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各个方面全面分析和探究“大国崛起观后感”,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产品信息。好的作品往往是直击人心的,每次观看完一部作品之后,心中都会感触颇多。观后感应该深入挖掘作品的故事内涵和情感价值,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写一篇作品名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1】
《大国崛起(苏联篇)》
1917年,第一个由共产主义阶级控制的苏联政权诞生。20年来,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这个国家在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贡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历了什么?
苏联,从一个个默默无闻的小国聚合起来的超级大国。如今解体后的苏联,个个原本成员国依旧有前苏联之前的某方面技术强项。苏联这个大国的崛起,不是靠它辽阔的国土,而是靠个国的团结。
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一个信仰,那就是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坎坷的。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社会主义的成果也是如此。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都有很大的不同。只是人们的追求和社会客观环境不同。
沙俄十月革命、农民起义、时代变迁和当前社会矛盾的变化。因为社会进步的需求,而和几个国家团结成了社会主义的苏联。新生儿总是弱小的。
当时苏联式一个不被别国认可的一个领土广袤,力量小的国家。
1917年11月7日,苏联政府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在这个强大政府的领导下,俄罗斯著名的少数民族第一次凭借国力而不是武力占领了世界的制高点。在国内,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地主资产阶级不甘示弱,组织叛乱,发动叛乱。
在国际上,英、法、美、日憎恨社会主义,支持叛军干涉苏维埃政权的粮食,向农民手粮,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和物力战胜叛军,巩固苏维埃政权。战时的共产主义政策时苏联度过困难的重要保证。国内贸易的国有化,剩余粮食的收缴制度,产品配给制度,劳动义务制度,以及所有产业的国有化使他度过了这场战争。
它使苏联政府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财力和物力,保证了军事胜利。但苏联政权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封锁和包围下幸存下来,刚刚平息国内叛乱,却遭遇了自下而上的突如其来的风暴。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饥荒,3000多万人在饥饿边缘挣扎。
此时,苏维埃政权仍然决定继续实行对农民免费征收剩余粮时的政策。
这一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就连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大本营卡兰斯塔得的水手也支持农民的要求。实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属自己支配。在商业领域,从最初的产品交换到允许自由贸易,银行体系得到了重建。
在工业方面,各种经济成分并存,从完全没收私人资本到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小型私营企业部分复苏。当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俄罗斯新苏维埃政权充满敌意。可以想象,苏联无法获得外国资本和技术。
就在这时,一个人出现在了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里。他就是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在他的游说下,30多家美国大公司成立了一家美国联合公司,将美国产品运往苏联,以换取苏联产品,从而开启了美苏之间的易货贸易。
1921年春,危机迅速消失,生产逐步恢复,工农联盟得到巩固,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表明苏维埃政府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实践表明,在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较长的过渡时期,新经济政策可以作为一项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
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已经不适应现在的苏联。发展重工业已成为斯大林领导的苏联政权的重重之重。
1929年5月,苏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讨论了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今年,人类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经济危机。从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暴跌开始,危机迅速从美国蔓延到全世界,几乎袭击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指导下,独立的苏维埃政府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这时,欧美资本、技术和人才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首次显示出移民的趋势。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政府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
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通过国家权力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最成功的是美国罗斯福总统的新政。通过政府干预自由市场经济的手段,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苏俄以巨大的牺牲为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同时,这也得益于苏俄政府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使苏俄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力量。集中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工业,为苏俄的胜利做了保障。
在20世纪中叶的万里晴空之下,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隔洋相望,共同主导了世界未来几十年的走向。但苏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当时的官僚主义的作风,广大农民和一般老百姓的贫困生活,还有国内他们,有意识地封锁国外的情况。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使得世界格局发生了剧变,从此世界逐步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态势。苏联的迅速崛起是20世纪引人注目的大事。作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它的经验和教训,都成为人类发展的宝贵财富。
对一个伟大的民族而言,挫折意味着新的出发。今天,俄罗斯已经走在了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看到苏联的崛起,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中国近代闭关锁国的政策让我觉得可悲,一个国家,想要发展,首先要学会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成伦与现状,碰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它。社会主义的道路是艰辛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初期,农民得无条件满足国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无偿地供给国家粮食,集体作业,正如我国70年代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不劳者无食,被社会主义的招牌掩盖。农民的不满,使得列宁改变了国家政策,让农民自由贸易。生产力的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国家要发展,要复兴,一定要照顾农民阶级,工人阶级的感受,他们也许不是国家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但也是国家的根基所在,入1921年俄罗斯的饥荒,政府不但不救济还征集余粮,而引发群众不满,矛盾引发革命。闭关锁国固然可耻,但知识,也是发展的重要臂力,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使苏俄的政权巩固。知识的力量,是国家发展的源泉,是国家崛起的动力所在。
苏俄的崛起,就是知识智慧的结晶。从列林,到斯大林,人类的智慧,创就了苏联的解体。同样的,也是不敢于创新,保旧模式,使苏联解体。
国家的发展,与国际形势联系起来,正如苏联的计划。正是在什么样的背景,定制什么养的额发展计划,而不是等国际背景来决定发展计划,那样就措手急不急了。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2】
**电视台纪录片《大国崛起》已经有好几次了,一直想写点什么。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谈谈我对一个现代大国崛起的看法。
纪录片中的大国是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和美国,其中没有中国。这些国家经历了重大的历史变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最早引进的国家,这两个国家都是典型的海洋国家。海洋国家天生具有对外面世界探索的热情。我认为,他们能做的就是开辟新的道路,激发人们对世界的探索和对财富的追求。
这两个国家用舰队殖民了许多国家,很快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
荷兰是一个高度重视商业的国家,经过西班牙的剥削和统治,为战胜西班牙而努力奋斗,成为新的世界霸主。当时,荷兰无论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不配被称为大国。
荷兰和西班牙葡萄牙的崛起,是由于海运国的独特优势,都得益于新航线的开通。而接下来介绍的近乎统治世界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国家,则是凭借着工业革命崛起的。
英国,一个对世界近代历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国家,也是开启中国近代史的国家,凭借着君主立宪制这种领先的社会制度,还有工业革命的推动,从一个封建国家,迅速发展为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国家。随后的殖民地领土扩张使它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被称为太阳帝国。
法国是现代启蒙思想的发源地,其先进性注定了法国的非凡命运。但由于法国封建势力强大,法国大革命经历了曲折。其中,法国最辉煌的时期是拿破仑统治时期,这是一个领土、军事经济和文化大国。
法国的革命思想也在欧洲广泛传播,对其他国家的革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德国的崛起**于对国家统一的渴望。由于长期**,德国需要一个英雄来实现民族团结。毕斯曼通过暴力手段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德国。
然而,后来的领导人并没有使德国和平发展,而是使德国和世界陷入了一场痛苦的战争。德国是一个高度重视教育德国家,能够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列,对德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彼得大帝和凯瑟琳二世的改革,他们走上了权力之路。以那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强国为榜样,**也变得更加强大。后来,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成为了一个与美国相当的超级大国。
日本也在走资本主义强国的发展道路,通过明治维新等一系列改革,走上了强国之路。而后由于战争,经济衰退。然而,在教育、技术和资本的帮助下,日本很快成为即美国之后的经济强国。
美国,这个成立仅仅200多年的国家。独立战争、内战和西进运动后,外国经济迅速发展。此外,它还领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其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本土没有没波及,并且靠着****签订条约使得在战后获得巨大收益,这使美国在各个领域都有充足的资金去发展。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反观近代中国,由于本身思想没有跟上时代,制度也比较落后,改革没有彻底,革命也几经失败,致使中国近代饱受屈辱。幸运的实,中国的探索没有停止。经过各种尝试,中国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逐步实现了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结这些大国,有很多共同之处。这些大国都经历了改革和革命,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大国留给我们的既有优秀的东西又有糟粕的东西,我们应该立足现实,取长补短,让其为我们所用,服务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3】
在整个寒假的三个星期里,我度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期间我**了《大国崛起》系列纪录片,了解了有关英国、苏联以及美国的大国崛起之路,并且充分感受到了在历史的长河中各个国家之间变化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英国的崛起始于16世纪末的伊丽莎白时代,但直到19世纪初,它才通过与其他欧洲强国联合击败拿破仑帝国。其间,英国先后在军事上击败了当时欧洲的海上及陆上霸权国。英国海军先是1588年在大西洋一举歼灭西班牙“无敌舰队”,继而从1652年开始,又三次对荷兰开战,彻底剥夺了荷兰殖民及海上优势。
18世纪英国又与法国展开激烈的霸权争夺战,从1689到1815年,先后与法国展开了7次大战。其中,1805年英国在特拉法加战役中的胜利,不仅标志着英国在海上彻底战胜法国,而且确立了英国100多年的海上霸主地位。
苏联原来是沙皇统治下一个黑暗腐败的封建国家。但是,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给千百万受压迫的**农奴带来了新的希望,使**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苏联由此诞生。并且,列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把自由市场经济开放后,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苏联的国家经济完全搞上去了。
列宁始实后,斯大林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在受到封锁和战争威胁的国际环境下优先发展重工业。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这让陷入经济危机的欧美国家惊叹不已。于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顶住了各种压力,终于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打败了德国,一举击败了法西斯势力。因此,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奇迹的见证者。
作为新资产阶级领导下的独立国家,美国在打败英国殖民军后建立了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国。在这样一个年轻的国家,几千年来许多伟人都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美国地处北美大陆,远离欧洲的大西洋,因此经历的战争和动荡相对较少。
但正是在这样一个时刻,美国在1861年爆发了内战,经过了四年的刀光剑影。林肯领导的联邦军队成功地打破了南方的农奴制,解放了黑人奴隶,颁布了《宅基地法》,统一了美利坚合众国,切断了美国国内的封建势力。此后,美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电气化和工业化是美国的代名词。许多娱乐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但是,在经过了一段安逸的生活之后,美国也迎来了经济的大萧条,使得美国的民众和财政面临危机。就在这个时候,富兰克林·罗斯福站了出来,为解决经济问题颁布了新政,加强了国家对于经济的干预,并发起“炉边谈话”使得民众能够理解国家的政策,从而引领美国人民度过了难关。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入了战争队列,打败了法西斯势力。罗斯福成为第一个四届共产党,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纵观每个大国的崛起,离不开体制改革、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学好历史是我们学习如何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华之崛起,将由我们这群中学生的不懈努力与汲取历史的精华并不断发扬光大。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4】
我**了《大国崛起》后,深有体会。
故事从葡萄牙开始,东边奥斯曼帝国崛起后,它垄断了东西方的传统方式。葡萄牙作为第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开始探索获取财富的新渠道。随着欧洲逐渐从混乱走向统一,民族国家依次诞生。
西班牙,荷兰,英国接踵而至。它们有的纯粹以武力掠夺财富,有的以资本统治世界,有的两者兼而有之。后发国家前进道路也是蜿蜒曲折的,美国靠两次战争,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和奴隶制经济模式带给它的困扰,**和日本则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向强盛,法国由自下而上的大革命推进国家体制的变革。
德国以战争的形式实现了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国相继崛起,又相继衰落,500年的争霸历史,在人类历史舞台上展现了浓墨淡彩的一笔。
由此可以看出,各国国情不同,历史再次证明,只有走最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不顾本国国情照搬别国的制度是错误的。最好是在现有的制度上作一些改进。
例如,德国的统一不是靠议会,而是靠铁和血。由于德国地处欧洲中部,欧洲列强永远不会坐视德国的力量,所以只能靠战争来统一。中日两党都是以靠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实现权力之路,因为它们的君主制相对稳定,可以以靠君主的意志来促进国家的发展。
没有一个国家是完全相同的革命方式。反观中国,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在中国这样一个封建文化糟啪盛行的过度里,中国共产党统一了新中国,成功地为中国引入了一套先进的制度,使中国摆脱了东亚病夫的地位,领导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进步,它的功绩不可磨灭。我们之所以不能引进一些人向往的资本主义制度,是由许多方面决定的。我认为从上来看,领导人不愿意放权,无论是慈禧太后,还是蒋介石,第一要务都是把权力拿在手里,他们都没有像华盛顿那样的胸怀;因为以权力为第一要务,对于民主科学的蔑视,又促使中国的政治生态处于一种极不正常的状态。
清末皇帝权力小,义务重,而实际掌权的慈禧太后则因其权力的违法性而实图保护自己的权力,影响国家的发展。蒋介石处于中**阀混战和外敌入侵的时代,人人都想当皇帝的思想与中华**的框架子实在是太不匹配,蒋介石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军阀,对于中国政治的发展规划乏力。他们都没有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那样的野心。
从根本上说,中国人民是非常无知的。他们整天只知道一亩三分地,不知道如何争取自己的权利,这使得中国没有民主传统。这一切的结果是,统治者睡着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失败了,而民主传统的缺乏和资产阶级势力的软弱,使自下而上的改革不可能。因此,中国采取中国共产党宣传世界大同的思想,以统一全国为先,通过改革开放逐步摆脱极端弱国。
这是中国上层领导层的一次全新的大换血。在现实中,中国也失去了实现资本主义制度的最佳机会。如果我们忽视中国的实际情况,照搬西方的制度,必然会导致适应,对中国的发展会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
看到一个大国的崛起,我也充分体会到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帮助国家繁荣昌盛的因素往往成为阻碍国家持续发展的障碍。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率先崛起的西班牙与葡萄牙,靠美洲的财富兴盛,但也因不向本国工商业投资使得它们衰弱,无敌舰队覆灭后就再难翻身;后起的英国步其后尘,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忽视新技术的发展,而热衷于掠夺殖民地的财富。
因此,后来的德国和美国相互超越。虽然他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赢得了战争,但他们失去了优势。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大革命前受到尊重的君主**制度也成为法国继续发展的障碍,并最终被推翻。相反,不与时俱进,中国就会僵化腐败,落后于世界,党和国家就会灭亡。
所以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秉承“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策略,摆正态度,着力于发展科技,不要总把经济总量挂在嘴上,那不是最可靠的数据,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后发国家是怎么超越先发国家的。那么,我们不仅要强调自身制度的优越性,而且要积极向西方学习,有所改进。不说**皇帝亲自去干活吧,不说当时日本**用百分之五的税收资助使团赴欧美考察吧。
我们切不可太狂妄自大,与世界脱节。我们要承认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学***先进经验变通地改变一些党的一些弊症能更好的促进中国的发展。
总而言之,《大国崛起》这部**给我的感触颇多。我相信,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经过改革开放和与世界接轨,它不会像以前那样贫弱。我相信我们中国也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像历史上的那些大国一样发掘出自己的有利因素,克服自己的不利因素,在二十一世纪成为一个影响历史走向的新的大国。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5】
不管怎样,生活还是要继续向前走去。有时候受伤和失败不一定是坏事,它会让你更好,孤独和失落也是一样。一切都会成为一件好事,只要你能走到最后。《大国崛起》观后感
最近看了电视片《大国崛起》
它对九个大国的兴衰史作了一个扼要的、生动的介绍
我来谈谈个人的几点观后感
西方列强应该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奥地利等
也许这些国家的历史不够典型,但像荷兰这样的小国
却被列入大国行列
显然影片对大国的定义
并没有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
那么该片所定义的大国
有什么共同点呢?
1、 具有(或正在经历)外部扩张的历史或潮流;
二、曾经或正在称霸世界、或进行殖民统治;
3、 曾经经历过推翻封建帝制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4、 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的突出表现
五、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包括正反两方面)
影片所介绍的九个国家
基本上都具备上述的条件
相比之下
我们中国虽然是个东方大国
但却不能"入围"世界大国之列
连日本都不如
什么道理呢?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
我们几乎不曾具备上述大国标准中的任何一条
而只是大国列强的蹂躏对象和殖民地
那么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像日本那样
学习西方、进而赶上和超过西方呢?
有人说我们的制度不行;有人说
我们的人才不行;有人说
我们的科技不行;有人说
我们的教育不行;甚至有人说
我们的人种和民族性格不行
"狼图腾"一书就指出
农耕社会使汉族人自然发展出“羊”的性格
恐怕连山羊都不是
属于绵羊
别说像成吉思汗那样横扫欧洲了
一见到日本兵打过来了就哆嗦
当汉奸、伪军的中国人就多达几百万
比日本侵华军队人数还多(按照***文章的说法
日伪军被我军歼灭的比例是一比二)
不仅如此
台湾还有不少中国人去充当日本兵
到东南亚为日本人卖命
***我哥哥是日本士兵,死在菲律宾!
所以别人敢于看不起我们、欺负我们
是因为我们自己太软弱、太缺乏民族气节
一个人总想委曲求全、不敢得罪人
是不会有出息的;一个民族
不敢冲向世界、征服世界(通过合法途径)
就不会强大起来
说我们的制度不行
可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没有中断
国家没有**
证明历代制度对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说我们的人才和科技不行
可是四大发明是中国的
没有火药
就没有热兵器和火箭
没有指南针就不能发现新大陆
没有造纸和活字印刷就无法产生信息产业
说明中国的古代文明是辉煌的
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有什么问题吗?我同意从这两个方面寻找落后的原因
首先,我国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是个不争的事实
无论是西方大国的崛起
还是德国、日本在战败后的迅速复原
都得益于教育基础的雄厚
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
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
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
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另一方面是落后地区缺乏人才
其次是再教育水平低
"一招鲜、吃遍天下"、"隔行如隔山"
是我们的普遍就业观
我们的人才往往不是复合型的
一行干不下去
其他的就干不了
也不想再学习新的技能
只能下岗回家
我到过一些省份
无论是在城镇、还是乡村
图书馆都很少
麻将馆倒是比比皆是
打麻将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人们一有时间就去赌钱
却不愿意买两本书看一看
像这样下去
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呢?
文化是什么?它好比是计算机中安装的软件
你的计算机硬件再好
但如果软件不行
甚至感染了病毒
也无法正常运行
同样即使我们的物质条件再丰富
军队装备再优良;如果没有先进的文化
没有先进文化武装起来的人
我们的孩子就会去吸毒
干部就会腐败
军队就会打败仗
一百多年前
北洋水师的铁甲船并不比日本的差
水兵也是训练有素
为什么还打败仗?因为清**腐败
指挥官方柏谦临阵脱逃
这说明我们的文化、即"软件"不行
不是"硬件"不行
那么,文化落后是阻碍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主要原因吗?我认为是这样的
我这里所说的文化
是"大文化"概念
它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更重要的是先进的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人文、法律、宗教等领域,属于上层建筑
过去在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下
中国曾经出现过"康梁变法"
但被顽固不化的"老佛爷"镇压下去了
后来,受西方“自由、平等、友爱”民主思想的启发
孙中山终于发动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并提出了"三民主义"进步思想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提倡新文化的运动
陈独秀提议要请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来拯救中国
**"十月革命"又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革命
可见,这些“大文化”和先进思想是引领社会进步的火炬
也是驱动社会机器快速运转的"软件"
没有这些先进的文化
就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
一般地说
自然科学是有价的
可以花钱买回来的
比如专利、know how以及机器设备
但是社会科学则是无价的
无法用金钱买回来
更不能照抄、照搬
日本人从欧洲学习了一些治国的法律、制度和思想
并不是拿回来就能用的
而是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加以改造
才能付诸实施、发挥作用
在辛亥革命到现在的一个世纪当中
经过了几代人的牺牲和努力
中国终于开始走上了和平崛起的道路
与上述大国不同的是
我们不可能再走他们的老路
通过对外扩张和侵略实现自身的强大
但是我们作为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
没有理由不成为世界大国和强国
而中国的强大
只会有利于世界和平
遗憾的是
我们今天距离成为大国的目标还很遥远
我们庞大的躯体里是空洞的
缺少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相反,有很多封建的、腐败的、落后的、愚蠢的东西
也包括来自西方的垃圾
随着“*****”的“全盘否定”(包括对“计划经济和苏维埃式社会主义”的否定),人们的思想似乎出现了“真空”
老的东西被否定了
新的东西还没有建立起来
甚至出现了"信仰危机"、"文化空白"
除了金钱以外
人们似乎什么都不相信了
不管是伏尔泰的启蒙思想
还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资本论”是孔孟之道
还是今天的市场法规
人们似乎都不感兴趣
实用主义、钱权交易、急功近利、损人利己
却成为了不少人遵循的"潜规则"
连刚毕业的大学生
也迅速滑入了"传销"的团伙之中
我们国家迫切需要建设和谐、健康、先进的文化
急需倡导科学的、理性的、法治的观念
否则,我们就无法抵制和消除封建腐朽无知的文化和庸俗习俗
旧中国不能强大
因为没有先进文化,国民党反动派不能打败共产党
因为没有健康的文化,后来我们在“大跃进”和“*****”中犯了错误
也是因为缺乏科学和法治的文化
没有与时俱进的文化和文化教育
即使中国将来强大了
成为了世界大国
也会像过去的一些大国一样
再次衰落下来
法治也是一种文化
和谐社会
必须建立在法治文化的基础之上
和谐社会
就是法治社会;和谐世界
就是法治世界
安南最近讲
伊拉克现在已经陷入了内战
甚至比内战还要糟糕
这是他在即将离任之际
感到最遗憾的事情
他还说如果联合国当初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也许这场战争就不会发生
可见世界需要法治
建立和谐世界更需要法治
任何国家的崛起和发展
它不能再通过扩大武力和超越国际法来实现
了解西方列强崛起的历史
一方面能使我们警觉
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差距
电视片《大国崛起》
正是从这两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史料,这不仅对我们的成年人有教育意义
而且也可以作为学校历史课的有益教材
????
????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6】
强大是永远的真理
*** 经济1204 李洁璇
《大国崛起》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全片展示了九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高中历史教师把它作为我们晚自习的教学内容,所以我们有幸观看了它。
片中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当然,也有历史学家认为,至今为止,真正的“世界性大国”只有荷兰、英国、美国。
15世纪末的地理发现给欧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也为荷兰实现商业帝国提供了历史机遇。作为中间商、代理商、加工商和销售人员,荷兰人从葡萄牙和西班牙装载香料、丝绸和黄金,然后运到欧洲各地。返航时,他们又为这两个最早的海上霸权国家运去波罗的海产粮区的小麦、瑞典的铁器、芬兰的木材,以及自己生产的海军补给品。
1581年,7个省联合宣布成立荷兰省际共和国。这是一个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国家。17世纪,随着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体系的建立,荷兰建立了一个全球商业帝国。
英国在打败西班牙之后,逐渐开始垄断海上贸易。特别是在伊丽莎白一世的领导下,发展国民经济和资本积累已成为英国振兴的重中之重。这个使命即使在女王死后,查理一世即位也没有荒废。
所以在英国发展初期,对殖民地的扩张和侵略从来没有断过,乃至殖民地遍布全球,对于本国国民来说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以至于有了“日不落帝国”。而英语成为“世界语言”就是“日不落帝国”留下的遗产之一。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并传遍了全世界。
在中国仍然闭关自守的时候,英国开启了历史的新篇章。珍妮纺纱机的出现和瓦特蒸汽机的发明正逐步引领世界进入一个新时代。从此,世界人民开始走向工业革命化道路。
“五月花”号的到达无疑改变了美洲大陆上这片神奇国度的命运,从此美洲大陆有了不一样的景象。从一群来自英国的逃难者,到称霸世界的世界霸主。美国的崛起充满太多的戏剧性。
《独立宣言》的签署开启了美国独立的新篇章。以华盛顿为首的独立战争获胜,美国从此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毫无疑问,美国是一个拥有各种人才的国家。它有四位非常杰出的总统。
分别是创建国家的领袖乔治·华盛顿、起草了《独立宣言》的托马斯·杰克逊、解放了黑奴的亚伯拉罕·林肯以及带给美国稳定的西奥多·罗斯福。这些杰出的政治家为美国的独立、解放、稳定与和谐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也有杰出的发明家和企业家。在欧洲工业革命期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后来进入千家万户,开创了一个时代。福特发明了装配线,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塞缪尔·斯莱特(samuel slater)引进的纺织机开创了美国早期的工业革命。美国也有始于本世纪的法律。联邦宪法制定者毫不费力地精心构建了费城宪法制定者对国家权力的组织和运行程序的设计,这确实是一丝不苟、煞费苦心的。表现在宪法文本上,与其说它用词简约,毋宁说它在实体规则上适可而止,而在程序规则上字斟句酌,绸缪唯恐不周。
因此,才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占全文篇幅一半以上的精细而复杂的国会会议规则体系。
纵观上述国家崛起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要想变得更强,就需要有敏锐的直觉。紧紧跟随世界潮流,走在潮流前端。机动灵活地调整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方向。
以日本为例,日本可以迅速实现幕府制度的僵化,改变天皇当政的君主立宪制。中国皇帝还在紫禁城时,日本不仅派出大批留学声出国留学,而且皇帝本人也访问了欧洲发达国家。日本的最终目标是选择退出亚洲,加入欧洲列强,为自己的崛起寻找伙伴。
日本百年改革使其成为世界经济第三大国。日本成为强国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
一个国家的经济决定其政治。一个国家要想崛起,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一个国家能否长期保持经济大国的地位,取决于它是否有商业自由和学术自由。很难想象一个扼杀言论和学术研久的国家会有一个真正持久的经济繁荣。
17世纪,开启海洋时代的大幕之后,9个国家先后崛起,以强国姿态屹立在世界版图上。当时在东方的泱泱大清帝国并不是没有机会图强。1840年,日本国门打开,日本还没有进入明治维新时代。从肩并肩出发的中日两国,在甲午战争后彻底改变了格局。
落后的原因可能很繁杂,但其中根本之一要归咎于当时所谓大一统的封建文化:禁海、禁锢人文思想、四书五经等儒学教科书历经百世不更新,世世代代用“之乎者也”的老旧模型造人、造物、造社会。因此,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没有人文的进步,没有科技的创新,也没有社会的发展。
最终落得“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后果。
几代中国领导人反复强调,在发展中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文明的成果。那么,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心态和态度来对待那些在近代史上曾经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呢?
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告诉我们,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事实上,大国的崛起经历了意识形态的变革。由此看来,中国的复兴之路的第一站就是思想解放。十一届四中、三中全会十一次伟大而深刻的思想变革。中国已经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接下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也正在不断完善之中。可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广大人民群众并未成为这些理论实践的主体,中国要发展就必须要解放全民族人的思想,让新的思想深入每一位人民群众的心中,尤其是农村。
在体制创新方面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已开始。在政治体制方面提出“一国两制”,在港澳回归后已付诸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建立了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的结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正在逐步完善中,但是市场经济有其固有的弊端,国家必须加强适当的宏观调控。
我国已经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这一体系显然还很不完善。一是不完善,二是不完全适应中国国情,三是缺乏法律权威。我国必须加快各种法律的制定和修订,然后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建设和监督,严禁腐败贪污,加强地方法律法规的建设。
大国崛起都有其特有的机遇。但历史并没有偏袒谁,对善于抓住机遇的国家来说,挑战也是机遇。第三次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中国必须牢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信息技术,坚持科学发展。
国家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科技创新,大力培养一批科技人才。还有就是要加快“科教兴国”战略的进程,改革旧的教育体制,让学生的创造力从小得到开发和培养,提供一个平台展示他们的创造力。
虽然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的未来发展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来支撑,仅是国富是不够的,国家必须在保证国富后再藏富于民。所以中国要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当然是又好又快的发展经济,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另外,中国必须面向世界发展经济,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关起门来自己发展是没有出路的。
所以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深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中国若要在当代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大力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是一个有着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国家,但近代以来一直衰微。
中国要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从过去汲取经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因此我们首先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时代特色,增强传统文化的活力。其次要具备大国思维,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主动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并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一个伟大的国家一定要呈现多元的文化,而多元的文化不是与俱来的,需要这个民族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去接纳新思想,学习新文化,最终创造新的强势文明。强大才是永远的真理,才是最有力的武器,才是抬头挺胸大声说话的底气。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7】
最近在公选课老师的推荐下,**了《大国崛起》纪录片,该片对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九个大国的兴衰史作了一个扼要的、生动的介绍。本片共十二集,在最后一集《大道行思》中,我从大国发展的潮流中产生了对未来的深思。
那些无视过去的人,只是对未来缺乏准备的过客。忽视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的变化,就没有成熟的选择,甚至失去方向的风险。经过60年和500年,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让历史照亮未来。
1、 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世界开始在海洋建造的舞台上演绎自己的兴衰史。对于大国崛起的因素,各国的学者都各有见解:能力,凝聚力,吸引力,思想文化等等,大国崛起不是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单方面决定的,但是更离不开思想创新和体制创新,一个大国的存在和发展,要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后发国家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等。
二、大国之惑历史上的大国依靠掠夺殖民地和战争崛起,但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德国的兴衰恰恰证明,一个想成为英雄的国家正在放弃冷静崛起的主动权。有一名学者这样说德国:
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审视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折磨世界时,上个世纪有两次世界大战。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兴衰交替,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3、 二战后,各国开始理性地寻找大国之路。日本通过跨国公司战略实现了经济崛起,美国在信息革命和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使日本不断发展。当全球市场与世界紧密相连时,大国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依赖开始增加。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下,法德共同开启的欧洲新秩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欧盟为和平合作的国家发展模式提供了时代的注脚。
4、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大国是什么?大国对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负有什么责任?这些问题也许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的答案,但人们有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望。
如今,世界的发展将经受各种考验,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会把大国带去何方,我们也不知道2012的预言是否会变成现实,但是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8】
看完《大国崛起》的系列纪录片后,九个区域性的大国崛起经历的确很值我们中国人进行深入的反思。它对我们崛起的中国建设全球性的强国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纵观这九个崛起大国的繁荣进程,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共同点。首先,以海洋战略为基础,建立海洋霸权,实现国家富强。二鼓励对外贸易,建立强大地霸权经济。三重视国民教育,提高国民基本素质,鼓励科技创新。
四加强对外扩张与侵略,进行殖民统治。五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打开国外市场,掠夺别国资源。六相对先进政治体制与包容开放的社会环境。
这六个共同点有很强的帝国主义色彩。我们不能照搬,但还是有好处的。
在这几个大国中,我觉得英国的兴盛历程最为典型。一个小小的岛国,居然敢挑战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并侥幸凭借军队与海盗组成的杂牌军大败了不可一世的无敌舰队,顺利接替其海上霸主地位,实在有点不可思议。然而,她做到了,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她成为了世界的领袖,间里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太阳帝国。
究其根本原因,我认为正是以上几个方面或经济、政治、文化、技术背景所决定的。强烈的海洋感源于早起不列颠岛民对海洋的依赖。除了捕鱼,还有另一种副业海盗。除了职业海盗,还有公私合作,甚至国有合作。虽然发财的历史并不十分辉煌,但却深深地烙下了他民族意识中强烈的海洋意识。
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都通过建立海上霸权实现了地区强国的梦想。
英国国教的建立,使得英国摆脱罗马教廷的束缚,实现了宗教自由,而宗教的自由必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除宗教意识的束缚,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表现出包容的态度,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例如,牛顿发现了力学三定律,为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基础;珍妮机的出现使人们开始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蒸汽机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人们使用自然能源的能力。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得英国的资产阶级如雨后春笋崛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产阶级在掌握大部分的社会财富后,为了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必定会要求更大的政治权利,那就得冲破王权的束缚,建立起一套符合本阶级利益的政治体制,光荣革命的胜利以法律的形式《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国王权力的资本主义民主体制。
政治制度上的优越性为英国扫清了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为建立起史无前例的日不落帝国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9】
历史——对于人类文明的回忆
观《大国崛起》之美国有感
何为历史?作为理科生的我们对于历史并没过多的了解,仅是历史书本上以及上课老师的那点讲解。很多同学多不知道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是多么地渺小,有点作为或者是当权得势就自以为自己是神,可以上控制天、下管理地上的事物。
在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中,别说是个人。就算是泱泱大国也是转眼即过的尘埃,时光流逝会给一个国家留下什么呢?
美国的历史不长,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它代表着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是什么让美国在短短几百年里成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呢,也让美国在还没有称霸世界的现今做了世界的警察——维护世界的秩序呢?答案当然要到美国短短的历史当中去寻找,那么我们在这里通过**《大国崛起》美国篇。
就把历史定义为:“对于人类文明的回忆”吧。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来看,文明应该建立在促进国家发展(即所谓综合国力)的必要条件之上。
古埃及创造了史前文明。当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超过它。但希腊借鉴了埃及文明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自己的改造。就为希腊成为世界强国做好必备的条件,希腊辉煌了几百年吧。
希腊的文明又被罗马学习了。罗马用所学的文明创造了古罗马文明,并击败希腊成为世界霸主。法国学习了罗马的科学成就,又增加了自己的创造,自然把罗马推倒,取代了罗马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法国成为霸主当然会去欺负英国,英国人在法国人的欺负下又把英国的文明全盘接受了再加上个绅士人生。
英国人就把法国又从那龙头的位置上赶了下来自己取代。英国这个阳光下的国家的文明,已经被美国所学习。美国学会又在其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自由精神,也就成为了今天世界的警察!
历史是对于人类文明的回忆。从世界各国的辉煌不难看出,学习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有些东西是学不到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
而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远吧。可见学习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多么重要。教育是学习的主体。看样子我国的科教兴国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至于我国将来能否成为世界警察,那是是后诸葛亮。个人之间的文明是代代相传的,也是一个国家承担着一个国家在世界各国的责任。风水轮流转。历史长河中的那个国家能永垂不朽?
答案当然是没有,我们来看看美国的艰辛历程吧。1620年,一百多名逃避宗教**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一艘叫“五月花号”的船只,开始了前往美洲新大陆的航程。他们出海的目的是建立自由的宗教圣地自治,使个人能够参与社会管理,对公共事务发表意见,享有独立权利。
也就是说,这些人创造了今天美国的政治邹形。他们也是文明的奠基人。
1620年,一百多名逃避宗教**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一艘叫“五月花号”的船只,开始了前往美洲新大陆的航程。他们出海的目的是建立自由的宗教圣地自治,使个人能够参与社会管理,对公共事务发表意见,享有独立权利。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美国有自己的思想基础,为将来的领土完整做了思想准备。
也是其国家总的行动指南吧……
许多美国历史学家认为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分水岭。从那时起,联邦**变得强大,美国的农业、工业和整个国家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毫无疑问,西进运动是美国历史上充满开拓、勇气和冒险精神的一页。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正是它塑造了美国人的自我奋斗精神和个人梦想。
这是一座以人名名的城市。它叫爱迪生。今天,这座城市宁静祥和。19世纪70年代末,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这里创造了一个时代。这些努力为美国基本国力的发展做了充分的准备,为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这个新时代,电力逐渐取代蒸汽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能源,给美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用电引发的一系列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在思想上前有未有的开放走在了世界前面,为科技的创新提供了法律的保护。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影响了世界工业的发展。在英国,没有第一次革命,还会有第二次革命吗?技术提高了生产力,提高了美国的综合国力,并将世界霸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如新的**杜鲁门所宣称的:
美国已经获得了世界的领导地位。
两次世界大战不仅严重损害了新兴大国德国和日本,也使传统大国英法失去了对世界格局的控制。当时的世界,除了美国和苏联,已经不再是其他工业化国家的景象。美国在战后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同时,它还向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派驻了军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独一无二的综合实力,使美国摆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企图安排世界秩序却无果而终的尴尬,开始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主导国际秩序,并最终在20世纪后期,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综观美国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任何国家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都好几代**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可见冰冻非三尺之寒。在学习的基础上还要勤加努力才创造世界的新文明!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10】
在一开始我还不了解《大国崛起》这部电影,以前听同学说过,是在上马克思注意哲学课的时候老师要求看的,起初并不是很愿意看,但是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才知道它是一部让人比较振奋的系列片,在我看完后我还把某些细节再仔细的看了一遍。在看的过程中,不由得联想到我们国家,现在来说我们国家也应该算是一个大国。
中国是世界上保持延续文明历史最悠久的国家,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这些都是我们在不禁自豪时津津乐道的,而且可喜的是,现在国际社会评价中国时使用最多的词之一就是崛起,而我们鉴于祖先的辉煌,更是将崛起该用为复兴,说实在的,我也为能这样自我评价而感到骄傲,可是,我们真的要冷静下来,去思考,不要被外面的评价冲昏了头脑,我们要这样自问,我们真的崛起了吗,可以说《大国崛起》在给我们讲述答案。
先看看荷兰,她的成就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一个由修筑海堤而形成的国土,人口仅150万,依靠捕捞鲱鱼为生的小国,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竟也奇迹般地成为海上第一强国,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竞争技巧和巨大的财富,并创建了现代的金融和商业体系。荷兰是个没有王权统治的国家,开始他们从贵族手中买到了城市的自治权,接着把国家统治权交给西班牙,然后又奋起反抗夺回统治权。在那之后,她把自己的国家托付给了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然后把它收回。
1581年,7个省联合宣布成立荷兰省际共和国。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邦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确立。随着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体系的建立,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
当然,荷兰毕竟只是小国,由于国土面积、人口等天然资源的不足,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但是今天的荷兰,他们的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然而,这样的成就绝非偶然,也有一定的因素相关,具有**文化背景的公民与生俱来的诚实守信的品质;欧洲国家之间利益之争基本能遵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没有王权的统治,公民获得充分的政治权力,才给自由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英国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又是如何称霸的, 1588年,英国与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展开激战并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接着,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强有力的君主制使英国快速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她对海洋探险和**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空前的辉煌。但是,接下来的国王查理一世却因为坚信君权神授,违背了英国早在13世纪时由《大宪章》所确定的国王必须遵守法律的原则,和议会之间进行了一场为时四年的内战,战败后的查理一世被宣判死刑,再之后光荣革命,就这样,英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遵照登陆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开始了在新大陆上自治管理的生活。100多年后,由于英帝国强行增收印花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此时,大批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科技成果。赢得欧洲接力棒的美国很快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随着美国的迅速发展,制宪会议中尚未解决的奴隶制问题最终导致了1860年的内战。林肯领导北方赢得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战争逐渐扩大。在其推动下,一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此后,爱迪生带领美国进入了电气时代,发明创新的制度保障成为美国不断发展的动力。到1894年,这个年轻的国家已经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列,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强国。在随后的自由竞争中,美国迎来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大批垄断性的大公司、大财团相继出现。然而也出现了问题,于是他们就开始反思。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是对美国的一种推动。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然后逐步改变体制,使之逐渐走向世界领先。
上面说的国家,他们都曾经在某一时段,依靠某一机遇,借助多元力量,一跃而成为大国,可是,这些所谓的时段、机遇、力量等,都是怎么来的,我个人认为,是他们经过好长时间的摸索,经受了无数磨难,思考了诸多可能后的结果,因为,我自己始终相信,机会是靠自己去争取的。那么现在来想想我们的国家,我们希望它强大,因素多且复杂不可琢磨,我们不能急于自我感觉良好,大国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但也不是说我们不能自豪,毕竟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以前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似乎已经有了大国的趋向,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但越在这种时候,就越需要沉住气,我想到了一点,体制,想想小平同志,他就对**体制改革没有完成而终生遗憾,国家的快速发展在于体制是否健全,而体制则又依赖于国人思想的开化程度,思想的发展何止一朝一夕,如此以来,国家强大却又谈何容易。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希望,曾经其他国家上演过的我们也会上演,然而现在的经济中心不是正在向我们国家转移吗?
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前所未有的机遇。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11】
15到16世纪,中国处在强弩之末的明朝,封建君主制度依旧盛行。葡萄牙通过掠夺而迅速崛起因没有发展工商业所以即将面临衰败。此时,在欧亚大陆的最西端,一个小岛国英国正孕育着一位能够改变英国命运的国王伊丽莎白女王。
自从伊丽莎白女王登基以来,她做了很大的努力,首先,她用敏锐的目光关注着大海,与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海洋探险和**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英国这个处在边缘的小岛国,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正是强有力的君主制给应该带来了早期的辉煌。
在伊丽莎白一世之后,接下来的查理一世却坚信君权神授,违背了《大宪章》所规定的国王的权力,打破了王权和议会之间的平衡,招致了他的死亡。查尔斯国王的逝世对遥远的中国没有任何影响,但他深深**惊了欧洲大陆,并为那些正在实行君主制并渴望实行君主制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经历了几位差劲的国王,英国人学聪明了,国王没能做好的,议会来把它做好,议会决定国王的产生,从此议会在英国占了一席之地,这样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光荣革命后,英国实现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在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下,大力发展商业和手工业。这时,在欧洲大陆上,除了土地霸主法国,其他国家都没有注意到它。
当时,清朝在中国的统治才刚刚开始。皇帝非常热衷于统治他的臣民。他努力维护自己的君主制地位,每天担心留在明朝的人不会
他们会反抗,继续用先辈的科举考试,用八股文来评判一个人的能力,始终相信自己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力量,其他野蛮的小国也不怕。从前,我们的确是一枝独秀,但我们因循守旧的作风在思想自由开放的国家开始觉醒之时就逃不过被超越的命运了。
英国的崛起始于伊丽莎白女王。她是个好君主。她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国家和世界。她不会自满,这只会扼杀国家的命运。而中国千百年来都称自己是上国,期间也有好君主,但是与伊丽莎白相比,未免小家子气,他们的眼睛只盯着自己脚下,我们都知道,盯着自己的脚下是走不好路的。我们的皇帝骄傲的认为,像我们这样地大物博,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所以重农抑商政策一直都没有变过,就这样死守着自己的土地,注定会败给积极发展商业的开放国家。
我们已经追不上他们经济发展的脚步了,在政治上,懂得变通的英国人抛弃了封建君主**,转而开创了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华丽的蜕变,而我们,则差点死在这里。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12】
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的海洋霸权,抑或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的商业帝国,还是率先发起工业革命推动自由**成就的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以及法德两国的随后兴起。
通过制度和制度创新、科学和文化发展,这些欧洲大国将商业和自由视为其崛起的基本要素。至于继承欧洲文化血统的美国在另一个大陆的崛起,日俄后剥削者除了自觉地追赶和超越意识之外,也经历了制度转型的阵痛。当然,这九个大国的光辉也沾染了军国主义残酷战争、侵略别国、甚至消灭异族文化的原罪。
但不管如何,自1500年以来的500多年间,这些强国或有兴衰,但他们的一个或多个在21世纪依然占有全球主导地位。而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实力业绩上、效率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因此,只有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借鉴学***不简单模仿别国的经验,提高国民素质,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13】
《大国崛起》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该片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西方九国为题材,解读15世纪以来这些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而大国崛起的原因有什么共同点呢?这九国说明了其中的一些答案:
一:对外扩张的历史
二:殖民统治史
三:资产阶级革命史
四:工业、科技、文化、军事和社会方面的改革史
五:对世界近代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
与今天的中国相比,我们提出的“和平崛起”的主张与之不同。目前,世界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中,信息革命是当前的标志。只有具备科技创新能力,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实现国家的全面进步,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
要实现这样的崛起,中国必须借鉴他国崛起的优势,克服不利因素,避免崛起的不利影响。
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增强人才竞争力,不断提高全民高等教育质量。
美国虽然现在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力在逐步衰退,钢铁工业和重工业制造业在失去,就业压力增加。但我们应该看到,美国仍然走在科技创新的前列,科技竞争力仍然非常强。科技创新的背后,是其高科技人才储备的实力。美国大学的教育水平仍然是世界一流的。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需要提高。只有教育的崛起才能实现人才水平的提升。
其次,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继续主导经济改革,让中国市场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
全世界在经受经济危机的创伤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市场的开放和扩大内需的潜力已成为各国的救命稻草。许多国家在中国建立了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期待中国市场的经济发展,推动各国走出世界危机。而中国也加大经济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经济>投资,推动我国gdp水平的更高层次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我认为如果再过10年,很可能超过美国,实现新的经济增长。
最后,要继续进行科技创新,实现对产品核心技术的掌握。创新能力是各国当前科技水平的体现。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你是否掌握了真正的核心技术。目前,我国正处于科技创新的新阶段,创新力已成为所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法宝。因此,只有继续推进核心技术的研发,才能在未来获得先机。
总之,我们既要学习他国崛起的先进思想和技术,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我们特色的崛起之路,走处一条区别他国的和平之路,中华民族的复兴就在不远的将来,让我们中华儿女奋发图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和平崛起之路。
(二)记得以前学生时代,一上中国近代史,我就逃课,有关这方面的图册一本也不买,原因是感到这门课的内容悲惨得令人窒息,今天割地明天赔款,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个接一个,真是太伤自尊了。不仅如此,在中国人书写的中国近代史上,也有着浓重的“悲情情结”。每一句话似乎都用鲜血和泪水诉说着中国百年来的苦难历程。同时,它也愤慨地谴责西方列强的野蛮和非理性。这是中国人一种独特的历史观、世界观。
央视正在热播的12集纪录片《大国崛起》之所以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评,我认为关键之处就是,正面叙述了被我们称为西方列
强国崛起,挑战了中国人民根深蒂固的历史观和世界观。
为什么会有'悲情情结'
中国近代史上有那么多的“悲情情结”,这源于康熙被西方列强的大船砸开后中国的闭关锁国,中国的桃园梦被它们的大轰炸打开。
历史上,中国一直重视农业而非商业,重视陆地而非海洋,重视防御而非进攻,重视自给自足,这使得中国有可能在外部封闭的背景下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再加上本身'地大物博',中国人始终认为,中国是天下的中心,其他民族是未曾开化的,把东边的民族称为夷,西边的称为戎,南边的称为蛮,北边的称作狄,全部都带有贬低蔑视之意。
这样一个向来是恩施天下、极少冒犯别人的大国,自1840年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前后被西方强迫签订了1000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不仅将自己的领土暂时地或永久地划归外国,赔出近20亿两白银,海关也几乎交由外国人管理。这的确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不可忘记的屈辱历史,特别是中国几乎从没主动地去惹谁却无辜遭受此惨祸,更令人心痛不已。随着自我感觉良好的腐朽衰败的中国,被列强拖累、殴打,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哀”在中国人心中自然沉淀了许久。
少讲'悲情',调整历史观
'悲情情结'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到底怪谁呢?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还是诉说西方列强的悲惨经历,抱怨西方列强的暴行,还是更深层次地审视西方崛起的过程,总结那段历史的教训?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段历史,生机勃勃的西方与腐朽没落的满清王朝之间是绝不可能有什么'平等'条约可言。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这都是一条非常残酷但不可改变的规律。
对于这个问题,伟人已有高论。马克思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是旧中国存在的首要条件,当这种隔绝被英国的暴行所摧毁时,瓦解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一具精心保存在密闭棺材中的木乃伊一旦接触到新鲜空气,就不可避免地解体。
'邓-小-平说:'要改变‘落后挨打’的局面,就必须打破封闭状态,实行对外开放。西方产业革命后,中国之所以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封建统治者采取愚昧的闭关自守政策,不思进取,因而既跟不上时代步伐,也不能抵御外来的侵略。
'站在今天的高度反观那些大国的强势崛起,反思近代中国的弱势发展,我们似乎应当这样总结:造成近代中国历史悲剧的因素固然有西方列强的蛮横无理,但更在于中国自己没有把握时机,没有抢先走上近代化之路。历史绝不能忘却,可该记住的不只是曾有过的辉煌或遭遇的苦难,最主要的应该是经验和教训。
历史需要反思,可反思的主要不是别人当初不该做什么,而应是自己当初为何没有做,为何不抢占历史先机,事先成为世界强国。只有这样,才能以史为镜,校正中国今后发展的路标。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14】
12材控1班 *** 李蔡鹏
**《大国崛起》,让我揪心。在我们读过的书中,常说伟大的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地球又大了许多年,我们读陶醉于此。看了这部电影,与15世纪以来中国走过的道路相比,我们如梦般醒来,不无遗憾!
说有遗憾,因为在人类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过领先世界的辉煌,有过崛起的机遇。早在1405年,郑和的船队就远航至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比葡萄牙人早了近一个世纪。只是当年的郑和带领着大船队,只是去宣扬我泱泱大国的实力的,宣扬过后,就回来了,啥事都没干。
而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些小国却是带领着坚船利炮,掠夺着各地的财富回去把他们的国家建设成“大国”。人类进步的机会是有限的。谁能抓住他们谁就能抓住第一次机会。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德国、英国这些小国之所以被称为“大国”,是因为它们在人类历史的关键时期抓住了机遇。
历史像一面镜子照映这我们的今天。时至今日,国家在崛起,地区在发展。如何使建邺走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快速良好发展的南京前列,关键是要抓住新一轮区域调整的关键机遇期。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30年,取得了举大成就。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深层次矛盾暴露出来。改革开放后,由于种种原因,社会成员在地位和财富分配上趋于两极,导致社会不和谐。
现在,我国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占有资源不同的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还会拉大,而随着收入提高及差距拉大,各种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然而,新制度的完善和定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新旧体制机制衔接不及时、不到位,就可能出现社会失序和行为失范。
有鉴于此,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张。这是党**克服单纯市场机制局限性的一种新观点,是一种经济活力与社会和谐兼得的新思路,是“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统一的发展观,这一发展观旨在改善参差不齐、自相矛盾的发展现状,其主旨是不求最佳,但求和谐,营造一个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社会各阶层互惠互利,各自的利益都能得以基本满足,各阶层间的利益关系能够不断得到协调的社会。
新的区域划分调整后,建邺新城区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在新城建设中,必然会牵扯的各个阶层的利益,各种经济社会问题就会逐渐产生和凸显出来,不仅影响许多社会成员个人的生存状况、引发比较激烈的冲突、破坏社会秩序,而且也会阻碍经济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经济建设,更要重视各种社会问题。不能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这样只会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甚至以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运行不顺畅,社会各阶层不和谐。
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人际和谐。不能为了出政绩,打着为人民谋利益的旗号,干着劳民伤财的事;不能争于求成,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不能为了个人的既得利益,用自己的“政治优势”极力维护少数群体的利益,以便从中得到些“好处”,而不惜放弃群众利益;遇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反对的事情时,不能总是叫委屈,说群众素质低,不识大局,更不能称群众是“刁民”,把群众推向党和**的对立面。
而应该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实施“换位”思考,切实为群众着想,不断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二是“当前”和“长远”和谐。
我们不能为了当前和具体的眼前利益而忽视未来的发展。例如,为了增加gdp,一些地方**在发达国家承接了污染排放严重的行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和企业都获得了立竿见影的利益,但都污染了环境,即损害了长远发展。
也不能片面强调长远利益而不注意关心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对人民的疾苦不闻不问,对严重侵害人民利益的腐败现象和其他丑恶现象视而不见,甚至包庇纵容。
通过学习,可以开阔视野,发现不足。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学习历史,学习先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别的不说,就从《大国崛起》中的几个细节我们就可以学到很多:
1、哥伦布在远航探寻新大陆过程中,数月未找到陆地的影子,船员哗变要求返航,哥伦布说再坚持三天,结果在第三天他们发现了美洲大陆。这一细节告诉我们:在勇于创新实践的同时,还需要必要的坚持,甚至要有容忍失败、承担失败的勇气与魄力。
前面的道路不会平坦,充满困难和挑战。成功的前夜往往是最困难的时刻,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还有一种情况,即使我们努力工作,也可能不会成功,但我们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工作,就不会有内疚感。2、一艘荷兰商船被困北冰洋,8人死亡,但他们未取船上装载的一份货物,脱险后把货物如数送交客户,尽管在货物中有他们急需的食物与药品,荷兰人就是靠着这种诚信扩大了市场。
这一细节虽然有些极端,但也告诉我们:一个人为人处事要将诚信,要有自己的底线,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同样,一个**也要诚信,只要我们**真正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老百姓才会拥护**。
通过学习,提高人才素质,提高能力和水平,不断激发创新精神,探索建邺发展的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建邺的崛起和腾飞指日可待。
读书使人聪明。五百年来大国兴衰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鲜明的发展道路和教训,启迪了今天,影响了未来。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征一段对话中的摘录。先人早已告知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避免走错路、弯路。
只要我们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不断学习,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建邺的腾飞之路一定会走稳。
大国崛起观后感【篇15】
看完了大国崛起,给我印象最深的解说词恐怕是这一句:“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郑和的船队七次西行,不是为了对外开放,而是为了宣传皇帝的威信。
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消失在海里。”中国曾经也是一个大国,在汉朝,唐朝的时候威名远播,为什么到了世界史的时候他却悄然无声的退出这个大舞台?这应该是我们看到大国崛起后必须思考的问题。
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变
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崛起过程中可以看出,是他们将割裂的世界联在一起、绘制出了这个世界的版图、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那为什么到了后期这海上霸权之位就易主了呢?每一种制度或战略都只能适应那个时代。当这个时代过去的时候,我们需要边上的制度、战略和人员。
一成不变就要落后挨打。财富的涌入,像潮水一样,并没有用来发展真正能使国家富强的工商业。势力强大的王公贵族不愿意看到工商业的发展导致新兴势力的崛起。。
而当时的中国正是明神宗怠政之时。郑和七次西行,宣传德威之后,对世界的变化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世界的中心逐渐向西方转移。而他却沉湎于酒色之中,最后索性三十年不理朝政。
中国在列强崛起的起跑线上开始落后。
大力发展工商业
当然,以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为主的中国,并不明白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不到一百年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与我们处在同一时期的**便灵敏的感知到了这一点。
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取代俄罗斯,开启了现代化之门。但是俄罗斯人为什么又在这大门边不断的徘徊呢?
在吸取西方文化时要保留本民族文化
从彼得大帝近乎野蛮的改革可以看出,他对强心己的希望是真的,但也让普通人感到自己的民族文化不如别人,人们无法忍受彼得得残酷野蛮要求。这在日本也发生过,日本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是好的。日本人应该说英语,并与外国人通婚。本民族的文化面临崩溃,这是在中国改革时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期间将孔子打扮成一个支持变法的革新者,而且将大部分的经书都斥为伪书而否认掉了。为了改变法律,把一些新思想强加于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上,这注定是失败的。
改革要从根本上改变
改革变得是表面上一些虚的制度,政策?叶卡捷琳娜二世想把欧洲法典引入中国,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理念冲击了她自己的立场,所以她放弃了。直到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和1917年十月革命,他才正式走上了大国之路。
晚清的各种变法屡遭失败或者成果不大。为什么从1860洋务运动开始直到1908年才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度不变的话,触及到上位者利益的变法都行不通。
只有改变制度,推翻上级,或者让上级代表人民的利益,才能改变国家。
有人说,大国崛起就像打开潘多拉魔盒,给世界带来许多灾难。然而,大国的崛起也是人类的崛起。他使人不怕自然,而是改造自然。他使人类认识到一个更广阔、更美好的世界。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引领大国走向何方,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建设一个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