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模板

2023-08-20 14:58:08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1

  蓦然,双眼被擦亮

  昌乐外国语学校郝际玲

  在一幅令人宽慰的画卷旁,豪迈的文字庄严地书写着,剥去了教育的责任。我们该怎样剥开教育的责任?教育究竟是什么?当我怀着浓厚的兴趣读完这本书时,教育的责任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这本书带我们去寻找教育的细节,去寻找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去轻轻地吹灰,教育的责任就会显现出来。教师的一个眼神,试卷上的提示语,课堂上的一次发言点评,一处文本的解读……想着一个个教育场景,品味一个个教育故事,被书中诗意的语言、简洁的插画、深刻的哲思、生动的教育案例深深地打动。那么多教育教学的行为在那么多天里曾经真实的发生着,如若不是家长们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如若不是孩子们对我们的喜爱和拥护,如若不是自己对学生真诚的爱,有些貌似的“责任”还真的是“伪责任“。

  原来,我们在“爱”与“责任”的名义下,还做了一些“伪责任”的事情。从家长到学校的对孩子的“包办”,假期的“假放”, 家庭作业究竟是谁的责任?抄词作业合适吗?

  我们需要“狼性教育”吗?教育的“女性化”, 过度的“关心”真的会给学生带来了无形的枷锁吗?故事的真实性和可读性让我不断反思,问如何像核桃一样剥离责任。

  教育的成就不在于给学生什么,而在与给学生多少。“教育者要施行教育、研究教育,也要接受教育,身为教师的我们也是受教育者”, “教育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得心应手。” “教育是为学生打未来的底子,而不是为教育者挣自己的面子。

  ”强调教育工作者心灵的高尚与高尚心灵支撑下的合规律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有多么重要;“教育充满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是生命的零件”,我们要精心呵护生命的零件; “说到底,教育的责任,就是教师的良心”,唤醒了每一位教师的良知;“一个都不能少,这才是理想的教育”,把爱的光芒播撒到每一个角落;“常青藤总是向着天空的方向伸长,一直进入云端。”老师和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育者有责任让教育成为一种享受”,享受教育生活的每一次馈赠。

  读《剥开教育的责任》,让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扪心自问:“我们给的是学生需要的吗?

  我们给的是学生想要的吗?我们给的是适合学生的吗?我们是想找到几个优秀的学生,还是想找到每个优秀的学生?

  ”《剥开教育的责任》为我指明了方向,蓦然,双眼被擦亮……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2

  学习,是满足求知的一种快乐的行为。作为学前班,教师可以从求知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如果在授课中,只是将自己所得的结论,眉飞色舞地告诉学生,势必弱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从使学生获得恍然大悟的感觉。

  因此,我们主张执教者不要忽视自己的求知过程,以先学者的体会构架课堂,不只是简单地证明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借鉴先学的成功与失误,按照认识发展自然规律来终有所获,去体会峰回路转的茫然,去意会千呼万唤的艰辛,去收取豁然开朗的欣悦。在这里,每个执教者都必须明白:不要认为学生自己看材料、找教参书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好象就有损于教师的威信,其实,这恰恰证明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学习了。

  另一方面,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是一种无序,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在这其间,老师的任务不容易。他要不断对自己的专业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努力探索激发、质疑、质疑、解决源头的最佳途径。面对任何一个知识点,教练员都必须遵循学生的分解和质疑——确认这一认知规律,把握本质,说精彩,练本质。

  如此,教师优教,学生勤学,谁还能说教与学是一项苦不堪言的事情呢?

  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和释放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解放自己。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3

  让每一个学生觉得“老师最喜欢的,是我”。当看到这句话时,我觉得一直困扰我的如何实现教育公平难题不再是一个无解之题了。这个观点其实面向的就是保证每个孩子在教师心中的平等性。每个班上都有老师眼里所谓的耀眼的优等生、令人困扰的差生、以及默默无闻的普通生,而这样的分组通常是以成绩为标准,每个孩子在教师心中有了三六九等,甚至孩子自己心中也有一个等级,从而认为老师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显然离平等对待学生很远了,那一碗水端平是不是又是真的公平对待学生了呢?也显然不是,毕竟每个学生情况不同,如此一刀切的做法很难做到真正公平。如果只有一个学生觉得“老师最喜欢的.,是我”,这是一种有偏向性的爱,但如果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老师最喜欢的,是我”,这是一种平等的爱,毕竟要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老师最喜欢的,是我”,这个老师肯定看到了每个孩子自身独具的禀赋、特长、潜能,真正了解了每个孩子,发掘了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体会到了老师对他独特的爱,才会让每个孩子发出感叹:老师最喜欢的,是我!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显然这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充满爱心、思想开通,对学生的世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充分利用和学生在一起的所有机会,迅速捕捉、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老师“最爱自己”的理由。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4

  起先看到这本书名是《剥开教育的责任》,以为又是长篇大论,便是枯燥无味,翻开一看目录,第一个小主题《请喊学生的名字》就把我给吸引了,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名字,浓缩了人世间最纯朴的至爱亲情;名字,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符号。亲切、温柔、甜美地呼唤着一个个名字,是对孩子真实的尊重。《请喊学生的名字》中的故事让我震撼,克拉克老师竟然可以在短时间里就能喊出全班的名字,这是很令人佩服的。我不禁想起来我教的几个班级,我教了他们已经一个学期多了,但是班里大部分同学的名字我都喊不出来,这或许就是我的课堂的氛围不够活跃、甚至有些学生还不够配合的缘由之一吧。

  《老师最喜欢的,是我》让每一个学生都认为老师最喜欢的是自己,既包含了高尚博大的师爱,也有着了不起的教育艺术与智慧。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老师“最爱自己”的理由。

  《对每一个孩子都要期待》我们对一些“不惹事”的孩子,常常估计不多,却不知道“不惹事”并不完全是性格使然。他们中的不少人,不同程度地自悲与自闭。但他们都都是高度敏感的生命个体,一个热切的期盼,就能点亮他们心中的灯。

  《种子都有萌发的权利》“留守儿童”我们要格外细心地呵护他们。我们的一言一行要慎重,可能会让一个善良变得千疮百孔,也可能会发现麻烦背后潜藏的美好。有了阳光、雨露,贫瘠土地上的种子也会萌芽。

  读完这本书,受益匪浅。文中的一个个小故事给我们启发,给我们正确指引。我也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能够引领他们健康成长。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担当。但我们必须明白,有责任,才会担当;有本领,才能担当。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5

  金秋的九月,迎来了我们自己的节日教师节,收到了学校给予我们每个教师的礼物《拨开教育的责任》。这是一本很有针对性、能破能立因而是一本很实用的书。

  书中所言的,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教育中正在发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家长到学校的对孩子的包办,假期的假放,教育的女性化,几乎从未实施过的因材施教,多媒体的泛滥成灾、请君入瓮式的强制解读,课堂提问中的专业户现象等,切入点不大,有些甚至还有点小题大做因为其中的不少故事或者事故,很多庐山中人的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惊,习以为常,但是火眼金睛的作者们却能够从现象入手,层层剥茧,丝丝入扣,直抵问题的症结。《家庭作业该谁批改》一文所言事实几乎地球人都知道,家庭作业早已不仅仅是孩子的作业,真的演变为一个家庭的作业。所以有专家曾经痛言,在中国,只要孩子入学,这个家庭从此就开启了一扇沉重的大门,这个大门的名字叫灾难。虽然言过其实,但是道破了教育的部分事实。此文作者不是宣泄和诅咒,而是平心静气地分析家庭作业的原初目的,分析家庭全员参与作业处理的危害,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令人心悦诚服。不仅如此,文章还以教育名家的教学实践为示例,就家庭作业的设计和处理给老师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能反对,能批判和摧毁;又能立新,又能建设和创造,这是本书的一个优胜之处。也是目前中国教育问题研讨中紧缺因而是迫切需要的东西。

  《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是由很多个小故事组成的,这本书,针对课堂教育、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读了之后,我感慨良多。教育充满每个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是生命的零件。在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小事,每件事都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查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但现在我意识到,他用自己的爱让每个学生都有和我相同的感受。或许,查老师没有思考过最喜欢哪个学生,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查老师最喜欢的那个学生。这是一个孩子长大后的回忆。读了上面的文字,我觉得查老师是一位成功的老师,让每个孩子都以为老师最喜欢的学生是自己,这里既包含了高尚博大的师爱,又有着了不起的教育艺术和智慧。

  优秀的老师会充分利用和学生在一起的所有机会,迅速捕捉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让每个孩子找到老师最爱自己的理由。每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平庸的孩子,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独具的秉赋、特长,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了解孩子。

  在老师印象里,往往是一些比较优秀或者比较调皮的孩子关注比较多,而另外一些表现平平的孩子容易被老师忽略,就在那次才艺展示中,我发现很多平时沉默的孩子都能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我们要加倍认真的看清这些孩子,细细品味,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多多鼓励,做他们的朋友。

  有些孩子的才华已经显露,而有些孩子的才华还是冰山一角。这就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让他们发现自己、欣赏自己。我们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具备某种潜质的人,他们发现了自己的不同寻常,也会看到别人的优秀。

  一直都说,教育是件良心活,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孩子们的天使,在教育中给予他们关爱、呵护;而不是做孩子们的上帝,支配着他们的生活,使其不得开心颜!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6

  以爱的名义享受幸福

  张红蕾beautiful morning,打开**就看到了同事的签名,是啊,又是一年教师节,又是一张张鲜活而又陌生的面孔,又是一年级。不同的是今年的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本名叫《剥开教育的责任》的书。本以为又是一本纯理论,没什么看头的书,但一翻出来却有些爱不释手。

  请喊学生的名字——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

  一年级,就意味着要重新认识两个班的学生。两个班有70多名学生。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需要时间和努力。记得,我刚进学校的时候,老师给我的建议是,听完课后,要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

  对孩子们来说,亲切、温柔、甜美地称呼每个名字是一种真正的尊重。做一张座位桌是记住每个学生名字的好方法,但现在小女孩的名字几乎都一样,什么心怡,心怡,心怡,心怡,看着这些名字根本不可能和人对上,有时难免叫错。有时已经花了心思记了,但还是会突然一下子说不出某个学生的名字,在提问时只好说:

  请你来说一说。或者有时会直接问:你叫什么名字啊?

  这时,总会有一种愧疚感,孩子也不会想:老师怎么还不知道我的名字?这时孩子就不会感受到老师的爱。

  所以,要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喊出每个学生的名字,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心、你的爱和你的爱。

  老师最喜欢的是我——让每个孩子都认为老师最喜欢的是自己。

  老师不能表现出只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老师应该有洞察力去发现孩子们的可爱之处。如我们班的辛同学和陈同学,是两个最皮的男孩,上课老是做小动作,甚至有时嘴巴里还会情不自禁的哼起歌来,本子上叫他不要乱写,他偏帮你乱写,也因此会一直骂他们。

  但他们非常活跃。午饭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问能不能帮我捡垃圾。因此,我发现了他们的可爱,并真诚地对他们微笑。我想在那一刻,他们也觉得老师喜欢他们。有的孩子的优点暴露出来了,有的孩子的优点却隐藏起来了,这就需要老师用爱心帮助他们,欣赏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

  “x老师最喜欢的学生是我。”听到这句话时,相信你会是幸福的。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7

  “教育的责任”究竟是什么?从踏上工作岗位开始,我就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吃的是良心饭。”从那以后,做每一件事情,我都在心里问自己,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否问心无愧?

  去年的九月十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作为教师的我,收到了一份特殊又珍贵的礼物——《剥开教育的责任》。空余时间,静下心来,翻开书本,细细品读。书中一个又一个浅显易懂的教学案例,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智者在对话。里面的很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相对照。

  本书从最客观的角度还原了一个个教育场景,讲述了一个个教育故事。看着书,书中的故事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书中的小例子、小故事,就那样真实地发生着,有正面的浓墨重彩,也有反面的直言不讳,让读者于细微处见真情,于细节处明真谛。

  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总以向学生传授了更多的知识为荣,以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超级责任感为荣……我们给的是学生需要的吗?”反思自己有时候的教学,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在课堂上自顾自地追求所谓高效,自认为这些知识就是学生一定要掌握的。自认为兢兢业业,为学生负责,殊不知有时就剥夺了学生学习的权利,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什么时候会自问一下:我们给的是学生希望要的吗?我们给的是适合学生的吗?在履行职责的时候,有没有伤害到孩子?这些都值得我思考。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真得多多的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美,这种美哪怕是细微的;用宽容之心,去包容孩子成长中的缺陷,让他们在优化的、宽松的标准下,收获更多的自信与快乐。

  爱与责任共同铸就了师德之魂,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时时、事事、处处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愿用我的真情和关爱去触动每一朵小花,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为他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8

  在九月十号这个特殊的节日,作为一名教师的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剥开教育的责任》。已经乏味这种哲理式的教育,已经对教育这一类著作失去了念想,因此,这本书被我冷落在的墙角。直到有空,无意中打开了它的订单,在看到祁智老师写的,别让他们失望,这一刻,我发现这本书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在序言中,祁智老师以学生抄写辜负这件事,既是表现出了学生对我们的希望,同时,也在无形中督促我们教师,既然你站在了三尺讲台,请记住你的身份,请不要辜负孩子对你的崇敬,请不要把他们对你的崇敬化为对他们“伪责任”的工具。

  孩子的手很小,他们的心也很小,正因为如此,孩子容易满足,一个小小的鼓励,一个小小的奖品,对孩子来说,价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看似没有价值的东西,却是一个大人对孩子肯定的证据,尤其是一个被孩子所崇敬,被孩子当作“神”一样高高在上的老师。很多孩子,在家中或许并不乖,因为他们习惯了父母,知道父母容易娇纵自己,然后,在他们走入校园以后,他们会发现,一种叫做“老师”的人,他们对自己的同龄人很严格,他们从不像父母那样,纵容自己,他们会对自己提出很多的规矩,虽然如此,但是他们却懂的很多,比父母知道的还“多”,他们会在一种叫做课堂的时间里教会自己以前不懂的东西,认识很多不认识的字。他们不会激怒自己。总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孩子们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他们说的是真的,他们说的一定是对的。

  因为这个,也许父母买了一块橡皮擦,自己丢了。许多孩子如果想失去它。但如果这是老师的奖励,那么此时,孩子会伤心很久,因为这是老师对自己的正面见证。在上学期的教学中,我们班上新来的一个学生就发生过这么一件事:在每周的周末,班主任总是要奖励本周表现好的学生一点吃的东西,有一个孩子拿到了一小袋饼干,价值不过2元,市面上很常见的那种,但是,回到家中,她姐姐问她要饼干吃,她连忙把饼干收起来说,不行,这个是老师奖励的,我不能给你吃。

  正是这样一小包饼干,在孩子们的心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可见孩子的心是那么小,是那么容易满足。

  大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长满了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土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孩子的心灵很美,每一种都有不同的风景。正因为这样,标准不能只有一个。对每个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做他们喜欢做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是每个孩子都喜欢学习,但每个孩子都必须有自己的特长。如果我们对每个孩子一视同仁,那么这样的学生只会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复制品。他们有着相同的认识,相同的内涵,甚至相同的思想。教师不是复制品的工具。老师应该是每一件艺术品的创造者。正如书中所写的,老师的成功不应该只在于班级的平均分,班级的最高分,而应该是,你挖掘了多少孩子的特长,你了解了孩子多少的优点。

  我们班上有这样一个孩子。他从不在班上做家庭作业,总是在班上留下一份小工作。所有的老师都认为他是班上的害群之马,全班的气氛都会被他一个人搞得不好。但是,春游的那一天,他的几个小小的举动,却让我们转变了对他的印象。

  也许他学习不好,但他尊重事实。所有的孩子都没想到要和老师分享他们的零食。只是他大方地从包里拿出零食,对老师说:“老师,这是给你的。”。春游回来的路上,有个孩子不舒服,大家都不愿意帮助他。只有这个孩子,他不仅把帽子给了那个不舒服的孩子,还不得不帮助那个半个头高的学生。也许,这个孩子以后的学习永远都会不好,但这个孩子肯定不会危害社会。试想,一个懂得帮助同学尊敬老师、尊敬老师的人,怎么会变成一个会危害社会的人呢?

  路上的风景很美,请为行人放慢脚步;天空的夕阳很美,请为鸟儿放慢脚步;台下的学生很美,请为老师放慢脚步。学校就像一个小社会,一个班中的学生总是有好有坏,脑子有聪明有迟钝,作为老师,你不该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蜗牛的故事告诉了我,或许,上帝给我们一个蜗牛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带它散步,而是想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去感受生活的乐趣,想我们不要在匆匆忙忙中,度过一生。而学习上的“慢蜗牛”,他们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有更多的方法,让这些所谓的学习困难户,也能够赶上班级的脚步,甚至,赶超班级的脚步。

  我们班原来有一个孩子,数学文字题一点都不会,因为他读不懂题目,但是,他每天却来学校来的很早,鉴于这个原因,我一大早也来到学校,我陪同他一起读题目,做题目。一开始,我们读一题都需要十分钟,每个早上只能完成一两道简单的文字题,但是随着我们每天几道题目的积累,孩子的读题能力越来越高,解题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只“慢蜗牛”在也不“慢”了。

  剥开教育的责任,不要辜负孩子的期望。剥开教育的责任,不要辜负教师对自己的期望。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学习生涯,让孩子记住他现在是我的老师,他曾经给我教育的快乐,让孩子,放飞他的梦想,放飞在责任的天空。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9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卢梭

  十八岁那年,我在中考志愿那行填写了“英语教育”这一专业。憧憬期待,带着忐忑而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教师生涯之路。冥想当初对于教师职业的选择,放在之前,我的心情会黯然失色,为何这样说,因为我总是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以成人的心智来思考他们,换来的是不够了解孩子的内心,没能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甚至换来我在教育生涯的第一次的迷茫。转眼间快工作十年,我发现已适应了他们的顽皮和粗心,不会再轻易的对他们发火,我意识到发火也许会伤到他们幼小的心灵,甚至使得孩子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就这样我学着时常反思教学中的挫点,抓住孩子的心、温暖自己。

  父母、家庭、社会都渴望孩子德才兼备、成龙成凤,这无疑就要求孩子有坚强的性格,良好的习惯,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和成为一个富有修养的人。所以教育的意义就显而易见,而教育的时机、内容、方法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正可谓诸子百家、门派杂呈,各成一说。《说文解字》中对“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行,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所以,即使时机,内容,方法都不一样,或是因人而异,但是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一样的。我自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经验不能妄加评论教育,我在这里只能以有限的学识以及他人的教育观点,说一说对小学低年级培养的想法,我认为两点最为重要,第一是智力的培养,然而当前的许多家长走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即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仅是教会了孩子掌握一种乐器、学会一种技能,实际上真正的智力开发应让孩子开拓视野,多接触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第二是性格,家长和老师应该重视优秀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做到生活的琐事中,在点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教育。比如若孩子跌倒了,要让他自己坚强地爬起来,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针之痛等。

  直到现在,我仍然在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不知道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涯中能够否找到心目中真正的教育本质,我以自己六年多的师范教育学习生涯和十年多的教学经验给出一个粗浅的内心答案:“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不是选拔(不是要经历小升初,中考,高考,甚至考研的选拔,这是我本人经历的教育阶段,这也是我本人所认为目前中国学校教育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我觉得小学教育最好让孩子回归自由天性。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我有时为了赶进度的确限制了孩子的自由,但是我更觉得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这两点也是我现在迷茫的地方。

  我很庆幸自己在当下能够拜读祁智先生的《剥开教育的责任》,用赏识之眼光发现孩子细微的美,宽容之心胸包容成长中缺陷,我希望他们能够自信并快乐。我希望他们能够成长,我更希望他们能够学会成长。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10

  作为一位新老师拜读祁智先生的《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教育类书籍,这个是我第一次认真的阅读这样的书籍,说实话看完后,感触良多。曾经有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智者在对话。《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就是一位低调但又深沉博爱的智者。与这位智者的谈话,也许还是比较肤浅,但是却也是我迈向教育、教师这一岗位的一小步。我觉得这本书文字通俗易懂、论述一针见血。作为一名教师,里面的很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为老师对学生的责任感和对孩子们的爱。记得当了一辈子老师的爷爷说过:作为老师的前提的,你要爱你的学生。是啊,我们既然是一名老师,从事的就是花的事业,从事的就是为社会、为人类创造美好的工作!所以,走在这条充满阳光,散发馨香的教育之路上,我们播撒的注定是无私的情与爱,付诸的注定是强烈的责任心!

  我们要对学生满怀关爱之心。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家长把孩子送到了城北小学,就证明了对咱们的信任。信任的同时也把责任赋予了我们。我不仅仅要照顾好每一个孩子的吃、住、学习,我们更要能够俯下身子和孩子们谈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多观察他们,多思考他们。

  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亲切、温柔、甜美地呼唤着一个个名字,是对孩子真实的尊重。我二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老师和三年级两个班的科学老师,有时候在楼道里与学生相遇喊出他的名字,学生会感到惊奇。这种看似微小的事情都会体现出理想的师生关系,平日里的一些小细节其实都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认为老师最喜欢的是自己,既包含了高尚博大的师爱,也有着了不起的教育艺术与智慧。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老师最爱自己的理由。

  教育心理学对学习兴趣的定义是,它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前者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这一点实则是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比如,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水平,了解学生已有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内容等等。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这一点实则是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自觉性。比如,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目的或任务,或者为了得到父母、教师的赞赏,同学的尊重,在考试中得到好分数,在竞赛中取得胜利等等。这一点在我个人身上即有所体现。在我学生时代刚接触到英语的时候,因为没有摸索到学习英语的方法,导致成绩很不理想,哪怕是简单的单音节单词的记忆都显得尤为困难。然而一次平日里的小检测,一百分的试卷考了九十九分,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一番,从那以后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增,接下来各阶段的英语学习都如鱼得水,现在它改变了我一生的轨迹。这就是一个反作用力。

  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美,这种美哪怕是细微的;用宽容之心,去包容孩子成长中的缺陷,让他们在优化的、宽松的标准下,收获更多的自信与快乐。爱孩子,就应该在孩子的内心世界打下靓丽的底色,让孩子学会肯定自己;就应该让孩子学会过自己的精神生活,眷注内心。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11

  当我趁着月休,把学校发给我们的《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断断续续读完后,一曲《爱的奉献》涌上我的心头。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本书的作者,都是一线教师,也都是学生家长。书中用他们的教育智慧与真情,抒写着他们教育的惬意人生,诠释他们对教育理想与信念的不懈追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挚的情感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是点燃学生内心世界的火把。学生一旦感受到了这种爱,就会自然而然地向你敞开心灵的大门,只有情通才能理达,情通理达才会心悦诚服,从而达到引导、帮助、解惑、教育的目的。可见,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沟通师生心灵,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它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自由地飞翔。读完这本书后,联系自己从事教育14多年来的点点滴滴,我的感触很深。

  意融融,亲情浓浓

  去年学生来到外国语学校后,昔日在父母身旁撒娇的宠儿远离家乡,远离父母,那滋味可想而知,在一两天的新奇感过去后,这种角色的突然变化使他们很难适应,生活上也一团糟(吃方便面,零食充饥),有的同学还控制不住想家的念头,一天一个电话,哭哭啼啼,以至学习受到很大影响。我们教师顿感肩上责任重大,班主任们更是心急如焚,但又怎能横眉冷对,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啊。

  于是,我们的班主任尽量创设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让大家畅谈心曲,相互交流,在短时间内让班级、学生寝室充溢着浓浓的家的味道。在闲暇之余,班主任们也都深入到学生宿舍,和他们一同整理和布置;早上与他们一起晨跑;晚上帮他们关好门窗;天气变化,提醒增减衣服;课余常找他们聊聊,了解并帮助他们解决出现在生活、饮食、住宿、学习等方面的困难。学生们非常感动,不久便适应了新的环境,渐渐投入到新的学习中,脸上又露出了他们甜美的笑容。

  尊重个性,润物无声

  去年,我校学生从不同的乡镇学校来到这里,学生所受的教育基础各不相同,两级分化现象严重,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独特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并发展他们独特的禀赋和才能,唤起他们内在的尊严和自信。我班有一个女生,去年进校后便显得异常沉默,成绩更是甚差,面对这样更需要尊重和关怀的学生,在课堂上我尽力去寻找她身上的闪光点。不久,我便发现她的作业本一直做得非常认真工整,于是我让她担任学习小组长,并经常鼓励她,她进步很快,生活的信心也越来越足。在后来的单元测试中,她获得了A等级的好成绩,宣布成绩的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她眼里那晶莹的泪珠。

  陶行知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孩子初来到外国语学校,他们的自理、自立、自护、自强的能力较差,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时间上都难以适应。我们老师根据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不失时机地引导、说服和感化他们。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研究学生的书面材料建立在对学生尊重、信赖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认真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内因和外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常激励学生,用宽容的爱心接纳学生的一切,对犯错与重犯错的同学不简单处理,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润物无声,用宽容和期待这剂良方医治了不少同学,在学生洁白的纸上谱写人生最动人的弦律。

  爱中有严,严以导行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并不是指教师提出要求时一定要有严厉的面孔,而是指要求应严格,并做到切实可行,坚持不渝地贯彻到底,而且要严在理中,严中有爱。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但在管理方法上要活,这是因为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也不会不变速前进。所以我们要做到灵活变通,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比如对个性倔强、自尊心强的学生采劝延长教育法,循序渐进,让他们自我思索、自我对比、自我反省,以达到激发他们内在驱动力的目的。如果操之过急往往会使他们丧失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但强调缓的作用,并不是说时时处处以缓为好。相反,急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比如当学生做了一件好事时,取得一定进步时,他迫切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如果老师不能抓住时机,及时表扬,即使后来再补上,效果也不够理想。

  总之,师爱既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无形中又会成为一种教育的力量和手段,在班级建设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把对学生的关怀与爱护,尊重和理解,期望和要求,通过自己的态度和言行传达给学生,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同时有利于师生间建立起平等互助和谐的关系。

  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尤其是班主任,更是肩负着如何把士兵引上元帅之路的重任。我也深信,每位学生都是聪明可爱的,我们期望绿树成林,期望士兵成为元帅。只要我们细心地呵护每一株稚嫩的幼苗,他们会成为参天大树;让我们用爱架起一道情感彩虹,让孩子的心灵自由飞翔吧!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篇12

  对每一个孩子都要期待

  每一位孩子都渴求被人关爱,陈佳伟同学是班级中的小调皮,不管是下课还是上课,他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就是玩,哪怕是一块橡皮、一支铅笔、衣服的一角、手指都是他的心仪玩具。经常无视课堂纪律,想发言从不等老师点名,课上想说话就说话,想笑就笑,有时同学们和我的思路及谈话经常被他的叫喊打断,有好几次,我都因为他而停下来,说服他注意课堂秩序,我对他费尽口舌,他的为所欲为收敛也是很少很少。

  对于他的这种行为,我并没有进行严厉的批评或指责。课后,我从其班主任和其他课任老师了解到他就是那样的性格,单纯简单.因此,每次在课上,我都尽量说服自己用宽容与微笑来面对他,经常和陈佳伟同学进行谈心,纠正他不正确的学习观,鼓励他在最短的时间中发挥其优势、克服自己的薄弱环节。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指导,陈佳伟同学终于能在上课时认真听讲了,幼稚的行为明显减少了,作业效果也有了进步。我们应该期待每一个孩子,相信他们,甚至取得一点进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尊,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能拿**去看。

  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宽容和信任。多与孩子对话,多与生活交流,多碰撞,一定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分享

热门关注

千秋读后感(汇编13篇)

千秋读后感

赖斯成长回忆录读后感(范本6篇)

赖斯成长回忆录读后感

说话的魅力读后感八篇

说话的魅力读后感

《意大利蟋蟀》读后感悟精选3篇

最新最后的演讲读后感6篇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

[最新]读后感教育责任通用

读后感教育责任

2023教育的责任读后感(通用8篇)

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最新]有关教育的读后感模板

教育的读后感

爱的教育读后感模板13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

[收藏]爱的教育感恩的读后感模板

爱的教育感恩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