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有些热爱读书的人在写读后感时,会因阅读作品而产生改变。这也意味着写读后感不仅评估我们的思考能力,同时也是对我们整个人的一种测度和验证。出国留学网为您搜集了许多与“细节读后感”有关的信息,供参考之用,欢迎大家来仔细阅读哦!
细节读后感 篇1
穷养男孩的80个细节读后感200字
爸爸几乎每天都会看一会书,看的都是一本书。我很好奇这本书很好看吗?
放假了,我终于有时间了,就借爸爸的书看了,因为我太好奇这本书了。书
名是《穷养男孩的80个细节》,不过我只看了一章,其中有一小节说“不打
不骂才能教育出最棒的男子汉”,一般爸爸都不打骂我,而是跟我说到理,
是不是就是看了书的原因?还有一节说“让儿子受点苦,先从培养他爱劳动
的习惯开始”,妈妈总是要我帮忙做事情,是不是也是看了这本书的原因?
不过我看了最后的标语“打造小小男子汉的6个关键——敢于竞争、善于合
作、勇于表达、注重细节、热爱劳动和交往能力”。为了我能成为一个真正
的男子汉,我要主动配合爸爸妈妈对我的要求,让他们为我骄傲!
细节读后感 篇2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撰写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郑教授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环境”、“我对课堂教学变革的总体认识”八个方面阐述了一名教育专家深入一线的教育的感悟与建议,且提出了良好的建设性意见,值得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借鉴。哲人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许多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细节是全局成败的关键。教学细节虽小,有时毫不起眼,却是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的闪光点,教师也正是通过对众多细节的把握去影响学生,这样他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悟:
第一,关于教师拖堂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当堂的教学任务没有作结,或者为了要让学生多听一些知识点、多读几遍课文,多感受一些课堂的精彩,常常会拖堂几分钟,甚至到上课铃响还不想离去。正如郑教授在书中所说的:“拖堂的几分钟,也许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种‘多余的精彩’恐怕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真正能听得进的东西也非常有限。”课间十分钟,学生喝水、上厕所、准备下节课,让紧张的身心得到松弛,以便以良好的状态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我们试想想,一台好的机器要想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那只有劳逸结合,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小学生。作为教师,自己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调控课堂教学的节奏,合理安排教学的时间节点,既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又有可能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郑教授在书中说:“板书是学习的工具,教学的手段,而不只是展示的平台,它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自己板书的呈现方式进行精心设计。一个优秀的板书设计,能够把学生带进一种妙趣横生的境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随着老师板书的引导,踊跃举手发言,教学任务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顺利完成,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要求学生一味地拼命记答案,抄写板书,不但起不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而且还会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限制学生的思维,死读书,读死书。在课堂上,学生看似回答流利,却丢失了学生思考的空间,缺失了思维碰撞的火花。
所以,在板书的整体设计上,在遵循逻辑思维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留白”意识,给学生留下空白,留下更多思索的机会、易懂的欢快是我们教师应该注意,也是应该学习的。
第三,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郑教授列举的“主动走到讲台上的学生”、“主动发问和被动应答”、“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均衡”、“高高举手的孩子获准回答问题的几率高”、“课堂上的沉默”、“课堂上的异口同声”、“廉价的掌声”、“无精打采的‘老师好’”、“与听课老师的‘互动’”、“闭不上眼睛的学生”……,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问题”,但可以看出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师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积极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主动走到讲台上的学生”“主动发问和被动应答”“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均衡”“高高举手的孩子获准回答问题的几率高”……这是关注整体不够的具体表现。“课堂上的沉默”“课堂上的异口同声”“廉价的掌声”……这是平时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存在一定的问题,“课堂上的沉默”是允许的,可能学生正在进行深入思考。“课堂上的异口同声”说明可能大部分同学真正会了,但也有可能其中仍然有“南郭先生”,这不能不引起教者的注意。“廉价的掌声”,其真正起到激励作用的程度值得思考。“无精打采的‘老师好’”,这要么是这类教师的课程学生不喜欢,或这类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问题,让学生在开课伊始就无精打采。……如此等等,提醒我们作为教者一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控课堂,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上好课,我们需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要把老师当作是权威,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民主的环境,师生平等才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以民主教学作风去组织教与学活动。这种教学作风,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内在动机,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反馈,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满足感。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其次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及时了解当代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特点,淡化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角色痕迹,重视师生间的非正式交往和非语言交流。在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中,要善于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可以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
第四,教师能沉着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郑教授在文中列举的“飞进教室的蝴蝶”、“电源插头掉了”、“坐在地上的女孩子”……文中的三个案例,无一不令我们深思。“飞进教室的蝴蝶”这个事例讲的是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此时一只蝴蝶飞进教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机智扭转了学生的注意力,将课堂秩序恢复正常;而“电源插头掉了”的事例却反映了教师的机智与能力的欠缺,致使耽误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难以有效完成;“坐在地上的女孩子”的教师,则从了解学生做起,找到了小女孩的顽迹所在,顺势引导,教育是成功的。从这些案例中,我们不难悟出:沉着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是教师智慧的表现。
这样突发的课堂事件,正是考验我们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智慧,反映教师的机敏与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正如郑金洲教授所说‘课堂对教学智慧的挑战是巨大的,一个教师穷其智慧有时也难以应对来自于课堂上的压力与挑战’。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应对课堂上这些突发的事件呢?我想我们教师还是要广读书,多听课,多积累实践智慧的范例,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巧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智慧。
以上从几个方面谈了我的一些看法,对于其它的一些细节问题,也非常值得我们教师细致体会和借鉴。读了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我们课堂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这50个细节,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要多观察。
细节读后感 篇3
开篇托克维尔的那场旅行很好的表达了作者的写作初衷,从她本人的所见所闻讲述她眼中的“美国民主”,其中不乏对国内现状的反思。我的感觉是很细腻很真实,说说印象很深刻的几点。
在咱们美国工人有力量一篇中,作者讲述了美国工会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甚至在政治活动中的不可忽视的地位,相应地,美国工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及话语权都有所提高。比起中国,这就是两个极端,无论在什么行业,中国工人的话语权都太低了,几乎就没有话语权。或者说,普通老百姓面对一些政治决策时根本说不上话。像文章中提到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条件放在中国,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当然,站在我的角度看,工会的存在固然会产生一定的不自由。这种不自由源于美国是一个法律至上的国家,工人的工作性质及工作标准都得服从工会与雇佣方谈妥的协议上,另一方面,这对雇主和工会都是好事,毕竟在美国,法律起到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及绝对的效力。
再来就是至少还有记忆,这篇文章列举了众多美国本土关于历史伤痛的文化印记,是一个不忘历史,不忘国殇的鲜活实例。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到惭愧,中国需要被铭记的历史很多,可是经常被人们提起的却很少,就拿离我们较近的汶川地震,那会举国哀痛,八方援助。后来几年,随着接连的几件大事使人们渐渐遗忘了5。12,再后来,又爆出救急物资滥用挪用事件,无语同时不禁得反思社会责任何在?更不用说什么历史使命了。
诚然,也有报道一些个人事迹,持续多年关注并帮助灾后的重建工作,尤其是关注灾后孤儿心理及生活。我不得不说这是很令人称道的行为,可是又不得不反思,国家在一些细节方面的确做得不好。关于一篇名为民主现实主义的文章,探讨了美伊战争,不是别的,就是美国攻打伊拉克的目的是在于解放当地的人民,以求一个民主的国家。分歧在于,这样的强加是否合理。我们常说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可是美国人呢,他们不这么想,他们我行我素,他们有实力有经济多管闲事。这并非当权者的一面之词,看他们的民众对巴西的咖啡种植农,对苏丹的国情等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别提多关注了,所以我特认可作者说的一句话: 一个“问题”在众多“问题”中脱颖而出,上升为一个“议题”,背后往往有一个政治过程,在中国,这个过程往往依靠政治家的“慧眼”这样一些随机性的东西,但在美国,政治家如果没有这个“慧眼”,各种社会力量就会逼你打开这只“慧眼”。这说明,在美国的体制中,群众的呼声足以左右国家的决策。
还有许多问题比如腐败,比如教育,比如选举,比如福利,我们都能看到相当的不同,我是觉得美国与中国的不同在于权力的分布,什么样的制度孕育什么样的社会,所谓因地制宜,客观看待问题,不逃避,寻求短期和长远的解决方案应该是政府及个人共同努力的方向,所谓深化改革,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借鉴不断摸索的过程,而且是必经之路。
细节读后感 篇4
这不是我看的第一本介绍美国民主的书,也不是我看的第一本推崇民主的书,却是我看的第一本直接进行中美对比的书。
读完以后,想一想,还是惊讶于这本书能够在大陆出版,这种惊讶不知体现的是好还是坏。
民主的细节,讲故事摆数据,一个人依据自己的倾向,向公众有选择性地传播数据,这并不可怕,并不丢人,只要他的故事,数据是真的。我们已经接触了够多的对于美式民主的反面话语,如今接触了解一些正面话语又有何不可呢。如果我们批判作者选择性陈述,选择性陈述美式民主之恶的行为是否也应该被批判呢。
谈美式民主,我从书里读出三个词:自由、平等、制衡。自由与平等是民主的两个相辅相成又互相矛盾的特征,而制衡则是两者中的润滑油,平衡秤。自由与平等是人类的朴素美好的向往,而制衡则是对人类之恶的彻底承认,三者在一起既残忍又温情。民主是最差的一种政治制度,除了所有那些被实验过的政治制度之外。任何人都不可能得到硬币的一面而抛弃硬币的另一面。
本书也有一些不足,全书由多篇自成一体的文章组成,从而导致本书的整体结构显得比较杂乱,难以总结。
对伊战的论述上,不得不承认,作者过于偏爱美国,以民主为核心去论述伊战是不讲道理不讲逻辑的,因为民主根本不是这场战争的核心问题。给人一种感觉:我霸权,我打了你,但我是为你好,只是用错了方法,我初心还是好的。这是完全混淆了是非。
在51页,“但一个身无分文却要买车买房,不贪得无厌吗?”贪,确实贪,可一个身无分文却要买车买房的人,能叫贪得“无厌”吗?我们应该有对弱者最基本的人文关怀,政治应该维护人们最朴素的道德情感。
社会主义中国也讲民主,并且一定要讲中国特色的民主,但无论怎么个特色法,社会主义也要遵守基本的政治规律。举个例,4+5=9,2+7=9,但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人说3+5=9.
在如今的社会思潮下,这本书不是圣经,但起码有助于我们更清晰更冷静地思考。
细节读后感 篇5
细节决定成败。是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尤其对于幼儿园的教育尤显重要。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的预备者。基于多种原因,我选择了幼教这个行业。我知道我需要学习与具备多种技能。作为幼儿教师,不具有十八般武艺是不行的。所以,冲着对幼儿的喜爱、对幼儿世界的好奇,我来到了学前专业。
来到了幼高专,学习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也逐渐的意识到自己所学的其实远远也都还不够。因此,几乎手中、书包中的课外书籍都离不开与专业相关的,就如这次的《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
幼儿教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传递的或积极或消极的意义。我相信这对稚嫩而敏感的幼儿的身心,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容商量的‘商量’”看似是为了幼儿好,实则会为此付出“代价”。
孙老师是一名特级的.幼儿园骨干教师,深得大家的信任。面对乐乐的挑食,剩饭。孙老师很清楚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决不会一蹴而就,教师必须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进行督促与检查,并给予幼儿适当的鼓励,才能帮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她选择了循循善诱、一步一步指导。“乐乐真是一个好孩子。吃饭时不剩饭菜,对吗?”将勺子送到了乐乐嘴边。乐乐勉强张开了嘴,将这一勺胡萝卜片吃到了嘴里,神情痛苦地将这勺最不爱吃的食物之一胡萝卜咀嚼咽进肚子里。“你把最后这一口菜吃完了,好吗?” 看着孙老师期待的眼神,乐乐张开了嘴巴,痛苦地将这最后一勺胡萝卜片吞进了肚子里。结果,不久,乐乐突然站起来,向盥洗室冲去,还未进去,就将刚吃下的胡萝卜以及其他的食物都吐了出来。看着地上以及孩子满身的秽物,我想孙老师的成就感会飞到九霄云外吧!
我们来看看,孙老师这些“商量”的话,这些都是些不容“商量”的“商量”。面对这些话,乐乐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只能接受和听从孙老师的要求与命令。这些被迫服从的结果是乐乐将吃的食物都吐了出来。
自己利用平常实践机会与查阅相关的资料,仔细审视一下我国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不难发现,这种貌似“商量”的实则是不容商量的“商量”并不少见。例如,当幼儿争抢一件玩具时,教师会与其中的一名幼儿商量,让他做出谦让,其中不管幼儿是否真心想不想谦让。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提出的“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等教育概念,我相信教师们早已经耳熟能详了。
以上,都只是这书中的一个小例子。例子还有很多,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一起共同去探讨、共同去学习的。我们不仅要学好相关的专业知识,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获更种资料来丰富我们自己。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在书的海洋中继续前进吧!
细节读后感 篇6
我一直喜欢读刘瑜的文字,她的生动是智慧的生动。在洞察力和解析能力的背后,是一个充满灵气和悟性的独立思想者。我总是读完一篇就在等着她的下一篇文章出来。林达
这就是林达对《民主的细节》这本书的作者刘瑜的评价。这本书讲了很多美国发生的事件,政策,和人物等很多点点滴滴的事情,她却凭借大众的视角和精英的头脑,为我们展示了民主社会的种种事情。你听说美国标榜言论自由,但你知道有政治政策这个底线吗?
你听说美国政府权力巨大,但你知道公款公用都要纳税人监督吗?
你听说美国进行反恐战争,但你知道前司法部长一次次为萨达姆辩护吗?
你听说美国妄图称霸全球,但你知道民众为了帮助巴西农民甘愿买昂贵的咖啡吗?
你听说美式民主只是谎言,但旅美学者刘瑜以其老辣、诙谐、生动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发生于美国政治、法律、经济、福利、教育中的真实小事儿。民主到底是意识形态的幻景还是柴米油盐的真切?这些不够完美却足够震撼我们的故事,足以回答我们所有疑问。忘掉那些政治课上的晦涩字眼,世间的常识其实无比简单。民主真的好吗?听听刘瑜怎么说。
民主为什么还吃不饱饭?朝鲜的饥荒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愤青们因此推论出朝鲜吃不饱饭是因为没有民主,民主真的当饭吃吗?据总部设于华盛顿的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IFPRI)一份报告结果,全球饥荒问题最严重的并不是朝鲜,报告指出,得分在20分到30分之间的国家饥饿情况非常严重。该指数依据百分制对各国进行排名,最佳得分为零分,表明该国不存在饥饿情况,而100分则为最差得分。其中印度排名比朝鲜还低13位,饥饿状态比朝鲜还要严重,最有趣的是,在饥饿问题严重的33个国家中,除了朝鲜之外,多数都是民主国家。
民主是一个很任重道远的路途,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法治和体制为前提下,一切也都是空谈,或者说只是少部分人的民主罢了。
细节读后感 篇7
《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中,精心挑选了我国幼儿园教育中比较典型的50个细节,对其进行了透视与分析,旨在“见微知著”,探寻司空见惯的细节背后的理论意义,从而更好的为教育幼儿,我们要紧紧抓住教育的契机,由细节见真谛。
案例:
浩浩和小雨都在玩积木。浩浩搭得是宇宙飞船,小雨搭得是城堡,两人各自玩得都很开心。可是,不一会儿,两人发生了争执。原来,三角形的积木只剩最后一块了。而浩浩的宇宙飞船还缺个尾巴,小雨的城堡还缺个屋顶。两人就为这块积木争执不休,谁也不让谁,都是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
遇到这样的情况,作为老师,你该怎么办呢?
在孩子的世界里,这类冲突事件可谓是屡见不鲜。碰到这样的情况,很多老师会主动介入其中,成为评判是非的法官。隔离双方,让幼儿被动地受处置,受教育,其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对于善于思考的老师来说,在冲突发生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相信幼儿的能力,为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解决冲突,而教师只是作为一名引导者适当的介入,不仅可以平息冲突,而且还可以寻找到许多教育的契机。
1、创造力的培养
老师们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自己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玩法。如:屋顶一定要是三角形的吗?也许换了其他的图形,会更好呢?宇宙飞船的尾巴是否也可以用其他一些东西代替呢?幼儿很多时候会受同伴的影响,一味地去模仿别人,而忽视了自己的创造,如果老师能适当引导,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创造方面来,定会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乐趣。
2、合作能力的培养
如果你是一位善于观察的老师,不难发现,其实每位幼儿都期待与同伴的玩耍,都会有主动与同伴主动交往的渴望。冲突中,幼儿的“自我中心”不断受到打击与挫折,老师要善于把握这种教育的契机。如:可以建议幼儿相互合作,共同去参与游戏。可以先一起搭一个大的宇宙飞船,再一起搭一座漂亮的城堡。让幼儿在游戏中慢慢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当幼儿看到他们共同的成果时,他们会体会到合作的力量是如此之大。在这种与内心的“自我中心”矛盾的调整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与人相处要宽容,谦让,共享与合作。
3、正确价值观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冲突时有发生。所有的'冲突都让老师参与解决,既增加了老师的负担,也剥夺了当事人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利。如果给幼儿提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不仅有利于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有利于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很多教师都会发现,当幼儿发生争执时,如果在一旁仔细听,会发现其中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哲理”。因为幼儿虽然年龄较小,但都有一定的道德准则和美好情感。他们之所以发生冲突,主要是因为开始都认为自己有理。这说明他们已有了自己的是非观念,虽然比较肤浅,也是非常可贵的。即使这种观念中有很多“自我”和“任性”,它却是幼儿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现。当然,正确的观念是需要成人来加以引导的,因为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更多的是受早期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这时应该对幼儿的观念有所界定,让幼儿清楚什么是对与错。其次,一些平时话少和回答老师提问胆怯的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中,往往会变得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用语丰富。所以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引导,让冲突成为幼儿的一种运用语言的实践,这样对幼儿的语言发展也是有益的。