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画课件五篇

2023-08-05 14:25:04 古诗课件

  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古诗画课件”的最新范文,下列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应以实际为准。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也能让老师及时去总结和反思教学情况。

古诗画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古诗画课件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

  2、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3、揭示课题: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二、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三、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四、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4、同桌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

  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7、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0、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12、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五、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2、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3、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5、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6、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7、感情朗读。

  六、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2、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4、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

  三、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1、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6、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7、小组内交流: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8、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

  9、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10、感情朗读。

  11、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

  四、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

  五、找寻规律,识记生字

  1、找出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用你认为可行的办法去记忆。

  3、学生练写。

古诗画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遥”“应”“解”“一道”的意思,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意目标:根据诗句想象两个小孩的可爱形象,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唐代有一位诗人胡令能,年轻时当过修理铁木器的工匠。他爱写诗,写诗出名后,远近的人还叫他“胡钉铰”。有一天,他来到乡村迷了路,四下张望,终于发现了一个小孩。他想向小孩打听路怎么走,可是小孩在干什么呢?

  出示图片。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诗——《小儿垂钓》。

  2、板书课题,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

  分别讲讲“小儿”和“垂钓”各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

  1、板书全诗。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词语:蓬头稚子垂纶莓苔遥招手不应人。指名读,齐读。

  3、学写生字:稚,侧。学生描红。

  4、指名多人读诗。引导学生参与评价。齐读。

  三、理解诗意。

  1、提出不理解的字或词。

  蓬头:头发很乱的样子。稚子:小孩子。(引导学生对照插图,了解这里的“蓬头”其实是指由于孩子较小,头发细柔而不易扎束,并不是真的乱蓬蓬。)纶:丝线,这里指钓鱼线。垂纶:钓鱼。侧坐:侧着身子坐,带有随意坐的意思。莓苔:泛指野草。映:掩映,映出。借问:向人打听。遥:远远地。应:应答。

  2、指名多人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通过评价激励与引导学生。

  四、练习表演,理解诗情。

  1、古诗是高度的浓缩了的文学作品,简洁明快的几十字,有的犹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画,有的就像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还有的就像《小儿垂钓》这样,是一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剧。你们想演一演吗?

  小组合作,练习表演。教师巡视指导,主要是问他们原因。

  2、小组表演。第一组教师采访。第二组开始让学生采访和评价。

  要点:(1)这个学钓鱼的小孩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在表演中通过什么来表现的?(2)为什么这么远招手?招手是什么含义?

  随机板书:认真专心天真可爱

  五、学习《池上》。

  1、短短28个字,简简单单的“遥招手”这个词,诗人胡令能向我们描画了一个专心学钓鱼的可爱孩童的形象。孩子永远是人们心中的开心果,也是诗人非常乐意表现的一个主题。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另一个诗人的一首“童趣诗”(板书)。

  2、猜诗人。出示《池上》,师范读。

  3、生自读,读准,读通,努力理解。

  4、学生交流诗意。指名说,评述对词语的理解是否到位,再指名说,基本到位后同桌互说。

  5、体会“童趣”。领悟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童趣的。

  引导学生对“偷采”进行探讨,通过“不解藏踪迹”一句(对照插图)体会小孩的行为与“偷盗”是不同的,诗歌正是通过这句反应了小孩的天真纯朴。

  6、练习读背。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童趣诗”,诗人通过学钓鱼和偷采白莲这两件小事,为我们描绘了两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七、作业。

  1、搜集其它“童趣诗”读读背背。

  2、读背这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池上

  蓬头稚子学垂纶, 童

  侧坐莓苔草映身。 趣

  路人借问遥招手, 诗 不解 藏 踪迹

  怕得鱼惊不应人。

  认真 专心 天真 纯朴

  天真可爱

古诗画课件 篇4

  《望天门山》是义务教育课标版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古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学习这首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古诗的语言非常简练形象,更重要的是它的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而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很难进入文本所描写的境界中去,而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给学生带来直观形象的感受,更有利于学生进入情景,深刻地领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真正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秀丽。

  一、交流资料,感受意境。

  1、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李白及天门山的资料。

  2、教师展示资料(出示课件:天门山两山对峙,长江汹涌奔腾,一轮红日挂在天边,小帆船由远而近顺流而下。)

  (师生共同欣赏。)

  3、师: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充分地交流。)

  [评: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美景,能给学生带来直观形象的感受,使学生一开课,就能进入文本所描写的情景中,从而初步感受意境。]

  二、自主合作,体验意境。

  1、师:请同学们读读《望天门山》这首诗,看诗人是怎样用诗句描写这一壮观景象的。读后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学生大声诵读,在小组内热烈地交流。)

  2、全班交流。

  3、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梳理出理解上的难点,即对“至此回”与“相对出”的理解。(师相机板书:“至些回”?“相对出”?)

  4、合作探究不懂的词语。

  (1)理解“至此回”。

  (师再次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看水流撞击到山石上,激起回旋,形成汹涌的波涛的情景。“碧水东流——至此回”,师一边读一边用动作演示。)

  ①再次启发学生说自己又读懂了什么。(主要是解决了哪个“?”)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汹涌的长江水好像是从中间推开了天门山,碧绿的江水一路奔流向前,至此撞击到岩石上,激起回旋,更显得汹涌澎湃。大家能通过诵读的方式来表现这一壮观的景象吗?

  (学生自由诵读,然后出示配乐动画,指名配音朗读。)

  [评: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整理出难以理解的词语,这些词语如何理解?播放课件再现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是最好的办法。学生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与课件的形象直观感受下,理解到了诗意,突破了难点,再加之教师播放配乐动画,学生在这种美的情景的熏陶下,大声地配音朗读,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了古诗的意境。]

  (2)理解“相对出”。

  ①师:记得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也有两句诗写得很有气势,是哪两句呢?

  (生齐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师:很对!作者所望见的两处景象都是惊心动魄,极其壮观。不过,《望天门山》和《望庐山瀑布》的“望”却又有些不同,大家知道不同在哪儿吗?

  ③师再次出示课件,(指示学生看顺流而下的小船,站在船头的诗人。)想一想,作者分别站在什么地方望的?

  (引导学生比较:《望庐山瀑布》是李白站在瀑布前面,远远地望,《望天门山》是他乘着小船,从远处驶过来时望见的。而从远处看天门山和在近处所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远处看山很模糊,到近处就变大变清楚了。而“两岸青山相对出”写的就是作者的这种感受。)

  ④再次请学生说出这句诗所描写的意境。

  ⑤再次地播放配乐动画,让学生大声地诵读这两句诗。

  三、创设情景,想象意境。

  1、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画画,说说,你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

  (师配乐诵读诗句,生想象)

  2、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意境。

  3、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点拨:眼前这番壮丽而又秀美的景象,怎能不让人诗兴大发呢?让我们也像诗人一样,来吟一吟这首诗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激情诵读)

  [评:古诗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语言的简练形象,更重要的是它优美的意境,深挚的情感。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又创设了一系列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领会意境与情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陶冶,并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合作朗读,升华情感。

  1、师:浩浩的长江水啊,咆哮着奔腾向前,像一头猛兽一样撞开了天门山,汹涌澎湃的江水撞击在岩石上,形成了巨大的回旋。(男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师:一只轻快的小帆船从远处的红日之下顺流而来,它越驶越近,巨人一样挺立的天门山也越来越清晰地扑进我的眼帘。(女生齐诵: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师:眼前壮丽的山河不禁激发了诗人报效祖国、建攻立业的雄心壮志。他满怀希望,满怀激情地吟诵着:(指名读诗)

  4、师:想象一下,此时的你也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让你激动,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诵着——(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案例评析:

  有人说,诗歌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聆听,因此,古诗“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况且小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如果不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去精讲细究,咬文嚼字,必然使学生食而不化,泯灭了学习的兴趣,倒了学生的味口。所以此案例设计中,教师摒弃了以往单纯地理解诗句意思的教学,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一次次地感受意境。尤其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给学生营造了一片诗意的天空,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借助具体的情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对古诗的内容形成整体感受,并帮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体验来突破难点,感受、体验并想象意境,从而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古诗画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

  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对话平台

  一、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二、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

  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

  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4、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三、朗读

  1、自由读:

  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

  (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

  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四、背诵

  1、情境背诵:

  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五、练习

  1、填空:

  离离______,一岁一____。野火______,春风______。

  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入无处寻____。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六、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

  木: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

  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

  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

  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

  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

  (高兴、喜悦)

  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

  (失望)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竞赛读:

  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

  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给学生提供二度创作的题材,不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

  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学会评价 ,在互相学习、借鉴、欣赏同进步。

  〖词语解释

  离离:草木长的得很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尽:完、全。

  宿:投宿。

  篱落:稀稀落落的样子。

  径:小路。

  寻:寻找。

  〖相关链接

  相传《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的一首应考习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一定要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阅读在线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古诗画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4、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望庐山瀑布》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1、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2、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庐紫川

  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1、提问:

  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2、“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3、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日照香炉生紫烟: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飞流直下三千尺:

  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疑是银河落九天:

  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6、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绝句》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三、读《绝句》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鸣行泊

  四、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

  1、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2、《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3、读一读古诗,悟懂诗句的意思: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

  重点理解:

  黄鹂:鸟名,也叫黄莺。

  鸣:叫。

  翠柳:翠绿色的柳树。

  从“翠柳”一词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

  春天。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吃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说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蔚蓝色的天空自由飞翔。

  ⑵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重点理解:

  窗含:从窗口看到。

  含:包含在里面,存在着。

  西岭:指草堂西北的岷山。

  千秋雪:指千秋万代积累下来,终年不化的积雪。

  千秋:时间很长。

  泊:停靠。

  东吴:指江苏一带。

  万里船:船要行万里路。

  说句意:从窗口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靠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古诗画课件 篇7

  一、说设计理念

  古诗的教学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自由、充分的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中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二、说教材分析

  王维的《鸟鸣涧》和白居易的《暮江吟》。《鸟鸣涧》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东升的夜景。

  三、说教学目标

  1、理解《鸟鸣涧》和《暮江吟》两首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鸟鸣涧》和《暮江吟》两首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板书: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问?大胆提出你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5、残阳——夕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你们看!(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1-2句)邀请学生来读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诗句畅所欲言)

  (板书:江边残阳月夜美)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总结我们学习的古诗学习的方法步骤

  1、读熟练

  2、猜意思

  3、提疑问

  4、背熟练

  (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五)课堂检测

  学习与巩固

古诗画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以“读”为主线,通过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四个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理解作者的思乡情。

  2、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意蕴,体会作者情感。

  3、以“思乡”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张籍的思乡情,古人的思乡情,今人的思乡情。

  教学重点:

  以“读”为主线,读出层次,读出效果。

  教学难点:

  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背后蕴藏的作者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你能听出这首歌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吗?

  (思乡之情是古代诗人常常会抒写的一种真挚的情感。)

  二、理解诗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2、“秋思”怎么讲?作者思什么?

  三、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观察诗中插图,想象图中画的是什么意思。

  2、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指名试读,指名评价,全班齐读。

  4、再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把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5、班级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抓住重点词句导读:

  体会“见”、“意万重”、“恐”、“又开封”等词的含义。

  2、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和蕴含的故事,体味诗中的情感:

  诗人这样做是因为什么?从他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完此诗,你被什么感动了?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词句?

  4、感情朗读。

  五、拓展延伸

  1、把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课外搜集、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古诗画课件 篇9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饶有兴味地朗读祖孙对话的同时,不知不觉的进入古诗的意境。教材有意创设具体生活情景,使离孩子生活比较远的古诗贴近学生,把古诗意境用一种生活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使学生学到对话的语言表达形式,又体会到古诗的内涵,深入浅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嫩的只识不写,人事一个偏旁,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美观的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学生了解李白,收集他的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白,引入课题。

  1.简单介绍李白。

  2.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

  3.齐读,正音,英是后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投影)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小结:英英正在和奶奶说话,两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叫对话。

  2.学会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下面请同学们轻声堵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小节号和生字词。

  4.在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检查自学效果。

  (1)学习生字。

  ①自己读读词语。

  ②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③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④去掉拼音后,齐读生字词。

  ⑤给生字找朋。

  (2)学习二类字

  ①自读,齐读。

  ②去掉拼音后在读词语。

  (3)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①自读,同桌位互读。

  ②指名读,师生共同指导、纠正。

  6.两人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课文。

  (1)两人互相读。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分两大组对读。

  7.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打乱顺序的词。指读,齐读。

  2.看清笔顺表里的生字,有什么字感觉比较难写?重点指导“静、意”。

  3.学生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题意,“静夜”是什么意思?“思”是什么意思?

  2.指导看图

  (1)图上画的是谁?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

  (2)此时他在想些什么呢?

  3.学诗句。

  (1)指名读诗句,找出与诗句意思相符的语句,用“____”画出来。

  (2)讨论。

  第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①“疑”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想象是多么奇特?

  ②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诗句。

  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①说说第二句诗句的意思。

  ②指着李白看见的这轮明月,想一想,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

  ③在中秋节里,你们是怎么度过的呢?

  ④中秋节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候,假如你此时独自一个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么样呢?

  ⑤是啊,(指着图)此时此刻,李白远离家乡,孤孤单单一个人,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

  ⑥现在,谁愿意来当李白,有感情朗读第二句诗句呢?

  (3)表演吟诵诗句。

  ①边看图边表演吟诵诗句。

  ②指名上台表演吟诵诗句。

  二、表演课文,巩固诗意

  1.谁愿意来当奶奶和英英,把她们之间的对话演一遍呢?

  2.指名一组上台表演。

  三、课外拓展,增加积累。

  介绍唐朝王维的思乡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小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应了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在今后生活中,我们要多背古诗,增加积累。

古诗画课件 篇10

  教学要求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4.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科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

  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

  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

  代, 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

  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读j )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

  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

  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

  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

  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

  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

  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

  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

  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

  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八.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示儿》。

  2.背默古诗《示儿》诗、词、句意及中心。

  3.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设计]

  示儿

  死 定

  悲 告

古诗画课件 篇11

  【学习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望庐山瀑布

  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

  3、齐读诗题。

  二、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

  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

  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四、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五、学写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

  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

  (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六、个人建议

  对诗的意思只要大概明白,不必要求掌握。本案中设计的问题比较好:“你看图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第二课时

  绝句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如“行”不读xíng;“泊”不读pò)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

  画面上有哪些景物?

  (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

  黄鹂白鹭雪船

  2、看图思考:

  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

  (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四、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

  (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读词连诗。

  (老师出示诗中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

  (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点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五、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老师范写。

  (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六、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七、个人建议

  背诗也要注意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带者美好的心情去背诵。

分享

热门关注

描写夕阳余晖的诗句58句

描写落日余晖的诗句

爱国的唯美诗句54条

爱国古诗

落日余晖的唯美诗句通用(56条)

描写落日余晖的诗句

唯美经典诗句摘抄22条

唯美诗句

表示无奈的古诗句子20句

表示无奈古诗句子

小学古诗课件7篇

小学古诗课件

怀古诗课件12篇

古诗课件

古诗课件

古诗课件

怀古诗课件(汇编15篇)

古诗课件

古诗《画》教案收藏10篇

古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