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春节作文精选7篇

2023-06-16 20:53:19 家乡的春节作文

  作文是反映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写作文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吗?您是否想了解更多有关“我家乡的春节作文”的知识下面是详细内容,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1

  时间老是过得那么快,像沙漏一般,迅速流逝。邻近春节的时候,远方的亲人匆忙赶回家,就为了与家人团聚。鞭炮声隆隆作响,预示着有新景象形象。

  到了春节,街上热闹不凡。有许许多多的人在街上买菜、逛街、互相祝福,而我也不例外。早晨,穿戴新衣服,换上新事物,代表着新的一年有新的命运运限。走出门,一股凉风吹过来,使我神清气爽。

  街上的花灯挂满了整条街,春节的气味布满了整家乡。“哇哦!”我不禁惊叹起来。逛进妈祖街,商店早已人隐士海了。人们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脸。忙于工作的人,放下了手头的工作,陪伴家人;常年不回家的人,在新春之季,总能早早的回家。这就是春节的魅力。

  我走在街上,碰见熟人与他问好,碰见同学与他互相拜年,别提有多兴奋了。因此我最喜欢的节日便是春节。

  新春佳节来临的很快,转眼间便到了吃晚饭时间。家人们围成一圈,说句祝福语。我们这儿还有个习俗,在开饭之前还要先放个鞭炮,寄意着新的'一年顺顺利利,红红火火。大家举杯敬酒,大口吃肉大口吃菜,餐桌上满是欢声笑语。

  饭后的我们,依旧热闹不减。小孩子们聊聊游戏,聊聊好玩的事;大人们呢,聊聊工作与身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相互说笑,其乐融融。

  春节里起码不了的就是春晚,时间还未到就早已开起了电视,等待着春晚。我拿起手机,给我那些良久未联系的同学们发些祝福语。想起他们,眼泪老是忍不住。

  “感谢大家观看20xx年的春晚,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顺顺当当,好事连篇。”电视机里传来主持人的声音。看下点钟,原来快要12点了。“让我们一起倒数5,4,3,2,1”只听外面传来一阵阵鞭炮声,“轰隆隆”五彩缤纷的鞭炮在空中炸响,构成了一幅幅锦绣的画卷。

  鞭炮声不中断,祝福声不停。新的一年到来了。我爱我的家乡,也爱家乡的春节。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2

  过年的时候,我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放炮了。

  每到过年,爸爸总是买许多炮,带着我去放。记得去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刚一吃过团圆饭,我便吵着闹着要爸爸带着我去放炮。爸爸点了一根好长好长的香,拿了各式各样的炮,有长的,有短的,有方的,有圆的,有大的,有小的……我们高兴地出去了。

  外面到处都是炮声,还有许许多多欢乐的人群。礼花划破沉寂的夜空,留下无数的金星向我们眨眼睛;地老鼠冒着火花,“嗖”的一下从人们的脚下穿过……这时,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一个塑料瓶飞上了天空,弄得大家哈哈大笑,原来是我和小伙伴们把一个点燃的炮放在塑料瓶里搞的鬼。

  我们不停地玩着新名堂,有的把炮埋在土里放,有的把炮插进雪里放,大家都沉浸在幸福的气氛中,直到把炮放完,闹到了半夜才肯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我问爸爸:“明年我可以一个人去放炮吗”爸爸说:“你长大了,明年你可以自己出去放炮了。”

  听了爸爸的话,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期待着明年的过年早日到来。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3

  我的家乡在西北重镇——金城兰州,家乡的春节与众不同。

  进入腊月后,家家都开始准备年货。除夕前,爷爷奶奶忙碌着做好了各种家乡西北的菜系,糕点。

  除夕晚上,我们围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有味道鲜美的牛羊肉,炸的香酥的带鱼,粉红颜色的糟肉,金银剔透的肘子。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各种特色的美味佳肴。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席间,我们向长辈们敬酒祝福,回味着去年一年发生的事情,谈论新的一年各自的目标。长辈们鼓励着我们在各自的岗位工作和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吃完饭后,孩子们蹦蹦跳跳地下楼放烟花,而大人们则边看春晚边包饺子。

  大年初一天刚亮,连续不断的鞭炮声一响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把我从睡梦中吵醒。洗漱完毕,吃了饺子,我就随着爸爸妈妈去拜年了。初二的生活也是如此。

  初三的时候,我到了街上。跟往年一样,社火开始陆续进城了。社火有很多个节目,我最喜欢的是狮子舞,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人们就开始了舞狮舞狮由两人合扮一头大狮子一人扮小狮子另一个扮武士狮子忽而翘首仰视忽而回头低顾忽而摇头摆舞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春节迎着人们的忙碌缓缓来临,却在无声无息中远去,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眷恋。无论春节那些日子是怎么过的,每当想起它,我仍不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感到惊叹!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4

  自古至今,春节都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宋人王安石曾写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不仅写出了春节盛大的场面,还描写了春节放鞭炮、换桃符等习俗。春节前后,各省各地都有着独特的习俗,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渭南市下面的一个小县城,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前后,各家各户都开始为过年做准备。除夕之前,家家户户都应做好四件事情:扫尘除舍、蒸花馍,捏馄饨,办年货。

  ㈠扫尘除舍 每至年关,家庭主妇都要组织家庭成员进行大扫除,一则去旧迎新,二则可以把家中的秽气清除。此时的扫尘除舍不同于平日的洒扫庭除,人们通常翻箱倒柜、清理垃圾,把屋内屋外的每个角落都要打扫地干干净净。与此同时,还要拆洗衣被,清洁窗户玻璃等等,可谓是个大工程。在农历年尾打扫家居,有助改善家宅来年运程。所谓“财不入乱地”,家居整洁有助聚财;淩乱的家居难聚财。清洁房屋的同时人们也会关注个人卫生,男女老少都会在年前去理发管换个新的面貌。俗语说:“有钱没钱,剃个光头过年”。可见,不论家庭还是个人,都要以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㈡蒸花馍

  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所谓蒸馍,就是用上等白面即头遍面,蒸做春节期间敬神祭祖的献爷馍(又称早马糊)和走亲戚往来的馄饨馍等。在此期间,各家各户都要按照亲戚的家数,长幼的多寡,一次性蒸够行门户所需和自家过年食用的各种过年馍,并准备礼馍以及花馍。花馍的制作是颇为讲究的,有一套严格的工序,发酵、揉面、捏花、蒸制,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捏花馍也是妇女们一个比手巧的过程,没有教材,没有图样,全凭一代代人口传心授,经过一番搓、捻、擀、剪、切、捏等手法,花鸟草虫、飞禽走兽便从巧妇手底下活脱脱地变出来。花馍主要用于对天、地、神的祭祀,表达了老百姓追求丰衣足食生活的美好愿望,当作走亲访友的馈赠礼品。正所谓“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蒸馍时,左邻右舍要相互商量,约定具体时间及先后,互相帮忙。做馍时将案板放在火炕上,妇女们盘坐在案板周围揉面造型,分工合作,边操作边说笑,其场面既紧张又有乐趣。这一阵子,心灵手巧的妇女成了红人,这家请,那家叫,忙得不亦乐乎。春节期间,韩城人多做枣花馍,象征着幸福与多寿,花样以神态自然的花鸟虫鱼蝴蝶、蔬菜杂果、猴献桃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对祖先的祭祀、老辈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 尽管花馍本身并不能久存,但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却一代又一代传承并发展下来,成为人们馈赠亲友,表示情谊的佳品。

  ㈢捏馄饨

  北方的馄饨不同于南方的馄饨,在韩城流传着这样一首关于馄饨的歌谣:“清水水,和白面,一擀擀下多半案。左折右折刀儿切,面片变成莲花瓣。你捏一,我捏三,捏的蝴蝶有万千。排成行,列成队,眼看翅膀还在扇??”。馄饨含有

  “团圆美满”之意。在韩城人,臊子馄饨是招待贵客的名吃。逢年过节、男婚女嫁、老人过寿、乔迁、招待亲朋厚友和贵宾等的第一顿饭必须是馄饨。韩城的馄饨与众不同,非常之小,只有成人指甲盖那么大。馄饨的制作较为繁杂,一般是年前家人捏馄饨,或邀请邻居帮忙,抽出一天时间捏馄饨。年前包馄饨也可以说是一道韩城独特的风景,每家每户都要包很多为过年做准备,有时候家里亲戚客人多都包一袋面的馄饨。这可不是夸张。所以年前最忙的就是家里的女主人,忙着请人包馄饨,也帮忙给别人家包,这也促进了邻里关系,加强了人和人的交流,在一起说说笑笑馄饨就这么包完了。韩城的馄饨必须用挤干水分、剁碎成馅、调好味的白萝卜做馅。将擀好的面切成2-3厘米正方小块。然后用面片包上馅,捏好,就成了未熟的馄饨。捏时整齐摆放在篦子上,上笼屉蒸,大概30-40分钟即熟。然后从篦子上剥落,晾干后存放。这样久放不坏,甚至能保存一个冬天。如同坐佛般的粒粒小馄饨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吃的时候入开水中浸泡软即可。每年正月初一、十五,韩城各家早饭必食馄饨,这是韩城与外地春节饮食的最大区别。另外,结婚、祝寿,上梁,喜庆也皆以食馄饨为敬事。一餐馄饨,主人的家道及文化素质便一览无余,这是吃其他食品所无法比拟的。

  ㈣办年货

  年货的置办一般在除夕之前的两三天。瓜子花生和橘子是过年必备的待客小零食。饮料也是待客必备之物。在置办年货的这一天,一家之主也会买够过年期间所需的蔬菜水果,买完这些当然也不能忘了过年必须用的对联、贴画和鞭炮等物品。

  做完了这四件事,基本上也就迎来了除夕。在除夕的这一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然后家庭成员再次对庭院巷道进行第二次的简单清扫。家庭主妇在此期间会做好韩城特有的早餐—馄饨。吃一碗热腾腾的臊子馄饨,家人围在火炉旁聊天,或坐在火炕上打牌。中午,大家一定要在一起吃饺子,预示着团团圆圆又一年。下午的时候,人们都开始在大门的两边贴春联。大红的纸上金色的字,好不喜庆。对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人们对新一年的愿望。贴完对联和门神,也到了吃年夜饭的时间了。很多农家如果不吃年夜饭,那一定是吃韩城特有有的“蒸肉”,将碎馒头,面粉,粉条、猪肉、白菜拌在一起,放上特制的料,蒸出一大锅,可以吃好几天。除夕的晚上,必做的事情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了,一家人嗑着瓜子聊着天,看完春晚也就迎来了新的一年,在午夜十二点,守完岁、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

  大年初一为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这一天天刚朦朦亮人们就会起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家门口放鞭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吃一碗馄炖当做早餐。然后换上新衣,打扮的整整洁洁,晚辈就开始带着小孩去长辈家拜年。在我们那边的大年初一有这样的说法,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回娘家拜年,要不然会吃穷娘家,娘家在新的一年过不上好日子。这一天儿子带着媳妇提着礼品给长辈拜

  年,长辈会给晚辈发提前准备好的红包,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字谐音,晚辈得到了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给长辈拜完年,这一天基本上就没什么大事了。如果人们还有时间,就会一起去城隍庙烧香祈福,或者带着小孩去司马迁祠堂走一走,让他们记住这令每个韩城人提起来都会自豪的祖先。

  正月初二到初四,女婿给丈人拜年,外甥给舅舅拜年。拜年一般要拿规定性的礼品,在农村,一般带礼馍和其他糕点烟酒等东西。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基本上不会带自家蒸的馍,买一些礼品就可以了。过了初四,亲戚基本走完了,年基本也过完了。过年期间,一般村子里都会组织在戏台子那里表演秦腔,秦腔,发源于陕西、甘肃一代,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西北五省,因用“梆子”击节,故也称“陕西梆子”,又因陕西地处古函谷关以西,古称“西秦”而有“西秦腔”之称。当地也叫“梆子”、“桄桄”、“乱弹戏”、“中路秦腔”、“西安乱弹”、“大戏”等。陕西人认为秦腔是百戏之祖。它不是厅堂的艺术,它是根植于土地的旋律。秦腔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于夸张性。在韩城,你随便找一个年龄稍大的人,他都可以给你吼两嗓子,但是对于外面的人而言,秦腔已经是接近于一个难以普及和理解的古董了。

  春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是中国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它象征着美好和幸福。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很多的传统的旧习俗也有了新的变化。那些带有封建迷信的习俗也有了不同的意义。个别的习俗也因为经济的撞击而逐渐消逝。

  春节对小孩子来说是穿新衣,收压岁钱,对家庭主妇来说是每年任务最繁重的日子。但是,无论如何,新年是带着希望而来的,它拉近了亲朋好友的关系,为学业繁重的学生减了压,给每个人都带来了希望,它昭示着每个人都有一个新的开始。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5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七腊八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了,而到了这时,春节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按照本溪的老规矩,腊八节这一天,不但要泡腊八蒜,喝腊八粥,还要吃黏米饭,它是由江米或黄米做成的,吃起来黏黏的,如果再加上一些糖,口感就会更好了。

  二十三是小年,这是,春节的气息已经展现出来了。天刚刚擦黑,鞭炮声就响了起来。你听吧,这边噼噼,那边啪啪;远处砰砰,近处叭叭;天上哧哧,地上咔咔,动听极了。

  二十三之后,人们就要把家里打扫干净,寓意是把妖魔鬼怪都赶走,这样才能高高兴兴的过年。很多人还去买年货,蔬菜,水果,海鲜,糖果,酒水,样样都不能少。

  除夕终于到了,这一天人们都要穿上新衣服,在外面做事的人也要赶回家来,吃一顿团圆饭。晚上,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一直不停。因为这一晚人们要守岁。

  午夜十二点整,整座城市的上空,顿时变得火花满天,绚丽多彩。看,那一朵朵烟花在天空中飞舞着,有的像光彩照人的钻石,有的喷着红光冲到天上,照亮了夜空。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云霄,划破了沉静的黑夜。孩子们的欢呼声,大人们的议论声,鞭炮的爆炸声,汇成了一支雄壮的交响曲。这欢快的鞭炮声送走了旧岁,迎来了新春……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6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祖国的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春节习俗,有的地方会逛庙会,有的地方会跑马灯,有的地方会舞龙、舞狮。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老家的春节风俗吧!

  浙江人最注重的应属吃分岁洒了,所谓分岁洒,也就是年夜饭,通常是一大家子人团团圆圆的聚在一起,把这一年画上一个句号。十分讲究要全家老小到齐,缺一不可。除了讲究人以外,菜也十分有讲究,除了鸡子和精肉以外,还要有象征着结子的花生,大吉大利的柑橘又圆又金,肥美鲤鱼吃了之后能跳龙门,清淡的豆腐预示着家门清洁。并且,菜还不能用盘装,必须得用朱砂红的碗装,还要在每碗菜上放个圆的红萝卜头,表示着讨彩。

  除了分岁洒以外,还有放开门炮。开门炮的时间必须要在初一凌晨之前放完。除夕夜亥时一过,便炮声震天,家家户户都来到门前空地上,争先恐后的把开门炮给放了。

  还会有拜六神的风俗,分别就是拜灶神、檐头神、白虎爷、井神、土地神、财神,希望他们能够保佑自家风调雨顺。

  接三神也是必不可少的习俗,大年初一,在自己庭院中摆上一张小方桌,上米,用红纸盖上,然后烧上香,初四再撤走,接来的三神分别是玉清、上清、太清,希望自家能五谷丰登。

  这就是风景如画的江南春节,有不少特别的地方,但每一项都离不开团圆和对来年的向往,处处透漏着江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一家团圆的憧憬。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7

  新的一年到了,过去的一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新的一年也已经启航了。

  一到腊月,每家每户都要预备年货,超市里的物品一抢而空,交费的队伍如长龙般拥挤。

  办好年货,就要大扫除一遍,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要把屋里的东西打扫得一尘不染,寓意要把不好的东西扫走,企盼来年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腊月三十,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服,门外已经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这天每个人除非万不得已,一定要回家吃团圆饭。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大桌丰富而美味的饭菜,这象征这新的一年里不愁吃不愁穿。

  吃了饭,大家坐在一起边看春晚,边聊聊近年来的情况,屋里洋溢着大家的笑声。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可是怎么没有烟花呢?当我还在纳闷的时候,突然“砰”绚丽的烟花飞入了漆黑的天上,霎时间天被照得通亮,“花瓣”似的洒满天空。除夕夜的天空,可真是最美丽的。

  大年初一大家都在休息,到处都很安静。直到初三那天,大人们又忙了起来,他们要去亲戚朋友家拜年。小孩们更高兴,因为可以得到很多压岁钱。

  一眨眼就到了二月底了,大人们该上班的上班,小孩该上学的上学,人们又向目标奋斗努力。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春节作文 | 春节日记 | 春节周记 | 春节资料 | 春节手抄报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精选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中国梦,我的梦作文热门

中国梦我的梦作文

毕业作文(模板5篇)

毕业作文

写小动物的作文6篇

小动物的作文

校园生活叙事作文6篇

校园生活叙事作文

读懂一个人作文收藏8篇

读懂作文

我家乡的变化初中作文(精选7篇)

家乡的变化初中作文

我家乡的景物作文(收藏7篇)

我家乡作文

家乡的桃树作文精选7篇

家乡桃树作文

我家的春节作文500字(精选6篇)

我家的春节6篇

我家的春节作文400字(精选6篇)

春节作文6篇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作文是反映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写作文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吗?您是否想了解更多有关“我家乡的春节作文”的知识下面是详细内容,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1

  时间老是过得那么快,像沙漏一般,迅速流逝。邻近春节的时候,远方的亲人匆忙赶回家,就为了与家人团聚。鞭炮声隆隆作响,预示着有新景象形象。

  到了春节,街上热闹不凡。有许许多多的人在街上买菜、逛街、互相祝福,而我也不例外。早晨,穿戴新衣服,换上新事物,代表着新的一年有新的命运运限。走出门,一股凉风吹过来,使我神清气爽。

  街上的花灯挂满了整条街,春节的气味布满了整家乡。“哇哦!”我不禁惊叹起来。逛进妈祖街,商店早已人隐士海了。人们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脸。忙于工作的人,放下了手头的工作,陪伴家人;常年不回家的人,在新春之季,总能早早的回家。这就是春节的魅力。

  我走在街上,碰见熟人与他问好,碰见同学与他互相拜年,别提有多兴奋了。因此我最喜欢的节日便是春节。

  新春佳节来临的很快,转眼间便到了吃晚饭时间。家人们围成一圈,说句祝福语。我们这儿还有个习俗,在开饭之前还要先放个鞭炮,寄意着新的'一年顺顺利利,红红火火。大家举杯敬酒,大口吃肉大口吃菜,餐桌上满是欢声笑语。

  饭后的我们,依旧热闹不减。小孩子们聊聊游戏,聊聊好玩的事;大人们呢,聊聊工作与身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相互说笑,其乐融融。

  春节里起码不了的就是春晚,时间还未到就早已开起了电视,等待着春晚。我拿起手机,给我那些良久未联系的同学们发些祝福语。想起他们,眼泪老是忍不住。

  “感谢大家观看20xx年的春晚,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顺顺当当,好事连篇。”电视机里传来主持人的声音。看下点钟,原来快要12点了。“让我们一起倒数5,4,3,2,1”只听外面传来一阵阵鞭炮声,“轰隆隆”五彩缤纷的鞭炮在空中炸响,构成了一幅幅锦绣的画卷。

  鞭炮声不中断,祝福声不停。新的一年到来了。我爱我的家乡,也爱家乡的春节。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2

  过年的时候,我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放炮了。

  每到过年,爸爸总是买许多炮,带着我去放。记得去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刚一吃过团圆饭,我便吵着闹着要爸爸带着我去放炮。爸爸点了一根好长好长的香,拿了各式各样的炮,有长的,有短的,有方的,有圆的,有大的,有小的……我们高兴地出去了。

  外面到处都是炮声,还有许许多多欢乐的人群。礼花划破沉寂的夜空,留下无数的金星向我们眨眼睛;地老鼠冒着火花,“嗖”的一下从人们的脚下穿过……这时,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一个塑料瓶飞上了天空,弄得大家哈哈大笑,原来是我和小伙伴们把一个点燃的炮放在塑料瓶里搞的鬼。

  我们不停地玩着新名堂,有的把炮埋在土里放,有的把炮插进雪里放,大家都沉浸在幸福的气氛中,直到把炮放完,闹到了半夜才肯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我问爸爸:“明年我可以一个人去放炮吗”爸爸说:“你长大了,明年你可以自己出去放炮了。”

  听了爸爸的话,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期待着明年的过年早日到来。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3

  我的家乡在西北重镇——金城兰州,家乡的春节与众不同。

  进入腊月后,家家都开始准备年货。除夕前,爷爷奶奶忙碌着做好了各种家乡西北的菜系,糕点。

  除夕晚上,我们围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有味道鲜美的牛羊肉,炸的香酥的带鱼,粉红颜色的糟肉,金银剔透的肘子。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各种特色的美味佳肴。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席间,我们向长辈们敬酒祝福,回味着去年一年发生的事情,谈论新的一年各自的目标。长辈们鼓励着我们在各自的岗位工作和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吃完饭后,孩子们蹦蹦跳跳地下楼放烟花,而大人们则边看春晚边包饺子。

  大年初一天刚亮,连续不断的鞭炮声一响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把我从睡梦中吵醒。洗漱完毕,吃了饺子,我就随着爸爸妈妈去拜年了。初二的生活也是如此。

  初三的时候,我到了街上。跟往年一样,社火开始陆续进城了。社火有很多个节目,我最喜欢的是狮子舞,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人们就开始了舞狮舞狮由两人合扮一头大狮子一人扮小狮子另一个扮武士狮子忽而翘首仰视忽而回头低顾忽而摇头摆舞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春节迎着人们的忙碌缓缓来临,却在无声无息中远去,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眷恋。无论春节那些日子是怎么过的,每当想起它,我仍不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感到惊叹!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4

  自古至今,春节都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宋人王安石曾写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不仅写出了春节盛大的场面,还描写了春节放鞭炮、换桃符等习俗。春节前后,各省各地都有着独特的习俗,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渭南市下面的一个小县城,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前后,各家各户都开始为过年做准备。除夕之前,家家户户都应做好四件事情:扫尘除舍、蒸花馍,捏馄饨,办年货。

  ㈠扫尘除舍 每至年关,家庭主妇都要组织家庭成员进行大扫除,一则去旧迎新,二则可以把家中的秽气清除。此时的扫尘除舍不同于平日的洒扫庭除,人们通常翻箱倒柜、清理垃圾,把屋内屋外的每个角落都要打扫地干干净净。与此同时,还要拆洗衣被,清洁窗户玻璃等等,可谓是个大工程。在农历年尾打扫家居,有助改善家宅来年运程。所谓“财不入乱地”,家居整洁有助聚财;淩乱的家居难聚财。清洁房屋的同时人们也会关注个人卫生,男女老少都会在年前去理发管换个新的面貌。俗语说:“有钱没钱,剃个光头过年”。可见,不论家庭还是个人,都要以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㈡蒸花馍

  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所谓蒸馍,就是用上等白面即头遍面,蒸做春节期间敬神祭祖的献爷馍(又称早马糊)和走亲戚往来的馄饨馍等。在此期间,各家各户都要按照亲戚的家数,长幼的多寡,一次性蒸够行门户所需和自家过年食用的各种过年馍,并准备礼馍以及花馍。花馍的制作是颇为讲究的,有一套严格的工序,发酵、揉面、捏花、蒸制,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捏花馍也是妇女们一个比手巧的过程,没有教材,没有图样,全凭一代代人口传心授,经过一番搓、捻、擀、剪、切、捏等手法,花鸟草虫、飞禽走兽便从巧妇手底下活脱脱地变出来。花馍主要用于对天、地、神的祭祀,表达了老百姓追求丰衣足食生活的美好愿望,当作走亲访友的馈赠礼品。正所谓“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蒸馍时,左邻右舍要相互商量,约定具体时间及先后,互相帮忙。做馍时将案板放在火炕上,妇女们盘坐在案板周围揉面造型,分工合作,边操作边说笑,其场面既紧张又有乐趣。这一阵子,心灵手巧的妇女成了红人,这家请,那家叫,忙得不亦乐乎。春节期间,韩城人多做枣花馍,象征着幸福与多寿,花样以神态自然的花鸟虫鱼蝴蝶、蔬菜杂果、猴献桃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对祖先的祭祀、老辈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 尽管花馍本身并不能久存,但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却一代又一代传承并发展下来,成为人们馈赠亲友,表示情谊的佳品。

  ㈢捏馄饨

  北方的馄饨不同于南方的馄饨,在韩城流传着这样一首关于馄饨的歌谣:“清水水,和白面,一擀擀下多半案。左折右折刀儿切,面片变成莲花瓣。你捏一,我捏三,捏的蝴蝶有万千。排成行,列成队,眼看翅膀还在扇??”。馄饨含有

  “团圆美满”之意。在韩城人,臊子馄饨是招待贵客的名吃。逢年过节、男婚女嫁、老人过寿、乔迁、招待亲朋厚友和贵宾等的第一顿饭必须是馄饨。韩城的馄饨与众不同,非常之小,只有成人指甲盖那么大。馄饨的制作较为繁杂,一般是年前家人捏馄饨,或邀请邻居帮忙,抽出一天时间捏馄饨。年前包馄饨也可以说是一道韩城独特的风景,每家每户都要包很多为过年做准备,有时候家里亲戚客人多都包一袋面的馄饨。这可不是夸张。所以年前最忙的就是家里的女主人,忙着请人包馄饨,也帮忙给别人家包,这也促进了邻里关系,加强了人和人的交流,在一起说说笑笑馄饨就这么包完了。韩城的馄饨必须用挤干水分、剁碎成馅、调好味的白萝卜做馅。将擀好的面切成2-3厘米正方小块。然后用面片包上馅,捏好,就成了未熟的馄饨。捏时整齐摆放在篦子上,上笼屉蒸,大概30-40分钟即熟。然后从篦子上剥落,晾干后存放。这样久放不坏,甚至能保存一个冬天。如同坐佛般的粒粒小馄饨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吃的时候入开水中浸泡软即可。每年正月初一、十五,韩城各家早饭必食馄饨,这是韩城与外地春节饮食的最大区别。另外,结婚、祝寿,上梁,喜庆也皆以食馄饨为敬事。一餐馄饨,主人的家道及文化素质便一览无余,这是吃其他食品所无法比拟的。

  ㈣办年货

  年货的置办一般在除夕之前的两三天。瓜子花生和橘子是过年必备的待客小零食。饮料也是待客必备之物。在置办年货的这一天,一家之主也会买够过年期间所需的蔬菜水果,买完这些当然也不能忘了过年必须用的对联、贴画和鞭炮等物品。

  做完了这四件事,基本上也就迎来了除夕。在除夕的这一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然后家庭成员再次对庭院巷道进行第二次的简单清扫。家庭主妇在此期间会做好韩城特有的早餐—馄饨。吃一碗热腾腾的臊子馄饨,家人围在火炉旁聊天,或坐在火炕上打牌。中午,大家一定要在一起吃饺子,预示着团团圆圆又一年。下午的时候,人们都开始在大门的两边贴春联。大红的纸上金色的字,好不喜庆。对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人们对新一年的愿望。贴完对联和门神,也到了吃年夜饭的时间了。很多农家如果不吃年夜饭,那一定是吃韩城特有有的“蒸肉”,将碎馒头,面粉,粉条、猪肉、白菜拌在一起,放上特制的料,蒸出一大锅,可以吃好几天。除夕的晚上,必做的事情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了,一家人嗑着瓜子聊着天,看完春晚也就迎来了新的一年,在午夜十二点,守完岁、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

  大年初一为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这一天天刚朦朦亮人们就会起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家门口放鞭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吃一碗馄炖当做早餐。然后换上新衣,打扮的整整洁洁,晚辈就开始带着小孩去长辈家拜年。在我们那边的大年初一有这样的说法,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回娘家拜年,要不然会吃穷娘家,娘家在新的一年过不上好日子。这一天儿子带着媳妇提着礼品给长辈拜

  年,长辈会给晚辈发提前准备好的红包,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字谐音,晚辈得到了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给长辈拜完年,这一天基本上就没什么大事了。如果人们还有时间,就会一起去城隍庙烧香祈福,或者带着小孩去司马迁祠堂走一走,让他们记住这令每个韩城人提起来都会自豪的祖先。

  正月初二到初四,女婿给丈人拜年,外甥给舅舅拜年。拜年一般要拿规定性的礼品,在农村,一般带礼馍和其他糕点烟酒等东西。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基本上不会带自家蒸的馍,买一些礼品就可以了。过了初四,亲戚基本走完了,年基本也过完了。过年期间,一般村子里都会组织在戏台子那里表演秦腔,秦腔,发源于陕西、甘肃一代,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西北五省,因用“梆子”击节,故也称“陕西梆子”,又因陕西地处古函谷关以西,古称“西秦”而有“西秦腔”之称。当地也叫“梆子”、“桄桄”、“乱弹戏”、“中路秦腔”、“西安乱弹”、“大戏”等。陕西人认为秦腔是百戏之祖。它不是厅堂的艺术,它是根植于土地的旋律。秦腔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于夸张性。在韩城,你随便找一个年龄稍大的人,他都可以给你吼两嗓子,但是对于外面的人而言,秦腔已经是接近于一个难以普及和理解的古董了。

  春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是中国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它象征着美好和幸福。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很多的传统的旧习俗也有了新的变化。那些带有封建迷信的习俗也有了不同的意义。个别的习俗也因为经济的撞击而逐渐消逝。

  春节对小孩子来说是穿新衣,收压岁钱,对家庭主妇来说是每年任务最繁重的日子。但是,无论如何,新年是带着希望而来的,它拉近了亲朋好友的关系,为学业繁重的学生减了压,给每个人都带来了希望,它昭示着每个人都有一个新的开始。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5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七腊八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了,而到了这时,春节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按照本溪的老规矩,腊八节这一天,不但要泡腊八蒜,喝腊八粥,还要吃黏米饭,它是由江米或黄米做成的,吃起来黏黏的,如果再加上一些糖,口感就会更好了。

  二十三是小年,这是,春节的气息已经展现出来了。天刚刚擦黑,鞭炮声就响了起来。你听吧,这边噼噼,那边啪啪;远处砰砰,近处叭叭;天上哧哧,地上咔咔,动听极了。

  二十三之后,人们就要把家里打扫干净,寓意是把妖魔鬼怪都赶走,这样才能高高兴兴的过年。很多人还去买年货,蔬菜,水果,海鲜,糖果,酒水,样样都不能少。

  除夕终于到了,这一天人们都要穿上新衣服,在外面做事的人也要赶回家来,吃一顿团圆饭。晚上,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一直不停。因为这一晚人们要守岁。

  午夜十二点整,整座城市的上空,顿时变得火花满天,绚丽多彩。看,那一朵朵烟花在天空中飞舞着,有的像光彩照人的钻石,有的喷着红光冲到天上,照亮了夜空。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云霄,划破了沉静的黑夜。孩子们的欢呼声,大人们的议论声,鞭炮的爆炸声,汇成了一支雄壮的交响曲。这欢快的鞭炮声送走了旧岁,迎来了新春……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6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祖国的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春节习俗,有的地方会逛庙会,有的地方会跑马灯,有的地方会舞龙、舞狮。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老家的春节风俗吧!

  浙江人最注重的应属吃分岁洒了,所谓分岁洒,也就是年夜饭,通常是一大家子人团团圆圆的聚在一起,把这一年画上一个句号。十分讲究要全家老小到齐,缺一不可。除了讲究人以外,菜也十分有讲究,除了鸡子和精肉以外,还要有象征着结子的花生,大吉大利的柑橘又圆又金,肥美鲤鱼吃了之后能跳龙门,清淡的豆腐预示着家门清洁。并且,菜还不能用盘装,必须得用朱砂红的碗装,还要在每碗菜上放个圆的红萝卜头,表示着讨彩。

  除了分岁洒以外,还有放开门炮。开门炮的时间必须要在初一凌晨之前放完。除夕夜亥时一过,便炮声震天,家家户户都来到门前空地上,争先恐后的把开门炮给放了。

  还会有拜六神的风俗,分别就是拜灶神、檐头神、白虎爷、井神、土地神、财神,希望他们能够保佑自家风调雨顺。

  接三神也是必不可少的习俗,大年初一,在自己庭院中摆上一张小方桌,上米,用红纸盖上,然后烧上香,初四再撤走,接来的三神分别是玉清、上清、太清,希望自家能五谷丰登。

  这就是风景如画的江南春节,有不少特别的地方,但每一项都离不开团圆和对来年的向往,处处透漏着江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一家团圆的憧憬。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7

  新的一年到了,过去的一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新的一年也已经启航了。

  一到腊月,每家每户都要预备年货,超市里的物品一抢而空,交费的队伍如长龙般拥挤。

  办好年货,就要大扫除一遍,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要把屋里的东西打扫得一尘不染,寓意要把不好的东西扫走,企盼来年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腊月三十,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服,门外已经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这天每个人除非万不得已,一定要回家吃团圆饭。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大桌丰富而美味的饭菜,这象征这新的一年里不愁吃不愁穿。

  吃了饭,大家坐在一起边看春晚,边聊聊近年来的情况,屋里洋溢着大家的笑声。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可是怎么没有烟花呢?当我还在纳闷的时候,突然“砰”绚丽的烟花飞入了漆黑的天上,霎时间天被照得通亮,“花瓣”似的洒满天空。除夕夜的天空,可真是最美丽的。

  大年初一大家都在休息,到处都很安静。直到初三那天,大人们又忙了起来,他们要去亲戚朋友家拜年。小孩们更高兴,因为可以得到很多压岁钱。

  一眨眼就到了二月底了,大人们该上班的上班,小孩该上学的上学,人们又向目标奋斗努力。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春节作文 | 春节日记 | 春节周记 | 春节资料 | 春节手抄报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