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后感 篇1
“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在我们为自己打上一些标签时,有了一切却忘了原来,而只有在看清真实的自己之后,才能收获喜悦并非快乐。张德芬老师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她有一位朋友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了三亚发展,从批发鞋子开始做起,因为自身的勤奋和头脑灵活,赚了一些钱。
之后,看到有一块土地在标售,有机会可以做开发商,就买下这块土地再转手出去,赚了比之前更多的钱。接着,他又看到有一块比这大的土地在标售,又买下了转手出去,赚了比这很多的钱……在这样的循环中,他成了非常富有的人,却感觉没有以前十多岁的快乐。
张德芬老师说:“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外向追逐导向的社会。”
外在条件变得越重要,人们所感受到的快乐就越少,而那种由心而生的喜悦更是难能可贵的。书中讲到的“真我”,是由“爱,喜悦,和平”这样的三种状态所形成的一种人格。弗洛伊德所讲到的“超我”与这个“真我”,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在“真我”出现的同时,我们会感到自在而美好,而“超我”也是在追求事物时,所达到的美好新境界。
当我们放下“小我”,向自身寻求内心的一份安静时,也正是“真我”逐步出现的时刻。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后感 篇2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000字:
一本好书,一杯咖啡,一个周末,时光如此美好,心如止水。
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几年前我还在上一家公司工作的时候,某一天Sharon来找我,正好撞上了红着眼睛的我,Sharon是我一直非常钦佩的技术leader,在N公司那些年,我们一直是非常紧密又非常信任的合作关系。当时看着情绪激动,又很无助的我,我们在会议室里聊了聊,我还记得她当时对我讲的那些话,那天推荐给我两本书《新家庭如何塑造人》,《遇见未知的自己》。今天回想起来,真的很感恩在我脆弱的时候,带给了我温暖和正能量。
坦白说,这两本书我买回来很多年,却一直没有完整的读完。这个周六傍晚,像往常一样送儿子去英语课,带了这本书出去,一个周末愉快的读完了它,我很好奇那些年为什么我连一本书都读不下去?这本书的内容却出乎意料的让我喜欢,就如书中自序的最后一段:“相信很多读者朋友看了书以后,会联系到自己实际生活的某些问题…...”这本书也带给了我心灵的触动。
这是一本心灵小说,书中女主角若菱在人生最迷茫最无力的状态下,遇到了老人。老人是一个智慧的引领,在小说中引领若菱走上了寻求真我的过程。而读这本书的人,也跟着若菱的节奏去思考老人的问题,触发了自己内心深处不曾探索到的自我认知。就比如文章的第一篇章“一场奇怪的对话—我是谁”,原来我们和若菱一样,多数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只是一个角色扮演和身份认同,其实“我不是谁”……书中老人给若菱的提示:
“我们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意识,那个意识在你小时候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存在,陪着你上学、读书、结婚、做事。所以,有一个东西,在我们里面是一直没有变的,尽管我们的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都一直在改变,但是我们仍然保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真我的感觉。”也是我们的本质“爱、喜悦、和平…”
书中第7章“这个世界是什么组成的?—能量争夺战”,第8章“你所招引的人事物—吸引力法则”,“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会被他吸过来。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难怪这个人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本身是不是一个能量场呢?而我们对待人、事、物的反应是不是可以决定我们吸引什么样的能量过来?
老人是这本书的灵魂!除了启发,有很多我以前没有了解过的内容,“当我们在身体层面或是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组装一种化学物质,叫做“胜肽”,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被细胞周边的上千个感受器所接受。久而久之,感受器对某种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比如经常爱生气的人,如果你很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让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发脾气……这个是不是有点意思?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会不会有些情绪反应是这个“胜肽”在作祟?另外书中有提到关于意识和潜意识,我觉得这是一个有趣而又深奥的问题,到底我们的行为有多少是受潜意识的影响?所以读完这本书后我买了书中提到的书《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还想再进一步探索一下。
与这本书还有一个不谋而合的共鸣,“重新和身体联结—瑜伽与呼吸”,以及老人建议若菱捡起小时候的爱好,比如跳舞。其实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做一个运动或者爱好的时候,当下的专注带给我们内心的平静……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后感 篇3
总的来说还是有收获的,怕忘记,在这里简短的做个笔记。
总的来说,就是在生活中,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我们的视角错了,我们被情绪控制,被自己假象的一些思想所欺骗,导致我们看不到事情的真相,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解决方法:找到真我(爱喜悦,和平~)。首先和自己身体联结,善待自己的身体,体会身体的诉求。(日常健康饮食,合理运动)
其次和自己的情绪和解,接纳自己的情绪,要知道,对于已发生的事情,一切的愤怒抱怨不解都是没有用的,告诉自己理解有这样的情绪,允许他的存在;不必因为不能改变的事情或者既定的事实把自己困住陷入苦恼,人世间三种事中,这是老天的事,不要为此自寻烦恼。
再者,用喜悦去化解比较绕,理解情绪之后应该是去审视自己的思想,现在的想法,是真的吗?还是自己臆想出来的,不要过于在意别人怎么想,那是别人的事,你需要做好的是你真正想要做的事。
最后遵从本心,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是发自内心深处渴望的,并且在未实现前先感恩,想象如果实现了会怎样,从而确定自己想法是否发自真心,并提供动力。就会体会到心想事成的幸福。
摘记: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你所遇到的人和事都是你的内在投影。当外界有任何东西触碰到你时,记得往内看,不要浪费能量在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自身内在层次进行一个调整,找到内心的平和和需求,再去集中精力应对外在可改变的部分。每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包装难看让人心怀愤怒或心生恐惧。带着信心,耐心,细心的去审视,拆开惨不忍睹的包装,就会享受到事情内在蕴含的美好或是力量。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后感 篇4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000字:
《遇见未知的自己:都市身心灵修行课》是台湾作家张德芬创作的一本以小说为体裁,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书籍。主要讲述名校毕业的女白领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与老人的对话,借此来表达对人生课题与智慧的理解。该书于2007年首发,目前此书全球销量已突破800万册,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位列各大图书销量排行榜榜首,在豆瓣评分也有8.1分的高评。
而我知道这本书的时间其实是比较晚的,是我在去年生日时收到的一份生日礼物,恰逢当时我们(护理人文关怀学组)正在筹备读书会,这本书的出现自然而然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所以我很认真的去查找翻看了与这本书有关的内容和点评。最终打动我也是打动我们学组定下来这本书的是这里边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其实在这本书里经典的语录有很多,能戳中我们心底那层柔软部分,引起共鸣的话语也有很多,但偏偏唯独这句话就像有魔力一般,每一次去咀嚼它去体会它,我们都会发现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其实还可以更多。
比如说一个较内向的人,我们称他为N,和一个较外向的人,我们称他为W,他们同时在一个人员相对较多的公开场合进行即兴演讲,有同样多双眼睛在同一时间盯着他们两人,结果可能是N因为局促紧张、内心害怕因此说不出话来,反之W当然可能也会紧张,但最终还是能够侃侃而谈完美收官。我们来想导致这个最终结果的原因,是人很多的公开场合,还是很多人很多双眼睛在盯着呢?其实都不是,我们都知道这些东西是客观存在的,谁来都一样,N会把结果归因为这些客观的存在导致了他的恐惧和尴尬,W也会把结果归因为这些客观存在令他兴奋和爆发,导致那些结果发生的,从来不是外在事物,而是我们本身对他的认知,就如书中所说:“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同样也是这句话的核心——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记得在读书分享会上我有问现场嘉宾:“你怕鬼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问问自己,我们害怕的那些东西,我们对他们是否是真的了解,就如同明明没人见过鬼,我们却无法抑制自己内心对它的恐惧一样,我们害怕的其实不是鬼,而是我们的脑子替我们幻想出来的,那些未知的东西。对于这个观点书中是这么说的:“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着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
那我们再返回来看这句话是不是就能够理解了——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很多时候,限制我们成功,阻碍我们前进,令我们恐惧悲伤的并不是外界那些因素,只是那些因素帮助我们投射出了我们自己还不够强大,我们内心的脆弱,我们因为种种原因形成的自备或是自大。相反也是一样,成功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多了很多运气,成功只是他们内心强大,能力高超,涵养优良等等一系列的投射。所以如果我们不能认清这些内在,我们也无法获得真正的爱、喜悦、和平。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在引导我们做的,就是获得爱、喜悦、和平的方法和能力。这本书里有很多对人生的思考,以心理学家的思维和小说家富有感染力的叙事能力,讲出我们每个人都在探索的人生哲学。如果您正处在人生的瓶颈期,感受不到爱,忘记了喜悦,失去了内心的和平,请您翻看一遍这本书,相信它将成为您走出死局的人生导图。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后感 篇5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德芬,台湾著名的女主播。我应该从来没看过她的节目,第一次从这本书里知道她。原谅我浅薄的见闻。
忘了为什么会下载这本电子书,也忘了为什么它又在我的Kindle“10本流动书单”里(注:因为Kindle里有500+本书,我就用特殊符号标注最想看的前10本,让他们位于首页以便浏览;每看完一轮,再重新选10本,以此循环);在与这本书无数次的打照面后,我忍不住读了两页,然后就兴趣大增。一鼓作气,用了两天上班挤地铁的时间读完。想“分享”下读后的小感受(在这里没有用“记录”,是因为“南瓜小羹”里还有你们几个老粉-南瓜羹配老粉再加点辣会不会很爽口)。
先用两个词来形容下读完后内心的澎湃:
1、感动和希望。
感动-我起初以为它就是一本传统的心灵鸡汤,换个样儿的励志文而已。好奇心,为了看看它为什么能挂在我的Top10书单里,我随手点了两页,原来是讲哲学的,还把哲学那点事儿讲的这么平易近人。很有趣,真不可思议!
本书女主,若菱,遇到了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家庭,生活和工作的。若菱就像是我们,我们是无数独立存在的若菱。她偶遇到了一个老人,这个老人和蔼可亲、渊博、智慧。老人点拨她认识潜意识里的自己;如何“对付”情绪(尤其是负面的);怎么样“臣服”于不可逆的事实,进而找到更优的解决办法;学会审视“身份认同”,等等。这本书把这些形而上的哲学大事儿讲解的绘声绘色。这么亲民,怎么不让人感动?
当然,这种感动还有一些个人膨胀的小情绪:我觉得我现在还这么年轻(^_^)就明白了这些“绝密武器”真是太走运了啊。如果勤加练习,假以时日,我就可以完美“制服”自己的坏情绪们了啊,比如恐惧,忧伤和愤怒。哪里不好治哪里,再也不怕学习。我并没有想太多高尚的事儿,比如作者后续写的女主“成功”找到真我后,想要回馈更多给需要的人。
这本书中,老人说过人生就是3件事儿:你的事儿,他人的事儿,老天爷的事儿。
先缕清自己的事儿是一切的基础,就像飞机上的警示语那样“遇到危险时,请先确保自己带好氧气罩,再去帮助他人”。
2、时刻提醒自己。
希望-虽然因人而异,但是一本好的书籍一定是比较有意思的,并值得仔细品味的。
现实是比较功利性的,帝都周围的人,大多数不会轻易和你讨论“精神”,最多开玩笑说你有精神病。这本书和大多数平常讨论的热热闹闹不太一样,它不是固化的思维和教条的规则。它给人带来清新脱俗,如沐春风。而有时候,一张年轻貌美的脸(我),恰恰需要这么一股风,振作一下。
“希望”不是说给别人听的,而是给自己看的。
谨以此分享赵漂亮看此书的浅想。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后感 篇6
我们单位发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的看了几天,把这本书看完了,这本书是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第一次看时很不好理解,最近又重读《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看后有了一定的启发。这本书要多看几遍才能慢慢有所体会,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现实的生活中扮演这不同的角色,都像是带着层层的面具,我们应该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我的情绪模式总是下意识的把自己摆在“弱者”“无能为力”这种状态下,觉得把自己放在较低的位置能够更容易接受这种失败或者挫折。其实我心里很明白,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逃避,把失败的原因都归咎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自己的性格或者是不努力之类的,然后怨天尤人。从书中,我知道了原来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看待自己,在生活中发生过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已经不可改变了。能够改变的就只有对待事情的态度,然后再把这种态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那样才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我们常常用许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读了这本书我总结了以下4点:1活在当下,停止无谓的思维。2用头脑赚钱3用心灵面对家人,家庭,朋友和爱4用灵魂来面对自己。而不是思维,头脑或者是物质。
这本书读了之后让我受益颇深,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心态有多么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态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会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没有真正的看开,也没有学会放下,对于以发生的事情不会学着接受,我应该学着把事情看淡。这本书让我们明白了爱,喜悦,和平是从内心,由内至外的散发,而不是靠外物来获得。
我会再细细看这本书,细细品味。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后感 篇7
一、相关书讯: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因为内容有许多哲学道理。这本书利用一篇故事来说出许多富有心灵哲学的许多道理,裡面大意是:女主角若菱,自名校毕业,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心中却不实的自问:为什么我不能有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我不快乐?我该如何当自己生命的主人?
在一个下雨的冬夜,若菱巧遇一个智慧老者,在与智者谈论的过程中,她渐渐填补不快乐,挫败的心灵伤口,寻找最勇敢真实的自我。
透过本书主角的经歷与起伏,不仅能从中获得一些实用的生活指南,更可与实际生活问题产生连结,活出想要的人生,找回真实的自己。
二、内容摘录:
我们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意识,那个意识在你小时候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存在,陪着你上学、读书、结婚、做事。所以,有一个东西,在我们裡面是一直没有变的,尽管我们的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都一直在改变,但是我们能然保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真我的内在真我的感觉。
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会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目睹、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月角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三、我的观点:
书中提到一个例子,一个日本小学生做的米饭实验。
在教室中放叁碗米饭,每天孩子上学的时候,对第一碗米饭说:「我爱你,你好好吃喔!」第二碗米饭完全没有得到任何关注。第叁碗米饭得到的话语是:「你
丑死了,没人要理你!」
一个月后,第一碗米饭变成黄色,发出香麯味。第二碗米饭变黑发臭,还长出霉菌,见证了无人理睬的悲哀。第叁碗米饭稍好一点,变黑发臭,但是因为至少还有人理睬,所以情况不如第二碗那么糟。
所以一个人要有快乐、正面的思想,不要有悲观、负面的想法。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那么难怪这个人常常有倒楣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
每个人都有潜意识,大约一百年前,我们伟大的心理学家发现了人类的潜意识。它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事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係和做决定的过程。
它是一个看不见的世界,但主宰着我们外在的世界。我们的意识、自我的了解、思考、理性、判断、感情都是从潜意识来的。我们在意识层面对自己一切的认知、喜好,只是占了我们自己全貌的1%而已。潜意识是非常强大的力量,它对我们的自我有完全的影响,而它的99%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老智者画了一匹马,然后是一辆马车,加上马车夫,后面还有位乘客。
这个图画就代表着我们的人生。
马车的构造和品质,代表我们的命,有些人命好,六轮大车,含着金汤匙出生,或是聪明能干,或是美貌迷人。有些人命不佳,两个小轮子要混一生,出生穷困,生不逢时,才智平庸,相貌不扬。而这路程,就是我们的运,有时康庄大道,有时羊肠小径,而所谓命好不怕运来磨,马车大的时候,走险坡也不觉得摇晃。」这部马车前进是要考这匹马,而且你问这匹马,你有没有权力决定怎么前进哪?马儿会说:「有啊!有啊!我这不就是努力地在前进了吗?没有我,这车是走不动的呀!」但是你要问牠:「那你刚刚为什么左转?」牠会说:「我觉得左边的脸紧紧的,我就左转了呀!」
马代表我们的表意识。
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己的选择,但是实际上,我们是一个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就像这匹马,不知道左脸紧是因为马夫收紧了左边将绳的缘故。
马夫代表潜意识,也就是我们人生的自动化导航系统。
而乘客就代表真我。
我们要找到真实的自我,必须要与自己的身、心灵相连结,利用运动来放鬆心灵,藉以达到舒缓压力的方法。
我们要一步一步的找到未知的自己,与自己的心灵相结合,才能找出真实的自我。
四、讨论议题:
心裡的念一转,慢慢地找到喜悦、爱与真我。但如何找到未知的自己呢?这值得我们好好去实践,相信一定可以找到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