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观后感(集锦8篇)

2023-06-23 09:00:19 红色观后感

红色观后感 篇1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是张爱玲向胡兰成表明心意,写在照片背后的那句话。

  民国才女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故事,曾一度让人感到惋惜。彼时,胡兰成不仅是令人唾弃的汉奸,还有家室。而张爱玲早已是名扬上海的女作家,家世清白。这两个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却因文学联系在一起。

  关于什么才算是真的爱上一个人,你可能听过无数种表达。

  但一想到高冷孤僻如张爱玲,她的爱”低到尘埃里”,你还是忍不住为她心疼。不过,张爱玲就是张爱玲,看透胡兰成的滥情后,留下30万的分手费,离开的十分决绝。如果说条理清晰的结构是写文章的开始,那么准确的细节论证就是文章的灵魂。从上述例子来看,比起铺天盖地的悲情和无奈,低到尘埃里的爱,更能让人感到丝丝苦楚。

  作者在书中也说,“模糊化的语言会弱化文章主题。”所以,当我们想要让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可以尝试把模糊化的表达换成准确的描述。

红色观后感 篇2

  《红色家训》是我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亲子之慈爱,教子之苦心。这部家训,时时散发出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处处体现着革命先辈那种无私的,博大的胸怀。

  以董必武写给侄儿董良埙的信为例,在亲友眼里,董必武已经当了大官,肯定是享福了。董必武告诉他们:“从革命队伍里面来工作的一般还是供给制”,并不是亲友想象中的“享福”.在这封信中,他针对亲友们提出的生活艰难的情况,教育他们,共产党人就是用革命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的。在信中,他还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不劳而获的陈腐观念,教育侄子“应该以劳动生活为光荣”.

  在这封家书里,董必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了较长的篇幅向侄子良埙细讲革命工作不讲报酬的道理,要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只能靠发展生产力,不能有其他的依赖想法。始终不肯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亲友安排工作。他的这些做法,即使在今天,对我们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引起人们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精神状态的深刻变化,给广大党员的思想带来冲击。扩大开放、敞开国门,资本主义价值观念、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会乘虚而入;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灯红酒绿和丑恶现象,也有一定的诱惑力,以致某些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在党内滋生蔓延,严重侵蚀着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苦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时刻,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学习,发扬《红色家训》中革命先辈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树立和弘扬延安时期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经得起各种诱惑的考验,否则就会在糖衣炮弹的袭击下吃败仗,在灯红酒绿的迷惑下栽跟头。

红色观后感 篇3

  这是一本教育之书,这是一本红色之书,这是老一辈革命家的教子之道。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本恢弘多姿的红色经典--《红色家训》!

  “不接受批评,前途是暗淡的”这是徐特立给自己的儿媳徐乾的劝告。在这封信里,徐特立教育徐乾说,自信是值得表扬的,但要虚心的就收对自己的批评。现在社会中也存在这种问题。当代青少年自负、高傲、浮躁。听不得对自己不利的话,只能听奉承的好话。只要受到一点挫折,就以生命相威胁,哭着嚷着要跳楼、跳河。他们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从此一蹶不振,懒惰散漫。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现状,止步不前,而应当虚心接受别人的

  劝告,从各方面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革命是为人民谋利益”,这是董必武给外甥王俊山的批评信。在我的眼里,董必武是一个极其认真的人。这封信是董必武在批评自己的外甥王俊山不应该因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就来找他想要调换工作的行为。从这封信,我们再来看看现在青年的所作所为。啃老族,富二代,完全凭靠家族的产业,自己根本不去劳动。真正的财富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真正的历练也是在劳动中才能体验的。王云麟就是一个例子,他家境非常不错,他的父亲掌握的一个巨大的财团。当父亲要将产业就交给他的时候

  他却断然拒绝,而是自己独闯社会,去做酒吧的酒保,去做家教,最后终于被一家大公司看中,招为文员。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

  《红色家训》--这本旷世的红色经典之作。它,告诉了我们革命先辈的教子方法;它,更告诉了我们革命先辈的伟大。他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向各位革命先辈致敬!

红色观后感 篇4

  小的时候,总盼着过年,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帮家里写对联。刚开始,是爸爸给我一副对联稿,让我用毛笔抄下来,后来,爸爸就让我自己想对联。刚开始,可愁坏我了,我只记得王安石的“千门万户瞳瞳日,只把新桃换旧符”,或者“富贵双全人如意,财喜两旺家和睦”,别的,我真的写不出。

  写文章就跟出对联一样,也要有文字功底,也讲究顺序章法。只是,一个是文字的浓缩,要求的是词的押韵,对偶或者意境的营造。而写文章,则更考验的是所述对象内容的充分表达,更加灵活,但也更讲究整体和局部的艺术风格。

  正如《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里提到的:那些具备出众写作技巧的学生和青年作家,大多是掌握了一些最为重要的写作原则,并反复不断的使用。这本书的读者范围很大,甚至高中生和大学生也可以把它作为作文提高的一本补充材料。我们初学写作的职场人士,也不防静下心来,好好的走进它,感受它。

  关于作者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的作者布兰登•罗伊尔,出生于加拿大,哈佛大学就读后,在知名考试培训机构担任主管。他潜心研究英文写作及语法,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出版了很多经典著作《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等,都在他的任职培训机构期间,潜心研究并出版,已成为全球各领域的标杆之作。

  关于本书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是一本写作的实战进阶之作。书比较薄,所以读起来比较轻松,内容也简洁凝练,贴近真实写作时遇到的各种情况。书中概括的内容主要有三点:文章写作的结构,文章的风格,文章如何具备可读性。现在,我们就从这三点,来解读文章的主要亮点。

  当我们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会先初读感知文章大意,有意思的文章,就会情不自禁的想再读一遍。就像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阅读》提到的:无趣的书应立刻停止阅读。什么样的书比较有趣?也许是很厚的,但内容精彩严谨,值得反复咀嚼的书籍,比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也许是一本很薄的,虽然浅显但有独到见解的书籍,比如我们现在解读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书籍的结构安排对书籍的可读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就犹如登山,我们总喜欢选择崎岖但又有看点的道路,既可以达到登山的目的,又不会错过路途的风景。那么,写作就好比勾勒这样的一座山。写文章,先布局,先明确用什么样的结构来彰显你的意思。

  关于结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有三点重要的要素:

  一,明确六大基本写作结构;

  根据文体不同,设定文章的结构模式:

  1、范畴式结构方式:比如谈谈两个国家的审美观:中国人的和西方人的的审美观,分别是怎样的;

  2、评价式结构方式:我们来谈谈工作中的问题所在;

  3、时间式结构方式:北方的文化习俗演变过程,19世纪,20世纪……

  4、比较式结构方式:关于年味,过去和现在的不同之处;

  5、线性结构方式:按照职位级别分别谈谈,如何提高业绩;

  6、因果结构方式:大家来谈谈全球变暖的原因,主要原因……,可能的原因……,存在的争议……。

  二,整合相似的事物。

  比如谈大脑的思维方式,分别从左脑和右脑思维来表述,会让读者思路清晰。但两个思维模式混杂在一起表述,就很容易让人理解困难。

  三,自上而下的写作。

  自上而下的结构,是最能高效率表达清楚事物的结构。即重要的事情优先表述,次要的事情逐级表述,能让读者最短时间明白你所表达的核心内容。

  关于文章结构,把握一个核心点,那就是:稳,准,美。让文章既有核心内容的呈现,又不失灵活有趣,又能有一定的美感。接下来是关于文章的风格。人讲究个性,能有一定的辨识度。文章也讲究风格,有自己的特色。

  关于风格的练习,书中也提到了很多方法,这里节选三点:

  第一,例证要个性化。

  当你文章表达的观点需要例证支撑的时候,那就好好考虑一下选什么例子。比如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他对当局政者的戕害国人愤恨无比,他的笔下,一群实枪弹荷的警察,对着手无寸铁的学生射杀,残暴和反抗的较量,正义和邪恶的斗争,让文章铿锵有力。

  第二,保持简洁,砍断长句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之所以成为写作的畅销书籍,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书中的语言很简洁很灵动,阅读起来很轻松,容易理解也易操作。但我们会发现,还是有很多文章或者书籍,句子或者段落篇章冗长晦涩。大概,只有相对应专业的研究时候,才会想到读这类书籍吧!

  第三,变换句子和开头

  在写作时,大部分句子都遵循相似的语序,比如:我现在在写作,这是个很常用的句式:主-谓-宾。假设,文章从头到尾都是这样的句式,读起来会是什么感觉?如果变换一下句式:有条理并且有创意的文章,是我现阶段的写作目标。变换一下句式,感觉截然不同。

  关于开头,书中还重点介绍了10个开头模式:主题,短语,从句,冠词,动词,副词,形容,动名词,不定式,关联词开头。不同的词性带给读者不同感觉,也能增添文章的内容丰富性。

  前面提到的主要是如何写出文章,包括选材立意,结构安排,还有就是要有独特的风格

  ,经过处理过滤内容,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就是一篇文章的产出了。但文章是否受欢迎,不仅是写出来就好了,而是能否精细加工,这就是最后一步:修改。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在写作的时候,经常反复修改,最多的一次,光修改结尾就达30多次。所以,我们也要反复修改文章,直到你觉得真的无处可改。修改可以从这三方面进行:

  第一,排版和设计要合理

  文章的文档排版,并非一定要写的密密麻麻,相反,要尽量增加空白,给读者留些思考空间。另外,写作时还可以寻找小装饰来增加可读性。比如粗体,斜体,破折号,项目编号,列举和阴影。有了这些标记,文章的脉络更显清晰,重点更突出。

  第二,用标题和要点来归纳要点

  有了小标题,读者犹如投石问路,比如是虚构类小说。比如《红楼梦》是章回体小说,每一章都有小标题,我们在阅读时,顺延着标题,也基本能猜想出情节。接下来的阅读,就容易得多,不会过于脱离主要情节。再比如工具类书籍,看目录也能帮助读者梳理好主要的知识点。

  第三,精心修改直到完成

  很少有作家能够一气呵成,完成一篇完美的文章。比如,写一篇求职信,写好想法,编写好内容,细节也写好了之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重读全文并且稍加改动。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就是一本典型的小而精的书籍,列举了很多实用的写作攻略,并配有贴合理论的练习。慢慢来,不要急,写作非一日之功,若能从书中汲取到一丝灵感,那也是极好的。

  《一本小小的写作书》的金句集锦:

  1,未经润色的文章就像沙尘暴中移动的沙子,当风暴最终停止,沙子也就静止了。

  2,语气是态度。正式语气就像正装,使作者和读者保持距离。大多数写作更倾向非正式语气。

  3,最重要的写作原则是让观点得到充分的论证,细节则使文章更可信、更难忘。

红色观后感 篇5

  我读了《红色之旅》一书中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篇文章,文章中刘胡兰烈士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化县云周西村的佃农家里。贫苦的生活使刘胡兰从小就懂得了对劳动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1947年3月,由于石五则告密,刘胡兰被复仇队的敌人抓去了。刘胡兰来到了庙里,敌人对刘胡兰进行了软硬兼施,可敌人怎么也不能从宁死不屈的刘胡兰口中得到什么秘密。敌人气坏了,就准备把刘胡兰给杀了。刘胡兰满腔怒火在燃烧,一切害怕、胆怯都抛在了脑后。为了保护乡亲们的安全,刘胡兰不顾自己的生命,甩开了押她的敌军,从容地走到了铡刀面前,躺在了铡刀上,鲜血喷洒,浸红了黄土地,一个年轻女烈士英勇就义了。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被刘胡兰的意志感动了,刘胡兰是一个多么坚强的女烈士啊!祖国将为有这样一个好战士感到骄傲,人民将为有这样的好女儿感到自豪,而我们少年儿童更为有这样的好榜样感到万分荣幸。刘胡兰,您虽然已经牺牲了,可是您的光辉形象却永永远远活在我们心里,您的精神将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我们的祖国是由成千上万位像刘胡兰那样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为,我们的祖国和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人们住的都是些茅屋,柴房……穿的都是一些破破烂烂的衣服,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现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村村通公路,公路上小轿车,公交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就拿我家来说吧。以前,房间里什么也没有,空空的;现在,电风扇,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应有尽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不能挑三拣四的。要学习前人,感激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告诉我们伟大的爸爸妈妈,告诉我们的老师,告诉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去打开知识的大门,不断攀登新的知识高峰。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告慰革命烈士。

红色观后感 篇6

  记得三毛的一句话,很喜欢: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中,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一年的大学生活使我渐渐养成了喜欢看书的习惯,而这次借着参加青马工程的机会,让我更加了解到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籍。

  《红色的起点》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叶永烈先生笔下的文字把我静静带回了那段刻骨铭心的烽火年代,时光如流水,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昔日闪光的浪涛,那些人,那些事,历历在目,仿佛他们重来没有离开过。在这本书中,作者对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过程的风云人物一一描述,在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作者以客观的笔调,忠于史实,写出这本《红色的起点》,以三十多万言篇幅真实展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大钊,毛泽东,陈独秀等共产党人的谦和务实和强烈的救国爱国情怀。作者以真实的笔调,尊重史实,毫不避讳地描写了建党之初的另外一些真实细节:从孕育、诞生到摇篮期,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和危险磨难,共产党人有坚定、也有动摇;有高洁、也有污浊;有忠贞、也有背叛,但这些并没有阻挡共产党人的救国梦,并且最终使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为改变并引领中国历史的执政党。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愈到后来,这队伍也就愈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记得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曾经这样说过:大学生不梦,中国何以梦。类似的,的确,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这样国家才会富强。在这本书中,从《新青年》的一枝独秀,到蔡元培的三顾茅庐群贤毕至北京大学,令五四的呐喊,让世界听见了来自中国的声音。《共产党》月刊,《中国共产党宣言》等不断涌现,张国焘,罗章龙,刘仁静等许多我以前从未听过的名字一次次的印入眼帘,使我倍受震惊。

  如今,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中,不需要担心战争,不需要担心未来。但是,我细细想想,这些,都是在各个时期的革命者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受伤,不怕牺牲,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各种敌人,哪怕牺牲,也要为了解放事业奋斗到最后。现在的我们,作为大学生,当然不需要去革命,去斗争,我们在安逸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认真学习?从现在起,就应该认真起来,学好自己的知识,再走上社会之后,用自己的知识来贡献这个社会,这个社会是那些革命烈士们换来的,这点我们应该铭记。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时刻、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校努力学习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全面的提高自己,树立远大理想,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准备。

  回眸历史,我们走过了千山万水,如今,我们应放眼未来,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迎战暴风骤雨。有矛盾也有机遇,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尽管形势的发展常常是变幻莫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突发事件还会随时向我们袭来,但我们要坚信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一定能够带领我们闯激流,绕险滩,把握中国革命航船的大方向,力挽狂澜,化险为夷,驶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彼岸的。

红色观后感 篇7

  作为献给党95岁生日的礼物,该片以9分5秒时长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微电影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法,通过历史照片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近一个世纪来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走过的道路,展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揭示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主题。

  独家的图片素材全部来自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是目前全世界馆藏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照片档案馆之一,收藏了1892年以来的珍贵历史影像,目前已藏有1000余万张数字化照片和200余万张胶片底片,是中国馆藏量最大的国家照片档案馆。推开中国照片档案馆的大门,宛如打开了一部“国家相册”。

  一张照片,定格一个瞬间;一组群像,打开一部史册。李大钊、瞿秋白、、赵一曼、杨靖宇、左权、彭雪枫、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一个个从历史深处走来,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红色气质”。

  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国际歌》的第一个汉语译者。1935年福建长汀郊外,瞿秋白正是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从容走向了刑场。

  鲜活的影像,讲述了共产党人在关键时刻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无畏,也展现了他们最灿烂的笑、最柔软的情和最难割舍的万般眷恋。

  瞿秋白牺牲时,他唯一的女儿瞿独伊,还是一个孩子。瞿独伊是新华社驻莫斯科首任记者,今年95岁,与中国共产党同龄。镜头中的老人,翻阅家庭相册,讲述父辈们的无私无畏,并用俄语再次唱起父亲翻译的《国际歌》。

  91岁的新华社原总编辑冯健是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作者之一。50多年前,这篇名作让焦裕禄的事迹感动全国。冯健说:“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日夜操劳的焦裕禄,至死未与家人照过一张合影。影片中,借助特效,焦裕禄终于和家人“合影”了一张“全家福”。

  影片中,故去的共产党人跨越时空,与同志“相聚”,与家人“重逢”;3D还原的历史瞬间,人物和场景“动”了起来,照片背后的故事也“活”了起来。新媒体理念和技术制造的特效,让人们仿佛穿梭在历史长廊之中,看到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感受红色信仰、红色气质代代传承。

红色观后感 篇8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抚育了有用的生命?是的,他们做到了,作为祖国的小公民,在祖国危难之际,他们毫不犹豫,毅然挺身而出,小小年纪却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负起抗日救国的使命。他们便是——英勇的“红色少年连”———题记

  《英勇的“红色少年连”》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挽国救民,一批13岁至18岁的少年,不得不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担当起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重任。日本侵略军的`到来,打破了中国人民平静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袅袅硝烟,民不聊生,社会的动荡不安,人心惶惶。面对如此惨痛的社会现实,幼小的他们没有畏缩,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抗争到底。

  于是,他们放下了自己心爱的书本,离开了温暖的课堂,和众多抗日战士一起不畏艰苦,纵横敌后,通过机敏灵活的战术,富有创造性的聪明机智以及英勇的斗争精神,给日军予沉重打击。

  想想:一群和我们年龄相当的孩子,这时的他们本该和我们一样,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撒娇,但是,日本鬼子打进来了,安宁的生活被打破了,于是他们的命运从此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小小年纪的他们也担负起了抗日救国的使命。这,对于我们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能做到吗?

  现在的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国旗是红色的,因为那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啊!对于他们,我们不仅要崇敬,更要向他们学习,与此同时,还要认识到如今的自己有多幸运,又有多幸福。如今的我们,出生于和平年代,已远离了战争,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努力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争取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分享

热门关注

2023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观后感(精华14篇)

观后感(范例15篇)

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冠军观后感推荐12篇

冠军观后感

蜡烛观后感

蜡烛观后感

【热】关于红色革命观后感集锦

红色革命观后感

《奔跑吧》观后感(集锦8篇)

《奔跑吧》观后感

《起风了》观后感(集锦8篇)

《起风了》观后感

红色电影观后感优选6篇

红色电影观后感

红色影片观后感(精选5篇)

红色影片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