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作文 篇1
暑假里,我用茶余饭后的空闲时间阅读了美国作者埃德加·斯诺在抗日战争时期写下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
读着读着,我就被斯诺笔下的文字吸引了。通过那生动的文字,我仿佛也被斯诺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从他的角度去接触那个年代的种种人和事:为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感到火冒三丈,也为蒋一拖再拖的抗日感到无可奈何,更为毛泽东主席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拍手叫好......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第一次感觉到了战争的残酷和袁世凯的软弱。我觉得,袁世凯和当时的统治者,也就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实在太软弱了。溥仪不会说一个“不”字,对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充耳不闻,听之任之;袁世凯不敢面对敌人,只会消极地逃避。日本前进一步,袁世凯就退一步,不知道面对凶残的敌人绝对不能丝毫手软。两名懦弱的统治者使得日本侵略者更加的变本加厉,肆无忌惮:侵略者们将许多山镇洗劫一空,不允许人们学习中文,只能学习日文,企图奴化中国人民......在这个天昏地暗的时候,除了像毛泽东、周恩来这样人尽皆知的抗日英雄,到底有多少人站了出来,作为黑夜的光明,为人们照亮黑暗呢?这本书为我们解答了疑问。
在我看来,蒋是一个迂腐的将军,虽然是党的领袖,却只顾自己的利益,不懂得一切要以大局为重。蒋将的抗日计划一拖再拖,还打算独立山头,向自己的同类举起屠刀,进攻共产党,这一举动也迫使毛泽东不得不由原来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改变成了与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开战......
看着看着,我又一次被震撼了:作为一名美国作者,斯诺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却比我们这些中国人还要如数家珍,使我在震撼之余也感到深深的自愧不如。“朱毛共和”、“逼蒋抗日”、还有那些年纪轻轻就就加入红军、共同对抗日军的红小鬼们……他们的故事有好多都是我一知半解,甚至闻所未闻的。所以,我决定,以后要多了解中国的历史,决不能输给外国人。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作文 篇2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纪录片,讲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实地采访和记录,真实记录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这部纪录片对我有着深刻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首先,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纪录片中,我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诗词歌赋等等。这些文化瑰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纪录片也展示了这些文化瑰宝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关注和了解。
其次,让我认识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纪录片中,我了解到了中国人民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如何坚韧不拔地生存和奋斗。例如,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表现出了极强的韧性和毅力。
最后,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正确。在纪录片中,我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领导下的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纪录片,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民的坚韧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这部纪录片对我的教育和启示非常深刻,我会一直铭记在心中。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作文 篇3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著名的红色电影,讲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前往中国进行采访的故事。这部电影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在这部电影中,赖特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坚持不懈地采访,最终揭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和人民的真实事实。比如,他采访到了许多红军战士和红军将领,了解了中国红军的战斗历程和革命精神。他还参观了许多中国的博物馆和历史遗迹,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红星照耀中国》也展现了中国的社会现实和问题,比如中国的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人民生活困难。这些问题在那个时代是存在的,但在中国红色政权的领导下,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和改善。
通过观看《红星照耀中国》,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爱护它们。同时,我也意识到,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改进,才能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电影,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了中国的社会现实和问题。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支持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作文 篇4
在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的途中,我看见深红的玫瑰花;蔚蓝的兰花……每一朵花都宛如人境的仙女般美丽。在万千花海中一朵不起眼的红杜鹃显得十分别扭,整只花好像一阵风吹过,就为之折断。
天空阴阴沉的,乌云密布,倾盆大雨,暴雨像一只迅猛的凶兽扑了过来 ,但我知道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希望出现……在纪念馆里,我看着缴获的武器,我不禁想起了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在百年前的革命年代,有一个青年出生在村子里,他受了六年的私塾教育,不满足这样的封建教育,留下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在当时那个年代,军阀混战,地主当道。一一个像这样有志青年站了出来,在这片昏暗的)白话文○(大地上燃起了红 色的曙光。
在国民党的铜墙铁壁包围下,外界认为红军只不过是几千名土匪罢了或者红军根本不存在。美国记者斯诺不过自己的生命危险进入了苏区,曾写道:为了要探明事情的真相,难道不值得拿一个外国人的脑袋去冒险一下吗?,这个代价不算太高。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吗?
在华南苏区,那里是红杜鹃盛开的地方,战士们曾在红杜鹃花丛里战斗,想到这里,我不禁对这杜鹃花产生敬意。在第五次围剿中,红军不得不长征前往陕北,留下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言。当红星照耀在西北,每个青年都号召起来,组成苏维埃政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红军的开支有百分之十五到二十是人民自愿捐款。
在红小鬼的那一章,我感慨万千。一群不到十八岁的少年能够认识到红军是替穷人打仗的,去主动参加红军。有一个十五岁的廋弱青年,曾说:行军是不苦的。我们革命青年不能够想到事情是不是困难;我们只能想到面前的任务。谁能想象到一个青少年能够走完这二五千里长征呢?我看到了原本黑暗的中国在这一颗颗红星照耀下,变得生机勃勃。
暴雨停了,我望向馆外,一朵朵红杜鹃迎风而起,在雨水的滋润下傲然绽发。
杜鹃花虽然没有牡丹那样富贵堂皇;也没有水仙那样冰清玉洁,亭亭玉立;但它包涵着革命者的鲜血,更涵着中国年轻人耐心,勤劳的品质。
黑夜将至,红色的曙光依旧照满中华大地。
评:这篇读后感的写法特立独行,从一次进军事博物馆的途中开始入笔,抓住红杜鹃这个线索性事物展开对小说的回顾和剖析,给人眼前一亮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