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观后感合集

2023-08-23 18:20:05 人世间观后感

  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很多优秀电影,观看过程中不免会产生个人的见解。 通过一篇观后感,可以表达我们的真实想法,写观后感是我们观看结束后会经历的一个过程,有关“人世间观后感”的信息已经为您准备好了一定要看看,如果你认为这个小技巧很实用不妨把它分享给你的同事和朋友!

人世间观后感(篇1)

  人世间的真情(小学生作文)——读《异乡的雨伞》有感人世间的真情——读《异乡的雨伞》有感

  “只要每个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明天。”每当我想起这句歌词,就会想起前不久看过的一篇——《异乡的雨伞》。这篇讲述了在作者来异国兰多里小镇应聘的过程中,一位消瘦矮小的异国老太太用爱与责任帮助了作者度过难关。

  这篇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人间真情,让我很是感动。即便是不同国度的人之间也依然存在着真诚和责任,更重要的是老妇人身上的品质,这对作者意味着不仅是别人的关心,更是一种对人性美好品质的赞美。

  读完这篇,我不禁想到了“责任”一词,文中的老太太因为自己的失误,使作者一天的安排失误,而突发的大雨又越发使作者感到沮丧,但老太太勇于承担责任,在作者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对比当今的社会,时常有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肇事撞人后逃逸,水果的农药过多,为了赢取暴利制造商在食品中放有害的添加剂……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责任”的故事,比如近期的篮球比赛,我们班的篮球队员们起早贪黑地练习篮球,只为了班级的荣誉。篮球场上,随处可见他们绰约的身姿。

  拉拉队员们更是努力地排练着,只为篮球队员们鼓气加油,让他们取得好成绩。比赛当天,黄先生坐在一旁,微笑着为队员们加油,并全程陪同篮球队员比赛。其他同学们则纷纷高声呐喊助威,有些同学还买来一瓶瓶水,给篮球队员们解渴……

  正是老太太的真诚和责任,温暖了作者漂泊的心。英国查尔斯王子曾经说:“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每个人都要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在这个社会上,在自己的生活中,尽到自己的责任,服务于社会,同时也谱写出自己生命的光辉、灿烂篇章。

人世间观后感(篇2)

  《人世间》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将前述经典恢宏的史诗性与细腻的情感性融为一体,在经纬交织中熔铸出以光字片的历史命运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百姓生活的缩影。《人世间》中的世界当然并不全然和谐美丽,也充斥着各种矛盾冲突、思想困惑和人性复杂,但难得的是这个世界中的人们始终没有丧失对美好生活的执着向往、竭力追求和相互扶持,从而让这一方人世间成为值得留恋的有情天地。

  给我感受是:第一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记者柴进在《看见》里提过“人在还能笑的时候,是不易被打败的。”文中的人,经历了一系列困难:50年代荒灾,60年代__,二零零三年“非典”等等。时间不会停止,生活仍要继续,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会让你在困境之中,找到光明。第二勤劳致富,文化改变人生。在书中周家三儿女,大哥秉义和大姐周蓉在学生生涯相比三弟秉昆要更勤奋。最后,他们也入读了北大,步入了社会的上层,而秉昆却吃了文化的亏,只能当一名普通工人。虽然他也曾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身在社会上有着立足之地,却无法再向上高升,言之便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你在读书时少用的勤奋,社会会让你补上。社会很现实,也很残酷。总有人比你有权力,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总有人能轻松解决。学会运用资源,会让你终身受益。

  古人就有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恍然而已。”人生不过百年,你笑我哭都是一辈子。心态是由你自己掌控的,一个不敢笑的人,又怎能挑战生活的困难呢?所以每天都要笑,不如像那首歌所唱的:“何不潇洒走一回……”

人世间观后感(篇3)

  爱是世界上最美的旋律,因为爱是生命有意义。人生总有起起伏伏。当你站在成功的顶峰时,回头看看,你生命中的某个人一定是被爱之光指引的;当你跌入失败的谷底,回头看,一定有人会用爱的旋律安慰你的心。

  望着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我合上了《绿山墙的安妮》,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细细品读它了。但每次我读它,我都有不同的经历。我的心好像被一股清泉洗过,变得清澈明亮。

  《绿山墙的安妮》讲述的是爱德华王子岛上有一对老兄妹,他们原想从孤儿院收一个男孩做帮手,却鬼使神差地收了一个爱幻想、喋喋不休的红发女孩。精灵就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这个封闭的国家。这个红发小精灵般的女孩叫安妮,天性活泼乐观,想象力丰富,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但为了照顾玛丽拉,她又放弃了学业。

  她的天真和幻想让她开了很多玩笑,但她的善良和坦率也让她赢得了友谊和真挚的爱情。

  安妮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这种爱使她随时得到回报,使她的生活变得幸福而充实。安妮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她喜欢幻想。在她眼里,一切平凡的事情都充满了乐趣。

  安妮孩子气的天真让我笑了——把止痛药当作香草酱放在蛋糕里;臭骂琳达太太;因为“红萝卜”这个外号与班上最帅的男生吉尔巴特闹别扭……人生世间,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这少女纯真的爱。

  人生的旅途虽然遥远,但只要我们有一颗像安妮那样纯洁善良的心,我们就会充满幸福。世界充满了爱,但我们没有像安妮那样发现它。人生本来就是一列开往远方的火车,一路上经历跌宕起伏,经过一个又一个站台。

  你会看到上上下下来来往的人,如果有幸会有人陪你走过一段路程,但是始终没有一个人可以从头至尾陪你走完。当你的同伴想下车时,即使你不放弃,你也应该心存感激。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身边的人在一起的时光,好好爱他们,因为生活中有些人和我们擦肩而过,却没有时间去见他们;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熟悉了却还是要说声再见。

  就像《绿山墙的安妮》中的马修伯伯,最终还是离爱他的安妮而去了。

  人生看似漫长,其实时间过得太快以至于我们无法察觉,所以生命其实很短暂。但这条漫长的人生道路,也需要细细品味。花开不是为了花的失败,而是为了美丽的世界;人活着不是为了等待死亡,而是为了品味。

  品味生活也是爱,我们就是应该充满爱的面对周围的人、事、物,心中满怀爱,谱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的乐章,通过这乐章奏响爱的协奏曲。

  让我们把爱带到生活中,用爱装饰生活。不用再苦苦寻觅快乐,祈求光阴的怜悯,而是心中满怀着爱走过四季,再将它们储藏**生的美酒,品味一生……

人世间观后感(篇4)

  《人世间》是我今年看的第一部电视剧,以前没有看过梁晓声的原著,完全是让视频带着走的。

  这一类反映社会底层群体形象的电视剧,尤其是年龄还与自己相仿的我特别喜欢。你看,周家三姊妹都是我们的同龄人,周秉义和周蓉都下过乡,在农村干过活,考学,然后端上公家饭碗;周秉昆则一直在光字片当一般工人。说实在的,对于他们的经历、生活我是太熟悉了。

  要说对电视不满意的地方就是觉得拍得有点拖沓。不知原著是怎样写的,我以为周家父母去世电视就该结束了,后面这些一方面写得没有前面精彩;另一方面有狗尾续貂故意拖延时间的感觉,硬生生拍了差不多六十集。

  说说我的感受,电视剧告诉我们一些什么?

  一、读书是一个人跃层的唯一途径。周家是从山东闯关东过来的,周父是工人,周母是一般家庭妇女,但他们培养出了两个北大,两个孙辈也是清华。周秉义与周蓉靠自己勤奋努力考上北大,一个当成了国家高级干部;另一个当上了大学教授。不读书、不考学,他们是不可能实现社会层级跃迁的。当一般工人的周秉昆也是如此,他通过阅读哥哥姐姐留在家的书,开阔了视野,进了出版社,干什么事比他身边所有哥们都有主见,干一件成一件。周秉昆的伙伴吕川、唐向阳是如此,清华毕业的周楠与冯玥更是如此。底层向上跃迁的路从来是艰难的,就象爬山一样,唯有读书是唯一途径。

  二、优秀的孩子是国家的,平庸的孩子才是自己的。周家的三孩子中,大哥、大姐优秀吧,可他们是为国家培养的,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为国家作贡献,一年到头难得回家一趟,对于家庭他们又照顾了多少呢?最终还不是最平庸的周秉昆和他媳妇吗?我一同学看完电视以后很有感触,说自己在美国留学工作的孩子也靠不住。我笑笑说,你的孩子是世界的。有人说,平庸的孩子才是来报恩的,我也认同。因为只有他们才会守在你身边,天天能摸到、看到。这才是最真实的。

  三、利益是考验是否真朋友的试金石。周秉昆及其六君子,是铁杆的朋友吧,然而在利益面前又怎样呢?秉昆因为买的房子被收回,需要重新搬回原老房子时,你看肖国庆、吴倩夫妇他们那张脸。再看看,春燕夫妇为了多分房子、多拿补偿款举报周秉义、和于虹干架等所作所为,你能说,在利益面前,朋友的情义经得起检验吗?

  四、深厚的感情如静静的湖面波澜不惊。先看周蓉的感情世界,她为了一个比自己大许多、自己崇拜的诗人,竟然能做只身一人连家里一个招呼也不打,背井离乡,去贵州的大山深处去寻找自己的所谓真爱。最后呢,却因为性格不和,各分东西。再反观周秉昆与郑娟,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只有相濡以沫、相互帮衬、艰难渡日的平常生活。然而,他们的情感却是最为深沉和浓厚的,也是最牢固的。

  五、苦难是一个人成长最好的养料。周家三姊妹及他们的子女为什么优秀,仅仅是他们父母培养教育得好吗?不全是。我以为还有他们所处的环境。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出身在贫困家庭,他们更懂得自己要努力、更能吃苦,更具有与命运抗争的力量。记得方方写过一篇文章,写他两个下乡当知青的哥哥,他其中一个哥哥把几年农村艰苦的生活经历当成财富,说,吃了那种苦,以后再吃什么苦也不怕了。我也这样认为。记得刚当兵时,许多人告诉我新兵连很苦的,我却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想想再苦哪有农村毒太阳下干农活、掏大粪苦,哪有饿着肚子还在山上砍柴苦,我甚至觉得,新兵连的日子真是太好了,比家里强许多。

  《人世间》播完,以上权当观后感。

人世间观后感(篇5)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芹泽光治良《人世间的命运》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朋友推荐加藤嘉一翻译的日本著名作家芹泽光治良《人世间的命运》,便欣然读了。在诸多“欣然”的理由里,有一点是对加藤嘉一并不陌生,前些年经常读到他在凤凰网上的专栏文章。印象深刻的是其看似游离其实坚定的价值观、“大智若愚”式的春秋笔法。再有便是加藤同中国人交流的耐心与悉心,且多年初心不改。另外,这“欣然”中还有份好奇,一部外国人的著作如果翻译成中文通常是经过中国人之手,但译者与作者同属一个国籍可能就比较少见了。因为作者与译者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原作与译作往往是代表着不同文化、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全尊重原作”的译作是基本上没有的,译者如果还要做到“信、达、雅”就不可避免地在译作语言的基础上二次创作。基于此,作为日本人的加藤能够“代表”中国人与日本作家对话,境界是高的,立场是国际主义的。

  读罢全书,加藤的工作非常出色也是无疑的了。这证实了他果真具有高超的中国文字驾驭能力和对中国文化高度的熟悉度和理解力。当然,还有隐藏在纸面背后他自己价值观念的隐性表达,也是很出色的。这使我对加藤这个中国问题专家的日本学者,有了更加钦佩和欣赏的感觉,比如他在严谨的理性态度以外还有非常感性、人性化思考的一面。加藤也一定热爱至少是尊重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能翻译这部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上态度鲜明作品给中国读者,除了向前辈大师芹泽光治良致敬外同时也是在向中国人致敬。

  中国的读者对日本著名作家芹泽光治良可能会陌生一些。有趣中国的有一些50后60后熟悉小林多喜二这个名字的多些吧。那么既然是“陌生”为什么还会“著名”呢?我想可以从是中国的国情和芹泽在日本乃至在世界的影响力方面解释的。中国人熟悉的日本作家可能会是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渡边淳一、东野圭吾等这些人的名号,很大程度缘于不少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崇拜,就象很多人读莫言的作品是在他获奖之后的事情一样。而小林多喜二在几十年前的中国的熟知度大概仅次于白求恩、史沫特莱、埃德加。斯诺,这便更是“国情”了————不是因为其作品,而是因为“国际主义”的原因。无论如何,日本文学在中国的影响力远不如八十年代的电影电视剧九十年代后的日本的动漫,中国人更熟悉山口百慧和圣多士星矢—————我们本来就是个在阅读方面不太擅长的民族。

  不过如果在日本著名作家名单里没有芹泽光治良肯定是个遗憾或者是个谬误。中国有作家协会简称作协,是一个知名作家才能加入的组织。作协也有“级别”的,有全国的作协也有地方的作协,当然只有最著名的作家才能加入全国的作协。在全国的作协主席是茅盾的年代,副主席就是巴金先生或者是丁玲先生。这样问题就会清楚了,因为同时期相当于中国作协的组织在日本称为笔会,会长就是著名的川端康成,而副会长便是芹泽光治良,也就是说芹泽光治良在上世纪日本文坛地位影响力相当于茅盾、巴金、老舍、丁玲之于中国文坛的影响。从芹泽与鲁迅、巴金、刘百羽以及更多国家一流作家的交往来看,也能看到其作为文学家的“江湖地位”,这部“小说体的回忆录”更是以“致巴金的一封信”的形式写的,当然这是一封15万字超长的“信”。

  芹泽的作品很多,我查了一下,诸如《死在巴黎》《孤绝》《离愁》《爱与死之书》《故国》《命运的河流》《一个世界》《人间的命运》《神的微笑》等,多是以他自己亲身经历体验为写作素材的`大时代大背景的传世之作。这部回忆录《人世间的命运》更是如此,是他同名且有十六卷篇幅的大江小说的“附册”。所谓“大江小说”(也称“江河小说”),为法国文学的一个派别,特指那种多卷本连续性并带有历史意味的长篇巨著。象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这样具有宏伟的构架与维度的史诗版的鸿篇巨著都可属于“大河”小说。列宁曾评价托尔斯泰的小说就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显然做为大江小说的“附册”,这部独特的自传性作品《人间的命运》之所以成为芹泽的重要的代表作,是有文学性和写实性两方面因素的。

  先说说文学性。这部作品虽是以作家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报告文学”,但由于作者的小说家的功力和习惯,使得这篇“报告文学”带有强烈的小说的结构和描写特点。也就是说在时间、人物、事件真实的基础上,作品在结构设计、人物性格、情节展开、事件逻辑性完整性等方面都更有“小说”的特点。这与芹泽作为世界上一流的小说家身份是相符的。

  再说说写实性。全书以作者自己亲历的多个事件为载体,以自己第一主观视角去观察在一战之后的法国、中国、日本,以全球的视角深刻地揭示二战发展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必然的结局;分析了二战过程中不同种族的人们的命运周遭,那个时代的情与爱、血与火、灵与肉、天使与魔鬼、痛苦与挣扎、希望与悲怆;描写了那个时代国家的命运、普通人的命运以及爱情的命运,记录了那个时代一代有人类良知、有正义感和同理心的各国精英为人类的解脱苦难而奋斗的惊心动魄和波澜壮阔。总之这部作品的动人之处,与芹泽对那个大动荡大辗转大悲怆的时代的观察有关,与他对那个时代血肉相融的深刻体验以深刻的分析的有关。

  芹泽已经是成名大师固然是历史,加藤嘉一成为大师却也是未来可期的。

人世间观后感(篇6)

  庄子的文字难懂,庄子的境界更难懂。

  幸亏有梁冬的注解与分析,才勉强理解一点。

  《人间世》讲了三种情况:好人该如何入世,坏人该如何入世,以及不知道自己好坏的人该如何入世,与这个世界优雅相处。

  人心难测没什么问题,你对人心难测不了解才是问题。在古代,那些至人(聪明的人),总是先正己后正人,让自己有一种金刚护体之力,然后再去治病救人。忠厚善良是需要建立在对人世间有着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做到的。

  用某种方式定义自己的好,就等于在定义别人的坏r。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

  对别人的诋毁不愤恨,其实是对自己的保护。一个人内在的骄傲和执着是掩盖不了的。它就像一种“力”,而“力”必定也会存在一种“反作用力”。庄子借孔子的口说出,人心是很险恶的,不要以为你有爱、有正义、有智慧,就可以通行无阻。因为当你自诩为好人的时候,你就播下了一颗“恶”的种子,让对立面的那个人无形中成为坏人。

  与其关注十年之后的变化,不如关注十年之后有什么是不变的。进入一个新环境,要心存敬畏,要“虚而待物,唯道集虚”。努力做点儿什么并不难,难的是不做什么。

  做让自己睡得着觉的事,做让别人睡得着觉的人。

  你现在正在做的事,三十年以后还想做吗?做从长期来看会有价值的事情,对于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想都不要去想。理解人心的险恶,保持自己稳定的频率。尽人事,安天命,不求创造奇迹,但求不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个损失包括外界对别人的损失,也包括内在对自己的损失。

  如何与看不见自己过失的人相处。一言以蔽之,一切交流的本质,都来自六字箴言“先迎合,后引导”。如果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在你身边,哪怕他不会开车,哪怕他长得不是很好看,哪怕他的能力不是很强,但他的温和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他真的不知道怎么跟你对抗,他只是暖暖地、温和地与你融洽相处。但是,慢慢慢慢地,他用自己的方式跟你调频,成为与你达成共识的人,你得多喜欢这个人呐!

  “有用”和“无用”都是达成目标的手段。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小心把手段当作目标,而“无用”只不过是手段比较标配的方法之一,本身并不是目的。

  对于拥有的保持敬畏,对于想要的保持淡定。拥有那些大家都希望拥有的东西,将会成为一个很大的负担。

  自在的人会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舒服。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更大。长得丑有长得丑的美德,儿女笨有笨的好处。真正的好事儿哪里是努力来的?一定是把自己的状态调到配得上这件好事儿的时候,就会有人非要给你不可了。“自在”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一言以蔽之,就是心里面没有觉得亏欠谁,也没有特别想亲近谁,谁来了也不反对,谁走了也不留恋的状态,这就是“自在”。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留下来。

  我们在学习《人间世》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变化的是环境与技术,不变的是人性。

  每个人,最终都是自己和自己睡觉,自己和自己吃饭,这就是我们的未来。更喜欢梁冬这个老男人了。

人世间观后感(篇7)

  用了一周左右,看完了《人世间》这部电视剧。全剧以周家三代人的生活为主线,让人们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来发生的巨变。剧中的一些场面,时不时让我拍案叫绝,让我解闷的同时也颇有感触。关于本剧的好评,就不再赘述。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部分人看剧,会对自己关注的点有“选择性注意”。接下来谈谈我自己“选择性注意”的三个话题:学习、择偶、工作。

  第一个话题是学习。两周前,深圳图书馆的公众号上分享了一篇《人世间》这部剧的观后感,其中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对普通人来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最好走的路。正如剧中周楠、冯玥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清华,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就是通过读书一步步走到今天,谈不上成功,但对现状基本满意。高考考入福州大学,毕业后来深圳工作。这一路走来,靠的就是勤学苦读,这也培养了我现在的学习习惯。我一直觉得大学并不是学习生涯的结束,而是教会你学习的技能,这种技能应该伴随你一生。

  第二个话题是择偶。寻找一个合适的伴侣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两个人要想在一起共度一生,首先得三观相近,其次得有共同话题。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我们喜欢和自己相像的人,我也深以为然。

  剧中乔春燕说:爱情是甜蜜的,婚姻是烦恼的。两个人有了好感后,才能进一步发展,恋爱过程大都是甜蜜的,能让双方体验到快乐,因为这个阶段人们大都展示的的是自己的正面形象,这个阶段发生一些矛盾,大部分也会很快能和解。婚后生活才会真正展示一个人的方方面面,有正面有负面,所谓日久见人心。即使幸福美满如周秉昆、郑娟夫妻,大部分时光都是和气美满、相互扶持的,也还会有爆发矛盾、隔阂的时候,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两个不同的个体在一起,有差异是正常的,要想婚姻长久幸福美满的走下去,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增进沟通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措施。我现在也慢慢意识到,恋爱过程中两个人的相互了解很重要,这段时间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两年。有问题多沟通,能懂得换位思考,这样这段关系才能走的更远。

  第三个话题是工作。剧中一次次展示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场景,让人对这个大都市充满了向往。回顾我自己从2014年大三暑假来深圳实习,2015年就到了这片传说中的热土工作,至今将近7年了。拼搏、有活力是这个城市的代名词,来深圳的这几年,确实也慢慢适应和喜欢上了这里。人群年轻化,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不过高房价、缺少沉淀也是事实。从工作上来说,基建行业不算新兴行业,所以在这里的优势没有很突出。于我个人而言,至少从目前来说,对这个城市还是热爱大于吐槽。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身边环境的变化,这两年心态也有了一些焦虑,能走多远,就看缘分了。

  简单的观后感到这里就结束了,看的时候很多场景都很有感触,写的时候就没完全表达出来,希望后面再看看原著。希望也把读书培养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句口号,有输入有输出。

人世间观后感(篇8)

  一个普通人50年的命运浮沉,凭什么被关注?xx的存在给了我们答案。他没有宏伟大志,也不像哥哥姐姐那样有出息,他只想努力过好生活。围绕他展开的不悬浮的剧情,是最真实的苦乐。恰是这些苦乐能让我们慢下来,细细品味一个人的成长和努力,以及日常生活里被忽略的细节。

  或者说,《人世间》关注普通人的寻常事,让我们有幸认识了最平凡的xx,而不是如有神助的哥哥xx和被众人宠的姐姐xx。

  今天,很多叙事里的成功,常常忽略了普通人或失败者。《人世间》让我们明白,成功或失败,都会在时间里留痕。我们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我们的普通人生也应该被看见。

  命运给了xx特殊的际遇,让他有了目睹朋友被枪决后的崩溃、被父亲看不起时的委屈、媳妇被人欺负时的愤怒,孩子被人争抢时的无奈,失手伤人后的慌乱……也是这个人,总是包容着一切“不合理”,现实就是这么琐碎,三不五时地打乱他平静的生活。虽然我们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经历,但类似的情感却总能或多或少地投射到我们身上。

  “苦吗,嚼嚼咽了。”这是剧中xx对儿子xx说的话,xx又把这句话送给了xx。这就像一个家族的精神传承:生活是苦的,它无处诉说,只能自己承担。这句话,也可以说是这部剧的基调——生活中的苦,自己咀嚼几番,总能撑下去。这也是大多数人面对苦难的应对方式,我们都是最不起眼的“xx”,所以能和他共情。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分享

热门关注

滕王阁序观后感范文

滕王阁序观后感

雷雨话剧观后感十二篇

雷雨话剧观后感

生死抉择观后感

生死抉择观后感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范文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关于血战钢锯岭观后感(11篇)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人世间观后感

人世间观后感

[参考]《人世间》观后感范文系列

《人世间》观后感

人世间观后感1000字(模板4篇)

人世间观后感

人世间电视剧观后感800字

人世间电视剧观后感

人世间观后感悟800字通用

人世间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