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实用11篇

2023-07-17 09:53:03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1

  对于唐山大地震可以说看让让整个人的身心都受到深深的震撼当中,在心里久久的回荡摸之不去,对于一部电影能做到这样,可以说已经到了化境了,整个故事围绕的是一个人类历史上可怕的一次灾难性自然灾害,一个母亲在带着自己的孩子如何经历这次灾难,如何在最困难最无奈的时候面临着人生最痛苦的抉择,在只能选择放弃一个自己的骨肉的时候那种无奈,那种悲剧,太让人感动了,有时候想一想,人类的确是很渺小的,对于灾难我们只能选择接受,只能忍受,只能看着自己的亲人离去而什么都做不了,在灾难面前我们只能选择我们能做到得的.,只能把灾难减少到最小,只能含泪的抉择,很无奈。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来一次所谓的天翻地覆的大地动,飞沙走石天翻地覆,撕心裂肺的哭喊加上母亲孩子的呼唤,一下就将人性最弱点给激发到了极点,什么事人性最极点呢?母爱,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面前我们的最弱点会暴露的一览无余,只有在母亲的面前我们才觉得是绝对最安全的,可是在大地震的时候母亲也救不了我们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呢?,一个母亲在自己的两个孩子面前的时候只能痛苦的最后选择救出一个,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另外一个孩子被大地震给吞没他幼小的生命,人性最薄弱的一单被激发到了最高点,太悲剧了,

  唐山大地震感觉最成功的主题思想就是告诉我们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人活着应该如何抉择,在遇到无法改变我们的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有信心的战胜这种困难,只有自己有信心了困难才能向我们低头,只有自己伟大了,困难才会渺小,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希望,哪怕在世界最大的灾难来领的时候我们依然是有希望的,只有有一丝阳光,明天的种子就会发芽,世界就会更美好。

  唐山大地震看的是一部电影,可是思考的是一个人生,困难都是一时的,而面对困难大态度却可以是永远的……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2

  昨晚看了《唐山大地震》,一夜没有睡好,眼前总是浮现电影里的场景!

  《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一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地震发生时,姐姐方登和弟弟方达被压在一块水泥板下,母亲元妮面对的却是只能救一个的痛苦选择(任何一个母亲做出这样的选择都会崩溃),被母亲放弃的小登,在奇迹般生还并被解放军收养的32年间,对母亲当初的选择一直不能释怀,而她的母亲同样在失去丈夫和女儿的巨大阴霾中,苦行僧般生活了32年。32年后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们去修补~~~~~

  我哭了几次已经记不清了,里面的每一次哭,都有不一样的情绪酝酿,不是为哭而哭,而是细腻体味某种苦楚后,发自内心的真切痛感。比如方达要被奶奶带走,妈妈目送汽车渐远,流下了无助的泪水,儿子跑回来后抱着唯一的骨肉痛苦失声时;比如小登的养父大吼:“这些年你去了哪里”后的嚎哭;比如小登与母亲重逢时的欲哭无泪以及后来在墓地的那次痛哭

  几乎所有的哭戏都在精准把握人物命运的脉搏以及观众的泪腺后,自然而然宣泄而出,让人感同身受。

  剧中妈妈元妮断然拒绝追求者,而坚守着自己的爱情观:谁能拿命来对我好?甚至放弃了搬进楼房的机会,一直住在小平房里,怕老公和女儿的`魂儿回来找不到家。也许只有经历了那样的生死场景才会有刻骨铭心的爱,才会甘愿从一而终。震后的家园几年间就建好了,而且越来越好,而经历了地震的人们心灵的重建却需要几十年甚至一生,心灵的重创都难以愈合!

  由于时间背景,影片中许多的道具看了都特别有感觉:冰棍是用纸包着的、冰棍箱子是当年我妈妈用过的那种、暖壶、茶缸子、电风扇、缝纫机、自行车、自行车把上挂着的篮子(是用包装条编的)~~~~~~把思绪带回到了童年!同事hh说:走出电影院马上给在老家的父母打了电话,突然之间特别想念他们。我想,可能很多朋友都会有同感,亲人永远是亲人,家,永远是你疲惫时停泊的港湾!就像剧中母亲元妮常说的一句话:没了,才知道什么是真没了!23秒可以改变一切,要珍惜现有的幸福,不要给自己留有遗憾!

  在近几年里,自然灾害不断发生,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和今年发生的青海玉树大地震,冯小刚此时拍摄《唐山大地震》具有时代意义,使我们对自然灾害的残酷性和破坏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能激励更多的同胞以各种方式去抗震救灾,不仅是剧中身在加拿大的小登,不仅是经历过地震而幸存的唐山救援队,更多的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尽自己所能,奉献爱心、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一次,电影结束了,观众寂静的离开,面对最后一个镜头:20多万逝者名字的纪念碑,我相信大家都会陷入自己的沉思,——活着 真好!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3

  昨日,我看了一部灾难电影唐山地震。它是一部体现人间大爱的影片,它是一部让人落泪的影片。

  一个不颇具但填满温馨的家庭,由于一场地震灾害,父亲在救小孩时离开了,两个孩子被压在一块水泥压力板下,只有挑选救一个,另一个务必死,妈妈无奈而失落的喊出救侄子,压在钢筋混凝板内的亲姐姐静静地落泪,喊出最后一句母亲。亲姐姐后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夫妻抱养,活了出来,却由于心里一片黑影越来越不善言辞,她难以释怀不上她的妈妈,她长大以后和一个老外完婚,在加拿大生活。她的侄子也结了婚,更巧的是,兄妹两的小孩都叫豆豆。当她们在电视前见到5.12地震了,如何也按耐不住了,因此都决然地赶往受灾地区,拯救生死边缘的大家,就在这时候,兄妹两总算相逢,亲姐姐也了解了当时妈妈的呕心沥血,总算宽容了她,最后,一家人阖家团圆了。

  被23秒地震灾害舍弃的真情,经历了32年才足以团圆。有一段令我难以忘怀一片空白了,假如接走方达,元妮的唯一期待就没有了。由于这句话,说动了姥姥,比较发达下了长途汽车,边跑边喊母亲,远方的喊声,让元妮看到了生命的一丝希望,妈妈牢牢地地将孩子抱在怀里,那类打动是令人免不了流泪的。

  有一句经典台词,要我赏析没有了,才知道什么叫没有了这句话,没人想来体会,但仅有体会了,才可以搞清楚这句话的真实含意。

  因此,我们要心怀感恩生命。生命虽短暂性,但它让我们产生了真情,感情和友谊。

  因此,我们要爱惜生命,在活著的時间里,追求梦想,千万不能虚度光阴。

  因此,我们要感悟人生。在艰难眼前,要有信心击败,绝不能放弃一切一丝希望,要是有一丝太阳,明日便会璀璨,全球会更幸福!

  因此,让每一天都绽开风彩吧!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4

  《唐山大地震》是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我对冯小刚的电影有种特殊的好感,加上这个地震的题材,再者它的高票房也更让我好奇。所以抱着这样的心情我看了这部电影。

  先说它的地震画面,虽然听很多人说,那个画面很真实,但给我感觉却是不怎么真实。或许高科技过了,一开始我也会以为这个电影会大篇幅展现地震的场面,但结果让我很满意,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也许有一点点的不足吧!但从另一方面我很佩服中国电影的科技发展,以前看惯了好莱坞的高科技场面,再来看看中国的,也许更加希望它更好!前途光明!

  再说电影的情节,电影从唐山的一个小家庭的生活开始,两个双胞胎姐弟方登,方达,因为地震,妈妈必须做出选择。妈妈说:“救弟弟!”这句话触动着方登的心,让她三十二年纠结着。这个电影把亲情演绎的淋漓尽致,最后母亲向方登下跪的那一刻,我哭了!这个以唐山大地震为背景的催泪大片,赚足了观众的眼泪,我也不例外!我只从看电影的感情说,我觉得这是个情节不错的电影,内容丰满,让观众的心被主人公后来的命运牵绊着。最后一跪,让观众情不自禁流下泪来。

  最后说的是这个电影的演员,徐帆是母亲的扮演者,可以说她把一个母亲演绎的深入人心,只能说冯小刚太明智了,选了这么一个好的演员,为这个电影添了不少彩,尤其是最后一跪,那真情流露,我想徐帆也被自己感动了,因为感动了很多人。还有扮演小方登的小演员,那神情,惹人怜惜,《唐山大地震》的宣传海报用这个小演员做了主角,足见冯小刚对这个小女孩的器重,不过他的决定是对的。

  总的来说,这个是个不错的电影,应该也可以说它也有一些不足点,但那不影响它的光芒。祝冯小刚的电影越拍越好!期待他更好的作品。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5

  昨天,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电影院观看《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故事情节是发生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又好像重现在我的面前,大地震来了,就在那么短短23秒,许多人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许多幸福美满的家支离破碎。灾难中的一个叫元妮的阿姨,她丈夫为了救她而牺牲了,而两个小孩也压被在同一块水泥板下。由于条件有限,只能救一个,元妮阿姨痛苦的选择了救儿子,放弃了女儿,而她女儿竟奇迹般地活下来,并被解放军收养。经过32年后,女儿终于明白了妈妈的爱,全家再次团聚。

  观看了这部电影,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震憾和感动,好几次我的眼泪都忍不住流下来,心情也跟着剧情同喜同悲,久久不能平静。大地震后,军民同心,众志城成,共同克服困难,重建家园的情景让我感动;从32年前的误解、分离,到32年后的谅解、团聚过程让我感动。

  观看了这部电影,我要更加珍惜今天这幸福美好的生活,更加热爱社会,热爱自己的亲人。学会感恩,学会尊重长辈,做一个孝顺的,有爱心的好学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6

  吃午饭的时候重温了遍《唐山大地震》,刚开始便是震后满目狼籍的景象,心里难受的要命,觉得饭也变得难以下咽。周沫和雅菲都不在家,我一个人看着电影,很快便投入剧情。

  元妮为选择救哪一个孩子而痛苦挣扎的时候我的眼泪也跟着流下来,奶奶要把方达接走元妮看着车离去我掉眼泪,奶奶于心不忍让方达下车我流泪,方凳为了把孩子生下来宁愿放弃自己的大好前途我哭,后面母女相认时妈妈洗好了一盆西红柿对已经中年的女儿说:“妈没骗你。”的时候,难过的喉头哽咽,简直想放声恸哭。还有最后打开女儿的墓地,里面放着给她的从小到大上学的课本。

  影片写实又残酷,妈妈爱自己的孩子,不管是女儿还是儿子都爱。但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她总是更偏向儿子。只有一个西红柿了,两个孩子都想吃,妈妈却直接拿给了弟弟,并对姐姐说:让给弟弟吃,妈明天再给你买。但殊不知以为的明天却是32年后。所以,当一块水泥板一头压着一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时候,最后会被救的那个人是弟弟是早已经注定的事情了。但是,在妈妈面临选择的时候,姐姐还是充满了希望,她一动不动的睁着眼睛在水泥板下等妈妈做那个决定,这个时候她在想什么呢?应该是想活下去吧,小孩子都是自恋的,她会觉得妈妈其实是爱自己更多一点的,妈妈应该会选我的吧。可是,妈妈说,救弟弟。姐姐绝望的闭上了眼睛。

  人到底是什么啊?人为什么而活呢?生物书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应该是主要以生存为目的吧?可是,这么说好像很对,但是又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一个人也可以生存啊,可那样的生存还不如去死。人类还需要爱啊。我们辛苦奔波,痛苦挣扎,只是想要证明自己是更被爱的那一个。

  可是不是,自己不是更被爱的那个,妈妈选择了弟弟。我被抛弃了。

  从此,这便成了方登一生的梦魇。

  但是,她还是活了下去,带着被遗弃的恐惧活了下去。被一个没有孩子的军人夫妇收做养女。他们待她很好,都很爱她,但养母是一个精明但却不那么有安全感的人,她总是疑心这个领养的女儿长大了会不会离开,也担心自己丈夫和这个养女会不会产生其他方面的感情。方登知道养母在想什么,所以某些时候她也要小心应付。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7

  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的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面对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绝境下无奈的选择了牺牲姐姐而救弟弟,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让幸存者陷入一个震后32年的情感困境。导演冯小刚说,这部电影的情感力量可以真正传到观众的心灵深处,让人反思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碰撞和生死考验,是对人“心灵的拷问”。让人不禁为此感动。

  第一次感动是在一开始地震突然来袭方登方达在晃动的屋子里叫“妈妈妈妈”时候,元妮在一片慌乱中尖叫道“来——啦——”不顾一切的要冲进去救人,然后方大强推开元妮,冲进摇摇欲坠的房子里,就在那一刹那,房子倒塌了。元妮绝望的翻开木砖,在看到手的那一刻,余震来了,希望破灭了,手不见了......

  第二次感动是元妮站在房子的废墟上水泥板压着他的两个孩子,救援人员说只能救一个让她选择,元妮含着泪水大叫着“两个都得救啊”“两个都得救啊”,元妮始终坚持两个都救,在其他地方喊救人的时候,救援人员准备去另外一个地方救人,元妮痛苦的决定救弟弟,当时姐姐方登听到妈妈元妮说救弟弟三个字时,从眼睛里流下悲伤的泪,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一个几岁的小女孩心里的痛。同时,我也想到了现在如此幸福的我。

  第三次感动是地震后方登在在她死去父亲尸体的身边醒来,暴雨滂沱,就方登一个人穿着破烂的衣服站在排放好遇难者尸体中慢慢的站起来,眼里没有了眼泪,慢慢的向前走。

  第四次感动是方达奶奶在失去儿子的同时,坚持要把孙子方达带回济南,元妮痛苦的同意了,方达、姑姑、奶奶坐车客车离开了,元妮站在路边看着汽车慢慢的离去,就在那一刻,汽车停下来了,方达下车,一直喊车妈妈,最后,两人死死的抱在一起,这就是母亲与孩子的爱。谁也分不开。

  第五次感动是汶川地震后方达和远在加拿大的方登不约而同到了汶川支援,方登在一个被压在楼板下的女孩身边举吊瓶,女孩的母亲看着痛苦的女儿双腿压在沉重的石板下,在得知情况很危险,如果继续救女儿,救援人员都会有危险,她站在女儿的身边用颤抖而坚定的语气说“叫医生锯腿”方登猛然抬头,救援人员劝说那位母亲,那个女人说“我知道,那是的我女儿,没腿是咋样,我也知道,但是,再搭上你们,我对不起你们父母”停了停说“以后,要恨,就让她恨我吧”救援人员给女孩截完肢抬出女儿后,那个女人像发了疯似的尖叫着“腿!!我的女儿!!”跑到废墟“我要我女儿的腿!我要我女儿的腿!”方登一把死死的抱住她,看到的是一个做母亲的痛,方凳也想起了再唐山大地震母亲的痛苦抉择。

  第六次感动是在救援中方登和方达相认之后,方达带方登回了家,元妮的手不停地颤抖,只是说“先进屋”,我知道此刻元妮心里对女儿的愧疚,方登看见桌上有几个西红柿,拿了一个,元妮进来说“西红柿,妈没骗你”(地震前元妮答应第二天去给方登卖西红柿),元妮接着说“妈给你道个歉”说着就扑通跪下了,我明白了一个母亲地震后的32年一直为当时的抉择痛苦着。

  对于个人来说,在灾难中生存下来是一种幸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地震所带来的后遗症,不仅仅是震后的生存问题,更可能是伴随终生的心理问题。电影唐山大地震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同时也关注了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电影的结局还是充满了温情,让人从心里感受到温暖,给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8

  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看完《唐山大地震》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简简单单,却是经历过灾难,体会生死离别后发自内心的一句。在观影的同时,我自己也在内心问自己,短短23秒,刚才还和自己谈笑风生的朋友,山盟海誓的恋人,调皮可爱的孩子······转眼间一切印入眼帘满目疮痍,他们都掩埋在一片废墟之下。试问自己,我能和那位母亲一样那么的坚强吗。

  说影评不敢当还不如说是我个人的观后感,先说下戏里的几位主角。《唐山大地震》是一枚催泪弹,因为我体会到了它的威力,它很煽情,但却不做作,感情戏自然而流畅,徐帆的功底有目共睹,在这部电影我很认可,相当不错。把一位70年代的一位母亲演的真实到位,立体生动。甚至在电影的生活戏,元妮对方达所做所说中我甚至能看到我老妈的影子。不由自主的感动到泪眼花花,徐帆真的很合适演元妮这个角色,一定程度上,我觉得她撑起了这部电影的灵魂。题外话,今年徐帆能拿奖拿到手软。

  张国强戏不多,但是一如既往的自然,不过没有对亲生父亲这个角色做过多的演绎,这估计也是剧本的关系。但是他为了救自己的老婆,牺牲了自己,换来这个女人用30多年的青春去坚持她对自己男人的忠贞。这点我想会让很多人感动。

  不得不说下陈道明,我很喜欢的一个演员,我很喜欢用儒雅,淡定一类词去形容他,看到他的眼神我觉得他就是大陆的梁朝伟,并非比较他们俩谁高谁低,只是我是这么认为,他们一样演戏超一流。《唐山大地震》里面他演的后爸温柔,细腻,给人温暖又不失男人的刚烈和气度!他对孩子的脾性的理解,以及后来对方登未婚先孕的包容。中年丧妻,老年的孤独,一个步履蹒跚,瘦弱却坚强的老人跃然眼前。陈道明,戏里戏外,始终散发着味道,让人着迷。经典镜头:一位军人,流血不流泪,但是在重症病房外看着里面妻子与女儿最后的温馨,独自一人强忍着悲痛,抽搐肩膀,努力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却泪如泉涌,这一幕让我闭上了眼睛,不忍再看,因为我也已经泪流满面······(《我脑中的橡皮擦》女主角失忆后,送自己恋人出门上班,嘴里却说着她原来男人的名字,男人含着泪笑着出门,倚在门上的那幕)

  两个孩子,尤其是那个小姑娘,演的真好!漂亮的孩子!

  张静初有所突破,李晨演的出彩,群众演员很敬业!

  再来说下电影本身吧,报道上说《唐山大地震》的特效投资比《2012》都要大,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特效做的还不够好,很多镜头都不是特别真实,瑕疵也有。但是我们得知道,《唐山大地震》并不是一部灾难片,是一部感情戏。3000万的特效投资起到的是画龙点睛的效果,不要去苛求显示的效果,只要在电影的过程中起到效果就足够了。起码电影开头的那15分钟,紫色的天,昏暗的坏境,混乱的镜头,嘶声厉喊,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还是让人汗毛耸立,相当震撼。

  介于很多人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剧情就不怎么说了,但是我个人感觉,这部电影剧情流畅,感情煽情不做作,还不失温馨。眼泪爆点有好几个,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同时也承认电影有瑕疵,但肯定是瑕不掩瑜。这是部好电影,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必须的,中国电影界难得出的一部好片子。

  最后友情提示:带上足够的纸巾,珍惜身边的一切,因为“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9

  电影《唐山大地震》以197x年唐山大地震为背景,以一个普通家庭为缩影,23秒、32年,毁灭和重生,讲述大地震对一座城市的摧毁,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影响,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之后,这部回忆三十四年前中国灾难的影片,显得更加震动人心。

  其实,对于地震以及震后的抢险救灾的描写,并不是本片的重点。而在震后,幸存的母亲与一对儿女的成长经历才是本片要向我们讲述的故事。

  一儿一女,只能救一个。

  这对于任何一个母亲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做出的选择。

  而对于一个女儿,当听到妈妈要放弃自己时候,无疑都是一个无法原谅的选择。

  "救弟弟",三个字,改变了一对龙凤胎的人生,让姐姐方登在梦魇中生活了32年,也让妈妈被愧疚的心灵纠缠了一辈子。

  母亲,女儿,儿子。

  这三个人,三个身份,实际上代表了地震之后三种人物的命运。

  母亲,为了自己当初的决定,一直懊悔难过。32年,她一直受到良心谴责,无法走出地震带给她的阴影;她没有搬家,一直守在唐山过着清贫的生活,说是等着丈夫和女儿的魂回来。直到女儿再次出现,她自我救赎一般的重重一跪,才真正将自己心中的重压放下。而这也是本片最感人的一个片断:母亲给女儿跪下,恳求女儿的原谅。此时此刻,母女的心都被揉碎了。像母亲一样的人,在唐山、汶川、玉树,还有很多,他们虽然依旧坚强的活着,但实际上内心已被那场地震摧毁的支离破碎。对于他们,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关爱与理解。

  女儿,为了母亲当初的决定,一直怨恨拒绝。32年,她未曾回过唐山寻找亲人,她对那段痛苦的回忆有复杂特殊的情感,她忘不了唐山、更无法忘记她母亲当年的选择,痛苦的记忆让她一次又一次从梦魇中惊醒!她总是不自觉地去逃避,就像她不告而别离开养父,就像她远嫁海外、与世隔绝。因为与其被别人抛弃,不如主动地离开。这种叛逆和决绝也代表了一部分震后幸存者的心态。但是落叶总要归根,鸟儿飞的再远,也有归巢的那一天。当她与弟弟相认,当她回到唐山,当她原谅母亲,当她跪在父亲的坟前放声痛哭的时候,观者的心情才真正的平复,余震也才真的平息。

  儿子,虽然地震给他带来身体的残疾,但相比于母亲与女儿,他是幸运的,因为他的内心是健全的、光明的。虽然未能顺从母亲的心愿考上大学,但他深知,他身上背负着一种无法推卸得责任,这个责任中有死去父亲的期望,有给他第二次生命的母亲的热盼,还有为他"牺牲"的姐姐无形之中给他的"重压"。他不能白活这第二次,他要为了那些死去的人、活着的人奋斗下去,最终他凭借自己辛勤的劳动,从无到有,打拼出了一片天地。这也代表了震后年轻一代的状态,他们在经历重创之后,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拼搏向上;他们是新生力量,是新生活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3秒,让一个城市顷刻间沦为废墟,令二十四万同胞失去生命,使无数家庭变得残缺!32年,重建了的城市越发散发着现代化的气息,但当年的幸存者却难忘那场灾难,大地震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和人生,也让更多的人对生命有重新的思考和感悟。而本片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地震虽然可怕,但远远不如震后给人们生活以及内心世界带来的震动更加具有摧毁性;但是即便这种震动令人畏惧,但是宽容、理解、坚强与人们之间的真爱,却能化解所有的伤痛。时间过去,抹不掉是亲情,是想念。爱让仇恨消亡,爱让亲情永聚!

  片尾,一位华发老者对着地震纪念墙自语:"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离去,字幕:"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这个镜头使我震撼,也令我反思。在灾难面前,人类永远是卑微而渺小的,自然界一点小小的变动,上帝一个小小的玩笑,都会让我们失去很多,往往这时,我们才知道失去事物的珍贵,因为没了,我们才知道什么叫没了。所以当你还拥有的时候,感激这份拥有,珍惜这份拥有,用心呵护这份拥有——珍惜我们的生命,珍惜我们的家庭,珍惜我们的亲人…

  最后,我想说出影片结尾的字幕:向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二十四万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唐山表示致敬!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10

  当听说很多人看过《唐山大地震》后哭的稀里哗啦的,我也在妈妈的怂恿下,走进了电影院,虽然没有哭,但还是被其中的亲情深深地感动,亲人,永远都是亲人。

  本片讲述了1976年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的那次大地震,地震中,丈夫用生命换回了妻子,妻子在悲痛之余,发现自己两个孩子都活着,但是他们被压在一块水泥板的两头,只能救一个。但母亲坚定地说:“两个都救!”时间不等人,母亲此时必须救一个,最后,她在万分痛苦的情况下,哭着说:“救弟弟。”此时的姐姐,绝望了,虽然她又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但内心的仇恨一直伴随着她。

  事过32年,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弟弟方达组织的唐山救援队在灾区救援时,与姐姐方登碰巧相认了,方登得知母亲在地震后,为了让她和死去的爸爸的魂认得回家的路,一直没有搬过家,姐姐决定回家与母亲相认。到家时,母亲给她跪下来,为那次的“错误”向她道歉,这时,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接下来方登又发现自己照片下的西红柿,以及自己“墓穴”中的一摞课本和一个书包,原来母亲牵挂了她32年!这32年,她时刻怀着对女儿的歉疚而活着。这原本充满仇恨的她,此时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也被攻破了,与母亲在墓地抱头痛哭。

  生命在灾难下是渺小的,灾难可以使亲人分开,甚至永远失去,但亲情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的力量是不可比的,因为亲人,永远是亲人。

  近几年,我们国家连续发生了汶川、玉树大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都无比巨大,可是灾区的人民并没有失去信心,大家共同努力,很快就重建了家园。灾难无情,人有情,全国人民向灾区人民伸出援手,体现了全国大家庭的温情。

  后哭的稀里哗啦的,我也在妈妈的怂恿下,走进了电影院,虽然没有哭,但还是被其中的亲情深深地感动,亲人,永远都是亲人。

  本片讲述了1976年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的那次大地震,地震中,丈夫用生命换回了妻子,妻子在悲痛之余,发现自己两个孩子都活着,但是他们被压在一块水泥板的两头,只能救一个。但母亲坚定地说:“两个都救!”时间不等人,母亲此时必须救一个,最后,她在万分痛苦的情况下,哭着说:“救弟弟。”此时的姐姐,绝望了,虽然她又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但内心的仇恨一直伴随着她。

  事过32年,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弟弟方达组织的唐山救援队在灾区救援时,与姐姐方登碰巧相认了,方登得知母亲在地震后,为了让她和死去的爸爸的魂认得回家的路,一直没有搬过家,姐姐决定回家与母亲相认。到家时,母亲给她跪下来,为那次的“错误”向她道歉,这时,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接下来方登又发现自己照片下的西红柿,以及自己“墓穴”中的一摞课本和一个书包,原来母亲牵挂了她32年!这32年,她时刻怀着对女儿的歉疚而活着。这原本充满仇恨的她,此时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也被攻破了,与母亲在墓地抱头痛哭。

  生命在灾难下是渺小的,灾难可以使亲人分开,甚至永远失去,但亲情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的力量是不可比的,因为亲人,永远是亲人。

  近几年,我们国家连续发生了汶川、玉树大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都无比巨大,可是灾区的人民并没有失去信心,大家共同努力,很快就重建了家园。灾难无情,人有情,全国人民向灾区人民伸出援手,体现了全国大家庭的温情。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11

  带着一种感动和震撼的心境写了《唐山大地震》的电影观后感,很多年没有再看过如此感人的电影了,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故事讲的是方大强的老家是山东青岛的,当兵复员后,留在了唐山,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一家四口遭遇,方大强在地震中为搭救自己的龙凤胎儿女被压在了废墟中不幸遇难,妻子被丈夫方大强甩到了废墟之外得以生还,而一对儿女却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而女儿方登在这次灾难中幸运的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女儿随父姓叫王登,考上了杭州医学院,却因感情问题而怀孕无奈辍学,生下了女儿点点,靠家教度日,最后嫁到加拿大。儿子方达在地震中失去左臂,靠自己的勤劳智慧有了自己的公司,娶了自己的妻子小河生下可爱的儿子取名也叫点点,方达出息了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随处都想让母亲生活的更好点,无奈倔强的母亲依然惦记着地震中遇难的女儿和丈夫,以"你爸爸和姐姐会找不到家"为由不肯离开居住32年的"废墟"。2008年汶川大地震,弟弟方达和姐姐方登都参加了抗震志愿者,在休息时弟弟方达和另一个年轻人闲聊时姐姐方登知道了对面的就是自己的亲弟弟,并随车来到了唐山,母亲下跪恳求女儿原谅,并带着全家去公墓看望父亲方大强,方登注意到父亲身边还有自己的墓,并说无论自己在哪生活,最终都要回来陪伴父亲。姐姐打开自己的墓地忽而发现了上学前父亲买的书包,弟弟方达把一大包书打开,原来母亲每年买书都买两份,一份给弟弟一份给姐姐,一直到高中毕业。姐姐终于知道了母亲这32年的不易,抱住母亲再也忍不住了:"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剧中张国强饰演的是徐帆的丈夫,在72年唐山大地震中,自己用身体救回了妻子,自己却倒在了血泊中再也没有起来;徐帆扮演的母亲,在经受了失去丈夫和女儿的煎熬下,孤苦、自责的生活了32年,一直到女儿重返故里认亲,在张静初扮演的女儿'方登"面前跪下,向女儿忏悔般的祈求自己当年的艰难决定,看得我泪流满面。

  方登也是在影片的最后祭奠父亲的墓场,看到母亲每年给她买的书本和书包才知道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和一个母亲的心,张静初抱着母亲忏悔的泪水彻底洗刷了当年自己的错误想法,还有陈道明扮演的一对军人夫妇,这对好心的养父母,把张静初视为亲生般的抚养了几十年,张静初怀孕后不想让养父担心,去国外留学,几年后,已经苍老的养父陈道明见到女儿后那种期待、激动之后禁不住用手掌狠狠地拍打凳子表达了一个父亲思女、忧女的慈父的心理。

  我的心在演员演绎的真挚情感下禁不住一次次落泪。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实用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2023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人与自然的观后感系列12篇

人与自然的观后感

理想照亮未来观后感合集8篇

理想照亮未来观后感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火影忍者观后感5篇

火影忍者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7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集锦7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范文集锦11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范文4篇

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最新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精选8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1

  对于唐山大地震可以说看让让整个人的身心都受到深深的震撼当中,在心里久久的回荡摸之不去,对于一部电影能做到这样,可以说已经到了化境了,整个故事围绕的是一个人类历史上可怕的一次灾难性自然灾害,一个母亲在带着自己的孩子如何经历这次灾难,如何在最困难最无奈的时候面临着人生最痛苦的抉择,在只能选择放弃一个自己的骨肉的时候那种无奈,那种悲剧,太让人感动了,有时候想一想,人类的确是很渺小的,对于灾难我们只能选择接受,只能忍受,只能看着自己的亲人离去而什么都做不了,在灾难面前我们只能选择我们能做到得的.,只能把灾难减少到最小,只能含泪的抉择,很无奈。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来一次所谓的天翻地覆的大地动,飞沙走石天翻地覆,撕心裂肺的哭喊加上母亲孩子的呼唤,一下就将人性最弱点给激发到了极点,什么事人性最极点呢?母爱,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面前我们的最弱点会暴露的一览无余,只有在母亲的面前我们才觉得是绝对最安全的,可是在大地震的时候母亲也救不了我们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呢?,一个母亲在自己的两个孩子面前的时候只能痛苦的最后选择救出一个,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另外一个孩子被大地震给吞没他幼小的生命,人性最薄弱的一单被激发到了最高点,太悲剧了,

  唐山大地震感觉最成功的主题思想就是告诉我们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人活着应该如何抉择,在遇到无法改变我们的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有信心的战胜这种困难,只有自己有信心了困难才能向我们低头,只有自己伟大了,困难才会渺小,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希望,哪怕在世界最大的灾难来领的时候我们依然是有希望的,只有有一丝阳光,明天的种子就会发芽,世界就会更美好。

  唐山大地震看的是一部电影,可是思考的是一个人生,困难都是一时的,而面对困难大态度却可以是永远的……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2

  昨晚看了《唐山大地震》,一夜没有睡好,眼前总是浮现电影里的场景!

  《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一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地震发生时,姐姐方登和弟弟方达被压在一块水泥板下,母亲元妮面对的却是只能救一个的痛苦选择(任何一个母亲做出这样的选择都会崩溃),被母亲放弃的小登,在奇迹般生还并被解放军收养的32年间,对母亲当初的选择一直不能释怀,而她的母亲同样在失去丈夫和女儿的巨大阴霾中,苦行僧般生活了32年。32年后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们去修补~~~~~

  我哭了几次已经记不清了,里面的每一次哭,都有不一样的情绪酝酿,不是为哭而哭,而是细腻体味某种苦楚后,发自内心的真切痛感。比如方达要被奶奶带走,妈妈目送汽车渐远,流下了无助的泪水,儿子跑回来后抱着唯一的骨肉痛苦失声时;比如小登的养父大吼:“这些年你去了哪里”后的嚎哭;比如小登与母亲重逢时的欲哭无泪以及后来在墓地的那次痛哭

  几乎所有的哭戏都在精准把握人物命运的脉搏以及观众的泪腺后,自然而然宣泄而出,让人感同身受。

  剧中妈妈元妮断然拒绝追求者,而坚守着自己的爱情观:谁能拿命来对我好?甚至放弃了搬进楼房的机会,一直住在小平房里,怕老公和女儿的`魂儿回来找不到家。也许只有经历了那样的生死场景才会有刻骨铭心的爱,才会甘愿从一而终。震后的家园几年间就建好了,而且越来越好,而经历了地震的人们心灵的重建却需要几十年甚至一生,心灵的重创都难以愈合!

  由于时间背景,影片中许多的道具看了都特别有感觉:冰棍是用纸包着的、冰棍箱子是当年我妈妈用过的那种、暖壶、茶缸子、电风扇、缝纫机、自行车、自行车把上挂着的篮子(是用包装条编的)~~~~~~把思绪带回到了童年!同事hh说:走出电影院马上给在老家的父母打了电话,突然之间特别想念他们。我想,可能很多朋友都会有同感,亲人永远是亲人,家,永远是你疲惫时停泊的港湾!就像剧中母亲元妮常说的一句话:没了,才知道什么是真没了!23秒可以改变一切,要珍惜现有的幸福,不要给自己留有遗憾!

  在近几年里,自然灾害不断发生,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和今年发生的青海玉树大地震,冯小刚此时拍摄《唐山大地震》具有时代意义,使我们对自然灾害的残酷性和破坏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能激励更多的同胞以各种方式去抗震救灾,不仅是剧中身在加拿大的小登,不仅是经历过地震而幸存的唐山救援队,更多的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尽自己所能,奉献爱心、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一次,电影结束了,观众寂静的离开,面对最后一个镜头:20多万逝者名字的纪念碑,我相信大家都会陷入自己的沉思,——活着 真好!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3

  昨日,我看了一部灾难电影唐山地震。它是一部体现人间大爱的影片,它是一部让人落泪的影片。

  一个不颇具但填满温馨的家庭,由于一场地震灾害,父亲在救小孩时离开了,两个孩子被压在一块水泥压力板下,只有挑选救一个,另一个务必死,妈妈无奈而失落的喊出救侄子,压在钢筋混凝板内的亲姐姐静静地落泪,喊出最后一句母亲。亲姐姐后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夫妻抱养,活了出来,却由于心里一片黑影越来越不善言辞,她难以释怀不上她的妈妈,她长大以后和一个老外完婚,在加拿大生活。她的侄子也结了婚,更巧的是,兄妹两的小孩都叫豆豆。当她们在电视前见到5.12地震了,如何也按耐不住了,因此都决然地赶往受灾地区,拯救生死边缘的大家,就在这时候,兄妹两总算相逢,亲姐姐也了解了当时妈妈的呕心沥血,总算宽容了她,最后,一家人阖家团圆了。

  被23秒地震灾害舍弃的真情,经历了32年才足以团圆。有一段令我难以忘怀一片空白了,假如接走方达,元妮的唯一期待就没有了。由于这句话,说动了姥姥,比较发达下了长途汽车,边跑边喊母亲,远方的喊声,让元妮看到了生命的一丝希望,妈妈牢牢地地将孩子抱在怀里,那类打动是令人免不了流泪的。

  有一句经典台词,要我赏析没有了,才知道什么叫没有了这句话,没人想来体会,但仅有体会了,才可以搞清楚这句话的真实含意。

  因此,我们要心怀感恩生命。生命虽短暂性,但它让我们产生了真情,感情和友谊。

  因此,我们要爱惜生命,在活著的時间里,追求梦想,千万不能虚度光阴。

  因此,我们要感悟人生。在艰难眼前,要有信心击败,绝不能放弃一切一丝希望,要是有一丝太阳,明日便会璀璨,全球会更幸福!

  因此,让每一天都绽开风彩吧!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4

  《唐山大地震》是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我对冯小刚的电影有种特殊的好感,加上这个地震的题材,再者它的高票房也更让我好奇。所以抱着这样的心情我看了这部电影。

  先说它的地震画面,虽然听很多人说,那个画面很真实,但给我感觉却是不怎么真实。或许高科技过了,一开始我也会以为这个电影会大篇幅展现地震的场面,但结果让我很满意,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也许有一点点的不足吧!但从另一方面我很佩服中国电影的科技发展,以前看惯了好莱坞的高科技场面,再来看看中国的,也许更加希望它更好!前途光明!

  再说电影的情节,电影从唐山的一个小家庭的生活开始,两个双胞胎姐弟方登,方达,因为地震,妈妈必须做出选择。妈妈说:“救弟弟!”这句话触动着方登的心,让她三十二年纠结着。这个电影把亲情演绎的淋漓尽致,最后母亲向方登下跪的那一刻,我哭了!这个以唐山大地震为背景的催泪大片,赚足了观众的眼泪,我也不例外!我只从看电影的感情说,我觉得这是个情节不错的电影,内容丰满,让观众的心被主人公后来的命运牵绊着。最后一跪,让观众情不自禁流下泪来。

  最后说的是这个电影的演员,徐帆是母亲的扮演者,可以说她把一个母亲演绎的深入人心,只能说冯小刚太明智了,选了这么一个好的演员,为这个电影添了不少彩,尤其是最后一跪,那真情流露,我想徐帆也被自己感动了,因为感动了很多人。还有扮演小方登的小演员,那神情,惹人怜惜,《唐山大地震》的宣传海报用这个小演员做了主角,足见冯小刚对这个小女孩的器重,不过他的决定是对的。

  总的来说,这个是个不错的电影,应该也可以说它也有一些不足点,但那不影响它的光芒。祝冯小刚的电影越拍越好!期待他更好的作品。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5

  昨天,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电影院观看《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故事情节是发生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又好像重现在我的面前,大地震来了,就在那么短短23秒,许多人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许多幸福美满的家支离破碎。灾难中的一个叫元妮的阿姨,她丈夫为了救她而牺牲了,而两个小孩也压被在同一块水泥板下。由于条件有限,只能救一个,元妮阿姨痛苦的选择了救儿子,放弃了女儿,而她女儿竟奇迹般地活下来,并被解放军收养。经过32年后,女儿终于明白了妈妈的爱,全家再次团聚。

  观看了这部电影,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震憾和感动,好几次我的眼泪都忍不住流下来,心情也跟着剧情同喜同悲,久久不能平静。大地震后,军民同心,众志城成,共同克服困难,重建家园的情景让我感动;从32年前的误解、分离,到32年后的谅解、团聚过程让我感动。

  观看了这部电影,我要更加珍惜今天这幸福美好的生活,更加热爱社会,热爱自己的亲人。学会感恩,学会尊重长辈,做一个孝顺的,有爱心的好学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6

  吃午饭的时候重温了遍《唐山大地震》,刚开始便是震后满目狼籍的景象,心里难受的要命,觉得饭也变得难以下咽。周沫和雅菲都不在家,我一个人看着电影,很快便投入剧情。

  元妮为选择救哪一个孩子而痛苦挣扎的时候我的眼泪也跟着流下来,奶奶要把方达接走元妮看着车离去我掉眼泪,奶奶于心不忍让方达下车我流泪,方凳为了把孩子生下来宁愿放弃自己的大好前途我哭,后面母女相认时妈妈洗好了一盆西红柿对已经中年的女儿说:“妈没骗你。”的时候,难过的喉头哽咽,简直想放声恸哭。还有最后打开女儿的墓地,里面放着给她的从小到大上学的课本。

  影片写实又残酷,妈妈爱自己的孩子,不管是女儿还是儿子都爱。但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她总是更偏向儿子。只有一个西红柿了,两个孩子都想吃,妈妈却直接拿给了弟弟,并对姐姐说:让给弟弟吃,妈明天再给你买。但殊不知以为的明天却是32年后。所以,当一块水泥板一头压着一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时候,最后会被救的那个人是弟弟是早已经注定的事情了。但是,在妈妈面临选择的时候,姐姐还是充满了希望,她一动不动的睁着眼睛在水泥板下等妈妈做那个决定,这个时候她在想什么呢?应该是想活下去吧,小孩子都是自恋的,她会觉得妈妈其实是爱自己更多一点的,妈妈应该会选我的吧。可是,妈妈说,救弟弟。姐姐绝望的闭上了眼睛。

  人到底是什么啊?人为什么而活呢?生物书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应该是主要以生存为目的吧?可是,这么说好像很对,但是又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一个人也可以生存啊,可那样的生存还不如去死。人类还需要爱啊。我们辛苦奔波,痛苦挣扎,只是想要证明自己是更被爱的那一个。

  可是不是,自己不是更被爱的那个,妈妈选择了弟弟。我被抛弃了。

  从此,这便成了方登一生的梦魇。

  但是,她还是活了下去,带着被遗弃的恐惧活了下去。被一个没有孩子的军人夫妇收做养女。他们待她很好,都很爱她,但养母是一个精明但却不那么有安全感的人,她总是疑心这个领养的女儿长大了会不会离开,也担心自己丈夫和这个养女会不会产生其他方面的感情。方登知道养母在想什么,所以某些时候她也要小心应付。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7

  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的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面对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绝境下无奈的选择了牺牲姐姐而救弟弟,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让幸存者陷入一个震后32年的情感困境。导演冯小刚说,这部电影的情感力量可以真正传到观众的心灵深处,让人反思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碰撞和生死考验,是对人“心灵的拷问”。让人不禁为此感动。

  第一次感动是在一开始地震突然来袭方登方达在晃动的屋子里叫“妈妈妈妈”时候,元妮在一片慌乱中尖叫道“来——啦——”不顾一切的要冲进去救人,然后方大强推开元妮,冲进摇摇欲坠的房子里,就在那一刹那,房子倒塌了。元妮绝望的翻开木砖,在看到手的那一刻,余震来了,希望破灭了,手不见了......

  第二次感动是元妮站在房子的废墟上水泥板压着他的两个孩子,救援人员说只能救一个让她选择,元妮含着泪水大叫着“两个都得救啊”“两个都得救啊”,元妮始终坚持两个都救,在其他地方喊救人的时候,救援人员准备去另外一个地方救人,元妮痛苦的决定救弟弟,当时姐姐方登听到妈妈元妮说救弟弟三个字时,从眼睛里流下悲伤的泪,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一个几岁的小女孩心里的痛。同时,我也想到了现在如此幸福的我。

  第三次感动是地震后方登在在她死去父亲尸体的身边醒来,暴雨滂沱,就方登一个人穿着破烂的衣服站在排放好遇难者尸体中慢慢的站起来,眼里没有了眼泪,慢慢的向前走。

  第四次感动是方达奶奶在失去儿子的同时,坚持要把孙子方达带回济南,元妮痛苦的同意了,方达、姑姑、奶奶坐车客车离开了,元妮站在路边看着汽车慢慢的离去,就在那一刻,汽车停下来了,方达下车,一直喊车妈妈,最后,两人死死的抱在一起,这就是母亲与孩子的爱。谁也分不开。

  第五次感动是汶川地震后方达和远在加拿大的方登不约而同到了汶川支援,方登在一个被压在楼板下的女孩身边举吊瓶,女孩的母亲看着痛苦的女儿双腿压在沉重的石板下,在得知情况很危险,如果继续救女儿,救援人员都会有危险,她站在女儿的身边用颤抖而坚定的语气说“叫医生锯腿”方登猛然抬头,救援人员劝说那位母亲,那个女人说“我知道,那是的我女儿,没腿是咋样,我也知道,但是,再搭上你们,我对不起你们父母”停了停说“以后,要恨,就让她恨我吧”救援人员给女孩截完肢抬出女儿后,那个女人像发了疯似的尖叫着“腿!!我的女儿!!”跑到废墟“我要我女儿的腿!我要我女儿的腿!”方登一把死死的抱住她,看到的是一个做母亲的痛,方凳也想起了再唐山大地震母亲的痛苦抉择。

  第六次感动是在救援中方登和方达相认之后,方达带方登回了家,元妮的手不停地颤抖,只是说“先进屋”,我知道此刻元妮心里对女儿的愧疚,方登看见桌上有几个西红柿,拿了一个,元妮进来说“西红柿,妈没骗你”(地震前元妮答应第二天去给方登卖西红柿),元妮接着说“妈给你道个歉”说着就扑通跪下了,我明白了一个母亲地震后的32年一直为当时的抉择痛苦着。

  对于个人来说,在灾难中生存下来是一种幸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地震所带来的后遗症,不仅仅是震后的生存问题,更可能是伴随终生的心理问题。电影唐山大地震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同时也关注了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电影的结局还是充满了温情,让人从心里感受到温暖,给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8

  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看完《唐山大地震》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简简单单,却是经历过灾难,体会生死离别后发自内心的一句。在观影的同时,我自己也在内心问自己,短短23秒,刚才还和自己谈笑风生的朋友,山盟海誓的恋人,调皮可爱的孩子······转眼间一切印入眼帘满目疮痍,他们都掩埋在一片废墟之下。试问自己,我能和那位母亲一样那么的坚强吗。

  说影评不敢当还不如说是我个人的观后感,先说下戏里的几位主角。《唐山大地震》是一枚催泪弹,因为我体会到了它的威力,它很煽情,但却不做作,感情戏自然而流畅,徐帆的功底有目共睹,在这部电影我很认可,相当不错。把一位70年代的一位母亲演的真实到位,立体生动。甚至在电影的生活戏,元妮对方达所做所说中我甚至能看到我老妈的影子。不由自主的感动到泪眼花花,徐帆真的很合适演元妮这个角色,一定程度上,我觉得她撑起了这部电影的灵魂。题外话,今年徐帆能拿奖拿到手软。

  张国强戏不多,但是一如既往的自然,不过没有对亲生父亲这个角色做过多的演绎,这估计也是剧本的关系。但是他为了救自己的老婆,牺牲了自己,换来这个女人用30多年的青春去坚持她对自己男人的忠贞。这点我想会让很多人感动。

  不得不说下陈道明,我很喜欢的一个演员,我很喜欢用儒雅,淡定一类词去形容他,看到他的眼神我觉得他就是大陆的梁朝伟,并非比较他们俩谁高谁低,只是我是这么认为,他们一样演戏超一流。《唐山大地震》里面他演的后爸温柔,细腻,给人温暖又不失男人的刚烈和气度!他对孩子的脾性的理解,以及后来对方登未婚先孕的包容。中年丧妻,老年的孤独,一个步履蹒跚,瘦弱却坚强的老人跃然眼前。陈道明,戏里戏外,始终散发着味道,让人着迷。经典镜头:一位军人,流血不流泪,但是在重症病房外看着里面妻子与女儿最后的温馨,独自一人强忍着悲痛,抽搐肩膀,努力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却泪如泉涌,这一幕让我闭上了眼睛,不忍再看,因为我也已经泪流满面······(《我脑中的橡皮擦》女主角失忆后,送自己恋人出门上班,嘴里却说着她原来男人的名字,男人含着泪笑着出门,倚在门上的那幕)

  两个孩子,尤其是那个小姑娘,演的真好!漂亮的孩子!

  张静初有所突破,李晨演的出彩,群众演员很敬业!

  再来说下电影本身吧,报道上说《唐山大地震》的特效投资比《2012》都要大,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特效做的还不够好,很多镜头都不是特别真实,瑕疵也有。但是我们得知道,《唐山大地震》并不是一部灾难片,是一部感情戏。3000万的特效投资起到的是画龙点睛的效果,不要去苛求显示的效果,只要在电影的过程中起到效果就足够了。起码电影开头的那15分钟,紫色的天,昏暗的坏境,混乱的镜头,嘶声厉喊,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还是让人汗毛耸立,相当震撼。

  介于很多人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剧情就不怎么说了,但是我个人感觉,这部电影剧情流畅,感情煽情不做作,还不失温馨。眼泪爆点有好几个,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同时也承认电影有瑕疵,但肯定是瑕不掩瑜。这是部好电影,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必须的,中国电影界难得出的一部好片子。

  最后友情提示:带上足够的纸巾,珍惜身边的一切,因为“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9

  电影《唐山大地震》以197x年唐山大地震为背景,以一个普通家庭为缩影,23秒、32年,毁灭和重生,讲述大地震对一座城市的摧毁,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影响,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之后,这部回忆三十四年前中国灾难的影片,显得更加震动人心。

  其实,对于地震以及震后的抢险救灾的描写,并不是本片的重点。而在震后,幸存的母亲与一对儿女的成长经历才是本片要向我们讲述的故事。

  一儿一女,只能救一个。

  这对于任何一个母亲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做出的选择。

  而对于一个女儿,当听到妈妈要放弃自己时候,无疑都是一个无法原谅的选择。

  "救弟弟",三个字,改变了一对龙凤胎的人生,让姐姐方登在梦魇中生活了32年,也让妈妈被愧疚的心灵纠缠了一辈子。

  母亲,女儿,儿子。

  这三个人,三个身份,实际上代表了地震之后三种人物的命运。

  母亲,为了自己当初的决定,一直懊悔难过。32年,她一直受到良心谴责,无法走出地震带给她的阴影;她没有搬家,一直守在唐山过着清贫的生活,说是等着丈夫和女儿的魂回来。直到女儿再次出现,她自我救赎一般的重重一跪,才真正将自己心中的重压放下。而这也是本片最感人的一个片断:母亲给女儿跪下,恳求女儿的原谅。此时此刻,母女的心都被揉碎了。像母亲一样的人,在唐山、汶川、玉树,还有很多,他们虽然依旧坚强的活着,但实际上内心已被那场地震摧毁的支离破碎。对于他们,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关爱与理解。

  女儿,为了母亲当初的决定,一直怨恨拒绝。32年,她未曾回过唐山寻找亲人,她对那段痛苦的回忆有复杂特殊的情感,她忘不了唐山、更无法忘记她母亲当年的选择,痛苦的记忆让她一次又一次从梦魇中惊醒!她总是不自觉地去逃避,就像她不告而别离开养父,就像她远嫁海外、与世隔绝。因为与其被别人抛弃,不如主动地离开。这种叛逆和决绝也代表了一部分震后幸存者的心态。但是落叶总要归根,鸟儿飞的再远,也有归巢的那一天。当她与弟弟相认,当她回到唐山,当她原谅母亲,当她跪在父亲的坟前放声痛哭的时候,观者的心情才真正的平复,余震也才真的平息。

  儿子,虽然地震给他带来身体的残疾,但相比于母亲与女儿,他是幸运的,因为他的内心是健全的、光明的。虽然未能顺从母亲的心愿考上大学,但他深知,他身上背负着一种无法推卸得责任,这个责任中有死去父亲的期望,有给他第二次生命的母亲的热盼,还有为他"牺牲"的姐姐无形之中给他的"重压"。他不能白活这第二次,他要为了那些死去的人、活着的人奋斗下去,最终他凭借自己辛勤的劳动,从无到有,打拼出了一片天地。这也代表了震后年轻一代的状态,他们在经历重创之后,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拼搏向上;他们是新生力量,是新生活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3秒,让一个城市顷刻间沦为废墟,令二十四万同胞失去生命,使无数家庭变得残缺!32年,重建了的城市越发散发着现代化的气息,但当年的幸存者却难忘那场灾难,大地震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和人生,也让更多的人对生命有重新的思考和感悟。而本片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地震虽然可怕,但远远不如震后给人们生活以及内心世界带来的震动更加具有摧毁性;但是即便这种震动令人畏惧,但是宽容、理解、坚强与人们之间的真爱,却能化解所有的伤痛。时间过去,抹不掉是亲情,是想念。爱让仇恨消亡,爱让亲情永聚!

  片尾,一位华发老者对着地震纪念墙自语:"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离去,字幕:"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这个镜头使我震撼,也令我反思。在灾难面前,人类永远是卑微而渺小的,自然界一点小小的变动,上帝一个小小的玩笑,都会让我们失去很多,往往这时,我们才知道失去事物的珍贵,因为没了,我们才知道什么叫没了。所以当你还拥有的时候,感激这份拥有,珍惜这份拥有,用心呵护这份拥有——珍惜我们的生命,珍惜我们的家庭,珍惜我们的亲人…

  最后,我想说出影片结尾的字幕:向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二十四万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唐山表示致敬!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10

  当听说很多人看过《唐山大地震》后哭的稀里哗啦的,我也在妈妈的怂恿下,走进了电影院,虽然没有哭,但还是被其中的亲情深深地感动,亲人,永远都是亲人。

  本片讲述了1976年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的那次大地震,地震中,丈夫用生命换回了妻子,妻子在悲痛之余,发现自己两个孩子都活着,但是他们被压在一块水泥板的两头,只能救一个。但母亲坚定地说:“两个都救!”时间不等人,母亲此时必须救一个,最后,她在万分痛苦的情况下,哭着说:“救弟弟。”此时的姐姐,绝望了,虽然她又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但内心的仇恨一直伴随着她。

  事过32年,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弟弟方达组织的唐山救援队在灾区救援时,与姐姐方登碰巧相认了,方登得知母亲在地震后,为了让她和死去的爸爸的魂认得回家的路,一直没有搬过家,姐姐决定回家与母亲相认。到家时,母亲给她跪下来,为那次的“错误”向她道歉,这时,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接下来方登又发现自己照片下的西红柿,以及自己“墓穴”中的一摞课本和一个书包,原来母亲牵挂了她32年!这32年,她时刻怀着对女儿的歉疚而活着。这原本充满仇恨的她,此时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也被攻破了,与母亲在墓地抱头痛哭。

  生命在灾难下是渺小的,灾难可以使亲人分开,甚至永远失去,但亲情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的力量是不可比的,因为亲人,永远是亲人。

  近几年,我们国家连续发生了汶川、玉树大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都无比巨大,可是灾区的人民并没有失去信心,大家共同努力,很快就重建了家园。灾难无情,人有情,全国人民向灾区人民伸出援手,体现了全国大家庭的温情。

  后哭的稀里哗啦的,我也在妈妈的怂恿下,走进了电影院,虽然没有哭,但还是被其中的亲情深深地感动,亲人,永远都是亲人。

  本片讲述了1976年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的那次大地震,地震中,丈夫用生命换回了妻子,妻子在悲痛之余,发现自己两个孩子都活着,但是他们被压在一块水泥板的两头,只能救一个。但母亲坚定地说:“两个都救!”时间不等人,母亲此时必须救一个,最后,她在万分痛苦的情况下,哭着说:“救弟弟。”此时的姐姐,绝望了,虽然她又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但内心的仇恨一直伴随着她。

  事过32年,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弟弟方达组织的唐山救援队在灾区救援时,与姐姐方登碰巧相认了,方登得知母亲在地震后,为了让她和死去的爸爸的魂认得回家的路,一直没有搬过家,姐姐决定回家与母亲相认。到家时,母亲给她跪下来,为那次的“错误”向她道歉,这时,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接下来方登又发现自己照片下的西红柿,以及自己“墓穴”中的一摞课本和一个书包,原来母亲牵挂了她32年!这32年,她时刻怀着对女儿的歉疚而活着。这原本充满仇恨的她,此时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也被攻破了,与母亲在墓地抱头痛哭。

  生命在灾难下是渺小的,灾难可以使亲人分开,甚至永远失去,但亲情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的力量是不可比的,因为亲人,永远是亲人。

  近几年,我们国家连续发生了汶川、玉树大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都无比巨大,可是灾区的人民并没有失去信心,大家共同努力,很快就重建了家园。灾难无情,人有情,全国人民向灾区人民伸出援手,体现了全国大家庭的温情。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11

  带着一种感动和震撼的心境写了《唐山大地震》的电影观后感,很多年没有再看过如此感人的电影了,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故事讲的是方大强的老家是山东青岛的,当兵复员后,留在了唐山,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一家四口遭遇,方大强在地震中为搭救自己的龙凤胎儿女被压在了废墟中不幸遇难,妻子被丈夫方大强甩到了废墟之外得以生还,而一对儿女却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而女儿方登在这次灾难中幸运的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女儿随父姓叫王登,考上了杭州医学院,却因感情问题而怀孕无奈辍学,生下了女儿点点,靠家教度日,最后嫁到加拿大。儿子方达在地震中失去左臂,靠自己的勤劳智慧有了自己的公司,娶了自己的妻子小河生下可爱的儿子取名也叫点点,方达出息了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随处都想让母亲生活的更好点,无奈倔强的母亲依然惦记着地震中遇难的女儿和丈夫,以"你爸爸和姐姐会找不到家"为由不肯离开居住32年的"废墟"。2008年汶川大地震,弟弟方达和姐姐方登都参加了抗震志愿者,在休息时弟弟方达和另一个年轻人闲聊时姐姐方登知道了对面的就是自己的亲弟弟,并随车来到了唐山,母亲下跪恳求女儿原谅,并带着全家去公墓看望父亲方大强,方登注意到父亲身边还有自己的墓,并说无论自己在哪生活,最终都要回来陪伴父亲。姐姐打开自己的墓地忽而发现了上学前父亲买的书包,弟弟方达把一大包书打开,原来母亲每年买书都买两份,一份给弟弟一份给姐姐,一直到高中毕业。姐姐终于知道了母亲这32年的不易,抱住母亲再也忍不住了:"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剧中张国强饰演的是徐帆的丈夫,在72年唐山大地震中,自己用身体救回了妻子,自己却倒在了血泊中再也没有起来;徐帆扮演的母亲,在经受了失去丈夫和女儿的煎熬下,孤苦、自责的生活了32年,一直到女儿重返故里认亲,在张静初扮演的女儿'方登"面前跪下,向女儿忏悔般的祈求自己当年的艰难决定,看得我泪流满面。

  方登也是在影片的最后祭奠父亲的墓场,看到母亲每年给她买的书本和书包才知道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和一个母亲的心,张静初抱着母亲忏悔的泪水彻底洗刷了当年自己的错误想法,还有陈道明扮演的一对军人夫妇,这对好心的养父母,把张静初视为亲生般的抚养了几十年,张静初怀孕后不想让养父担心,去国外留学,几年后,已经苍老的养父陈道明见到女儿后那种期待、激动之后禁不住用手掌狠狠地拍打凳子表达了一个父亲思女、忧女的慈父的心理。

  我的心在演员演绎的真挚情感下禁不住一次次落泪。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