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977观后感集合11篇

2023-06-28 12:50:22 高考1977观后感

  你知道如何撰写令人信服的作品观后感吗?直至影片的完结,我们的思维一直被情节所吸引。观后感作为一种总结性的手段,能帮助你获得从影片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观后感就是自己回忆所看内容的关键笔记。我们为您整理了“高考1977观后感”相关资料,帮助您事半功倍避免走弯路。希望您能收藏本网页!

高考1977观后感 篇1

  随着老迟在大喇叭中公布农场青年的高考录取结果,这场一波三折、动人心魄的重启落下了帷幕,影片结束了,但它带给我的震撼与思考仍在继续。

  首先,影片对恢复高考这一历史事件既有温情的回忆又有冷酷的揭露,无论是小根宝对未来的悲观绝望,还是老迟最初的阻挠抑或是女主受出身影响无奈放弃爱情甚至差点放弃改变人生的高考都让我们感受到恢复高考在当时的不易,也侧面反映出恢复高考决策的伟大。影片中“恢复高考是比高考本身更重要的事”富有深意:恢复高考的意义不仅仅改变了一代青年的人生轨迹,更为重要的是,它让人们重新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它让人们看到了向上流动的希望,它让社会由乱转安,它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培育人才基础……

  其次,影片对那时的青年人既有悲悯之心又怀有敬意。那时的青年没有自主决定命运的权力,只能无奈地接受自己的青春“被荒废”,也没有和当今一样良好的社会环境、便利的备考条件,与他们相比,我们应该感到幸运。但在艰难环境中,我们仍能看到男主对诺言的坚守,看到强子的思想独立,敢想敢干,看到阿三对农场青年的真诚帮助……那一代的青年人和我们一样也怀揣着希望为梦想奋斗、也面临过纠结在深夜难眠,我想人或许只有经历过这些挣扎,才能更清醒地生活、更清晰地定位人生。

  思绪飘飞,我不禁反观今日高考,当今的高考仍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备战高考不仅增加了我们的知识储备,更磨练着每一位考生的心性,犹记得我的高三班主任对我说“高考之事可为,则日后万事可为”,这句话至今仍在激励着我直面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作为“没有伞的孩子”,我和很多人一样感激高考,但是我们不能让感激淹没了理性思考,我们不能忽略高考仍存在许多问题,就比如高考的地区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高考移民”现象、高考改革的一些举措在一段内会使经济状况好的人群、社会地位高的人群受益更多……其中的很多问题就在我们身边真切地发生,我从不认为作为青年的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抑或止步于不满的愤懑,相反,我总是相信这些问题应该有我们关注或许还需由我们解决,本月导学的主题为“时代与个人”,在我看来,时代与个人的共振从来都是双向的,时代可以束缚或成就个人,而个人汇聚也在改变着时代。

高考1977观后感 篇2

  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同学去看一部电影,名叫《高考1977》。

  这部电影主演有:潘志友、陈琼、张国强、老迟、陈甫德。影片描述了在1977年之前,许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他们足足等了十一年,当得知高考恢复时,所有的人似乎看到了期望。但是,要去参加高考的人,务必要有推荐表才能够。所有的人都在争取着推荐表。虽然,在矛盾中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小根宝因为意外事故不幸死亡。但是老迟最终被他们的毅力深深地感动了。1977年12月10日,孤独地坐在考场外的老迟等来了拿着填满考卷却没有上交的潘志友……想留下的终究会留下,而想离开的,无数像老迟这样的“主任”再也不会动用他们的公章设置障碍了。最后,老迟看到了这么多人考上了大学,欣慰的笑了。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许多道理。此刻的我们复习时,环境是多么的好,复习资料又是那么的齐全。然而,此刻有的人复习的热情却不像以前。我们是否就应反省一下。我们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将来考上理想的大学,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为了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为了自己,为了这个社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自己的人生尽量没有遗憾,少留遗憾,不是吗?如果我们此刻整天的无所事事,那等到高考成绩下来时,我们就会后悔莫及了。所以,我们要像影片中的人一样,不畏任何的艰险和困难,为着自己的梦想一向拼搏。

高考1977观后感 篇3

  昨天晚上看了电影《高考1977》。

  1997年是高考恢复的一年,也是给人映象最深刻的一年。1977的高考是改变个人和国家命运的赶考。在1977年之前,许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那种条件下,没有任何的复习资料,但是人们的复习热情没有因此而减少。在影片《高考1977》中,描述的就是这些知识青年面对高考恢复时,所发生的事。

  在影片中,当人们得知高考恢复时,所有的人似乎都看到了希望。但是,要去参加高考的人,必须要有推荐表才可以。所有的人都在争取着推荐表。虽然,在这过程中小根宝不幸的死了。但是,老迟最终被他们所感动。支持所有的人去参加高考,而且在他们有困难的时侯,还帮助他们。虽然求学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是最终的结局是完美的,有的人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现在高考已经持续了30几年。有许多人通过高考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现在的我们复习时,环境是多么的好,复习的资料又是那么的齐全。然而,现在有的人复习的热情却不像以前。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我们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将来考上理想大学,再找到一分好的工作。如果我们现在整天的无所事事,那等到高考成绩下来时,我们就会后悔莫及了。所以,我们要向影片中的人一样。不畏任何的艰险和困难,为着自己的梦想一直拼搏。

高考1977观后感 篇4

  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同学去看一部电影,名叫《高考1977》。

  这部电影主演有:潘志友、陈琼、张国强、老迟、陈甫德。影片描述了在1977年之前,许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他们足足等了十一年,当得知高考恢复时,所有的人似乎看到了希望。但是,要去参加高考的人,必须要有推荐表才可以。所有的人都在争取着推荐表。虽然,在矛盾中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小根宝因为意外事故不幸死亡。但是老迟最终被他们的毅力深深地感动了。1977年12月10日,孤独地坐在考场外的老迟等来了拿着填满考卷却没有上交的潘志友……想留下的终究会留下,而想离开的,无数像老迟这样的“主任”再也不会动用他们的公章设置障碍了。最后,老迟看到了这么多人考上了大学,欣慰的笑了。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许多道理。现在的我们复习时,环境是多么的好,复习资料又是那么的齐全。然而,现在有的人复习的热情却不像以前。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我们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将来考上理想的大学,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为了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为了自己,为了这个社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自己的人生尽量没有遗憾,少留遗憾,不是吗?如果我们现在整天的无所事事,那等到高考成绩下来时,我们就会后悔莫及了。所以,我们要像影片中的人一样,不畏任何的艰险和困难,为着自己的梦想一直拼搏。

高考1977观后感 篇5

  今天下午,我们龙腾虎跃的去体育馆看电影——《高考1977》。

  电影开始了,转瞬间,体育馆里悄然无声。

  这部电影是讲,一些学问青年耽搁了高考xx年后,总算等上了高考。然而他们没有温习资料,他们只好去学堂偷了些书和资料……

  他们请求厂长能给他们一次时机去参与高考,然而,厂长推辞了他们的要求,还找托辞说要施行一次小尝试,假如经历就可以去,假如没经历就此后别再提升考。有些工钱了高考绝食施行破坏。一次,装喇叭时,强子在底下看着,上头的人喇叭没拿稳,忽然,喇叭掉了下来,小根宝为了救强子,埋葬了年轻的生命!是这件事使强子奋勇前进要考上大学,不然他感觉抱歉小根宝。他们为着本人的空想从来拼搏着。厂长最后让他们所感激了。厥后,他们乘着车子在赶往高考的途中,忽然,车子坏了。为了不耽搁一分钟,他们连忙跳下车冒死笨向火车站。有些人,在途中摔倒没办法赶到火车站,去参与高考。薄情的火车站长,不肯多一分钟来等候迟到的人们。正在这时候,他们的厂长浮现,他们感觉到喜不自胜,厂长把他们送进了高考的殿堂。最终,他们没有孤负厂长的希望,考上了大名鼎鼎的大学。完结了本人的空想!

  看了这部电影,使我明白了要爱惜我们此刻优美的生活,好好学习,每天进取。我也要经历本人的勤奋去完结本人的空想!

高考1977观后感 篇6

  1977年是-----刚刚结束的一年,孩子的学习被整整耽误了xx年。大学生都是千里挑一,不,万里挑一。这还不包括无法参加考试的孩子。有些孩子,学问不少,一肚子墨水,却因为出身问题而无法考试,这些孩子的命运都掌握在一枚小小的图章上,这图章好比皇上赐的尚方宝剑,盖与不盖都关系着一条生命的发展和前途。

  为了考试,学生们付出的不只是汗水,和泪水,有时还有血。电影开头的呢个场面令我们大多数同学都难忘。呢个被大家称为“小根宝”的小孩。一副小小的身板,却参加了呢个啥玩意儿的“背重高考”,一人为了参加高考背起了300斤重的袋子。到后来实在坚持不住,在终点前半米处倒下了。大伙都被他感动了,临时决定改变规则,将终点线搬起,向后移了一米,让他参加了高考。他还因为不能考试而闷闷不乐上吊自杀。

  知足吧,起码我们不会因为出身而不能参加考试,想想1977年的同胞们,我们有什么资格说累。更没有资格说什么书本枯燥乏味。在那个年代看书是一种福气,上课跟是梦中的事。

  没有人给他们布置作业,也没有人逼他们学习,是他们自己选择了学习,选择了高考。当我们毫无意义的咒骂中考时,1977年的学生却在努力的学习,以学为乐是我们当代学生难以做到的一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高考1977观后感 篇7

  今天下午,我们兴高采烈的去体育馆看电影——《高考1977》。

  电影开始了,刹那间,体育馆里鸦雀无声。

  这部电影是讲,一些知识青年耽误了高考11年后,终于等上了高考。可是他们没有复习资料,他们只好去书院偷了些书和资料……

  他们恳求厂长能给他们一次机会去参加高考,可是,厂长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还找借口说要进行一次小测试,要是通过就能去,如果没通过就从此不要再提高考。有些人为了高考绝食进行抗议。一次,装喇叭的时候,强子在下面看着,上面的人喇叭没拿稳,突然,喇叭掉了下来,小根宝为了救强子,牺牲了年轻的生命!是这件事使强子奋发图强要考上大学,否则他觉得对不起小根宝。他们为着自己的梦想一直拼搏着。厂长最终被他们所感动了。后来,他们乘着车子在赶往高考的路上,突然,车子坏了。为了不耽误一分钟,他们赶快跳下车拼命笨向火车站。有些人,在途中跌倒无法赶到火车站,去参加高考。无情的火车站长,不肯多一分钟来等待迟到的人们。正在这时,他们的厂长出现,他们感到喜出望外,厂长把他们送进了高考的殿堂。最后,他们没有辜负厂长的期望,考上了赫赫有名的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看了这部电影,使我懂得了要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高考1977观后感 篇8

  昨日晚上看了电影高考1977。

  1997年是高考恢复的一年,也是给人映象最深刻的一年。1977的高考是改变个人和国家命运的赶考。在1977年之前,许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那种条件下,没有任何的复习资料,但是人们的复习热情没有因此而减少。在影片《高考1977》中,描述的就是这些知识青年应对高考恢复时,所发生的事。

  在影片中,当人们得知高考恢复时,所有的人似乎都看到了期望。但是,要去参加高考的人,务必要有推荐表才能够。所有的人都在争取着推荐表。虽然,在这过程中小根宝不幸的死了。但是,老迟最终被他们所感动。支持所有的人去参加高考,而且在他们有困难的时侯,还帮忙他们。虽然求学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是最终的结局是完美的,有的人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此刻高考已经持续了30几年。有许多人透过高考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此刻的我们复习时,环境是多么的好,复习的资料又是那么的齐全。然而,此刻有的人复习的热情却不像以前。我们是否就应反省一下。我们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将来考上理想大学,再找到一分好的工作。如果我们此刻整天的无所事事,那等到高考成绩下来时,我们就会后悔莫及了。所以,我们要向影片中的人一样。不畏任何的艰险和困难,为着自己的梦想一向拼搏。

高考1977观后感 篇9

  今天看完《高考1977》这部电影后,内心只有一种感觉——感动。

  十年的--动荡,破灭了广大学子的大学梦,而没有经历过--的我们,无法体验那种梦碎的痛苦。

  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宣布恢复高考的时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新希望就此诞生了。

  《高考1977》中,一批因--而发配至东北劳作的知识青年,在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受到过上层领导的阻拦和胁迫,但他们热血沸腾,以绝食相威胁,决不能在希望面前留下遗憾。那种对高考的执着鼓舞了我,给我树立了榜样。

  看完整部电影,有一个片段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就是知青们拼尽全力追赶火车去高考的情景。他们为了参加考试,在雪天早早起床,坐着拖拉机去火车站乘坐开往县城的火车。但半路上拖拉机抛锚了,时间不等人,他们便索性跑步去追赶即将到站的火车。一路上充满艰辛,但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搀扶、跌倒了再爬起来,有几个学子摔倒后实在无法走了,就大声鼓励其余考生,脸上全是遗憾,那一场景令我十分感动。他们追赶的是一列希望列车。

  影片无时无刻都折射出一系列社会劣态。“一个章子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是主人公老迟起先面对知青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没有他的盖章谁都不许参加高考。老迟层层阻拦知青参加高考,而其目的只是为了不减少“北大荒”工程中的收入。直到女主人公陈琼的父亲为了女儿高考,冒着风险伪造证明,并把证明和一封给女儿充满深情的信寄给老迟。老迟这才被打动,并开始支持高考,最后成了知青们顺利参加高考的关键人物。

  “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重要”,这是影片中最动人的一句话。高考,让他们的命运得以改变,再次证明了知识就是力量的真理。他们从没畏惧过,跟他们比,我们的条件太好了,一心一意学习,没有任何干扰,我们又何必畏惧?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我们应该向前辈学习!

  现在,恢复高考已经30多年了,“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说明高考已经成为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所以在现今如此优越的环境之下,我们应懂得珍惜,用汗水书写这段美好的时光。

高考1977观后感 篇10

  3月30日晚,我在图文400报告厅观看了新片《高考1977》,看完后,我感慨颇深。我觉得,不论是当年的知青还是现在的我们看了此片都会被深深震撼,任何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未来的生活而奋斗过的人看了都会为之感动。

  影片讲述了一群知青在得知高考制度恢复以后,为了考上大学而共同奋斗、相互激励的故事。尽管过去了30年,世事变迁,不过,作为和他们一样奋斗过的人,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当时的他们为了高考所做出的种种“不可思议”之举:偷偷钻进贴了封条的图书室偷书;深夜不睡觉,靠着煤油灯的微弱光线复习数理化;爸爸为了女儿,不惜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黑龙江送去复习资料和“证明”;反抗农场革命委员会提出的“报名资格考试”甚至集体绝食;为了赶到县城参加考试,在冬日早早起床,在去火车站的半路上拖拉机坏了,他们便索性跑到火车站,一路艰辛,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打气、相互搀扶、相互支持——这也算是他们为了打高考这一硬仗而艰辛准备、复习的一个缩影吧。他们这样做的根本目的都是一样的:为了上大学,为了将来过上好日子,为了改变他们的自己命运、整个家族的命运——这是没有年代差异的,甚至我相信,如果我们也处在那种环境下,我们也很有可能会很自然地做出和他们一样的行为。

  影片中有这么一句话,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重要,这一句话不禁让我想到了一篇文章——《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才跨入大学之门,开始大学人生?一个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操作、维护一台机器,但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熟练技工也照样可以操作,甚至比大学生操作得更好;一个外语系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外语,能够将长篇的外文资料翻译成中文,可是,一个跑到外国卖了几年烤红薯的人也能说外语,甚至比大学生说得更地道;一个医学院的毕业生能够拿起听诊器给病人看病,能够凭借几百万一台的医疗仪器诊断出病人的疾病,可是,很多卫校毕业的中专生在积累若干年经验以后,照样可以拿手术刀,古代中医更没有掌握现代医学知识,但是照样能够悬丝把脉,仅凭一根丝线就能为病人开药方并保证药到病除。所以我觉得,进入大学,学习书本的知识并不是大学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主动的、高效的、独立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不是被动的、机械的、人云亦云的记忆能力。社会需要的也正是大学生这种系统分析的能力。不管在什么行业工作,所面对的问题都是纷繁复杂而且瞬息万变的,如果没有系统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算把所有的书本吞进肚子,就算大学期间每次期末考试得第一名,也绝对不可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但是反观现在的我们,客观物质条件比当年好了很多倍,大学也经过多次扩招,可以说,如今考大学的难度已经远不如30年前,竞争激烈程度也小了不少,但是和他们相比,我们似乎少了些什么——我们没有他们当年读书时的学习劲头。可能有人会说,时代不同了,但是,追求知识的精神,我认为永不过时,学会学习的能力,我认为永远都很重要。就拿我们身边的事情说吧,早晨为了贪睡不肯早起,上课迟到还带着刚从食堂买来的早餐;上课不专心听讲,和自己的女朋友发着短信,甚至女友就坐在自己的旁边;觉得昨夜睡得还不过瘾趴在桌子上“补觉”,或是压根儿忘了还有上课这回事儿,在床上继续和枕头“亲热”;下课了作业相互拷贝解决,或者是直接忽略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宿舍里垃圾遍地,一脚踩上去感觉犹如太空漫步,一进门异味扑鼻;煲电话粥,每月比谁的通话清单更长;晚上业余时间与电脑为伴,或“魔兽世界”,或“梦幻西游”,或聊QQ泡美眉,到了熄灯时间还要靠着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再撑上两三个小时——这也是科技的进步啊;到了期末临时抱佛脚,进了考场还夹带着小纸条,或者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这就是现在一些大学生真实的大学生活。30年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确丰富了很多,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上大学”三个字的内在含义——为了将来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更为了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人格。如果整天都是这样颓废,那就是在浪费父母的金钱,浪费老师的精力,浪费国家的资源,更是浪费自己的未来,怎么说都说不过去。我也想奉劝这些人能够浪子回头,别和自己的未来开玩笑,哪怕是上帝也开不起这样的玩笑吧。

  这就是我看《高考1977》这部片子之后想到的。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说,这部片子故事情节波折、人物形象鲜明、线索主次分明、表现手法新颖,更值得称赞的是,它从一些小人物身上着手,反映了恢复高考制度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一部不错的弘扬主旋律的励志影片,我觉得若它能走进中学校园,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高考1977观后感 篇11

  好久没流泪了!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以后的感慨。是的!我们好久都没流泪了。

  这是一片浩瀚的荒原,这是一片炽热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无数的知识分子挥洒了他们最美好的青春,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他们来自天南地北,大江东西。唯一共有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命运的不屈。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这是一个高呼劳动人民万岁,劳动最光荣的年代。可是只有劳动改变不了中国的贫穷,只有劳动是满足不了中国一代青年的梦想的。

  当要恢复高考的消息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胫而走时,有一股小小的火苗开始蔓延,他在每个青年的心田上冉冉升起,我要读书,我要考大学,这个呼吁在那个年代,在那片荒原上是这么的突兀,这么的刺耳,可能吗?开始时是没人敢相信的,是的,相信这句话,在那个年代需要大多的智慧与魄力。可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空穴可以来风,当阿三抱着收音机出现在众人面前,当宣布恢复高考的声音从万里之外传来,这片火终于迎风而起,燃烧了着万亩北国的广土,这个冬天注定不平凡,这个1977注定改变这一群知识青年的命运,注定改变中国的命运。当这片火迎着北国的风熊熊燃起的时候,热血在这一刻霎时奔涌……

  是的,他们要考试,他们要改变命运。没人能阻挡他们的脚步:十一年的时间,不能;场长的反对,不能;恶劣的环境,不能;路途的辗转,不能。是的,任何东西都不能。当场长舍不得他们抛下辛苦耕耘的农场而想法刁难的时候,他们一理抗争,不成,便绝食抵抗。他们是宁愿死去,也不愿与梦想隔绝的。(读后感)当拖拉机坏掉,当时间急迫,他们毅然决然的选择用脚步丈量这抵达梦想之路。他们在雪中奔跑,在林间穿梭,一个跌倒,另一个拽起;一个倒下,一伙人把他托起……他们就这样狂奔,从黑夜奔向黎明,从现实奔向梦想……

  这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强生想要读书,便去书库去偷,被人抓住,扭送到派出所,偷书不成,反遭惩罚,然而,一句:这是你的包吗?让他没有白费力气,是的,这是一个这样的年代,警察偷偷的在他的包里留了几本书。是的,知识本就有着这种力量。

  带着“历史反革命”的高帽的陈老师不远万里从上海赶到东北,冒着畏罪潜逃的风险,为的就是送一套高考复习资料给自己的女儿陈琼,可是却无法得到女儿的谅解,面对向他索要证明材料的愤怒的女儿,他显得那样的无奈与心痛,这是时代的罪过。为了帮助想要考试的孩子,他又应求冒充招生办的主任,最后又为了自己的女儿伪造了一张证明。这是一个父亲的力量——不顾一切。

  这是一个怎样的年代?顽固的场长老迟最终被这群孩子所感化,最终被这种渴求所感染。是的,当渴望改变命运的雄火燃起,当渴望梦想的灵魂翻山越岭,这便无所不及,无所不动。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呢?被困了十一年的灵魂终于破茧而出,我们要高考!

  我不禁想到了我的高考,想到了我们的高考。我们或许曾经抱怨,高考这座大山压制了我们太多太多的东西,可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高考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是的,1977的高考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的高考依旧会改变我们的命运。我感谢高考,他让我走出了狭隘的农村,他让我拥有过那么多的激情与梦想,他让我曾度过了三年繁忙充实的岁月。曾经,我也曾抱怨,高考,掠夺了我最美好最失意的岁月,但今天,回过头观望,才发现,那时有着太多的美丽,太多的憧憬。

  高考1977,这群年轻人最终冲破了一切,抵达了梦想。每颗为梦想而流的泪水都将浇灌出世间最美的花蕾!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高考1977观后感集合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菊次郎的夏天观后感

菊次郎的夏天观后感

2023风雨哈佛路观后感推荐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观后感(系列8篇)

最新红色电影观后感

红色电影观后感

冬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冬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最新舞蹈观后感集合11篇

舞蹈观后感

烟花观后感(集合9篇)

烟花观后感

CCTV高考少年观后感11篇

CCTV高考少年观后感

电影观后感集合9篇

电影观后感

迁徙观后感11篇

迁徙观后感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你知道如何撰写令人信服的作品观后感吗?直至影片的完结,我们的思维一直被情节所吸引。观后感作为一种总结性的手段,能帮助你获得从影片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观后感就是自己回忆所看内容的关键笔记。我们为您整理了“高考1977观后感”相关资料,帮助您事半功倍避免走弯路。希望您能收藏本网页!

高考1977观后感 篇1

  随着老迟在大喇叭中公布农场青年的高考录取结果,这场一波三折、动人心魄的重启落下了帷幕,影片结束了,但它带给我的震撼与思考仍在继续。

  首先,影片对恢复高考这一历史事件既有温情的回忆又有冷酷的揭露,无论是小根宝对未来的悲观绝望,还是老迟最初的阻挠抑或是女主受出身影响无奈放弃爱情甚至差点放弃改变人生的高考都让我们感受到恢复高考在当时的不易,也侧面反映出恢复高考决策的伟大。影片中“恢复高考是比高考本身更重要的事”富有深意:恢复高考的意义不仅仅改变了一代青年的人生轨迹,更为重要的是,它让人们重新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它让人们看到了向上流动的希望,它让社会由乱转安,它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培育人才基础……

  其次,影片对那时的青年人既有悲悯之心又怀有敬意。那时的青年没有自主决定命运的权力,只能无奈地接受自己的青春“被荒废”,也没有和当今一样良好的社会环境、便利的备考条件,与他们相比,我们应该感到幸运。但在艰难环境中,我们仍能看到男主对诺言的坚守,看到强子的思想独立,敢想敢干,看到阿三对农场青年的真诚帮助……那一代的青年人和我们一样也怀揣着希望为梦想奋斗、也面临过纠结在深夜难眠,我想人或许只有经历过这些挣扎,才能更清醒地生活、更清晰地定位人生。

  思绪飘飞,我不禁反观今日高考,当今的高考仍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备战高考不仅增加了我们的知识储备,更磨练着每一位考生的心性,犹记得我的高三班主任对我说“高考之事可为,则日后万事可为”,这句话至今仍在激励着我直面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作为“没有伞的孩子”,我和很多人一样感激高考,但是我们不能让感激淹没了理性思考,我们不能忽略高考仍存在许多问题,就比如高考的地区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高考移民”现象、高考改革的一些举措在一段内会使经济状况好的人群、社会地位高的人群受益更多……其中的很多问题就在我们身边真切地发生,我从不认为作为青年的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抑或止步于不满的愤懑,相反,我总是相信这些问题应该有我们关注或许还需由我们解决,本月导学的主题为“时代与个人”,在我看来,时代与个人的共振从来都是双向的,时代可以束缚或成就个人,而个人汇聚也在改变着时代。

高考1977观后感 篇2

  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同学去看一部电影,名叫《高考1977》。

  这部电影主演有:潘志友、陈琼、张国强、老迟、陈甫德。影片描述了在1977年之前,许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他们足足等了十一年,当得知高考恢复时,所有的人似乎看到了期望。但是,要去参加高考的人,务必要有推荐表才能够。所有的人都在争取着推荐表。虽然,在矛盾中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小根宝因为意外事故不幸死亡。但是老迟最终被他们的毅力深深地感动了。1977年12月10日,孤独地坐在考场外的老迟等来了拿着填满考卷却没有上交的潘志友……想留下的终究会留下,而想离开的,无数像老迟这样的“主任”再也不会动用他们的公章设置障碍了。最后,老迟看到了这么多人考上了大学,欣慰的笑了。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许多道理。此刻的我们复习时,环境是多么的好,复习资料又是那么的齐全。然而,此刻有的人复习的热情却不像以前。我们是否就应反省一下。我们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将来考上理想的大学,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为了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为了自己,为了这个社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自己的人生尽量没有遗憾,少留遗憾,不是吗?如果我们此刻整天的无所事事,那等到高考成绩下来时,我们就会后悔莫及了。所以,我们要像影片中的人一样,不畏任何的艰险和困难,为着自己的梦想一向拼搏。

高考1977观后感 篇3

  昨天晚上看了电影《高考1977》。

  1997年是高考恢复的一年,也是给人映象最深刻的一年。1977的高考是改变个人和国家命运的赶考。在1977年之前,许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那种条件下,没有任何的复习资料,但是人们的复习热情没有因此而减少。在影片《高考1977》中,描述的就是这些知识青年面对高考恢复时,所发生的事。

  在影片中,当人们得知高考恢复时,所有的人似乎都看到了希望。但是,要去参加高考的人,必须要有推荐表才可以。所有的人都在争取着推荐表。虽然,在这过程中小根宝不幸的死了。但是,老迟最终被他们所感动。支持所有的人去参加高考,而且在他们有困难的时侯,还帮助他们。虽然求学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是最终的结局是完美的,有的人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现在高考已经持续了30几年。有许多人通过高考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现在的我们复习时,环境是多么的好,复习的资料又是那么的齐全。然而,现在有的人复习的热情却不像以前。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我们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将来考上理想大学,再找到一分好的工作。如果我们现在整天的无所事事,那等到高考成绩下来时,我们就会后悔莫及了。所以,我们要向影片中的人一样。不畏任何的艰险和困难,为着自己的梦想一直拼搏。

高考1977观后感 篇4

  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同学去看一部电影,名叫《高考1977》。

  这部电影主演有:潘志友、陈琼、张国强、老迟、陈甫德。影片描述了在1977年之前,许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他们足足等了十一年,当得知高考恢复时,所有的人似乎看到了希望。但是,要去参加高考的人,必须要有推荐表才可以。所有的人都在争取着推荐表。虽然,在矛盾中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小根宝因为意外事故不幸死亡。但是老迟最终被他们的毅力深深地感动了。1977年12月10日,孤独地坐在考场外的老迟等来了拿着填满考卷却没有上交的潘志友……想留下的终究会留下,而想离开的,无数像老迟这样的“主任”再也不会动用他们的公章设置障碍了。最后,老迟看到了这么多人考上了大学,欣慰的笑了。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许多道理。现在的我们复习时,环境是多么的好,复习资料又是那么的齐全。然而,现在有的人复习的热情却不像以前。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我们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将来考上理想的大学,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为了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为了自己,为了这个社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自己的人生尽量没有遗憾,少留遗憾,不是吗?如果我们现在整天的无所事事,那等到高考成绩下来时,我们就会后悔莫及了。所以,我们要像影片中的人一样,不畏任何的艰险和困难,为着自己的梦想一直拼搏。

高考1977观后感 篇5

  今天下午,我们龙腾虎跃的去体育馆看电影——《高考1977》。

  电影开始了,转瞬间,体育馆里悄然无声。

  这部电影是讲,一些学问青年耽搁了高考xx年后,总算等上了高考。然而他们没有温习资料,他们只好去学堂偷了些书和资料……

  他们请求厂长能给他们一次时机去参与高考,然而,厂长推辞了他们的要求,还找托辞说要施行一次小尝试,假如经历就可以去,假如没经历就此后别再提升考。有些工钱了高考绝食施行破坏。一次,装喇叭时,强子在底下看着,上头的人喇叭没拿稳,忽然,喇叭掉了下来,小根宝为了救强子,埋葬了年轻的生命!是这件事使强子奋勇前进要考上大学,不然他感觉抱歉小根宝。他们为着本人的空想从来拼搏着。厂长最后让他们所感激了。厥后,他们乘着车子在赶往高考的途中,忽然,车子坏了。为了不耽搁一分钟,他们连忙跳下车冒死笨向火车站。有些人,在途中摔倒没办法赶到火车站,去参与高考。薄情的火车站长,不肯多一分钟来等候迟到的人们。正在这时候,他们的厂长浮现,他们感觉到喜不自胜,厂长把他们送进了高考的殿堂。最终,他们没有孤负厂长的希望,考上了大名鼎鼎的大学。完结了本人的空想!

  看了这部电影,使我明白了要爱惜我们此刻优美的生活,好好学习,每天进取。我也要经历本人的勤奋去完结本人的空想!

高考1977观后感 篇6

  1977年是-----刚刚结束的一年,孩子的学习被整整耽误了xx年。大学生都是千里挑一,不,万里挑一。这还不包括无法参加考试的孩子。有些孩子,学问不少,一肚子墨水,却因为出身问题而无法考试,这些孩子的命运都掌握在一枚小小的图章上,这图章好比皇上赐的尚方宝剑,盖与不盖都关系着一条生命的发展和前途。

  为了考试,学生们付出的不只是汗水,和泪水,有时还有血。电影开头的呢个场面令我们大多数同学都难忘。呢个被大家称为“小根宝”的小孩。一副小小的身板,却参加了呢个啥玩意儿的“背重高考”,一人为了参加高考背起了300斤重的袋子。到后来实在坚持不住,在终点前半米处倒下了。大伙都被他感动了,临时决定改变规则,将终点线搬起,向后移了一米,让他参加了高考。他还因为不能考试而闷闷不乐上吊自杀。

  知足吧,起码我们不会因为出身而不能参加考试,想想1977年的同胞们,我们有什么资格说累。更没有资格说什么书本枯燥乏味。在那个年代看书是一种福气,上课跟是梦中的事。

  没有人给他们布置作业,也没有人逼他们学习,是他们自己选择了学习,选择了高考。当我们毫无意义的咒骂中考时,1977年的学生却在努力的学习,以学为乐是我们当代学生难以做到的一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高考1977观后感 篇7

  今天下午,我们兴高采烈的去体育馆看电影——《高考1977》。

  电影开始了,刹那间,体育馆里鸦雀无声。

  这部电影是讲,一些知识青年耽误了高考11年后,终于等上了高考。可是他们没有复习资料,他们只好去书院偷了些书和资料……

  他们恳求厂长能给他们一次机会去参加高考,可是,厂长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还找借口说要进行一次小测试,要是通过就能去,如果没通过就从此不要再提高考。有些人为了高考绝食进行抗议。一次,装喇叭的时候,强子在下面看着,上面的人喇叭没拿稳,突然,喇叭掉了下来,小根宝为了救强子,牺牲了年轻的生命!是这件事使强子奋发图强要考上大学,否则他觉得对不起小根宝。他们为着自己的梦想一直拼搏着。厂长最终被他们所感动了。后来,他们乘着车子在赶往高考的路上,突然,车子坏了。为了不耽误一分钟,他们赶快跳下车拼命笨向火车站。有些人,在途中跌倒无法赶到火车站,去参加高考。无情的火车站长,不肯多一分钟来等待迟到的人们。正在这时,他们的厂长出现,他们感到喜出望外,厂长把他们送进了高考的殿堂。最后,他们没有辜负厂长的期望,考上了赫赫有名的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看了这部电影,使我懂得了要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高考1977观后感 篇8

  昨日晚上看了电影高考1977。

  1997年是高考恢复的一年,也是给人映象最深刻的一年。1977的高考是改变个人和国家命运的赶考。在1977年之前,许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那种条件下,没有任何的复习资料,但是人们的复习热情没有因此而减少。在影片《高考1977》中,描述的就是这些知识青年应对高考恢复时,所发生的事。

  在影片中,当人们得知高考恢复时,所有的人似乎都看到了期望。但是,要去参加高考的人,务必要有推荐表才能够。所有的人都在争取着推荐表。虽然,在这过程中小根宝不幸的死了。但是,老迟最终被他们所感动。支持所有的人去参加高考,而且在他们有困难的时侯,还帮忙他们。虽然求学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是最终的结局是完美的,有的人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此刻高考已经持续了30几年。有许多人透过高考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此刻的我们复习时,环境是多么的好,复习的资料又是那么的齐全。然而,此刻有的人复习的热情却不像以前。我们是否就应反省一下。我们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将来考上理想大学,再找到一分好的工作。如果我们此刻整天的无所事事,那等到高考成绩下来时,我们就会后悔莫及了。所以,我们要向影片中的人一样。不畏任何的艰险和困难,为着自己的梦想一向拼搏。

高考1977观后感 篇9

  今天看完《高考1977》这部电影后,内心只有一种感觉——感动。

  十年的--动荡,破灭了广大学子的大学梦,而没有经历过--的我们,无法体验那种梦碎的痛苦。

  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宣布恢复高考的时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新希望就此诞生了。

  《高考1977》中,一批因--而发配至东北劳作的知识青年,在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受到过上层领导的阻拦和胁迫,但他们热血沸腾,以绝食相威胁,决不能在希望面前留下遗憾。那种对高考的执着鼓舞了我,给我树立了榜样。

  看完整部电影,有一个片段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就是知青们拼尽全力追赶火车去高考的情景。他们为了参加考试,在雪天早早起床,坐着拖拉机去火车站乘坐开往县城的火车。但半路上拖拉机抛锚了,时间不等人,他们便索性跑步去追赶即将到站的火车。一路上充满艰辛,但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搀扶、跌倒了再爬起来,有几个学子摔倒后实在无法走了,就大声鼓励其余考生,脸上全是遗憾,那一场景令我十分感动。他们追赶的是一列希望列车。

  影片无时无刻都折射出一系列社会劣态。“一个章子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是主人公老迟起先面对知青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没有他的盖章谁都不许参加高考。老迟层层阻拦知青参加高考,而其目的只是为了不减少“北大荒”工程中的收入。直到女主人公陈琼的父亲为了女儿高考,冒着风险伪造证明,并把证明和一封给女儿充满深情的信寄给老迟。老迟这才被打动,并开始支持高考,最后成了知青们顺利参加高考的关键人物。

  “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重要”,这是影片中最动人的一句话。高考,让他们的命运得以改变,再次证明了知识就是力量的真理。他们从没畏惧过,跟他们比,我们的条件太好了,一心一意学习,没有任何干扰,我们又何必畏惧?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我们应该向前辈学习!

  现在,恢复高考已经30多年了,“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说明高考已经成为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所以在现今如此优越的环境之下,我们应懂得珍惜,用汗水书写这段美好的时光。

高考1977观后感 篇10

  3月30日晚,我在图文400报告厅观看了新片《高考1977》,看完后,我感慨颇深。我觉得,不论是当年的知青还是现在的我们看了此片都会被深深震撼,任何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未来的生活而奋斗过的人看了都会为之感动。

  影片讲述了一群知青在得知高考制度恢复以后,为了考上大学而共同奋斗、相互激励的故事。尽管过去了30年,世事变迁,不过,作为和他们一样奋斗过的人,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当时的他们为了高考所做出的种种“不可思议”之举:偷偷钻进贴了封条的图书室偷书;深夜不睡觉,靠着煤油灯的微弱光线复习数理化;爸爸为了女儿,不惜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黑龙江送去复习资料和“证明”;反抗农场革命委员会提出的“报名资格考试”甚至集体绝食;为了赶到县城参加考试,在冬日早早起床,在去火车站的半路上拖拉机坏了,他们便索性跑到火车站,一路艰辛,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打气、相互搀扶、相互支持——这也算是他们为了打高考这一硬仗而艰辛准备、复习的一个缩影吧。他们这样做的根本目的都是一样的:为了上大学,为了将来过上好日子,为了改变他们的自己命运、整个家族的命运——这是没有年代差异的,甚至我相信,如果我们也处在那种环境下,我们也很有可能会很自然地做出和他们一样的行为。

  影片中有这么一句话,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重要,这一句话不禁让我想到了一篇文章——《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才跨入大学之门,开始大学人生?一个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操作、维护一台机器,但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熟练技工也照样可以操作,甚至比大学生操作得更好;一个外语系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外语,能够将长篇的外文资料翻译成中文,可是,一个跑到外国卖了几年烤红薯的人也能说外语,甚至比大学生说得更地道;一个医学院的毕业生能够拿起听诊器给病人看病,能够凭借几百万一台的医疗仪器诊断出病人的疾病,可是,很多卫校毕业的中专生在积累若干年经验以后,照样可以拿手术刀,古代中医更没有掌握现代医学知识,但是照样能够悬丝把脉,仅凭一根丝线就能为病人开药方并保证药到病除。所以我觉得,进入大学,学习书本的知识并不是大学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主动的、高效的、独立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不是被动的、机械的、人云亦云的记忆能力。社会需要的也正是大学生这种系统分析的能力。不管在什么行业工作,所面对的问题都是纷繁复杂而且瞬息万变的,如果没有系统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算把所有的书本吞进肚子,就算大学期间每次期末考试得第一名,也绝对不可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但是反观现在的我们,客观物质条件比当年好了很多倍,大学也经过多次扩招,可以说,如今考大学的难度已经远不如30年前,竞争激烈程度也小了不少,但是和他们相比,我们似乎少了些什么——我们没有他们当年读书时的学习劲头。可能有人会说,时代不同了,但是,追求知识的精神,我认为永不过时,学会学习的能力,我认为永远都很重要。就拿我们身边的事情说吧,早晨为了贪睡不肯早起,上课迟到还带着刚从食堂买来的早餐;上课不专心听讲,和自己的女朋友发着短信,甚至女友就坐在自己的旁边;觉得昨夜睡得还不过瘾趴在桌子上“补觉”,或是压根儿忘了还有上课这回事儿,在床上继续和枕头“亲热”;下课了作业相互拷贝解决,或者是直接忽略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宿舍里垃圾遍地,一脚踩上去感觉犹如太空漫步,一进门异味扑鼻;煲电话粥,每月比谁的通话清单更长;晚上业余时间与电脑为伴,或“魔兽世界”,或“梦幻西游”,或聊QQ泡美眉,到了熄灯时间还要靠着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再撑上两三个小时——这也是科技的进步啊;到了期末临时抱佛脚,进了考场还夹带着小纸条,或者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这就是现在一些大学生真实的大学生活。30年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确丰富了很多,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上大学”三个字的内在含义——为了将来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更为了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人格。如果整天都是这样颓废,那就是在浪费父母的金钱,浪费老师的精力,浪费国家的资源,更是浪费自己的未来,怎么说都说不过去。我也想奉劝这些人能够浪子回头,别和自己的未来开玩笑,哪怕是上帝也开不起这样的玩笑吧。

  这就是我看《高考1977》这部片子之后想到的。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说,这部片子故事情节波折、人物形象鲜明、线索主次分明、表现手法新颖,更值得称赞的是,它从一些小人物身上着手,反映了恢复高考制度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一部不错的弘扬主旋律的励志影片,我觉得若它能走进中学校园,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高考1977观后感 篇11

  好久没流泪了!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以后的感慨。是的!我们好久都没流泪了。

  这是一片浩瀚的荒原,这是一片炽热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无数的知识分子挥洒了他们最美好的青春,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他们来自天南地北,大江东西。唯一共有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命运的不屈。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这是一个高呼劳动人民万岁,劳动最光荣的年代。可是只有劳动改变不了中国的贫穷,只有劳动是满足不了中国一代青年的梦想的。

  当要恢复高考的消息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胫而走时,有一股小小的火苗开始蔓延,他在每个青年的心田上冉冉升起,我要读书,我要考大学,这个呼吁在那个年代,在那片荒原上是这么的突兀,这么的刺耳,可能吗?开始时是没人敢相信的,是的,相信这句话,在那个年代需要大多的智慧与魄力。可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空穴可以来风,当阿三抱着收音机出现在众人面前,当宣布恢复高考的声音从万里之外传来,这片火终于迎风而起,燃烧了着万亩北国的广土,这个冬天注定不平凡,这个1977注定改变这一群知识青年的命运,注定改变中国的命运。当这片火迎着北国的风熊熊燃起的时候,热血在这一刻霎时奔涌……

  是的,他们要考试,他们要改变命运。没人能阻挡他们的脚步:十一年的时间,不能;场长的反对,不能;恶劣的环境,不能;路途的辗转,不能。是的,任何东西都不能。当场长舍不得他们抛下辛苦耕耘的农场而想法刁难的时候,他们一理抗争,不成,便绝食抵抗。他们是宁愿死去,也不愿与梦想隔绝的。(读后感)当拖拉机坏掉,当时间急迫,他们毅然决然的选择用脚步丈量这抵达梦想之路。他们在雪中奔跑,在林间穿梭,一个跌倒,另一个拽起;一个倒下,一伙人把他托起……他们就这样狂奔,从黑夜奔向黎明,从现实奔向梦想……

  这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强生想要读书,便去书库去偷,被人抓住,扭送到派出所,偷书不成,反遭惩罚,然而,一句:这是你的包吗?让他没有白费力气,是的,这是一个这样的年代,警察偷偷的在他的包里留了几本书。是的,知识本就有着这种力量。

  带着“历史反革命”的高帽的陈老师不远万里从上海赶到东北,冒着畏罪潜逃的风险,为的就是送一套高考复习资料给自己的女儿陈琼,可是却无法得到女儿的谅解,面对向他索要证明材料的愤怒的女儿,他显得那样的无奈与心痛,这是时代的罪过。为了帮助想要考试的孩子,他又应求冒充招生办的主任,最后又为了自己的女儿伪造了一张证明。这是一个父亲的力量——不顾一切。

  这是一个怎样的年代?顽固的场长老迟最终被这群孩子所感化,最终被这种渴求所感染。是的,当渴望改变命运的雄火燃起,当渴望梦想的灵魂翻山越岭,这便无所不及,无所不动。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呢?被困了十一年的灵魂终于破茧而出,我们要高考!

  我不禁想到了我的高考,想到了我们的高考。我们或许曾经抱怨,高考这座大山压制了我们太多太多的东西,可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高考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是的,1977的高考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的高考依旧会改变我们的命运。我感谢高考,他让我走出了狭隘的农村,他让我拥有过那么多的激情与梦想,他让我曾度过了三年繁忙充实的岁月。曾经,我也曾抱怨,高考,掠夺了我最美好最失意的岁月,但今天,回过头观望,才发现,那时有着太多的美丽,太多的憧憬。

  高考1977,这群年轻人最终冲破了一切,抵达了梦想。每颗为梦想而流的泪水都将浇灌出世间最美的花蕾!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