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历史作文【篇1】
一直很喜欢一首诗,就是曹操的那篇《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总感觉其中有读不尽的博大与广袤。理所当然地,也深爱着这首诗的作者——曹操。
曹操在历史上背负着的一直是骂名,苏东坡曾在《东坡志林》记载道“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皆喜唱快。”意思是人们听说评书,听到刘玄德败,都皱起眉头,有的甚至哭了起来;而听到曹操败,都感到欢喜。可见曹操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便是“奸臣”“反贼”,到现在仍是如此。但我以为,要真正了解一个历史人物,不能从历史的记载、小说的描写来片面的了解的。要想了解他,就要读一读、品一品他的诗,了解他的事,才能慢慢看到他特有的才情与抱负。
而在学习过、品读过曹操的诗以后,我认为,曹操,他始终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的理想,就是能够让天下太平,靠自己的力量去安天下。
作为一个有理想的人,他首先是一个有敬畏之心的人。他的敬畏源于历史,他敬畏历史,敬畏现实,更敬畏自己的理想。在当时那个乱世,汉献帝懦弱无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实现自己安天下的理想,曹操不得不背负着骂名“挟天子以令诸侯”,很多人都说这是曹操的阴谋,为的是夺取政权。可我认为,他更多是想让天下太平起来,即使这样,他还是对汉献帝毕恭毕敬,并没有伤害他。可见他还是尊敬当时的皇帝,只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不得不这么做罢了。他不会因为世人的唾弃与鄙视就此轻易的放弃自己的理想、放弃自己的报复。可见,他是一个有敬畏之心的人,他永远忠于自己的理想,忠于自己的心。
作为一个有理想的人,他还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的智慧首先体现在他知人善用。在赤壁之战前,著名谋士庞统前来拜访,曹操当时正在帐内,听说此事,十分高兴,连鞋都没有穿就出来迎接,并高兴的为庞统设宴毕恭毕敬的招待他,一点也没有君王的架子,希望庞统能和他一起完成理想。可见曹操是十分善用人才的。还有一件事,那便是曹操的谋士——郭嘉。郭嘉才华横溢,足智多谋,很受曹操的赏识。可是后于曹操征伐乌丸时却不幸病逝。郭嘉的死对曹操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郭嘉死后,曹操曾一度茶不思饭不想,为他最得力的干将的死悲痛不已,由此可见,曹操不但善用人才,而且珍惜人才。试问,从古至今,有哪个帝王能做到如此?曹操不仅会用人,而且熟知兵法,足智多谋。诸葛亮曾经对曹操这样评价“曹操用兵,仿佛孙武”,而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的例子足以说明一切。由此可见,他并不是空有一番抱负的人,他理想的基础便是他的智慧。他的智慧还在于他善于总结失败的经验,敢于面对失败。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大败而归,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总结教训,重新开始。正是由于他这种面对失败的态度与决心,才让他在两年之内,有东山再起,统一了北方。曹操,确是一个智慧不同于一般人的枭雄。
作为一个有理想的人,曹操还是一个务实的人。因为他的理想便是让天下太平,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规定了“屯田法”,解决了无数老百姓吃饭的问题。这个君王在与别国的战争中,还不忘考虑老百姓,我们还能说他是一个反贼吗?曹操有一年视察并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民情时,发现民间百姓们每年度过“寒食节”的方式,那就是日禁火,寒食一百余天。这样已经非常严重地危害和影响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于是就下令废除。即使背负着老百姓的骂名,也要为老白姓着想,这难道还不能证明曹操那颗有理想的心,证明他想要安天下的愿望吗?曹操,确实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君王。
不可否认的是,曹操有时确实是狡诈多疑,也因此误杀了许多无辜的人。然而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有时也不得不防备。他背负着骂名,仍然义无反顾的追求自己的理想,这样博大的胸怀不是一般人能够有的。否则,他怎么会写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博大的句子呢?我猜想他一定是站在高出,看着大海的波涛汹涌。浪花拍打着他那颗广阔的心,让他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理想,于是写下了这篇《观沧海》来表明自己的志向与抱负。
可是,他始终没有能够看到自己统一天下。公元前220年3月15日,这位经历了三十多年血与火洗礼的老人,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可他在临死之前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导演了一出戏来确定自己的接班人,他要强者来继承自己的遗愿。最后,曹丕获得了胜利,尽管他平时不怎么看好他,但他还是含笑走了,因为他相信强者。
纵观曹操的一生,就好似大海一样波澜壮阔。或许,曹操的生命本应属于大海,因为只有他才有大海般的胸怀。就让我们再读一遍《观沧海》,闭上眼睛再去感受曹操的心吧!因为他最终属于大海,属于一片广袤的历史的天空。
不忘历史作文【篇2】
每每打开抽屉,它是最耀眼的一件;每每想到它,便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每每看到它,我就像看到了我的老太爷一样红色的底,金色的边,它是一枚珍贵的勋章。
我的老太爷已经86岁了,这是他送给我最珍贵的礼物。这枚勋章不仅仅是礼物,也寄托了老太爷对我的希望。
其实在我小时候,我并不知道老太爷是抗美援朝的老兵,直到有一次在玩枪时,我才知道。那天以后,我便视老太爷为英雄,为我最敬佩的人。
那天我拿着玩具枪,老太爷来问我:小猴子,一枪能打中几个瓶啊?运气好的话能打中一个,有的时候一个都打不中。我尴尬地答道。来,让老太爷试试。我将枪递了过去。只见老太爷双手握枪,双腿一前一后分开,瞄准射击。砰的一声!三个瓶子应声倒下。当时我被这一幕惊呆了,反观老太爷只是笑了笑说:这个枪没有瞄准器,要不然还能多打几个。看到了这神准的枪法后,我就缠着老太爷教我。
腿张开一点,手放直,枪放在眼睛下面一点点,看好了目标,和枪前面的一个点对齐,瞄准好了就开枪。砰!,由于我手抖了一下,只打 倒了一个瓶子。在之后的半小时里我一直在练习,但也止步于两个。于是老太爷就跟我讲起了那个年代的故事,也是在那个故事中,我才知道当年老太爷参加过抗美援朝。
那次我们接到的任务就是在一个指定的地方埋伏敌人,开始的时候粮还是充足的,后来下起了大雪,慢慢地雪到了膝盖,我们的干粮也没有多少了,直到有一天敌人来了老太爷讲着,我在静静听,在那天寒地冻的环境下,老太爷他们在雪地里蹲了十天,这是何等的毅力?老太爷讲完后回房间,出来时,手中拿着一枚红底金边的勋章,他笑着将我的手打开,把勋章放到我的手心中。
现在老太爷已没有当年的英勇健壮,取而代之的是稀疏的白发,满脸的皱纹,一到下雨天膝关节就会隐隐作痛,还有那双早已跑不动的双腿。也许不变的,只有那颗为了国家的心。每当我拿起勋章,我就想起了老太爷的话:冲锋号一响,你不上也得上,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不上!小猴子,好好加油!或许,那枚勋章想要传递给我的是一往无前的精神,和从不改变的志向。
您永远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不忘历史作文【篇3】
一位八旬老婆婆走来谈着古时的老话,一个少女向你展现她奇丽的歌喉,一条壮汉的高声呼喊,一位妇人浅浅的吟唱
历史的声音在你要探索时无穷地变换,向你展现一个多姿多样的中国。
我闭着眼,历史的喉咙对我轻轻耳语,它的话清晰地注入我内心。从我出生起,就与我融为一体变得不可分割。
历史用它富有磁性的嗓音吸引着每一个散落的中国人,远远地在神州大地乃至世界回响。
夏商周的先帝使我们的祖先被笼络,秦汉三国的刀声马蹄久久不绝,隋唐的异常繁盛引得外商连连赞叹,成吉思汗的英武,革命人民的伟大许许多多历史的分分秒秒如同一根根光滑的丝线,为传奇式的中国织上了一件丝绸长袍。
而如今,现代中国在上世纪纷乱战争后的崛起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头条新闻。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百姓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国家发展潜力巨大。我相信在未来,曾经在唐朝闪耀发光备受世人瞩目的东方大帝国就将回归。
从中华大地上孕育的巨人又将站起来,从胸腔发出能够撕裂苍穹的吼声。这不是历史的复活,历史是总是鲜活存在的,只是我们总是选择忽视。但现在,为了国家的强盛,为了人民的兴旺,为了这一声吼,我们难道还要对它视而不见吗?
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文化的了解必不可少,对于民族底蕴的传承不可小视。没有倾听过历史声音的中国人不配被称为中国人,那就像没有啄破过壳的鸟儿一样,从来不会飞翔。
中国之所以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至今仍存的国家,靠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独特品质,全来自于历史的积淀。历史应当被视为一种品质,没有人能够脱离舍弃它。事实上,我们与历史应被看作是一体的。
在未来,我们也将成为永久的过去,成为历史。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历史,就靠我们篆刻了。我们该勤奋刻苦、努力学习,创造出属于我们的辉煌历史!
难道还需要等待吗?还需要迷茫吗?中华神州之土孕育的巨龙即将腾飞,耀眼得惊艳令人叹服,让国人为之满心欣喜骄傲!快来听历史的教诲吧。它告诉我们如何勤俭持家,告诉我们如何学有所成,告诉我们为人处事之道,告诉我们生命的真谛,用古代帝国的强衰警示我们,用千古兴亡的轮回告诫我们,使我们明白肩上的重任,使我们珍惜当下的光阴。
历史的声音久久在中华大地上回响,那是人们心灵的感悟、思想的感叹,全需要我们永久倾听、品味
不忘历史作文【篇4】
关于陈姓的历史和现状,你了解么,看看下面的文章吧,也许你会找到答案。
我国的陈姓源远流长,传说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舜帝的后裔妫满。武王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为陈(河南淮阳)候,让他奉守舜帝的宗祀。妫满氏后,谥号陈胡公,陈氏是他的后代,历代视为正宗。这也是后来陈姓人口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陈姓是帝舜的后裔,其远祖可以追溯到黄帝。周武王灭商后,封妫满于陈,并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为陈侯,妫满死后,封为陈胡公。这是陈姓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陈国开国公胡公满也因此而成为陈氏得姓的开山祖。在东周初年,陈国与郑国、蔡国等同为中原大国。其国都宛丘,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东三里。陈国灭亡后,陈国人便以国为姓,在中国各地艰难生存。
2.在历史长河中陈姓人才辈出。有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汉末文学家陈琳,唐代文学家陈子昂,西晋史学家陈寿,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陈毅,清臣陈名夏,明末清初散文家陈贞慧,明清之际思想家陈确我们为陈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陈姓是当代中国第五大姓。据统计,陈姓人口总数超过8000万
陈姓在我国众多的姓氏中,若按人口来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姓。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这个地方,建立陈国。到了陈闵公的时候,陈国被楚灭掉了,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于是有了陈姓。 陈姓除了源于国名,还有从其他姓氏改名而来的,其中有一支是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成的。据《魏书》记载,北魏时期鲜卑贵族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侯莫陈改为单姓陈。经过数千年的繁衍生息,陈,被后来,他的孙子陈世达做了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令,于是陈姓人又迁居到了浙江。陈姓人已遍及中华大地,形成了以颍川、汝南、下邳、广陵、东海等地为中心的陈氏家族。陈姓由发源地向南迁移,始于西晋太尉陈伯,他举家南迁到今江苏丹阳县霸先建立南朝陈,使陈氏家族显赫一时,遍布长江和粤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唐高宗时候,陈姓人进入福建和广东等地。五代十国以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又有大批陈姓人南迁,甚至向海外发展,从而进一步壮大了江南陈姓人的队伍。
今日,陈姓已成为中国大陆第五大姓。 纵览古今,陈姓人在其家族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春秋时有孔子弟子之一陈元。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先河。汉朝初年的陈平曾辅佐刘邦,汉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学家陈琳。西汉后期的陈汤曾多次出击匈奴。王莽统治时期的陈遵,权重一时,被封为嘉威侯。三国时有陈登,曾与父合谋离间吕布与袁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欢迎的史书之一。南北朝时期则有名将陈庆之、陈伯之等,而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陈姓人就是南朝陈的建立者陈霸先了。
陈姓是中国百家姓排名第五的姓氏。据统计,陈姓人口数量超过8000万。在湖南韶山,还保存着有一米多厚的陈氏族谱,足足50卷之长。
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 妫满 」,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
春秋时有孔子弟子之一陈元。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汉朝初年的陈平曾辅佐刘邦。汉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学家陈琳。西汉后期的陈汤。王莽统治时期的陈遵,被封为嘉威侯。三国时有陈登,曾与父合谋离间吕布与袁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欢迎的史书之一。南北朝时期则有名将陈庆之、陈伯之等,而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陈姓人就是南朝陈的建立者陈霸先了。
陈姓是人口列全国第五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在湖南韶山,保存着有一米多厚的陈氏族谱,足足50卷之长。
不忘历史作文【篇5】
每一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传统,他们是夺目的,绚烂的,然而又在岁月中逐渐流失,碾灭,最后却埋在了几千年积淀的黄土下……
我想对此说些什么。
比如怎样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传承千年的精髓,以及怎样让新潮的现代人接受并且完全融入已有些生涩的传统文化。这,是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当然,其中不乏有佼佼者,他们巧妙地将流行和传统结合得天衣无缝。我就简单地谈谈音乐和饮食等几方面。
1音乐。
首先,小天王周杰伦的《东风破》《中国风》就向我们展现了当代人的古典情节。并且让很多原本不习惯古典的人们开始关注起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了,这不能不算是一大突破。其实《东风破》的歌词浅显易懂,不过是向我们讲诉了一段现代都市人的爱与恨,但在乐曲的表现上,凄恻婉转,带有古韵,琵琶的演奏也烘托出舍与不舍间的幽冤。于是,很多追逐快餐文化的人被打动了以后,开始思索对于经典和悠远的观点,开始爱上了原本被他们遗忘的华夏文明。
除慈之外,王力宏的《花田错》《龙的传人》、陶哲《苏三说》也是很好的例子。
2饮食。
这是一个讲究创新的时代。人们很容易就对同一件事物感到厌倦,就连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是一样。不过,通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在讲究色、香、味、型之外又讲究营养,这就是一种时代进步。一种文化再生。
但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该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保持不衰的生命力。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
归根到底,我们只有准确是把握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特质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华饮食文化,因此也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3服装。
我们来粗略看看近几年来的流行风吧。复古永远都是主角,人们在稍纵即逝的流行中开始怀念。怀念古典的厚重,和经过岁月淘洗后的精致。
唐装、旗袍、印花布、刺绣、扇子装潢……它们已经生根在都市的尘灰中,已经在笑语盈盈里散发着脉脉温情。
除此之外,还有古香古色的红木家具、影视作品等倍受人们青睐。中国悠远的民族文化应该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下去,它永远是浪间最闪耀的朝阳。
不忘历史作文【篇6】
多久之后,那些随风飘散的歌,在心中荡漾的时候,我会想起他们的作者——那些随风而过的史事,烙印下一行一行火热的音符。
——题记
风掀起历史的帷幕,我看见这无私的音符。治理黄河,义不容辞;拯救百姓,只争朝夕;三过家门,望而不入。那拼劲全力的一凿,凿出了黄河流域万亩良田;那同甘共苦的四季,被人们代代传诵。
大禹,风中带过的无私的音符。
风卷起历史的狂澜,我看见这阴柔的音符。“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她只是个如柔弱的女子,她本不该背负这沉重的使命;她又是个坚毅的英雄,为了汉匈友好义无反顾的离开中原故土。不知她走时有没有落泪呢,她多么希望能够以一生的自由换取汉匈的和睦;可她的背影又那么决绝,她留给人们的不只是一行行散落的泪珠,还有那和美的造福。
昭君,风中绽放的阴柔的音符。
风击起历史的纷纠,我看见这忠贞的音符。母亲刺下的字迹不止留在他背上,也刻在他的行动中;委以丞相的他逃出敌国却仍牢记使命,为人民组织正义的战斗。于是,他秉承自己的原则精忠报国,铁马金戈厮杀着已碎的卫国梦;然后。他尽心竭力的与侵略者抗衡,宁死不屈的吟诵着掷地有声的《正气歌》。虽然,他被佞臣诬陷,忠骨却与青山同存;尽管,他最终四面楚歌,诗词的清香却浩气长存。
岳飞,文天祥,风中惊现的忠贞的音符。
风掠起历史的破碎,我看见这崛起的音符。“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毛泽东,怀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傲气与壮志,把国运从死亡线上重新挽救;横刀立马的彭德怀,一路征途建功无数,为顾全大局而忍辱负重;和蔼可亲的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最终有了用武之地……当回首一切,历史的天空中冲出的那股风,风中有着一个个爱国的音符!
不必想象那是如何遥远的概念,读读杜甫为国焦虑的《春望》,想想朱自清透着希望的《春》,唱唱聂耳用心谱唱的《义勇军进行曲》,你终会知道——那一个个回旋于风中的音符,不过是由爱国之心迸发的力量所作!
而不久的将来,属于你的那一个音符,也许会成为歌曲的一部分——中国历史之歌。
不忘历史作文【篇7】
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在这一天,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结束。
岁月的脚步匆匆走过60年。黄河边上的硝烟已随风飘散,历史仿佛已经远去。
但是,从卢沟桥头卷起的那场战争留下的教训却是刻骨铭心。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是永远的国殇,永远的奋争,也是永远的追思。
抗日战争,被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伤痛、悲惨、哀怨,更有抗争、胜利、尊严。我们经历了落后挨打的耻辱,我们更证明了众志成城的民族力量。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中华民族的灾难深重到了极点,中华民族的浴血反抗也沸腾到了顶点。民族大义面前,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国共产党,在“卢沟桥事变”翌日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抗战。危急存亡之秋,蒋介石最终发表讲话,认可团结救国的必要。国共再次携手合作,誓与日寇抗争到底。
“卢沟桥事变”后,全国军队总动员。到1945年夏,正面战场共进行24次大的会战和数以万计的较小规模的战役、战斗。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一场场会战,一次次粉碎了侵略者“速亡中国”的迷梦。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在漫长的战线和持久的作战中,顽强抵抗,他们以血肉之躯和敌人作拼死搏斗,伤亡320万人,表现出中华儿女为抗击外敌侵略而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
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迅速挺进敌后,构成对侵华日军两面夹击的战略布局。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黄土岭一战,让日军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雁翎队、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如同一把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在日本侵略者的面前,中华民族凝结成了一股绳,海内外华人一条心,在民族存亡的最后关头,爆发出了民族的最强音。在抗日战争中,伤及了30万无辜者的性命。作为接班人,我们中国应该与世界保持和平。不忘历史作文【篇8】
陈姓在我国众多的姓氏中,若按人口来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姓。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这个地方,建立陈国。到了陈闵公的时候,陈国被楚灭掉了,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于是有了陈姓。陈姓除了源于国名,还有从其他姓氏改名而来的,其中有一支是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成的。据《魏书》记载,北魏时期鲜卑贵族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侯莫陈改为单姓陈。经过数千年的繁衍生息,陈,被后来,他的孙子陈世达做了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令,于是陈姓人又迁居到了浙江。陈姓人已遍及中华大地,形成了以颍川、汝南、下邳、广陵、东海等地为中心的陈氏家族。陈姓由发源地向南迁移,始于西晋太尉陈伯,他举家南迁到今江苏丹阳县霸先建立南朝陈,使陈氏家族显赫一时,遍布长江和粤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唐高宗时候,陈姓人进入福建和广东等地。五代十国以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又有大批陈姓人南迁,甚至向海外发展,从而进一步壮大了江南陈姓人的队伍。
不忘历史作文【篇9】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大自然中,春天有百花盛开的声音,夏天有雨打芭蕉的声音,秋天有秋虫唧唧的声音,冬天有雪花飘落的声音。历史的星空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在回荡,让我们一起来倾听这些来自历史深处的响彻寰宇的声音吧!
杏坛之上的孔子缓缓向我们走来,他在吟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是古圣先贤,他创立了儒家思想,为了传播他仁的思想,他乘木车,周游列国,席不暇暖,遇挫后,退而讲学,著书立说。倾听他的声音,我听出了坚持,听出了至真至善。
兰亭之上的王羲之款款向我们而来,他在歌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被誉为书圣的他在阳春三月与文人骚客齐聚兰亭,曲水流觞,饮酒作赋,留下了文采与书法相得益彰的千古绝唱《兰亭集序》,倾听他的声音,我听出了率真坦诚,不虚荣,不造作。
性情豪放的李白徐徐向我们走来,他在吟唱: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被尊为诗仙的他诗中充满了瑰丽的想象,气势非凡,他追求独立品格,蔑视当权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的诗如清澈池水中的荷花,天然高洁,倾听他的声音,我听出了飘逸之美,自由之美,奔放之美。
旷达自由的苏轼慢慢向我们走来,他在咏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为豪放词鼻祖的他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被贬黄洲,留下了卓绝千古的前后,倾听他的声音,我听出了淡泊,听出了超然。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让我们领略了山水神韵,倾听历史的声音,让我们感悟到人文之美,历史上的声音尽管千变万化,但始终不变的就是思想的声音。它们在历史的深处回响,还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激荡。
不忘历史作文【篇10】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了很多党史小知识。为什么要学党史呢?我想,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这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回望百年党史,一位位先贤的事迹就像一颗颗星星闪耀在民族历史的星空。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关于墨汁、粽子的党史小故事。
那是19xx年的初春,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一间旧柴屋,四面漏风的房间里,有两条长板凳,横放上一块铺板,权充书桌;泥地上垫几捆稻草,就当作凳子。在这个因陋就简的柴房书屋里,一个年轻人正埋首翻译书籍。入夜,一盏昏黄的油灯在冷风中散发着微弱的光芒,阵阵寒流不断袭入这个破旧简陋的书屋,冻得人手脚发麻,年轻人就请母亲灌了个汤婆子捂手。为抓紧时间,他的一日三餐都是***亲递送过来的。一天,母亲见儿子累瘦了,爱子心切的她特意裹了糯米粽子并加一碟红糖端进来,反复叮嘱趁热吃。隔了一会儿,母亲在外面问:红糖够不够?年轻人随口回答:够甜的了。后来,母亲进屋收拾碗筷时,竟看到儿子满嘴都是墨汁,而碟中的红糖却一点没动。原来他翻译入迷,竟蘸着墨汁吃完了粽子。这个年轻人叫陈望道,他翻译的册子叫《共产党宣言》。真是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共产主义思想。19xx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部中文全译稿在上海问世。自那时起,《共产党宣言》便成为在国内影响最大的共产主义学说经典著作,并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陈望道也由此获得了传播《共产党宣言》千秋巨笔的美誉。20xx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饶有兴致地分享了陈望道这个故事,并强调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使命在肩,坚定信仰的力量。信仰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正因为这种无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无数的革命先辈,才情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墨汁为什么那样甜?这种信仰的味道,只有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品味得到。共产党人面对一场场严峻的考试,不仅没有被考倒,反而无数次考出了让世界惊叹和震撼的好成绩,让世界看到的是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中国,一个更加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共产党。
回看中国共产党100年的非凡奋斗历程,我们了解到一代代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实现了民族复兴。习爷爷讲过,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是我们少先队员的义务;铭记光辉历史,当好薪火传人,是我们少先队员的责任。少先队员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要从小听党的话,
听习爷爷的教诲,铭记光辉历史,当好薪火传人,争做时代好少年,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不忘历史作文【篇11】
很多时候,我会想,人这一辈子究竟活着是为了什么?
从家到学校,要穿过整个小镇;也许小镇真的太小了,即使用最慢的书牍来行走,也不会超过一个小时,而当天蒙蒙亮的时候,骑着车和朋友一起飞奔到学校时,小镇更小;据说这个小镇有好几百年的历史,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于这历史有多悠久,我也无从知晓。
偶尔穿过繁华的大街,看着一闪而过的出租车在大街上奔波的人以及悠闲的提着手提包逛街的女人,就会想到这一切是不是就是有人故意安排导演的闹剧呢?
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悲喜剧,今日红灯高挂,明日就已物是人非了。同样是人,却有着差异巨大的人生;
我经常会想起从前在我家呆过的那条狗,那只狗是一条不知名的看家狗,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到我家的,只记得那时他长得挺乖巧的,很讨人喜欢,我和家人都很喜欢他;可是是人总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当一种生物对你过分的忠诚与讨好时,你就不会去感激,而是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我和我的家人在这样的理所当然的心境下和那条狗相处了好几年;直到有一天,他突然不见了,留下他的孩子继续为我们看守家园时,我才发现他老了。这让我很内疚,内疚我曾经对他的残忍和不善。这样的内疚在我和家人心中持续了一段时间,我们便将此事遗忘。他的历史悲剧在他的孩子身上重演,我再次感受到这样的内疚,这次是新的添上旧的,无以复加的伤感蔓延在心里的一个角落,慢慢滋长。这一切就像封建时候的家奴和主人一样,我不知道那些主人会不会有和我一样的心情。
人啊!过日子过日子,想过的是好日子;不满足的心情中,永远都不曾有好日子。人言可谓,自己想过乍样的生活,却要受他人指指点点的告诉你该怎么怎么做,要怎么做才好,偶尔你是否会回答一句,这到底是我的生活还是他人的生活。我过我的,为什么还要听从他人的言语?想归这么想,我们到底还是没办法彻底的不在意他人的眼光。
不忘历史作文【篇12】
146月初八,历史的沦落。
燕王于一群亲信和降臣拥戴之下登上觊觎多年的宝座。方孝儒,追恩于先帝、惠帝之殊遇,耿耿效忠于惠帝而拒绝投降。燕王令方孝儒起草继位诏书。方孝儒于燕王之前,不屈不挠,大骂“燕贼”。大呼“宁死不从也。”燕王怒:“汝不从,则灭汝九族矣!”方孝儒怒目相斥,大骂“汝杀我十族又何矣?”。怒书“燕贼篡位”四字扔在朱棣面前。方孝儒神情凄凉,满目流泪,头发散乱,满室乱窜,高呼“忠臣发奋兮,血泪多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随后从容就死,年仅46岁,受株连者多达873人。
李景隆在历史沦落中,徘徊于荣华富贵与舍生取义之间,最终选择了卖主求荣。于历史的档案中,留下了遗臭万年的千古骂名!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历史沦落只一时,忠臣叛逆由此识。
耿耿忠臣方孝儒,留得美名万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