本是一种情感发挥到一定程度所体现出来的物理现象.

  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的观点:他把我们体验到存在边缘的状态定义为“边缘状态”。通常,我们如此地执迷于和熟悉日常的生活,以至于我们不能够看破世俗--我们用自己的观点造了一个藩篱。只有当我们处于边缘状态,如疾病、痛苦、烦恼或者破产使我们远离正常的生活,把我们放置在一个新的位置时,我们才会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去看待和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说生命和死亡就像在镜子里互相观望一样,当我们说已经为死亡做好了准备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活得没有任何遗憾;而当我们说自己生活得很幸福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为死亡做好了准备。

金融观后感 篇5

  经他人介绍推荐,我阅读了陈志武教授的大作——《金融的逻辑》,本人获益匪浅。《金融的逻辑》这本书用最简单、最生活化的语言将金融的历史、金融的理论以及金融的功能等等,为读者一一的进行解读,并且运用丰富的、详细的例子加以佐证说明,非常的浅显易懂。

  第一、什么是金融?

  金融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价值交换。所有涉及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分配价值或收入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包括一些不动产,“死”的资产,如房产,汽车这些都能通过金融市场的将其进行转换,这极大程度上活跃了资本市场。一国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金融市场的成熟程度

  以股票为例,因为股票价格的本质是未来股利收益的资本化。也就是说,股票的市场价格反映了上市公司预期未来收益流的折现值总和。它反映的不是当前的市场价值,而是未来几年的市场价值,是一种价值的提前是现。也就是说,微软的市场价值并不高。阿里巴巴、百度等都是这样。没有股市,恐怕就没有马云、李宏彦这样的商业传奇

  第二、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有多么的重要?为什么美国的债务经济能够持续强势这么多年呢?

  通过对各国发展模式的研究,发现有钱人不发展,借钱人发展得好。例如,英国和美国从几百年前就开始了债务发展模式,而中国几乎不缺钱。陈教授认为,国库钱越多的政府越会走向专制,而负债累累的政府一方面要面对债券市场,一方面要面对纳税人,它时刻都由证券市场和纳税人监督着,促使它必然发展民主,优化制度,进而使得负债累累的政府不断地朝着好的方面发展,不断地强大。

  金融不仅可以帮助一个国家分担一段时间的支付压力,而且可以促进制度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陈志武教授一向是“国退民进”思想的倡导者,认为民富才是社会稳定的根本,只有在这种条件之下,政府的权利才可能受到有效制约。一个国家要想真正强大,就必须富民、富民,增加中产阶级的比重,而不是两极分化。首先,政府应该减税,提高国民福利水平,把财富留给人民。

  政府需要资金发行国债,就像上市公司一样。如果它有一个好的未来,每个人都会买它的股票。如果每个人都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感到乐观,那么每个人都会购买这个国家的国债。其次,要打破特殊利益集团的垄断,特别是在电力、电信、交通、能源等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公平贸易。

  有些部门涉及国家安

  如果不适合引入市场机制,就应该采取限制性政策,制定严格的法律。

  第三、金融市场对个人发展的作用主要在哪里?

  儒家“孝道”文化实质上是包含了一层隐性金融交易的,它不是纯粹的“孝”,不是纯粹的“爱”。在传统的儒家“孝道”文化下,子女不是单纯的子女,他们还是养老保险、是投资品;而父母不是单纯的父母,还是债主、是vc(风险投资)。这是比较遗憾的一件事情。

  在经济欠发达、金融市场不完善的地区,许多人依赖熟人经济,熟人经济是熟人社会。但是经济发展了,金融市场也健全了,金融市场就可以替代原来的儒家“孝道”文化的经济功能,可以替代“人情债”了。这就将儒家“孝道”文化的经济功能解放了,让“孝道”变成纯粹的“孝”、纯粹的“爱”。

  因此,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立健全金融市场,通过市场自由化和金融现代化实现人身自由,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陈教授的《金融的逻辑》这本书,让我更加了解金融,了解其功能及重要性。也让我对金融有了很多思考,加深了我对金融的热爱和兴趣。

金融观后感 篇6

  《金融的本质》完整记录了伯南克所作全部四讲讲座,第一讲美联储的起源与使命,第二讲二战后的美联储,第三讲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反应,第四讲危机的后遗症。媒体讨论较多是第三讲和第四讲,因为这两讲重点介绍了美联储在次贷危机期间政策制定的考量因素和决策程序,在某种程度也被视为是伯南克对其危机处理措施批评意见的辩解和回应,具有“揭秘”效应,自然也十分吸引眼球。剖析和反省次贷危机的作品早已汗牛充栋,伯主席的评点虽然精道但新意不多,通读《金融的本质》全书,反倒是前两讲关于央行职能和美联储历史这些看似ABC的内容,通过伯南克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的解读,更引发我的兴趣。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中央银行具有货币发行权、市场规则制定权和监管权,因而成为金融市场的“首脑机关”。一般认为,央行应当具有独立性,最好不受政府的微观干预,目前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也确实具有很大的政策自主权。长期以来,一种批评声音认为我国央行缺少与主要经济体央行一样的独立性,货币政策掣肘过多,金融部门成为政府意志的附庸。也有很多研究认为,政府干预央行决策并不能提高经济政策的效率,相反还会造成社会福利损失。我国货币政策始终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两者搭配关系大致根据经济增速和通货膨胀水平决定。这种“两手抓”的经济治理模式似乎是十分奏效的,最好的证据是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功。但是,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深入,市场化程度提升和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异化,缺少可预测性和独立性的货币政策在效果上越来越表现出难以驾驭的复杂性,如同是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性格中多了叛逆的成分。

  货币政策的影响需要通过特定的渠道层层传导,大家最熟悉的传导渠道是利率渠道,也就是央行通过调整市场关键利率(在我国主要是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影响资金价格,进而影响市场长短期流动性水平。除了利率,信贷也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货币政策导向可以通过金融机构融资供给量的变动体现。一些实证研究表明,在我国,信贷渠道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要明显强于利率渠道。近年来有学者还提出了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渠道理论,即央行的货币政策会改变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风险偏好,经验证,货币政策的风险渠道在我国也显著存在。考虑到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实际影响力,可以认为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货币政策实施工具的角色。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根据央行货币政策节奏而逆周期“翩翩起舞”也就不难解释了。

  古语云,谋定而后动。央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属于经济生活中的“顶层设计”,对每个企业乃至个人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货币政策调控工具,无论是市场化的还是行政化的,都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和透明易懂的实施原则,盯紧主要矛盾,为核心目标服务。回归和坚守维护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两大本职,告别过多包揽经济社会发展使命的“父爱主义”,是对央行保持战略定力的考验。好的央行不会同时追逐两只奔跑的兔子,这也是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道出的“金融的本质”。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分享

热门关注

电信诈骗观后感分享8篇

电信诈骗观后感

三年级观后感7篇

三年级观后感

烈士陵园观后感锦集4篇

烈士陵园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

北京爱情故事观后感通用

北京爱情故事观后感

夺冠观后感6篇

夺冠观后感

仙剑观后感6篇

仙剑观后感

图书观后感6篇

图书观后感

韶山观后感6篇

韶山观后感

旅游观后感6篇

旅游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