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还对“抒情作文大山赋”不太了解,出国留学网小编强烈推荐您阅读本篇文章。作文是我们展示自己和他人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触及内心深处和展现个性的独特途径之一,让我们变得与众不同。通过多读优秀的作文,对我们的写作将大有裨益。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一些启示!
抒情作文大山赋(篇1)
你也许见过这样一种山,一种用大块石头组成的山,黑黑的大石块到处可见,远望去,看不见草,整个光溜溜的。如果作图,画在纸上却十分壮美,有一种静穆深沉的美。有的石缝中,石块间,山道旁,能看见一棵棵桐树,这是这种山上最常见的树,树于光溜溜的,分几个枝丫,挂上几片圆圆的阔叶,山上都能看见落在地下的桐籽或挂在树上的大大的、黑黑的桐籽,到处都能闻到一股不淡不浓的说不清是香还是不香的味道。
走在山路间,脚下是石块和桐叶,你不会感到寂寞,因为这儿天特别高,抬头四望,心里无比开阔,脚下踩着桐叶的沙沙作响的声音,有意无意地给这大山带来了无限情趣。山上有溪流,河床全是大大的石板铺成,不是那种泥沙铺成的。下雨了,小溪顿时充实了,喧闹着,跳跃着,白白的像一条练带直铺到山脚,这时候的溪流最具有诱惑力,你域许会忍不住踩在旁边的石块上,蹲在溪边喝水,还不用你用手捧,这是真真的山泉,清甜的,不受一点儿污染,更多的时候,这小溪的水很细很小,涓涓流着,像在想着心事,甚至有时只在河床的大石块之间的凹处留一处痕迹,整个河床的石板裸露着,这些大石板那么完整,拼组得又那么和谐,踩在上面或躺在上面,不仅仅感到舒适,还有一种安全感,它使人有依靠,给人一种力录,一种坚实的、充满山的韵味的可感可知的力}io这时候,你不会想到别的,你只会感到一种山的伟大,切实可知的伟大。顺着溪流,沿着石块铺的路径往山上走,就会找到一个铜,走进洞口,一股寒气随郎而至,洞口一个小潭,潭里始终积着一潭清亮的水,通往洞里的路是石块铺的,潭口,石块间,一股小小的水一直从洞里流到潭里,走到洞旁,能看到口上的一个大石钟乳,像龙头,却没有身子,进洞去寻吧,从洞里流出的水流也是细细的,走在里面得小心翼翼的,里面很潮湿,光线也不大好,往里走。,越走越深,水面也越来越宽,始终找不着龙身,甚至里面水漫宽得无法涉足,只好落魄而归。
不过这洞却能长久地在心中留下那么一点儿渴望。旁边还有个干洞,干洞里面很暗,打着电筒往里走,真是胆颤心惊,不时担心碰得额青脸肿,越往里走,洞越窄越短,从躬着腰走到蹲着走,最后还要爬着走。爬可不太雅观,于是又未偿愿而归,留下的是一丝好奇。这山仿佛如此贫乏、可怜,但你此时或者只能感受到它的羞怯,一种欲现不能的神秘。于是你对这山越发兴趣,你还会发现这山会和你藏迷,在这儿看只是石块、山丘。偶尔你会看到石块中藏着的麦苗,藏着的一畦蔬菜,藏着的一片片森林,还藏着间间房屋,每当炊烟升起,笑语升起时你就会发现他们。他们和这山一样,严肃、静穆,有一种山的气息、山的活力,有蕴藏着的生机,有独具匠心的谐趣。每当这时候,你便会想:是这山铸造了这些人,还是这些人造就了这山?
抒情作文大山赋(篇2)
矿石集合了。
就要出征。
向大山告别,
听细语叮吟:
去吧,去吧!
不要思念这幽静的山谷,
不要眷恋这安逸的岩层;
去看看那大千世界,
让时代列车带你远行。
。去吧,去吧
不要鄙夷那毛石的粗俗,
不要嫉妒那玉石的贵重,
应有矿工的本色,
外表纯朴,内心晶莹。
去吧,去吧,
去作神圣的献身,
不要怕痛苦磨砺,艰难历程。
电子姑娘向你召唤:
要你献上坚贞的爱情。。
矿石频频点头,
在车箱跳跃、欢腾,
矿石闪烁驰骋,
又飞走一条现代化的巨龙!
抒情作文大山赋(篇3)
波涛汹涌,狂风怒吼,毁灭了一个城市,也卷走了那几把斧头,给人们送来了幸福与带来了灾难的斧头——题记
一
这是一个宁静的山村,与外界隔绝的山村,山里的人们生活平静而安稳。没有灯红酒绿,没有繁华与喧嚣,有的只是碧绿的树林,清清的溪水,和那世代传下来的山歌,一切是那样古老而又美好……
鸟儿们动物们似乎也钟意这里,都在这安筑窝。于是,这里便成了鸟兽的乐园。白天,一大堆鸟儿蹲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唱着,细听,呵!有杜鹃、麻雀、黄鹂、燕子等。夜晚,蝈蝈在丛里低唱,猫头鹰调皮地眨着眼睛……一切是如此的和谐与安宁……
二
大山固然是安宁与详和,固然是美丽与葱茏,它养育了山里的人们,但也挡住了人们的视线。为此,村里几个小伙子立志要出去闯荡一番。要改变家乡的面貌,几天后,在人们的欢送下,他们出发了,走出了几代人都没走出的大山,寻找一条致富之路……
三
几年后,小伙子们回来了,带回来了一身的技术与几把斧头,锋利的斧头。
他们拿着这几把斧头,带领着人们砍树,铺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人们的辛劳有了回报,一条与外界连接的路打通了!很快,山里优质廉价的木材,丰富的矿藏,美味的特产和独特的风景,吸引了外地的旅客和商人,他们沿着这条林阴小道纷纷来到这里,带来了金钱,带来了商机,也带来了大山的生气与希望,大山里充满了欢笑与热闹……
四
又过了几年,大山和以前真是判若两别!矮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楼房、工厂,宽广的柏油马路。人们家里的家具电器也越来越多,电视、洗衣机、电脑,令人眼花缭乱。大山已经成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了,碧绿的树林与清脆的鸟鸣让她更年轻了!山上传来了旅人阵阵欢笑……
五
或许想过更好的日子吧,或许不满足于现状吧,人们开始大规模发展经济了。他们砍伐树林,大量采矿。起初,人们还有点节制,后来发现没什么危害,便违背了当初“和谐发展”的诺言,就大肆乱砍乱采乱捕。
一片片树林消失了,一棵棵大树呻吟着倒下了,鸟儿们的家被毁了,在惊慌逃亡时,迎接它们的却是一张张张着巨口的捕鸟网,动物们也好不到哪儿去,关在笼子里等待着成为桌上美餐。树林消失着,动物捕杀着,矿藏减少着。情况继续恶化。这时的天空已不再湛蓝,黑色的烟雾占据了它,大山已不再年轻,过度的破坏使她憔悴不堪,裸露的山脊是那样悲凉与痛苦。人们已不再纯朴,贪婪与虚荣侵入了他们的心灵
一位老人受不了了,他们找到那些“发展经济”的人,悲愤的说:“你们是怎么啦?是不是钻到钱眼儿里出不来了?没看到大山被你们弄成那样了,为什么还要继续干?作孽呀!”那些人满不在乎的说:“要想发财就该这样,你们管什么?有钱就好,好不容易才有个机会发展,难道就放弃了?”老人没说话,蹒跚着走了,身后传来一声深深的叹息声……
六
厄运终于降临了。在一个天气阴沉的日子里,暴雨如注,狂风也随之到来,水在堤里越积越多。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可人们还是在楼房里无动于衷。是呀,习惯了舒适生活的人们怎么会干这种“苦活”呢?水越积越多,形成了洪水!洪水决堤了!当人们醒悟过来时已经晚了。汹涌的洪水越过了大坝,气势汹汹地向城市进攻了!满目疮痍的大山哪里挡得住?轰隆一声巨响,大山倒下了,洪水夹带着沙土冲过来,多像一条蛇!不!更像一只蛟龙!人们自己酿成灾难的蛟龙!它吞噬了楼房、工厂,吞噬了一切!狂风在咽哽,为人类唱响悲歌……
灾难过后,一切回归于无,那座城市呢?一个美丽繁华的城市呢?它连同那几把斧头消失了吗……
抒情作文大山赋(篇4)
家乡村里的绿色食品,大都出自那座“希望的大山”。所谓的“希望的大山”,是那时乡亲们的叫法,其实就是生产队的大粪堆。
在六十年代,每个队上院外都有个大粪堆,是队上几百垧地的肥料出源地。那时的地底子也硬实有劲,地上施的都是清一色的农家肥,大粪堆成了农民的希望;而地里打出的粮食营养丰富,养人无害,人们回忆它时都叫纯绿色食品。
粪堆是村上最高的、最大的、最圆的“人造山”。直径约摸着有五六十米,高约摸着有四五米。随着季节一天天长高,冬天大雪压下来,就象一座雪山。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粪堆也算个高峰了。记得儿时游戏,也常爬上此“山”伏击,尝下老师教的“爬雪山”的感觉,致使到现在,心目中还有些深刻的记忆呢。
粪堆,外壁用土肥堆起,壁厚有一米厚,越往高越逐渐往里收口,而壁内中间堆的是牲畜粪,即保温,又牢固。一年四季,队上的猪、马、牛、羊等牲畜粪便,都堆积在这里;社员们在屯前屋后检的猪、狗粪便,送队上换几个工分也堆到这里;“猫冬”季节集体组织到县城里检的粪,用车运回来也堆到这里。一年下来,几个渠道的粪源都汇到队上大粪堆之上,一点一点地就堆出个“大山”来。
当季节来到冬季,牲口的粪都冻成冻蛋蛋,可大粪堆上却是冒着腾腾的热气,里边是冻不透的,还在发孝着。老经官把马圈里一筐筐“冻蛋蛋”压在冒气的上边,目的是让里边发的粪憋住气,也让冻蛋蛋随汽熏化发孝。但由于天气零下三十多度的寒冷,粪堆上还是有一部分冻粪蛋发不了孝。每当这个时候,就把粪堆上边掏个大坑,从场院拉几车碎柴禾放在里边,引燃后又压上冻粪蛋;这里边也是有技术的,只能让冒烟,不能燃烧;冒的烟和气掺和在一起,不太呛人;如果碎柴禾燃起火苗,粪蛋就跟着燃着了,随火变成灰烬,而冒的烟却又是呛人的。这就是俗称的“发粪”。
队上的.粪堆,一般情况下都是由老更官(饲养员)经管的。每天早晨马出圈后便起粪垫圈,而牛栏里、羊圈里、猪圈里,则由牛官、羊官、猪官负责起粪垫圈。起粪当天,各大“官员”们都要把粪运到大粪堆上,然后老更官再进行高低多少的调整。最关键的是老更官要负责粪堆的发孝管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而对粪肥的质量好坏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可以不考张地说,老更官便是农家肥的质量过程监控人。
队上粪堆一年一起,一年一没。一到大年前后,队上的粪堆发好了,社员人开始刨粪堆。所谓刨粪堆,就是刨粪堆的墙壁,因里边的粪都已发好了,不需要刨。刨粪堆是计件的,拉走一车几个工分。冻粪送完了,便开始送化粪了。化粪就是发好的粪,社员们用二尺子倒细,装到马车上,再送到大地里,但不能倒多,一天运多少就倒多少。这些送粪的活计,要在开化前全部送完,否则一开化就进不去车,或者能进去车,但马拉着也沉。每当这个时候,队上的大粪堆一点点地消失了,而在屯子的广阔天地间,便出现了星罗密布的小粪堆,也算是皓皓白雪上的一道风景。
春暖冰融,在种大田之前,大地上的小粪堆化了,社员们便开始到地里扬粪。扬粪有讲究的,每一堆的覆盖面要盖严,堆和堆之间接好茬,没有裸露的地面;而堆底扬得净不净,待庄家长起来一眼就看出,堆底一堆一堆的比周围长得茂盛,也就说明扬粪时堆底没有扬撒均匀。
到了七十年代,部分庄家便开始使用化肥了,尿素、二氨较常见,但主要还是农庄肥,村里的大粪堆还是一样的高;到了生产队解体后,头几年每家每户都堆起个小粪堆,还过化肥的用量逐渐地增大了;到了近几年,小粪堆也不见了,让化肥把粪堆挤没了。庄家高产了,但营养成份却减少了;庄家人省事了,但土地却结板了。那绿化的食品,只能是心中美好的记忆。好在房前屋后还有个小菜园子,供应一家人吃喝还是足够的了。显尔易见,今天家乡的绿化食品,只能退守到小菜园子这块阵地了。
再见了,“希望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