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小编倾情推荐一篇精彩的“古诗词三首课件”文章。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教案是完整课堂教学的保障。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个美好的时刻吧!
古诗词三首课件 篇1
↘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他们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读入情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首读一读,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自由选择其中一首齐读,再交换朗读一次。
4.看看诗题,你发现什么了?指名答。
5.那么,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6.这么多遍的读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课件出示两首古诗。默读,划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哦,原来诗人来到了──(生答:洛阳城)行色匆匆的他看见──(生自由回答)而拂面而来的是阵阵──(生答:秋风),这秋风是那么的(生答:凉爽、舒服、惬意),让他禁不住地提笔──(生答:写家书),提起笔来才发现要写的──(生答:要写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真是──(生读: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6.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7.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8.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9.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0.这一次又一次的开封、密封的过程中,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生答: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这真是说也──(生答:说不完)道也──(生答:道不尽)。
11.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这理还乱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
12.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这都是──(生答:借景抒情)。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3.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4.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议深情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达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的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生答: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么感人的诗吧。
↘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正音。注意读准畔声母是p帐的翘舌音zh。
3.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4.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5.学生练写。
古诗词三首课件 篇2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
古代诗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写景抒情的诗词,今天来学习其中三首。
●学习诗句
①提示学习方法和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b.看注解理解词义;c.连起来说说每句话的意思中;d.反复朗读,
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
②学生自学,再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然后在班上集体交流,逐首理解。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惑
●教师小结(阅读古诗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时
●指名分别朗读三首诗词
●比较学习
①引导比较异同。师:三首诗词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不同之处又是什么?
②学生按上述要求进行自学思考,做好发言的准备。
③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引导归纳
相同点:诗人都在描写一处景物,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不同点:从诗人所在的地点、时间、观察到的景物的特点,当时的心境等方面进行比较;对诗与词的不同形式加以区别。
●指导感情朗读
体会三首诗词中诗人的不同心境,用恰当的语调加以表达。
●背诵,默写
古诗词三首课件 篇3
一、揭题,初知美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释题:
(1)介绍作者辛弃疾。
(2)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清平乐。
(3)村居,词的题目。居什么意思?(居住)村居呢?(居住在乡村)
二、初读,走近美
1.听朗读录音,看图画。
2.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3.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4.学生再读。读读、看看、想想。读懂的记下来,不懂的做记号。
5.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应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可以看图、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三、品读,感受美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先说前面的,再说后面的,依次说。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看图知道。你感到了什么?(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学生朗读。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
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
(3)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面的内容。
(4)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6)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2.用生动的语句将你欣赏到的这副画面描绘给大家听听。
3.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四、再读全词,回味美
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继续品味醉字。)
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你呢?
4.配乐朗读或背诵。
五、课外拓展,延伸美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古诗词三首课件 篇4
一导入
古诗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瑰宝,今天又到了欣赏古诗的时间了,首先,让我们来进行背诗大赛。
今天来研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习古诗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今天你就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研究这首古诗
二学生自学
先让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小组选择喜欢的方法,共同学习古诗教师桌间巡视。
三汇报自学
小组选出代表汇报自学情况
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重点词语绿
2时句的意思
3几个问题
(1)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2)体会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用法
(3)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他到底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钟山离得很近,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四总结延伸
1熟读成诵
2练习背诵
3改写短文
4你离开过家吗?你能体会思念家乡的滋味吗?用几句话写下来
五课堂总结
学生自由谈本节课的收获。
古诗词三首课件 篇5
教学内容:学习《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3、认识课后三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1课时。
教学流程
本课阅读要以感情朗读和欣赏为主。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古诗词三首课件 篇6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学习重点
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牧童》
(一)复习《所见》,范读导入
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敢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4.师配乐范读。
5.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
1.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3.指名诵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三)设身处地,感悟诗情
1.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2.生互动交流。
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记住他在风中吹奏的曲子,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3.诵读全诗。结束本诗学习。
二、学习《舟过安仁》
(一)借助画面,导入新诗
1.观察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看一看,诗歌是怎么描写他们的?
2.生自由读诗。遮,注意要读翘舌音。记住字形。读通、读顺全诗。
3.通过读注释或借助工具书,基本理解诗歌大意。
(二)检查自学,深入探讨
1.指名读诗,正音,注意篙、棹两个生字的读音。
2.再读全诗,并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
3.师生互动交流诗歌大意,可以先交流自己读懂的语句,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共同交流探讨。
(全诗大意:一只不再扬帆划桨的小船中间,坐着两个小男孩,很奇怪的是,没有下雨,这两小孩居然撑着伞,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撑伞不是为了遮风挡雨,而是舞动着伞柄起到类似扬帆的作用。)
4.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5.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样子。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的样子表现出来。
6.指名读、齐读。读后点评。
(三)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背诵两首诗。预习《清平乐.村居》
古诗词三首课件 篇7
一、回顾激趣
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
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在学生朗读中,注意正音。蓑读suō,遮读zhē,不要读成平舌音。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
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
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牧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个弄,一个卧。(可爱、调皮、疲倦)
(4)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2.学习第二首诗。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
(3)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五、再读诗文,感受意境
1.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
2.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想象画卷
1.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短文。
2.默写《牧童》。
古诗词三首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准备】
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导入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学习课文
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⑴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⑵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
⑴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⑵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
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
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③师小结:
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
④介绍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
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
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⑥师小结:
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5、多诵读,悟诗情:
⑴过渡:
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
多诵读,悟诗情。
⑵复习朗读方式:
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
⑶自己带着感情读。
⑷四人小组读古诗。
⑸汇报:
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
⑹全班再齐读古诗。
第二课时
望洞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⑴解诗题,知作者:
①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⑵抓字眼,明诗意:
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A、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B、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C、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②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A、指名读。
B、汇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
师强调潭字笔画。
③指名小结: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远地看。
翠:苍翠。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④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
⑤指名复述: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⑥师小结: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轻松、自然)
⑦朗读想象诗歌画面:
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
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
⑧把优秀图画展示在黑板上⑼
⑶多诵读,悟诗情:
①师:现在黑板上有好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好不好?(全班自读古诗)
②师:说想当一会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指名读)
③师:有很多同学还想上来读,但是时间不够了,你们在四人小组里读给其他组员听。
第三课时
忆江南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
好:美好。
旧曾:以前、过去。
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
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
(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