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观后感13篇

2023-06-10 08:37:35 李时珍观后感

李时珍观后感 篇1

  晚上,我一个人坐在床上看着《李时珍》这一本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的脑子里一直在围着一个问题:李时珍真的一生下来就是天才,就会写《本草纲目》吗?可是后来直到我从头到尾一直把这本书看完,我才明白这并不是的。

  虽然我没机会看到李时珍爷爷,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的眼睛里却清晰地浮现了他的好形象:李时珍爷爷从小就很爱学习,他的父亲李言闻是当地有名的医生。为了方便给人治病,在自家的后院种了许多各种各样的草药。在李时珍三岁的时候,父亲就让李时珍去后院浇水,李时珍去后院浇完水后,就采下了一片楸楸草药叶子尝了尝觉得很苦,就跑过去问父亲,父亲告诉他中药都那么苦,尝多就习惯了。从此李时珍就开始研究许多中草药。

  有一次,父亲拿出一把长有黄色粗根的草药问李时珍:“说说,这是什么药?”“这不是地鲜黄吗?”李时珍想了想回答说。“对,你知道它们的药性吗?”父亲又问。这一次李时珍回答错了。父亲纠正了他的错误,然后严肃地说:“孩子,你要记住,医生用错药,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呀!轻的会延误病情,重者会把人毒死。千千万万不得马虎呀!”李时珍睁大眼睛点点头,他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心中。

  李时珍渐渐长大,他萌发了学医的念头,参加了县里的科举考试,中了秀才。后来又参加了第二次考举人的乡试,但榜上无名。乡试落第后,他索性收了个徒弟,开始周游天下去采集各种奇珍异草。有时走到一个地方就歇一会,啃点干粮继续上路。经过千辛万苦和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一本有着190多万字的《本草纲目》,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读这篇文章我有很深的启发:一个人只有经过不断的刻苦学习,才能做好一件完美的事。

  科学的巨人——李时珍,连同你的《本草纲目》,将永远留在中华民族的光荣史册上,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上,世界人民的心上!

李时珍观后感 篇2

  听到《李时珍》影片中其父亲说的这句话后,我心中不禁想:在逆流中的船还能行驶?那一定是一只不怕困难,乘风破浪的船。不错,李时珍的一生就如同这只船,在逆境中前进。

  影片《李时珍》的主人翁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编写了一部医学著作《本草纲目》。在编写书籍的过程中,困难如急流中的大浪,一个接一个向他涌来。但他却顶着困难,毫不退缩,永往直前。在他采集药材,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他的一个徒弟为了一本札记,为了师傅,被无辜杀害。一天,碧空万里无云。李时珍与两个徒弟攀着绳子,爬上了仙山。这次收获不小,发现了包括师傅渴望的曼陀罗花在内的许多奇花异草。他们边采集,边记录。当三人正要回去时,突然发现背后一群道士手拿木棍疯狂地向他们奔来。三人赶紧往回跑,但还是被他们追上,并绑了起来。老道士将三人大骂一顿还不罢休,一将夺过札记,扔进火炉。一个徒弟拼命挣脱,不顾烫手的火苗抓起剩余部分就跑。他跑到万丈深渊前,被道士追上来推了下去。等李时珍与另一个徒弟找到他的尸体时,他手中还死死抓住那本札记的几页。面对如此巨大的打击,李时珍不灰心,不泄气。

  看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自己学琵琶的事。前年暑假期间,由于看到邻居弹琵琶,感到好奇,便嚷着妈妈给我买了琵琶,在学习班报了名。开始觉得新鲜,学习比较认真,能按老师的要求去练习。可学习了一段日子,假指甲将我的手指磨出了几道红印。我开始意识到,学琵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学习到用右手的大拇指与食指拨琴弦时,发现要点好掌握,可要练就一定的速度,并非一日之功。我厌倦了,灰心了,心想:练习这么难,又这么苦!还是不学了。不管妈妈怎么劝说,我再也不想去吃那苦头了。现在,每当看到那将被丢弃在一边的琵琶,就为自己害怕困难,向困难低头的行为深感惭愧。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必定会遇到许多困难,遭受许多挫折,如果知难而退,就会一事无成。只有从小注意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吃苦的精神,以李时珍为榜样,迎难而上,不畏艰难险阻,才能实际自己心中的理想。

李时珍观后感 篇3

  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李时珍》,李时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是个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人,不怕困难,历经千辛万苦修编《本草纲目》。

  李时珍年轻时想学医,他的父亲不同意,可他坚持学医,并治好了很多人的病。他一直觉得老《本草》有很多不足之处,很想秀《本草》,但是很多人不赞成。李时珍坚定信念,他领着弟子去找各种药草,寻访医生、农民、猎人,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修好了一本札记。可是当他们爬到仙山上去采摘曼陀罗花时,北一群人拿着棍子追。他们被捉回了一个寺庙里,老道人很生气,把札记扔到火里。李时珍的一个弟子冲上去抓起札记就跑,结果被推下悬崖。他把札记看得比自己的命都重要啊!最终,札记还是被河水冲走了。李时珍很难过,可是没有放弃。他们又从头做起,又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编成了新的《本草纲目》,万民得福。

  李时珍那种勇往直前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想起自己就觉得惭愧。我在三年级上学期时,看到哥哥滑蛇板,觉得很好玩,就兴冲冲地让妈妈买,正好姑姑送我一个。就跟妈妈学了起来,可是总学不好。有一次,我自己扶着墙滑,不小心摔了一大跤,好疼!从那以后,我对蛇板失去兴趣再也不滑了。最终,我半途而废,一事无成。如果我有李时珍勇往直前的精神,怎么会学不会蛇板呢?我以后要像李时珍一样,遇到困难不能退缩,勇往直前!

李时珍观后感 篇4

  黄山路小学 四(3)班 冯晨阳

  今天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部电影——《李时珍》。

  说到李时珍大家一定会想到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一书吧!李时珍和他的徒弟庞宪为了收集药草经历了千辛万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遇到了一个李时珍以前救过的一个人,名叫老卫,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老卫便和他们一起前往收集药草之路。一次,他们三 个人在山上寻找药草时,却被一个心肠特别坏的王爷给派人把他们给抓起来了,将《本草纲目》给扔进了火炉里,但被李时珍一把抓起来。可是,王爷又派人把《本草纲目》扔进了波涛汹涌的江河里,因为他知道这是李时珍的命根子,而老卫却被波涛汹涌给卷了进去,一会儿劳 卫被浪给卷了回来。可是,他却被淹死了,而他手里却紧紧拿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看到这里,我感动的热泪盈眶。后来李时珍和他的弟子终于把《本草纲目》编好了。

  我觉得李时珍坚持不懈和老卫奋不顾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李时珍观后感 篇5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一开门就看见外面冰天雪地,寒气袭人,大树、房子和地上都铺满厚厚的白雪。这时,李时珍和庞宪正在整理药材,发现鸡肠草和鹅肠草这两种很相似的草药都没了,决定去采药。

  他们在路上艰难的行走着,大雪没到了小腿处他们师徒俩一点都不怕困难,照样是先左脚,再右脚一步一步的走着。这时庞宪"哎呦"一声,李时珍回过头去,看到庞宪摔了一跤,他走过去把宠宪扶了起来。庞宪说:"您不冷吗?"李时珍回答:"我的身子骨好着呢!不怕冷,你冷吗?"庞宪不好意思的说:"有一点冷。"哈哈"。李时珍笑了几声。然后他们继续找草药了。

  他们走着走着,庞宪叫道:"先生,你瞧!"李时珍一看,呀!原来是鸡肠草和鹅肠草,可是它们都被雪覆盖了。他们就立马走了过去把它们从雪中弄了出来。这时庞宪很关心的问:"先生你的手冷吗?""没事儿的不冷。"李时珍说道。最后李时珍从鸡肠草和鹅肠草各扯了一点嚼了嚼在从行囊中拿出《本草刚目》写道: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之后他们就回客店了。

  客店外,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股股寒气在大自然中飘荡着。

李时珍观后感 篇6

  当我读完《李时珍的故事》时,被深深的感动了。

  李时珍的父亲是李言闻,他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李言闻希望儿子去考官,哪怕只是一个小官,也比做医生强。可李时珍却不那么想,他说:“看着乡亲们受着病痛的折磨,我怎能有心整天读哪些没用的东西呢?还是让我学医吧!”李言闻只好答应了他。李时珍跟父亲学医十分勤奋,医术越来越精。后来,因为一个人吃了他开的药以后竟然死了,原来是病人由于不认识药而抓错了药。李时珍就想编一部书叫《本草纲目》。经过了27年,李时珍终于编成了这本书。《本草纲目》一共52卷,190多万字,记载药物1892种,而且每种药物都详细的记载了产地、形状、气味儿、公用、采集、制作的方法,对不常见的和易混淆的药,还附有1160幅形象逼真的插图,使人容易辨认。它真是一部伟大的医学宝典啊!

  我要学习李时珍为民着想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也不能自私自利。一定要坚持做一件事,不成功就不做第二件事。不能像我学跳舞那样,觉得太苦就不学了。如果你坚持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好。

李时珍观后感 篇7

  近两天,我看了《李时珍》这本书。书中的药圣李时珍这一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时珍是个药圣,创写出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有一次,他为了研究武当山的仙果,于是冒险来到这里,从山上采来了几颗榔梅,带回乡研究,他翻遍了书籍,终于了解了榔梅的奥秘:其实榔树就是榆树,只是可以止渴、清神罢了。李时珍的毅力让我感动。李时珍在和那些道士们医学见解不同下发生过激烈的争吵,但他却不会被道士的见解所迷惑,还信任自己的医术,成功救了许多人,他救人从来不收医药费,还给那些穷人赠送粮食,他觉得:医生是为人们治病的,没有必要收取药费。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我更加敬佩李时珍,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他艰辛攀爬高山采集草药的身影;仿佛看见了他夜里写书的身影。

  我从《李时珍》这本书体会到做人一定要成为有毅力、有耐心、有见解的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李时珍观后感 篇8

  今天,我看了《李时珍》这部电影。讲的是:那时候的《本草纲目》已经几百年没有修订了,并且错误百出,许多人因药方子开错了而丧命。李时珍知道了人们的疾苦,他决定重修《本草》为民造福。

  次,李时珍治好楚王儿子的`病,他不要任何钱财,只要朝廷能重修《本草》,可朝廷拒绝了他。于是,李时珍决定靠自己来完成这项工作。他亲自去深山老林寻找药材,陪同起去的人有他的徒弟-庞宪、他的好友-魏大爷。经过他们十几年的艰辛付出,《本草纲目》初稿终于编好了。可是,山上的道士说他们摘了神草—曼陀罗,就把修订好的《本草纲目》给烧了,魏大爷也在保护《本草纲目》初稿时不小心掉到山崖下摔死了。李时珍又要重新开始编订《本草》,最后经过千辛万苦,李时珍编订好了《本草纲目》,他却因过劳而死。他死后,他的事迹被代又代人们所传颂!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李时珍本来可以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可他却为了人类的疾苦去修订《本草纲目》。我们要学习他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以苦为乐、甘为付出的品德;学习上,我要学习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李时珍观后感 篇9

  四(3)班 王舒娅

  前天上语文课,上了《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李时珍,便从网上找了一部电影《李时珍》让我们观看。

  这部电影叙述了李时珍修改本草的经过。李时珍,当他还很小的时候,就想要学医;长大后,他当上了医生,用草药给人治病。但是,那时候府上给人治病的方子不同,非常迷信,一些人吃了,病没有治好,反而病越来越重。那些都是古人留传下来的迷信治疗方法,就连古人的本草也是这样。李时珍多次提出要修改本草,但是都没用。于是,他自己带着徒弟上山察草药,修本草。在山上,他们遇到了种种困难,都坚强的克服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慨万千。山上那么危险,他们又得不到官府的支持,他这么做,全是为了百姓啊!山上很苦,比家里苦多了,但他愿意为百姓受苦。最后,历经千辛万苦,他修订好了他的《本草纲目》。

李时珍观后感 篇10

  这篇课文的题目与第一自然段说明了李时珍师徒二人在察访药材时十分辛苦,而最后一个自然段不写寺中的人,却写了寺外的情景,这是首尾呼应同时也加重了主题,令人回味无穷。这么写的好处是可以表明出李时珍夜宿古寺时的艰苦。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荒凉凄清,这是人民对阴森森的古寺的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也是李时珍师徒俩餐风饮露,晓行夜宿。就在这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却有一个人的心似一轮圆盘似的月亮心境像月亮一样宁静,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夜已经深了,他还在趁着这大好月色研究草药,他就是李时珍。李时珍严谨认真和察访药材所经受的辛苦,深化了文章。所以李时珍说:我们修订的《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皓月当空则表明夜已很深,而李时珍师徒仍旧在研究药草。这样写更加衬托出李时珍不畏艰苦,一心修订好《本草纲目》的伟大形象,也深化了主题。

李时珍观后感 篇11

  今天,我看了《李时珍》这部电影。讲的是:那时候的《本草纲目》已经几百年没有修订了,并且错误百出,许多人因药方子开错了而丧命。李时珍知道了人们的疾苦,他决定重修《本草》为民造福。

  一次,李时珍治好楚王儿子的病,他不要任何钱财,只要朝廷能重修《本草》,可朝廷拒绝了他。于是,李时珍决定靠自己来完成这项工作。他亲自去深山老林寻找药材,陪同一起去的人有他的徒弟-庞宪、他的好友-魏大爷。经过他们十几年的艰辛付出,《本草纲目》初稿终于编好了。可是,山上的道士说他们摘了神草—曼陀罗,就把修订好的《本草纲目》给烧了,魏大爷也在保护《本草纲目》初稿时不小心掉到山崖下摔死了。李时珍又要重新开始编订《本草》,最后经过千辛万苦,李时珍编订好了《本草纲目》,他却因过劳而死。他死后,他的事迹被一代又一代人们所传颂!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李时珍本来可以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可他却为了人类的疾苦去修订《本草纲目》。我们要学习他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以苦为乐、甘为付出的品德;学习上,我要学习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李时珍观后感 篇12

  生命的长短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题记

  相信大家一定都学过《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吧。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外出察药材。因一心赶路而错过了客店,夜宿古寺。师徒俩虽然啃干粮、住破庙,但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都不觉得苦。入夜后,李时珍不顾劳累,借着月光在认真记载着白天的寻访收获。

  在课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句话了。

  什么?吃点苦?难道前面的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对这已年过半百的李时珍只是算一点苦吗?当然不是,还是那无私奉献、为民着想的高尚品格在领着他前进。他为了使百姓不再因为吃错药而使病情加重,不惜放弃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去修订《本草纲目》。这无私奉献的品质不就像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吗?它悄悄地滋润着万物,却不求什么回报。

  相比之下,我就显得太自私了。连一张A4纸都要讨价还价,有时连借都不愿意借。我要向李时珍学习,做个无私奉献的人。

  想着想着,我不禁在作文的结尾天上了这样的一句话:“只有你给予了别人,别人才会同样的给予你,如果你做不到‘给予’二字,你就没有资格向同学、向亲人、向社会、向大自然索取。”

李时珍观后感 篇13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李时珍》。

  这部电影讲的是:李时珍给病人治病时发现许多本草书上都有错误,于是决心修本草。通过他的爸爸得知,修本草是要经过朝延同意。于是他接二连三的向朝廷申请修本草,可皇上却不管、不关心。李时珍最终才知,原来皇上只顾着黄金、元宝,根本不关心老百姓的死活。于是,他决心自修本草,并在小巷里贴上自己的决心书,希望赞同自己的人前来帮助。就这样,他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他还带着他的徒弟庞宪去深山采摘花、草。一路上,李时珍认识了许多花、草药。可他们只知道古人的记载,却不能证实。于是,李时珍就把自己当试验品,一种一种试吃,有几次,还差点危及生命!就这样,李时珍和徒弟边走边写,途中,虽然有过失败,但也有成功。他和徒弟在考察多年后终于回到了家。李时珍一刻也不停歇,他博览历代医学著作,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终于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完成了《本草纲目》。这本书是中国明以前药物学总结性巨著。它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世界各地。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实践出真知,任何事情若想成功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李时珍观后感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狗的观后感(系列12篇)

狗的观后感

河西走廊的观后感分享5篇

河西走廊观后感

七十阅兵观后感合集12篇

七十阅兵观后感

观看三体观后感范例(5篇)

三体观后感

复仇者联盟观后感(系列13篇)

复仇者联盟观后感

李时珍观后感(合集3篇)

李时珍观后感

观后感汇总13篇

反邪教观后感13篇

反邪教观后感

刮痧观后感系列13篇

刮痧观后感

伴我同行观后感13篇

伴我同行观后感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李时珍观后感 篇1

  晚上,我一个人坐在床上看着《李时珍》这一本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的脑子里一直在围着一个问题:李时珍真的一生下来就是天才,就会写《本草纲目》吗?可是后来直到我从头到尾一直把这本书看完,我才明白这并不是的。

  虽然我没机会看到李时珍爷爷,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的眼睛里却清晰地浮现了他的好形象:李时珍爷爷从小就很爱学习,他的父亲李言闻是当地有名的医生。为了方便给人治病,在自家的后院种了许多各种各样的草药。在李时珍三岁的时候,父亲就让李时珍去后院浇水,李时珍去后院浇完水后,就采下了一片楸楸草药叶子尝了尝觉得很苦,就跑过去问父亲,父亲告诉他中药都那么苦,尝多就习惯了。从此李时珍就开始研究许多中草药。

  有一次,父亲拿出一把长有黄色粗根的草药问李时珍:“说说,这是什么药?”“这不是地鲜黄吗?”李时珍想了想回答说。“对,你知道它们的药性吗?”父亲又问。这一次李时珍回答错了。父亲纠正了他的错误,然后严肃地说:“孩子,你要记住,医生用错药,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呀!轻的会延误病情,重者会把人毒死。千千万万不得马虎呀!”李时珍睁大眼睛点点头,他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心中。

  李时珍渐渐长大,他萌发了学医的念头,参加了县里的科举考试,中了秀才。后来又参加了第二次考举人的乡试,但榜上无名。乡试落第后,他索性收了个徒弟,开始周游天下去采集各种奇珍异草。有时走到一个地方就歇一会,啃点干粮继续上路。经过千辛万苦和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一本有着190多万字的《本草纲目》,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读这篇文章我有很深的启发:一个人只有经过不断的刻苦学习,才能做好一件完美的事。

  科学的巨人——李时珍,连同你的《本草纲目》,将永远留在中华民族的光荣史册上,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上,世界人民的心上!

李时珍观后感 篇2

  听到《李时珍》影片中其父亲说的这句话后,我心中不禁想:在逆流中的船还能行驶?那一定是一只不怕困难,乘风破浪的船。不错,李时珍的一生就如同这只船,在逆境中前进。

  影片《李时珍》的主人翁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编写了一部医学著作《本草纲目》。在编写书籍的过程中,困难如急流中的大浪,一个接一个向他涌来。但他却顶着困难,毫不退缩,永往直前。在他采集药材,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他的一个徒弟为了一本札记,为了师傅,被无辜杀害。一天,碧空万里无云。李时珍与两个徒弟攀着绳子,爬上了仙山。这次收获不小,发现了包括师傅渴望的曼陀罗花在内的许多奇花异草。他们边采集,边记录。当三人正要回去时,突然发现背后一群道士手拿木棍疯狂地向他们奔来。三人赶紧往回跑,但还是被他们追上,并绑了起来。老道士将三人大骂一顿还不罢休,一将夺过札记,扔进火炉。一个徒弟拼命挣脱,不顾烫手的火苗抓起剩余部分就跑。他跑到万丈深渊前,被道士追上来推了下去。等李时珍与另一个徒弟找到他的尸体时,他手中还死死抓住那本札记的几页。面对如此巨大的打击,李时珍不灰心,不泄气。

  看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自己学琵琶的事。前年暑假期间,由于看到邻居弹琵琶,感到好奇,便嚷着妈妈给我买了琵琶,在学习班报了名。开始觉得新鲜,学习比较认真,能按老师的要求去练习。可学习了一段日子,假指甲将我的手指磨出了几道红印。我开始意识到,学琵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学习到用右手的大拇指与食指拨琴弦时,发现要点好掌握,可要练就一定的速度,并非一日之功。我厌倦了,灰心了,心想:练习这么难,又这么苦!还是不学了。不管妈妈怎么劝说,我再也不想去吃那苦头了。现在,每当看到那将被丢弃在一边的琵琶,就为自己害怕困难,向困难低头的行为深感惭愧。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必定会遇到许多困难,遭受许多挫折,如果知难而退,就会一事无成。只有从小注意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吃苦的精神,以李时珍为榜样,迎难而上,不畏艰难险阻,才能实际自己心中的理想。

李时珍观后感 篇3

  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李时珍》,李时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是个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人,不怕困难,历经千辛万苦修编《本草纲目》。

  李时珍年轻时想学医,他的父亲不同意,可他坚持学医,并治好了很多人的病。他一直觉得老《本草》有很多不足之处,很想秀《本草》,但是很多人不赞成。李时珍坚定信念,他领着弟子去找各种药草,寻访医生、农民、猎人,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修好了一本札记。可是当他们爬到仙山上去采摘曼陀罗花时,北一群人拿着棍子追。他们被捉回了一个寺庙里,老道人很生气,把札记扔到火里。李时珍的一个弟子冲上去抓起札记就跑,结果被推下悬崖。他把札记看得比自己的命都重要啊!最终,札记还是被河水冲走了。李时珍很难过,可是没有放弃。他们又从头做起,又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编成了新的《本草纲目》,万民得福。

  李时珍那种勇往直前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想起自己就觉得惭愧。我在三年级上学期时,看到哥哥滑蛇板,觉得很好玩,就兴冲冲地让妈妈买,正好姑姑送我一个。就跟妈妈学了起来,可是总学不好。有一次,我自己扶着墙滑,不小心摔了一大跤,好疼!从那以后,我对蛇板失去兴趣再也不滑了。最终,我半途而废,一事无成。如果我有李时珍勇往直前的精神,怎么会学不会蛇板呢?我以后要像李时珍一样,遇到困难不能退缩,勇往直前!

李时珍观后感 篇4

  黄山路小学 四(3)班 冯晨阳

  今天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部电影——《李时珍》。

  说到李时珍大家一定会想到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一书吧!李时珍和他的徒弟庞宪为了收集药草经历了千辛万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遇到了一个李时珍以前救过的一个人,名叫老卫,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老卫便和他们一起前往收集药草之路。一次,他们三 个人在山上寻找药草时,却被一个心肠特别坏的王爷给派人把他们给抓起来了,将《本草纲目》给扔进了火炉里,但被李时珍一把抓起来。可是,王爷又派人把《本草纲目》扔进了波涛汹涌的江河里,因为他知道这是李时珍的命根子,而老卫却被波涛汹涌给卷了进去,一会儿劳 卫被浪给卷了回来。可是,他却被淹死了,而他手里却紧紧拿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看到这里,我感动的热泪盈眶。后来李时珍和他的弟子终于把《本草纲目》编好了。

  我觉得李时珍坚持不懈和老卫奋不顾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李时珍观后感 篇5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一开门就看见外面冰天雪地,寒气袭人,大树、房子和地上都铺满厚厚的白雪。这时,李时珍和庞宪正在整理药材,发现鸡肠草和鹅肠草这两种很相似的草药都没了,决定去采药。

  他们在路上艰难的行走着,大雪没到了小腿处他们师徒俩一点都不怕困难,照样是先左脚,再右脚一步一步的走着。这时庞宪"哎呦"一声,李时珍回过头去,看到庞宪摔了一跤,他走过去把宠宪扶了起来。庞宪说:"您不冷吗?"李时珍回答:"我的身子骨好着呢!不怕冷,你冷吗?"庞宪不好意思的说:"有一点冷。"哈哈"。李时珍笑了几声。然后他们继续找草药了。

  他们走着走着,庞宪叫道:"先生,你瞧!"李时珍一看,呀!原来是鸡肠草和鹅肠草,可是它们都被雪覆盖了。他们就立马走了过去把它们从雪中弄了出来。这时庞宪很关心的问:"先生你的手冷吗?""没事儿的不冷。"李时珍说道。最后李时珍从鸡肠草和鹅肠草各扯了一点嚼了嚼在从行囊中拿出《本草刚目》写道: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之后他们就回客店了。

  客店外,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股股寒气在大自然中飘荡着。

李时珍观后感 篇6

  当我读完《李时珍的故事》时,被深深的感动了。

  李时珍的父亲是李言闻,他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李言闻希望儿子去考官,哪怕只是一个小官,也比做医生强。可李时珍却不那么想,他说:“看着乡亲们受着病痛的折磨,我怎能有心整天读哪些没用的东西呢?还是让我学医吧!”李言闻只好答应了他。李时珍跟父亲学医十分勤奋,医术越来越精。后来,因为一个人吃了他开的药以后竟然死了,原来是病人由于不认识药而抓错了药。李时珍就想编一部书叫《本草纲目》。经过了27年,李时珍终于编成了这本书。《本草纲目》一共52卷,190多万字,记载药物1892种,而且每种药物都详细的记载了产地、形状、气味儿、公用、采集、制作的方法,对不常见的和易混淆的药,还附有1160幅形象逼真的插图,使人容易辨认。它真是一部伟大的医学宝典啊!

  我要学习李时珍为民着想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也不能自私自利。一定要坚持做一件事,不成功就不做第二件事。不能像我学跳舞那样,觉得太苦就不学了。如果你坚持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好。

李时珍观后感 篇7

  近两天,我看了《李时珍》这本书。书中的药圣李时珍这一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时珍是个药圣,创写出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有一次,他为了研究武当山的仙果,于是冒险来到这里,从山上采来了几颗榔梅,带回乡研究,他翻遍了书籍,终于了解了榔梅的奥秘:其实榔树就是榆树,只是可以止渴、清神罢了。李时珍的毅力让我感动。李时珍在和那些道士们医学见解不同下发生过激烈的争吵,但他却不会被道士的见解所迷惑,还信任自己的医术,成功救了许多人,他救人从来不收医药费,还给那些穷人赠送粮食,他觉得:医生是为人们治病的,没有必要收取药费。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我更加敬佩李时珍,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他艰辛攀爬高山采集草药的身影;仿佛看见了他夜里写书的身影。

  我从《李时珍》这本书体会到做人一定要成为有毅力、有耐心、有见解的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李时珍观后感 篇8

  今天,我看了《李时珍》这部电影。讲的是:那时候的《本草纲目》已经几百年没有修订了,并且错误百出,许多人因药方子开错了而丧命。李时珍知道了人们的疾苦,他决定重修《本草》为民造福。

  次,李时珍治好楚王儿子的`病,他不要任何钱财,只要朝廷能重修《本草》,可朝廷拒绝了他。于是,李时珍决定靠自己来完成这项工作。他亲自去深山老林寻找药材,陪同起去的人有他的徒弟-庞宪、他的好友-魏大爷。经过他们十几年的艰辛付出,《本草纲目》初稿终于编好了。可是,山上的道士说他们摘了神草—曼陀罗,就把修订好的《本草纲目》给烧了,魏大爷也在保护《本草纲目》初稿时不小心掉到山崖下摔死了。李时珍又要重新开始编订《本草》,最后经过千辛万苦,李时珍编订好了《本草纲目》,他却因过劳而死。他死后,他的事迹被代又代人们所传颂!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李时珍本来可以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可他却为了人类的疾苦去修订《本草纲目》。我们要学习他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以苦为乐、甘为付出的品德;学习上,我要学习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李时珍观后感 篇9

  四(3)班 王舒娅

  前天上语文课,上了《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李时珍,便从网上找了一部电影《李时珍》让我们观看。

  这部电影叙述了李时珍修改本草的经过。李时珍,当他还很小的时候,就想要学医;长大后,他当上了医生,用草药给人治病。但是,那时候府上给人治病的方子不同,非常迷信,一些人吃了,病没有治好,反而病越来越重。那些都是古人留传下来的迷信治疗方法,就连古人的本草也是这样。李时珍多次提出要修改本草,但是都没用。于是,他自己带着徒弟上山察草药,修本草。在山上,他们遇到了种种困难,都坚强的克服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慨万千。山上那么危险,他们又得不到官府的支持,他这么做,全是为了百姓啊!山上很苦,比家里苦多了,但他愿意为百姓受苦。最后,历经千辛万苦,他修订好了他的《本草纲目》。

李时珍观后感 篇10

  这篇课文的题目与第一自然段说明了李时珍师徒二人在察访药材时十分辛苦,而最后一个自然段不写寺中的人,却写了寺外的情景,这是首尾呼应同时也加重了主题,令人回味无穷。这么写的好处是可以表明出李时珍夜宿古寺时的艰苦。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荒凉凄清,这是人民对阴森森的古寺的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也是李时珍师徒俩餐风饮露,晓行夜宿。就在这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却有一个人的心似一轮圆盘似的月亮心境像月亮一样宁静,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夜已经深了,他还在趁着这大好月色研究草药,他就是李时珍。李时珍严谨认真和察访药材所经受的辛苦,深化了文章。所以李时珍说:我们修订的《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皓月当空则表明夜已很深,而李时珍师徒仍旧在研究药草。这样写更加衬托出李时珍不畏艰苦,一心修订好《本草纲目》的伟大形象,也深化了主题。

李时珍观后感 篇11

  今天,我看了《李时珍》这部电影。讲的是:那时候的《本草纲目》已经几百年没有修订了,并且错误百出,许多人因药方子开错了而丧命。李时珍知道了人们的疾苦,他决定重修《本草》为民造福。

  一次,李时珍治好楚王儿子的病,他不要任何钱财,只要朝廷能重修《本草》,可朝廷拒绝了他。于是,李时珍决定靠自己来完成这项工作。他亲自去深山老林寻找药材,陪同一起去的人有他的徒弟-庞宪、他的好友-魏大爷。经过他们十几年的艰辛付出,《本草纲目》初稿终于编好了。可是,山上的道士说他们摘了神草—曼陀罗,就把修订好的《本草纲目》给烧了,魏大爷也在保护《本草纲目》初稿时不小心掉到山崖下摔死了。李时珍又要重新开始编订《本草》,最后经过千辛万苦,李时珍编订好了《本草纲目》,他却因过劳而死。他死后,他的事迹被一代又一代人们所传颂!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李时珍本来可以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可他却为了人类的疾苦去修订《本草纲目》。我们要学习他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以苦为乐、甘为付出的品德;学习上,我要学习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李时珍观后感 篇12

  生命的长短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题记

  相信大家一定都学过《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吧。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外出察药材。因一心赶路而错过了客店,夜宿古寺。师徒俩虽然啃干粮、住破庙,但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都不觉得苦。入夜后,李时珍不顾劳累,借着月光在认真记载着白天的寻访收获。

  在课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句话了。

  什么?吃点苦?难道前面的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对这已年过半百的李时珍只是算一点苦吗?当然不是,还是那无私奉献、为民着想的高尚品格在领着他前进。他为了使百姓不再因为吃错药而使病情加重,不惜放弃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去修订《本草纲目》。这无私奉献的品质不就像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吗?它悄悄地滋润着万物,却不求什么回报。

  相比之下,我就显得太自私了。连一张A4纸都要讨价还价,有时连借都不愿意借。我要向李时珍学习,做个无私奉献的人。

  想着想着,我不禁在作文的结尾天上了这样的一句话:“只有你给予了别人,别人才会同样的给予你,如果你做不到‘给予’二字,你就没有资格向同学、向亲人、向社会、向大自然索取。”

李时珍观后感 篇13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李时珍》。

  这部电影讲的是:李时珍给病人治病时发现许多本草书上都有错误,于是决心修本草。通过他的爸爸得知,修本草是要经过朝延同意。于是他接二连三的向朝廷申请修本草,可皇上却不管、不关心。李时珍最终才知,原来皇上只顾着黄金、元宝,根本不关心老百姓的死活。于是,他决心自修本草,并在小巷里贴上自己的决心书,希望赞同自己的人前来帮助。就这样,他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他还带着他的徒弟庞宪去深山采摘花、草。一路上,李时珍认识了许多花、草药。可他们只知道古人的记载,却不能证实。于是,李时珍就把自己当试验品,一种一种试吃,有几次,还差点危及生命!就这样,李时珍和徒弟边走边写,途中,虽然有过失败,但也有成功。他和徒弟在考察多年后终于回到了家。李时珍一刻也不停歇,他博览历代医学著作,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终于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完成了《本草纲目》。这本书是中国明以前药物学总结性巨著。它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世界各地。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实践出真知,任何事情若想成功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